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礁是怎样形成的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珊瑚礁是怎样形成的
珊瑚礁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珊瑚礁及其潟湖沉积层中,还有 煤炭、铝土矿、锰矿、磷矿,礁体粗碎屑岩中发现有铜、铅、锌等多 金属层控矿床。珊瑚灰岩可作烧石灰、水泥的原料,千姿百态的珊瑚 可作装饰工艺品,不少礁区已开辟为旅游场所。不过珊瑚礁是怎么形 成的呢?接下来就和 一起去看看吧。
珊瑚礁的形成:
武纪期间年生长线为424〜412条,奥陶纪为412〜402条,泥盆纪 为410〜385条,石炭纪为390条左右,三叠纪381条左右,现代 为365条左右,这是地球自转速度变慢的有力证据。
地壳运动研究
珊瑚礁与地壳运动有关。正常情况下,珊瑚礁形成于低潮线以下
50米以浅的海域,高出海
面者无疑是地壳上升或海平面下降的反映;反之,50米以深或覆 盖在平顶海山上的巨厚珊瑚礁灰岩, 则标志该处地壳下沉。根据珊瑚 礁灰岩的产状、厚度和分布等特点,还可以了解地壳运动的性质和特 点。地槽区因地壳活动频繁,升降幅度也大,常常会形成巨厚而结构 复杂的珊瑚礁灰岩;地台区地壳较稳定,升降幅度不大,通常形成厚度 不大、结构较简单的珊瑚礁体;地台活化区由于地壳活动性大,个别地 段甚至为较深的地堑和海湾,因而可形成较厚的珊瑚礁沉积。
作用。海南岛和台湾的珊瑚礁被称为“高纬度珊瑚礁”。
盐度
造礁珊瑚生长在盐度为27〜40的海水中,最佳盐度范围是34〜36。南海盐度为34,属最佳盐度范围,海南岛沿岸有淡水注入,盐 度略低,为32左右。
水深
一般认为造礁珊瑚生长的水深范围是0〜50米,最佳水深为20
米以浅。许多学者认为这实际上是与造礁珊瑚共生的虫黄藻进行光合 作用所需的深度。
河流
河流入海处,海水盐度低,泥沙含量大,混浊度高,海水透明度 低,会使珊瑚窒息而死,所以有大量泥沙入海的河口处一般不发育岸 礁,如海南岛的岸礁在河口区缺失。
海平面变动
当海面稳定时,珊瑚礁平铺发展,但厚度不大;当海面上升或海
底下沉时,形成的礁层厚度较大,礁体可发育成塔形、柱形,也有的 礁体可深溺于海面以下成为溺礁。 当海面下降或地壳上升时,形成的 礁层厚度也不大,也有的礁体可高出海面成为隆起礁。 这种影响因素 对古代礁意义较大。
光照
也是虫黄藻光合作用的需要,一般热带光照强,时间长,平均光
照率在50%以上,有利于珊瑚礁的发育。
风和风浪
一般迎风浪一侧礁发育较好。新月形和马蹄形礁体的凸面是迎风 迎浪的。如果风浪有季节性变化,礁的形状会出现双马蹄形。所以根 据古代礁的形态可判断古风向。过强的风浪使珊瑚虫难以在基底上固 着,不发育礁。
藻类与物种
虫黄藻与造礁珊瑚共生,它吸收造礁珊瑚排出的C02,为珊瑚
虫提供钙质,形成骨骼中甲壳质(几丁质)的有机成分,它们构成一个 相互依存的生态系统。红藻中的珊瑚藻是完全钙化藻,可形成层状骨 架,参与造礁。藻屑是珊瑚礁中常见的组分,一般占20〜50%。藻
类还可粘结礁骨架和生物屑,并有富镁作用,形成高镁方解石。但钻 孔藻(Bringalgal)在珊瑚礁中起破坏作用。
珊瑚从古生代初期开始繁衍,一直延续至今,可作为划分地层、
判断古气候、古地理的重要标志。珊瑚礁与地壳运动有关。正常情况 下,珊瑚礁形成于低潮线以下50米浅的海域,高出海面者是地壳上 升或海平面下降的反映;反之,则标志该处地壳下沉。
