中文工具书要点整理
中文工具书

如何使用工具书一、查常用字可利用如下工具书:1、《新华字典》:原由新华辞书社编。
1998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修订。
它的最大特点是汉字的形体和读音都比较规范、准确的小型字典。
它经历修订,内容日趋丰富、完善。
它不是孤立地注释字义,而是着重解释再不同语词中的字义。
全书收单字1万多个,明确区分繁体字,异体字,收带注解的词语3500多个。
本书按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并附有部首检字表,查检方便。
书后有《汉语拼音方案》、《常用标点符号使用简表》、《我国历代朝代公元对照简表》等九个附录,内有插图,内容丰富,简明实用。
2、《汉语常用字典》:汉语常用字典编写组编,浙江人民出版社1973年出版。
本书收单字7200个左右,兼收词语1700多条。
成语600多条。
适合具有一般文化水平的人使用。
本书有三种检字表,汉语拼音音节检索表,笔画部首本字表,四角号码检字表,读者可以通过各种检索法查字,极为方便。
二、查生僻字与古文字可利用下列工具书:1、《李氏中文字典》:李卓敏编纂,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0年出版,学林出版社1981年重印。
这是一部以形声部首为主的中文字典,共收12800个单字,分为1171部。
2、《实用大字典》:中华书局编辑部编,中华书局1983年初版。
本书节取了《中华大字典》的切实适用部分。
本书主要收录古典性的单字14800多个,并酌量收入了一些单词和某些常见的非古典性的词汇。
3、《中华大字典》;欧阳溥存等编,中华书局1915年出版。
这本字典是在《康熙字典》的基础上编篆成的。
本书收入48000多个单字。
它是我国字典中收字较多的一种,对阅读古籍有参考价值。
4、《康熙字典》:(清)张玉书、陈延敬等编,清康熙年间内府刊本,收字49030个字。
在普遍字典中查不到的生僻字,在这里一般都可以查到;音切和字义搜集相当丰富,字义一般都引证古书例句,大多数都是最早出处,翔实可靠。
5、《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
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字典,共收9353个字。
古代汉语工具书

本章学习的重点
一、词典的编排方式 二.词典的注音方式
三.词典的释义方式 四.古汉语常用工具书
一.词典的编排方式 1.按音序排列 ★按平、上、去、入四声的顺序排列; ★按古代诗韵106韵(又称平水韵)的顺
序排列; ★按注音字母的顺序排列。
★按汉语拼音方案26个字母的顺序排 列。
❖ 除了单个汉字外,举凡语词、人物、名著、历史事 件、古今地名、政党团体、各学科的专门术语等, 全都涉及。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全收,因此,也是 学习古汉语的重要工具书。
❖ 体例:《辞海》用的是部首排列法。先释单字字义, 再释复音词、词组和典故的意义、用法。
❖ 包罗丰富,解释准确。
❖ 4.《汉语大词典》 ❖ 大型多卷本汉语语词词典。中国汉语大词典编
在战国末年,汉代稍有增补。 (2)性质: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
也是我国最早的语义分类词典。 (3)体例:按照意义类别加以分篇,共十九篇。
❖ 释诂、释言、释训——对 古代词汇的解释,包括动 词、形容词、副词、联绵 词和词组
❖ 释亲——解释亲属的称呼
❖ 释宫——对宫室建筑的解 释
❖ 释器——对日常用具、饮 食、衣服的解释
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 (2)作状语。 ❖ 桓公问于鲍叔曰:“将何以定社稷?”鲍叔
曰:“得管仲与召忽,则社稷定矣。” ❖ 2.询问原因,可译作“为什么”。
❖ (1)作谓语或单独成句。 ❖ 即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
