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生物学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名词解释:间期死亡、增殖死亡、急性放射病、慢性放射病、骨痛症候群,

衰变常数、半衰期、氧效应、相对生物学效应;

间期死亡:指细胞受较大剂量(100Gy或更大)照射后,不经有丝分裂,在几个小时内就开始死亡。

增殖死亡:即细胞受照后经历1个或几个有丝分裂周期后,丧失了继续增殖的能力而引起的死亡。

急性放射病:机体在短时间(数秒-数天)内受到大剂量(>1Gy)电离辐射照射引起的全身性疾病。

慢性放射病:指机体在较长时间内连续或间歇受到超当量剂量限值的电离辐射作用,达到一定累计计量后引起多系统损害的全身性疾病,通常以造血组织损伤作为主要表现。

骨痛症候群:受亲骨性核素损伤的病人,出现四肢骨、胸骨、腰椎等部位的疼痛,其特点是疼痛部位不确切,与气候变化无一定关系。

衰变常数λ:每秒衰变的核数为原有放射性核数的几分之几

半衰期T=λ:放射性核数因衰变而减少到原来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氧效应:受照组织、细胞或者溶液系统,其辐射效应随周围介质中氧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的现象

相对生物学效应:由于各种辐射的品质不同,在相同吸收剂量下,不同辐射的生物效应也是不同的,反映这种差异的量称之为相对生物效应。

2、熟悉哪些是电离辐射(直接、间接),非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凡能引起物质的原子或分子发生电离作用的辐射,均称为电离辐射。(不仅包括粒子辐射,还包括了部分电磁辐射X、γ)

紫外线及能量低于紫外线的电磁辐射都属于非电离辐射。

电磁辐射:实质是电磁波,相对于粒子辐射而言的。

3、熟悉传能线密度的概念

带电粒子在物质中穿行单位路程时,由能量转移小于能量截止值的历次碰撞所造成的能量损失

4、熟悉元素、同位素、同质异能素。

元素:原子核内具有相同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

核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中子数和能态完全相同的一类原子。

同位素: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多种核素。

同质异能素:中子数和质子数都相同而仅仅是能量状态不同的两种核素。5、熟悉结合能、平均结合能的含义反映原子核的稳定性的指标是什么

结合能:由若干个核子结合成原子核的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叫做该原子核的结合能。

平均结合能: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平均每个核子释放出的能量叫做该原子核的平均结合能。

原子核的稳定性指标:平均结合能

6、熟悉核衰变的类型及其反应式,会简单计算。

α衰变:X→Y+He+Q主要在重核中发生,由重核原子衰变成轻核原子,释放出氦的原子核。

Β正衰变:X→Y+e++v+Q(e为正电子v为中微子,质子数为0,质量数为0)

原子核中的一个质子转变为中子,同时释放出一个正电子

β负衰变:X→Y+e-+v+Q(e为负电子v为中微子,质子数为0,质量数为0)

原子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变为质子,同时释放出一个负电子

γ衰变:X→Y+γ+Q原因:原子核处于激发态

7、带电粒子;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方式。

带电粒子:

1电离带电粒子通过介质时,直接与介质的原子核的壳层电子碰撞,或者发生

静电库仑作用,带电粒子将一部分能量或全部能量传给壳层电子,使壳层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电子。这个过程也叫做电离。而这个自由电子和相对应的正离子通常被称为离子对。脱离出原子核束缚的自由电子又可以作为一个带电粒子继续在介质中引起其它原子或分子的电离称为次级电离。

2激发在上述过程中如果壳层电子获得的能量还不够大,不能成为自由电

子,而只是从较低的能态跃迁到较高的能态,这个过程称为激发。一个原子经过激发后的状态我们把它叫做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是不稳定的,他必定会向稳态跃迁,跃迁时还会放出其它的电磁辐射。

3散射质量很轻的带电粒子在介质中通过时,由于它们和核或核外电子的电

场相互作用而产生运动方向的偏转,而不发生能量的改变,这时候我们说带电粒子与介质发生了散射。

4轫致辐射在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时,还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就是