成礁环境:
水温
珊瑚生长的水温约为20〜30°C。J.D.米利曼认为23〜27°C是造礁珊瑚生长发育的最佳水温,韦尔斯认为最佳水温上 限可达29°C。热带海区,这一最佳水温出现在冬季和春季, 因 而许多学者认为冬季珊瑚生长最快。海南岛和西沙群岛水温平均为25〜27°C,属珊瑚生长最佳水温范围,但海南岛的季节变化大, 水温不稳定,对珊瑚生长有抑制
珊瑚礁的主体是由珊瑚虫死亡后的遗骸组成的。珊瑚虫是海洋中 的一种腔肠动物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海水中的钙和二氧化碳,然后分
泌出石灰石,变为自己生存的外壳。每一个单体的珊瑚虫只有米粒那 样大小,它们一群一群地聚居在一起,一代代地新陈代谢,生长繁衍, 同时不断分泌出石灰石,并粘合在一起。这些石灰石经过以后的压实、 石化,形成岛屿和礁石,也就是所谓的珊瑚礁。
在热带和亚热带浅海,由造礁珊瑚骨架和生物碎屑组成的具抗浪 性能的海底隆起。造礁珊瑚具有分泌碳酸钙形成外骨骼的功能,它们 世代交替增长,最终生长到低潮线。地质时期的礁,在中三叠世以前 的各时代,造礁生物种类很多;中三叠世以后,才基本上以六射珊瑚 为主,故统称为生物礁。地质时期的礁是与其同时代沉积层相比,垂 向幅度较大的含有丰富造礁化石的碳酸盐岩体,也称古代礁。
海底地形
无论在大洋或浅海区,珊瑚礁总是生长于海底的正地形上, 如大 洋中的平顶海山、海底火山、大陆架的边缘堤以及构造隆起上。由于 在不同的海底地形上水动力作用不尽一致, 因此地形特征有时对礁体 发育有很大影响。如极浅的平缓海底往往形成离岸礁;而岸坡较陡,
则礁体紧贴岸线发育。珊瑚在海底营固着生活,在坚硬的岩石基底上 发育较好,部分属种也可在水下砂坎上发育,说明对底质有一定的选 择。
地质时期珊瑚的生长北界不同,在晚侏罗世北界自英国经德国南 部、阿尔卑斯山以北、高加索直到帕米尔一带。以后,北界逐渐南移, 到第四纪才与现代大体一致。这可能是气候变迁和大陆漂移的结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矿产资源
珊瑚礁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礁灰岩是多孔隙岩类,渗透性好,有机质丰度高,是油气良好的生储层。已发现和开采的礁型大油田有 十多个,可采储量50多亿吨。礁型气田也是高产的。大型油气田多 产于古代的堡礁中。珊瑚礁及其泻湖沉积层中,还有煤炭、铝土矿、 锰矿、磷矿。礁体粗碎屑中发现铜、铅、锌等多金属层控矿床。礁作 为储水层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珊瑚灰岩可作为烧制石灰、水泥的良好 原料。有潮汐通道与外海沟通的环礁泻湖,可辟为船舶的天然避风港。 珊瑚礁灰岩覆盖的平顶海山,可作为水下实验的优良基地。千姿百态 的珊瑚可作为装饰工艺品。五彩缤纷的礁栖热带鱼类可供人们观赏。 有些珊瑚早已被用作药材。礁区具有丰富的渔业、水产资源。不少礁 区已开辟为旅游场所。
珊瑚礁的研究意义:
古生代研究
珊瑚从古生代初期开始繁衍,一直延续至今。珊瑚属种多,演化
快,常成为划分地层的依据。造礁珊瑚对环境要求严格,只生长于热 带、亚热带浅海中,而且随着纬度升高,其属种减少,生长率变慢, 因而又可作为判断古气候、古地理的重要标志。某些属种的造礁珊瑚, 每年会象树木年轮那样留下生长线,因而可将其当作“生物钟”。寒