将。”.王曰:“何以?”《廉颇蔺相如列传》 ❖ (2)作状语。 ❖ 何以哭之哀也!(《论衡·遭虎》)
❖ “子”指诸子百家及释道宗教著作。
❖如:《老子》 、《庄子》 、《韩非 子》 、《墨子》 、 《荀子》 、《孙 子兵法》、《西游记》、 《水浒传》 《三国演义》 、《红楼梦》。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3)工具書是教育工作者做好教學工作的工具
(二)工具书的种类
1.字典、詞典
字典——解釋字的形、音、義及其用法的工具書。
詞典——解釋詞語的概念、意義及其用法的工具書。 2.類書、政書
類書——輯錄古書中的史實典故、詩賦文章、儷詞駢語等,按類
政書——專門記載典章制度的工具書。如《政典》《通典》。
或韻編排以便尋檢和徵引的工具書。如《藝文類聚》《冊府元龜》。
(4)《漢語大字典》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字形:反映字形演變過程,列出有代表性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等形體。 字音:用中文拼音注音,並收錄中古的反切,還標明上古的韻部等。 字義:釋義詳盡,並收有語言例證。
2.查檢詞語、典故
《辭源》《辭海》
3.查檢虛詞和特殊詞語
(1)《助字辨略》(清劉淇著,1711年出版)
體例:按四聲分卷,依韻排列。 內容:取材從先秦到元代,內容包括經傳、諸子、史書、小說等。
(1)《說文解字》
依義相聚。
編排體例:按部首的不同分為540部,每部之內的所屬字大體上是以義為序,
說解體例: 先釋義,後解形,再注音。以秦漢通行的篆書為對象進行的,
間或舉出古文和籀文,為後人認識和研究古代漢字提供了一定的條件。 缺點和局限:對一些字的解釋有歷史唯心主義和封建思想;對一些字形的解 釋不正確,失於穿鑿。
5.表譜、圖錄 表譜——包括年表、曆表和其他歷史表譜,是供查年月日、歷史
大事、人物生卒以及職官、地理之沿革的工具書。如《中國歷史年
表》《歷代名人年表》。 圖錄——包括地圖、歷史圖譜、文物和人物圖錄,是一種以圖形 揭示歷史文物和事物形象的工具書。如《鄭和航海圖》《歷代輿地 圖》。
(三)漢語字典的漢字排列法
古汉语常用工具书

《柳子厚墓志铭》:“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
1 10 11 12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3 2 I1 4 3 2 5 4 3 15…… 6 …… 5 …… 4 ……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N1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1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B、采用同训的方式来训释词语的含义
《尔雅· 释诂》:“初、哉、首、基、肇、祖、元、胎、 俶、落、权舆,始也。” 《尚书· 康诰》:“惟三月,哉生魄。” 《诗经· 大雅· 生民》:“后稷肇祀。” 《尚书· 胤征》:“俶扰天纪。” 《诗经· 周颂· 访落》:“访予落止。” 《大戴礼记》:“于时冰泮发蛰,百草权舆。”
杜甫
唐 亲唐
190下3586· 2 201 4099· 4
(4)《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 臧励和等编,商务印书馆1931年版。 《诗经· 大雅· 公刘》:“夹其皇涧,溯其过涧。” 曲阜:在山东曲阜县治东,《礼记· 明堂记》:“成王封 周公于曲阜。”《后汉书· 郡国志注》:“《帝王世纪》曰, 少昊自穷桑登帝位,穷桑在鲁北,后徙曲阜。”《风俗通》: “《春秋左传》,鲁公伯禽宅曲阜之地。”阜者,茂也,言 平地隆踊,不属于山陵也。
④《说文解字》的研究
