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中居住区规划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城市更新中的居住区规划设计摘要:一个城市想要得到新的发展必须进行城市更新,城市更新的基础是以人为本,而居住空间是人在城市生活的基本条件,所以居住区规划设计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将居住区规划设计与城市更新更好的融合,本文对以上问题做了如下探讨。

关键词:城市更新;居住区规划;环境设计;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tu98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旧城更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更新方式及策略的制定更是受到诸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对旧住区的改造不能仅从单纯的某一方面出发,将问题简单化,而应结合多种因素的影响,运用合理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理和改造。

1.城市更新的必要性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发展对土地这个稀缺资源的需求十分强烈。但从建设节约型社会,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来看,走扩大城区面积的外延式城市发展之路是有限的。城市中的老城区或旧城区,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建设起来的,随着城市经济不断发展以及人类需求的不断增加,原有住区和相关设施由于年代久远,已经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严重的甚至影响到作为居住空间的基本功能要求,并影响到整个城市品质和形象,必须进行综合性城市改造。旧城改造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

2.城市更新中的原则

2.1以人为本的思想

城市更新过程中的居住区规划与设计,应做到以人类需求为核心,塑造满足现代化要求的居住环境。符合城市人的生活轨迹,给居住者提供方便、安全、卫生、舒适的生活条件。住宅内部房间齐全,动静分开,洁污分离,主要居住的房间阳光充足,各种设施齐全,满足节能的要求。住区设计还应体现文化内涵,保护和发扬已有的文化传统,保留地区独特的民族特点。

城市更新中的住区设计还应该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与城市道路,城市形象相协调,从风格,颜色,环境等诸多方面都应该与城市的总体设计相互适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对于每一单独项目所制定的规划条件和要求。

另一方面,居住空间设计还应该引入高科技新技术,不再是以前简单的住房。日新月异的信息科学技术促使住宅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如用户智能控制器;声控、光控照明系统,控制电源自动开关等。智能化住宅充分利用现代化4c——计算机、通讯与网络、自控、ic卡技术,通过有效的智能传输,将安防与多元信息服务等用智能化综合布线进行系统集成。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融入住区设计,增加住区的适用性,兼顾未来的可持续性发展。

2.2与自然条件相适宜

无论是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还是一个住区的规划设计,建设前应集中研究当地自然条件,如阳光、温度、风速风向、降水等气候规律对人居住环境的影响,比如在我国西,北和中部地区,日照条

件不够充裕,故保证居住空间拥有良好的日照是住宅设计的重要条件。而在南部地区,由于阳光充裕,对于日照的要求变得不那么重要。所以,自然环境之于人类的基本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应该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体现出来。

2.3满足新科学新技术要求

现代化住区规划还应该体现先进的科学技术。减轻大兴土木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创造安全舒适、绿色生态的空间。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充分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后续处理,力求资源循环利用,实现人、建筑、环境三者可持续发展。其次,智能化、多样化地进行住区设计,满足不同阶层的住户要求。针对人口老龄化、家庭结构多元化、小型化等转变,设计多种类型住房,扩大选择余地。第三,建筑外观上紧扣自然现代的要求,丰富外立面造型,协调搭配色彩,做到建筑美学要求。

2.4增加公共空间与公共设施

新城区的改造可能会导致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高楼大厦林立的现代化城市,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空间减少,人们生活环境的封闭会造成人们的精神封闭,因此在城市居住区规划的时候要尽量多的增加公共空间。为人类的交流与互动提供条件。

另外,由于人口不断增长,原来的公共设施,如学校,医院,体育设计等已经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城市进程,住区的发展应该兼顾公共设施的辅助发展。

2.5交通环境的规划

城市新住区的交通环境设计应采用明确的分级规划,将车行、人行道路与城市道路有机联系,促进小区道路作为城市发展的延续作用。对居住区可以降低车行速度,增大安全系数。同时控制组团出入口的数量,减少外来行人的任意穿越。此外还应结合住区景观进行道路设计,实现道路、绿化等资源的协调发展。

在居住小区建立建半地下或地下车库,在土地紧张的大中城市中采用不仅可以改善小区的居住环境,且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将停车空间尽可能集中于地下,更好的突出地面绿化,增加绿化率,提升住区以及城市的整体环境。

2.6自然环境的规划

自然环境是居住区环境设计的前提条件,它是天然或者历史长期形成的。人工环境则应该是自然环境的完善和创新,它既可以衬托自然环境的优美,也能破坏自然环境的和谐。老的居住区在建设时期,很少考虑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所以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自然环境的延续,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保留区域的原始特点。另外也要发挥设计师的创造性,修建和自然环境相得益彰的人工环境来弥补缺陷、突出风格。注意发掘和体现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两者有效结合,对提高居住区的环境质量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加强小区绿化建设与管理,也是改善小区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居住区的绿化不仅应从美学角度出发,还应从改善人们的居住小气候这一观念着手,强调绿植和水体等自然因素,提高绿化面积,引

用垂直绿化,高空绿化等新技术,尽量减少硬地面积,使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另外建筑与建筑之间保持合适的距离,给每个居住空间充足的阳光、空气和绿地。

总之,“以人为本”是城市建设的核心价值取向,更是居住空间建设的最终目标,城市更新的最终愿景是能满足社会大众的需要,实现城市与人的完美结合;社会和人文关怀必须要能在城市更新进程中有所体现,让公众成为城市更新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3. 城市更新中居住区规划设计的保障措施

3.1发挥政府的作用

城市旧区改造进程中,政府的规划、建设、公安、工商、国土等各部门要统一协调,对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段、人群进行协调,在城市改造过程中体现政府的人文关怀。。

城市规划建设要有“节约意识”,减少不必要的拆迁。对安置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建设标准不能太低,要做好统筹规划,避免对社会资源的造成浪费。

3.2在规划中处理好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住区设计与城市更新的共性是指从城市的整体结构、历史文脉、沿习、生活空间入手,对建筑的整体空间、尺度、体量、色彩、韵律、造型的总体把握,营造居住生活的总体环境。而个性是指每个工程的不同特点,例如建筑单体要具有自身特色,环境营造应与其他工程的有所区别。共性的表现需要总体的构想,在规划实施时对建筑空间以及整体环境加以控制,同时给予单体建筑足够自由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