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医学对癌症的认识

空间医学对癌症的认识
空间医学对癌症的认识

空间医学对癌症的认识

郭志辰老师

第一节癌症的形成

空间能量场性浓

细胞辐射难流通

上堵下方无力推

小瘀大则癌病成

中医讲营行脉中,瘤是营气之聚,是人体细胞内化合物质之聚,是经络内化合物质之聚,因此其边缘很清楚的。空间医学认为卫行脉外,癌是卫气之聚,是细胞外和经络外的能量物质的集聚。它占据的是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空间部分,没有约束,哪里有空间就往哪儿延伸,这就是瘤与癌的本质区别。它们都是气之聚,又都具有一个共同的形态特征,即病变部位都表现为肿大、胀满、突出、硬化。但其外形上还是有区别的,边缘形态有差异。癌症边缘不规则,瘤的边缘是规则的。癌症是高能量积聚,其浓度最大,能量最高。然而,它又是能量最簿弱的地方产生的,这是关键的关键。

第二节癌症的特点

癌症姓瘀不姓毒

湿热现象是表象

舌苔空间欠疏通

舌尖舌根连接通

空间医学提出人体没有病气之说,所以治疗癌症不宜以毒攻毒,应调节人体的细胞,人体的卫气和营血输通,才是治疗癌症的好方法。癌症病人的癌变部位能量场性非常强大,它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使人体其它部位的能量向一个区域集中,所以癌症病人消瘦得很快。由于癌症的能量非常高,在治疗过程中,一下不要让它在体内发挥作用,这部分能量对患者来说是多余的、是废品,而对别人来说是个宝物,是求之不得的能量。因为人体本身并没有病气,人之所以生病,是因为能量不均衡引起的,想尽一切办法使人体内部能量达到相对均衡,这就是基本达到了治病的目的。

第三节癌症影像与空间

临床中癌症的诊断都是通过影像学表现而确定,由于所有的能量信息都是波动,人体器官也一样,所以只要出现异常,就可以用各种仪器检测出来,人体的强弱盛衰都可以经由波动能得知。现在最流行的检查仪器就是B超、彩超、CT、核磁共振等先进仪器,都是通过人体波的运动或密度来确定人体的疾病或部位,通常的表达是密度高回声低,或密度低回声高的说法来断定疾病的严重程度或判断良性或恶性的程度。

实际上远在几千年前,中国古人就已有经络概念,发现经络是能量和信息的载体,就已会运用望闻问切的方法来采集生命信息。其实中医的脉诊,就是经过寸关尺不同的部位,不同的经络,通过用心体会不同经络不通的波的震动,来诊断疾病的程度,方便用药。但是这种方法比较抽象,而每个人的感觉不同,不方便总结其规律性,所以,思路不同,感觉不同,就产生不同程度的用药。通过能量波的运动,来诊断疾病,正是中西医在新的更高层次上的融合。

空间医学在天人合一的理论基础上继承和发扬了传统中医的精髓,把复杂的中医

理论简单化,让更多的人去认识,了解和应用中医,提出人体空间的重要性,人体空间污染是人体疾病的原因,提出制造空间,净化空间,方便人体循环的畅通,创造一个良好的内环境,让人体恢复自然的和谐和本能,提高人体本身的自愈力。空间医学认为,用「空间」来解释密度,回声和波动更能一目了然的发现人体的疾病,和传统中西医并不矛盾并能找出解决疾病的方法。

低密度是因为本部位周围还有一定的疏散空间,病的程度还不是很严重,在肿瘤方面可断定为良性,强回声就是说明能量波的运动还有一定的动力。相反,高密度就是低回声,因为周围空间环境已经不允许本部位能量波的大量的运动,此时,疾病比较严重,肿瘤可断定为恶性。而高分化(良性),低分化(恶性),是同样的道理。

空间医学利用人体的能量波运动和频率的速度,来调整人体的疾病,是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所以在用药上药量越小越好,在按摩上讲动作越少越好,越简单越好,讲以柔克刚,目的是恢复人体的正常的循环运动。

第四节小方治病与癌症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小方小量,味气淡薄

行走无阻,疏散顽淤

行至前方,能量撞击

空间医学对于癌症的治疗,采用的是小方治病,经临床实践证明,「小方」能够调整人体公转,对于癌症的治疗有着切实的效果。所谓「小方」,就是以独活、公英、当归、佩兰、香附、桂枝六味药为基础,从中选取三四味,每味药的用量在1克至7克之间,组成「小方」,促进和推动人体公转的运行。

举例来说,传统本草认为,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的作用,归肝经、胃经。空间医学认为公英的作用范围,下起会阴,上至背部外焦区域,用量可以在1~7克之间。用量小,则味淡,可散,在人体内部无孔不入,是治疗癌转移的首选药物;用量大,则味浓,可补,且补而不滞,无副作用,是补中的上品,胜于党参与黄芪。癌症不宜用大方、解毒方攻下。大方者,动脏腑经络,其味浓,动则力缓,其邪胜,动则乃塞其路,故而不通,大病难愈。小方者,以柔克刚,疏而散之,公转化之,变废为宝。补不留形,散不丢精,活不致滞,化滞为活。开路为纲,先天行之,后天补之,功能调之。

第五节癌症不宜用大方

乌云遮天难疏散

大方药浓又加霜

急需小方来打眼

抽丝方能解其瘀

空间高能量的积聚形成癌症,能量的积聚程度决定癌症的严重程度,能量密度越大,癌症越重。解决的方法,疏散能量,降低密度,才能恢复细胞运动。疏散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大方,药量大,药味浓,气味重,在人体内部空间走动缓慢,往往积聚在人体下部空间,易瘀滞,不易疏散,而影响下焦的通道,在散淤的过程中,下焦空间不能容纳所疏散的能量物质,所以疾病难愈。小方,药量小,药味淡,气味轻,在人体空间走动迅速,归于公转。公转的过程,即是进行全身调整,是关键的关键。小方就是利用那点气和味,气味越淡在人体内走动越方便,走窜劲越快,就如同交通堵塞的地方,汽车过不去,而自行车能通过的道理,小方速度快,撞击力大,细胞运动辐度越大,治疗疾病效果好。

在公转过程中,高能量在运行中自行参与混化、异化,自然得到消散。人体没有邪气,所谓的邪气,是正气之聚也,邪气散开,就变为正气,变废为宝,也就是能量的再利用。所谓的「毒」,为湿胜、淤胜、热胜或淤而不行。所谓的「滞」,可能是燥胜而无津,也可能是湿胜而阻经。「毒」和「滞」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公转加以解决。我们认识到癌症不宜应用大方解毒攻下,应用小方以和为贵,不直接针对病灶而是通过畅通公转化解矛盾,化解能量的积聚。大方动脏腑经络,其味浓,动则力缓,固而不通,大病难愈。小方以柔克刚,疏而散之,公转化之,变废为宝,补而不滞,散而不丢精华,活不致滞,化滞为活。

用药之法,气味而已。气者,谓之兵也,柔能破坚但能流转,清能速行,芳香化浊。浓则已滞,滞则不通,于小杯脾胃热饮汗微生而四焦通矣,这其中体现了微观致动的思想。即以小小的力能牵动很大的能量运动。这就好比分子结构,当动一个分子结构式,性质整个就变了。空间医学也是应用这样的方法,在运动过程中,微观上的变化能够牵制到整体的变化。所以在吃药的方法上,喝半口比吃一袋的效果要好。所以要逐渐地去理解微观,用1克的药要比用30克的效果好。不用解毒攻下方。传统中医认为:癌症是毒陷邪深,治疗癌症必须攻毒祛邪、「以毒攻毒」。例如,蟾蜍、蜈蚣、毒蛇、硇砂制剂等都是癌症治疗的要药。但所有「攻毒」药物都有相当毒性。例如,蟾蜍可引起心肌损害;硇砂制剂对食管、胃粘膜有破坏作用,可引起呕吐、腹泻或消化道出血,即使小量长期服用矿物类药物,也有蓄积中毒之弊。植物类药物则常导致胃肠功能受损,耗伤内液,使患者十分虚弱的身体雪上加霜。

第六节火灸与癌症

淤随热象火能散

开合细胞立见功

内治外治加心治

癌症见我它发愁

火灸可利用药的味与酒的热,同时借助按摩师的手法运用打开人体的能量出口,加速能量的启动和发散运动。促进人体的公转与小方的原理相同。

第七节膈膜以上的癌症

膈膜以上找出口

外焦命门到尾闾

舌根厚腻急清之

阴阳运行动力生

如肺癌,食道癌,开口在尾闾。膈膜以上疾病,其主要病因是外焦不通,三焦的能量不能越肩胛到达肾脏,公转畅通受阻,造成四焦的瘀滞而致疾病。火炙尾闾,让尾闾部能量至空,尾闾部空了,外焦能量就会从上而下的输送,从尾间口输散,开下口,下口开了能量的流动,使上焦高能量的积聚得到了输散,公转畅通,四焦循环正常运行,则疾病得以治愈。

尾闾是治疗五脏六腑疾病的出口,也是推动五脏六腑功能运动的动力,总能量的运动会促进局部能量的协调运动,就会促进五脏六腑的功能运动,恢复身体本来面貌。尾闾是五脏六腑疾病的反射点,身体内部疾病,在尾闾部都能够找到不同于其它部位的不同点,这就是五脏六腑在尾闾部位的积聚,只有打开这个能量积聚之处,才能够保证公转路线通畅,保证脏腑功能正常运动,才能够变废为宝。能量积聚在那都是宝,关键是怎么开发运用,刺激会阴,通过会阴向前促进任脉能量向上运动,多余能量储藏在丹田,火灸主要是火增加酒的药力渗透到尾闯,增加尾闾部位的能源开发,细胞之间撞击运动,尾闾部能量才能运动,这也