弟弟 徐锴《说文系传》——“小徐本” 宋代徐氏二兄弟 哥哥 徐铉《校订说文解字》——“大徐 本” 段玉裁 江苏金坛人 《说文解字注》 朱骏声 江苏吴县人 《说文通训定声》 《说文》四大家 桂 王 馥 山东曲阜人 《说文解字义证》 筠 山东安丘人 《说文解字句读》
(2)《经籍籑诂》 清阮元主编,大型字典。收录唐以前各种古籍对汉字的各种注释。
中文工具书-文摘 索引

文摘和书目索引一样,有依附性、描述 性和检索性等特征。这些检索工具都是 以揭示报道文献、传递文献信息为目的, 并用来查询文献线索的。它们在数目结 构和编排体系方面,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特别是基本著录项目几乎是相同的。
2.文摘的特点 文摘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文摘含有较大的信息量; (2)文摘如实地反映文献内容中的事实、
具体地说,文摘是简明扼要地摘述一定 范围内文献的主要内容,幷著录文献的 标题、著者和出处,按一定方式编排的 报导性、线索性检索工具。通过文摘可 以大致了解文献的主要内容,确定是否 符合自己需要。如需要可以进一步查找 原始文献。
“文摘”一词的概念,并非专指压缩和 表述文献内容的那段文字,而是指由许 多文摘款目构成,又经过科学编排的一 种检索工具书。文摘的定义只能是对文 摘成品性质的表述,而不仅仅是对文摘 款目中文献内容摘录文字特征的表述。
办刊目的是,繁荣我国人文社会科学事 业,扩大高水平研究成果的影响,为社 会科学的研究工作服务,满足广大学者 多学科知识追求的需要,使其成为反映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最高学术水平的文摘 刊物,成为敏锐反映重大课题、学术热 点问题与前沿问题的一种有效传播手段, 成为广大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重要学 术资料库。具有权威性高、信息量大, 综合性强的特点。
主要栏目有:特稿,学术争鸣,对策研 究,热点问题,前沿问题,论著精华, 学术信息,论点摘要等;是了解人文社 会科学领域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的重要 窗口。
邮发代号: 2-465。
《人大复印资料》
正式名称是“复印报刊 资料”,中国人民大学 书报资料中心编选。其 特点是:涵盖面广,信 息量大,分类科学,筛 选严谨,结构合理完备。 为国内最有权威的具有 大型、集中、系统、连 续和灵活五大特点的社 会科学、人文科学专题 文献资料宝库。
中文工具书要点整理

中文工具书要点整理第一章工具书的类型、结构和排检工具书的概念:根据一定的查阅需要,用特定编排方式汇集信息,以供查阅的图书。
工具书的特点:目的上的查考性;内容上的概括性;形式上的检索性工具书的作用:查找词语释义;了解图书内容;提供文献线索;检索参考资料;掌握学术信息;获取各科知识。
工具书的分类:字典和词典;类书;百科全书;政书;年鉴;手册;书目;索引;表谱;图录;地图;名录。
字典:以字为收录单位,解释文字形、音、义的辞书类工具书。
词典:以词语为收录单位,说明一般词语和特殊词语的概念、用法、读音的辞书类工具书。
古代字典、词典统称字书。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以分析字形、探讨字体结构源流为主要内容的字书。
《尔雅》是我国第一部以训释字义和词义为主要内容的训诂书。
《广韵》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以归纳字音、探求声韵源流为主要内容的韵书。
类书:类书是辑录古籍片段资料、整篇或整部著作,按类目或韵部编排,以供寻检、征引、校勘或辑佚古典文献的工具书。
类书起源:两汉辞赋讲究广征博引,故需有抄集典故,临文参考之工具,助皇帝读书览古。
体例源头:汇集各类事物而言,上推至《诗经》;分类排比之书,最久远为《尔雅》;将古书的材料汇集始于《皇览》。
类书的编排体例:以类系事以字系事以韵隶事:《韵海镜源》、《永乐大典》、《佩文韵府》、《佩府群玉》按内容类书可分为综合性类书、专科性类书(《太平广记》);按编录体裁可分为徵事性类书、徵事兼采诗文类书、专收诗文词藻的类书。
