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移导学案第一课时

产业转移导学案第一课时
产业转移导学案第一课时

5.2产业转移一一以东亚为例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及分类。

2..通过案例分析,理解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自主学习案

(要求:通读教材,重点内容记忆、并在课本上画下来)

一、概述

1. 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专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分类i国际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 .产业转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产业转移的原因和形式:

(1)、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3.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

(2)其他影响因素:国际__________ 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 ■勺调整,原

生产地----------- 、................ 、 ................. 等。

课堂探究案

探究点一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探究材料】

材料一芭比娃娃销售遍及了全世界150多个国家的市场,每一秒钟就有两个芭比娃娃在世界的某个地方售出。自1959年以来,出售整套芭比娃娃及其家庭成员的数量加起来,比绕地球7圈的数量还要多。

材料二目前制造芭比娃娃的头发、塑料,产自日本与中国台湾省,模子、油漆及关

键装饰材料产自美国,而服装则产自中国大陆,最后在中国大陆“组装”。美国市场售价

10美元的芭比娃娃,玛太尔公司拿走了8美元,香港商人拿走1美元,中国大陆玩具厂得

到的收益,大约是35美分。

1.生产芭比娃娃的企业将产品的部分或全部转移到其他国家,这是一种什么现象?为什么?

2.促成芭比娃娃的服装生产和最后的组装都选在中国大陆的因素是什么?

3.和制造芭比娃娃不同的是,目前,日本、韩国以及欧美的汽车制造企业直接到我国办厂

的越来越多,其影响因素是什么?

【考例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XX年的冬天,全球经济“寒意”阵阵。各类经贸洽谈会规模上都不同程度地缩了水,成效自然也要打不小的折扣。而带有明显“双转移”(所谓“双转移”是指“珠三角” 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欠发达地区劳动力向当地二、三产业和“珠三角”发达

地区转移)特征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与山区及东西两翼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简称山洽会),却逆

势飘红,无论是参展规模、参会人数,还是最为重要的签约项目,都实现了逆势飘红。

材料二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演变图

制糖业罐头食品厂|? |服装、印刷、金属制品、塑料制品| ?

计算机、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汽车、石油化工

(1)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称为产业转移。早期我国台湾电子企业生产工厂大量西移至广东东莞等地,其考虑的因素是什么?

(2)纵观“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其工业结构变化趋势是由原料导向型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转变。

(3)从珠江三角洲工业区位条件的变化,分析该地区产业向外转移的原因

探究点二:读课本87页图5.7,完成思考:1. 2 . 3?

你得出的结论是:

读课本88页图5.8,完成思考:1 2 3 4读课本90页完成活动总结:国际产业转移的规律

先转移 _____ 密集型产业和(轻、重)工业,进而转移资金密集和技术

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转移方向一般是由_______ 国家或地区转移到________ 国家

或地区。

思维拓展:产业结构与经济水平的关系:

1. 经济发达地区:资金、技术、知识、人才密集,推动经济发展的创新活动优势明显,

第三产业比重高。

2. 经济欠发达地区:廉价劳动力、资源优势明显,创新能力差,第三产业比重低,第

一、二产业比重大。

3. 一般来说,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遵循基本产业结构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变化

的特点。

【课堂检测】

1.该项工业最有可能是()

A.电子工业

B.冶金工业

C.服装工业

D.食品工业

2.二十世纪80年代,我国受该产业转入影响最大的地区是()

江苏力推产业转移,苏南腾笼,苏北引凤。据此回答4?苏北地区承接苏南产业转移的最大优势是

A.交通便利

B.市场广阔

C.科技水平高

D.劳动力、土地价格低

5.韩国某跨国公司拟在北京建设工厂生产某工业产品,下图显示了这种工业产品在部分国家

的每千人拥有量。据此判断,韩国选择在北京建厂生产这种产品主要是因为接近()

A.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

C.京津唐地区

3.上述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是()

A.边境贸易

B.工业化

C.旅游业发展

D.东北地区

D.矿产开发

图1是二十世纪50年代以来某国际产业转移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

A消费市场B.原料产地 C.能源产地D.科技中心6?阅读我国汽车产业群地区分布图,回答相关问题。

(1)简述我国汽车产业群分布区的共同

区位条件。

(2)汽车零部件企业与整车厂之间紧密配

套协作,其分布往往以整车厂为核

心,零部件企业分布在其周边地区。

形成这种分布的原因是什么?

