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生态安全评价探讨

合集下载

2016—2021_年海河干流天津市区段水质评价

2016—2021_年海河干流天津市区段水质评价

文章编号:1002-0659(2023)03-0037-04王娟娟1,张素青1,王宝峰1,王德兴1,吴玉凡1,王梦玉2(1.天津市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天津 300193;2.天津市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研究院,天津 300380)专题综述2016—2021年海河干流天津市区段水质评价摘要:为探清海河干流天津市区段渔业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2016—2021年对该水域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总磷、石油类、溶解氧、pH、叶绿素a 等水质指标进行连续监测,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综合营养指数法分析该水域水质状况。

结果显示,2016年5月、7月、9月海河干流天津市区段水质均为Ⅴ类,水质状况较差,而后水质得到持续改善,基本满足水产养殖渔业用水要求;7月(丰水期)海河干流天津市区段水质劣于5月(枯水期)和9月(平水期)。

综合营养评价显示,2016年监测水域呈中度富营养状态和重度富营养状态,2021年监测水域逐步演变为中度富营养状态和轻度富营养状态,监测水域富营养状态逐渐好转,年际变化明显,富营养化程度为7月(丰水期)>9月(平水期)>5月(枯水期)。

两种评价方法均表明近6年海河干流天津市区段水质状况得到持续改善,水质状况在7月(丰水期)要劣于5月(枯水期)和9月(平水期)。

关键词:海河干流;水质;模糊综合评价法;综合营养指数法中图分类号:X522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3-01-16主要作者简介:王娟娟(1981—),女,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海洋、内陆渔业环境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工作。

E-mail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迅猛发展,随之带来的水域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渔业水域环境的质量劣化和生态功能衰退已成为制约中国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海河流域是中国七大流域之一,包括海河、滦河、徒骇马颊河3个水系。

其中海河水系包括北三河(北运河、蓟运河、潮白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黑龙港、运东地区(南排河、北排河)、漳卫河等河系。

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与标准研究

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与标准研究

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与标准研究一、概述在全球范围内,生态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局部地区的生态安全态势已经威胁到社会经济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从学术层面来看,区域生态安全研究尚不充分。

本文旨在建立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并对PSR(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模型进行扩展,制定了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概念框架,从而构建了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这一研究对于深入理解和评估区域生态安全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1. 区域生态安全的定义与重要性区域生态安全,指的是某一特定区域内生态系统保持完整、稳定、可持续的状态,能够抵御内外压力,为区域内的人类活动提供必要的生态服务,并保障人类及其他生物的健康、安全和生活质量。

它涵盖了生物多样性、水资源安全、土地资源安全、森林资源安全等多个方面,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生态安全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层面。

它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生态脆弱的区域,不仅难以支撑经济的长期发展,还可能因为环境问题引发社会不稳定。

生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健康。

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源、肥沃的土地等都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资源。

生态安全也是全球性问题。

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全球性生态问题,都与区域生态安全密切相关。

对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与标准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了解和评估区域的生态状况,也为制定针对性的生态保护和恢复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同时,这也有助于提高公众对生态问题的认识,促进全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

2. 生态安全评价的目的与意义保障生态安全:生态安全评价能够帮助识别和评估区域生态系统面临的威胁和风险,从而提出相应的保护和修复措施,保障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促进可持续发展:通过生态安全评价,可以预测和评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以推动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维护生态平衡:生态安全评价能够揭示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脆弱性,并提出保护措施,以维护生态平衡,确保生态系统能够持续提供必要的服务。

韧性城市视角下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分析

韧性城市视角下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分析

韧性城市视角下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分析摘要:在全球新工业化背景下,中国城市化水平快速提升,对土地生态系统产生巨大压力,部分土地生态安全遭受破坏,一定程度制约了城市高质量发展。

城市人口的激增,带来住房紧张、交通拥堵,城市用地发展的不确定性急剧增加,如何推动土地生态安全与城市高质量发展成为广泛关注的焦点,如何建设韧性城市与保护土地生态安全成为践行“两山”理论的新要求,本文从韧性城市建设背景下评价、分析土地生态安全,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研究建议。

关键词:韧性城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引言近几年来,我国的城市高速发展,城市建设导致耕地减少、土壤侵蚀等诸多问题,给土地资源带来巨大压力,给土地生态安全带来严重隐患。

在城市化进程中对土地的生态安全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有助于加强对土地资源要素的认识、把握,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也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基于韧性城市视角,对土地生态安全进行深入学习、思考,从理论与实践角度对土地生态安全开展研究、分析、评估。

