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渚湖湿地保护与修复专题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渚湖湿地保护与修复专题研究

第一章下渚湖湿地现状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长期以来下渚湖地区主要以林业、农业和渔业用地为主,受经济利益的驱使,湿地或多或少的被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原生的自然生态系统受到破坏:湿地面积减少;水体受到污染;湿地生态环境破碎,水域周边植物群落单一,生物多样性降低;资源特色减弱,风景旅游资源也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以下针对下渚湖湿地的现状分析其原因,为以后的保护提供依据。

一、湿地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带来的影响

表:德清县三合乡下渚湖水域地表水水质监测点位测试结果

表:德清县三合乡下渚湖水域地表水水质监测点位测试结果日均值

根据2003年德清县三合乡下渚湖水域地表水水质监测报告结果显示:目前下渚湖地区水体水质为V类水质,并且水质仍呈下降趋势。

造成下渚湖水质下降的原因很多,但多数是由于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的,具体分析如下:

养殖业:随着林业、农业、养殖业的发展,下渚湖地区用水量急剧增加,忽略了湿地的生态环境用水,分给湿地的用水量逐年减少,导致湿地面积萎缩、湿地生物多样性减少。同时近年来,下渚湖水产养殖量较大,主要有渔业养殖和珍珠养殖。养殖业的发展以及局部外围区域水质污染,使下渚湖水环境质量大幅下降,目前下渚湖水域为四类水质,且相比于前几年的检测结果并呈下降趋势,水面上水葫芦大量孳生,主要污染物为总氮、总磷、富营养化现象比较严重。

捕捞业:滥捕乱猎是造成物种受威胁的主要原因之一,长期以来,下渚湖掠夺式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尤其是流域鱼类资源的过度利用,已经造成鱼的种类、数量的急剧减少,物种丰富度降低。

农业:为了取得高产,农业生产中不得不靠大量的化肥投入来维系,尤其是各类农药的大量使用。农药的使用不仅使水体受到污染,水体富营养化,还直接威胁到湿地生物的生存,导致湿地物种总量锐减,有些物种甚至濒临绝迹。

目前下渚湖湿地的用水水源取自东苕溪及下渚湖。东苕溪多年平均径流15。1亿立方米,县境内长37。87公里,流域面积1420平方公里。乾元水厂总规模为15万吨/日,占地120亩,现状通过乾元水厂取水口从东苕溪取水并加压输送到乾元自来水厂,向二都村及塘泾村局部供水;其余村落通过自家打井取水或从河湖取水,并通过适当过滤、进行加氯消毒,再被利用。

污水处理:现状下渚湖湿地没有集中的污水处理设施,更没有实施雨污分流制,村落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施肥于农田或桑地;湿地内现有的饭店污水经适当过滤后就近排入水体或通过渗透排入地下。由于下渚湖地区工农业生产污水直接排入水体,对水体污染较为严重。

二、盲目开垦对湿地环境的影响

下渚湖湿地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农业种植面积和水产养殖面积不断增加,天然湿地面积不断减少。例如原湖面多沙渚土墩,约计600多个,现由于水产养殖的需要,联小为大,约剩300余;芦苇沼泽的面积也在逐年减少,滩涂也是如此。但减少的芦苇沼泽一般被开垦为水稻田或淡水养殖池塘等。同时一些天然湿地被开垦为道路、居民点等。

下渚湖地区农业中种植业的规模不大,早园竹具一定规模。除省级生态公益林外,丘林地带遍植人工竹林等经济作物,早园竹主要分布在塔山和下渚湖范围内的小岛上。人工干预非常严重。

农业开垦:农业开垦会直接导致湿地面积的丧失。

下渚湖湿地水体以外的陆地遍种粮食,蔬菜和其他经济植物,农药、化肥的长期使用使其它植物的生长受到极大限制。长期集中的农业生产,下渚湖地区原本丰盛的动植物资源越来越匮乏。氮、磷、钾等营养物质的减少,同时也导致鸟