(3)近年来,许多国外汽车企业来国内合资建厂。简要分析这种产业转移的原因。

2020-2021年高二地理 5 产业转移学案

2019-2020年高二地理 52 产业转移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课本87页,说出产业转移的概念和分类。 2.通过阅读课本87-90页,结合图5.8,总结出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3.通过阅读课本90页,结合东亚案例,会分析产业转移的原因。 【重难点】 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2.产业转移的原因分析。 【自主学习】 1.产业转移的概念和分类。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3.产业转移的过程和原因。 预习检测 一、产业转移 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①________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分类:②______产业转移和③______产业转移。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产业转移的目的:企业生产追求更高的④________。 2.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1)主要因素 a.劳动力:具有充足、高素质且⑤_____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b.内部交易成本:发达国家社会消费水平很高,内部交易成本⑥____,推动企业家向国外转移产业;发展中国家通过改善⑦__________,降低内部交易成本,吸引产业转移。 c.市场:国内市场趋于⑧________或不能满足自身发展需要就会开辟国际市场。为了避开多种限制就直接到市场广阔的国家或地区投资建厂。 (2)其他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⑨________的调整,原生产地⑩__________,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 【读图探究】 一、产业转移 读图思考: 读图5.7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三家境外投资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示意图。 1.比较三家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3产业转移 导学案-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一)

第四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3节产业转移 1.运用资料,结合实例,分析产业转移的原因。 2.结合实例,说明产业转移对产业转出区和承接区的经济、环境、社会影响,辩证认识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 分析产业转移对产业转出区和承接区的经济、环境、社会影响。 一、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产业转移概况 (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经济现象,通常是由相对发达的区域向区域转移。 (2)分类:产业转移和产业转移。 (3)目的:降低、获得更多的。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等。 二、东亚、东南亚的产业转移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量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发展工业,推动经济发展。 2. ,日本将纺织等工业转移到、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地区。20世纪70年代,为了应对世界的冲击和世界性的,日本进一步将、化工和等产业转移至东亚、东南亚的上述国家和地区。

3. 开始,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地区都致力于发展密集型产业,将家电、服装、汽车、电子等产业转移到地区以及东南亚的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 4.21世纪以来,中国地区,以及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等东南亚国家,成为服装、制鞋、家电等产业转移的新的承接地。 5.随着科技的发展,转移的产业除了传统的型产业外,还包括汽车、电子等在内的已经实现技术标准化的型和部分型产业。 三、东亚、东南亚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促进区域调整。 2.促进区域产业。 3.改变的空间分布。 近年来,美国多家高新技术的特效企业或主动或被动地移入中国北京等地,与此同时美国多家领先的特效企业宣告破产。一方欣欣向荣与一方难以为继的背后预示的是一次从美国到中国的3D产业大迁徙。回答1~2题。 1.美国3D产业难以为继而中国欣欣向荣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劳动力 B.人才技术 C.政策 D.市场 2.美国多家特效企业迁入,对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是( ) ①提高娱乐服务业的集聚程度②有效缓解“民工荒”问题③填补3D产业空白④促进现代服务

高中地理 第五章 第二节 产业转移 以东亚为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产业转移 以东亚为例 [学习目标] 1.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2.以东亚产业转移为例,说明产业在国内和国际间转移流动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地理环境带来的巨大影响。 一、概述 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①________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分类????? 区域产业转移:② 的产业转移 国际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产业转移的原因和形式 2.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 (1)三个重要因素 影响 因素 原因 影响 劳动力 劳动力在国际范围的③________很小且 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力数量、质量、价格差异较大 具有④__________________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内部交 发达国家⑤________________很高,内 迫使发展中国家改善⑥________以减少

(2)其他影响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______________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 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1)发达国家或地区: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可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而顺利实现?__________________。 (2)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从而加快?__________的进程。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1)发展中国家:主要发展处于成熟或?____________的产业。 (2)发达国家:主要发展处于开发和?______________的产业。 3.改变区域地理环境 (1)表现????? 改变了区域的? 伴随着? 的转移和扩散 (2)警示:发展中国家在接受发达国家重化工业转移的同时,应充分估计其对环境的?__________,加强对废弃物排放的控制和?____________。

