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中华绒螯蟹和中华鲟的增殖放流及其效果评估_张航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江西南昌 330039)
摘 要:增殖放流是保护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维持生态多样性的重要方法。本文对国内外增殖放
流的发展、长江口中华绒螯蟹和中华鲟增殖放流中存在的问题,及增殖放流的标记方法和效果评估方法进行了概述和分
析,以期对水生动物增殖放流有所帮助。
关键词:长江口; 中华绒螯蟹; 中华鲟; 增殖放流; 效果评估
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使得该区域内的水生生 物种质资源严重衰退,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 人类的过度捕捞以及对利益的追求。二是由于长
江水域河坝 水 库 的 建 立,使 得 长 江 口 生 态 环 境 发 生明显变化,已 经 影 响 到 了 长 江 口 的 物 种 结 构 和 生态平衡,直 接 或 间 接 的 导 致 了 长 江 口 水 生 生 物 种质资源的严重衰退。为了修复长江水生生物资 源,从 21 世纪初开始,我国水产科研机构、水产主 管部门及长江渔业管理部门等采取一系列行之有 效的方 法 以 促 进 长 江 水 生 生 物 资 源 的 增 殖 和 保 护: 如推行禁渔期、禁渔区和限制捕捞作业船只数 量、控制捕 捞 强 度 以 及 组 织 人 工 放 流 等。 本 文 就 前期长江口区中华绒螯蟹和中华鲟的增值放流做 一些概述和探讨,以期对今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1 国内外增殖放流发展 1. 1 国外增殖放流
中图分类号:S931;S932
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长江口是 太 平 洋 西 岸 最 大 的 河 口,由 于 泥 沙
的流入、径流与潮汐的共同作用,长江河口不仅具 有独特的水文、水质条件和景观生态系统,而且成 为我国洄游 性 水 生 生 物 的 重 要 栖 息 地,是 中 华 绒 螯蟹、中华鲟、刀鲚、凤鲚、鲻鱼、淞江鲈、日本鳗鲡 等多个洄游 性 水 生 生 物 的 洄 游 通 道 或 产 卵、索 饵 育肥场所。中华绒鳌蟹( Eriocheir sinensis Milne - Edwards) ,俗称大闸蟹、河蟹,在我国渤海、黄海与 东海沿岸诸 多 省 均 有 分 布,而 长 江 口 是 中 华 绒 鳌 蟹的主要产地。中华鲟( Acipenser sinensis Gray) 是 中国特有江 海 洄 游 珍 稀 濒 危 鱼 类,国 家 一 级 保 护 动物,主要分布于长江干流和中国的东海和黄海。 在自然条件下,性成熟的中华鲟溯江而上,由海洋 到达长江中上游产卵繁殖; 孵出的幼鲟顺流而下, 从淡水到长江口咸淡水,经 3 个多月的适应性调 节和摄食肥育后进入沿海,直到性成熟。
弊,研究人员对此都有研究。 Okamoto[2]在 1998 年曾做了用线码标志法标
等; ②目标不明确,因此不具备可操作性; ③只有 志三疣梭子蟹( Portunus trituberculatus) 的实验,在
正面评价,没有负面评估内容。增殖放流在一定 经过两次蜕皮后,标志的保持率超过 70 % ,并且
自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在一些湖泊 和沿海地区逐步开展了以引种( 如银鱼 Hemisalanx prognathus Regan) 和增殖当地种( 如对虾 Penaeus orientalis kishinouye) 为主的增殖放流活动,以恢复 或增加某些物种的种群数量和增加渔获产量。山 东早在 1981—1984 年进行了黑鲷、牙鲆人工苗种的 放流试验,每年每种鱼放流 10 万尾。1991—1995 年,在渤海放流体长 30mm 以上的梭鱼种苗多达 2230. 6 万尾; 同时也放流体长 30mm 以上的真鲷种 苗 90 多万尾; 还在福建三都湾放流平均体长 30mm 以上的大黄鱼种苗 40 万尾。1998 年 12 月,福建还 在闽江水域放流全长 780 ~ 980mm、体重 2 ~ 5kg 的 中华鲟幼鱼 400 尾,这是我国首次进行中华鲟大规 格人工放流的增殖试验。我国经济鱼类种苗的放 流增殖研究工作,虽然取得较好的进展,但由于开 展试验研究的时间短,放流数量少,能形成生产性 放流增殖的种类还很少,在放流增殖技术方面还有 许多基础工作需进一步研究。据统计,2007 年我国 增殖放流物种近百个之多。 2 长江口增殖放流的主要物种与存在问题 2. 1 中华绒螯蟹的增殖放流
