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制造声音

合集下载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设计:制造声音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设计:制造声音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设计:制造声音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声音是由什么产生的;2.让幼儿尝试使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制造声音;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4.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声音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环境,让幼儿发现很多地方都有声音,然后问幼儿声音是由什么产生的。

2. 制造声音的方法通过让幼儿使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让幼儿亲手制造出声音并听到声音,从而让幼儿对声音的产生有更深刻的了解。

3. 小班声音制作小组活动通过组织幼儿分成小组,让幼儿自行决定要使用哪些工具和方法来制造声音,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协作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老师先通过制造一些声音来引导幼儿了解声音是由什么产生的。

2. 呈现环节老师向幼儿介绍几种制造声音的方法,并让幼儿自己动手试一试,让他们感受不同方法产生的声音的差异。

3. 小班声音制作小组活动老师让幼儿分成小组,自行决定要使用哪些工具和方法来制造声音,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制作出声音,并向其他小组展示自己的制作成果。

4. 总结环节老师让幼儿分享他们的制作过程和体验,在分析他们的体验的同时,让幼儿总结他们本次学习到的知识和体验。

四、教学材料硬质纸板、筒形物、小铃铛。

五、教学评估老师可以通过幼儿制作的声音,以及小组合作的情况来评估幼儿的学习情况。

六、教学扩展1.让幼儿尝试制作其他声音,例如:动物叫声、自然声音等等;2.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践,更深刻地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3.让幼儿尝试使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探索更多制作声音的可能性。

小班科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制造声音》

小班科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制造声音》

小班科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制造声音》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如何制造不同的声音,并了解不同声音对应的物体。

2.能力目标:观察、表达、探究。

3.情感目标:养成好奇心、创新精神和观察力。

二、教学重点学习制造不同的声音,了解不同声音对应的物体。

三、教学难点掌握制造不同声音的方法,发现声音与物体之间的联系。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5分钟)先播放几段不同的声音,让学生听后猜测声音的来源,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感性认识(15分钟)教师将不同的物品拿出来,通过拍手、敲打、摩擦等方式制造出不同的声音,让学生感性认识不同声音对应的物体。

学生可以自由尝试不同的物品制造声音,活跃课堂氛围。

3.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不同声音对应的物品,并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快慢等特点进行归类。

这里可以让学生间互相合作完成。

4.课堂探究(20分钟)学生自由在教室中探究,找寻具有不同声音的物品,并结合之前学习的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制造出声音,推动学生在探究中学习。

5.经验总结(10分钟)教师总结课堂探究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并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进行总结和思考。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导入、感性认识、归纳总结、课堂探究、经验总结”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不仅有了基本知识,也锻炼了对环境的观察能力。

课堂氛围十分活跃,学生们对不同物品制造不同声音的过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

但经验总结环节有些欠缺,应该加强对学生操作的指导,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为了更好的展现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在备课时充分细化教学安排,并在课堂上尽量给予学生更多地参与度,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制造声音》小班科学教案

《制造声音》小班科学教案

In the end, I couldn't hold it, and finally I said it. I was tired of myself and my heart. I didn't dare to think about the future, and I didn't want to see the past. Everything was expected but slowly destroyed!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制造声音》小班科学教案《制造声音》小班科学教案1活动目标:1、会借助各种材料制造声音。

2、初步感知材料与声音的关系。

3、感受探索声音的乐趣。

活动重点:借助材料制造声音,制造不同的声音。

活动难点:幼儿操作常规。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幼儿有初步的科学操作经验。

物质准备:各种空瓶子、罐子、盒子,小石块、豆豆、米粒、小纸片,乐音与噪音的录音。

活动过程:一、制造声音。

(6分钟)1、幼儿尝试制造声音。

(4分钟)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各种各样的瓶子、罐子、盒子等很多东西,请你们用它们来制造声音。

