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头部(颅脑断层解剖基础)-断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横断层常用基线 眶耳线 Orbitomeatal line (OML)或眦耳线 Canthomeatal line(CML): 为外眦与外耳门中点的连线,为头部横断层扫描的常用基线。

上眶耳线 Supraorbitomeatal line(SML): 为眶上缘至外耳门中点的连线,通过 该线的横断面约与颅底平面一致。
人体断层解剖学
Human sectional anatomy
大理学院解剖学教研室制作
第一部分
一、头部的境界和分区(掌握)
1、境界
头部以下颌骨下缘、下颌角、乳突尖、 上项线和枕外隆凸的连线与颈部分界。

2、分区
头部以 眶上缘 、 颧 弓、外耳门和乳突的 连线,分为后上方的 颅脑部和前下方的颌 面部。


内部结构:
两侧丘脑(前核群、内、外侧核群) 丘脑间粘合(中线核群) 内髓板(板内核群) 外髓板外薄层(网状核群)
前结节,后脑枕,丘脑尾核隔终纹。两侧粘合中脑室,下丘脑沟将界分。

丘脑主要核群:
中线核群 板内核群 非特异性投射核团(古பைடு நூலகம்脑)
网状核群 (构成上行网状激活系统)
前核群 内侧核群 背外侧核 背侧组 后外侧核 枕核 外侧核群 腹侧组 腹后核 腹前核 腹外侧核 腹后外侧核 特异性中继核团(旧丘脑) (参与运动调节) 联络性核团(新丘脑) (参与边缘系统等)

3、矢状断层常用基线

为头部前、后正中线的连线。
第二部分
掌握内容:颅的组成和各颅骨的名称、位置
颅的各面观
颞下颌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
一、颅骨的组成
由23块扁骨和不规则骨组成,分脑颅骨 (8块)和 面颅骨(15块)
面 颅 骨
脑 颅 骨
(一)脑颅骨
不成对的(4块)有额骨、筛骨、蝶骨和枕骨,成对的(2对) 有颞骨和顶骨。
舌骨(体、大角、小角)
二、颅的整体观
1.顶面观(外面)
冠状缝
矢状缝
冠状缝
人字缝
前囟点
人字点
矢 状 缝
人字缝
1.顶面观(内面)
上 矢 状 窦 沟
2.后面观
枕外隆凸
上项线
枕外隆凸
3.颅底内面观
(1)颅前窝: ①鸡冠,②筛孔
(2) 颅中窝:①蝶骨体,②垂体窝,③视神经管,④颈动 脉沟,⑤眶上裂,⑥颈动脉管内口,⑦圆孔,⑧卵圆孔, ⑨棘孔,⑩三叉神经压迹

AC
PC
连合间线 (Intercommissural line): 前连合后缘中点至后连合前缘中 点的连线,又称AC-PC线,现 作为标准影像扫描基线。脑立体 定位、X刀、γ刀等多以此线为 基础。

2、冠状断层常用基线
为经外耳门中点与眦耳线所作的垂线。 但脑立体定位手术采用经AC-PC线中 点所作垂线为冠状成像的基线。

位置: 位于颅后窝内,上有端脑,前连脑干。
核群: 包括 齿状核、中间核(球状核、栓状 核)和顶核。
二、脑室系统(熟悉)
1、脑室系统概述

概述: 大脑半球侧脑室, 丘脑之间三脑室, 脑干小脑四脑室, 五六变异不常有。
透明隔腔五脑室,
穹窿胼胝六脑室,

交通:第三、四和侧脑室相通。
2、侧脑室 Lateral ventricle
小翼
大翼

翼 突
上面观
前面观
蝶骨
后面观
5.顶 骨
外面观
内面观
6.枕 骨
(二)面颅骨
成对的 ( 共 12块 ) 有上颌骨、腭骨、颧骨、鼻骨、泪骨及下鼻甲, 不成对的(共3块)有犁骨、下颌骨和舌骨。
颧 骨
鼻骨
犁骨
泪骨
上 颌 骨
下 颌 骨
腭 骨
腭 骨 犁 骨 下鼻甲
舌 骨
上颌骨(体,额突,颧突,牙槽突,腭突)

