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
【摘要】心内科,即心血管内科,是各级医院大内科为了诊疗心血管血管疾病而设置的一个临床科室,治疗的疾病包括心绞痛、高血压、猝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早搏、心律不齐、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文章重点针对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患者;感染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及社会老龄化,心血管疾病日益增多,各项侵入性操作和各类手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心血管疾病医院感染发生有可能增加。所以必须纠正心力衰竭、改善患者基础疾病,提高机体抵抗力.力ⅱ强心血管内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认识,遵守抗菌药物原则,尽可能做出病原学诊断,减少经验用药;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侵入性操作;缩短导管保留及住院时间,才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对2010年5月~2011年5月期间心血管内科icu住院患者进行监测,监测期为患者进入icu 起至转出icu 72 h,监测人员每日巡视患者,填写患者住院情况登记表,对发生感染的患者填写医院感染登记表,资料汇总后进行各种相关因素的统计分析。诊断标准依据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执行。
1.2 方法采用回顾性的调查方法,统计医院感染(诊断符合《医
院感染诊断标准》)发生率、感染部位;观察年龄、住院时间、合并疾病、心功能、侵入性操作、预防抗菌药物等与感染的关系;感染对预后的影响。统计学处理:各组间发病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
2 患者医院感染特点
年龄大感染率高,老年患者由于免疫力低下、自理能力缺乏或丧失、同时合并各种基础疾病、病程长、病情反复、住院时间久、摄入不足、营养不良等都是引发医院感染的直接易感因素。侵入性检查与治疗是引发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本资料显示,医院感染中进行侵入性操作为57.5%,气管插管损伤鼻咽部黏膜影响吞咽及纤毛清除功能,消弱咳嗽反射;鼻胃管为胃内细菌定植咽部提供了极好通道;留置尿管即对尿道黏膜有损伤可增加逆行感染的机会;静脉导管可引起血液感染。并且随着导管保留时间的延长,感染的概率增大。住院时间长感染率升高,住院时间> 3o d,感染率明显升高达37.5 ,原因为长时间住院增加了患者交叉感染的机会。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最常见占60.0 ,与国外报道相符,原因为患者心力衰竭时存在不同程度的肺淤血、肺水肿、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对入侵病原菌的防御、抵抗能力下降;患者卧床多、活动少,不利于呼吸道分泌物引流;气管内侵人性操作多、脱水剂的应用;病房空气质量差,探望者多。预防性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并不能降低感染率。多数学者认为预防性用药有害无益,不仅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反而更易招致条件致病菌和真菌的继发感染和产酶菌株的增加,还可引起其他不良反应。医院感染症状可不典型,仅表现为萎
靡不振、食欲减退、低热等或心力衰竭加重;感染者病死率明显高于无合并感染者的病死率,合并感染是造成病情加重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
3 结果
3.1感染发生率医院感染发生感染率1o.1 ;呼吸系统48例,泌尿系统33例,消化系统17例,其他6例;单部位感染4o例,2个部位30例,≥3个部位10例。
3.2预后感染组死亡15例,非感染组死亡4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
4.6,p∠0.05)。
4 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的病死率有所下降,但由于其自身的疾病特征而作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的感染仍居高不下。本结果医院感染率1o.10 ,与文献报道的6.64 ~14.20 一致,远高于一般疾病医院感染的水平。提示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为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原因为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功能减退,全身各组织系统灌注不足,机体抵抗力下降,易于病原菌入侵;再者多数患者病程长、年龄大,人体生理免疫功能随增龄而衰减;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心脏介入诊疗技术的广泛开展及多种侵入性操作的实施,抗菌药物的更新及广泛使用,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增加了感染的机会。
针对心血管内科发生的医院感染情况,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尤其足介入治疗发
生感染的因素。加强介入导管室的环境管理:严格划分区域,感染病人专用物品,空气、物体表面消毒,器械的清洗消毒等。加强介入治疗使用器械的消毒和各类管道的清洗消毒管理。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患者自身免疫力。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在治疗基础病时,需用抗菌药物,最好根据药敏结果选用药物,密切监视有无菌种失训。科学处理医疗废弃物:介入治疗和各项处置的医疗废物放乳专用的黄色医用垃圾袋内密封处理。
总之,心血管疾病发生医院感染是难以完全避免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及社会老龄化,心血管疾病日益增多,各项侵入性操作和各类手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心血管疾病医院感染发生有可能增加。所以必须纠正心力衰竭、改善患者基础疾病,提高机体抵抗力加强心血管内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认识,遵守抗菌药物原则,尽可能做出病原学诊断,减少经验用药;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侵入性操作;缩短导管保留及住院时间,才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1.10-12.
[2] 黄红漫,许其伎,宋来宝.心内科住院患者医院内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6,15(4):33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