类,尤其是水禽的食物不足,栖息环境受到破坏,也造成植物种类减少,质量下降等诸多后果。目前除有飞鸟聚集的少数小山体外,基本上不存在野生动植物原生态区。

三、区内居民所带来的影响

首先,城市化是湿地受害的一个主要原因。事实证明城市化已经导致湿地面积的直接丧失和退化。

下渚湖区块现有人口约1。62万人,平均每个自然村人数180人。人口分布大多集中于下渚湖周围的环乡公路沿线。随着人口增长,城市的扩张,郊区化浪潮可能引发湿地的过度开发,导致湿地面积减少。现状村镇布局较为凌乱,农村居民点过于分散,居民点无序发展以及建设不仅会加重生态污染,对湿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也有碍湿地景观容貌。

其次,现状下渚湖湿地地区没有集中的污水处理设施,更没有实施雨污分流制,居民的生产生活废水因此得不到有效的净化处理就排入水体,许多居民的生活垃圾无处堆放就直接投入水体,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四、大环境的影响

湿地生态系统的高度开放性,决定了其只能无选择的被动的接纳四面八方来水,流域大环境内所有自然因素、人类活动对水土资源的影响,最终都会在湿地形态及湿地水体的水量和水质上得到反映。如水源干涸、水质污染。即便远距离活动也会产生危害。

城市上游湿地的开发利用会急剧改变下游湿地的水文模式、生物种类组成,尤其在的德清现污水处理系统不完善的情况下,城市外围的开山采石等种种工业活动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各种生活污水经过水文大气循环也会影响到湿地的生态环境。

五、盲目的旅游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下渚湖地区的旅游产业并不发达,正进入旅游开发的前期准备阶段。

区内已经有一定程度的旅游开发,入口服务区能提供停车、小卖部、简单餐饮服务等,并有一处游船码头,已组织了近20条游船开展湖上、湿地旅游。并配有相应的管理和导游人员。区内饮食服务以农家乐饭店为主,主要位于景区入口附近、二都村等,共有14家营业,大都是农家自用房或租用农房,现有餐位约1300个,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

表面来看,目前区内能提供必要的饮食服务和观光游览,而实际上这样的旅游开发是盲目不合理的。这样以经济利益为目的进行的旅游业开发,不科学的湿地开发利用模式,不仅没有充分发挥湿地的旅游功能,反导致了湿地生境的破碎化,使得湿地的旅游价值降低。

首先,旅游开发用地布局不合理,没有把保护和开发科学的结合起来,没有因地制宜的进行特色风景资源的开发,例如下渚湖湿地的豸山岛上有很好的鸟类资源应该进行保护,控制游人进入。大片的芦苇湿地没有得到合理的保护利用等等。此外建筑缺乏规范统一的形式,且没有地方特色,有损湿地优美的自然景观。

其次,现有的旅游餐饮污水仅仅经过适当过滤后便就近排入水体,或通过渗透排入地下,这对湿地水体污染尤为严重。

再次,下渚湖的旅游开发没有考虑到湿地的生态环境容量。

生态环境容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旅游地域的自然生态环境不致退化的前提下,景区所能容纳的活动量。其大小取决于旅游地自然生态环境净化与吸收污染物的能力,以及一定时间内每个游客所产生的污染物量,还与区域内生物对人类活动敏感度有关。一般包括水体环境容量、大气环境容量、固体垃圾容量、生物环境容量四个部分。

一般来说,在水体环境容量、大气环境容量、固体垃圾环境容量、生物环境容量中,景区的水体、大气和固体垃圾环境容量不会成为生态环境容量的限制因子,而主要取决于其生物环境容量。生物环境容量是指旅游活动对区内鸟类、水生生物不产生显著影响的条件下,所能容纳的旅游人数。旅游人数超过的一定阈值范围,就会对湿地生态环境造成损害。而现状旅游并没有对这一项进行合理测算和规定,必然会对湿地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第二章下渚湖湿地保护对策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