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体系年月小学美术新教材培训材料

培训体系年月小学美术新教材培训材料
培训体系年月小学美术新教材培训材料

(培训体系)年月小学美术新教材培训材料

2011年8月小学美术新课件培训材料

自课改以来,我们通过集中培训、教研或片区教研、科研、送课、网络等形式,围绕课标、课件和教学,搞了多次、主题鲜明的主题(新课件)培训活动。由于我们小美学科教师的不稳定因素(时时的换人),加之,师资队伍不足、年龄偏高、专业人员少,这就给我们的学科教学带来极大的不便。虽然,我们搞了这么多年的新课件培训,但从调研、视导等活动来见,大家对课标的理念、课件的理解和把握,仍存于着诸多的问题,尤其是新教师。所以,今天,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和解读课件。记得我于2005年3月,曾经对新课件编排的内容、特点、基本结构和体例上,做过详尽的解读。于座的可能有部分老师没有参和过,因为,那时候各位可能仍于教别的学科,或者有些新教师,仍没有参加工作呢。所以,我今天,重点围绕对课件的使用上,和大家共同审视、理解、把握新课件。下面我就从课件的内容、结构体例、主要特点、和如何使用新课件等几个方面,来谈壹下自己的见解。

壹、课件的基本内容:

1、从课件编排的整体形式上见,新课件的主体内容,均是以图片和文字结合的形式来体现的。其具体内容包括:

课题——标识性强,且生动活泼,具有吸引力。如:《奇妙的爬行》——学生见后便会联想到,爬行有什么奇妙?什么东西爬行奇妙?它妙于什么地方?等等,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

作品范例——艺术家作品,精美别致。学生作品,贴近实际。二者均具示范性。如:《添画》——学生懂得,能够用撕、剪、贴、画等任何方式,利用多种材料进行二次创作,表达自己的美好创意。

教学辅助图——过程步骤清晰,环节明确,具有示范性和可操作性。如:《吊饰》、

《节节虫》——新课件配有工具、材料、画、剪贴、组合等辅助制作过程环节图。帮助学生理解和创作。

学习活动图——启发性强,富有感染力。如:《认识身边的树》——新课件配有学生查阅资料的场面图片,师生室外考察、记录、写生的场面图片、学生作业交流的场面图片。(使学生探讨、了解:树,壹年四季的变化规律;生长过程和自然、气候的关系;其形体结构;它的作用;它的人文性;和人类之间的关系;各种表现树的方式方法等等。)以此,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情境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内容文字——简明、生动、准确。有利于学生的阅读和教师的发挥。如:《吊饰》——文字提示说明:“各种各样的吊饰,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的情趣和色彩。节日的吊饰,更增添了喜庆的气氛。

想壹想:为什么吊饰上要写‘春’字和‘福’字?为什么要画‘鱼’或其它的小动物?

作业提示:和同学讨论壹下制作的材料和方法。创造性的设计且制作壹个平面或立体的吊饰。”

作业方式——难度适宜,具选择性和开放性。如:《头饰设计》——作用提示:用你身边的材料,做壹个有创意的头饰,戴上它展示你的风采。

评价要求——新课件对学生作业评价方式也有相应的渗透要求。强调抓住重点,讲求实际,注重过程,兼顾结果。如:《假如我是巨人》——作业提示:画完之后,把你所编成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2、从新课件的总体内容上见,新课件内容具有:

题材的多样性——它不局限美术的学科知识和技能,而是,紧密地联系学生的生

活经验,全面地反应了学生生活、社会现实和自然世界的方方面面。如:《吉祥图案》(民间美术——剪纸)、《用彩墨画鸟》(国画)、《清明上河图》(欣赏、评述)、《认识身边的树》(综合、探索——绘画、造型、表现)、《电脑美术》、《大嘴怪》(版画)、《中国龙》(浮雕、工艺)、《会变的盒子》(设计、制作)、《恐龙世界》(综合。探索——自然科学)等等。

内容的综合性——我们要记住,“课程的综合化”,是本次课改的突出特点,也符合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的心理发展。新课件中除了设有“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相应的综合性课题外,其它的课题均有所体现。如:《恐龙世界》(综合。探索——自然科学)、《认识身边的树》(综合、探索——绘画、造型、表现)等等。

内容的发散性和开放性——新课件虽不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但倡导以学科内容为主线,联结其它学科课程、社会生活和自然世界等关联的信息和线索,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和拓展空间。从而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学科知识。如:《会动的线条》、《有趣的树枝儿》等。

内容的层次性(知识难度层面)——从不同年级的课件内容上见,新课件内容具有壹定层次上的递进。课件的内容难度,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可接受性和可选择性。多数题材均是学生自身或是身边的人、物、事。符合学生不同年龄的心理特征和同壹年段学生的个体差异。如,低年级儿童喜欢游戏,课件就将壹些内容,通过游戏活动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于游戏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技能;中、高年级学生喜欢探究,课件就将设计方面的壹些内容呈现出来,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来获得知识和技能。如:6册《彩墨游戏》——8册《用彩墨画鸟》、《用彩墨画鱼》——10册《山水画》、《花鸟画》等。体现知识的层次性。

3、从学习内容领域上见:新课件划分了四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

二、课件的内容体例:

新课件,没有规定各学习领域于总课时中所占的比例。原因是:四个学习领域,它们是相对的,不是各自孤立存于的。每个学习领域,它们既各有侧重,又相互交融,密切关联。因此,很难具体的规定、每壹个学习领域所占的比例。

可是,本人认为:从新课件的总体课题、内容上见,按四个学习领域来划分,各领域所占的比例是:

