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摘要佛教产生于古印度,随着中国丝绸之路的开通,使佛教经大夏、阿富汗、安息、伊朗,最后传入中国,并迅速在民间兴盛起来。佛教是外来宗教,但在历史上与中国文化相互渗透和融合,对中国的语言、文学和艺术等等方面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关键词佛教语言文化殡葬文化民俗

前言

我国汉代时候确立了儒家在文化上的独尊地位。但实际上它确立的只是儒家在治国的理念和制定国家政治制度这些方面的主导地位,而在精神生活方面,儒家的地位从汉末以后就逐渐被玄学、道家和佛教多取代。到了隋唐时期,佛教在民众的信阳层面,在民众的精神生活领域里,包括在一些社会精英的精神生活领域里,其影响应该说已经超过了儒家和道家,占据了主导地位。佛教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殡葬文化、语言文化、思想文化、民俗文化各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佛教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影响

1、拼音的传入

佛教对于中国的语言有极大的影响,尤其是现在使用的拼音。拼音是根据我们过去反切来的,反切又是把梵文佛经翻译成汉文来的。在佛教传入前,汉代文字注音是用另一个跟它读音相近的字来注的,叫直音相助。但汉语的读音有四声的变化,有的字就找不到一个直接跟它相近的音来注。采用直音相助是不完善的。梵文是一种拼音文字,我们的语言学家就从中得到启发,发现可以用两个汉字来注一个字。这个方法渐渐演变成后来的注音符号,最终变成我们现在用的拼音。

2.语义的拓展

佛教的传入丰富了汉字的字义。佛教传入后,用汉字来翻译佛经,有些意义是这个字本有的,有些意义是它本来没有的,因为翻译佛经的原因而后加入的。比如“缘”字,这个字在中国原本的意义里是指衣服的边,这其中也包含有沿着某个东西的边缘的意思,即“沿着”的意思。但是佛教“缘起”这样的思想进来以后,我们这个“缘”的含义就变得异常丰富,增加了很多的内容。因为缘其实是佛教一个核心的理论,佛教讲缘起、缘生因缘、有缘、随缘、结缘、惜缘,所

以缘字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

二、佛教对中国文学方面的影响

1、佛教对文体的影响

中国的通俗文学,在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佛教。从敦煌遗书里面可以看到有不少的唱经文,或者讲经文,它们其实都是对于佛经的一种通俗的宣讲。唱经的或者讲经的人,根据佛经里面的一段经文来演绎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可能在经文里面只讲一个结果,或只讲了一个现象,那他在唱经或者讲经的过程中就会把这故事展开,就像我们现在的说唱艺术,是一种完全通俗化的讲经。这对后来说唱艺术的出现,以及通俗文学的出现都有极大的影响。

2、佛教对中国文学理论的影响

佛教讲空、讲境界、讲空灵,都深深影响了中国的文学和艺术。包括诗歌、绘画、书法等等,我们流传下来的文学理论著作,从《文心雕龙》开始,到后来的诗话、词话、书论、画论,都能够看到佛教思想的影响。在文学作品中更处处留有佛教思想的影子。如佛教追求自我解脱,主张离尘恬淡,在这种特点的影响下,文学界形成一种清淡悠远的艺术流派。最杰出的代表,当属“诗佛”王维,王维的诗画深受佛学思想,尤其是禅宗思想的影响,通过描绘幽静的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除王维外,李白、苏轼、白居易等人创作都在不同程度收到佛教思想影响,他们的号中“居士”便是佛教用语,象征着恬淡安逸。

3、佛教对中国艺术的影响

从音乐到绘画、雕塑、建筑,都渗透着佛教的内涵。

就美术而言,佛教典故常成为历代画家的创作源泉,观音、文殊、如来等佛教至高无上的被崇拜者总是画家们的绘画对象。吴道子、顾恺之等著名画家皆以擅长佛画闻名于世,例如吴道子的《松子天王图》讲述了释迦摩尼降生的故事;敦煌石窟的壁画不仅画工优秀,而且反映了许多佛学道理。

在音乐方面,佛教音乐作为音乐这种娱乐形式,更容易进入封建时期知识文化水平较低的平民中,使其更易于推广。《大悲咒》等佛教音乐,受到很多人喜爱,对于许多白领、学生,这是一剂保持内心平静的良药。

建筑受到佛教影响的甚多。各地的寺庙、石窟自然是佛教建筑的精华,寺庙多建于山中,因地制宜,浑然天成,给人一种极其自然的感觉,融入了佛教文化,

给人极好的美感;石窟也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财富,石窟中的雕塑和笔画,都是及其珍贵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不仅给人美的享受,还给人关于人生、关于世界的深刻感悟。

中国的艺术作品,深受佛教文化的渲染,佛教文化的融入,使中国的艺术作品内涵更加丰富,欣赏角度多样化,体会感受更加深刻。在佛教的影响下,历代艺术家给艺术界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三、佛教对中国民俗文化的影响

1、民间信仰

中国本土的民间信仰已相当丰富。而传入中国的佛教,又大大增加了信仰的神秘性、复杂性、系统性。佛教本是异域文化。它与中国本土的文字相异。以中国基层社会的广大百姓而言,佛教的教义文本具有陌生性。这就为佛教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而且佛教内容丰富性及传播方式的多样性,增加了佛教信仰及整个民间信仰的复杂性。中国接受佛教渠道很多,从不同途径传入的同一种佛经,很可能就有译传上的差异。同时,人们根据自身的需要,往往有选择性的信奉、研习一种或多种经典。

佛教与中国封建等级观念杂糅,产生了一套具有等级特色的佛教谱系。这些均使佛教显得深邃而博杂。即便如此,由于佛教的某些观念与中国社会普遍的思想理念有契合之处,民间还是认同了佛教。在佛教与中国古代固有文化的长期交流中,佛教所尊奉的神人偶像已挤身于各种民间崇拜对象的行列之中。

(1)在家神崇拜中,佛徒已与传统的家神分享供奉。如白族家堂供神分三格,左格供三代祖宗灵位,中格供佛祖释迦牟尼,右格供灶君老爷。祭时杀鸡、献肉、请和尚念经,家堂神共祭。

(2)在俗神崇拜中,中国汉族民众重生育,传统观念中多子多孙福寿占有首要位置,因此对送子观音及广生娘娘、泰山娘娘或碧霞元君普遍崇拜。其中,送子观音之说,就源于佛教观世音菩萨的由来,最早于魏、晋随佛教盛传时进入我国,因原菩萨有梵文名多音节长不易记,意译为“观世音”,取其观世人苦难音声而施以救助之意。菩萨原是大慈大悲救世人于苦难之佛,为男性,但至南北朝北齐时,此菩萨渐变为女性受人供奉,到了明清两代,在救苦救难的职司中,民间突出了招财送子的内容,于是在观音庙中多以求子为崇拜目的,改变了原佛教要旨,成为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