就是好多癌症的中晚期做火灸尾闾的目的,是为了存正气,促督任相交,是扶正的最好方法。

第八节膈膜以下的癌症

头与上焦是出路

膻中能量是先锋

虚极中焦与腹部

至实至虚才协调

如结肠癌,宫颈癌等,开口在头部。膈膜以下的疾病病因多是上焦瘀滞,可以通过火灸头。火灸头部,可以打开头部关窍,疏通头部空间通道,使头部清亮,为脏腑能量的疏通打开通道,起一个提壶揭盖的作用。上焦多余的能量通过火灸头疏散开,达到至虚的目的,中焦的能量就会向上运行,下焦的高能量积聚就会有了空间,只有创造空间才能使能量产生流动,如古语所说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火灸头部,是开上口,这是治疗癌症的关键,只有上口开了,才会给高能量一个出路,体内的积聚能量得到疏通解决,公转畅通,使疾病得以治疗。当然临床中也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舌苔病情变化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部位。总的来讲,是为了达到在公转畅通的基础上,体内能量的重新分配,使能量达到平衡态,从而治疗疾病。

癌症后期除了应用小方以外,还可以辅助其它疗法和手段。艾灸神阙穴,可以调整人体的脾胃,增加小肠的蠕动,促进消化吸收,启动肾脏及命门的动力,补充人体的元气。如晃足疗法,利用简单的动作,只从足部入手对全身的疾病都有比较好的效果。而且在晃足的过程中,动作幅度越小效果越好,以柔克刚,巧力破千金的作用。癌症要彻底消散是不容易的,可是从微观上入手,逐渐就发生变

化了。微观必须把物质转化为能量,这是必备的条件,就是实体物质必须转化为能量物质,把细胞内部的物质迁移到空间,在空间发生变化。还有静养疗法,治疗上应用了微观致动,外不动内微观在动效果好,使平时不运动的细胞运动起来,在应用小方治疗癌症的过程中,空间医学还提出了一些独特的观点和方法。

第九节正确认识癌症的转移

癌症转移不可怕

寻找病因是出路

五行顺走是吉象

逆着五行危象成

癌症的转移并不可怕,空间医学认为癌症的转移不是癌细胞的转移,而是高能量的辐射。这种高能量的辐射导致了其它部位的癌变,同时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发现,癌症的转移有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性与癌症的特点密切相关,人体内部能量总是从高到低的运动,传统中医五行之相生相克的关系,都与能量运动的特点有密切关系。同时人体能量的总体运行遵循公转,癌症的转移与公转的方向一致,都是向本部位能量运行的出口方向转移。临床可见直肠癌转肝的,胃癌转肺的,肺癌转胸椎的,多发性肿瘤转移也都是遵循着这一规律,而少有逆向性的转移。癌症的原发部位能量的运动出口是癌症的转移之地。即四焦的循环转移,所以癌症转移并不可怕,转移与否治疗方法是一致的。不手术、不介入、不化疗,小方治病是传统中医的整体观。人体是一个整体,癌也是生命有机体的组成,宜善待之、转化之、疏导之。如果从物质的角度入手实施化疗或手术切除,有形部位得到根除之后,虽可以解决暂时的问题,但容易复发和转移,因为空间的高能量的积聚得不到疏散,无形的能量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无形的能量仍将改变有形的物质实体。所以很多癌症患者,在手术之后仍然出现不断转移。而且手术、

化疗不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引起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破坏了人体固有的精华物质。

空间医学认为,要想治病必须转移。首先是气血畅通,这就是转移,畅通疏散都是转移。但要人为有计划的转移,进行能量搬家,主张小搬家,零碎搬家,全部转移到公转路线上,转移到人体四海中,化废为宝。疾病要分流,能量要分流,改变疾病的性质,改变病灶的性质。如传统医学讲的五行:水生木丶木即是水的出口处;木生火,火即是木的出口处;土生金,金是土的出口处;若土的能量大了,则用金的能量改变。这就是为什么要去掉病名,只注重症状,注重能量出口处的原因。能量的更新,就是物质,能量的转换就是细胞内部的物质更新。这是调整治疗疾病的诀窍。

第十节治疗中的有利与不利因素

癌症治疗不宜急

选择方法看草医

要知病因在何处

下手治疗方为功

放化疗三四个周期以下的癌症患者,未经过手术的癌症患者,都给治疗留出时间,因为未经过手术,就没有破坏人体的元气,或放化疗周期短者,对人体正气的损伤还比较小,都可以及时治疗,疾病有望缓解,好转或痊愈。如果放化疗四个周期以上的,或已经做了手术的癌症患者,及中晚期癌症已大量胸腹水并累及心脏,人体空间能量损伤过多,正气已衰,脏器逆行转移者,在治疗当中是非常不容易再逆转了。

第十一节西医治疗与空间医学用药

化疗不如活疗稳

开阔心胸忘旧情

要知化疗后遗症

三思而后拿主意

化疗:

化疗损伤空间里的能量,空间里的能量少了,能量高向能量低的疏散,但是损伤了空间的能量,能量不足导致人体的正气不足,这也可以说是在消耗人体正气基础上的能量重新分配,能量的重新分配是能量的高度集中,所以化疗之后仍有重新复发的。

空间医学讲点、散、统一、聚、变,能量运动起来,细胞启动起来产生能量辐射,耍把能量统一起来,集中起来,只有统一,量变才能达到质变,只有让质量变达到高度的统一,才能达到聚变,只有聚变身体才能有变化。所以化疗是对整体阳气的损伤,临床给病人用药时应用公英7克,目的是要增加人体的动力,固本培源,增加元气。

介入:

细胞内部刷了油

开合辐射不自由

要想揭开胞中密

桂枝疏通属第一

介入是通过打入介入液,如:肝癌晚期做介入,其实就是肝动脉栓塞加化疗药注入。其原理就是希望把肝脏的动脉血管堵塞不让血液通过,不给肿瘤供养,也就是想把肿瘤饿死,达到治疗效果。介入对人体的细胞壁内部损伤,是细胞壁开

合发生问题了,对于癌症做介入的病人,可少量的应用桂枝来化解细胞内壁的细胞运动。伤寒论强调桂枝调和营卫,现代来讲就是调节细胞内外,细胞壁空间运动失调了,可用桂枝主治。介入破坏了细胞壁,使细胞内的能量不能向外辐射,是局部的垄断,不能使细胞正常的消化吸收,所以疾病还会加剧。

输液:

液体疗法是好事

水存腹中医要知

高渗等渗要心明

细胞满后动力亏

现代医学讲渗透,输液用药有等渗,高渗液体。等渗液能使细胞内液向外部渗透,因此可解决缺水,虚脱等症状。高渗液能使细胞外的能量物质向细胞内回收。因此细胞外向内渗透,可解决浮肿。输液也是改变细胞内外压力,均衡细胞内外液体,促使细胞开合。空间医学研究用中草药来开合人体的细胞,均衡细胞内外压力。要使人体健康,必须使细胞开合正常。

输液要考虑进补,进多少要出来多少,输液的目的增加细胞的渗透力,增加细胞的回收,增加肾脏的滤过率,输进的液体量大于输出的液体量就麻烦了,要掌握量,过量持续输液,会引起心脏负荷加重。癌症后期不提倡液体疗法。人体要有充分的动力,才能使细胞消化吸收,新陈代谢才能正常。应保障患者后期人体的动力,努力挽救生命。

小结

临床上常常可以看到某些晚期肿瘤患者采用以中医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后,虽然瘤体缩小得不理想,但是患者生活质量较好,带瘤生存或与瘤细胞和平共处多

年,不能说这些病例治疗无效。这从某种程度上印证了肿瘤的治疗有时并不需要瘤体完全缩小与消除的说法是正确的,说机体对治疗的反应是最重要的。临床上也发现很多的癌症患者在手术放疗后,身体极度虚弱,这就是人体固有精华物质遭到破坏。人体的空间存在细胞开合所辐射出来的精微能量物质,当手术以后空间的精微物质就消散了。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增强免疫力,免疫系统的物质就是空间精微物质的运动。免疫物质疏散消失,所以手术以后再补多少液、多少气,患者也是没劲了。人体空间的精微物质,是人体空间的细胞上万次的吞吐才得到的精华,所以当受到破坏再恢复这些精华是不容易的。这就是人体固有精华物质的破坏,癌症患者手术后的连锁反应会接连出现。如子宫癌的术后会脏腑下垂,腰部不适等。为什么呢,子宫切除后人体的原动力遭到破坏,人体的脏腑缺乏向上的托力,所以出现上述症状。

第十二节胸水与腹水的形成

腹水右心收无力

胸水左心无力推

均是水症因不同

只管抽水促命期

癌症后期往往伴有胸、腹水的产生。胸、腹水是局限性水肿,是一种过多的液体在胸、腹腔内积聚。正常的情况下,腹腔内有少量的液体约200毫升起润滑作用。超过这个量即为腹水,是中晚期癌症的并发症之一。它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严重的胸、腹水甚至可以危及生命。一般的利尿药无效。外部的治疗手段还有抽水,往往只是一时的让患者舒服,会让胸、腹水产生的更快更多,同时使机体丢失大量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常规的西医疗法往往使患者的状况更差,病情恶化,器官进一步衰竭。所以有效的控制癌症胸腹水,对于延

长患者的生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空间医学认为腹水者乃水聚而不化,上无蒸发之处,下无助水之力,水瘀于肠胃之间而不化,抽水水再生,只有上有水蒸发之处,下有化水之力,腹水化矣。在临床过程中,通过熏蒸头部,使积聚的水液重新参与气化运行,大量腹水一个阶段的腹泻就是排水,大便恢复正常,水要蒸腾而上化气为水,所以要蒸头。这就是水在三焦运动变化形态,气还要下来维持了水的循环,恢复运动到外焦、到肾、到尾闾、到会阴形成周而复始的公转路线。

