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启示
摘要:当今世界,宗教在国际国内社会的影响力日益上升,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和紧迫.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基础之上的科学宗教观,是我们观察宗教问题的锐利思想武器、开展宗教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搞好宗教研究的基本科学方法.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全面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启示
Abstract:In today’s world, there is a gr owing influence of religion both in th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Never before in history has the issue of religion been more evident than now. Recognizing and dealing with the religious problems is not only necessary, but also essential for the peace an d development of China. Marx’s view of religion is based on the modern natural science, social science and thinking science. The building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can not be achieved unless the government handle the issue of religion correctly.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ory and practice to research on Marx view of religion.
Key Words:MarxismReligionsRevelations
A
当前,我们正在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把“宗教关系”列入要促进的“五大关系”和谐之列,这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我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宗教问题往往和民族问题相联系,正确对待宗教问题实际上就是正确对待群众问题。
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研究,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
(一)关于宗教的本质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宗教作出了一个科学的界定,揭示了宗教的起源及存在的根源,说明了宗教的本质。
“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66-667页。
]。
恩格斯认为,宗教就其本质来说首先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幻想的反映,这是宗教这种意识形态区别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特征之所在。
(二)科学地说明了宗教的社会作用
宗教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归根到底取决于它所维护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制度的性质。
这是马克思主义在评价宗教的社会作用时所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
马克思在《导言》中说过一句话“宗教是人民的鸦片”,恩格斯进一步发挥了这一思想,从社会经济根源以及阶级根源上揭示了宗教的社会作用。
他以基督教为例指出,在基督教创立初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基督教的性质就发生了变化,逐步变成了统治者手中的工具。
恩格斯在晚年更详细地揭露了资产阶级在取得统治权之后利用宗教的目的。
他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中指出,资产阶级成了英国统治阶级以后,他们必须把广大人民群众训练得驯服服从,因而,“英国资产阶级这时也参与镇压‘下层阶级’,镇压全国广大的生产者大众了,为此所用的手段之一就是宗教的影响”[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2版,第709页。
]。
(三)揭示了宗教产生、发展以及消亡的基本规律
恩格斯通过对宗教史的深入研究,科学揭示了宗教的起源。
他认为,宗教并不是本来就有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产物,只有当人们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了自我意识,并逐渐将字与自然界区分开,从而对自然现象和人类之间的关系有所认识时,才能产生关于自然现象的虚幻映象。
恩格斯考察了宗教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揭示了宗教发展的规律,他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著作中提出宗教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分散到集中,由多神教走向一神教的过程。
这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是和人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相联系着。
人为宗教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各民族、各国家、各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交往的不断扩大,又经历了从民族宗教向世界宗教发展的过程。
此外,恩格斯也论述了宗教这一意识形态发展的相对独立性,“宗教一旦形成,总要包含某些传统的材料,因为在一切意识形态领域内传统都是一种巨大的保守力量。
但是,这些材料所发生的变化是由造成这种变化的人们的阶级关系即经济关系引起的。
”[ 《马克思恩格斯》第4卷,人民出版选集社1995年版,第257页。
]这样,恩格斯就全面揭示了宗教发展的基本规律。
宗教既然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必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归于消亡。
在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下宗教不会消亡,是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宗教存在和发展的根源并不仅仅在于认识方面,而主要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种异己支配力量的存在。
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彻底埋葬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政治制度,并实现共产主义,宗教才会归于消亡。
当社会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和计划生产而使自己和一切社会成员摆脱奴役状态的时候,“宗教所反映出来的异己力量才会消失,因而宗教反映本身也就随着消失。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68页。
]
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高度重视宗教工作,他们都从中国的
实际出发,坚持、发展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关于宗教的本质
毛泽东注重从认识论的高度把握宗教的本质。
他在《读李达著一书的批注》中指出:“宗教的本质是崇拜超自然力,认为超自然力支配个人、社会及世界。
这完全是由于不理解自然力及社会力这个事实而发生的。
” “社会的阶级制度确立,社会力仍觉不可理解。
加以万物有灵论深人人心,故宗教仍然存在。
”从认识论上看,毛泽东认为:宗教的本质是对自然力、社会力、灵魂缺乏正确认识而产生的对超自然力、超社会力的崇拜和对万物有灵论的信仰。
可见,毛泽东更多的是从“反映论” 和“意识论” 来揭示宗教的本质。
而邓小平对宗教是这样表述的:“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有它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
”“宗教信仰、宗教感情以及同这种信仰和感情相适应的宗教仪式和宗教组织,都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显然,邓小平在这里把宗教视为一种历史现象,而不仅仅是意识现象,强调宗教有其发展和演化的客观规律,宗教现象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更多的是从“历史论”来揭示宗教的本质。
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江泽民指出:“综观我国和世界的历史,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规律,就是宗教都要适应其所处的社会和时代才能存在和延续。