你们会吗?”幼儿自由分组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2、集合,交流怎样制造声音。

(2分钟)提问:“你制造出声音了吗?你是怎么制造的?”教师简单小结:“物体通过碰、打、敲、摇……发出声音。

”二、探索声音。

(9分钟)1、启发,提问:“刚才制造声音过程中你还发现了什么?”(1分钟)2、探索材料与声音的关系。

(3分钟)(1)教师出示分别装着石块、豆豆、米粒的铁罐,依次摇动铁罐,让幼儿听辨。

请幼儿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并出示给幼儿看。

小结:不同的东西发出的声音是不一样的。

(2)教师出示装着不同量米粒的两个铁罐,摇动铁罐,让幼儿听辨。

小结:同样的东西放得多与少发出的声音也是不一样的。

(3)教师出示装着纸片的铁罐,摇动铁罐,让幼儿听辨。

请幼儿猜猜里面有没有装东西?并出示给幼儿看。

幼儿园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制造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制造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制造声音》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材《有趣的科学》第三章《声音的世界》,详细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制造声音的方法以及生活中的声音。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学会制造不同声音的方法,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增强对生活中声音现象的关注,提高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教学重点:制造声音的方法和生活中的声音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话筒、振动器、小鼓、铃铛、沙子、纸盒等。

学具:小鼓、铃铛、沙子、纸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敲击小鼓,引导学生注意听敲击声。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个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吗?”2.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音响、话筒、振动器等教具,讲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教师示范制造声音的方法,如敲击、摩擦、振动等。

3. 随堂练习(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学具,尝试制造不同声音。

(2)学生分享制造声音的方法和感受。

4. 知识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声音现象,如汽车的喇叭声、人们的说话声等。

(2)学生讨论生活中哪些声音是有用的,哪些声音是噪音。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2. 声音的传播:空气振动3. 制造声音的方法:敲击、摩擦、振动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你找出家里可以制造声音的物品,并尝试制造不同声音。

(2)观察生活中的声音现象,记录下来,与同学分享。

2. 答案:(1)略(2)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制造方法。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声音现象的持续关注,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发现科学,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同时,可以开展“声音的奇妙世界”主题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声音的奥秘。

幼儿园小班科学《制造声音》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制造声音》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制造声音》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探索》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具体章节为“制造声音”。

内容主要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以及不同物体发声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学会制造声音。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品质,增进同伴间的友谊。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不同物体发声的特点。

难点:让幼儿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制造声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音响、鼓、铃铛、尺子、绳子等。

学生准备:小纸杯、小木棒、橡皮筋、气球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音响,让幼儿感受声音。

提问:“大家知道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吗?我们周围有哪些物体可以发出声音?”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展示鼓、铃铛、尺子等物体,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教师敲击鼓、摇铃铛、拨动尺子,让幼儿观察并说出这些物体发声时的特点。

(3)教师讲解声音的产生,引导幼儿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如小纸杯、小木棒、橡皮筋、气球等),尝试用不同的方法使物体发出声音。

(2)让幼儿观察、记录自己组内物体发声的特点,并与同伴分享。

(2)教师提出问题:“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法制造声音?”,引导幼儿进行思考。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表扬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发现、制造声音。

六、板书设计1. 大《制造声音》2. 小(1)声音的产生(2)声音的传播(3)不同物体发声的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回家后,找出一个物体,想办法让它发出声音,并记录下来。

(2)观察周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可以发出声音,与家长分享。

2. 答案:(1)例如:用小木棒敲击碗,碗会发出声音。

《制造声音》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制造声音》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制造声音》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第一章:活动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幼儿能够感知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声音来源。

1.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运用观察、操作、交流等方法探索声音的产生。

1.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发展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第二章:活动准备2.1 物质准备:气球、木棒、塑料尺、纸张、盆子等。

2.2 环境准备:安静的教室,无障碍物遮挡。

第三章:活动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引入活动主题,让幼儿对声音产生兴趣。

3.2 探索声音:引导幼儿观察和操作各种物品,使其产生声音,并尝试找出产生声音的原因。

3.3 总结声音产生的原因: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第四章:活动延伸4.1 家园共育:请家长协助,让幼儿在家尝试用不同的物品制造声音,并记录下来。

4.2 环境创设:在教室中设置“声音角”,放置各种能产生声音的物品,供幼儿随时探索。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幼儿参与度: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声音产生的兴趣。

5.2 幼儿操作能力:评估幼儿在操作物品产生声音时的能力,观察他们是否能正确使用物品。

5.3 幼儿交流与合作: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情况,了解他们是否能与他人分享观察和发现。