第十三节从大小循环解决胸腹水

心脏分为:左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右心房。传统医学重视左心室左心房,没有强调右心室右心房。头部肿,就是小循环的问题,足部肿是大循环的问题。空间医学临床发现人将死亡的时候,都是血液回流出现障碍,先是回流的停止,然后引起左心房动脉血停止输出。人生下来,先是左心房的跳动推动右心房的跳动。这是空间医学对左右心房的进一步研究,并重新认识了右心房的作用,认识到小循环和大循环。胸水要考虑动力,给肺部的动力,而且吸收胸部的水分,增加左心房左心室动脉血的输出。腹水要考虑回流,增加右心房右心室的回流,以此促进门静脉回流正常来治疗腹水。空间医学研究出大循环与小循环的功能,传统医学只提出人体的血液循环,并没有提出根据大小循环及根据动脉静脉如何用药,虽然采取了扩张血管或收缩血管的药物,同时动静脉血管都扩张或都收缩,这是医疗上的弊病。空间医学细分化了大小循环,以增加动脉血的输出和静脉血回流的方法选择用药,这样给治疗癌症带来重要的新启发。

无论腹水,胸水都是水,水化为气,属中下焦的气机变化。上焦之水是云雾之水,以分流为主,水的分流就是促进水分的吸收,重新分布到身体的其它部位,而吸收的过程,正好是回流的过程。增加回流,就是增加心脏的动脉射血量,也就是说,心脏的动脉射出血量越多越能减轻肺静脉的压力,就能增加肺动脉的输出,

增加上下腔静脉的回流,增加了胸水的吸收。把吸收的水份通过左心室输送到身体其它组织器官,实现水分重新分布,这就是治疗胸水的方法。也是水的分流方法。分水就是分担了水的客量,就能够消除水的积蓄,这就是分水的方法,就能消除水的隐患。消除胸水,治疗胸水的动力点在左心室,它的用药动力在左心室的功能的增加,空间医学研究出应用炒枣仁可增加主动脉的射血量,就减少肺静脉的脉内压力。同时增加细胞外向细胞内的吸收,促进上焦胸腔的水分吸收,可治疗胸腔积液。所以炒枣仁治胸水,有南水北调的功效。水化为气,佩兰治疗中焦之水,上焦之水还可以用降雨的方法,葶苈子能把上焦的水分直接输送到下焦排出体外。云苓能够直接把肠间的水分通过小便排出,这就是治疗水分的三种方法(分流、化气、利水)。

肝癌伴腹水的病人,是门静脉回流受阻引起的,所以要让门脉回流正常。西医内科着重于动脉血的回流,现在越来越发现回流血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癌症治疗当中,应该适当运用血液循环。如膈膜以上是肺循环,是动脉血的问题,通过调整左心房左心室的来改变。膈膜以下包括远程的脚肿是静脉血回流的问题,是体循环的问题,用血液循环减少压力来改变内部细胞运动。治疗肺癌伴锁骨上淋巴肿大,考虑左心房左心室去改变它,因为它调整的是人体的肺循环;远程的脚肿静脉血是让右心室右心房增加回流,所以腹水空间医学应用夜交藤能降低右心房、右心室外侧空间的压力,增强右心房、右心室的血液回流。由于右心房、右心室的血液回流增加,使全身的静脉血以回流为主丶也有一定的提升作用,疏散了门静脉的高压,使门静脉回流正常,使毛细血管滤过压降低来治疗腹水。

第十四节癌症的治疗原则

能量搬家

公转畅通

制造空间

急下存津

保存实力

空间医学认为清除水底之瘀是治癌的妙法,癌症患者往往会出现血沉于水的情况。传统中医讲气散则成风,气聚则成形,一切物质积聚都与能量的集结有关,要化解物质的积聚,必须先化解能量的集结。化解能量的集结,空间医学主张能量搬家。因为现在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种各样的营养品越来趟多,补得人体内的物质积聚,无法正常进行新陈代谢,补得上焦部位都拥塞无法运动。改变的唯一办法就是能量搬家。传统中医讲上病下取之,左病右取之,讲五行运动,这些都是能量搬家的典范。能量搬家一定要保证下游的疏通,古老传统文化指出了什么是上游、什么是下游,相生为上游,相克为下游,水生木,所以水的下游是木,在临床过程中掌握这种能量的变化,就是正常的搬家。人体能量的大循环能够带动人体整体的运动,公转是人体风水的大运行,是净化四大空间的方法,公转正常,胞内外的能量物质转化才正常,所以公转是带动能量搬家最有效的途径。在搬家的过程中,不同的积聚会出现不同的反应,都要解放思想辩证的去看待问题,认识能量搬家。比如子宫肌瘤治疗过程中增大,不能单纯的看肌瘤的大小,还要看中间的密度,这是关健。只有宣起来才能有办法运走。传统中医讲气血疏通,疏通就有可能发生转移,只要是有计划的转移,有计划的疏通,就是正常的治疗。再比如治疗胆结石,一开始是一个,后来变成泥沙状,或是原来是圆的,后来变成了方的或扁的,实体发生了变化,要解放思想认识到本质,搬家必须是实体转化为能量,传统中医讲阴病治于阳,阳病治于阴,其实就是能量大搬家。

公转畅通,人体任脉为诸阴经之汇,督脉为诸阳经之汇,空间医学发现了人体的外焦空间,通过疏散或增加人体外焦空间的能量来调整人体的四焦,调整人体五脏六腑的功能运行,这也是阴病治于阳的实践的典范。能量搬家是现代的名词,

其实传统文化早已表达了这一思想,一切疾病都可以应用能量搬家法。在能量搬家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能量高的向能量低的转换,从上而下疏散。在观舌的过程中要掌握由舌根向舌尖的疏散,由发源地向大海运行。舌尖就好比入海口,要避免河流的堵塞就必须保证入海口的畅通,所以治疗要先疏通舌尖。舌尖代表着三焦向外焦能量转化的通道,三焦的能量只有越过肩胛达到外焦,与外焦能量混化、异化才能实现能量的大融合,才能实现公转畅通。

传统中医只是强调了清升浊降,强调了气血疏通,但是没有认识到大融合的作用,所以直到现在高血压、心脑血管、胃病解决不了。只有把三焦能量输送到外焦,在外焦大市场融合进行混化异化,才能解决人体的诸多疾病。而外焦的能量撞击肾部细胞,增强肾区能量才能增强人体的原动力。疏通舌尖的瘀滞,两肋的能量要疏通,任脉的能量要疏通。疏通两肋的能量可以用柴胡、桔梗、生麦芽,疏通中脉的能量可以用香附、浙贝,三条路线气机畅通,很多疾病包括顽固的疾病都可治愈。所以治疗舌根的不足,要以舌尖的能量下行,公英2克药味淡,走窜力强,在人体的上焦空间发挥作用,上焦空间能量要清,水气要清亮,可以采用宣的方法。中医藏象学认为肺的生理功能是主宣发丶所谓的宣发是宣通发散之意,公英2克有助于能量越过肩胛向外焦运行,对破解舌尖的瘀滞有一定的帮助。若舌尖不足,只要运动下部的物质向上运动,公英7克可以启动下焦部位的能量,推动能量向上运动,补充舌尖的不足,下焦空间的能量上行不容易,必须在下焦搅动,使能量运动起来,才能自行分化,实现清升浊降。公英7克在下焦空间进行搅动,通过搅动使细胞物质能量运动起来,直线上升,实质一清与搅和是相互对应的,宣清为搅浊开辟了空间,搅浊能够更好的达到宣清的目的,公英7克适用于舌后方薄或者是舌后方厚都可应用。现在的医疗技术已经非常先进和发达,但疾病的种类也在不断的增长,所以医学的科学技术,永远跟不上疾病的发展。癌的能量上转则生,下转则亡。比如说直肠转肺,在公转的运行路线上,肺位居直肠的上方,肺居于上焦,直肠居于下焦,下焦的能量要通过公转向上焦运行。

癌症是高能量的积聚,下焦的高能量在运行到上焦时,因为上焦到外焦的通道阻塞,而导致能量积聚于肺脏,在肺脏又形成了高能量,而此时形成了四焦循环的阻滞。循环受阻,所以说直肠癌转肺,是能量上行到上焦时,因为外焦不通,所以造成能量积聚于肺。如果是肺癌转肠,说明是上头堵死了,下焦能量无法运行,淤积到了直肠,上焦和下焦都是高能量的积聚,也就是说上口和下口都堵住了,四焦瘀滞,如同围城一样,高能量在体内没有出路,最终导鼓人体多脏器的衰竭。此时治疗非常困难,病之所在,下部必虚,至虚至空,才能解决病位,这就是整体的定位。所谓至实至虚,即应用了不平衡,不对称,一松一紧,一虚一实的不协调关系。

至实,就是加大能量积聚部位的压力。至虚,就是降低能量不足部位的压力。这样制造能量差,促进能量的自然流通,在流通过程中均衡压力,保持动态均衡的分布。在这个过程中能量高的可以疏散,能量低的可以补充,能量在行中补泄,行中通散,传统中医八法也得到了实现。调整压力时必须有推动力的辅佐,所以,要尽可能的使原发病灶肺癌,把肺部积聚的高能量输散,上焦就有了空间,所以空间医学治疗癌症的方法就是人为的制造空间,只有制造空间才能使癌细跑的运动恢复正常。空间医学是调节细胞内的浓度和细胞周围的空间,只有人体空间畅通,细胞才能进行功能性的运动:消、化、吸、收。

细胞能量过剩是细胞缺氧性能量不均,所以一定要创造一个可以使能量流通的空间。如一瓶装满了水的瓶子,倒出去一些水,使瓶子中有了空间,水就可以流动开了。传统中医讲要阴阳平衡,但要达到阴阳平衡太慢了。空间医学讲要急下存津,疏散积聚的能量就好比要推倒一座墙是非常困难的事,可以应用至虚至实,可以挖墙脚,不断的挖,在墙脚掏了个大洞,有了空间再推墙,墙自然就倒塌了。这种方法是人为的制造压力差,能量多向能量少的地方流动,最终也达到了能量的平衡。上焦的空,给中焦能量的运行创造了空间,中焦的空,给下焦的能量上行腾出了空间,从而使下焦的积聚能量得以流通和释放,所以只有公转畅通了,

才形成了四焦的正常循环。所以说观舌尖对治疗癌症的转移是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的。

