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产业结构特点研究(我的学期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产业结构特点及其合理化研究
【摘要】作为我国的煤炭大省,山西在为全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从煤炭行业中受益颇多。但是随着时代、经济发展的需要,山西以煤炭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反过来成为阻碍山西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本文全面剖析了山西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其根源,对怎样调整产业结构的问题,针对不同产业分别提出了调整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山西产业结构煤炭调整
我国是一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耗的76%,而山西是全国产煤最多的省份。山西煤炭储量最丰富,约占全国煤炭探明储量的1/4,煤炭资源几乎遍布全省,素有“煤海”之称。山西的煤炭产量长期以来位居全国第一(但是在2009年,由于煤改,山西退下了全国煤炭第一大省的交椅,让位给了内蒙古)。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在全国能源供给格局中,山西具有不可替代的能源基地的重要地位。山西的产业结构也主要是以煤炭产业为基础展开的,形成以了以能源原材料为主导并高度依赖煤炭的产业结构。而近些年来,由于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而导致的对能源原材料需求的猛增以及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升,使得质量上乘、价格相对合理的山西煤炭日益受到青睐,而山西的能源基地地位也显得更加重要。山西省将大量资金投入能源重化工建设,使得农、轻、重的比例越发严重失衡,第三产业、新兴产业、轻工业产业因为投入不足而发展缓慢,
全省约4/5的县城经济发展也主要依靠煤炭产能扩张。因而,用“黑色”、“一煤独大”等字样来形容山西的产业结构现状可能并不过分。
一、山西省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现状
由于山西省的经济发展主要是凭借其丰富的煤炭矿产储量,所以导致山西省重工业化的程度越来越高,煤炭业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从而使第二产业的发展迅速,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二产业的生产总值所占的份额持续上升。但是第二产业内部有严重的不均衡现象,过于重视重化工业的发展,而忽视了轻工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起伏不定,所占比重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年期间有所上升,但是在进入2000年之后又有所回落,但是其总的发展趋势是稳中有升。第三产业中,比较重视传统服务业的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则相对较慢。对于第一产业的发展相对比较忽视,因而第一产业的发展速度比较缓慢,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持续下降。当然不同产业的发展趋势与山西省的自然资源状况以及产业政策等都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二)存在的问题
根据数据显示: 2008年和2009年山西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持续下降,并跌至历史最低水平(见图1) 。究其原因,主要是山西产业结构不合理,其潜在矛盾和问题日渐突出,特别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山西产业结构向趋重演变,结构性问题更加突出。山西产业结构高度依赖煤炭资源原材料工业,具有典型的资源型初级化等特征;全省的县城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煤炭,面临资源即将枯竭的危险。这些
问题反映了山西产业结构低级粗放效益不高的弊端,具体表现为:
图1 2005年—2010年山西省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1.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一产业严重落后,第三产业发展缓慢
据山西信息网上所公布的《山西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报道,2010年山西省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0%、70.3%和26.7%。从这一比例中可以看出,山西省第一产业的发展极度落后,只占到整个国民经济的3%;而第二产业一支独大,占到国民经济的一半以上;第三产业发展失衡。发达国家一二三产业的比例大约为3:36:61 ,而山西省的三大产业比例明显失调(见图2) 。
第一产业一直是山西产业结构的薄弱环节。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对农业投入少、生产水平低、产量不稳、粮食短缺、农民素质较低等问题是一直是山西第一产业所面临的。山西省第一产业的固定资产投
资很低,基本上一直在5%以下,这是形成山西第一产业严重落后的主要原因。据调查,山西单位面积农业总产值为9.9万元/平方千米,比全国平均水平少1.55万元,而且人均粮食产量也比全国平均水平要低很多[1]。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第一产业长期落后,严重地限制了山西经济的全面迅速发展。
山西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发展的速度比较落后,与国内经济发达省份相比,相差较远。在第三产业中,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水利等产业部门,由于受到的重视不够,因而发展较为缓慢。第三产业发展迟缓,已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瓶颈:如旅游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再加上交通不便、基础设施难以配套、环境污染严重等,未能成为山西经济的增长点;教育与科研产业尤为落后、资金投入不足、信息流通不畅、大量人才外流,导致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发展缓慢,很难形成经济发展的科技推动和人才支撑。
图2 2006—2009年山西省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
2. 第二产业内部结构趋同,主导产业单一,
山西的第二产业结构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且始终存在产业内部结构趋同问题: 地区与地区之间轻重工业结构失衡比重趋近,行业结构相似率非常高,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大致趋同。煤炭、冶金、炼焦、电力四大传统主导产业仍然是山西省的重要产业。在2009年,销售收入占全省工业产值的80.1%、销售收入上千亿的行业只有煤炭、冶金、焦炭三个;全省大中型企业近千家,仅有11家企业入围当年全国企业500强,除太重集团外,全部集中在煤炭冶金等传统产业[2]。
支柱产业单一、置换缓慢、地位牢固(在全省工业总产值中占到25%左右)的煤炭工业受到新能源工业的制约和影响,近年来已走向衰落阶段,发展乏力,这也就是山西近年来经济增长缓慢的直接原因。而且山西一些地方小煤矿遍布,采煤率低,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事故频生,对环境的破坏极大,这也是制约煤炭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3. 产业集群竞争力不强
产业集群是指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积聚体,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3]。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独特的产业组织形式,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区域经济的增长能够促进在区域产业发展,而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有利于地区产业济增长。产业集群可以使集群内企业分工更为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