胁迫等负面效应在国内外也均有报道。
Archival Tag,PAT) 技术对 14 尾中华鲟进行标记放
3 效果评估
流,对中华鲟 在 海 洋 中 的 洄 游 和 分 布 状 况 进 行 研
3. 1 标记方法
究,标志回收率高达 64% 和 75% 。这些数据决定
标记放流是效果评估的基础,标记技术也直 了 PAT 技术较好的应用前景。2010 年 8 月,东海
我国增殖放流的工作开始较晚,但发展很快。 自 2006 年国务院发布《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 动纲要》以后,国内各省市才定期的开展水生生物 的增殖放流 和 人 工 鱼 礁 的 建 立,促 进 了 我 国 水 生 生物及其 多 样 性 的 保 护。 但 取 得 成 绩 的 同 时,我 们也要看到放流中存在的不足。中华绒螯蟹的增 殖放流虽然 正 在 如 火 如 荼 的 进 行 中,它 的 生 长 特 性,苗种培育 以 及 苗 种 的 运 送 等 基 础 研 究 也 有 了 大量的研 究 积 累,但 其 中 仍 然 存 在 着 诸 多 问 题。 例如,放流蟹的放流规格、放流数量、标记技术、跟 踪调查、效果 检 验 等 这 一 系 列 的 问 题 尚 有 待 研 究 突破。中华鲟的增殖放流也存在问题: 中华鲟的 标志回收是最差的。因为中华鲟性成熟比较晚, 做标记放流的中华鲟由于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再 次回到长江口; 再者,中华鲟生活环境辽阔,这就 使得它的回补成为问题。因此中华鲟的回捕率几 乎为零。自从 1984 年的放流,十几年后、二十几 年后也不 见 中 华 鲟 生 物 量 的 增 加。 因 此,先 进 的 标记方法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
较为传统的方法为主。这些方法通常只适合于规 格较大的鱼 类 个 体,且 对 鱼 类 行 为 及 其 生 理 活 动
放流实验。实验数据对长江口中华绒螯蟹增殖放 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表 1[4]是国内外
都会产生负面影响,甚至还会造成炎症反应,因此 的标记方法。增殖放流实践经验表明,标志技术
* 收稿日期:2012 - 07 - 03 资助项目:中央级 公 益 性 科 研 院 所 基 本 科 研 业 务 费 专 项 ( 东 海 所 水 产 研 究 所 2011M08 ) ,国 家 973 计 划 课 题 ( 2010CB429005) ,国家公益性行业( 农业) 科研专项( 200903048 - 07) 作者简介:张航利( 1986—) ,男,上海海洋大学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主要 从事河口水生生物资源的生理生态学研究
接反映增殖效果。国内外,标记的方法有很多种, 水产研究所用螯部套环、背部贴标签、眼窝和腿部
主要有实物标志、分子标志和生物体标志 3 大类 关节荧光注射四种方法对中华绒螯蟹进行了标记
型。目前,标记技术在国内应用的程度较低,国内 实验,实验结果良好。并在 12 月份,用套环和贴
采用的标志方法主要以体外挂牌、剪鱼鳍、荧光等 标签两种方法,对 5000 只雌雄亲蟹进行了长江口
程度上可以 达 到 恢 复 野 生 生 物 资 源 的 目 标,但 是 不成功或反 作 用 的 可 能 性 和 风 险 同 时 存 在,放 流
通过进一步 研 究 表 明,这 种 标 志 对 蟹 的 生 长 没 有 产生 影 响。赵 峰,庄 平[3] 等 研 究 人 员 在 2006 和
后的生态失衡、种间关系破坏,原有生物群落受到 2008 年运用弹出式卫星数据回收标志 ( Plp - up
江西水产科技
文章编号: 1006 - 3188( 2012) 03 - 0045 - 04
2012 年第 3 期
*
长江口中华绒螯蟹和中华鲟的增殖放流及其效果评估
张航利1,2 王海华3 冯广鹏1,2
( 1.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科学学院,上海 201306; 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 200090;