1研究理论框架韧性城市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十分注重城市发展与生态系统相互间的冲突达到均衡状态。

韧性城市是土地生态安全的背景支撑和价值导向,土地生态安全是韧性城市的基本路径,以韧性城市为视角考量土地生态安全对促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首先,韧性城市追求自然、经济、社会的健康与持续。

在自然资源方面,强调生态治理系统的构建,既重视建立生态屏障,又重视生态修复,为土地生态系统提升创造条件;在经济发展方面,强调产业布局优化与经济潜力挖掘,为土地生态问题的治理提供资金支撑;在社会和谐方面,社会成员素质高,生态意识强,为优化土地生态系统营造良好氛围。

其次,土地生态安全是构建韧性城市的实现路径。

土地资源是城市建设、居民生活的空间载体,土地生态安全越高,越有助于城市经济结构、生态环境优化和提升。

土地作为城市发展的基本要素,城市建设规模无序、土地利用不合理等也会抑制土地生态安全等级提升,从而影响韧性城市建设进程。

生态安全评估

生态安全评估

生态安全评估
生态安全是指维护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安全,并保障人类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安全。

生态安全评估是对特定地区生态环境状况和生态安全风险的评估,以了解当前生态环境的安全状况,并为制定合理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生态安全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生态环境状况进行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土壤质量、水质水量、空气质量、生物多样性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估,可以了解生态环境的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其次,对生态安全风险进行评估。

生态安全风险是指对生态环境造成或可能造成损害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等。

通过对风险的评估,可以了解生态安全问题的严重程度和潜在影响范围,为制定针对性的措施提供依据。

然后,对生态修复和保护措施进行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效果、保护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等。

通过评估,可以了解所采取措施的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措施,以实现生态环境的有效修复和保护。

最后,对生态安全管理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情况、管理机构的建设和运行情况等。

通过评估,可以了解管理体制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及时调整管理策略和措施,保障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生态安全评估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收集和整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价,以实现对生态环境状况和风险的全面了解,为制定合理的保护和修复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实现生态环境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生态安全评价的方法

生态安全评价的方法

生态安全评价的方法一、关于评价标准问题就生态安全的评价标准而言,虽然不同的评价对象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但如果抽象掉具体评价对象的特定标准,我们总是可以为其找到一种称之为“理想状态”的评价标准。

这种“理想状态”的评价标准必须满足几个条件:①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能力,即生态巨系统(各生态子系统的有机整合)和各生态子系统不受来自系统外胁迫力的影响;②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人类活动的规模和强度不可避免地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但安全的生态系统应该能够消解这种影响并通过自组织能力修复其丧失的部分功能,恢复生态过程的完整性;③生态系统的维持能力,即维持生态系统功能完整性的能力,安全的生态系统在外力胁迫下不仅不会降低其向人类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如森林生态系统提供木材产品等),也不会降低其特有的生态功能(如森林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等功能),相反这些功能还应该逐步得到提升,唯有如此,才能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④生态系统的零风险,即系统间不能相互危害,由于人类的自私和对物欲的无限贪婪,人类活动充满了功利性,往往以牺牲一个系统的功能完整来维持或提高另一系统的生产和服务能力,例如,为了提高粮食产量,人们往往通过增加化学肥料的施用量,从而造成土壤系统的板结和污染,并进而污染水圈、生物圈,最终危害人类健康。

⑤低成本提高人类福利水平和福利质量的保障力。

一个安全的生态系统应该尽量减少额外的物质和能量投入以维持系统的生产功能、服务功能和环境功能。

据专家测算,我国因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的损失约占GDP的2.3%,扣除这一因素,我国的实际经济增长率只有6%左右,这究竟是提高了人类福利还是降低了人类福利?这是值得认真思考的严肃的问题;⑥生态系统的对人类生存安全的支持力。

说到底,生态安全的本质是人类的生存安全,人类的生存总是依托于生态系统持续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整个世界的国民经济也是建立在由地球生命支持系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基础上的,一切威胁生态安全的因素和破坏生态安全的行为都是在动摇人类生存的基础,所以安全的生态系统必须有能力支持人类自身的生存安全。

生态安全综合评价工作总结

生态安全综合评价工作总结

生态安全综合评价工作总结
生态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生态安全综合评价工作则是保障生态环
境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对生态安全进行了综合评价工作,以期能够更好地了解生态环境的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果,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通过生态安全综合评价工作,我们对生态环境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
评估。