珊瑚礁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珊瑚礁及其潟湖沉积层中,还有 煤炭、铝土矿、锰矿、磷矿,礁体粗碎屑岩中发现有铜、铅、锌等多 金属层控矿床。珊瑚灰岩可作烧石灰、水泥的原料,千姿百态的珊瑚 可作装饰工艺品,不少礁区已开辟为旅游场所。不过珊瑚礁是怎么形 成的呢?接下来就和 一起去看看吧。
珊瑚礁的形成:
武纪期间年生长线为424〜412条,奥陶纪为412〜402条,泥盆纪 为410〜385条,石炭纪为390条左右,三叠纪381条左右,现代 为365条左右,这是地球自转速度变慢的有力证据。
地壳运动研究
珊瑚礁与地壳运动有关。正常情况下,珊瑚礁形成于低潮线以下
50米以浅的海域,高出海
面者无疑是地壳上升或海平面下降的反映;反之,50米以深或覆 盖在平顶海山上的巨厚珊瑚礁灰岩, 则标志该处地壳下沉。根据珊瑚 礁灰岩的产状、厚度和分布等特点,还可以了解地壳运动的性质和特 点。地槽区因地壳活动频繁,升降幅度也大,常常会形成巨厚而结构 复杂的珊瑚礁灰岩;地台区地壳较稳定,升降幅度不大,通常形成厚度 不大、结构较简单的珊瑚礁体;地台活化区由于地壳活动性大,个别地 段甚至为较深的地堑和海湾,因而可形成较厚的珊瑚礁沉积。
作用。海南岛和台湾的珊瑚礁被称为“高纬度珊瑚礁”。
盐度
造礁珊瑚生长在盐度为27〜40的海水中,最佳盐度范围是34〜36。南海盐度为34,属最佳盐度范围,海南岛沿岸有淡水注入,盐 度略低,为32左右。
水深
一般认为造礁珊瑚生长的水深范围是0〜50米,最佳水深为20
米以浅。许多学者认为这实际上是与造礁珊瑚共生的虫黄藻进行光合 作用所需的深度。
河流
河流入海处,海水盐度低,泥沙含量大,混浊度高,海水透明度 低,会使珊瑚窒息而死,所以有大量泥沙入海的河口处一般不发育岸 礁,如海南岛的岸礁在河口区缺失。
海平面变动
当海面稳定时,珊瑚礁平铺发展,但厚度不大;当海面上升或海
底下沉时,形成的礁层厚度较大,礁体可发育成塔形、柱形,也有的 礁体可深溺于海面以下成为溺礁。 当海面下降或地壳上升时,形成的 礁层厚度也不大,也有的礁体可高出海面成为隆起礁。 这种影响因素 对古代礁意义较大。
光照
也是虫黄藻光合作用的需要,一般热带光照强,时间长,平均光
照率在50%以上,有利于珊瑚礁的发育。
风和风浪
一般迎风浪一侧礁发育较好。新月形和马蹄形礁体的凸面是迎风 迎浪的。如果风浪有季节性变化,礁的形状会出现双马蹄形。所以根 据古代礁的形态可判断古风向。过强的风浪使珊瑚虫难以在基底上固 着,不发育礁。
藻类与物种
虫黄藻与造礁珊瑚共生,它吸收造礁珊瑚排出的C02,为珊瑚
虫提供钙质,形成骨骼中甲壳质(几丁质)的有机成分,它们构成一个 相互依存的生态系统。红藻中的珊瑚藻是完全钙化藻,可形成层状骨 架,参与造礁。藻屑是珊瑚礁中常见的组分,一般占20〜50%。藻
类还可粘结礁骨架和生物屑,并有富镁作用,形成高镁方解石。但钻 孔藻(Bringalgal)在珊瑚礁中起破坏作用。
珊瑚从古生代初期开始繁衍,一直延续至今,可作为划分地层、
判断古气候、古地理的重要标志。珊瑚礁与地壳运动有关。正常情况 下,珊瑚礁形成于低潮线以下50米浅的海域,高出海面者是地壳上 升或海平面下降的反映;反之,则标志该处地壳下沉。
成礁环境:
水温