第六章:活动注意事项6.1 安全提示:在活动中,教师应确保幼儿远离尖锐物品,以免发生意外。

要提醒幼儿不要将小物品放入口中,以防误吸。

6.2 活动纪律:第七章:教学方法7.1 直观演示法:通过教师的实物演示,让幼儿直观地感知声音的产生。

7.2 操作实践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物品,体验声音的产生过程。

7.3 交流分享法:鼓励幼儿在活动中积极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和体验。

第八章:活动步骤8.1 第一步:引入活动主题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引入活动主题,激发幼儿对声音的兴趣。

8.2 第二步:探索声音引导幼儿观察和操作各种物品,使其产生声音,并尝试找出产生声音的原因。

手做声音实验:活动制造声音小班科学教案

手做声音实验:活动制造声音小班科学教案

手做声音实验:活动制造声音小班科学教案。

一、活动介绍这个手做声音实验是一个适合小班幼儿的科技探究项目。

孩子们可以通过制造声音,了解声音的形成原理,掌握声音基础知识,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活动准备为了能够顺利进行活动,我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1.易拉罐、水杯、哨子、弹簧等制造声音的材料;2.手机或录音笔等记录声音的设备;3.介绍声音形成原理的教辅材料;4.辅助工具:剪刀、胶带、笔等。

三、活动流程1.熟悉声音形成原理在开始制造声音前,先向孩子们介绍声音的形成原理。

可以通过幻灯片、图片和视频等多种方式,让孩子们更加形象地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2.制造声音让孩子们自由选择材料,利用易拉罐、水杯、哨子、弹簧等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然后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声音的比较和分类。

比如哪种声音是高音、哪种声音是低音等。

3.记录声音让孩子们用手机或录音笔等设备记录下制造出的声音,并且可以自由选择收集和保存声音的方式。

孩子们可以利用这些声音,制作或设计属于自己的声音图谱或声音秀。

4.分享声音成果让孩子们向全班分享他们制造和收集到的声音。

通过分享和交流,孩子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声音的知识,同时也可以分享和展示自己的声音成果。

四、活动扩展1.声音与唱歌在制造声音的基础上,可以与孩子们一起探讨声音与唱歌的关系。

可以教孩子们一些简单的唱歌技巧,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认识和表达声音。

2.声音与音乐在掌握了声音的基础知识后,可以与孩子们一起探讨声音与音乐的关系。

可以让孩子们自由发挥,制作属于他们自己的小音乐作品。

五、活动评估在活动结束后,可以通过观察孩子们的表现、听取孩子们的反馈和观察孩子们的作品等多方面来进行评估。

手做声音实验是一个非常适合小班幼儿的科技探究项目。

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让孩子们更深入了解声音的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希望这个小班科学教案能够为小学生的科学教育带来更多的启示和帮助。

探寻声音的奥秘幼儿园小班科学《声音制造者》教案

探寻声音的奥秘幼儿园小班科学《声音制造者》教案

探寻声音的奥秘 - 幼儿园小班科学《声音制造者》教案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们唱歌、说话、听音乐,都需要声音。

但是我们平常关注的只是声音的存在,却不知道声音是怎么制造出来的。

今天,我们要一起探寻声音的奥秘。

1.导入环节在开始探究声音的制造之前,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先说出一些平常会接触到的声音,比如机器的声音、妈妈的声音、小朋友的声音等等。

让孩子们能够感受到声音的存在以及它的普遍性。

2.实践环节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开始制造声音了。

我们可以让孩子们亲自操作手风琴,尝试制造出音符。

我们可以使用鸟鸣器或口哨等道具,让孩子们模仿鸟的叫声或其他声音。

孩子们可以尝试用自己的口腔、鼻子、嘴巴等部位制造出不同的声音,让孩子们对声音的制造方式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理论环节在让孩子们实践制造声音之后,我们可以进一步向他们介绍声音是怎么制造的。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解:(1)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而形成的。

声音在空气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2)声音的特征:声音有高低、响亮、音调、节奏等特征。

(3)声音的传播: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支持,所以在太空中是无法传播的。

(4)声音的捕捉:我们的听力是通过耳朵感受声音的,耳朵接收到声波后,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送到大脑中进行处理。

4.综合环节我们可以将以上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

让孩子们根据所学的知识,自己设计出一种制造声音的方式。

例如,他们可以用材料制造出一个简单的乐器或打击具,然后通过敲击、拉动等方式制造出声音。

探索声音的奥秘是一个生动且有趣的过程。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声音的形成与传播,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好奇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幼儿科学教