我们通过对生物多样性、土地利用、水资源利用、大气污染、噪音污染等方面的调查和分析,全面了解了生态环境的状况。

这为我们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其次,生态安全综合评价工作也帮助我们及时发现了一些生态环境问题。

通过
对各项指标的评估,我们发现了一些地区存在生物多样性下降、土地退化、水资源过度利用、大气和噪音污染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风险,需要我们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然而,在进行生态安全综合评价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数据采集和分析工作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术支持。

其次,生态环境的变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对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这也增加了评价工作的难度。

综合评价工作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评价指标体系,提高数据采集和分析的效率,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推动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生态环境的安全和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天津三个着力心得体会

天津三个着力心得体会

天津三个着力心得体会天津是中国的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近些年来,作为国家卫生城市和绿化城市,天津市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大力推进城市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

在这些成就中,有三个方面的着力点尤为突出,今天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来探讨天津的发展之路。

一、注重城市治理和服务城市治理和服务是一个城市稳定发展的基础,而天津市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首先,天津市对居民的生活和安全进行了保障。

他们建立了覆盖全市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制度,举办了多次社区安全大检查,监管和治理市场主体。

其次,天津市不断加强了市容市貌的建设,通过“三年大扫除,一年大清洁”和“天津景观建筑控制标准”的推行,实现了城市的美化和整洁。

最后,天津市注重社区服务,加强了社区建设和管理。

他们通过“城市街乡村特色小镇建设”和“城市新农村建设”,改善了市民的居住环境,提高了居住品质。

二、倡导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天津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但也面临着环境保护和能源利用的挑战。

为此,天津市大力倡导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他们推进绿色产业发展,整合了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高科技领域的创新型企业,降低了环境污染,保障了生态安全。

其次,天津市加强了生态建设和文明市风的培育,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城乡统筹。

最后,天津市推广了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激发公众环保热情,建构全民参与绿色活力。

三、深化城市体制改革和开放城市体制改革和开放是天津市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和世界知名度大城市的重要途径。

首先,天津市在科学城市管理和决策上进行了改革,优化了政策规范和市场环境,使得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趋势日趋明显。

其次,天津市发挥对外开放的地理优势和民生优势,建立了对外开放的渠道和优势项,疏通了成都、珠三角、长江三角洲等地的合作,形成了对外贸易和服务的新格局。

最后,天津市深入推进“三型社区”建设,通过新型城镇化模式、创新型企业推动等方式营造了独具特色的开放空间。

城市生态安全评估与风险防控

城市生态安全评估与风险防控

城市生态安全评估与风险防控城市生态安全,作为当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关乎人类的居住环境和未来的发展。

城市生态安全评估与风险防控是维护城市生态健康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城市生态安全评估的概念、方法和风险防控措施等几个方面展开探讨。

首先,城市生态安全评估是指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可持续性进行全面评估,以确定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并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决策依据。

评估城市生态安全需综合考虑土地利用、水资源、大气环境、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因素,通过收集数据、分析指标和评定模型等手段,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价。

在城市生态安全评估的方法上,常用的有基于指标法、评定模型法和空间分析法等。

基于指标法是根据城市生态系统的关键指标,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进行定量化评估。

评定模型法则是利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通过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各要素进行融合分析,得出生态系统的综合评价结果。

空间分析法则是通过GIS等技术,将城市生态系统的空间变异性和关联性纳入评估范畴,从而全面揭示城市生态系统的格局和特征。

城市生态安全评估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城市发展的同时,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服务的保障。

因此,在评估的基础上,对于存在风险和问题的城市,需要采取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

首先,加强城市土地规划和管理,合理布局城市的各类用地,划定生态红线,保护重要生态功能区。

其次,完善城市绿地系统,增加城市绿地的面积和质量,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

再次,加强城市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大气环境的治理和管理,控制空气污染,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最后,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保护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在风险防控中,政府和市民都需发挥重要作用。

政府需要加强对城市生态安全的监测和管理,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推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市民则需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采取节约资源、低碳生活方式,减少对城市生态系统的消耗和破坏。

