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澄合百良旭升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炭资源整合项目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澄合百良旭升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炭资源整合项目(1.20Mt/a)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写本)

评价单位: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

证书编号:国环评甲字第3609号

编制时间:二零一三年十月

陕西澄合百良旭升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炭资源整合项目(0.60Mt/a)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已于2013年3月委托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承担,目前其环境影响报告书已编制完成,现将报告书主要内容及结论介绍如下。

一、地理位置及交通

百良旭升煤矿工业场地西距合阳县直线距离约8.0km,行政区划隶属陕西省合阳县知堡乡管辖。

区内公路密集成网,108 国道从井田边缘通过,由矿区至附近各乡镇及合阳县有公路相接,合阳至韩城、蒲城、渭南、西安等地均有公路相通。矿井拟新建进场道路和运煤公路,交通主要是以公路运输为主,交通运输条件便利,煤炭外运条件良好。

本矿井交通地理位置见附图一。

二、项目工程概况

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陕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实施方案的通知》(陕政发【2006】26号)、《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延安等六市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批复》(陕政函【2007】74号)及《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韩城等六县市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批复》(渭政函[2007]48号),拟对原“合阳县百良镇第一煤矿及合阳县百良第二联营煤矿”2个煤矿通过扩大井田面积、增加开采煤层数实施煤炭资源整合,整合后企业名称为“陕西澄合百良旭升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为“百良旭升煤矿”)。

整合后矿井生产能力0.60Mt/a,井田面积4.8241km2,开采4号及5号煤层,井田内地质资源量为26.3418Mt,设计可采储量为16.2589Mt,服务年限20.0a。

矿井在整合区西部边界外(紧邻边界)、殿下村的东南侧新建工业场地,该处场地占地为旱地,占地9.90hm2,绿化率为20%,在工业场地内东部布置1个混合立井;将原百良第二联营煤矿场地改建为风井场地,并改造其原有主、副立井作为回风立井,安全出口为位于井田东南部的已掘斜井井筒。

整合后矿井采用采用1个混合立井、2个回风立井及1个斜井安全出口单水平(5号煤层中)开拓方式,各煤层均采用长壁综采采煤方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首采4号煤层。井下主运输采用胶带输送机,辅助运输采用蓄电池电机车+无极绳连续牵引车运输;工业场地新建地面生产系统,原煤经筛分后分成±50mm两级产

品,采用筒仓储煤,并设置袋式除尘器及洒水装置,由汽车外运;新建锅炉房,配备除尘脱硫装置;新建矿井水处理站和工业场地污水处理站;项目产生矸石全部综合利用,设计在工业场地以东约0.15km处的荒沟内设置排矸场,占地5.0hm2,仅在综合利用途径不畅时使用。

矿井通风采用中央分列抽出式通风;水源为已有供水工程供水及处理后的矿井水、地面污废水;工业场地供热由锅炉房内设的3台SZL4.2-1.25/110/70-P型燃煤热水锅炉(单台容量6t/h)供给,采暖期运行3台,非采暖期运行1台,风井场地采用电取暖设备;工业场地为双回路电源,一回引自西卓煤矿110kV变电站35kV 出线间隔,另一回引自坊镇35kV变电站35kV出线间隔,距离均为4.0km;在矿井工业场地内新建一座35/10/0.4kV变电站,井下10kV电压供电,地面动力照明均以380/220V电压供给;风井场地10kV双回路电源均引自工业场地35kV变电站不同母线段,距离约2.5km。

项目总投资48724.96万元,其中环保估算投资为2195万元,占工程建设静态总投资的4.50%。本矿井建设总工期为22个月,总在籍人数436人,矿井全员工效为4.17t/工·日。矿井工作面回采率≥95%;采区回采率≥80%。

三、主要建设内容结论

(1)与产业政策、环境规划相符性分析结论

项目实施符合《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陕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实施方案的通知》(陕政发【2006】26号)、《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延安等六市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批复》(陕政函【2007】74号)及《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韩城等六县市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批复》(渭政函【2007】48号)等相关要求及程序。

项目建设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相关要求,符合《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陕西省生态功能区划》、《陕西省水功能规划》等相关环保规划要求,项目占地与区域及当地的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从产业政策、规划相符性角度而言,本项目建设可行。

(2)项目选址可行性分析结论

整合后矿井工业场地选在整合区西部边界外(紧邻边界处)、殿下村东南侧,占地9.90hm2;将原百良第二联营煤矿场地改建为风井场地,占地2.60hm2;排矸场位于工业场地以东约0.15km的荒沟内,占地5.0hm2,从资源、工程、环境、经济等方面来看,整合后矿井各场地选址是合理、可行的。

(3)清洁生产评价结论

项目生产规模附合相关产业政策,采用了同类企业较先进的采煤工艺,选用国内成熟、可靠的开采设备,实施全机械化生产,采用了必要的“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清洁生产措施,符合小煤矿资源整合的相应技术水平要求,但仍有部分清洁生产指标未达到三级标准要求,其清洁生产水平距我国煤炭行业基本水平仍有一定差距,环评要求矿方应加强管理、不断改进和提高生产工艺水平,使矿井综合清洁生产水平必须达到国内煤炭行业基本水平,并向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靠拢。

(4)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结论

整合后的百良旭升煤矿各污染物均实现了达标排放,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为43.42t/a、0t/a 、43.75t/a和115.39t/a,建设单位应行文向当地环保部门进行申请总量排放指标或通过排污权交易获取总量排放指标。

(5)水土保持方案结论

根据本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在采取相应的工程和植物方面的水土保持措施后,该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四、项目环境影响结论

本项目环境保护目标见附图二。

(1)生态

①生态环境现状与保护目标

评价区是一个自然和人工共存的半自然生态系统,由于区内的干旱少雨,加之人类的粗放式经营,区内的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地貌以黄土沟谷为主,耕地以旱地为主,植被属旱作农业区;水土流失主要为水力侵蚀形式,以轻度、中度水力侵蚀为主;该区以低覆盖度植被为主、动植物种类少,区内未发现国家级及省级珍稀保护的动、植物物种;土地利用以草地为主,旱地次之,其余类型较少。目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力土壤侵蚀,随着“退耕还林”等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的实施,植被覆盖度会有所提高,生态环境将得到一定的控制和改善。

评价区内没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重要动植物栖息地。评价区主要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为井田内及周边0.5km范围内居民点、地表和地下水体以及地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