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类型研究新视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iller 的研究存在以下问题 : (1) 层次关系的不确定 。 20 世纪 80 年代将话语类型上下各层次之间界定为一种互 动关系 。90 年代将话语类型以上各层次 ———人类特性 、 文化和生命形式之间规定为一种互动关系 ,而把话语类型 以下各层次 ———策略 、言语行为 、言内行为 、语言和经验之 间规定为决定性的关系 ; (2) 操作顺序不清 。
这个模式很全面 ,涉及话语类型词汇语法和语篇语义 的研究 。缺点是没有明确话语类型的具体范畴 。
Kress 的“社会符号模式”重点倾向于研究语域类型 。
·54 ·
Freadman 的“模块理论”把话语类型看成“语言游戏”,但游 戏应如何界定 ,如何分析 ,她并没有提出可行的模式 。
此外 ,其它话语类型研究模式 ,如 Hasan ( Halliday & Hasan 1985 ,1989) 的“话语类型结构潜势”( Generic Structur2 al Potential) ,Ventola 的流程图 , Fawcett 的系统流程图等都 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话语类型 。但这些模式只适应于分 析较简单的语篇形式 。
① 此处的“语类”等同于本文的话语类型 。
© 1995-2006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Bazerman (1997 :19) 说 “: 话语类型不只是形式 ,它是生 命的形式 ,存在的方式 ,是社会活动的框架 ,是学习的环 境 ,是意义构建的场所 。话语类型构建我们的思想和交 际 ,它是我们创造交际活动熟悉的场所 ,是我们用来探索 陌生领域的指路灯 。”因此 ,我们说 ,话语类型不是一组组 语篇形式的指称 ,它是一种社会活动 。这个定义与 Miller , Berkenkotter & Huckin 以及 Martin 的定义相同 。但同时 ,本 文作者认为这种社会活动相当于社会学家布尔迪提出的 “惯习”①。布尔迪 (Stillar 1998 :96) 对惯习是这样界定的 : “与一种特定的生活情况相关的条件产生了惯习 ,持久的 、 可调换的性情系统 ,正在构建结构的结构 。换句话说 ,它 是产生和组织常规以及表征的准则 ,这种常规和表征客观 上适合它们的结果 ,不用有意识地假定目的或对必要运作 的掌握 。”
2004 年第 2 期 总第 117 期
外语学刊 FOREIGN LANGUAGE RESEARCH
2004 ,No. 2 Serial No. 117
话语类型研究新视角
李美霞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北京 100024)
提 要 :本文在介绍 、评述国内外几种有影响的话语类型理论模式 ,如 Miller 为代表的“北美修辞模式”,Berkenkotter & Huckin 的“社会认知模式”,Martin 为代表的“悉尼学派模式”, Kress 的“社会符号模式”,Freadman 的“模块理论”,以及张 德禄的“语类研究理论框架”模式的基础上 ,从新Baidu Nhomakorabea视角界定 、探索话语类型及其特征 ,并提出话语类型研究的新模式 。
该理论有一个缺陷 :没有单独形成一套完整的 、比较 具体的 、有较高可操作性的分析模式 。
2. 3 悉尼学派模式 悉尼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 Martin 和 Rothery. 80 年代 Martin 指出话语类型是有步骤的 、有一定目的的社会过 程 。1992 年他指出“话语类型是一个通过语域来实现的 , 有步骤的 、有一定目标的社会过程 。”同时 ,提出了话语类 型研究的多层次模式 ,即话语类型由语域实现 ,语域由语 言实现 。1997 年 Martin 又提出“话语类型代表着一定文化 中社会成员生活的有阶段的 、有目的的社会过程系统 。”同 时 ,采用 Hjelmslev 的符号理论 ,将话语类型和情景语境 (语场 、语旨和语式) 看成是隐含符号系统 。隐含符号系统 的表达层面是指谓符号系统 。在指谓符号系统中 ,语篇语 义学和词汇语法是内容形式 ,音系和书写是表达形式 。图 示如下 :