”由此他提出:“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也好,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管理也好,目的都是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这一全新的命题,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我党一贯的宗教政策。
这表明了我党找到了一条正确处理宗教问题的最佳途径,这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最大贡献。
关于宗教政策和原则
我国的宗教政策和原则,目前可以概括为:宗教信仰自由原则;政教分离原则;依法管理宗教信仰自由原则;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用科学的世界观教育人民—彻底的唯物论原则;党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原则等。
它们的形成是与建党以来我国领导核心的宗教观分不开的,是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在不同的社会实践中,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指导下,逐步探索和完善而形成的。
(四)宗教和谐思想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创造性地把宗教工作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紧密地结合了起来,明确提出了“宗教和谐思想”。
宗教和谐思想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促进宗教关系的和谐;二是发挥宗教
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三是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坚决抵御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对我进行的政治渗透。
这一思想意义重大:首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其次,高屋建瓴,为我国宗教理论研究指明了方向;再次,为充分发挥宗教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积极作用指明了方向。
三、中国宗教问题的现状
(一)消极的一面
从国内看,1、宗教思想方面。
正常传统宗教思想被歪曲、误传现象经常发生,邪教思想泛滥;2、信教群众方面。
宗教信徒发展迅速,信徒总数多;部分人入教动机不纯、不虔诚的信徒随之增多。
3、宗教活动场所方面。
违法违规宗教活动场所增多:民间宗教信仰活动场所未纳人依法管理;因修建宗教活动场所发生的矛盾冲突增多:宗教活动场所消防事故依然不少。
4、宗教组织方面。
一是一些宗教组织不愿接受政府依法管理,不愿纳入爱国宗教组织体系。
二是有的地区宗教教职人员数量跟不上宗教发展需要;有的地区宗教教职人员素质跟不上宗教发展需要;外来教职人员易进难出。
三是宗教组织系统内部管理方面。
一些宗教组织需要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加强;有的需要在财务管理方面加强;个别宗教组织内部教派分裂、斗争。
5、宗教活动方面。
非正常宗教活动已经严重影响我国国家安全和宗教安全。
从国外看,在我国日益加大对外开放的情况下,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对我的渗透活动进一步加剧。
(二)积极的一面
通过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我国宗教的积极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
佛教界倡导人间佛教,发扬“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优良传统;道教界倡导“慈爱和同、济世度人”;伊斯兰教界深入开展“解经”,强调“两世吉庆”、“爱国是信仰的一部分”;天主教界开展民主办教,强调“爱国是天主的诫命”;基督教界开展“神学思想建设”,倡导建设“伦理型、服务性宗教”。
最近,宗教界经过深入探讨又进一步提出:促进和谐,人人有责。
和谐社会,人人共享。
这些都是在挖掘各自教义中有利于当代社会的积极因素,为促进社会和谐进行独特的、积极的探索。
四、解决中国宗教问题的对策
(一)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正确对待宗教信仰矛盾。
这既是尊重信教群众的基本体现,也是调动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基础,是处理宗教问题的前提。
马克思主义认为,思想认识问题只能通过思想的办法来解决。
毛泽东也指出:“对待人民内部的思想问题,对待精神世界的问题,用简单的方法去处理,不但不会收效,而且非常有害。
”[毛泽东: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87页。
]“我们不能用行政命令去消灭宗教,
不能强制人们不信教。
不能强制人们放弃唯心主义,也不能强制人们相信马克思主义。
” [同上,第762页]“使全体信教和不信教的群众联合起来,把他们的意志和力量集中到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这个共同目标上来,这是我们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处理一切宗教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综合研究组、国务院宗教事务局政策法规司:《新时期宗教工作文献选编》【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年版,第60页。
]
(二)尊重我国宗教的“五性”,妥善处理宗教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
宗教的“五性”即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长期性。
宗教的“五性”既说明了宗教问题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也告诫我们必须妥善处理宗教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一般而言,利益矛盾用经济方法处理,管理矛盾通过法律来解决,思想认识矛盾用说服教育的方法处理;对抗性矛盾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处理。
总之,我们一定要妥善处理。
(三)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决打击宗教方面的违法犯罪活动。
“政府依照法律、法规和政策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和监督,这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但不矛盾,而且正是为了更好地贯彻这一政策,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和宗教界的合法权益。
”实现信仰自由与依法治教的有机统一,既是四个“维护”(维护法律的尊严、维护人民的利益、维护祖国的统一、维护民族的团结)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和实施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
(四)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宗教,推动宗教之间的对话与合作。
“宗教对话的目标,就是要在承认、尊重并保持宗教文化多样性的同时,发掘出能够普遍适用和遵循的伦理准则,寻求‘在多样性中实现统一性’。
”[ 王作安:《当今国际宗教问题的主要特点》[J],中国宗教》,2001年第5期。
] 宗教的国际性、民族性决定了宗教交往的必要性,各国政府要人、政治家的虔诚宗教信仰为对话与合作提供了可能性。
“没有各宗教的和平就没有各民族间的和平,没有各宗教间的对话就没有各宗教间的和平。
” [ 孔汉思:《世界伦理构想》【M】,北京: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180页。
] 宗教间的对话合作既是各国友好交往的渠道,也是各国了解我国民族宗教政策的有效途径。
(五)科学认识宗教功能的二重性,充分发挥其社会积极功能。
1、首先,宗教能提升民族凝聚力,强化民族团结。
宗教信仰能使接受了它的各种群体、个人与社会集团,形成一个具有共同意识的宗教共同体并进而产生组织上的整合;宗教组织则通过不同等级不同层次的神职人员的传教把具有同一信仰的宗教徒组织起来;宗教礼仪则通过强化宗教意识规范民族行为。
2、其次,宗教能有效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
“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82页。
]但社会行为的利益性易导致行动的违法性和不道德性,“神的启示”和宗教“劝善”的有机结合则能产生良好效果。
3、最后,宗教能推动文化发展。
“从广泛的意义上讲,宗教的历史就是人类文化史。
”[ 荷小莲:《宗教与文化》[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0页。
]我国各宗教留下来的文物古迹、建筑、璀璨艺术,现已成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和重要的旅游资源。
宗教与科学的关系也十分密切。
爱因斯坦曾指出:“科学没有宗教就像瘸子,宗教没有科学就像瞎子。
”[ 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M】,许良英、赵中立、张宜三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1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