类书的功用:核事典之出处、考故事之演化备诗文之寻检、撰文作诗之助辑故书之遗文、校传本之谬误三国时期魏文帝命王象等编纂了《皇览》,全书已佚,现只有辑佚残本。
完整保存至今的较早的类书是唐高祖李渊命欧阳询等编纂的《艺文类聚》,全书100卷,引用古籍1431种,其中90%为今不传之书,有10%是唐前古本。
宋太平兴国年间李昉等编纂《太平御览》1000卷,引书1694种,十之七八已经失佚。
第二讲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第二讲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本讲介绍中文工具书最常见的编排体例、注音方式和释义方式并选择10种重要的中文工具书从它们的性质、体例、内容和特点等方面做了介绍。
要求学生掌握以上内容并能说出所举10种工具书的特点。
参考书目王力《古代汉语》郭锡良《古代汉语》周秉钧《古汉语纲要》Ⅰ、常识内容精讲一)中文工具书的编排方式、注音与释义1、编排方式按照部首和笔画编排在理解上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字典辞书中的部首与汉字结构中的形符意符不完全是一回事.部首就是每一部为首的字或偏旁。
字典辞书编撰时为了检字方便把具有相同偏旁的字归在一部而把这个共有的相同偏旁作为每一部的标志即部首.形符也叫意符是对汉字结构分析的结果。
形声字的构成中表示意义或字义的属类的构件叫形符也叫意符.此外构成会意字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叫意符。
部首和形符意符不完全是一回事可从下列例子看出到从至刀声形符是“至”。
钊从金刀声形符是“金”。
而《康熙字典》把“到”、“钊”二字都归在部首“刀"下。
“修"、“脩”、“倏"、“條”等字形符分别为该字右下角的“彡”、“肉”、“犬"、“木”。
而《辞海》等辞书把它们都归在部首“人"下.第二、各字典辞书部首的设置不一定都是完全一致的。
《说文解字》依据小篆的结构把汉字分为540个部首。
《康熙字典》依据楷书的偏旁分为214个部首。
新《辞海》以简化字和印刷通用汉字字形为依据分为250个部首。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则设置200个部首.由此可见各字典辞书部首的设置不一定是一样的。
按照音序编排《佩文韵府》《经籍籑诂》等书按照平上去入四声和《平水韵》106韵分列。
《国语词典》《词诠》按照注音字母的顺序排列。
《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按照汉语拼音方案字母顺序排列。
按照号码编排通常是按照四角号码排列.如《四角号码新词典》。
2、注音方式常用的注音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直音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
例如《康熙字典》“屯音肫。
古代汉语 常用工具书介绍【精选】

如:《康熙字典》引《唐韻》雲:“公,古紅切。” 按反切原理,“公”的讀音應該是:公=古g(ǔ)+紅 (h)óng=góng。《現代漢語詞典》對“公”的標 音是gōng,聲調是陰平,不是陽平。
“籌,……又叶音除。蔡洪《圍棋賦》:‘攄妙 思,奮元籌,飾服色,玩騂駒。’”
“家,……又叶古俄切,音歌。《古雉朝飛操》: ‘我獨何命兮未有家,時將幕兮可奈何。’……又叶 古暮切,音固。《焦氏易林》:‘三足孤鳥,靈明為 禦,司過罰惡,自殘其家。’”
4反切法
反切是古代的字典辭書中用得最多的一 種注音方法,也是在拼音字母發明之前一種 相當科學的注音方法。“反切”又叫“反”、 “切”,其含義都是“拼音”。
毛=m(ò)+(p)áo=máo 又如: 《康熙字典》引《唐韻》云:“蘇,素姑 切。”即:蘇=“素”的聲母+“姑”的韻母 和聲調=s(ù)+(g)ū=sū