(4)后丘脑 Metathalamus

构成:内、外侧膝状体。通过丘臂与上下丘相连。 上视下听(为官之道)…… 内听外视(为人之道)
(5)底丘脑 Subthalamus
3、脑干 Brain stem

位置:脊髓和间脑之间,大脑下面,前靠斜坡,后有小脑。 组成:包括延髓、脑桥和中脑。
4、小脑 Cerebellum
(2)大脑髓质 A. 联络纤维:联系同侧半球内各部分皮质。短纤维(弓状 纤维);长纤维(钩束、上纵束、下纵束和扣带回等)。 B. 连合纤维:联系左右半球皮质,包括胼胝体、穹窿和前 联合等。 C. 投射纤维:联系大脑皮质和皮质下结构,主要为内囊。 大部分投射纤维呈辐射状投射至大脑皮质,称为辐射冠。
D. 半卵圆中心 Semioval center:为大脑半球中心呈半卵圆形的 白质区,主要有胼胝体的辐射纤维以及经内囊的投射纤维等组 成。在半球上部横切面上是半卵圆形,故有此名。 E. 髓突 Medullary process:大脑半球的髓质向皮质下延伸形成 条索状的突起结构,根部彼此相连形成菜花状,称为髓突。

颅脑部:由颅顶、颅腔和颅底三部分组成,内容脑、脑膜 和脑血管等。

颌面部:包括眶区、鼻区、咽区(鼻咽和口咽)、腮腺咬 肌区和耳区。

二、头部的标志性结构(熟悉,自学)
眶上切迹(孔):一般位于眶上缘中、内1/3交界处,距正 中线约2.5CM,内有眶上神经和血管通过。

眶下孔:眶下缘中点下方约0.5-1cm处,有眶下神经和血管 通过,按压有凹陷感。
(3) 颅后窝:①枕骨大孔,②舌下神经管内口,③枕内隆 凸,④上矢状窦沟,⑤横窦沟,⑥乙状窦沟,⑦颈静脉孔, ⑧内耳门
鸡冠
筛板 筛孔
视神经管
眶上裂 圆孔 卵圆孔 棘孔 三叉神经压迹 内耳门 舌下神经管内口 垂体窝
鞍背 破裂孔
颈静脉孔
乙状窦沟 横窦沟
枕骨大孔
枕内隆凸
牙槽弓
骨腭
4. 颅底外面观
翼突 卵圆孔 关节结节 下颌窝 棘孔 外耳门 茎突 乳突 茎乳孔 犁骨

Reid 基线 Reid’s base line (RBL):为 眶下缘至外耳门中点的连线,又称为 人类学基线或下眶耳线,头部横断层 标本制作常以此线为准,冠状断层标 本制作也常以该线的垂线为基线。

Frankfort 平面 (Frankfort horizontal plane, FHP) : 又称眼耳平面,人类学研究中常用 的标准平面。自左右外耳门最高点至左右 眶下缘最低点作连线所在的平面。在活体 上相当于人处于站立位且背部和臀部靠墙、 双眼向前平视时,几乎与地面平行。在人 类学中,常用此平面作为颅面分界线。
外侧壁为胼胝体;
底壁为海马、海马伞和侧副隆起。
中央后回
缘上回 角回 颞上回 海马 基底动脉
海马:位于下角底壁内侧部的隆起,全长5cm。前端较膨大称 海马足,它被2-3个浅沟分开,沟间隆起称海马趾。海马至 胼胝体压部时,从齿状回和海马旁回间翻出称Retzius回。海 马表面被室管膜上皮覆盖,室管膜上皮的下面有一 层有髓纤维称为海马槽(又称室床)。室床纤维沿 海马背内侧缘集中,形成白色扁带称海马伞。
蝶 骨
筛 骨
额 骨
蝶 骨
顶 骨 颞 骨 枕 骨
1.额骨 位于颅的前上份。
额骨
额骨
2.颞骨
参与构成颅底 和颅腔的侧壁, 分为: 鳞部 乳 突
鳞 部
鼓 部
鼓部 岩部
岩 部
颞骨
3.筛骨 位于两眶之间,分筛板、垂直板和筛骨迷路。
筛 板
筛 骨 迷 路
鸡冠
垂 直 板
4.蝶骨 位于颅底中央,分体、大翼、小翼和翼突。
2、间脑 Diencephalon