“造型·表现”能占50﹪

“设计·应用”能占25﹪

“综合·探索”能占15﹪

“欣赏·评述”能占10﹪

下面,我们有必要了解壹下,四个学习领域所涉及的内容:(了解它,我们就能明确每壹个课题、所渗透的学科专业知识。)

1、“造型·表现”——所涉及的内容:凡是和视觉造型有关的美术活动,led照明均能够列入这壹学习领域。如,所以绘画种类、雕塑形式、工艺中的部分手工活动、民间美术中的劳作活动等等。(“造型·表现”——造型,是指运用描绘、雕塑、拓印等手段和方法,创造视觉形象的艺术创作活动。表现,则是通过美术创造活动,来传达观念、情感和意义的过程。)

2、上海英展电子秤“设计·应用”——所涉及的内容:由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北京月嫂它的活动方式是,既要强调、体现设计的创造意识,仍要具有特定的功能性特点。因此,这壹特点,则决定了该学习领域所涉及的内容非常的广泛。

(“设计·应用”——是指运用壹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壹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和制作,来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

具体讲,它包括“现代设计基础”和“传统工艺美术”俩个部分。

(1)、现代设计基础——主要包括: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以及电脑美术设计等。

(2)、传统工艺美术——主要包括:基础图案、金属工艺、竹木工艺、编织工艺、纤维工艺、纸工艺、泥塑、陶艺、以及各种民间美术工艺制作等。

3、“欣赏·评述”——所涉及的内容:任何艺术作品的形式美和作品的含义(内于美、意境美)。

欣赏——是以愉悦的心情观见美术作品,了解其作品的形式美和作品的含义。壹是直观欣赏;二是理性鉴别。

评述——是指美术评论,又叫美术批评。是对艺术作品的质量和意义进行评价。壹是从美术形式语言(造型、色彩、线条、构图、明暗、肌理)等方面,探索作品的形式美感和特点;二是从美术史,美术和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关系,来探寻作品的意义、和对观众的启迪。

这里,谈壹下从“多角度”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

(1)、从美术语言的角度——侧重于观察和分析,作品的造型、色彩、线条、构图、明暗、肌理等形式语言,领悟作者是如何利用这些美术语言,来表现作品的主题、和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2)、从传记的角度——从了解作者的生平情况出发,对作品进行分析。探讨作者为什么创作该作品?什么时候创作的?作品表达了他的什么思想感情?作品

于作者的创作生涯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

(3)、从历史研究的角度——就是借助此作品,来介绍某壹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历史事件。如,《开国大典》那壹时期的历史盛况。

(4)、从美术史的角度——从某壹时期、某壹画派、某壹艺术运动出发,见它们的演变和兴衰过程。介绍该作品于这壹时期的地位,和于美术史上的贡献。如,莫奈《日出·印象》,乃印象派得名。占特殊地位

(5)、从文化的角度——能够以文化对比的方法,同时欣赏、同壹题材、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美术作品,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具有怎样的不同面貌。如,中国画山水和西洋风景画,无论是观念上,仍是表现手法上,均是截然不同的。

4、“综合·探索”——(“综合·探索”——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和综合解决问题的学习领域。)

它所涉及的内容:(1)、融美术各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于壹体。

(2)、美术和其它学科相综合。(的活动内容:)

美术和文学——创作通话故事的插图、连环画等。

美术和戏剧、舞蹈——设计、制作且表演戏等。(皮影戏、影子戏)

美术和音乐——用造型艺术的方式,表现音乐。包括描绘乐感、设计、制作乐器等。

美术和地理——绘制地图、设计制作游乐园模型等。

美术和物理——设计、制作会发光、转动的环境艺术模型等。

美术和展示——布置展览会、小超市、进行服装设计和表演等。

美术和美学——围绕什么是“艺术品”、什么是“美”等展开专题讨论,且以各种方式发表。

美术和社会——调查当地的文化遗产、传统艺术,以方案、绘画、雕塑或模型等形式,表达调查结果。

美术和环境——表现居住区域的昆虫、植物、风景等美术作品。

美术和科学——围绕美术和光、美的探险队、班级美术网等专题,利用摄影、摄像、影视、电脑等设备进行创作活动。

美术和国际交流——以“绘画信”的方式,和国际友人进行超越文字的语言交流,或以互联网和他人进行美术作品交流。

(3)、美术和现实社会相联系。

三者之间有着不同程度的交叉和重叠。

三、课件的基本结构:

壹般课件的基本单位是单“课”式、“单元”式或是“单课和单元”组合式。

新课件主要是“单课式”。或以学习领域、或以知识的系统性来进行组合,hardnesstester以隐性的形式呈现“单元”。(如、色彩——色彩的色相、色彩的明度、红色的画、黄色和蓝色的画等。而且,于不同年级的课件内容的内容难度上,仍有壹定层次上的递进。)

四、课件的主要特点:

(壹)、从学习内容上见:

1、学习内容的趣味性:

美术课程,它是以趣味性的美术学习,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来设计教学过程的。因此,新课件的每壹课的教学内容,均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他们感兴趣的事物。

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和技能的提高,顺应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需要,突出情感、学习态度、价值观的养成。且以四个学习领域设计课题,给人以全新的感受。尤其是低年级的许多课题,趣味性强,均是以游戏活动显现的,来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的。如、《漂亮的小闹钟》、《会变的小手套》、《小花饰》、《团花》、《身边的痕迹》、《我们来跳舞》、《大树的故事》等等。

2、学习内容的综合性:

由于新课程是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来设计课题的。因此,新课件的每壹课题也就均不壹样。进而,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活动方式也就非常的多样。所以,美术学习活动极具综合性。

