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第9章复习题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经济学第9章复习题答案

第九章资本主义的分配

工资

资本主义条件下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由于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转化为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消灭了工作日划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劳动分为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的痕迹,全部劳动表现为必要劳动或有酬劳动,因而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平均利润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平均利润即各部门的资本家按照平均利润率获得的与其资本投入量大小相适应的利润,用公式表示,即: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其中,平均利润率实质上也就是把社会总资本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时所得到的利润率,可用公式表示为: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额/社会总资本。平均利润实际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部门的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过程。

生产价格

1、如何理解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而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劳动力和劳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资本家同工人的买卖关系中,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能成为商品的只是劳动力,劳动根本不能成为商品。这是因为:第一,如果劳动是商品,它就应该同其他商品一样,也具有价值。但是,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商品的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如果说劳动是商品,具有价值,那就等于说劳动的价值是由劳动决定的,这种同义反复不能说明任何问题。第二,如果说劳动是商品,那么它就应该同其他商品一样,在出卖之前就独立存在。但雇佣工人的劳动不能独立存在,劳动要取得存在的形式,就只有和生产资料相结合,而这只有在生产过程中才能实现。但工人和资本家在劳动力市场上发生交换关系时,工人还没有进行劳动,当然也就不能把尚不

存在的劳动拿出去出卖。第三,如果劳动是商品,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会导致违反价值规律,或否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存在的基础。因为按照等价交换原则,资本家应该支付给工人全部劳动形成的价值。这样一来,资本家就得不到任何剩余价值。没有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如果按照不等价交换原则交换,则又违背了价值规律。第四,如果劳动是商品,就等于说雇佣工人出卖了不属于自己的商品。因为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它是在劳动过程开始以后才存在的。但是,当雇佣工人在资本家的工厂里进行劳动时,劳动已经归资本家所有,受资本家支配了。工人也就无权把已经不归自己所有的劳动作为商品出卖了。由此可见,劳动不是商品,它没有价值或价格。

实际上,工人在市场上出卖的不是劳动而是劳动力。劳动力是潜藏在人身体内的劳动能力。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劳动力在生产中发挥作用时才是劳动。劳动力的存在以健康人的生存为条件,而劳动的实现则必须以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相结合为条件。劳动不是商品,但劳动力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则可以成为商品,它具有价值和使用价

值。工人在出卖劳动力时,同任何商品出卖者一样,实现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同时让渡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即让渡进行生产劳动的能力。由此可见,资本主义工资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但工资在现象上却表现为劳动价值或价格。所以,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2、为什么说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范畴?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揭示的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而利润率则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表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由于全部预付资本总是大于可变资本,因此利润率在量上也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它掩盖了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

3、商品的价值是如何转化为生产价格的?

生产价格的形成是以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为前提的,而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竞争的结果。在平均利润形成以前,商品按照价值出卖。投资于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率,相互之间必然展开激烈的竞争。比如甲乙两个部门,甲部门利润率高,乙部门利润率低。乙部门的资

本家不甘心获得较低的利润率,就要同甲部门的资本家展开竞争。这种竞争是围绕争得有利的投资场所而展开的。竞争的手段是进行资本转移,即把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撤出,转移到利润率高的部门。这样,原先利润率高的部门由于大量资本的涌入,商品供过于求,价格就会下降,利润率也就相应下降;而原先利润率低的部门由于大量资本撤出,会发生相反的变化。不同生产部门之间这种以资本转移为特点的竞争引起供求关系的变化,导致价值和价格偏离。上述资本转移的过程以及由此而来的价格和利润率的变动要一直到两个部门的利润率大体平均的时候才暂时地停止下来。这样,便形成了平均利润。平均利润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的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即商品不再是按照成本价格加剩余价值的价值出售,而是按照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的价格来出售了。这种由商品的成本价格(K)和平均利润(p)构成的价格就是生产价格。

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商品按照生产价格出售,绝不是对价值规律的违背,而只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因为,第一,

虽然从个别部门来看,资本家阶级获得的平均利润总额与本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不一致,但从全社会来看,整个资本家阶级获得的利润总额与工人阶级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额还是相等的。第二,从个别部门来看,商品的生产价格同价值不一致,但从全社会来看,商品的生产价格总额也必然和价值总额相等。第三,生产价格随着商品价值的变动而变动,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了,生产价格就会降低;反之,生产价格就会提高。生产价格形成以前,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是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生产价格形成以后,生产价格成为商品交换的基础,市场价格这时已不再以价值为中心,而是以生产价格为中心上下波动。价值规律作用形式的这种变化,是由于受到平均利润率规律的影响。在资本主义以前的简单商品经济中,商品按价值出卖,对小商品生产者来说符合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原则。但在资本主义社会,按照平均利润率规律的要求,商品不是按价值出售,而是按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出售。这作为一种客观的必然趋势,使生产价格成为商品交换的基础。生产价格不是市场价格,它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具有内在标准的价格。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