传统中医说肺朝百脉,主治节。肺主全身的治理和调节,主张开上口。舌尖的瘀滞不通,使任督二脉不交接,就像正负极一样,舌尖瘀滞,是督脉能量过盛,任脉能量不足以推动督脉,此时要把督脉能量降低,加大任脉的推动力,督脉能量大于任脉能量,则舌尖瘀滞,能量积聚。任脉能量大于督脉,压力大于督脉,就冲破了舌尖的瘀滞,而达到了公转畅通。所以空间医学在观舌诊时,第一步是要看舌尖的高低,这是非常重要的。

癌症中晚期患者都会出现心律偏快,心包积液,这时一定要监测心功能。许多癌症病人放化疗以后心律偏快,是一种衰竭性的,包括心包积液、心律偏快、多汗,这些都是非常关键的临床指征。尤其是在中晚期癌症病人当中,心脏功能的监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癌症到了晚期,各脏器衰竭,而最后的动力就是心脏。所以放化疗后病人要非常关注心脏情况,如果此时患者血压突然大辐度下跌,说明血液动力系统衰竭了,非常危险。临床观察中晚期癌症病人最后衰竭在心脏上,癌症晚期的病人多数已久病必虚,正邪相争之时,为了保存实力,一定要补充元气。元气有二条路线:一是涌泉,能量从这里向上走,助长了元气。二是命门动力,助长的元气。所以治疗时多数是做火灸足,加足疗和火灸尾闾。癌症后期原动力不足,患者多表现为乏力,这两项治疗可推动细胞向上运动,只有增加向上的推动力,能量不断撞击病变部位,肿瘤才能变化,让聚已成形的肿物消散,肿物动了才能促进能量搬家,不动就变化不了。

总结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癌症已呈现普遍发展的趋势,各种癌症的发病年龄也越来越年轻化,癌症给人民带来的危害,不只是一个生命体的

消亡,也是对一个家庭的摧残和家人心灵的伤害。好多癌症经过放化疗及手术治疗,花了大笔资金后最终瘤消人亡,落得人去财空。在治疗癌症的方案中,中西医经过多年努力,都在找一条快捷方式,是要和平解决矛盾,不能以牙还牙。化疗是近年来在肿瘤治疗中进步最快的治疗方法。但是化疗药物常「是非不分」、「敌我不分」,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杀伤了人体正常细胞。临床实践证明,对中晚期病人进行大剂量放、化疗,或对产生耐药的患者再次进行化疗,只会导致虚弱的生命更加垂危,加速了患者死亡。大量临床常常可以见到,患者死因不是因为癌症本身造成,而是由于不科学、不恰当的杀伤性治疗所致。如肝癌多次介入后出现腹水、黄疸等肝功衰竭而致死;肺癌胸水化疗后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胃癌、肠癌化疗后恶心、呕吐,患者更加衰竭而死亡;白血球下降,患者感染而死亡等。而且化疗的副作用就使患者痛苦不堪,患者甚至有这样的想法:就是病死也不化疗了。对晚期癌症的治疗更重要的是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控制病情,「稳中求进」,以便获得「长期带瘤生存」。现代中医认癌症为癌毒,用大量的毒性药物,采用了以毒攻毒的治法,给人体也造成潜在的危害。

空间医学应用的是「绿色疗法」。在诊断方面,惟舌辩证,去掉癌症这恐怖的病名,不管是哪种癌症,根据患者自身具有的症状看舌诊找到真正的病因,也就是会造成此种疾病的根源所在。《内经》中讲到:治病必求于本,也就是治病不治症,而是治引起此症的根源。正如天气潮湿,屋内的墙壁会发霉,就算再重新粉刷墙壁也是枉然无用,不久墙壁还会发霉,因为致使发霉的环境天气潮湿没有解决,也就是病因没有解决,所以病果无法根除。这也就是肿瘤切除还会不断复发转移的原因。西医通过X线、CT、核磁等影像的仪器检查手段,发现人体疾病部位。哪里有病治哪里。空间医学根据公转理论,能量运行理论,动力学的理论,四焦循环的理论,寻找病因和解决的方案。寻找舌的隆起,隆起就是能量的积聚,就是人的病理。即:物质应出胞而不出,疾病生焉;精髓应入胞而不入,疾病生焉。该出胞而不出,为积;该入胞而不入,为聚。积聚是治病之因。

积为胞内之变,聚则空间问题,这是人的病理病机。疏散人体空间能量的积聚是解决疾病的关键。疏通公转道路上的积聚,在积聚的前方疏散,达到至虚,前后形成压力差,使后边的高能量自然向前流动,补充了前部,降低了后部。癌症就是高能量的积聚,在治疗以疏通为主,不应以毒攻毒,也不能把它视为敌人,采用格杀勿论的方法。传统中医定位在形体,走的是中庸之道,调整人体气血的变化,进而达到人体的健康,调整阴阳,认为阴阳平衡是健康标志。空间医学讲的是虚虚实实的极端之道,唯有应用极端的方法,即实者更实、虚者更虚,才能使虚实的压差加大,加强空间的能量撞击,刺激和推动细胞的运动;注重加强四大动力;促使能量运行通畅,四焦循环正常进行,采用了不平衡、不对称的原理。而且能量在公转的过程中,包含了传统中医的补泻,包含了传统治疗八法。空间医学在运动中实现补泻,更强调发挥人体自身的调节机能,调功能,祛其疾。公转畅通,人体气血畅通,从而使人恢复健康。

一个老中医对癌症治疗的见解

一个老中医对癌症治疗的见解 如果中医是主流医学,大多数癌症病人是不会死的。这当然是有条件的:不手术;不化疗;不放疗;但可以做不伤害性的检查。 中医治病研究天地人的关系,就是从生命生存的规律入手。生命的最重要的规律是什么?就是承认生命必然死亡。因此,中医认为人活到一定的年龄,无论哪一个器官功能衰竭,都必然会死亡。中医不阻止死亡的自然产生。西医尽管承认死亡之不可避免,但是它的做法表明,他们认为可以阻止死亡。我们可以从西医的许多死亡统计报告中看出。他们总是这么说:现在每年死于心脏病的有多少,死于癌症的有多少,死于肾脏病的有多少……就是没有死于衰老的。死于衰老是什么意思?就是正常的死亡率。这些统计,他们从不排除正常的死亡率是什么原因?其目的就是拿病死者来恐吓活着的。他们就可以借研究治病来向国家、向人民要经费,掏人们裤袋里的钱。当然,西医医学不是医生或医院向老百姓掏钱,而是他们背后的一个医药财团。西方医学实质是医药财团手中的木偶。这不是我的发现,而是现代西方的非主流的医学家们和研究者。有本书叫《现代医疗批判》,作者霍恩?罗斯,讲得最清楚不过了。因此,我们应该把所有的医学研究,把这个内涵联系起来。我在2008年11月,在北京开的“原创中医复兴论坛”上发言,突然想到了“市场医学”这个概念。我说:“现在的医学,可以叫做市场医学。市场医学究其实,是个怪物!因为,医学是要命不要钱的,市场是要钱不要命的,结合起来,岂不就成了怪物?!” 治病是为了生命与健康。可是,西医不研究生命与健康,而去研究尸体与细菌。他们认为尸体上有生病的原因。人生病死了,他们就解剖死了的人,研究生病的道理。他们的病理学家,在尸体的某些部位的改变上,判断分析生病致死的道理。外伤致死是可以用这种方法的,而人老或生病致死用这种方法却是错误的。癌症致死论就是这样的思想条件下分析出来的。生、老、病、死,这本来是一个自然过程。人活着是依靠各种器官功能的活动。这些活动就像一条相互衔接的链条在不停地转动。死亡,就像这链条的中断。老了,各种器官的功能由于某一种原因发生中断造成的。因此,用解剖尸体来判断老了死亡的原因,是不准确的。过去有的人老了生了病,未死之前却交代把尸体交给病理学家去检查死亡的原因,有巧查上了尸体上有癌肿块,就把这肿块判断为致死的原因。 癌症致死是因为手术(包括化、放疗)治疗引来的死亡,医学却把这个责任推给所患的疾病——癌症。没有人揭穿把手术称为除根术的错误。因为,手术只能切除可见的癌病灶,而不能切除患癌的原因。既然原因未除就能够复发,而且复发时的身体条件更差,因为已经经过了手术的摧残,抗病能力已大大减弱。可见把称之为“除根术”就是一种明显的欺骗。“除根术”这个概念不无有市场的因素——为了吸引病人。如果医学是一门科学,科学就不能有假。而现在这个“手术除根”却是个明显的假货! 癌症患者因手术治疗而加速死亡的现象,更进一步引起人们的恐癌心理。现在大多数人不是

医学常见知识探源

医学常见知识探源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我国医学常见知识探源 中国医学被世人称为“中国的三大国粹”之一,己有数千年的历史,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显示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渊源和发展轨迹。作为“药都”南阳,普及医学知识,繁荣中医事业,理应加深对医学常见知识的探源和理解。 “中药”一词源于西医的传入 我国医药学具有悠久的历史,但在现存的传统医药典籍中却没有“中药”一词,而只有“本草”或“药”。“中药”一词的出现这要从西医的传入说起。 从明末清初开始,西方近代医学逐渐传入我。尤其是鸦片战争后,西药开始流入我国。传统医药和西药都是取材于自然界的天然物质。不同的是,传统医药在制法上落后于西药,基本上停留在生药阶段,因而在某些方面逊色于西药。 为了振兴祖国医药,许多有志之士漂洋过海,叩问西医药的殿堂。与此同时,我国也开始了西药教育。辛亥革命后,西药学教育在我国逐渐推广。 到20世纪20年代,一些大城市已形成中西药鼎立和并存的局面。人们为了同西医、西药相区别,便将我国传统医药分别称之为中医或汉医、中