如,《我和昆虫》——壹课,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到昆虫的种类,它的生活环境,形体结构,漂亮的外表、hardnesstester色彩,优美的动态,以及它们各自的生长过程和独特的本领。和、人和昆虫、和自然间的关系等等。通过学生做做、画画、肢体表演、触摸、搜集网络素材等形式,且和音乐、舞蹈、文学、自然、科学等课程相结合,以个体或集体等方式参和美术活动。或以诸如想象画、记忆画、命题画、玩具制作、电脑美术、泥工、纸工、摄影、摄像等方式进行表现,且且,于学生多彩的活动中,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使其从中认识美术,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

3、学习内容的探索性:

新课件于编排内容的时候,非常的注重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和探究。所以,新课件的许多内容,均具有探索性。

如:《有趣的半圆形》,它能够引发学生的想象,如何用半圆形来变化出多种多样

的造型来,这就会使学生产生问题,且促进学生思考,进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如:《会变的小手套》,用什么工具、材料、和方法,使小手套变成各式各样的生动造型。仍有《吊饰》《纸盒变家具》等等。同样均具有探究性。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幻想,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合作意识。

再如:《会的线条》等。

4、学习内容的实验性:

新课件,为教师的教学实验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如,“综合·探索”、“电脑美术”、“摄影”、“摄像”等课题内容,是于以往的课件中没有出现过的,因此,这类形式的课题内容是崭新的,具有很好的实验性。

如:《认识身边的树》、《花的世界》、——“综合·探索”、《你追我赶》——电脑美术、《道具小制作》——舞台美术等等。

(二)、从编排的形式上见:

新课件具有图文且茂、标题和重点内容或基本概念三统壹的特点。(略)

五、如何使用新课件:(强调备课)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而重视过程和方法的教学设计,是达到这壹目标的基本途径。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对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要有意识地展当下每壹个课题上。展当下每壹节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每壹节课的学习,逐步感受和领悟艺术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就美术学习过程而言:

1、首先,就是切入(导语)。

切入,就是切入每壹课的课题内容。因为,新课件的内容,主要是从艺术美、自然美、生活美、材料美等方面取材的。即和美术关联,又是以学生的思维水平、

学习兴趣和参和热情和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来寻找兴奋点,引发好奇心。因此,要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原动力,围绕主题,切入课题——导入便是学习的开始。激发学习兴趣是最为重要的。要做到“以美激趣”。至于,导入激趣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很多。(略)

2、其次,rmt我们要围绕课题,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有用的学习素材——也就是原材料。上海英展电子秤包括告诉学生多样加工这些原材料的方法,让学生亲自尝试和体验。

尝试,是壹种参和性较强的个人或集体的美术实践活动。

而体验,它是壹种具有感情色彩的、心有所动的思维过程。能够说是壹种经历。二者的结合,会使学生对司空见惯的事物,产生壹种全新的认识。从而,换起学生对美术的学习热情。其中,也包括教师以何种方式、方法和手段,向学生提供展示这些原材料等等。

如:《茂密的花》——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或让学生自己搜集有关花卉的资料。如各种花卉的图片,表现各种花卉的美术作品,展示各种花卉的形体、结构、色彩,探讨花卉的生存环境、生长规律,以及和人们生活间的联系。且根据学生对花卉的理解和认识,从造型、设计、欣赏等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阐释。让学生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式、方法,进行尝试创作。如——花卉写生、花卉变形、理解花卉的象征性、人文性,用花卉装饰物品,美化生活环境,欣赏表现花卉的美术作品等等。最终,让学生尝试、体验、感悟到,很多平常的事物,通过自己的参和和意象运营,会产生特殊的意义。

3、再次,注重学生的自我表现。

前面我们谈到了,学生的自我表现,是带有即兴表演的味道的。是具有游戏性和

愉悦性的。如,说壹说、写壹写、做壹做、画壹画、演壹演等等。表现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学生表现的过程,也就是尝试和体验的过程。教师于此期间,应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为学生营造壹种愉悦的艺术创作氛围,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和,感受美术的可爱。而且,于这壹过程当中,教师于指导学生美术创作表现的同时,要关注四个要素:(1)、关注童贞、童趣。教师要给学生自我表现的广阔空间、和充足的时间,帮助他们用自己的眼光观察世界,用自己的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主张和观点,传达感情。

(2)、围绕主题。即于引导学生创作的同时,要重点突出主题意境,以学生自己的审美意识、和体验,表达自己对事物的实质性认识,和其内于的美。(3)、启发想象。主题确定,应该从那些方面、表现那些东西,才能生动的表现主题。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过去所认识的事物,通过回忆,且加以选择、提炼、取舍、充实、丰富、集中、概括、夸张等,创造性的加工、从新联系、或从新组合,创造出具有典型的、现实意义的和具有审美情趣的形象性作品。如:《保护水源》——表现内容:往往从反面来表现。能够表现水源被破坏的情境:枯竭、土地沙化、枯木、死去的动物骨架、各种人排队等水等。

(4)、大胆夸张。夸张,是壹种艺术表现手法,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以及给观赏者深刻的印象和思考的余地。《最后的水源》:夸张情境——等水的人多、时间长、缺水严重、有“抢”水的情景;夸张人——不同职业、种族、性别、年龄;夸张排队——由近至远,直至消失,仍有维和警察。

等等,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启发想象,激发美术学习兴趣,发展美术实践能力。此外,教师仍要重于把握学生的成长规律,处理好师生主体的渐变关系。由于,每位教师、每位学生、甚至每件作品,均有其独特的个性,且不能以壹种统壹的