Sulkunan (摘自 Lawley 2001 :6) 说 “, 一个社团或一个 阶级的惯习决定该社团或阶级的惯常行为的符号顺序 。” 惯习实质上就是某个社团中人们以特有的方式做事的趋 向 。例如 ,当英国人报道发生的事件时 ,他们知道应该用 叙述的方式 。当他们开始叙述时 ,他们知道如何开始 、如 何结束 。在报道时 ,他们懂得如何把自己的喜好 、性情和 使他们社会化的文化品位加入进去 ,这就是惯习 。惯习是 我们在与社团其他成员每日交往中有意或无意获得的 。 是我们通过身体 、大脑和对世界的体验而形成的 。是我们 通过感知和肌肉运动能力得到的 。它内化了外部社会原 则 ,同时又能生成行动 (意义) 。因此 ,我们认为话语类型 就是某个话语社团中的人们为了一定的目的用语言做事 情的社会活动惯习 。
2. 4 国内“语类研究理论框架”模式 张德禄教授 (2002 :339) 在“语类研究理论框架探索” 一文中 ,主张语类 ① 是社会活动 ,语类之上是文化语境的 部分 ———情景语境 。情景语境 :话语范围 、话语基调和话 语方式的变相组合决定一个语类结构潜势 ,包括由语言组 成的结构成分和由非语言特征组成的结构成分 。在意义 系统中 ,语类是由意义系统的部分 (即语域) 和非语言特征 共同体现的 。意义又是由词汇语法体现的 ,因而语类意义 特征是由体现不同类型意义的词汇语法结构体现的 。 这种观点很全面 ,但情景语境三变量如何组合才能组 成一个语类结构潜势 ,语言组成的结构成分如何和非语言 特征互相联系 ,依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相当复杂的问题 。
2. 2 社会认知模式
① Genre 的中文译名很不统一 ,较常见的译名有 : 体裁 、语 体 、语类 。本文作者的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博士生导师周 流溪教授建议将其译为“话语类型”。本文作者认为该译名更能 准确地传达 genre 的含义 。
·53 ·
© 1995-2006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密执安理工大学的 Berkenkotter 和犹他大学的 Huckin (1995) 在 整 合 言 语 行 为 理 论 和 建 构 理 论 ( structurationist theory) (Bourdieu 1991 ; Giddens 1984 ; Luhmann) 的基础上 , 提出构建话语类型理论框架必须遵循 5 项原则 :1) 动态 性 话语类型是依据使用者社会认知发展需求 ,并随着时 空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动态修辞形式 ;2) 情景性 话语 类型知识是人们通过参加日常生活或专业性生活的交际 活动获得的 。它是一种“情景”认知形式 。这种形式 ,随着 社会文化实践活动的丰富多彩 ,将呈现出不断的变化和发 展趋势 ;3) 具有形式和内容 话语类型是形式和内容的 聚合体 。形式指外在的表现手法 ;内容指恰当的主题 、相 关的细节等 ;4) 结构的双重性 话语类型结构一方面隐 含和体现社会结构 ,另一方面又生成社会结构 。;5) 社团 属性 话语类型承载着话语社团的规范 、认识论 、意识形 态和社会本体 。这 5 项原则表明话语类型不是语篇的分 类形式 ,而是体现认知和文化价值的社会活动类型 。
次的语境 。” 由此可见 ,话语类型是策略层次上的形式和实体的结
合体 。话语类型的形式和实体的结合又形成生命形式 。 生命形式又建构文化 ,文化反过来又建构人类特性 。这 样 ,话语类型的研究实质上是以人类特性 、文化 、生命形式 为语境 ,对修辞策略的形式和实体进行研究的过程 。
20 世纪 90 年代 ,Miller 对话语类型的概念和理论进行 了修正 。话语类型成了语篇结构和社会语境之间相互体 现的概念 。话语类型随着社会语境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 形式 。话语类型研究的目的在于发掘话语类型或语篇产 生了什么样的行动 。该理论学说在北美产生了广泛的影 响 。许 多 学 者 ( 如 Richard Rorty , Clifford Geertz , Stephen Toulmin , Kenneth Bruffee , Kenneth Burke 等) 采用这一观点 , 探讨话语类型或语篇与社会语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他们 的研究表明 ,不同的话语类型体现不同话语社团的利益 、 目标和设想 。