瓶子的声音(中班)
一、课程目标
1、能借助各种材料让瓶子发出不同的声音。

2、提高幼儿辨别声音的能力,强化幼儿的听力。

3、通过发现什么方法能使瓶子发声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4、感受自制声音的乐趣
二、课程准备
1、塑料瓶10个、5个瓶子(分别装有以下材料)放着待用。

2、黄豆、石头、沙子、纸团若干,分别装入4个杯子里。

三、课程过程
(一)声音是可以制造的
1、教师拿出空瓶子:小朋友们,这是什么?
幼儿:瓶子。

教师:那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这个瓶子发出声音呢?
幼儿:说出想法。

教师:嗯,有个小朋友说可以在瓶子里装东西。

那我们今天就来做一做,看看老师今天带来的材料可以让瓶子发出声音吗?
(二)分组制造声音
1、介绍材料:
教师:这些材料都有什么?
幼儿:黄豆、、、
教师:你们认为这些材料哪些可以让瓶子发出声音,哪些不可以呢?每个小朋友都有不同的看法。

那大家等会就认真做实验,看看自己的猜测对不对。

2、介绍活动方法
教师:嗯,接下来我们要用这些材料看看能不能让瓶子发出声音。

要听好规则。

这些材料可以吃吗?对,不能放进嘴里,不然就会拉肚子,生病。

老师会给每个小朋友发一个瓶子,一个瓶子操作一种材料。

4个小朋友为一组,共同完成一张记录卡。

材料可以发出声音,就在后面贴笑脸,不能就贴哭脸。

明白了吗?
3、幼儿分组操作,教师进行观察指导。

(三)交流分享经验
1、请幼儿放好材料做好。

教师:做完了吗?你们是怎样制造声音的?你觉得制造出来的声音怎么样?现在请小朋友来说说自己的创造。

你觉得像什么呢?(沙沙的,像下雨的声音;咚咚的,像敲门的声音等。

)(表扬和指出错误)
2、教师出示演示材料:老师这里有4个瓶子,里面也装了我们刚玩过的那些东西。

不过老师不记得装了什么?我们一起给这4个瓶子找朋友把。

教师:第一个瓶子,仔细听。

声音像什么?嗯,现在大家摇摇自己手里的瓶
子,听听,你手里的瓶子是它的朋友吗?好。

请是1号瓶子朋友的坐在这里。

依次为其他3个瓶子找朋友。

现在我们一起打开盖子,看看你们手里的是不是好朋友。

小朋友们,都做对了。

大家的耳朵很灵敏哦。

都听的很认真,仔细。

(四)若幼儿击打声音太大时。

教师:做小声的手势。

小朋友们,刚刚大家一起很大声敲瓶子的声音好听吗?我看有的小朋友捂住了耳朵。

为什么捂住耳朵呢?
幼儿:不好听。

教师:今天我们做了一个小小创造家,可是要做一个文明的小小创造家。

可是刚刚有一些噪音了。

噪音好听吗?
幼儿:不好听,因为影响到别人了。

教师:嗯,说得好。

影响到别人的声音是不好听的,是噪音。

所以以后我们要文明、不能制造噪音,对不对。

教师:嗯。

老师想让创造家给老师解决一个问题,你们有信心完成吗?
幼儿:有。

教师:声音这么小啊。

有吗?
幼儿:有。

教师:老师想请大家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在瓶子里面装棉花看看可不可以制造出声音呢?你们要努力完成.
五、课程反思
1、在引出课题的环节,想把瓶子看作是不能发声的小朋友,让幼儿有同情心,并引入话题。

但是一直贯穿这个故事可能有些复杂了。

既然是科学课,
就直接引出课题,并用直接示范法让幼儿学习装物品的方法,从而保证后面的操作环节顺利进行。

2、在使幼儿操作材料时,添加了用纸记录已经用过的材料,不仅可以直观的知道自己用了哪些材料,并培养幼儿慢慢培养分类和计数的能力。

而且在后面的多个石头和一个石头发出不同的声音,更明显的进行比较。

3、在最后留给幼儿的作业,回家和父母一起做装棉花的实验。

让幼儿自己去探索什么东西装在瓶子里是不能发出声音的。

留给幼儿一些疑问。

不懂的问了父母,或许还会用其他的东西实践什么装在瓶子里是没有声音的,从而扩宽幼儿的科学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