珊瑚生长的水温约为20〜30°C。J.D.米利曼认为23〜27°C是造礁珊瑚生长发育的最佳水温,韦尔斯认为最佳水温上 限可达29°C。热带海区,这一最佳水温出现在冬季和春季, 因 而许多学者认为冬季珊瑚生长最快。海南岛和西沙群岛水温平均为25〜27°C,属珊瑚生长最佳水温范围,但海南岛的季节变化大, 水温不稳定,对珊瑚生长有抑制
珊瑚礁的主体是由珊瑚虫死亡后的遗骸组成的。珊瑚虫是海洋中 的一种腔肠动物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海水中的钙和二氧化碳,然后分
泌出石灰石,变为自己生存的外壳。每一个单体的珊瑚虫只有米粒那 样大小,它们一群一群地聚居在一起,一代代地新陈代谢,生长繁衍, 同时不断分泌出石灰石,并粘合在一起。这些石灰石经过以后的压实、 石化,形成岛屿和礁石,也就是所谓的珊瑚礁。
在热带和亚热带浅海,由造礁珊瑚骨架和生物碎屑组成的具抗浪 性能的海底隆起。造礁珊瑚具有分泌碳酸钙形成外骨骼的功能,它们 世代交替增长,最终生长到低潮线。地质时期的礁,在中三叠世以前 的各时代,造礁生物种类很多;中三叠世以后,才基本上以六射珊瑚 为主,故统称为生物礁。地质时期的礁是与其同时代沉积层相比,垂 向幅度较大的含有丰富造礁化石的碳酸盐岩体,也称古代礁。
海底地形
无论在大洋或浅海区,珊瑚礁总是生长于海底的正地形上, 如大 洋中的平顶海山、海底火山、大陆架的边缘堤以及构造隆起上。由于 在不同的海底地形上水动力作用不尽一致, 因此地形特征有时对礁体 发育有很大影响。如极浅的平缓海底往往形成离岸礁;而岸坡较陡,
则礁体紧贴岸线发育。珊瑚在海底营固着生活,在坚硬的岩石基底上 发育较好,部分属种也可在水下砂坎上发育,说明对底质有一定的选 择。
地质时期珊瑚的生长北界不同,在晚侏罗世北界自英国经德国南 部、阿尔卑斯山以北、高加索直到帕米尔一带。以后,北界逐渐南移, 到第四纪才与现代大体一致。这可能是气候变迁和大陆漂移的结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矿产资源
珊瑚礁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礁灰岩是多孔隙岩类,渗透性好,有机质丰度高,是油气良好的生储层。已发现和开采的礁型大油田有 十多个,可采储量50多亿吨。礁型气田也是高产的。大型油气田多 产于古代的堡礁中。珊瑚礁及其泻湖沉积层中,还有煤炭、铝土矿、 锰矿、磷矿。礁体粗碎屑中发现铜、铅、锌等多金属层控矿床。礁作 为储水层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珊瑚灰岩可作为烧制石灰、水泥的良好 原料。有潮汐通道与外海沟通的环礁泻湖,可辟为船舶的天然避风港。 珊瑚礁灰岩覆盖的平顶海山,可作为水下实验的优良基地。千姿百态 的珊瑚可作为装饰工艺品。五彩缤纷的礁栖热带鱼类可供人们观赏。 有些珊瑚早已被用作药材。礁区具有丰富的渔业、水产资源。不少礁 区已开辟为旅游场所。
珊瑚礁的研究意义:
古生代研究
珊瑚从古生代初期开始繁衍,一直延续至今。珊瑚属种多,演化
快,常成为划分地层的依据。造礁珊瑚对环境要求严格,只生长于热 带、亚热带浅海中,而且随着纬度升高,其属种减少,生长率变慢, 因而又可作为判断古气候、古地理的重要标志。某些属种的造礁珊瑚, 每年会象树木年轮那样留下生长线,因而可将其当作“生物钟”。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