产业转移教案

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产业转移》导学案 时间:2013.10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目标】 1.通过案例学习,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和分类。 2.通过案例探究,学会分析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3.通过案例分析,学会说明产业转移对转出地和转入地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习重点】 1.能运用实例分析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2.学会运用实例分析产业转移对转出地和转入地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情分析】 高三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对产业转移现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因此,在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从实例出发,让学生敢思考,敢探究,进而 使学生学会用地理的思维方式进行分析和表达。 【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的体现“学习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主要采用问题驱动,学案导 学教学法,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通过“会学”达到“学会”的目的。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达标】 读“苹果”的产业转移过程图,思考: (1)从主导区位因素看,“苹果”转移的是哪种类型工业?(2)从地域变化的范围看,两次产业转移有什么不同?加州 深圳郑州

(3)从经济发展水平的角度看,产业转移呈现什么规律? (4)企业的这种举措,出发点是什么? 【导入新课】 “苹果”广为人知,“苹果”是中国的产业,但不是中国的产品,“苹果”是美国人设计的产品,由代工巨头富士康在中国组装,今天我们就通过“苹果”代工富士康的大迁徙共同探究产业转移。 【课堂探究】 (产业转移一般由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应如何应对呢?——筑巢引凤,借力腾飞) 【合作探究】阶段一:筑巢引凤借力腾飞 材料一:深圳人力成本高于内地,并且富士康自“十二跳”事件以来,员工涨薪幅度达66%。河南作为人口大省,劳动力最低工资仅为深圳富士康最低工资的1/5。河南一亿人口本身就是一个大市场。 材料二:2010年6月,河南省政府计划为富士康招聘培训10万名员工,并在职业介绍、培训等各环节对相关机构给予政府补贴。 材料三:富士康工业园所在位置,郑州正在向中央申报综合保税区。获批之后这里就可以享受免税政策。 材料四:在和深圳富士康公司对接之后,河南省采用一站式服务。全部手续办理只花了5个工作日。而平日里至少需要15个工作日。 据材料分析,深圳富士康内迁郑州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活动的设计将学习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而不是教师直接传授,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事实材料,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成为学习的主人。突破本节课的第一个重难点。)

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学案及答案201512_图文(精)

《产业转移及其影响》专题 【考纲解读】掌握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结合实例,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对转入区和转出区的意义。【背景阅读】《中国制造 2025》中指出, 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环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企业群体,走提质增效的发展道路。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组织研发具有深度感知、智慧决策、自动执行功能的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等智能制造装备以及智能化生产线,突破新型传感器、智能测量仪表、工业控制系统、伺服电机及驱动器和减速器等智能核心装置,推进工程化和产业化。【复习探究】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从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向现代制造业、高端服务业转型。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中小企业出现关闭、停产、外迁现象,成为珠三角产业升级过渡期不可回避的“ 阵痛” 。材料二珠江三角洲示意图及其产业结构演变图

制糖业、罐头食品业??计算机、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汽车、石油化工 (1珠三角产业转移接收地的优势区位因素有哪些? (2分析珠江三角洲一些中小企业出现关闭、停产、外迁现象的原因。 参考答案: (1原料、劳动力、地价。 (2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国外市场需求减少;人民币升值导致原材料、土地、劳动力、能源的紧缺和涨价,利润下降;珠三角产业升级对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 【规律总结 1】产业转移的原因 2. “上海制造”是我国的传统品牌,当前上海正谋求产业梯度大范围转移。“两头(研发、营销环节在沪,中间 (生产环节在外”的经营模式,将成为上海企业未来生存的常态。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 15为“上海市部分企业转移示意图” 材料二:图 16为“长三角地区不同时期产业转移重心演进示意图” 材料三: 图 17为“产业转移发生机理示意图”

第二节-产业转移导学案(精品文档)

