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的文化精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特的客家文化
历史清楚地表明,客家人的迁徙,大多是由人口稠密、文化经济比较发达的中原地区向人烟稀少、经济落后的偏远荒蛮地区而转移的。

这些来自中原汉族的客家先民们,在辛勤耕耘创立新的家园的过程中,不断与南方的百越族(主要是畲、黎、瑶等族)融合,不仅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社会群体,而且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

一方面,他们保留了中原文化主流特征,始终崇尚华夏正统文化,崇尚诗礼传家,极为注重对传统、文化、语言、习俗的完整保存,并以共同的生活样式、习俗、信仰和观念将自己紧密团结在一起;另一方面,又善于从当地少数民族中汲取养分,容纳了所在地民族的文化精华。

客家文化的最鲜明特色在于:
崇尚华夏正统文化。

如果你有机会翻开客家人的族谱,或者观赏客家民居的门联,会发现各家各户都有着中原的郡望。

如陈姓出于颍川,李姓出于陇西,王姓出于太原或琅邪,谢姓出于陈郡或陈留,何姓出于庐江,黄姓出于江夏,杨姓出于弘农,等等。

这类家谱的记载有的虽经不起推敲,但却说明客家人从心底深处以来自中原而感到自豪。

在迁移和开发的过程中,一代又一代的客家人正是靠着“崇正”精神,战胜了各种艰难困苦,建成了自己的新家园。

以台湾客家新移民为例,他们一方面依赖与弘扬客家原乡文化,如“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顽强地沿用方言乡音;并按原乡的家族和宗族形式重新组织家族和宗族,民居建筑也仿效原乡的形式。

另一方面恪守中华文化共有的礼乐教化,弘扬爱国家爱民族的优良传统。

当荷兰、法国、日本侵犯台湾时,他们坚持民族大义,高举爱国保种的旗帜,与入侵者展开拼死抗争,涌现了刘永福、邱逢甲、吴汤兴、徐骧、姜绍祖等一大批仁人志士,为客家人增了光,为中华民族添了彩!现在,许多创业有成的客籍华侨,在总结自己何以成功时,也觉得是得益于客家崇正精神。

为了让子孙后代永远接受和发扬客家崇正精神,他们一次次携儿带孙回到大陆原乡祖籍地乃至中原发祥地寻根认祖,并发起一次次公祭客籍母亲河的活动。

崇文重教,耕读传家。

客家人特别看重读书人,有“茅寮出状元”之谚。

在客家人看来,要想改变境遇,惟一办法就是晴耕雨读,金榜题名,走仕途之路。

只有通过读书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梦想,跻身于官宦行列,才能实现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所以,家境再困难,即使是讨饭也要供子弟读书。

作为客家人的朱德在《回忆我的母亲》中这样写道:“我家是佃农,祖籍广东韶州,客籍人……本来是没有钱读书的……学费东挪西借来的,总共用了200多块钱,直到后来我当护国军旅长时才还清”。

为了望子成龙,光耀门楣,客家人往往集中全家族、全宗族的力量来培养子弟读书。

到过客家地区的人一定会发现,在其家族祠堂前立有许多石旗杆,那便是客家人崇文重教的明证。

那些石旗杆是族中子弟中举人、中进士的标志,有多少石旗杆,就说明族中有多少人获得了举人、进士之类的功名。

守望相助,崇尚节俭。

客家人讲究一个“义”字,即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他们认为,要想在新的客居地立足,必须面对重重困难,团结互助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他们提倡“天下客家是一家”,要求客居他乡的同族人或同宗人精诚团结。

而且信奉“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人值得十人当”,“帮来帮去,石头变豆豉”。

由于客家人崇尚团结,直到今天,在客家人的婚丧红白帖中还保留了用“帮”字的古风。

客家人很能吃苦,“一条扁担走天下”是其坚韧顽强精神的真实写照。

客家人还有崇尚节俭的美德。

有这样一条谚语:“山精山角落,新衫底下着”,说的是客家人把旧衣服套在新衣服上穿,以旧衣保护新衣。

由此可见,客家人的生活是多么的节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