模式来涵盖。即所谓的——“教无定法,贵于得法”。

因此,教师要不断的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来不断的调整和采用多种方法开展教学,体现“玩中学”的意识,突出趣味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为此,于整个学习过程中要做到:

给学生壹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

给学生壹段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

给学生壹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

给学生壹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探索;

给学生壹些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

给学生壹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住;

给学生壹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

给学生壹个对手,让他们自己去竞争;

给学生壹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

给学生壹个选题,让他们自己去创造。

4、最后,是回顾(反思)。

回顾,也是现代教学意义上的自我评估。我们于回顾的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成功感,梳理自己的艺术感受。于美术学习的领域当中,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因此,他能够形成个人的独特感受。即个性。这也正是下壹次艺术创作活动所需要的。于美术学习过程中,无论尝试、体验,仍是即兴发表,均没有对和错。只有效率的低和高。于此期间,教师不要怕浪费时间,要努力作出自己的发现和创造。我们均知道,过程自然包含着方法,那么,经历美术学习过程,实质也就是尝试了美术学习的方法了。过程不是仅有的,方法也不是唯壹的。希望我们于今

后的教学实践中,设计出更好的学习过程和发现更好的学习方法。

总之,课件的结构内容,是以“四大学习领域”来设计具体课题的,那么,我们于接触每壹课题的时候,首先就要确定这壹课题,应该属于那个学习领域的,然后再依据课标、对该年段及该学习领域的理念、要求,确定本课题的具体的三维目标、和重、难点。课件又是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内容来设计具体课题的,而且,这壹活动又带有即兴表演的味道,带有游戏性和愉悦性,课件的显性特点又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我们于教学过程中,就要围绕其主题、目标,突出这种游戏性的特点,去围绕美术学习活动的游戏性、愉悦性、表演性来设计教学过程。

课件,固然是链接师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能够起到“中介”和“话题”的作用。课件,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的有关美的“话题”,对于每壹个“话题”,我们不能只考虑线性的深入(仅就本学科专业、本课题、本技能等知识是不够的。);仍要着力于点上的泛化(就是说,要拓展知识点,和其它学科相联系,体现美术学习的多元化)。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要有较高的艺术修养,较深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创新意识,以及创造性的驾驭课件和处理课件的能力,才能全面的实现美术教育的功能和价值,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制订,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需要人的丰富而高尚的情感与之平衡。因为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所以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图像作为一种有效而生动的信息载体,越来越广泛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感知觉是思维的必然前提。形象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在学校体系中,大多数课程都是建立在抽象符号的基础上,而美术课程则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从而向思维提供丰富的营养。美术课程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 (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通过美术课程培养的创造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技术性活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而美术课程向学生提供了技术性活动的基本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和善于实践的心理品质。 (五)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及大纲(终审稿)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及 大纲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1) 一、课程性质与价值 二、基本理念 三、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二、阶段目标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一、内容说明 二、内容标准 第一学段(1~2年级) 第二学段(3~4年级) 第三学段(5~6年级) 第四学段(7~9年级)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四、教材编写建议

附录 一、案例 二、名词术语解释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价值 (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三)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初形象思维能力 (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五)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二、基本理念 (一)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三)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四)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三、设计思路 (一)完善体例,使结构更完整,表述更明确 (二)以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 (三)在保证基本规定性的同时,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

(四)注意《标准》实施的可行性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四个学习领域 通过“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并能运用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一等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像力和创新意识。 第二,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第三,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通过“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并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第二、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 总目标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一、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阶段目标 本《标准》的阶段目标具体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加以描述。 第一学段(1~2年级) ▲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组合和装

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像、创作、表演和展示。 第二学段(3~4年级) ▲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 ▲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第三学段(5~6年级) ▲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及大纲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1) 一、课程性质与价值 二、基本理念 三、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二、阶段目标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一、内容说明 二、内容标准 第一学段(1~2年级) 第二学段(3~4年级) 第三学段(5~6年级) 第四学段(7~9年级)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四、教材编写建议 附录 一、案例 二、名词术语解释 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与价值 (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三)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初形象思维能力 (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五)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二、基本理念 (一)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三)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四)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三、设计思路 (一)完善体例,使结构更完整,表述更明确 (二)以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 (三)在保证基本规定性的同时,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 (四)注意《标准》实施的可行性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四个学习领域 通过“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并能运用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一等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像力和创新意识。 第二,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第三,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通过“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并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第二、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 第三、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第四、养成事前预想和计划的行为习惯以及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 通过“欣赏·评述”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激发参与“欣赏·评述”活动的兴趣,学习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 第二、逐步提高视觉感受能力,掌握运用语言、文字和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 第三、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培训学习与心得体会

