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言字体[大] [中] [小] 负向舆论的传播形式。诽谤、谣言扩散的形式。人云亦云是流言的主要特征。流言和谣言、诽谤是不同的概念,谣言是不实之辞,诽谤具有攻击性和诬陷性,而流言则是谣言与诽谤以讹传讹的扩散状态,是一种精神上的传染病。流言传播的速度和范围与人们关心的程度成正比。如果人们怀有某种不满、疑虑和秘而不宣的心情,就容易用流言的方式传播各种猜测。流言在传播时,沿着自发滋生和脱落的途径发展。只要有人散布流言,就会有人传播流言,社会上总有一些人自愿充当流言的传播者,他们在传播中有意无意地联想附会,不断扩大流言的情节或事实。当流言发展到极其荒唐,谬误得使人无法相信时,它的内容在传播中就要不断失落。
流言是对某一事实进行的误解或歪曲的传播。这种传播通常是口头形式的。流言在一般情况下有一定的事实根据,但这种事实或者是模糊的,或者是完全捏造的,传播者还没有辨清这种事实。传播流言的动机也不同于谣言。传说流言通常并无恶意,是一种无意造成的讹传,而谣言通常是怀有恶意的,它是有目的的歪曲事实真象,通过传播谣言来达到某种目的。尽管流言是无意的,它也可能造成不良的后果。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和波斯特曼根据流言产生和传播的动机,把流言归纳为不安、恐怖、好奇、愿望、憎恶等几种类型。不安、恐怖类型的流言,大多出现在社会危机、社会动荡、自然灾害等给人带来恐怖不安的社会环境中。愿望、憎恶型流言也与社会危机有一定联系,但憎恶型流言还有偏见在起作用。如种族偏见造成一些白人对黑人的种族歧视以及对犹太人的偏见。流言是一种自发的、扩张性的社会现象,它并不是平均地、广泛地传给社会上每个人,它只传播给那些和传播者有密切关系的人。这种传播圈就如投石落水,一圈圈扩大开去,以致越传越广,越传越失真,最后甚至面目全非。
.宣传舆论学大辞典
流言字体[大] [中] [小] 一种假信息。流言的产生和传播是有一定心理条件的:(1) 当一个人不掌握组织行为所需要的信息时,便会给流言造成最好的土壤。(2) 人们对吸引他们注意力的事件的信息掌握得越少,他们就会在情感上越激动,这种信息奇缺现象旷日持久引起信息荒,使人们会吞食各种谎言。(3) 在信息不能满足好奇心,不可靠或值得怀疑的情况下,也会产生和传播流言。和流言进行斗争是很复杂的事情,主要的方法是:(1) 通过思想工作形成人们反对流言的道德心理的稳定性。(2) 组织好对可能产生流言的那些问题的研究,不断地、详细地和可靠地向人们传递信息。(3) 如果不能防止流言,就要采取辟谣的形式和流言进行斗争。(4) 揭示传播流言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流言再现的种种借口和理由。了解热衷于传谣的人,并对他们进行说服工作。
中国成人教育百科全书·
流言字体[大] [中] [小] 指相互传播的关于现实社会问题的某种不确切的消息。流言传播一般是口头的、非形式化的和非官方的。流言与谣言的区别在于:谣言一般怀有恶意,而流言则往往由无意讹传所致。流言虽无主观恶意,却往往对人产生相当严重的恶果,亦如“千夫所指,无病而死”。流言传播经过以下过程:一是磨尖,即传播者对于传给他的信息断章取义;二是削平,即把所得信息重新安排,使故事性加强,易于转述;三是同化,即根据自己的经验,对传给他的信息创制润色,使之更加符合传播者的人格特点。在正常信息渠道受到阻碍、社会处于动乱不安与危机状态的情况下,易于产生流言;人们普遍关心和盼望的事情或人们感到不平和憎恶的事情也易于产生流言。流言所传播的,是一种不确切的信息,但未必是完全不真实。流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补偿正当信息渠道的不灵,某种程度上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
社会科学大词典
流言liuyɑnrumour字体[大] [中] [小] 在社会群体中有关某人或社会事件的消息在没有确切的事实根据、来源不明、传播渠道不确定的情况下,不断地在人群中传播的现象。1947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W.奥尔波特在研究流言的过程中,用公式表示流言的传播强度:R≈i·α。式中R代表流言强度,i 代表主题的重要性,α代表证据的可确定性。