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以医巫闾山自然保护区为例

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以医巫闾山自然保护区为例

经 济 的发展 推 动 了社 会 和 人 类 的进 步 , 类 人 在 享受 自己创造 的物 质 和精 神 财 富 的 同时 , 不 也 可避免地 给地 球带 来 了各种 各样 的环 境 问题和 生
态 危机 。我 们 赖 以生 存 的 自然 环 境 正 在 迅 速 恶 化, 生态环 境 的退 化 已经 构成 了对 当地 经 济基 础
目前 , 生物 学家 和 保 护 工 作 者提 出 了许 多 策 略研究 生物 多样 性及 其保 护 , 括科 学监 测 、 传 包 宣 教育、 原地保 护 、 迁地 保护 等 。其 中原地保 护被 认
为 是具 有决 定性 作 用 的 保 护 策 略 , 自然 保 护 区 而 是 生物 多样 性原 地保 护 的主要 场所 。 为此 , 切需 要 对 现 有 的 自然 保 护 区建 立 生 迫
的威 胁 , 中最为 显 著 的就是 对 物 种 多 样 性 的 严 其
态 安全 预警 机制 , 防止 和 遏 制 生 态物 种 的消 失及 自然 环境 的恶 化 。生态 安全 指标 体 系是生 态安全
预警 机制 的重 要 内容 与 前提 , 因此 生 态 安 全 指标
重破 坏 , 生物 栖息 地 的丧失 和片 断化 、 如 掠夺 式 的
Ab t a t sr c :Ba e h t ie nv s i to s d on t e de al d i e tga i n,t e a s s m e fe o o i a e io h s e s nt o c l g c l nv r nm e nd nta s ud c — f c i na i i i t y ofe o un to ld v son。i c mpr h nsv l na y e he s r t ea e vie r e t o e e i e y a l z d t t uc ur nd s r c un — to f n t r lr s r e a e s by t e t e r nd me h fe ol g c lphy o ne i s a d e o i ns o a u a e e v r a h h o y a t od o c o i a l ge tc n c — l ia t uc u e og c ls r t r s,s u e he f a e o nd x s t m hr g d e l t did t r m fi e ys e t ou h e p y und r t nd n he c n e sa ig t o no a i n ofe ol ials c iy,a d p ob d t nd x s s e ofe ol g c le io t to c og c e urt n r e hei e y t m c o i a nv r nme tq lt n ua iy a s s me t t ki g Yi s n Pa k。ora x mpl . s e s n a n wu Lv ha r f n e a e

天津滨海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建议

天津滨海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建议

天津滨海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建议薛苹苹;李明【摘要】作为天津市下辖的国家级新区、副省级区,同时也是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天津滨海新区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个增长极.概述了天津滨海新区湿地生态系统和大气环境近年来发生的变化、环境检测预警体系模型的应用,以及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并在深入分析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当地湿地生态环境和大气环境的对策及建议.【期刊名称】《上饶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6)003【总页数】5页(P90-94)【关键词】湿地生态系统;大气环境;模型预测;可持续发展【作者】薛苹苹;李明【作者单位】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江西上饶334001;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天津30045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71作为世界上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湿地生态系统是介于陆地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区域[1]。

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仅上个世纪,全世界约有一半的湿地生态系统已经消失[2]。

湿地生态系统不仅具有对气候变化的高度敏感性,对环境条件变化具有很好的反馈作用,更重要的是,湿地生态系统对环境污染物具有一定的净化能力,但是,这种能力是由其环境容量所决定的。

当污染物的浓度超过了湿地净化的承载力时,将会导致湿地生态系统平衡的丧失,使得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损,湿地面积将会大大减少[3]。

大气环境在地球生物圈中具有关键的作用和地位,它不仅提供生物新陈代谢所需的氧气,也是生物碳和氮等大量元素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人类生产和活动的重要场所[4]。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城市化速度的加快,越来越多的有害物质进入大气中并长时间停留导致大气污染,进而对人类生活环境、生产活动和身体健康等都产生巨大危害。

这些有害物质主要由排放到空气中的尘粒、烟粒或盐粒等气溶胶以及各种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组成[5]。

近年来,我国东部地区出现大面积大气污染,排放到空气中的颗粒与水汽结合形成雾霾。

论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论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论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作者:蔡步翔戴对武陈陈爱陈惠花来源:《科学与技术》2018年第08期摘要:本文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文章从阐述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入手,进一步介绍了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现状,并且分析了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构建原则、环境质量评价指标涵义与计算方法、环境质量评价分级等方面内容。

关键词: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前言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有助于把握居住环境质量,并针对其中的不足进行改善,一般情况下,会按照科学性原则、目的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确定评价指标,进而展开评价工作。

1、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城市化是现代社会人口聚集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构成了现代人文环境形成与变化的关键推力。