转变学习方式探索美术教改 青年路小学吴润芳本学期,美术课是基础教育的一我们再次深入的学习了美术新课程标准.在全面推进素 质教育的进程中,采用新的学习方式,去探索美术教学的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树立新的理念”并非一句空头口号,它必须付诸行动,具体一点说,就是要从传统的学习方式,转向现代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并不是学习方法或教学法,学习方式是更为上位的东西,前后两者类似战略和战术的关系,学习方式相对稳定,学习方法相对灵活,有较大的可选择性学习方式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及其关系,而且还涉及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所以,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学习的发展更具有战略意义。 (一)主动性。 那么,要转变学习方式,首先应对现代学习方式的特征有所了解,新的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是主动性。主动性是对应学生接受学习的被动性而言的,被动式学习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要我学”,这是一种基于外部因素的诱引和强制,因此,就学生而言,缺乏兴趣和主动性。 而主动性则是“我要学”,它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它的优点在于学生对学习有了直接兴趣,不把它视为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产生的效果肯定是事半功倍。主动性的学习还体现在学习的责任上,学习是谁的事,学生既然是学习的主体,就应该明确自己的责任,如果学生意识不到这一点,不能把学习和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以及发展联系起来,这种学习就谈不上主动性。 美术教材五年级第六课《会变化的蔬果》。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削、切、裁切、连接等方法制作蔬果雕刻。课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凭自己的喜爱和能力制作一个小动物,材料不限。大多数学生在课前都能完成这一课外作业。上课时,教师首先选了几件学生制作得有特色的小动物给予表扬,并普遍给其他完成作业的同学予鼓励,使学生产生了一种“成就感”,接着播放了一段录像,并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对各种动物的外形、动态、色彩、基本结构及生活习性,都作了较为充分的认识,随后,教师向学生展示了自己用蔬菜、水果制作的小动物,并把这些小动物分发下去,要求学生将它们拆散,同时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观察、研究——一是这些动物的每一个部件是采用那些手段做成的?二是小动物是如何组装完成的?这两个问题引起了学生极大的观察、探究兴趣。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学生就有了三个发现:一是采用了各种各样的瓜果蔬菜为制作材料;二是使用了切、挖、削、割、刻和连接的制作手法;三是用了牙签、火柒棍、大头针、木棍等街接材料。有了主动的学习探究过程,随之而来的

(完整word版)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十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前的美术课程比较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内容与形式都比较单一,基本上是临摹,老师在上面画什么,学生在下面就画什么,几十个孩子都画得一样,大家也总是用“像”与“不像”来评价学生的作品,像就好,不像就差。其实这只是进行了造型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最重要的创造性,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的美术课程与以前的课程比较,它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面向全体学生,相信每个孩子都可以学习、发展美术素养。 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现在的美术教材选择了更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并结合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所以,现在的美术课程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现在的课程,每一册的内容都非常的丰富。除了绘画,还有使用各种材料进行创作的手工制作。如,彩色纸、挂历纸等的粘贴;废旧材料的利用;橡皮泥、泥巴的、纸等的雕塑……每一课的内容都可以采用多种表现形式来创作,比如《圆的世界》这一课,就可以用画、粘贴、捏橡皮泥等形式来表现圆形的物体。教学方式也多种多样,大多采用孩子们喜欢的游戏来教学,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课堂也不局限于教室;孩子们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 教材中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比如《多彩的拉花》这一课,就是让学生创作出作品装饰自己、装饰教室。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学习 体会 校组织我们系统学习了《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现把这次学习的一些体会和感受总结如下: 1、新的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导向性和选择性,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陶冶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感知觉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的形成,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与全面发展。 2、课程标准不具备强制性,使教材编写或教师教学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如果条件不允许,学生不需要,可以不采纳。另外,相同的需要可用不同的对象来满足,同样的内容标准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自己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这样,充分考虑了教师、学生的需要心理,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给予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课程标准与生活紧密相连,满足了学生联系生活,美化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课程标准没有为所有学生制定一个必须达到的硬性发展标准,并用一种统一的尺度来衡量学生的发展水平,而是尽量使每个

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既重视结果激励,更重视过程激励。满足学生成功的情感和精神需要。 5、课程标准为学生创设宽松、多样、活泼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多样化,丰富化,从而产生新颖感、增强趣味感。学习中注意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充分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以增强学生兴趣,更好地满足其成就需要;让学习具有挑战性,使学生学习后能获得一种从事创造性劳动产生的满足感;扩大了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能独立自主地处理问题,增强了学生的自尊满足。 6、课程标准摆脱了长期受专业美术教育的影响,使美术课程面向全体学生,降低了知识、技能难度,使学习具挑战性的同时,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发展和进步,都有成功的体验。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摆脱了单纯传授技能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强调写实性教学,体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注重生活与艺术联系,鼓励学生自由表现,大胆创作,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美术活动中来。然而在目前美术教学中,却普遍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1)学生的观察力不强,想象力被传统教学的条条框框束缚,缺乏创作素材。(2)学生缺乏大胆创新的意识,画的东西“千人一面”,没有个性。(3)师生缺少交流,老师难以理解学生的创作意图,从而也影响对作品的评价,甚至有些老师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对没按要求画画的学生大加斥责,长此以往,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创作积极性。(4)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单一的

小学美术课标

小学美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的性质与价值 一)、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 三)、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 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五)、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二、基本理念 (一)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三)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四)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三、设计思路 (一)完善体例,使结构更完整,表述更明确 (二)以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 (三)在保证基本规定性的同时,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 (四)注意《标准》实施的可行性 四、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

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五、阶段目标 本《标准》的阶段目标具体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加以描述。 第一学段(1~2年级) ▲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已的感受。▲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像、创作、表演和展示。 第二学段(3~4年级) ▲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 ▲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新课标下的小学美术教学方法

新课标下的小学美术教学方法 一、营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生来就是求异,喜欢创造的。教育学告诉我们,创造能力的培养与个性密切相关,长期服从的人根本不会有创造性,只有“奴性”。因此,创新活动是在宽松,无拘无束中进行的,让学生敢说、敢做、敢干。教师的宽容、期待、激励是孩子们创新至关重要的诱发因素。教学中要打破教师教什么,学生练什么的陈旧模式。根据教学目的,师生共同商量教学手段、方法,以达到全体参与,共同提高。例如:在上《泡泡飞呀飞》一课时,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用洗衣液、洁洁灵等材料做吹泡泡的原液,学生们很快融入了课堂情境中,把一堂以往只是画画的课变得有动手、有动脑、有游戏、有绘画。学生更乐于接受新知,寓教于乐,这种教育形式学生非常喜欢。把愉快教育融入惯穿课堂,学生学有兴趣,在一种轻松乐学的气氛下学习知识会掌握的格外牢固。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身心愉悦中学习,发挥创造力。愉快并不是美育教育的目的,目的是培养其创作能力,绘画表现力,审美能力等等方面,最终是为了培养人。 二、创设开放式课堂,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行为往往受到严格的限制,在教学的时间里,学生要尽量保持安静,向老师发问和互相讨论的时间很少。对学生某些独特的见解教师往往以教材作为评价的标准。这种常规的严格遵守使学生丧失了表现自己的机会,抑制了他们内心的一种创造原动力,整个气氛就会在一问一答的沉闷、呆板中结束。反过来,如

