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有哪些传统节庆习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徽州地处安徽省南部边陲,俗称皖南山区,群山逶迤,物产富饶,黄山风光独树一帜,人文资源底蕴深厚。
秦朝设新都郡、新安郡、歙州,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改为徽州,辖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今属江西)六县,1988年改徽州地区为黄山市,至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
徽州人民勤劳为本,薪火相传,创造出厚德载物的徽州文化,同敦煌文化、西藏文化并列为中国著名的三大地域文化。
在不同的节庆中,徽州人就有着许多历史悠久的民俗活动。
大年三十除夕,是过年重头戏的前奏曲。
这天主要是打扫庭除,清洁卫生,贴对联,请祖宗,烹饪除夕年夜饭大餐。
掌灯时分,各家各户都有一个“发灯”仪式,徽州方言中“发灯”与“发丁”谐音,即年年添丁加口,人丁兴旺。
全屋到处点上青油灯盏或八角宫灯,一时间灯火通明。
除夕吃年夜饭前,家家户户必须先“请祖宗”。
看似是一种迷信活动,其实是对子孙进行忠孝教育,要求孩子们别丢了根本,忘了祖宗,体现了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优良传统。
祖宗请罢,不下二十道荤素搭配、芳香四溢的菜肴,摆满一桌,阖家老小围桌而坐,敬酒祝福,好生热闹。
零时,点燃迎春鞭炮,守岁的人们吃过夜宵,忙着换蜡烛添灯油,只等年初一雄鸡一声高啼,迎来新一年的黎明曙光。
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徽州地区某些乡村历史上有做“土地会”的习俗。
一年一度的土地会,十分热闹,唱戏三天,以示庆贺。
为了全村同乐,早在一个月前,就到外地请来黄梅戏的教练,帮助村中几位爱唱跳的戏迷们排演一些地方戏曲,有全本大戏,也有选段折子戏,不外乎是《打猪草》、《天仙配》、《跳锺馗》等戏曲。
有的村子经济比较富裕,还特地从外面请来戏剧团,与村里的“演员”们,同台献艺,全村同乐。
做土地会比过年还热闹,在那经济落后,文化贫瘠的年代,不知广播、电影为何物的山里人,就盼着一年一度才举办一回的土地会。
各家各户四村八邻的亲戚朋友,纷纷赶来看戏,好客的主人免不了要盛情款待。
三天戏唱完,亲朋好友们才带着一脸的满足陆续回家。
拜菩萨,徽州人又称“拜老爷”,毎年农历三月初三、六月初一、七月十五、九月初九、十月十五等日子,皆是上山拜菩萨的黄道吉日。
“信者有,不信者无”、“心诚则灵”是善男信女们拜菩萨的坚定理念。
为了表示对神灵的恭敬虔诚,上山进香的前三天,香客要将家中的锅碗瓢杓等炊具餐具全部清洗干净,并开始戒荤。
登山时,在幡旗指引下,大家背着进香布袋,手提祭拜供品和香钱,口中念道“南无无量寿佛”、“菩萨保佑”等吉语,以防“祸从口出”讲错话。
上到山来,在道房里住下,去“沐浴馆”洗漱更衣,然后依次去各宫观敬香跪拜。
道教名山齐云山吸引着众乡亲争相登山拜神,每逢拜菩萨的吉日可谓络绎不绝。
端午节这天除了吃鸭蛋粽子之外,大人还给小孩脖子上挂个小香包,额头上抹些雄黄水,以便解毒、避邪、祛病。
此外,在新安江上游的沿河闹市还举行水上竞技──赛龙舟游乐活动。
龙舟赛后还有余兴节目,参加打水漂凫深水比赛的运动健儿们铿锵登场,一声令下,他们从6米高的大石桥上飞跃而下,一个个如同浪里白条,须臾便没了踪影,在水下潜游。
水中早已抛入诸多鸭蛋,最后以谁在水底呆的时间最长,摸的鸭蛋最多为优胜者。
中秋节是阖家团圆、喜庆丰收的佳节,有的乡村便就地取材,利用稻草扎成大小不等的稻草龙(大者长三十余米,小者长五六米),以庆贺当年的丰收美景。
夜幕降临,吃过中秋节团圆饭后,全村人个个翘首以盼,等待舞龙队的到来。
在香火点点、状如火球的“龙珠”指引下,在喧天锣鼓声中,稻草龙从村头开始舞动起来。
无论龙舞到哪家门口,家家十分高兴,因为它是吉星高照、鸿运亨通、家庭兴旺、四季平安的象征。
东家马上点燃早已准备好的鞭
炮,并将点燃的一把神香交给舞龙人插在龙身上。
鞭炮声和着铿锵的锣鼓声,此起彼伏,欢呼喝采声一浪高过一浪,舞龙人亦非常兴奋,双脚在火光四射的鞭炮里跳跃,龙珠弹跳,龙身飞翔,上下翻滚,众人欢呼声愈大,舞龙者劲头更足,感情格外投入。
稻草龙从上村至下村,由里村到外村,沐浴着柔情的月光,踏着崎岖的小道,挨家挨户地舞去。
最后,完成了“历史使命”的稻草龙被舞龙人投进水中。
在农民的心目中,龙是离不开水的,让它回到“龙潭”老家,明年将又是一个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好年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