位置:大脑半球和中脑之间。 组成:包括背侧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后丘脑、底丘脑。
(1)背侧丘脑(丘脑)Dorsal thalamus (Thalamus)
位置:位于第三脑室的两侧。外侧面为大脑半球所覆盖,并 与内囊相邻;内侧面构成第三脑室侧壁。

外形:是间脑中最大的卵圆形灰质核团。前端突入侧脑室形 成前结节;下方借下丘脑沟与下丘脑分界;后端膨大形成丘脑 枕,在枕的下外侧有内、外侧膝状体(后丘脑)。
腹后内侧核
(2)下丘脑 Hypothalamus

位置:位于背侧丘脑腹侧。下丘脑沟以下为第三脑室的底。 外形:通常由视交叉、灰结节和乳头体组成。 分区:将下丘脑从前向后分为 视上部:位于视交叉上方; 结节部:位于漏斗的后方; 乳头部:位于乳头体。
(3)上丘脑 Epithalamus
构成: 松果体、缰三角、缰连合、 丘脑髓纹和后连合等。
破裂孔
舌下神经 管外口
颈动脉管外口 颈静脉孔 枕髁 枕骨大孔
5.颅侧面观
(1)乳突
(2)颧弓
(3)颞窝
(4)颞下窝
颞窝
颞下窝
颧 弓
乳突
外耳 门
翼点——在颅的侧面颞窝内,由额、顶、颞、蝶骨汇合 处 ,常构成“ H”形的缝,称翼点。此处骨质 最为薄弱, 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翼点
6.颅前面观
(3)端脑底面的脑沟、脑回和语言中枢
(4)端脑岛叶的脑沟、脑回和功能定位

岛盖:覆盖于岛叶之上的额叶、顶叶和颞叶部分。

端脑内部结构:
(1)基底核(基底节)Basal nuclei(ganglia) 尾状核 新纹状体 壳(核) 豆状核
苍白球
屏状核 杏仁体
旧纹状体
尾包丘脑外连豆,豆内球心外为壳;杏仁体连尾核尾,最外屏风基底核。
内侧壁是透明隔;
腹外侧壁为尾状核头。
B. 后角:多呈三棱锥形。 顶壁和外侧壁为胼胝体; 内侧壁有后角球和禽距; 下壁由枕叶的髓质构成。
楔前叶 顶枕沟
楔叶
后角球
胼胝体压部
后角球:位于后角内侧壁的背侧,由胼胝体枕(后)钳形成; 禽距:位于后角内侧壁的腹侧,由距状沟前部皮质陷入而形成。
C. 下角:最大,呈弓形裂隙状,冠状层面上呈半月形。经背 侧丘脑后下方弯向前下方,伸入颞叶。 顶壁为胼胝体、尾状核尾、终纹和杏仁体;
上颌骨(体,额突,颧突,牙槽突,腭突)
下颌骨 分1体2支。 下颌体:呈弓形,上缘为牙槽弓。
下颌支:包括冠突、髁突、下颌头(参与构成颞下颌关节 )、下颌颈、 下颌切迹、下颌角。 下颌
冠 突 头 下颌颈 下颌 孔 牙槽弓 髁 突
下 颌 支
下颌 体 下颌底 颏孔
下颌角
腭骨(水平板,垂直板)
颧骨
犁骨
前方开口——梨状孔;
后方开口——鼻后孔,通咽腔。
额窦
筛骨垂 直板
筛板
蝶窦
犁骨
骨腭
(3)鼻旁窦 名称
鼻旁窦的位置与开口 位 置 开 口
额窦
眉弓深面
中鼻道前部
前群 中鼻道
筛窦
筛骨迷路
中群
后群
中鼻道
上鼻道
蝶窦 上颌窦
蝶骨体 上颌骨体
蝶筛隐窝 中鼻道
三、新生儿颅的特征
1.新生儿由于脑和感觉器官比咀嚼器官发育早而快, 故脑颅远大于面颅(8:1)。 2.顶结节、额结节和枕鳞都是骨化的中心部位,故 发育较明显,使颅顶呈五角形。 3.新生儿颅骨尚未发育完全,骨与骨之间的间隙较 大,由膜弥补,形成前囟(生后1-2岁闭合)、后 囟、蝶囟、乳突囟(生后半年闭合)。