果任课教师能够改变自己的权威地位,鼓励学生提问,加强小组合作、师生交流等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活力,引导学生的理解、认知、探索、发现、想象和表现,给学生留有积极思维的空间和时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思考的独立性,可以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 三、注重课内外的延伸、拓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美术课程是人文课程,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从美术本体来理解美术,而且应该通过美术理解更为广阔的世界,理解美术作品中所蕴涵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只有将美术作品与广泛的文化情景联系在一起,才能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升华对美的认识与理解。如在教学《花的世界》一课时,我们可以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围绕“花”这一主题,设计美术与语文学科的联系,探索关于花的故事和赞美花的诗歌,进行以花为主题的童话剧表演;又加强与自然学科的联系,掌握各种花的名称、花期、特点等知识。这样以丰富、多样开放、综合的内容和活动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思考、讨论、探究、合作、创作、展示、表演、发表等,可以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 小学美术教学重点在提高学生兴趣。教师通过动手动脑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兴趣。 游戏教学法。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单一枯燥的美术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学生的发展。“游戏”是学生喜欢的活动,能满足他们爱玩好动的需求。游戏能激发学生大脑最积极最有创意性区域,把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 一、填空 1、教学建议:教师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树立(全面育人)的教学观。这几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2、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意能力)和(实践能力)。从单纯的(技能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 3、增强(美术学习)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联系。建立(民主平等)、(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 4、我国基础教育在过去一段时间过于偏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忽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的培养。 5、(造型表现)领域是指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维的学习领域。 6、课程改革的目的: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生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二、单选题(每小题2分) 1.新课程标准是的制定部门是( C ) A. 国务院 B. 省级人民政府 C. 教育 部 D.北京师范大学 2.新课程标准把美术学科定性为什么学科?

( A ) A. 文化性 B.选修科目 C .由地方规定 D.学校自行规定 3.对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开课要求是( A ) A . 必修科目 B. 选修科目 C .由地方规 定 D .学校自行确定 4.美术学科最能培养学生审美体验的方面是( C ) A. 感觉 B. 知觉 C. 视觉 D .情感 5.美术课程教学评价的主要目标是( A ) A. 促进学生发展 B.促进教师发展 C.选拔人才 D.修满学分 6.美术课程是学校进行什么的主要途径?( C ) A.艺术教育 B.技能教育 C. 美育 D.人文教育 7.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是( D ) A.目标 B.升学 C.就业 D. 兴趣 8.义务教育阶段美术学习共分为几个领域(B ) A.3个 B. 4个 C.5个 D.不分 9.义务教育阶段美术学科共分几个学段?( B ) A.3个 B. 4个 C.5个 D.不分 10.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美术共分几个学段?( A ) A. 3个 B.4个 C.5个 D.不分 三、多选题(每小题2分)

小学美术一、二年级课程标准单元细化解读

小学美术第一学段一、二年级课程标准单元细化解读 一、总目标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或以造型游戏与语文、音乐等学科内容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和展示。 二、分学习领域阶段目标 三、课程单元目标

美术课程总目标延续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了强调,修订稿在前面加了一段话:“美术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然后就从三个维度阐述了总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 过程与方法: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激发创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四、美术课程的实施 1.利用各种媒材,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表现自己的想象,创作美术作品,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2.根据儿歌、童话或故事,创作头饰或面具等,进行游戏或表演。 3.创设一个与生活相关的情境,用各种媒材制作小道具,开展模拟或表演活动。 4.共同设计、布置学生美术作品展览或美化教室。 5.积极参与造型游戏活动。 6.结合儿歌、童话或故事,运用媒材进行创作与展示。

7.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相关课程目录 【第二册】 1、船 2、长呀长 3、出壳了 4、我们身边的线条 5、童话城堡 6、画自己 7、手形的联想 8、我和昆虫 9、奇妙的爬行 10、春天的色彩 11、伙伴 12、花的世界 13、家乡的变化 【第四册】 1、添画 2、绘画游戏 3、茂密的花 4、出壳了 5、我的收藏卡