反切是古代(特別是唐宋時期)的注音方法,
它所注的是古音;無論是用來注音的字(即切語 上下字),還是被注的字,它們所代表的都是古 音,而不是現代音。
陸佃
阮元
陸爾逵 張相
埤雅 經籍籑詁
(1915)
詩詞曲語辭匯釋
(1953)
羅願 爾雅翼
朱起鳳 辭通
(1930)
漢語大詞典
(1993)
舒新城 辭海
(1936)
現代漢語詞典
(2001)
17
五、常用的字典、詞典
(一)字典 《說文解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文工具书要点整理第一章工具书的类型、结构和排检工具书的概念:根据一定的查阅需要,用特定编排方式汇集信息,以供查阅的图书。
工具书的特点:目的上的查考性;内容上的概括性;形式上的检索性工具书的作用:查找词语释义;了解图书内容;提供文献线索;检索参考资料;掌握学术信息;获取各科知识。
工具书的分类:字典和词典;类书;百科全书;政书;年鉴;手册;书目;索引;表谱;图录;地图;名录。
字典:以字为收录单位,解释文字形、音、义的辞书类工具书。
词典:以词语为收录单位,说明一般词语和特殊词语的概念、用法、读音的辞书类工具书。
古代字典、词典统称字书。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以分析字形、探讨字体结构源流为主要内容的字书。
《尔雅》是我国第一部以训释字义和词义为主要内容的训诂书。
《广韵》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以归纳字音、探求声韵源流为主要内容的韵书。
类书:类书是辑录古籍片段资料、整篇或整部著作,按类目或韵部编排,以供寻检、征引、校勘或辑佚古典文献的工具书。
类书起源:两汉辞赋讲究广征博引,故需有抄集典故,临文参考之工具,助皇帝读书览古。
体例源头:汇集各类事物而言,上推至《诗经》;分类排比之书,最久远为《尔雅》;将古书的材料汇集始于《皇览》。
类书的编排体例:以类系事以字系事以韵隶事:《韵海镜源》、《永乐大典》、《佩文韵府》、《佩府群玉》按内容类书可分为综合性类书、专科性类书(《太平广记》);按编录体裁可分为徵事性类书、徵事兼采诗文类书、专收诗文词藻的类书。
类书的功用:核事典之出处、考故事之演化备诗文之寻检、撰文作诗之助辑故书之遗文、校传本之谬误三国时期魏文帝命王象等编纂了《皇览》,全书已佚,现只有辑佚残本。
完整保存至今的较早的类书是唐高祖李渊命欧阳询等编纂的《艺文类聚》,全书100卷,引用古籍1431种,其中90%为今不传之书,有10%是唐前古本。
宋太平兴国年间李昉等编纂《太平御览》1000卷,引书1694种,十之七八已经失佚。
其中有汉人传记100余种,旧方志200种,十分珍贵。
明成祖朱棣命解缙等编纂《永乐大典》,全书22877卷,凡例、目录60卷,按洪武正韵编排,是我国最大的类书,至今留存的只有800卷。
现存最大的类书是清康熙、雍正之际,先由陈梦雷、后由蒋廷锡等编校的《古今图书集成》,全书10000卷,目录40卷。
按类编排。
类书的局限性:书中有不少错误;包含封建观念和迷信色彩。
类书和丛书的区别:丛书是在一个总书名下汇集了许多种书的一套书,每个单行的图书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目。
类书则是把许多图书中抄录的资料分类汇编。
类书和诗文总集的区别:诗文总集以篇为单位收集,按作品时代、作者、体裁等多种形式编排;类书辑录资料既有整篇作品也有片断资料,按资料内容或韵部编排。
类书与政书的区别:类书是一种资料汇编,而政书是一种历史著作。
类书与百科全书的区别:类书汇集前人著作,内容上沿袭传统观念;百科全书采用条目形式,把某项内容写成专文,对各类知识作全面系统的叙述与介绍。
百科全书:百科全书是一切知识门类广泛的概述性著作。
具完备性、先进性、客观性、国际性等特点。
政书:记载历代典章制度的工具书。
最早开创政书这种体裁的是唐开元年间刘秩编成的《政典》。
唐杜佑《通典》最早开创政书体例。