关键词 :话语类型 ;新视角 ;话语社团 ;惯习
中图分类号 : H0 - 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 0100 (2004) 02 - 0053 - 04
1 引言 随着语篇分析和功能主义的迅猛发展 ,话语类型 ①
(genre) 和话语类型分析 (genre analysis) 已成为语言研究 的热门话题 。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视角界定话语类型 ,构建 理论框架 ,描写 、说明 、解释话语类型 。美国有以 Miller 为 代表的“北美修辞学派”和以 Berkenkotter & Huckin 为代表 的“社会认知模式”。澳大利亚有以 Martin 为代表的“悉尼 学派”, Kress 为代表的“社会符号模式”,以及 Freadman 的 “模块理论”。我国有以张德禄教授为代表的“语类研究理 论框架”模式 。这些理论模式为话语类型研究提供了广阔 的视野 。本文在介绍 、评析这几种理论模式的基础上 ,从 新的视角界定话语类型 ,探究话语类型的特征 ,提出话语 类型研究的模式 ,旨在为重新认识话语类型 ,研究话语类 型 ,应用话语类型提供一个新的平台 。
2 话语类型理论评介 2. 1 北美修辞模式 Miller (1984) 提出 ,话语类型不是简单分类的形式名 称 ,而是一种社会活动 。它上有人类特性 、文化 、生命形式 层次 ,下有策略 、言语行为 、言内行为 、语言 、经验层次 。 这些层次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 它们又是如何体 现的 ? Miller (1984 :160) 采用亚里士多德形式 、实体和语境 修辞分别与语法 、语义 、语用相联系的学说 ,指出每个层次 都有实体 、形式和意义 (行动) 。这些层次之间存在着互动 的关系 ,即“一级层次上形式和实体的结合 ,在高一级层次 上 ,就成了行动 (意义) 。同时 ,这个结合体本身也获得了 一种新的形式 。高一级层次上的行动 (意义) 是下一级层
3 讨论 以上论述表明 ,话语类型的研究在多领域 、多层次 、多 视角地展开 ,成绩斐然 。但以下问题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 讨 。1) 话语类型究竟应如何界定 ? 2) 话语类型有哪些特 征 ? 3) 话语类型的研究模式应该如何建立 ? 3. 1 话语类型的界定 什么是话语类型 ? 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话语类 型研究者关注的话题 。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视角出发 对话语类型进行了不同的诠释 ,即使同一个学者如 Martin 在不同时期对该词的界定也是不尽相同的 。那么 ,话语类 型是语篇类型还是社会活动 ? 要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要弄 清楚话语类型在哪里 ,在人的大脑中还是在客观世界中 ? 这是一个有趣 、深刻而又无法一下子回答的问题 。人们对 话语类型已司空见惯 ,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能自如地应对各 种话语类型 。但当面对这样的问题 :话语类型在哪里 ? 却 无从答对 。有人认为话语类型在作者或读者的头脑里 ,或 者在言语社团集体的头脑中 。其实 ,头脑中的概念或形式 只是话语类型的影像 ,是人们从实际的言语活动中抽象出 来的产物 ,那不是话语类型本身 。又有人认为话语类型是 以一种稳固的 、封闭的 、客观的语篇形式存在于客观世界 中 。这种规矩的语篇形式只是呈现话语类型的法则 ,是话 语类型的外在表现形式 ,它本身并不是话语类型 。还有人 认为话语类型就是使用 ,即话语类型就存在于“那儿”——— 客观世界中 。这种纯粹经验主义的说法也是不完整的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