城市化现象在带动人口不断聚集的同时,也改变了土地的利用方式,城市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

城市化生态环境中,自然、生物、物理过程都与原始生态有着巨大差别,这是一个以人类活动为主导、独具特色的、融合自然与人文社会的复合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以城区及其周边的环境为对象,就城市整体构造构、输入与输出、过程与效能等要素入手进行的一种综合性评估。

2、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现状国外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工作侧重实效,工作人员倾向于从整体区域规划、生物多样性发展等方面着手获取数据,进而明确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各个指标与具体方法,比如ZurliniG等就站在弹性力的角度,借助生态、社会经济弹性力评估的方法,努力在生态环境质量内涵、城市弹性力与城市生态规划间建立直接联系。

而国内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则主要以城市可持续性、生态和谐与生态安全等为中心,完成评价;比如吴琼、王如松等在《生态城市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一文中,就站在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的立场,提出反映生态城市的内涵和衡量生态城市各子系统的状态、动态和实力指标体系,进而明确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评价方法,评价生态城市在不同城市发展时段的建设成效[1]。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工作的通知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工作的通知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8.01•【字号】津政规〔2024〕5号•【施行日期】2024.08.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工作的通知津政规〔2024〕5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制度,维护市域生态安全,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天津,根据《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的决定》和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国家林草局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现就做好本市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严格有限人为活动准入(一)生态保护红线内,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原则上禁止人为活动;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外禁止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仅允许对生态功能不造成破坏的有限人为活动(详见附件)。

(二)生态保护红线内,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公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一级河道等区域的保护和管理措施,依照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二、规范有限人为活动管理(三)有限人为活动涉及新增建设用地、用海用岛审批的,确定用地用海用岛范围后,在报批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海域使用权、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时,由涉及的区人民政府或市级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开展论证,提出初步意见,向市规划资源局提出申请(申请材料包括申请文件、涉及生态保护红线论证报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等);由市规划资源局组织审查,征求市生态环境局等相关部门意见;符合要求的,由市规划资源局联合市生态环境局报请市人民政府出具符合生态保护红线内允许有限人为活动的认定意见。

跨行政区的建设项目,原则上由市级行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或由生态保护红线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共同提出申请。

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

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

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就是一种评估和评价生态环境现状和状况的方法。

本文将深入探讨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的研究。

一、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的概念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是对某一区域内的生态环境现状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和评价。

评价的指标包括环境质量、生态功能、资源利用等方面,旨在全面了解区域内的生态环境状况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和保护措施。

二、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的作用1. 提出改善环境的建议。

通过对生态环境的评价,可以发现环境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方案,从而改善环境质量。

2. 促进经济发展。

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是对生态和经济之间的平衡进行评估,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参考,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

3. 保障人民健康。

生态环境评价可以发现环境质量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三、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是评价的基础和前提。

评价指标应该切实可行,指标之间应有相互关联,不能重复。

评价指标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环境功能指标。

如森林覆盖率、水土流失、土壤有机质含量、草地退化率等。

2. 生态经济指标。

如生态产品的增长率、资源使用效率、生态效益等。

3. 环境质量指标。

如大气、水、土壤质量的状况。

4. 生态安全指标。

如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自然灾害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等。

五、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的方法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1. 分级评价法。

按照不同的指标对生态环境进行评分,得出总得分来评价生态环境。

2. 灰色评价法。

根据不同的指标以及数据的灰度进行评价。

3. 统计学方法。

通过收集大量的数据,来评价生态环境的质量。

4. GIS技术。

通过GIS技术来综合评价生态环境。

五、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的发展趋势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的发展趋势是和时代的发展紧密相连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人民对环境的越来越高的关注程度,评价指标会越来越完善,评价方法也会越来越人性化。

渤海湾滨海地区生态安全屏障功能评价: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视角

渤海湾滨海地区生态安全屏障功能评价: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视角

渤海湾滨海地区生态安全屏障功能评价: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视角卢学强;郑博洋;连懿;莫训强;李洪远【期刊名称】《安全与环境学报》【年(卷),期】2024(24)3【摘要】研究以渤海湾为生态系统服务需求区,以渤海湾滨海地区为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区,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视角,以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为问题与目标维度构建了渤海湾滨海地区生态安全屏障功能评价体系。

根据渤海湾生态问题,截污净化、产水量和生境质量3类指标被筛选为生态安全屏障功能的关键指标,并分别使用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模型(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InVEST)模型中的营养物迁移模型、产水量模型和生境质量模型进行评价。