轫致辐射。当高速电子从介质原子核的电场中通过的时候,由于电子和原子核强烈的相互作用,即核电荷对电子的作用力,引起电子运动径迹发生弯曲,以加速度弯曲运动(速度急降)。但是加速运动的粒子会放射能量,从而减低运动速度,放射的能量就是轫致辐射,是连续能谱的x射线。是x线机的工作原理。5吸收带电粒子在物质中不断发生电离、激发、散射、轫致辐射等相互作

用,能量逐渐减低,甚至是耗尽了能量,在宏观上表现为被物质吸收。

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方式:

1(在高于某特定频率的照射下,某些内部的会被光子激发出来而形成电流,即光生电)当光子通过物质时,可以击中物质中原子核外的一个电子,并把其全部能量传递给电子后即行消失,核外电子获得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克服它自己在原子内的结合能,剩余的能量使它从轨道上被抛射出来成为初级电子,也成为光电子。光电子继续引起介质的电离和激发。

2(短波(X,伽马射线)电磁辐射的光子跟物质相互,因失去能量而导致波长变长的的现象)。

当入射光子的能量远远大于电子在原子中的结合能(约为1000倍)时,光子与物质发生康普顿效应。因为康普顿效应是光子与物质中的电子弹性相互碰撞的结果,整个过程要满足能量和动量都守恒的条件。因此,只有当光子与物质中的自由电子或弱束缚电子相互作用时,这个条件才成立。

3(在核库仑场作用下,辐射光子转化成一个正电子和一个负电子,这种过程称作电子对效应。)当入射光子的能量继续增大,足够大到光子与靶物质的原子核相互作用时,光子本身即行消失,同时将它的全部能量转化成两个粒子,一个是具有动

能为T-的负电子和一个动能为T+的正电子。由于一个电子的静止质量等效于,所以要产生一个电子对,入射光子的能量必须大于。

8、辐射量的各种单位及其换算。辐射防护里面常用的量是什么

最常用的是当量计量。

9、电离辐射对生物大分子作用的基本原理形成自由基的方式有哪些

电离辐射可通过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引起生物分子的电离和激发,大致经过物理、物理化学、化学、生物化学和早期生物学五个阶段造成生物分子的损伤,表现出严重的放射生物学效应。

1自由基(freeradical)独立存在、带有不成对电子(一个或多个)的原子、离子、分子或基团。

形成自由基的方式:直接作用、间接作用。

直接作用:电离辐射直接引起靶分子电离和激发而发生物理化学变化,生成生物分子自由基的作用称之为直接作用。

间接作用:电离辐射作用于水分子产生的自由基在与生物分子发生物理化学变化,生成生物分子自由基的作用称之为间接作用。(有加成,抽氢,电子俘获)

10、细胞辐射敏感性的特点。能分辨不同细胞,不同细胞周期辐射敏感性的

差异。

碱基辐射敏感性:TCAG

细胞辐射敏感性特点:细胞的辐射敏感性同细胞的分化程度成反比,同细胞的增殖能力成正比。

辐射敏感细胞:造血细胞,小肠上皮细胞、肿瘤细胞

细胞周期辐射敏感性:

(1)处于或接近有丝分裂期的细胞最敏感

(2)S早期敏感性高,S后期具有抗性

(3)如果G1期长,则早期具有抗性、晚期敏感

(4)G2期通常都敏感,大致与M期相等。

11、电离辐射对DNA损伤。(大点)

DNA合成抑制的原因:

碱基的改变、DNA链断裂、分子交联、二聚体形成、(氢键)二级和三级结构的变化

合成抑制的机理:

(1)DNA模板受到破坏

(2)DNA合成所需的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形成障碍;

(3)MIT膜结构受到破坏,功能障碍,细胞氧化磷酸化受到抑制,能量代谢障碍;

(4)DNA合成有关的酶活性降低等。

DNA分解代谢增强

分解代谢机理:

辐射破坏了溶酶体膜和细胞核膜等膜结构,

DNAase释放和DNA接触等

12、电离辐射对Pr(蛋白质)和酶的影响的特点。检测机体受低水平照射后

的敏感且易行的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