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 中坚九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哈工大最亮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数据:中坚九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哈工大最亮眼!
人们常说的中坚九校是指: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厦门大学、天津大学。
它们每年的高考招生分数线大致相当,综合实力也比较接近。
需要注意的是中坚九校并不固定,一般是指录取分数线在同一档次的高校,有些年份也会发生变动,但变化幅度不大。
那么,其就业情况又如何呢?请看英才君下面的分享:
01
整体排名稳定,哈工大最亮眼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高校排名四大权威机构是:美国的NWES大学排名、英国的QS世界大学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国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相对而言,泰晤士在做排名时要客观不少。
其排名依据不是以学术为主,更侧重教学和研究能力。
在清北复交等校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出国留学高校的排名采用的都是泰晤士排名。
9月26日,泰晤士高等教育(THE)发布了2019年世界大学排名。
本次THE世界大学排名对全球86个国家超过1250所高等教育机构进行了排名。
以下是英才君整理的中坚九校在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中的表现:
由上图可见,中坚九校近两年在泰晤士排名中的地位整体来说比较稳定。
其中,哈尔滨工业大学进步最大,厦门大学有所后退。
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原地踏步,天津大学榜上无名,但其在国内的就业情况还是可圈可点的。
02
天大毕业生就业率最高
北理工毕业生更倾向于出国深造
中坚九校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基本维持在95%以上,其中,天津大学就业率最高达到98.23%;西安交通大学次之,就业率达到98.06%;中山大学就业率低至91.0%。
随着就业竞争压力的加剧,以及不同学历层次毕业生待遇的差异,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生选择了升学深造。
在国内升学方面,中山大学69.7%的本科毕业生选择在本校读研,可见其毕业生对母校的认可程度;
在出国(境)深造方面,北京理工大学人数最多,达到了21.86%(其国内升学率达到了43.15%)。
这与学校培养政策有一定关系。
北理工非常重视开阔学生的全球视野,为徐特立英才班的每位学业合格的学生设计了在海外高水平大学学习计划,每位学业合格的学生在学期间有累计一年以上在海外高水平大学公派留学实践或联合培养的学习经历。
03
高校所在城市是毕业生就业首选
中坚九校2017届本科毕业生在就业时,大多数选择了学校所在城市。
其中,中山大学留在广东的毕业生高达82.30%,北京理工大学留在北京的毕业生达到了53.10%,东南大学留在江苏的毕业生达到了48.07%。
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毕业生在城市选择上趋于分散,有7.67%的毕业生选择了广东,5.44%的毕业生选择了北京,4.35%的毕业生选择了黑龙江等等。
不可否认,大多数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更倾向于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一线城市或新晋一线城市。
04
毕业生就业行业及单位性质
在中坚九校2017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上,多以制造业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主;在就业单位性质上,更倾向于国有企业。
其中,中山大学有一半以上的本科毕业生进入了民营企业。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毕业生进入国有企业的人数最多,将近40%。
ha
05
华为最受青睐,国企也不逊色
由上图可见,五所高校的2017届毕业生就业首选单位仍然是华为(东南大学人数最多,达到了368人),其余则选择了国有企业。
其中,华中科技大学本科毕业生进入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的高达109人(2017年7月31日,《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发布,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排名第三)。
英才君认为,对于想要进入国企,享受稳定生活的考生来说,在报考时可以选择华中科技大学。
06
19届报考建议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对于19届考生和家长来说,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已迫在眉睫。
毕竟仅凭了解目标院校的排名、优势专业、录取分数线等等,还远远不够,必须要将其院校的就业情况与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以中坚九校为例:
* 想在本校直接考研或选择保研的考生,不妨选择中山大学;想出国(境)深造的考生可以考虑北京理工大学,毕竟学校的政策、氛围、人脉都是需要考虑的范畴。
* 想在北上广一线城市打拼的考生,尽量选择中山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对于想在国企,甚至是制造业方面发展的考生来说,华中科技大学是不错的选择。
因为它是与清华大学一同被美国制造工程师协会(SME)授予“大学领先奖”的两所中国大学之一。
入选《Nature》评出的“中国十大科研机构”,被称作“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