放流,每只亲蟹都以印有唯一编码的标签和套环作 标识,通过监测船、监测点和渔民反馈等途径实施 监测。目前,监测水域从宝杨码头延伸至九段沙, 已回收一定数量的放流亲蟹,其中包括抱卵蟹,为 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颇有价值的数据。 2. 2 中华鲟增殖放流
中华鲟是世界上现存 27 种鲟鱼中的珍稀鱼 类,为全球分布最南的鲟种,还是地球上最古老的 脊椎动物,距今已有一亿四千万年的历史,有“活 化石”之称。但是,由于举世闻名的长江葛洲坝工 程的兴建,拦 断 了 中 华 鲟 产 卵 洄 游 通 道。 为 了 不 使人类的生产建设影响鱼类的生存,1982 年,党中 央、国务院采纳鱼类专家的建议,指定国家有关部 门审批成立了救护中华鲟的专业机构———葛洲坝 中华鲟研究所。研究所每年向长江投放中华鲟规 格幼鲟 30 万尾以上。1983 年,长江水产研究所、 湖北省水产 局、宜 昌 市 水 产 研 究 所 等 单 位 组 成 的 中华鲟人工繁殖协作组取得了葛洲坝下中华鲟人 工孵化的成 功,此 后 不 久 便 开 始 向 长 江 增 殖 放 流 中华鲟苗和幼苗。据统计,1983 - 1998 年,共增殖 放流各种规格中华鲟苗近 600 万尾。1999 年 12 月投放 10 万尾 10cm 以上大规格中华鲟苗,超过 15 年来同种规格鲟苗的总量。 2. 3 存在的问题
长江口中华绒螯蟹和中华鲟的增殖放流及其效果评估,张航利,王海华,冯广鹏
2012 年第 3 期
增殖放流的目标体系是评价增殖放流效果的 式标志放流技术,分离式卫星标志放流牌以及生
依据。目前,长江口增殖放流效果评价体系的欠 物遥测法。这些方法都有其各自的应用范围和利
缺主要表现为缺乏可操作性和合理性,如: ①目标 脱离实际。如期望通过增殖放流来恢复生态环境
·45·
总第 131 期
张航利,王海华,冯广鹏,长江口中华绒螯蟹和中华鲟的增殖放流及其效果评估
超过 300 年历史。1979 年以来,日本在各海区设 立了国家栽 培 渔 业 中 心,各 县 设 立 了 县 栽 培 渔 业 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分别就各自所在海域的重要 对象品种,进行育苗和放流的技术开发,取得了新 的成果。前 苏 联、美 国、挪 威、英 国、西 班 牙、德 国 等也都先后 开 展 了 增 殖 放 流 工 作,且 都 把 增 殖 放 流作为今后资源养护和生态修复的发展方向。这 些国家某些放流鱼类回捕率高达 20% ,人工放流 群体在捕捞 群 体 中 所 占 的 比 例 逐 年 增 加,一 些 种 类高达 80% ,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1. 2 国内增殖放流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是一种通过向天然水域投 放鱼、虾、蟹、贝 等 各 类 渔 业 生 物 的 苗 种 来 达 到 恢 复或增加渔 业 资 源 种 群 数 量 和 资 源 量 的 方 法[1]。 此方法在 国 外 的 发 展 较 早。 法 国,作 为 世 界 上 最 早开展人工繁育放流工作的国家,早在 1842 年法 国就开 始 将 人 工 授 精 孵 化 的 鳟 鱼 ( Oncorhynchus mykiss) 幼鱼放流于河川之中。日本,增殖放流也
自上世纪 60 年代末期以来,长江口中华绒螯 蟹的蟹苗产量在历史上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由 1981 年的 67. 981t 锐减到后 来 的 8t、0. 5t 甚 至 还 不 到 500kg。1996、1997 年几乎没有产量。2005 年,中国 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市渔政监督 管理处等单位隆重举行了“2004 年长江口水生生态 系统修复工程———首次中华绒螯蟹亲蟹试验性增 殖放流”活动,共 2. 5 万只中华绒螯蟹亲蟹被放入 长江。2005—2009 年,江苏每年放流 100kg 的蟹苗。 2010 年 12 月,东海水产研究所在上海宝杨码头水 域对 5000 只正处于交配期的雌雄亲蟹实施了人工 ·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