政书分两类:通记历代典制及其史实的“十通”与只记一代典制及其史实的“会要”、“会典”三通:唐杜佑《通典》、宋郑樵《通志》、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十通:另加清乾隆年间官修的《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朝通典》、《清朝通志》、《清朝文献通考》及刘锦藻的《清朝续文献通考》。
“会要”一般以“事类”为中心分门别类概述一代典制史事的“损益废置之序”、“离合因革之原”,内容广泛,资料丰富。
会要出现于唐代,唐苏冕《会要》40卷、杨绍复等编的《续会要》40卷均已亡佚。
现存最早的是宋太祖建隆二年王溥在上述二书基础上增益整理的《新编唐会要》。
“会典”以官署机构为中心,按官署机构分门立类编排规章资料。
会典中一般只限于记述国家政令、官吏职掌和有关“事例”。
会典最早可溯源于唐玄宗年间官修的《唐六典》、元明清三代均有官修,成书的有《元典章》、《明会典》、《清会典》。
年鉴:年鉴是系统汇集一年度重要实事文献、学科进展与各项统计资料,以供人查阅的工具书。
书目:书目是一批相关文献的揭示与记录。
索引:索引又名引得、通检,它是将书中内容或文集篇目或报刊资料按一定方法排列,以供检索文献的工具书。
表谱:表谱是以编年或表格形式记载事物发展的工具书。
图录:图录是以图像表示事物形象的工具书。
地图:地图是将地表事物和现象标绘于图纸上的缩影。
名录:国内近十年来大量出现的工具书,有人名录、地名录、机构名录等。
工具书的结构:工具书的整体构成形式和各部分的基本体制。
字典、词典的整体结构主要由前言、凡例、正文、附录、索引几部分组成。
前言是对字词典编纂意图、编纂过程、编纂过程中的某些具体问题,以及主要内容、功用的概略说明。
凡例是对字词典编辑体例的介绍。
主要包括选收字词的原则,解字释字的体例,词条的编排方法,特殊标记符号的说明等等。
附录提供一些常用的参考性、指南性资料。
如“历史纪年表”、“计量单位表”等。
索引是查考内容的检索途径。
正文是主体,由词条构成。
词条是对一个单位字、词的解释说明,包括词头(又称词目、字头)和释文两部分。
释文主要包括:注音(韵部是古代韵书中对同韵汉字的归并、声纽是声母的别名)、释义和举例。
类书经历了专辑“事迹”类资料向“事文并重”的转变。
这种转变发生在唐代,标志是《艺文类聚》开创的“事文合编”的体制。
类书分类大多以“天、地、人、事、物”五大范畴分类。
如《艺文类聚》五大类下分46部,下辖727子目。
有的类书在子目下列出概括性短语来分类类似“提要”,如唐虞世南《北堂书钞》。
有的类书子目之下依然分类归并,如《古今图书集成》子目下按汇考、总论、列传、艺文、选句、纪事等分类。
类书除“事以类聚、事类相从”的分类方法外,还有“以韵统字,以字隶事”的按韵分类法,但是韵字下还是要分类,它只是把完全的分类形式变为韵目和分类相结合的形式,强化了类书的检索功能。
政书在结构上和类书相似,整体结构以分门别类的形式出现。
如《通典》分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9大门类。
政书对具体典制的记述方法,一般是按时代顺序,叙述、论说、自注相结合。
叙述是对典制基本内容、沿革变化的概括说明;论说是时人及编著者有关的议论评说;自注是以随文注释的形式补充说明有关问题,如训释文字音义、列举史实典故、考证补充史事、注明资料出处等。
这种“三结合”的方式使得政书的记述有较强的系统性、较强的资料性。
政书本身是一种历史著作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工具书,除了卷首简单目录外不具备其他检索系统,因此查阅需要后人编制的专门索引,有的政书没有索引,查考不方便。
百科全书的整体结构包括前言、凡例、正文、插图、附录、索引等几部分内容。
正文由条目组成,条目由条头、释文和参考书目。
百科全书编排方法主要有:分类编排法、字顺编排法(按字母、笔画等)和分类与字顺相结合的编排法。
百科全书的内容要求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全书大部分内容应能够有10年的参阅价值。
百科全书有很好的修订制度。
年鉴的结构形式是部分、单元、栏目的集合,整体构成一般包括概况、百科或专题、专栏、文章、附录、目录与索引几部分。
