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对山东省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水北调对山东省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分东线、中线和西线。

在东线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

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航运河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

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山东省东阿县的位山附近,经隧道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州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

规划总调水规模148亿立方米,分三期工程完成。

第一期主要向山东和江苏两省供水。

其中多年平均抽长江水量89亿立方米(向山东供水新增量为16.8亿立方米)。

其中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山东段,由中运河在台儿庄进入山东省韩庄运河,经台儿庄、万年闸、韩庄三级泵站提水进入南四湖的下级,由二级泵站提水进入南四湖的上级湖,经梁济运河,由长沟、邓楼两级泵站提水进入柳长河,再由八里湾泵站提水进入东平湖调蓄,由东平湖调蓄后,输水干线分两条:一是南北干线,经穿黄遂洞自流进入小运河,七一、六五河再入南运河,向河北、天津供给水;二是东西干线,由东平湖青龙闸引水,由胶东输水干渠经济南向整个胶东地区供水。

该工程在山东省形成“丁”字型大动脉,干线全长1191千米,其中南北输水干线长487千米,东西输水干线长704千米。

供水区范围涉及全省济南、青岛、淄博、枣庄、东营、烟台、潍坊、济宁、泰安、威海、德州、聊城、滨州14个市107个县区,供水区面积11.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73.7%,供水区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80.8%。

一、山东水资源现状
山东省地处黄河下游,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76.5毫米,折合水量1037亿立方米,多年河川经流量为222.9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淡水总量为305.82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344立方米,在全国排26位,属严重缺水地区。

二、山东水资源的特点
1、水资源总量不足,人均、亩均水资源占有量偏低
山东省人口占全国的7.1%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的10%,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9.3%,当地淡水资源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1%,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占有量的14.7%;亩均水资源占有量为307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亩均占有量的16.7%,淡水资源总量不足,人均、亩均占有量偏低,这是造成山东省水资源供需矛盾的突出原因。

2、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
山东省各地降水量、径流量和水资源量差别较大。

总体上呈东南向西北方向递减分布,半岛和鲁西北地区缺水呈加剧趋势。

多年平均降水量从鲁东南沿海的850毫米递减到鲁西北的550毫米,年径流量的多年平均值从东南沿海高值区为
260∽300毫米,鲁西北平原和湖西平原低值区只有30∽60毫米;地下水资源山丘区比平原区偏少。

3、水资源年际变化大
山东省降水量分布极为不均,全省降水量分布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丰水年有时为枯水年降水量的几倍,降水季节分布极不均匀,夏季(6∽8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左右,并且具有明显的丰枯交替现象,径流量的80%∽90%集中在6∽9月份。

4、黄河水断流使黄河水“可用而不可靠”
山东省饮用、使用的淡水大部分来自黄河,由于全省干旱少雨等因素,从20世纪70年代随着降水递减开始出现断流,其中最严重的是1997年,断流时间总计169天,断流河道约700千米,尤其在汛期6月23日至7月18日在山东断流长达25天。

该时期是黄河两岸作物适时插种和生长需水关键时期,使黄河两岸灌区170.1万hm2农作物旱灾损失加重,加剧我省水资源的供需矛盾,造成胜利油田及东营市30万人吃水困难,且平均入省水量逐年下降,已减至222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减少42.4%。

从这种情况看,黄河水“可用而不可靠”的状况已日趋明显。

三、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山东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出路
长江水量丰富,南水北调工程东线第一、二期工程抽水规模分别为600 m3/s 和800m3/s,只占长江流量的很小比重。

根据《山东省南水北调城市水资源规划报告》,工业和城市需调长江水量,2005年为6.7亿立方米,2010年为15.9亿立方米,2030年为34.6亿立方米。

调江水后,全省近中期水资源紧张状况,将得到根本缓解;到2030年可基本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并达到持续利用。

四、南水北调工程对山东的影响
1、南水北调工程在治理污水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
按照省环保局与省质检局联合发布实施的《山东省“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全省调水沿线每年可以削减COD排放量12.34万吨,COD平均削减率为58.1%,根据模拟成果,正常情况下,我省境内水质COD浓度完全可以满足调水水质Ⅲ类标准的要求。

按照规定,核心保护区禁止新建一切污染水质的开发项目,禁止水污染物排放单位以任何方式直接向该区域排放废水,原有排污口应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前限期拆除。

在重点保护区域和一般保护区域内,除城镇污水处理厂执行回用水标准(COD浓度50mg/L)外,所有向该区域直接排放污水的水污染物排放单位,水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必须符合它的相关规定。

2、对地下水、海水入侵、地质灾害的影响
因20世纪80和90年代的降水减少,地表水不足,引起地下水严重超采,致使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局部地区形成漏斗区,南水北调工程引入大量江水,可填补地下水位的方空。

地下水位的过度开采,引起沿海水向内陆淡水区域入侵现象,使地下水质遭到破坏,造成城市供水水源的污染、机井报废、耕地无法灌溉、饮用水出现危机,工业产品生产困难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南水北调引入的江水可使水位升高,使地下淡水和海水维持动态平衡,可使上述问题得到解决。

由于干旱少雨和过度开采地下水,我省地面沉降现象也很严重。

济宁市区1988—1997年累计沉降量达220毫米。

我省个别区域也发生多起沉降现象,南水北调工程减少了地下水用量且能够补给地下水,提高含水层水位,使地面有了承载物质,降低沉降现象,使之能够休养生息,逐渐恢复动态平衡。

3、南水北调对山东省经济的影响
由于干旱缺水,1997—2000年山东半岛年均农田受灾近153 hm2,年均粮食减产31.8亿公斤,每年因供水不足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已超过77亿元。

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可灌溉面积覆盖14个市地98县市区,5500万人口,占地9500平方公里,平均每年增产粮食数亿公斤。

4、南水北调对京杭运河山东段的影响
京杭运河山东段是鲁西地区交通运输的重要补充形式,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进一步实施,京杭运河山东段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治理,最终实现京杭运河的全线贯通,并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使其在运河沿线南北物质交流、经济与文化建设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可开发古运河旅游线: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上马后,在济宁段、聊城段和德州段砌石护坡,栽花植柳,使游客能划船荡舟,让运河沿线成为具有江南风光的古迹的旅游线。

南水北调工程还改善了含高氟地区的饮水,使人们的健康得到保障。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解决了山东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又改善了调水工程沿线河水污染现状,促进山东可持续发展,为建设和谐山东经济的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显勇、李平:实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J],山东水利,2003,(3),4
[2]孟昭翰、谢考现、于金亭:降水变化对山东水资源影响的概述,山东气象2001年第一期
[3]杨淑华:南水北调与山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2005年9月第21卷第9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