此外,对2000—2020年渤海湾滨海地区土地利用格局和截污净化、产水量、生境质量3类生态安全屏障功能指标的时空变化进行评价,并分析了生态安全屏障功能时空演变的驱动因素。

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在20 a间渤海湾滨海地区,耕地、未利用地面积减少而建设用地和湿地面积增加,氮磷截留率和产水量增加,但生境质量下降。

(2)渤海湾滨海地区综合生态安全屏障功能供给良好,但近年来呈下降趋势。

(3)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渤海湾滨海地区生态安全屏障功能时空演变的主要驱动力。

研究对渤海湾滨海地区生态安全屏障功能评价方法及结果不仅可指导本区域生态建设,同时对其他区域的生态安全屏障功能评价具有借鉴意义。

【总页数】9页(P1200-1208)【作者】卢学强;郑博洋;连懿;莫训强;李洪远【作者单位】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市跨介质复合污染环境治理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市环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调控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南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天津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26【相关文献】1.盐城滨海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评估2.基于GIS的喀斯特地区生态敏感性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分析评价——以贵州省毕节地区为例3.基于GIS 的喀斯特地区生态敏感性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分析评价——以贵州省毕节地区为例(英文)4.滨海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供需量化研究5.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视角下国家森林公园空间优化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研究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是指评价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与稳定性,同时评价土地资源是否满足可持续利用的发展需求,以及土地资源面临的风险和安全性问题。

本文就深入探讨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的研究。

一、评价指标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主要涉及以下指标:土地利用类型与分布、土地退化程度、环境污染与治理、生物群落状况、土地利用变化对水土保持的影响、土壤质量指数等。

二、评价方法1.定量分析法通过定量分析方法,对评价指标和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计算,获得精确的评价结果。

这种方法基于各项指标的综合分级计算,能够充分展现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但需要确定好权重因子、数据来源和运算方法等。

2.专家评价法专家评价法主要是通过相关领域的专家汇集信息和经验,对评价指标进行评判和打分,再通过统计数据进行汇总得出综合评价结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情况较为复杂或缺乏足够数据的情况下,但要保证专家的权威性、独立性以及评价过程的公正性。

3.遥感技术法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土地变化和土地利用状况等信息,通过数据处理和建模分析等方法,对土地资源的生态安全进行评价。

遥感技术法具有快速、准确以及有效的优点,但分析结果需要进一步结合实地考察和采集数据来进行验证。

三、评价意义1.指导土地规划与利用通过对土地资源的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可以发现其中的问题和局限,为未来的土地规划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有效地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2.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土地资源的生态安全评价是保障生态环境安全的基础,能够为政府与社会各界提供有关生态保护的参考,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

3.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强调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而对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评价就是科学评估各个方面的权衡和取舍,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四、研究展望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在城市化、产业发展、环境保护与治理、生态恢复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在未来研究中,需要进一步完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方法和技术,提高评价准确性与可靠性,更好地为保障生态安全发挥科学作用。

生态评估 生态安全评估

生态评估 生态安全评估

生态评估生态安全评估
生态评估是对某一区域的生态系统进行综合性的评估。

它主要通过收集、分析和评价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相关数据,来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动态和健康状况,评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制定生态保护和恢复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生态评估的方法包括野外调查、实地监测、遥感技术和模型模拟等。

通过对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物种多样性、生物量、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方面进行评估,可以了解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情况,判断其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发现生态系统的问题和隐患。

生态安全评估是一种衡量和评价生态系统持续健康和稳定状态的方法。

它包括对生态风险、环境敏感性、生态脆弱性等因素的评估,以及对生态功能、生态服务和生态效益的评价。

生态安全评估可以帮助决策者了解生态系统的脆弱程度和可持续性,制定相应的生态保护和管理措施,保障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生态评估和生态安全评估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以为政府和社会提供科学的生态决策支持,指导生态保护和恢复工作,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天津八仙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