百科或专题是年鉴的主体部分,分门别类地记述具体的事件、进展、动态、资料等。
百科或专题编排方法主要是分类编排和字顺编排。
专栏是百科全书主体部分以外介绍专门内容、提供专类资料的部分,一般所占篇幅较小。
年鉴中的文章主要包括专文和特稿两类。
年鉴的附录一般是汇集参阅性、实用性、指南性资料。
年鉴的目录用以展现整体框架结构和层次隶属关系的概貌,便于使用者从分类角度查考具体内容。
年鉴中用以表现内容的主要形式是条目。
条目存在于栏目之中,一个栏目只有通过若干条目的具体记载,才能最终完成内容的表达。
工具书的主要排检法:形序排检法、音序排检法、分类与主题排检法。
形序排检法主要包括:部首法、笔画法和号码法。
部首法首创于许慎的《说文解字》,分540部。
明代梅膺作《字汇》减为214部。
《康熙字典》沿用《字汇》214部。
现代《新华字典》分189部。
《辞海》(1979版和1989版)采用250部。
《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采用200部。
许慎的“以义归部”;《辞海》、《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据字形定部”笔画法:笔画法按汉字笔画数目来排列顺序。
少者居前,多者居后,笔画相同的再看起笔笔形。
笔画笔形相同的,再看字形结构,先左右形字,次上下形字,后整体形字。
号码法:以数码代表汉字的某些笔形或部首,并据以排列先后顺序的方法。
有四角号码法、庋撷法。
四角号码法:据汉字四角决定其代码,小码居前,大码居后,相同的看附角号码,附角号码相同的看汉字所含横笔数量,少者居前,多者列后。
音序排检法:根据汉字读音设计制定的排列方法,主要包括韵目排检法和汉语拼音排检法。
分类和主题排检法有分类法(将词目、条目或文献按知识内容、学科属性分门别类地加以归并集中,按逻辑原则排列顺序的一种排检方法)和主题法(以规范化的自然语言为标识符号,来标引文献中心内容的一种排检方法)第二章考查汉语字词查考古今常用字词:《新华字典》:建国后编纂的一部质量较高的小型字典。
最早出版于1953年,后经多次修订,目前通行的是1979年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80年出版),收单字11000多个。
收字范围以一般常用字为主,兼收部分古籍、方言和各行各业的常用字。
单字下兼收以这个单字为词头的词语。
《新华字典》名曰字典实际上也有词典的性质。
对于所收单字均先注音后释义。
注音包括汉语拼音注音和注音字母注音;释义通俗简明,并注意辨明义项之间的源流递变关系,引申义、比喻义、转化义等均予注明。
单字后面还列出该字的异体、繁体等,便于对照查考。
《新华字典》的最大特点是汉字的形体和读音都比较规范、准确。
《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1978年出版,1982年第2版。
这是一部以记录普通话语汇为主的中型词典。
所收词目,包括字、词、词组、成语、熟语等,共约56000多条。
《现代汉语词典》在字、词的选择、定形、注音、释义、用法说明等方面,都较好地做到了规范性与科学性的统一,质量较高。
它是我国第一部比较详尽地记录、描写现代汉语的规范词典。
《新华词典》:商务印书馆1980年出版。
这是一部以收一般的语文词为主,兼收常见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词语的中型词典。
全书共收单字12000多个,其中9000多个通用汉字收在“正编”中,3000多个冷僻字收在附录中;收词目26000多条,其中一般词语约占60%,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词语约占40%。
和《现代汉语词典》相比较,所收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词语比重较大,与《现代汉语词典》互为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