药或汉药。正是由于西药的传入,才出现了与之相应的“中药”一词。 古代医生望、闻、问、切四诊法 中医大夫给人看病的时候常常通过望、闻、问、切这四种方式来诊断疾病,这是因为望、闻、问、切这四种方式是中医传统的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又称为“四诊”法。 医生用这种手段来收集疾病显现在各个方面的症状体征,通过归纳分析,就可以了解发病的原因、病变的部位、疾病的性质及它们内在的联系,从而为确定治疗原则和采取治疗措施提供依据。 迄今为止,“四诊”法至少已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了,而最早全面运用该法来诊断疾病的医生是谁呢是扁鹊。 扁鹊在他的行医生涯中,把古代劳动人民长期同疾病斗争的许多经验加以总结,从而归纳出“四诊”法。《史记·扁鹊传》记载,扁鹊诊断齐桓侯的病,运用的就是“四诊”法中的“望”诊法。初时,齐桓侯疾在腠理,继而逐渐移入血脉,再进入肠胃,最后深入骨髓,病入膏盲。扁鹊的“望”诊是符合“由表入里、由浅入深、不断发展”的科学病理的。

对癌症的认识和治疗思路

中西医学之不同处是,西医是微视医学(micro) , 中医是巨视医学(macro),二者有极端不同的见解, 因此中西医在一起会成为鸡同鸦讲。西医学因为主张微视, 所以非常注重疾病在哪里, 为了知道在哪里, 所以开发出许多仪器,如超音波扫描, X光机等, 以及为了能够使癌症显示在片子上, 就必须先在病人身上注射一些能够在放射线下显露踪迹的显影剂, 找出来之后再决定是否开刀或是做化疗或是放射疗, 甚至合并一起来使用, 由于过于注重癌肿瘤在哪,以及如何才能够杀死它, 因此病人从西医诊断开始就已经受到许多伤害了。 我常对病人说两句话, 一是For what(为了什么?), 另一个是So what (然后咋办?)。每当病人告诉我西医要他去做化验, 做切片等, 我就问病人“For what?”他们就回答说,因为我的医师说切片后才知道怎么回事, 所以要做, 我就回答说你错了, 做了切片之后,他们依旧不知道你到底怎么回事的, 于是对你说要开刀取出后才知道。我再问他就算做了切片之后确定你有癌症了“So what ”?病人就说他的医师会决定是开刀还是化疗或做钴60照射此绝命三招, 我回答病人说, 为什么西医会有上百种不同的癌症名称, 看起来好像很知道所有癌症, 但是为什么治疗时永远只有三种武器, 他们不知道如何回答我了。

我来回答给读者听, 中医治癌症为什么可以全好。第一是中医根本不是很在乎癌症在哪? 因为中医在乎的是全身应该都没有癌症才是, 所以我们治疗时,是采全身求得平衡的治疗法则 , 同时加强病人的胃口,使病人保持良好的体力, 以应付此严重的疾病, 所以是治疗与强身相辅相成的同时进行式的全身疗法, 所以到底癌症在哪是确实位置,并不是很重要的。 第二,我们从中医的巨视医学角度, 可以观察到病人到底是哪个脏腑出了问题, 同时又兼顾到是否其他脏腑会同时受到影响, 或是已经受到影响了, 因为可以预知何脏腑会同时受到牵连, 所以我们中医从一开始治疗时就同时会顾虑到癌症的未来发展, 因此早就做好事先的防范工作 , 举例说明, 我们在治大肠癌时, 一开始就先去保护肝脏, 因为我们认为此癌症如果恶化, 那第一处就会移转到肝脏上, 也就是肝癌, 西医治大肠癌, 每每在开刀化疗后, 病人都会得到肝癌而死, 这就是明白告诉诸位, 西医无法事先预防它会移转到肝脏变成肝癌的, 即使知道也没有办法做到, 中医就可以做到。所以一开始如果是中医来治疗癌症的话, 就可以使癌症局限于一个死角, 无法向外延伸, 再加上把病人的体力加强, 同时阻止病人吃最会喂食癌细胞的各种维他命, 这种害死人的洋玩意, 最是要不得的东西, 我们正统中医建议病人多吃中国食物, 不要吃到味

心身医学

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 摘要:近来心身疾病越来越频发,引起了大家的广泛注意,关于,什么是心身疾病,心身疾病如何发生的,哪些又是心身疾病呢,大家可能并非十分清楚,那么本文就来详细的谈一谈。 关键字:心身疾病,发病机制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和范围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 心身疾病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如原发性高血压等)和躯体功能性障碍(如偏头痛等)。狭义的心身疾病是指其发病、发展、转归和防治都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躯体器质性疾病。由于具有生理上的障碍,心身疾病又称为心理生理疾病。心身疾病的定位可参考图5—3。 心理功能和生理功能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了人体完整的生命活动。机体通过心理和生理的统一活动,与自然界和社会环境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以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保持人体的健康。显然,自然、社会、心理和生理四个方面的因素都与人体的各种疾病有关。但是,在不同的疾病中,各种因素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在一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变化中,总是有某个或某些因素在起着主导作用。心身疾病就是指那些主要或完全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个体的心理冲突,情绪紧张,或者因个体的不良习惯与人格特征,导致机体的生理功能持续紊乱、组织损害和结构改变的器质性躯体疾病。 心身疾病与一般生理性躯体疾病的不同主要表现在病因与发病机理上;心身疾病也与神经症不同,神经症往往只有比较模糊的躯体症状,而很难找到具体的器质性病变。[1] (一)心身疾病的范围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中,生活方式、行为和环境因素已占66.5%,而综合国内外流行病学资料,心身疾病在临床各科疾病中,已达1/3左右,而且呈上升趋势。 心身疾病广泛分布于全身各个系统,尤其多见于植物神经支配的器官与系统。 然而,要十分准确地划分出心身疾病是很难的。一方面,过去被列入心身疾病名单的许多病人未必都符合心身疾病的诊断标准。例如,不少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病因中就并无明显的心理社会因素。另一方面,许多未列入心身疾病名单的疾病,其发病与发展与心理社会因素有明显的相关性。例如,近年来日益为人们重视的乙型肝炎病人中常常存在较多的心身或身心问题。基于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专题训练(一)18.1.18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专题训练(一)18.1.19 1.下列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荫,古代的一种选官制度,它是专为无法参加科举考试的官宦子弟而设立的。 B.兜牟,也称“兜鍪”,是古代战士戴的头盔,也借指战士,如辛弃疾的词句“年少万兜鍪”。 C.柝,古代巡夜时用来报更的木梆。乐府民歌《木兰诗》中有“朔气传金柝”的诗句。 D.榷,指税,也指专卖。古代很早就有专卖制度,主要产品有盐、茶、酒等。 2.下列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有升有降,但“左迁”必是升职。 B.“母艰”,就是“母忧”,指母亲的丧事。 C.“河北”在古代指的是黄河以北,这是一个古今异义词,与现代汉语中的行政区划是不同的。 D.“自号”,旧时给自己取的号,取号的大都是士大夫和文人墨客,因均属通晓翰墨之人,无不别具匠心,各有爱好。 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是公认的儒学经典,也是中华文化的宝典。 B.“令”是美好的意思,可用于尊称对方亲属。如“令堂”,是对对方父亲的尊称;“令尊”,是对对方母亲的尊称。 C.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D.《鸿门宴》中“竖子不足与谋”一句中的“竖子”是骂人的话,相当于今天的“小子”。 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幼年丧父称为孤,老而无子称为独,老而无妻称为鳏,老而无夫称为寡。 B.除、拔、擢都有授予官职的含义,但是“拔”是授予本无官职的人。 C.赠太尉,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功臣本人封爵位或官职,如追赠太尉。 D.孝,指对父母还报的爱;悌,指兄弟姊妹的友爱,也包括朋友之间的关爱。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 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讳,古代对君主、尊长名字避开不直称叫讳,规矩是“讳名”不“讳姓”,即在死后的君主或尊长的名前加“讳”字,以示尊重。 B.壬午,中国古代干支之一,顺序为第19个。前一位是辛未,后一位是癸未。 C.参知政事,简称“参政”,唐宋时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宋代以参知政事为副宰相。 D.案,在古代指进送食物的托盘,形体不大,足很矮,可以托举起来,也可以放在地上。后来长形的桌子或架起来代替桌子用的长木板也叫“案”。 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元、中元和下元合称“三元”。其中“上元”指农历的正月十五,旧俗在上元夜张灯游乐,所以又叫“灯节”。 B.鼎,形制多为圆腹三足两耳,主要用于煮肉盛肉,腹下可烧火。后来常用“钟鸣鼎食”形容贵族生活奢侈豪华。 C.在“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中,“亲戚”指的是外亲,也就是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人。 D.《阳春》《白雪》都是古代楚国的歌曲名,当时被认为是高雅 的乐曲。后多用“阳春白雪”比喻高深的、不够通俗的文学艺术作品。 7.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在中国古代官制中是指由京城到地方做官,与“入为 司宾主簿”中的“入”相对。 B.“季秋”是指秋季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九月。 C.“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如 高祖、太宗、穆宗、万历等。 D.“再拜”是指拜了又拜,这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用于表 达敬意。 8.“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 经典书籍。其中“四书”是指( ) A.《诗经》《尚书》《周易》和《春秋》 B.《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C.《国语》《左传》《礼记》和《春秋》 D.《诗经》《尚书》《礼记》和《周易》 9.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兵部为中国古代官署名,为六部之一,相当于今日的国防部。 其长官为兵部尚书。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面,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名 讳,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C.翰林学士是指古代最高学府的太学士,一般从文学侍从中选 拔优秀人才充任翰林学士。 D.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 以借指太子是同样的道理。 10.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亭长,属于低于县一级的行政建制长官。秦、汉时在乡村每 十里设一亭,亭有亭长,掌治安警卫,兼管停留旅客,治理民事,多以服兵役已满期之人充任。 B.除、召、拜、迁,是古代官员官职升降任免的称谓。除、拜, 任命,授职。召,征召,特指君召臣。迁,属于调动职务,一般指降职。 C.外戚,指帝王的母族、妻族。小侯,旧时称功臣子孙或外戚 子孙之封侯者。以其非列侯,故称。外戚小侯,指承继侯爵的外戚子弟。 D.服丧,指丧事办完后,死者亲属还要在一定时间内在衣着、 饮食、起居以及日常生活某些方面遵守一些特殊的仪节,以示哀悼。 1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重阳”,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易经》将“九”定为阳数, 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这一天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 B.“拱”,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恭敬。如《论语·微子》中有 “子路拱而立”。 C.“晦”,指的是农历每月的三十日,这是古代特定称谓纪日法 中的一类,此类纪日法还有朔、望、既望等。 D.“黥刑”,古代的一种刑罚,即墨刑,是古代五刑之一。即用 刀刻犯人额颊等处,再涂上墨,作为惩罚的标记。 1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鸿门宴》中有“沛公奉卮酒为寿”一句,这句话中的“寿” 与现代汉语中的“寿”含义有所不同,是指敬酒献物、祝人长寿的意思。 B.杜牧《赠别》中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一 句,“豆蔻”常用来指孩子;“豆蔻年华”指的是孩子未成年,十三四岁。 C.“三从四德”是封建社会奴役妇女的精神枷锁,“三从”指未 1