翼点:位于颧弓中点上方约2横指处,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 通过。

乳突: 位于耳后骨隆起处,其根部前内方有面神经从茎乳 孔穿出,其后颅底内面有乙状窦。

枕外隆凸:为头后正中最凸的隆起, 其内面是窦汇。

上项线:为从枕外隆突至颞骨乳突 上缘的弧形连线上的骨嵴。深面有横 窦,也是大脑和小脑的分界线。

三、头部断层解剖的常用基线(重点掌握)

下颌角:下颌支后缘与下颌骨下缘 相交处。

颏孔:位于下颌体的外侧面,正对 下颌第一、二前磨牙间的下方,下颌 体上、下缘连线中点略上,距正中线 约2.5CM,内有颏神经和血管通过。

眉弓: 眶上缘上方的弓状隆起,男性明显,正对大脑额叶 的下缘,其内侧份的深面有额窦,位于眉毛的底下。

颧弓: 位于外耳门前方的水平线上,全长约三横指( 56cm),于皮下可触及。颧弓上缘相当于大脑颞叶前端下缘。
位置及交通: 位于大脑半球内,左右各一,延伸至半球的各 个叶内。分为四部分中央部或体部(位于顶叶内)、前角或额 角(伸向额叶)、后角或枕角(伸入枕叶)和下角或颞角(伸 至颞叶内)。经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通。


形态及毗邻:
A. 前角: 为室间孔以前的部分,深入额 叶,冠状层面上呈三角形。
前壁和顶壁为胼胝体;
颅 囟
前囟
后囟
蝶囟
乳突囟
第三部分
一、脑的应用解剖(熟悉)
1、端脑 Telencephalon

概述: 左右半球胼胝连, 两裂三面又三端; 三沟五叶藏脑室, 基底内囊半卵圆。
中枢皮质运动感,
视听说写四语言。

端脑外形:
(1)端脑外侧面的脑沟、脑回和功能定位
(2)端脑内侧面的脑沟、脑回和边缘系统
眉弓,眉间,眶,骨性鼻腔。
眼眶和鼻前面观
眶 眉弓 眉间
骨性鼻腔
(1)眶
为四面锥体形,底 朝前外,尖向后内, 分上、下、内侧、 外侧四壁。 眶上裂 眶下裂
泪腺窝 视神经管 眶上孔 或切迹
眶下沟
眶下孔 泪囊窝
(2)骨性鼻腔 由骨性鼻中隔将其分为左、右两半。 骨性鼻中隔由犁骨和筛骨垂直板构成。
顶——筛骨的筛板; 底——硬腭; 外侧壁——有上、中、下鼻甲,上、中、下鼻道,上 鼻甲后上方与蝶骨之间的间隙称蝶筛隐窝; 内侧壁——即鼻中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