天津八仙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

八仙 山自然保护 区( 名八仙 桌子 自然保 护区 ) 于1 8 原 , 94
年和 1 9 90年先 后 由市政 府批准 为 县级 和市 级 自然保 护 区 , 19 9 5年 由国 务院批 准 为 国家级 自然保 护 区 。 仙 山 自然保 八 护 区位 于天 津市 蓟县 东北 部山 区 , 北 纬 4 。 4 、 约 1 1 东经 1 7 1。 3 范 围较 小 , 处燕 I【 0, 地 .山脉 东端 南侧 , L 是华 北地 区最 具 有 代表性 的天然 植物园 和野 生动物 园 , 森林覆 盖率 达 9 %。 5 该保 护 区主要 的保 护对 象是 天然 落叶 阔叶林 、野 生动 植 物 资源 、 生物 种 质基 因库和 水源 涵养 地 。 区植物 区 系具 该 有明 显 的过 渡性 和 植物 种 属 分布 的 混杂 性 , 中 以华 北 区 其
对 不 同的保 护 区各 个 指标 的 选取 及相 对 重要 性 各 不相 同 。 因此 . 学合 理 、 科 因地 制宜 地确 定体 系 中各指标 的相对 重要 性. 是正确评 价 自然保 护区 的关键 。 文将 对 天津 八仙 山 自 本
保 护 区 的基 本 属性—— 保 护 价 值而 言 的 , 实质 就 是从 生 其 态 角 度对 其 保护 价 值 的高 低进 行 评定 。 故评 价 的 曰标 为保
31 单 项 评 价 结 果 .
根 据八 仙 L【 L自然 保护 区的 生 态特 征 和 保 护现 状 , 参照 表 1 得 出该保 护 区单项指标 分 值 ( 表 3 。 , 见 )
32 综 合 评 价 结 果 .
有种 唇形 科 的 木 本香 薷 ( l oz anoi 。 为 国家 重点 Es l i s u t i 列 h ta t n ) 保护 的植 物有 : 黄蘖 P eoed n m r s、 hldnr ue e胡 ̄ (ul s ̄ a 、 l oa n Jg n g ) a ri

生态安全评议方式

生态安全评议方式

生态安全评议方式
生态安全评议是对某一地区或生态系统进行评估和评估的过程,旨在确定其生态环境
的可持续性和生态安全的程度。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生态安全评估方法:
1. 生态指标评价法:通过确定一些关键的生态指标,如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土地利
用等,来评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生态功能。

2. 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法:通过评估生态系统对人类的各种服务和利益,如水源保护、
气候调节、景观美化等,来评估生态系统的价值和重要性。

3. 环境影响评价法:通过分析和评估某一项目或活动对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如土地
开发、工业污染等,来评估生态安全的脆弱性和可持续性。

4. 生态风险评估法:通过评估自然和人为因素对生态系统的潜在威胁,如气候变化、
物种入侵等,来评估生态安全的风险和脆弱性。

5. 高级评估法:采用综合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结合不同的评估指标和模型,来评估生
态系统的整体性能和生态安全的状况。

这些方法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来评估和评估生态安全。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回顾、难点与思考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回顾、难点与思考

Review,Difficulties and Thinking of Land Ecological
Security Evaluation
作者: 熊建华[1]
作者机构: [1]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872
出版物刊名: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页码: 71-76页
年卷期: 2018年 第6期
主题词: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发展历程;研究回顾;研究难点;思考
摘要:土地生态安全研究已引发广泛关注。

通过分析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主要文献,对国内土
地生态安全评价发展历程、研究现状、研究难点进行梳理和总结,进而提出对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的思考,以推动相关研究的完善和进一步发展。

研究发现,国内现有成果主要从概念与内涵、指标和指标体系、研究方法、研究尺度、安全等级划分等角度对土地生态安全评价进行了探讨;已有成果主要是单一的静态时间序列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且多强调评价方法和结果,对土地生态安全评价自身缺陷和面临的难题关注不足,缺乏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和分析,也未能凸显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应用价值;当前研究难点和取得突破的关键在于土地生态安全内涵的界定、评价指标的选取和生态安全阈值的划分。