中医治疗肿瘤的四个原则

中医在两千年以前对肿瘤就有了一定的认识,甲骨文就有"瘤"字的记载,散见于文献中的舌菌、失荣、噎膈、返胃、乳岩、肺积、翻花疮等名称都是对现代恶性肿瘤临床表现的描述。《黄帝内经》对前人的记载进行了总结,运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就肿瘤的原因、症状、诊断、治疗、预后及预防创立了一套理论体系。我们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肿瘤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它的发生、发展、转移等都是人体正气(抗癌能力)不足所致;在治疗上既注意消除外在致病因素,又注意调节人体内环境增强免疫力,提高自身的抗癌能力。建国几十年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中医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更是集中西医优势于一身,综合各种手段,以病人为中心,从整体出发,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治疗肿瘤的系统工程。 纵观中医对肿瘤病因的认识主要有正气虚损、气滞血瘀、热毒积聚、痰凝湿阻等。我们在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现代医学理论,引进现代科学技术,根据多年临床实践研究,研制出了以扶正培本、活血化淤、抗癌解毒为治则的抗癌良药。 1.扶正培本 癌症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正虚邪实的过程,正气虚损是肿瘤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现代医学、分生物学、免疫学的研究认为人体内存在着三个抗癌系统:一是抗癌细胞系统,包括NK细胞群、K细胞群、T细胞群、LAK细胞群、巨噬细胞群等;二是抗癌细胞素系统:干扰素、白介-2、白介-6、肿瘤坏死因子等;三是抗癌基因系统,基因的研究越来越受重视,现已证明Rb、P53基因等均有抗肿瘤方面的作用。这些抗癌系统的功能表现都是指中医学的正气,这些功能低下就可能造成癌症的发生。 根根据以上所述,我们在传统理论指导下,结合中药单体药理研究和人体正气的研究把扶正培本作为治疗脑部肿瘤的第一原则。 2.活血化瘀 中医认为血瘀是肿瘤发病的又一主要病机,传统理论研究,现代医学及药理学研究和我们自己的临床实践都认为血瘀对肿瘤的发生起很大的作用,故以活血化瘀为治疗脑部肿瘤的第二大原则。 3.抗癌解毒 中医学认为肿瘤的发生与人体内的毒邪有关,尤其是痰凝湿阻、郁久化火、火毒内蕴、凝滞不化,渐成肿块。另外认为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往往有邪毒在体内郁滞不能外达。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肿瘤发生时往往是某些外因激活了体内致癌毒素,从而造成人体正常细胞发生癌变。理论、实践和实验都证实解毒药物都有肯定的抗癌作用,所以我们把抗癌解毒作为治疗脑部肿瘤的又一大治则。 4.辩证施治 肿瘤的发生发展变化有着共同的病因病机,治疗上采用相同的治则,但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它也有其不同之处,不同的病种,不同的系统,不同的部位都有着不同的临床表现和病机变化,所以我们以扶正培本、活血化淤、抗癌解毒为主要治则,结合不同部位和不同病种进行加减,研制成治疗各种脑部肿瘤的一系列药物。

心身医学总结题库

一、心身医学的概念 1、心身医学:心身医学是研究心身相互关系的科学。狭义概念是研究心理和躯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的作用。广义的概念是研究正常和异常的心理与生理之间的相互作用,为疾病的多因素发病机制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2、心身医学观察方法 临床观察法、调查法、心理测验、实验法 3、心身医学研究的焦点 分类疾病演变的规律、特点;诊断标准;中医识别;中介机制;易感因素。 二、心身疾病总论 1、心身疾病:心身疾病又称心理生理疾患(psychophysiological diseases),是介于躯体疾病与神经症之间的一类疾病。狭义: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广义: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广义角度:心身反应、心身障碍、心身疾病) 2、现代心身概念的产生 20世纪中叶,亚历山大,神圣七病,溃疡病、溃疡性结肠炎、甲状腺功能亢进、局限性肠炎、类风湿关节炎、原发性高血压及支气管哮喘。 较为完整的心身概念由美国精神病专家邓巴于1938年提出,在《情绪与身体的变化》一书中总结了患者个性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1980年,美国心身医学研究所的心身医学疾病定义为:由环境心理应激所引起或加重躯体疾病变得疾病称为心身疾病。 3、心身医学的流行病特征 多见于女性,城市多于农村,脑力劳动者多于体力劳动者,工业化>低工业化,更年期明显上升,65岁以上、15岁以下患病率低。 4、医学模式:是人们考虑和研究医学问题时所遵循的总的原则和总的出发点,是人们从总体上认识健康和疾病以及相互转化的哲学观点,包括健康观、疾病观、诊断观和治疗观。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5、区别疾病和疾患 疾病:被医生所了解的客观体征,可重复的,共同证实的,只影响特定部位,存在着的不适,生活的量变,不动感情的处理,死亡的原因。 疾患:病人体验到的主观症状,独特的,不能直接检验的,影响整个个体,感受到的不适,生活的质变,有同情心的照顾,痛苦的原因。 6、病人心理:病人在疾病发生、发展、预后和防治的过程中,其心理、生理和治疗复杂的交织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从而出现患病的心理。 7、病人心理的表现类型 躯体疾病所致的心理问题;治疗所致的心理表现;导致机体病变的心理问题;治疗或医疗环境心理变化;精神疾病的心理失常。 8、病前心理:主要研究心理状态与疾病发生的关系,如焦虑、疑病、恐惧、抑郁、愤怒等心理对机体的生理功能的影响及其致病的中介机制、个体差异、刺激量和疾病各类等。 病中心理:是指疾病导致的心理表现和个体差异,及其对疾病发生、发展、防治和预后的影响。 就医心理:患者在各种检查治疗过程中的心理表现和个体差异与疗效的关系。 9、心身疾病诊断程序 收集病史;体格检查;心理评估;综合分析

古代医学的文化常识

古代医学的文化常识 岐黄:1.岐伯和黄帝。相传为医家之祖。 2.借指中医医生或医书。 太医:太医令为古代医官名,指掌管医事行政的官员[。最早始于战国时的秦国,战国时期,秦有太医令,由秦至宋历代都设有这种官职。太医令下一般设有太医丞等医官作为助手,因此,有的文献则合称为太医令丞。宋代医务机构甚多,有太常寺属下的太医局、翰林医官院、御医院等,宋徽宗时又设惠民局,广传医方及施诊。 扁鹊:1. 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2.扁鹊(前407—前310),秦氏,名越人(秦越人),春秋战国时期的渤海莫人。因他医术高超,人们借用了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 望闻问切:中医用语。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四诊。《古今医统》:“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 针砭:泛称金针治疗与砭石出血为针砭。《西斋话记》:“陇州道士曾若虚者,善医,尤得针砭之妙术。” 砭为治病石针,针头圆型,前圆后方,方处为柄,以指易捏为宜。针头在棉油灯焰上炙之微烫,沾姜汁、艾汁或其它配置药液,立顶于患者穴道,可治风湿、寒热诸病。 针灸: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通常以艾草最为常用,故而称为艾灸. 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2006年中国中医科学院申报针灸经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麻沸散:麻沸散传说是华佗创制的用于外科手术的麻醉药。《后汉书·华佗传》载:"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kū,剖开)破腹背,抽割积聚(肿块)。" 华佗所创麻沸散的处方后来失传。中医中有"麻沸汤"的概念,但与麻醉剂无关。另一说麻沸散可能是麻黄散之误。但无论如何,世上也不可能存在像传说中麻沸散一样仅口服达到全麻状态,无需气管插管等护理措施,而且安全有效的麻醉剂。

癌症分类

癌症:采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制定的《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中列明的恶性肿瘤的定义,指恶性细胞不受控制的进行性增长和扩散,浸润和破坏周围正常组织,可以经血管、淋巴管和体腔扩散转移到身体其它部位的疾病。经病理学检查结果明确诊断,临床诊断属于世界卫生组织《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的恶性肿瘤范畴。 恶性肿瘤(C00-C97) ?唇、口腔和咽恶性肿瘤(C00-C14) ?C00 唇恶性肿瘤 ?C01 舌根恶性肿瘤 ?C02 舌其他和未特指部位的恶性肿瘤 ?C03 牙龈恶性肿瘤 ?C04 口底恶性肿瘤 ?C05 腭恶性肿瘤 ?C06 口其他和未特指部位的恶性肿瘤 ?C07 腮腺恶性肿瘤 ?C08 大涎腺其他和未特指的恶性肿瘤 ?C09 扁桃体恶性肿瘤 ?C10 口咽恶性肿瘤 ?C11 鼻咽恶性肿瘤 ?C12 梨状窦恶性肿瘤 ?C13 咽下部恶性肿瘤 ?C14 唇、口腔和咽其他和部位不明的恶性肿瘤 ?消化器官恶性肿瘤(C15—C26) ?C15 食管恶性肿瘤 ?C16 胃恶性肿瘤 ?C17 小肠恶性肿瘤 ?C18 结肠恶性肿瘤 ?C19 直肠乙状结肠连接处恶性肿瘤 ?C20 直肠恶性肿瘤 ?C21 肛门和肛管恶性肿瘤 ?C22 肝和肝内胆管恶性肿瘤 ?C23 胆囊恶性肿瘤 ?C24 胆道其他和未特指部位的恶性肿瘤 ?C25 胰恶性肿瘤 ?C26 消化器官其他和不明确的恶性肿瘤 ?呼吸和胸腔内器官恶性肿瘤(C30-C39) ?C30 鼻腔和中耳恶性肿瘤 ?C31 鼻旁窦恶性肿瘤 ?C32 喉恶性肿瘤 ?C33 气管恶性肿瘤 ?C34 支气管和肺恶性肿瘤 ?C37 胸腺恶性肿瘤 ?C38 心脏、纵隔和胸膜恶性肿瘤 ?C39 呼吸系统和胸腔内器官其他和不明确部位的恶性肿瘤