(完整版)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试题和答案

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测试卷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60分) 1.美术课程总目标按、、三个维度设定。 2.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和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的主要途径,是阶段全体学生的基本课程。 3.美术教材是美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主要包括和。4.美术课程分目标从、、和四个学习领域设定。 5.美术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和的改革。 6.学习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与交流信息,改善环境与生活,逐步形成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 7.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品德与社会、科学等学科内容,进行美术创作与展示,并发表创作意图。这是第阶段学习领域的目标。 8.美术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和。9.美术课程各学习领域分别由、和三部分组成。 10.“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它分为三个层次、、。 11.三原色是指。三间色是指。 12.橙色是由和组成,绿色是由和组成,紫色是由和 组成13、色彩的三要素是指色彩的,明度是指,色相是指,可以通过加提高明度,加降低明度。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美术欣赏教学的一般过程包括感知、分析、理解和( ) A.共鸣 B.想象 C.评价 D.欣赏 2.美术教师常用的教法有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实践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以情境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及以_______为主的教学方法。( ) A.讲授 B.示范 C.参观 D.引导探究 3._________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塑造完美的人格,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A.环境教育 B.历史教育 C.艺术教育 D.科学教育 4、平面类型的民间工艺美术包括民间剪纸、民间镂印、地方戏剧脸谱以及() A、民间编织 B、民间泥塑 C、民间竹刻 D、民间年画 5、美术教学备课的主要内容是() A、明确定义与把握原则 B、熟悉课标与了解学生 C、钻研教科书与确定教法 D、编写教案与设计板书 6、京剧脸谱色彩十分讲究,看来五颜六色的脸谱品来却巨细有因,决非仅仅为了好看。不同含义的色彩绘制在不同图案轮廓里,人物就被性格化了。关羽、张飞、曹操这三个人物的脸谱颜色分别应该是()A.黑、白、红B.红、黑、白C.红、蓝、白D.红、白、黄 7、被历代民间画工和士大夫誉为“画圣”和“画祖”的唐代画家是() 1 / 4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为完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体系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这次课改是在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和我国加入WTO的形势下进行的,是我国基础教育为推进素质教育而实施的一次极其深刻的变革。这次课程改革不仅仅是调整了课程结构,更新了课程内容,更重要的是课程培养目标也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进行了调整。 一、美术新课程标准与学科中心的转变【一】、美术新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 (一)做到以下四个方面的突破: 1、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有所突破; 2、在改革以学科为中心组织学习内容方面有所突破; 3、在目标层次和课程多样化方面有所突破; 4、在评价方法上有所突破; 为此,在美术学科中,选择对学生发展有用的、感兴趣的,学生能够学会的知识与技能,再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让他们愉快地学习、合作地学习、探究性地学习、综合地学习。改变只注重知识传授和训练学生绘画能力的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见图表一) 美术新课程标准与现行大纲之比较 (二)新课程标准具有导向性、选择性

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美术课程是一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课程。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目前人们对美术课程的重视还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认清这一点,有助于我们学习和研究美术课程标准。理想的美术课程应该尽量使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而不是制定一个所有学生必须达到的硬性发展标准。并用一种统一的尺度来衡量学生的发展水平。美术“在所有的学科当中是最难以量化的。一味地去量化是没有实在意义的。”正是基于这一认识,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导向性和选择性。 美术课程标准没有采取列出具体的知识点(大纲列出具体的知识点)的方式,而是提出具有一定概括性和导向性的内容标准,并提供指向这些标准的教学活动方式建议。这些教学活动方式建议也是选择性的。例如1-2年级的“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内容标准是: ▲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上述内容标准非常概括,体现大的导向性,为了指向上述标准,有如下的教学活动建议供教师选择: 教学活动建议: ·走出教室,观赏校园和所在地区的景色。 ·欣赏自己和同学创作的美术作品。 ·了解、欣赏我国民间美术作品,感受造型和色彩的特点。 ·通过观摩录像、画册,对中外优秀的卡通艺术形象进行欣赏和讨论。 ·欣赏描绘不同季节的中外美术作品。 ·到阅览室翻阅画册、学生读物或观看学生美术作品,找出最喜爱的一件作品,并说明理由。 ·欣赏民间玩具的造型与色彩,展示自己收集的民间玩具。

2011版小学美术课程标准

2011版义务教育小学美术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以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 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 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美术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

1 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培养人文精神。 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 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美术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祛,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救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美术课程强调通过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美术课程注重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发挥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提高精神和生活品质方面的作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艇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三)关注文化与生活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美术课程,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并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

小学美术新教材教师培训

小学美术新教材教师培训 景泰六中:沈金借此机会,把我学习的内容和心得体会与大家进行交流,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本次美术新课程标准修订的原则 (1)总原则 不“伤筋动骨”,而着力于使之更科学、更完善、更可行、更适应中国的文化教育传统和中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学实际。 (2)具体的原则 ①保持原有的基本理念和学习领域,以调整、充实和完善为主,不进行大的改动。②以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教学实际作为修订工作的起点。③追求国际水平与体现中国特色相结合。④力争美术本体与教育功能相平衡。⑤以理性的态度进行文本表述。⑥追求文本的精致,突出可理解性。 二、本次美术新课程标准修订的内容与特点 (1)突出美术学科特点 确定课程的性质是个具有导向性的问题,性质一旦被确定将会导致后面的教学内容和行为发生相应的变化。定性为人文性质,就会使美术课程更加强调用人文精神熏陶学生,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定性为工具性质,则会使美术课程更加强调基本的技能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美术技能这一“工具”,以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其实,美术课程应该兼备人文性和工具性,但由于所谓工具性学科在基础教育体系中被先入为主地认定为语文、数学和外语,导致美术课程无法“挤入”,因此原来的美术课程的性质只能被定为人文性。然而,这种定性容易给人以忽略美术基本知识和技能的错觉,而且在调查中也被批评为不属于美术独有的定性,思品、语文、历史、社会、音乐同样可以共享这一定性。《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为《课标》)中将美术课程的性质表述为:“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本次修订新增加的,一方面这一限定为美术课程所独有的,另一方面也突出了美术学科的特征,有利于引导教师围绕“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开展美术教学。同时,修订后的《课标》将美术课程性质具体定性为“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愉悦性”,更加突出了美术学科的特点。 (2)采用理性与平和的表达方式 课程改革是一种需要激情的行为,尤其是课程改革之初更是如此,但只有强烈的激情或情绪,容易造成矫枉过正的结果。因此,在课程改革进行到第十个年头,我们需要降低情绪性,增加理性精神,以平和的态度看待课程改革中的诸种问题。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在《课标》中,删除了原来的一些比较情绪化的表述,如“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还有许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如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可以使得文本的表述更加平和,让更多的人能够从情感上和理智上平静地接受此次课程改革。(3)明确应知应会的知识与技能 对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关注是中国教育的特色,所以本次修订适当地增强了对知识与技能的规定性,但又避免回到原《美术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对知识与技能表述的严格性,尽可能在两者之间保持了一种平衡。在具体的结构上,将原《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评价建议”改为“评价要点”,尽可能运用量化和具有量化意味的限定词,如“通过造型表现活动,大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想象,创作若干件能反映自己

