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实践与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实践与探索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袁雯
一、上海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动因
上海自1999年提出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构想并推行至今,主要源于三个背景:
一是为了适应上海经济社会转型与发展的需要。新世纪以来,随着“四个中心”与“四个率先”城市发展目标的明确,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建设也进入关键期。以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为目标的发展要求,使上海教育发展面临重大挑战,并催生了创建学习型城市的强烈需求。
二是为了应对社会人口结构剧变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不同人群学习需求激增且日益个性化
的需要。各领域从业人员提升职业能力的学习需求,庞大的外来流动人口参加生活与工作技能培训的需求,高技能人才培训需求,以及老年人及其他社区居民基于休闲健康目的的学习需求等,迫切需要整个社会大力发展终身教育体系和终身学习服务体系,以满足市民愈益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三是顺应了世界终身教育蓬勃发展的时代趋势。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球大力推行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理念,其成员国特别是欧盟各国、英国、澳大利亚以及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终身教育创新实践,为上海发展终身教育、创建学习型城市提供了国际参照系。
二、上海建设学习型城市的理念与目标
上海对建设学习型城市的认识,是随着创建工作的推进而不断深化的。在第一阶段,我们更多地把终身教育当作经济发展手段。在第二阶段,我们认识到,终身教育既是社会发展的有力引擎,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两者应该是和谐共生的。到了今天,我们认为终身教育是每一个市民的基本权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和所有组织在21世纪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所以,在2006年颁发的上海市委文件中,明确提出了上海建设学习型城市目标是:建成“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学习型社会的框架。具体而言,就是:基本形成终身学习的社会共识,基本形成完善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多样的学习型组织框架,基本形成个人、社会和政府共同推进学习型社会发展的格局。
我们认为,学习型社会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终身教育体系与终身学习服务体系为重要支撑,以学习型组织为基础,能保障和满足所有社会成员学习基本权利和终身学习需求,有效促进社会成员终身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开放、创新、富有活力的社会。
基于这样的认识,在《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未来上海教育改革和发展,要以育人为本,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核心理念。也就是说,终身教育的理念旨在关照人的一生的发展,而不是以片段的教育决定人的一生。
三、上海建设学习型城市的主要做法
(一)做好建设学习型城市的顶层设计
1.明确领导体制。学习型城市建设是城市建设中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城市管理与发展的方方面面。2006年,上海在市级层面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等13个部门组成的“上海市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市委分管副书记任主任,下设办公室,挂靠市教委。委员会负责对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统筹、规划、决策、指导,形成了合力参与、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2.出台指导文件。2006年市委2号文件从顶层绘就了推进全市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蓝图。它不仅明确了指导思想,提出了分阶段、分人群、按需求、按规律、有重点实施的推进路径,还提出了发展社区教育等五种教育以及建设四类学习型组织等重点工作。
3.推进法制建设。2011年5月,《上海终身教育促进条例》正式实施。《条例》把“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纳入法律条文,明确了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资源共享、促进学习的工作方针;明确了经费投入、机构设立、职责分工等保障措施;明确了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各方以及学习者个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明确了工作实施、师资队伍、终身学习成果认定与转换等举措。
4.纳入教育规划。《上海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首次提出“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核心理念,明确“到2020年,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率先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的发展目标,终身学习理念成为上海全面创新教育发展的指针。此外,每一阶段的教育规划中,都明确了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推进目标与发展重点,为创建工作持续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5.加强制度建设。把建立一系列工作标准等作为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重要工作。相继出台了社区学院、社区学校、老年学校和企业培训机构建设标准,出台了各类学习型组织创建评估指标。还创造性地建立了社区教育、职工教育等各项事业的统计制度,加强了对创建成效的监测,推动了创建工作的规范化发展。
(二)以终身教育理念指导学校教育的改革创新
学习型城市的创建,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成人教育的发展,还应该在终身教育理念下实现从学前、基础教育到职业、高等教育的转型与跃变。
以终身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上海学前教育的发展旨在于促进儿童认知、情感及社会性素质的全面发展,实施快乐启蒙教育,为幸福人生奠基。
上海的基础教育,在教育公平政策导向下,逐步走出依靠分数等工具价值判断教育效果的惯性,鼓励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增加阅历、增长才干、奉献社会,努力推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育人本价值的提升。上海推出了“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体系,以衡量和引导学生终身的健康成长。
上海职业教育围绕加快发展本市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四个中心”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在结构调整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目标和自信心,通过就业导向、服务导向和
需求导向的职业教育改革,逐步实现了“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本领、升学有希望、终身学习有基础”的职业教育发展目标。
上海高等教育不断深化专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不断增加学生在学习中的选择机会与自主性,实施包括通识教育、学分制以及开设更多的选修课、施行更加灵活的转专业制度、增设辅修或第二专业、实行跨校选课制度等,有力提升了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与自我发展能力。
(三)改善市民终身学习的环境
1.强化区域学习场所的建设。形成以社区学院为龙头,街道乡镇社区学校为骨干,社区内中小学校、居民小区办学点、村民学校为基础的社区教育“17+216+5152”的三级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开发各类适合市民学习需求的课程教材3000余件,建立了一支由近4万人组成、专兼结合的社区教育教师队伍。2012年参加社区学校学习的学员超过337万人次。
2.充分发挥高校作用。依托高校加强成人学历教育,目前全市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在读人数已达47万人;各高校继续教育学院紧密合作,开展对职业资格和职业技能证书的培训和学分互认的专题研究。由20多所高校继续教育学院组成的“高校培训联盟”利用在课程开发、培训组织、师资调配等方面的优势,在面向市民的培训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3.注重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公共文化设施、新闻媒体的社会教育职能,鼓励图书馆、科技馆、文化馆、博物馆、文化活动中心和体育场馆等公共文化和科技、体育等资源,为学习者提供报刊书籍、授课讲座、参观游览、电脑网络和体育娱乐等公益性服务。
(四)以多种形式促进市民参与终身学习
1.课堂教育的形式。每年在社区学校学习的达300余万,参与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的70余万,在企业培训中心参加培训的200余万,外来务工人员参与培训的100余万,在民办非学历机构参与培训的380余万,全年有1000万人次接受各类培训。
2.数字化学习。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汇聚各类教育资源的网上学习平台,支持无所不在的学习活动,为市民终身学习提供服务。上海建有终身学习网,网上有优质学习资源中心、课程超市平台、特色网上学习工作室等,有12个区县也建有学习网,并实现了资源的互联互通。全年参与网上学习人数近百万,其中35万为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