分类根据动机的不同可分为:①不满性流言。对某种事态、政策,或他人由于强烈的不满所产生的流言。②不安性流言。缺乏特殊对象的不安感,或者预想到某种危险或危机将要发生而产生的不安感。③恐怖性流言。在直接或间接地接近于某一特殊经验性事实的基础上所产生的一种恐惧感。④愿望性流言。因处于某种紧迫情境下而产生一种非现实的、倒错的愿望。⑤好奇性流言。基于一种好奇所产生的流言。例如,对政治变动的猜测而产生的流言。
影响流言传播的因素从个体的角度看,主要有:①对流言的内容感兴趣的程度;②认识的可确定程度;③个体的需要;④性格特征。
从群体或社会的角度看,主要有:①流言群体的存在,即社会上存在着对某一流言主题共同关心的人们,但这类群体是"潜在的"、非正式的;②社会动乱或某一个群体内部关系紧张;③某一社会或群体中缺乏足够的信息,群体内正式沟通渠道受阻,透明度及公开性较差。
特征流言在传播过程中主要有以下3个特征:①简略化倾向。即在接受-传播过程中变得越来越简短、概括,细节部分脱落,只留下中心主题。②强调化倾向。只重视与主题不同的、但极为显著的特征。③同化倾向。接受者根据自己的信念与态度对流言内容与细节再加工的过程。④"逻辑化"倾向。传播者对流言的某些空白与不合理部分加以逻辑的完善、补充,以提高流言的可信性。谣言是流言的一种,是故意捏造或歪曲事实,起着消极乃至破坏的作用。
流言Liuyanrumor字体[大] [中] [小] 在人们之间相互传播的有关某种社会现实问题的不确切消息。虽然这些消息缺少准确的依据,但由于种种原因人们还是通过各种渠道广为传播。传播的方式一般是口头的、非正式的、非官方的。在这些方面它与谣言有共同之处,但谣言有故意捏造、恶意攻击、有意蛊惑人心的性质,而流言一般不是故意去伤害某人。某些流言具有消极的作用,甚至引起社会混乱,但它在动机和目的上与谣言是有区别的。故意散布的"流言蜚语"则已属谣言的范畴。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奥尔波特对流言进行过研究,认为流言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很大变化,往往是"以讹传讹",越传越走样。这种传播过程有3个特点:①一般化:传播时会遗漏许多具体细节,流失很多信息,使内容变得越来越简略而扼要。②强调化:某些内容引起听者的注意,留下较深刻印象,因而变得更加突出。③同化:流言接受者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知识、习惯、态度、兴趣、需要、情绪等主观因素来理解流言的内容,凡是符合他的这些主观状况的,他就会接受下来,同时对各种内容按照他自己认为合乎逻辑的系统加以归纳整理,进一步加工,甚至添加枝节,然后再传播。所以最初产生的流言到最后可能变得面目全非。
流言的传播并不是平均地传给社会上的每一个人,而通常是有选择地传给那些与其内容有关系的人,流言传播的速度一般是开始缓慢,然后不断加快,当接近人人皆知的饱合状态时,又缓慢下来直到停止。流言是逐渐消失的,往往要经历一个消失-重现-再消失的反复过程。
流言的发生和传播有3个条件:①在客观情况含糊不清、缺乏可靠信息特别是正常信息、沟通渠道不通畅的情况下,流言最容易产生和传播;②人们心理上的不安和忧虑会促使流言产生和传播;③当社会处于危机状态,如发生战争或遭受地震、灾荒时,人们容易产生恐怖感和紧张感,流言也就容易产生和传播。
根据流言产生和传播的动机,可以把它分为4种:①反映社会公众对于某人某事的一种强烈的共同愿望的流言;②由于对某事物的好奇而产生的流言;③因不安、恐惧而产生的流言;④为发泄对某人某事的妒忌、憎恨以至敌视情绪而产生的流言。
流言是不确切的,往往产生消极后果。但有些流言所传播的消息不一定完全虚假,可能反映某些情况,由此填补了正常信息渠道所未提供的信息,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心理上的需要。正式的信息渠道畅通,人们对所关心的问题有充足的确切信息时,流言一般可被制止和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