小学美术课程标准试题

小学美术课程标准试题 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 1、新课程标准要求在美术教学中加强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 ),也重视(),要确立学生()的地位。 2、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性学习方法进行()和合作交流。 3、对学生美术作业的评价要注意充分肯定学生的探索性和()。 4、京剧人物扮演的角色分别叫:生、()、()、()丑。 5.中国著名的“四大名绣”是苏绣、蜀绣、粤绣和湖南的()。 6、太阳光由赤、()、()、()、()、 蓝、紫等七色组成的。 7 、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和出的颜色叫()。 8、人物黑白画是运用黑白两色对人物结构、服装和明暗色调进行高度( )使画面()而富有()。 9、紫色可由蓝色加()色调合而成。 10、以画虾闻名于世的我国当代国画大师是()。 二、单项选择题( 1.美术欣赏教学的一般过程包括感知、分析、理解和( ) A.共鸣 B.想象 C.评价 D.欣赏 2.美术教师常用的教法有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实践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以情境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及以_________为主的教学方法。( ) A.讲授 B.示范 C.参观 D.引导探究 3._________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塑造完美的人格,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A.环境教育 B.历史教育 C.艺术教育 D.科学教育 4、平面类型的民间工艺美术包括民间剪纸、民间镂印、地方戏剧脸谱以及() A、民间编织 B、民间泥塑 C、民间竹刻 D、民间年画 5、美术教学备课的主要内容是() A、明确定义与把握原则 B、熟悉课标与了解学生 C、钻研教科书与确定教法 D、编写教案与设计板书 6、京剧脸谱色彩十分讲究,看来五颜六色的脸谱品来却巨细有因,决非仅仅为了好看。不同含义的色彩绘制在不同图案轮廓里,人物就被性格化了。关羽、张飞、曹操这三个人物的脸谱颜色分别应该是() A黑、白、红 B.红、黑、白 C.红、蓝、白 D.红、白、黄 7、被历代民间画工和士大夫誉为“画圣”和“画祖”的唐代画家是() A、阎立本 B、吴道子 C、张萱 D、张择端 8、用三原色调配紫灰色,比例最少的原色是() A、红 B、黄 C、蓝 D、黑色 9、青铜器上的铭文,在书法字体中属于() A、隶书 B、草书 C、楷书 D、篆书 10、《脸谱艺术》一课的教学目标应当是() A.了解地方戏曲,学习运用美术的表意手法塑造人物个性的脸谱形象的知识和方法 B.突击学习花鼓戏的专业知识并进行实践 C. 比较并研究地方戏的独特魅力以及它与其他戏剧艺术之间的联系及差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美术新课程标准体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注重实践性,注重生活与艺术联系。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强调学生自由表现,大胆设计创造,而欣赏、评述则是倾向于文化品味和素质品质,综合、探索则强调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的体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研究创造,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从新课程标准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中,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赋予了新教材很多体验性学习方式。 美术课中的技能教育比较好理解和把握,而如何参入人文意识,在教学中应注意哪些呢?其实,人文性质就是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美术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不能脱离文化情景,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课程改革是让我们从单纯的技术传授转向关注人的理想、愿望、情感、意志、价值、道德、尊严、个性、教养、生存状态、智慧、美、爱、自由等等。通过美术教育,我们可以有效的促进形成和发展学生的人文意识。这首先我们就要努力通过各个方面的学习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人文意识,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如果我们老师不具备人文意识和素养,就不可能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向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其实,不要将美术教育视为单纯的技术训练,不要将美术从丰富的人文背景中剥离出去,再次要高度重视美术作品的鉴赏,理解发掘人文内涵。这一活动一般在教学欣赏、导入上运用,在课堂中尽可能让学生接触感受最大限度的信息

量,课堂中所学的任何东西,都应视为浩瀚的人文海洋中的几个小岛,通过这些小岛,他们接触的应该是人文精神的海洋。但在不同领域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时间的安排,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及“设计应用”领域中不能放弃对学习技能的探究性学习及技能训练。 新课程的另一重大举措就是该以往的授之于鱼为授之于渔。转换课堂角色,改变往昔以师为主生为辅的教学模式为以生为主,师为辅的过程,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主,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增强学生主体人格。而美术学科本身的性质决定了本学科更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尊重和爱护学生,要承认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差异无好坏之分,它代表的是人的多样性,在课堂上,差异是一种资源,不同是一种财富,这在课堂交流讨论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当然,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不是对学生的学习采取放任自由的态度,我们应该作为主导,起向导,顾问作用,指导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每次学习课标,每次都有新的感悟和体会,突然,有三个元素涌上心头,在这一空间,我,学生我将如何来引领他们?如何让他们喜欢上我的美术课,我并不希望他们各个都成为画家,当然,这也是不可能的,我只希望是他们因为爱上我的美术课因为我的某一节美术课而让他们爱上了历史,爱上文字,爱上了科学,爱上了发明和创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