未来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应实现“评价-预警-调控”一体化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康评价结果 显示 , 天津市生 态系统整体 处于亚健 康状态 , 但 经
济系统格局和活力 、 自然生态系统 的回复力 以及社会环境 生态系
【 2 】 谢花林 , 李 波. 城 市生态安 全评 价指标体 系与评价方法研 究[ J ] .
北京 师范大学学报 , 2 0来自0 4 , 4 0 ( 5 ) : 7 0 5 — 7 1 0 .
显, 为 了促 进可持续发展 , 必须 尽可能减 少其天津市 占有 的生 态
1生 态 安 全 评 价 方 法
目前 常用 的生态安全评 价方法多是从相邻学科移植而来 , 根
据其应用 原理可以基本将这些方法归纳为数学模 型法 、 生态模 型 法、 景观生态模 型法 、 数字地面模 型法 等 4 类方法见表 1 。 表 1 常用 生态安全评价方法分类及特点比较
统 的服务力隶属度相对较高 , 使 城市生态系统具有较大 的发展 潜 力, 在一定 程度上消 除影响生 态系统健康 的限制 因子 , 促 进生 态 系统 向健 康稳定方 向发展 , 程 婕利用生态足迹 的生态安全评价方
法 对 天津市 的评 价显示 ,天 津市 人均 生态足 迹在 2 0 0 4年时 为 1 . 8 4 6 8 1 4 h m。 , 略高于 全 国平均水 平 1 . 2 h m : , 但 与世界平均 水平 和 发达 国家 比较差距 明显 , 表明天津市原有的发展模式主要 以消耗 自然 资源来 弥补本 区域 内生态承载力 的匮乏 , 如果不改变这种发
天 津 市 生态 安 全 评 价探 讨
梅鹏蔚 ( 天津市环境监测 中心 天津 3 0 0 1 9 1 )
展模式 , 长此以往将丧失可持续发展 的能力。
高利 峰等在生态足迹原理的基础之上 , 提 出生态压力指数 的
概念 , 增 加了对应能源 的生态承载 力 , 通过计算生 态压力指数 对 天津市生态安全进 行评价 , 评价结 果显示 , 天津市 的生态安全 处 于极不安全水平 , 近些年来天津市 的生 态承载力始终低 于可更 新 资源的生态足迹 ,表 明 自然 生态系统 的生态承载力 范围 明显不 足, 生态 承载力与生态足 迹之 间存 在矛盾 , 生态 系统退 化趋势 明
[ 6 红, 王慧 , 刘康. 我 国生态安全评价方法研究述评 [ J ] . 自然生
态保护 , 2 0 0 5 , 8 : 3 4 — 3 7 .
《 资源节约与环保》 2 0 1 3年 第 1 1 期
天津 的生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需要政府及有关部 门高度重视 ,
加强相关研究 并结合 目前 已反应 出来的 问题 ,积极采取有 效措 施, 加速城市 的生 态建设 , 以实现 天津市建设 生态城市 的城 市定 位。同时也有必要选用适当方法 , 构建适 合天津的生态 安全评 价
指标体系 , 开展相关研 究 , 为实现天津 又好又快 和可持续发展 提
是唯一 的“ 不安全” 级别城市 , 在 自然资源 、 生态 环境 、 社会经济发 展等多方面存在差距 。
3结 语 随着城市 城市化进程 加快 、 大量外来 人 口涌入 , 城市 的对外
扩展成 为不可逆转 的趋 势 , 建 城区不断 扩大 , 城市化程度越 来越 高, 城市生态系统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 生态安全面 临巨大压力 , 虽然有关研究构建 的指标体系并不相 同, 但结论的共同点都 指 向
【 3 】 高利峰. 基于生态压力指数 的天津市生态安全评 价[ J 】 _ 安康学 院
学报 , 2 0 1 1 , 2 3 ( 2 ) : 7 0 5 — 7 1 0 .
【 4 ] 赵先 贵 , 马彩虹 , 高利峰 , 等. 基于生态压力指数的不同尺度 区域
生态安全评价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 0 0 7 , 1 5 ( 6 ) : 1 3 5 — 1 3 8 . [ 5 ] 程婕. 天津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研究 『 J 1 . 北京林业 大学 , 2 0 0 6 ,
足迹 , 减少资源消耗 , 缓解地 区生态恶化的压力 。 谢花林 、 李博等应 用压力 一状态 一相应模 型 , 考虑 到城市生
态 系统 的脆弱性 ,选取 我国东部 经济发达地区的北京 、上海 、 天 津、 广州 、 深圳 、 南京 、 大连等 7座特大和大型城市 , 选用典型指标 构建 了一套符合城 市生态系统 特征 的生 态安全评价指 标体系开 展评价 ,其结果显示天津生态安全级别处 于 7大城市最低级别 ,
2天津 市 生态 安全 评价状 况
根据程婕依据 自然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思路 , 结合城市生态 系
统负荷特征 , 应用 主成分分析对天津市生态 系统进行 的生态 系统
供支撑。
参 考 文 献
[ 1 ] 肖笃 宁 , 陈文波. 论 生态安全 的基本概念 和研究 内容 【 J J . 应用生
态学 报 , 2 0 0 2 , 1 3 ( 3 ) : 3 5 4 — 3 5 8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