真实记录:认识一位能治好肿瘤、癌症的老中医

真实记录:认识一位能治好肿瘤、癌症的老中医 肿瘤、癌症目前是世界医学难题,近年来,肿瘤、癌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致死疾病。平时,我们经常在电视上、报纸上看到漫天飞舞的广告鼓吹哪家医院治疗肿瘤、癌症治愈率达到100%,还有许多打着“祖国传统医学”、“抗癌秘方”的大量专家,并且伴有现身说法的患者任意夸大如何治好他得癌症。可是真正患上这种病的人,究竟如何呢?本人的一个朋友自来水公司的一位经理,去年患上癌症,可去医院开刀动手术,结果不到三个月就离我们而去。象这种病例在我们周围发生过许多,几乎每次听到谁谁患上癌症,接着不久就听到某某已经走了,留下后人评价他生前如何好的一声叹息!以前没有怎么接触到这种病例,因此也没有怎么放在心上。今年5月份在走访市场的时候,发现我网络中的一个客户去年得了癌症,可再次见到他时且看不出他得过任何病的症状,精神的很!通过了解这位客户象我介绍了帮他治好病的一位老中医,这位老中医行医40多年,治好无数肿瘤、癌症(早中期患者)患者。当时我就想,如果老中医真的能用中药治好肿瘤、癌症患者,那将是我国中医行业一个无比巨大的突破! 见到老中医卢师傅,不是我想象中那种仙风道骨、白须飘逸的老人,只是一位非常普通的农民老人、一位非常和善

的老人。由于本人非常想了解老中医是如何治疗肿瘤、癌症这一世界医学难题,详细的向老中医卢师傅讨教治疗过程,通过了解,得知老中医卢师傅治疗肿瘤、癌症患者成功率高达90%以上,并且老中医治疗这种病时效非常短,3个疗程,一个疗程8天,24天的时间基本上就能让肿瘤、癌症患者痊愈或者基本痊愈,这让我多少有点膛目结舌。接下来几天的时间,让我亲身经历了老中医采药、用药的过程,下面我将亲身经历呈上,希望有缘人能看到我这篇日记,帮助那些还在与死神挣扎的患者,不要再让他们英年早逝,让他们早日恢复健康,回到亲人、朋友的身边,继续享受人生的美好!如果大家转载我这篇日记,也算是做了一件善事,功德无量!首先介绍的是老中医卢师傅:

什么是心身疾病

什么是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是一组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但以躯体症状表现为主的疾病,主要特点包括: ①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②表现为躯体症状,有器质性病理改变或已知的病理生理过程; ③不属于躯体形式障碍。 心身疾病的发病率目前尚缺乏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国内资料显示,在综合性医院的初诊病人中,有近1/3的患者所患的是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躯体疾病。非精神科医生很少关注这些患者的心理因素,也很少把这些他们认为是内科的疾病而看成与精神科相关,因此患者往往接受的是躯体治疗,心理社会因素方面很少得到关注。 主要生理病理过程与特征是: ①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如持久的心理压抑、脾气暴躁或不良的

生活习惯、急性或慢性的精神刺激、不良的生活环境等。 以躯体症状(器质性)表现为主,不仅存在多种症状且有相应的细胞组织形态学改变。高血压、糖尿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 各种心理和躯体的生理病理症状:如心慌、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皮肤瘙痒、麻木、灼热、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 心身疾病的主要病因是:遗传因素,生化因素,心理-社会因素三大因素所致 心身疾病可涉及多个学科、多个系统、多个脏器的功能损伤,故人们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在人生的路途中不断学习、修身养性,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积极预防心身疾病。与心理生理密切相关的常见疾病列举如下:循环系统 高血压、原发性低血压、冠心病、冠状动脉痉挛、神经性心绞痛、阵发性心动过速、心脏神经症、血管神经症、功能性期前收缩、雷诺病、二尖瓣脱垂症、原发性心动过缓症消化系统

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肠道易激惹综合征、喷门痉挛、慢性胰腺炎、神经性厌食、神经性呕吐、神经性贪食、习惯性便秘等 内分泌代谢系统 肥胖症、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妇产科 痛经、闭经、经前紧张症、月经失调症、功能性子宫出血、不育症、产后抑郁症、慢性盆腔疼痛、围绝经期精神障碍等 神经系统 偏头痛、紧张性头痛、慢性疲劳症、脑血管疾病、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等 骨骼肌肉系统 类风湿性关节炎、痉挛性斜颈、全身肌痛等 泌尿生殖系统 夜尿症、过敏性膀胱炎、阳痿、早泄、性欲低下、慢性前列腺炎等 外科 手术后神经症、器官移植后综合症、整

人体八大系统大全

人体的构成水平: 一、原子水平:目前已知的元素有一百三十余种,其中人体内含有的元素 有六十多种,主要为氧、氢、碳、氮、钙及磷等,其中氧含量约为65%,碳约为18%,氢约为10%,氮约为3%,钙约为2%,磷约为1%。氧、氢、碳、氮就占人体总重量的96%。其它元素虽然在人体内所占的比例很小,并不代表着它们不重要,如血红蛋白是体内氧的携带者,而铁则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分子水平:人体是由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水及矿物质的等组 成的。以一名体重为60kg男性为例,其体内的水量约为40kg,占体重的60%多;脂类约为9kg,占体重的14%,其中估计有1kg为生命活动所必需,其余为能量储备,可以根据人体的活动状况而改变;蛋白质约为11kg,占体重的17%,大部分蛋白质在身体内作为基本构成成分而存在,损失约超过2kg就会导致严重的生理功能失调。碳水化合物在体内主要是以糖原形式存在,可以用于用于消耗的储备不超过200g。 三、细胞水平:人体是由细胞、细胞外液及细胞外固体组成的。细胞是身 体行使功能的主要组成部分。按细胞存在的组织通常将其分为肌肉细胞、脂肪细胞、上皮细胞、神经细胞等类型。 四、组织水平:人体是由组织、器官及系统构成的,这样体重就等于脂肪 组织、骨骼肌、骨、血及其它的内脏器官等的总和。脂肪组织包括脂肪细胞、血管及支撑性结构成分,是储存脂肪的主要地方。骨骼肌有400多块,占体重比例因性别、年龄不同而有差异。成年男性约占40%,成年女性约占35%,四肢肌约占全身肌肉重量的80%,其中下肢约50%,上肢约30%。正常人的总血量占体重的8%左右。一个50kg体重的人,约有血液4000ml,而真正参与循环的血量只占全身血液的70%-80%,其余的则储存在肝、脾等“人体血库”内,当人体出现少量失血时,储存在“人体血库”种的血液,便会立即释放出来,随时予以补充。骨骼时人体的支架系统。有206块骨头,成年人骨骼的重量大约有 9kg。 呼吸系统的功能

最新中医对癌症的认识

中医对癌症的认识 摘要:癌症,即恶性肿瘤,被人们称之为绝症,但癌症其实并不是不可治愈的。中医认为,正虚是癌症的病理基础,癌毒是癌症的致病要因;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扶助正气是癌症治疗的根本,解除癌毒是癌症治疗的关键。中医治疗癌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控制病情,延长生命。 关键词:癌症;中医;癌毒;辨证论治 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疑难疾病之一, 中医药治疗癌症的历史由来已久, 即使今天, 癌症患者有三分之二以上均服用中药治疗。大部分患者在经过综合合理的中医辨证论治及中医药治疗调理之后,病情大多都能有所缓解有所控制,疗效显著。 1 中医治疗癌症的历史 中医对癌症的认识由来已久, 早在殷墟时期的甲骨文中就有瘤这一病名的记载。现存最早的医书《皇帝内经》,按照癌瘤发生的不同部位将其分为筋癌、肠癌、骨癌等。《周礼》一书记载了疡知专科, 掌管肿疡、溃疡、金疡、折疡等病, 根据资料分析,其中的肿疡主要包括皮肤癌、口腔癌、乳腺癌、阴茎癌、甲状腺癌和淋瘤等体表性实体癌瘤。直到今天, 文化上受中国影响较大的日本、朝鲜、越南等, 还称癌瘤为肿疡。元代的朱震亨在他的《丹溪心法》一书中首次对癌症的病因及症候进行详细描述。到了明朝, 医学界已经开始用癌字统称恶性肿瘤。 肿瘤乃一类病而非一种病,治此类病尤当察其正邪之虚实而定其治则,先攻其邪瘤以扶正,又须重于扶正以御邪,是乃即辩证又辨病。故初瘤邪未实,正虚不著,当攻削之,中期邪实正虚当攻补兼施,晚期邪愈盛正极虚,此当扶正以增抗御之力,若攻之则未祛其邪,而易于伤正气,投鼠忌器也[1]。 2 癌毒是癌症的致病要因 凌昌全教授在多年中西医结合诊治肿瘤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癌毒是恶性肿瘤之根本的观点,并将癌毒定义为已经形成和不断新生的癌细胞或以癌细胞为主体形成的积块,认为癌毒是贯穿恶性肿瘤始终的核心病机[2]。周仲瑛老先生的癌毒理论认为,癌毒是导致癌症发生发展的关键,癌毒既可直接外客,亦可因脏腑机能失调而内生[3]。李俊义[4]也提出自己的癌毒学说,认为伏毒长期持久地蓄积体内致正常细胞多次发生基因突变,最终转变为癌细胞,逃脱免疫监视, 形成结块,其性顽烈(呈浸润性、失控性生长),易耗散气血、易致痰饮、瘀血等有形之邪并与之互结;其性走窜(呈侵袭性转移),易顺经络流注至远处脏腑、上至脑髓、内至骨骼、外至皮肤等形成流毒;其性潜伏属阴邪(免疫原性差.不易引正气抗争),不易早期发现;其性善变(恶性肿瘤的异质性、抗药性);其状肿硬坚固成块。 癌毒作为一种特殊的毒,传统上更多的是从病机的角度来认识,强调其是在疾病过程中,由于正气不足,内外邪气蕴结机体所产生的一种病理产物[5]。正是基于这种认识, 至今业内在恶性肿瘤的诊治过程中,还是多强调正虚而邪气踞之,用药注重调补机体的正气,并辅以一定数量的以毒攻毒或经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具有一定抗肿瘤活性的药物。凌昌全教授结合自身临床经验,认为在许多恶性肿瘤

