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字令三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刺破青天锷未残‛的修辞手法是? A 通感 B 暗喻 C 夸张 D 象征
5、三首小令的共同点是字面上都在写山,而实际上是写? A 气候 B 景色 C 中国工农红军 D 中国共产党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十六字令三首》
樊朴真
诗 词 全 文
《十六字令三首》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坠,赖以拄其间。
作者简介
毛泽东——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 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毛 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 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 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 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 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 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 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 影响100人之一。
辉形象,运用了‚借宾定主‛的表观手法——这个‚宾‛便是山,‚主‛便
是红军。
小令将高低起伏、绵亘不断的群山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比拟、比
喻等的修辞方式和适当的动词谓语从形象上进行摩状。毛主席在《沁园春 . 雪》中写过‚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等句子,由于恰到 好处地运用了‚舞‛、‚驰‛、‚试比‛等词语,而使本属静态的客体一 下子都成了‚活物‛;同样,在这首小令中因为‚倒‛、‚翻‛、‚卷‛、 ‚奔腾‛、‚战‛等词语的运用,让沉睡着的群山‚觉醒‛了,也一下子 都最大限度地动了起来——其动态显得气势之磅礴无比、力量之强大绝伦。
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红军当仁不让,英勇地给 予了反击。那殊死的拼杀,恰似‚倒海翻江卷巨澜‛般地震人心魄;‚奔腾 急,万马战犹酣‛八个字,正是对那种白热化战斗不加渲染与烘托的白描。
‚刺破青天锷未残‛七字的蕴意可以说至少包容着这样几点:一是山峰 如刀似剑;二是山峰坚韧锋利;三是山峰高峻无比。这山峰有如许之优势, 则在‚天欲堕‛之时,当然是一定能够‚赖以拄其间‛的了。 小令的篇幅固然很小,但‚有容乃大‛。一首仅仅十六字的小令,却
诗词释义
这三首十六字令由毛泽东
同志创作于长征路上,时间范
围是在1934年10月到1935年10
月之间,描写在红军长征途中 所经过的群山形势的险峻。诗 中所指的没有哪一座具体的山, 而是云南、贵州和四川一路上
山给他的整体印象。
小令开门见‚山‛。这‚山‛字前后,虽然没有附加任何形容山之高大
的语法成分,但是它的内蕴却完全可以与‚高山入云天‛、‚山高上九霄‛
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形象崇高,顶天立地;力量强大,战无不胜;积极乐观,
永葆斗志。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只有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 国工农红军才是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华民族的擎天巨柱。
三首小令的共同点是字面上都在写山,而实际上都“着笔于此,寓旨于彼”。通 过写山,以其象征意义讴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工农红军。 三首小令,韵味郁浓,咀而嚼之,齿罅生香;百读不厌,名副其实。若将三
首小令喻之以工艺玉玩,实不愧为神工鬼斧雕琢而成之稀有精品,令人爱不释手

问 题
1、小令的创作时间是? A 秋收起义 B 抗战时期 C 延安时期 D 长征途中
不苟
2、‚离天三尺三‛的修辞手法是? A 比喻 B 指代 C 夸张 D 象征
3、‚奔腾急,万马战犹酣‛的修辞手法是? A 通感 B 白描 C 夸张 D 象征
艺术的真实反映了生活的真实。这种摩状其实是在再现着红军与国民党 军队激烈战斗的场面。当侵华日军气焰之嚣张无以复加、炎黄子孙‚生死已 到最后关头‛的时候,而顽固地推行‚攘外必先安内‛这一反动政策的蒋介 石却不仅不抗日,反而殚精竭虑,妄图将正进行长征北上抗日的中国工农红
军消灭在千山万壑之中。1934—1935年的‚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
这类句子的表意等值,这是无疑的。所以,若是在‚山‛字后接上一句
‚登攀跨越实艰难‛也是顺理成章的。然而下文写出的却是‚快马加鞭未
下鞍‛——若写‚登攀跨越实艰难‛这在表意上便是顺承;而写‚快马加 鞭未下鞍‛则在表意上转折了。这种转折有何意义,应该是毋庸赘述的。
‚惊回首‛的‚惊‛,作为一个概念,
在这里的内涵与‚心惊胆战‛、‚恐惧
颤栗‛等是绝无血缘关系的;其外延仅
限于‚惊叹‛;何以‚惊叹‛?因为山 之高度几接于天了。‚离天三尺三‛是 夸张。夸张,不是浮夸,它以客观存在 为基础为依据,‚夸而有节‛,是一种
修辞手段。关于夸张,鲁迅先生说得好:
‚‘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但燕山 毕竟有雪花,就含着一点诚实,使我们 立刻就知道燕山原来就这么冷。‛
能以比拟、暗喻、夸张等几种修辞手段从多方面对山峰进行了颇为精彩的
描绘,并且对其存在的重大意义作了高度肯定的评价,篇幅之短小与内容 之丰富在此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小令以通感这种修辞手段深化了主题。‚通感‛,本系一心理学概念,作为 修辞手段之一,钱钟书先生大抵这样解释:将对某些事物的视觉、听觉、嗅觉、 触觉等互相沟通起来,形成一种新的感觉,以表现一种事物。这里,小令将对山 的‚刺破青天锷未残‛的视觉印象实施‚感觉移就‛,以表现中国共产党及其领
同理,因为红军长征在赣、闽、黔、滇、蜀等省越过的十八座大山,无一 不是高入云霄的,所以毛主席在这里运用了夸张这一修辞格,使我们立刻就
知道红军长征途中的山原来就这么高!小令惊叹山体之高大,实为表现红军
之高大。试想:能从‚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的山头 上挨着天跨越而过的红军,难道不是比高大的山体更为高大吗?这个‚试 想‛,是小令‚规定‛了的题中应有之义,或者说,就是小令的‚最后一 段‛,只不过它是个潜台词而已。小令为刻划红军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