人体八大系统大全 (1)

人体系统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的功能及组成 呼吸系统的功能是吸入新鲜空气,通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使血液得到氧并排出二氧化碳,从而维持正常人体的新陈代谢。 呼吸系统为通气和换气的器官,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 呼吸道: 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从鼻腔到气管。临床上常以喉环状软骨为界,将其分为上呼吸道与下呼吸道两部分。

(1)上呼吸道:包括鼻、咽、喉。 (2)下呼吸道:下呼吸道是指气管、总支气管、叶、段支气管及各级分支,直到肺泡。气管是气体的传导部分。 消化系统的功能 消化系统的功能 1.消化系统的构成 人体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和大肠、直肠。

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胰腺,肠腺,其主要功能是分泌消化液。 2.消化系统的功能 人体在整个生命活动中,必须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作为生命活动能量的来源,满足人体发育、生长、生殖、组织修补等一系列新陈代谢活动的需要。人体消化系统各器官协调合作,把从外界摄取的食物进行物理性、化学性的消化,吸收其营养物质,并将食物残渣排出体外,它是保证人体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一个重要系统。 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的功能 体循环和肺循环 心脏分为四腔,即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左心室接受肺脏回来的饱含氧气和养料的血液,左心房收缩把血液送入左心室,左心室收缩再把血液送入主动脉,送往全身后回到右心房,这端循环历程叫体循环。 右心房把血液排入右心室,右心室收缩,把血液送人肺动脉,血液在肺脏排出二氧化碳,带上氧气,再经肺静脉回到心脏的左心房,这段循环历程叫肺循环。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的功能 1.神经系统的构成 神经系统是人体内由神经组织构成的全部装置,主要由神经元组成。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遍布全身各处的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构成。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常识 诸子百家 儒家孔子(春秋核心思想礼和仁提出以和为贵有教无类)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荀子(君舟民水知天命而用之天行有常性恶论) 道家老子(道德经无为而治道是万物本原)庄子(逍遥的人生态度) 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法家(韩非子商鞅的法慎到的势申不害的术以法治国) 兵家(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重要思想家 董仲舒:汉武帝时期摆出百家独尊儒术 王充:东汉万物由原气构成著有论衡一书 范缜:南朝无神论对佛教和唯心主义哲学思想进行了尖锐斗争神灭论 两宋理学周敦颐:理学创始人,二程继承他的思想,把理视为无所不在, 程颢主静强调正心诚意 程颐主敬强调格物致知。 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王阳明:明朝王学心学继承陆九渊心即使理 黄宗羲:梨洲先生认为君主制是天下之大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 顾炎武:明末清初强调经世致用提倡实学目的在于批评理学反对君主专制 王夫之: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提出气者理之一也和天下为器唯物主义 艺术 三大石窟 云冈石窟:大同武周山麓北魏 龙门石窟:龙门十二品是魏碑书法艺术精品 莫高窟::六七成是在隋唐开凿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东方卢浮宫 绘画 东晋顾恺之(人物画注意点睛传神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刘宋陆探微(秀骨清像与顾并称顾陆) 萧梁张僧繇(人物画尤其是佛像相传有画龙点睛破壁飞去) 唐朝阎立本(历代帝王图步辇图) 吴道子(画圣送子天王图) 宋元李公麟(五马图) 张择端(北宋东京汴梁) 书法 商朝甲骨文西周金文秦小篆汉隶属曹魏钟繇楷书 王羲之(东汉末年行书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票若游云矫若惊龙书圣) 王献之(小圣) 初唐三大家书坛(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 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浩) 草圣(张旭) 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沛蔡襄)

中国医学之中国古代医学常识

2019云南玉溪三支一扶考试内容—公基:中国医学之中国古代 医学常识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中医、中国画、京剧三颗璀璨的明珠并称为中国三大国粹。本文主要针对事业单位考试中涉及到的中医知识进行系统的概括和总结,帮助考生在事业单位的复习中能够事半功倍。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及其著作 1.医祖——扁鹊 扁鹊:春秋战国时期名医。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被尊为医祖。其在赵为妇科,在周为五官科,在秦为儿科,名闻天下。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 2.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3.外科鼻祖——华佗 华佗: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发明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广播体操——五禽戏(虎鹿熊猿鸟),精于手术,发明麻沸散。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主要著作《青囊经》已佚。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被后人多用神医华佗称呼他,又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师。 4.针灸鼻祖——皇甫谧 皇甫谧:三国西晋时期学者、医学家、史学家。其著作《针灸甲乙经》是中国第一部针灸学的专著,并被誉为“针灸鼻祖”。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穴位,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通常以艾草最为常用,故而称为艾灸。 5. 道家医生——葛洪 葛洪:自号抱朴子,东晋著名医药学家,是预防医学的介导者。著有《肘后方》,书中最早记载一些传染病如天花、恙虫病症侯及诊治。“天行发斑疮”是全世界最早有关天花的

中西医对肿瘤的认识

引言 据国家卫生部统计,20世纪90年代我国肿瘤发病率已上升为127例/10万人。近年来我国每年新增肿瘤患者160万~170万人,总数估计在450 万人左右。我国流行病学调查表明,2003年我国城市居民恶性肿瘤致死率为94. 71/10万。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表明,全球癌症状况将日益严重,今后20年新患者人数将由目前的每年1000万增加到1500万,因癌症而死亡的人数也将由每年600万增至1000 万。癌症成为第一位致死疾病,死亡率最高的10种癌症分别是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结肠、直肠和肛门癌、白血病、乳腺癌、鼻咽癌、宫颈癌、膀胱癌;农村居民恶性肿瘤患者病死率更高,为104.01/10万,居全部死亡疾病之首,其中死亡率最高的10种癌症分别是肝癌、胃癌、肺癌、食道癌、结肠、直肠和肛门癌、白血病、乳腺癌、鼻咽癌、宫颈癌、膀胱癌。 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来自乳腺、肺、结肠、前列腺、卵巢和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从这些器官来源的肿瘤通常转移至局部淋巴结和其他器官,如肺、脑、肝和骨。转移癌通常出现在原发肿瘤之后,且有一定的转移途径和规律,一般不难判定。大部分转移癌可通过临床及各种辅助检查寻找到原发灶,但是大约5%-15%的患者经过仔细全面的检查后仍然无法发现原发灶[1.2],这就给临床治疗带来了诸多困扰。对于此类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尚无大型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因此存在很多争论。一般来说,原发灶的检出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临床医生制定最为合理的治疗策略,既能将原发部位作为治疗靶区,又能避免对非原发部位进行不必要的治疗,减少治疗的并发症,同时对患者的心理康复也有积极的影响[3]。 免疫组织化学问世以前,寻找不明转移癌的肿瘤原发灶的困难重重,不明来源肿瘤原发灶的确定对于肿瘤学家和病理学者来说是具有挑战性的,常需长期随访观察,反复检查方可发现,甚至始终未能发现。随着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的不断改进和提高,特别是新型肿瘤标记物的不断发现及使用,使一些原先诊断为MUO 的病例有可能发现原发灶,为临床有针对性的治疗及对于患者预后的判断提供有效帮助。比如,CK7抗体识别的是相对分子质量为54000的一种碱性细胞角蛋白,存在于大多数正常组织的腺上皮和移行上皮细胞中,一般非上皮来源的细胞无表达。卵巢浆液性和子宫内膜样腺癌、乳腺腺癌、肺腺癌中呈阳性反应,另外在宫颈肿瘤、胆管癌、膀胱移行细胞癌中也为阳性表达。而胃肠道的腺癌、卵巢粘液性腺癌阴性,在鳞状细胞癌、肝细胞和肝细胞癌、前列腺和前列腺癌、肾上皮性肿瘤中均为阴性。现通常认为CK7是腺癌和移行上皮细胞癌的比较特异性的标志。CK20抗体存在于正常的胃肠道上皮、移行上皮、Merkel细胞中。在胃肠道、Merkel细胞癌、胰胆管癌、唾液腺小细胞癌、小肠类癌、卵巢粘液性腺癌阳性表达。而在乳腺腺癌、子宫内膜癌、肺腺癌和鳞癌、除唾液腺和Merkel细胞肿瘤以外的小细胞肿瘤、卵巢非粘液性肿瘤、肾细胞癌、精原细胞瘤、胸腺瘤和神经内分泌肿瘤等肿瘤组织中阴性表达。此抗体在原发癌灶和淋巴结转移灶表达是一致的。villin抗体是一种分子量为95000的细胞骨架蛋白,正常分布于肠上皮和肾近曲小管上皮,可用于肠上皮来源肿瘤与非肠上皮肿瘤的鉴别诊断,亦可作为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的参考指标。 我们知道,众多转移癌的原发灶不可能用单一抗体检测,数个抗体的联合应用可增加敏感性,从而缩小肿瘤原发灶的寻找范围。[34,35]已有学者研究ck7,ck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