课题: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二节 产业转移 —— 以东亚为例导学案 班级: 组别: 姓名: 课前预习案 【预习目标】 1.了解产业转移的因素 2.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预习内容】 一、产业转移: 1.概念:企业将产品的部分或全部由 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分类 3.目的:降低生产 ,扩大销售市场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 、 、 。 2. 劳动力因素 (1)特点:在国际范围流动性很 。不同国家或地区,劳动力数量、质量、价格差异大。具有 、 且 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2)劳动力因素的不断变化,导产业在 上不断转移 3. 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4. 5. 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影响 1. 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1)发达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导致 产业向国外转移,可使国内的 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 (2)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接受 国家产业转移,可加快本国或地区经济结构调整, 缩短 时间,加快 进程 区域产业转移: 的产业转移 国际产业转移: 的产业转移 易成本 内部交 与有工业联系的其他 打交道 与地方 行业(包括政府)打交道 生产组织;职工培训 发达国家内部交易成本高→推动企业向国外转移 发展中国家改善投资环境,减少内部交易成本→吸引产业转入

2. 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1)国际产业转移使各国根据自己条件发展相应产促进分工与合作,推动区域经济的。 (2)产业转移促使不同经济水平的国家重点生产处于不同的阶段,形成产业的与合作。 (3)产业转移通过企业把转移和转入国对同一的生产活动联系起来,形成产品的分工与合作。 3. 改变区域地理环境 (1)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 (2)产业转移伴随着的转移和扩散 4. 改变劳动力就业空间分布 一个国家产业大量向国外转移,减少国内机会,常引起人口增加;劳动力丰富发展中国家吸引产业转入,缓解压力 课中探究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产业转移的定义、分类 2、理解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3、结合实例,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重点难点】 1、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汇总疑惑】 各学习小组汇报预习中的疑惑点,老师板书在黑板上,以便本节课一一解决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5.2.2《产业转移》word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5 (第二课时) 姓名班级 【学习目标】 明白得产业转移对区域进展的阻碍 【学习重点】 产业转移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对地理环境的阻碍。 【学习难点】 正确明白得产业转移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以及如何幸免转移带来的负面阻碍。 各种材料、数据分析,对目前经济形势的分析。 【学法指导】比较法、读图分析法等 【知识链接】部分产业特点比较: 优点缺点 轻工业(劳动密集型)投入资金、技术少,周期短,周 转快,充分利用劳动力优势。 增长速度慢,发育程度低。 重化工业(资源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增长速度快,发育程度高,发达 工业的标志。 环境污染严峻,不利于可连续 进展。 高科技工业(技术密集型)增长速度最快,附加值高,产品 更新周期短。 对科技和环境要求高 (第二课时) 【学习过程】 二、产业转移对区域进展的阻碍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1)发达国际或地区: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可使国内 集中 到,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制造条件。 ★典型案例:二战后日本工业结构的三次调整(读图5.12,结合图5.8比较分析) 调整时期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时刻1946--1954 1955--1969 1980以后

结果:每次工业结构调整,导致 的转换,同时相伴着原先重点进展的工业部门向国外转移。 (2)进展中国家或地区:同意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可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缩短的时刻,加快 的进程。 ★典型案例:韩国从1973年开始重点进展,至80年代初,已差不多形成了以,比发达国家同样工业化过程所用的时刻大大缩短。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读图5.13摸索: (1)一个产业典型产品一样可分为哪几个进展时期?举例讲明。 (2)不同经济水平的国家应该重点进展处于什么时期的产业?联系东亚各国,你会得出如何样的判定? 读图5.14摸索: (1)一个产品生产过程有哪些环节?各环节附加值一样高吗? (2)发达国家向进展中国家一样转移的是哪个环节,什么缘故?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产业转移(第1课时)教案

产业转移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考试说明要求】 【设计思路】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可以说,它的发展阶段与产业转移密切相关。 本节课的复习思路一是对学生的前认知进行诊断;二是建构“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知识框架;三是进行解题训练和解题方法归纳。本节课利用自主探究、分组合作等形式来突破重点、难点,利用“典型例题”和“拓展训练”环节,暴露学生答题时的思维障碍,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灵活迁移地理知识的能力。 【知识构建】 考试说明关于本课的“考试要点”是“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其具体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业转移的概念、分类。二是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三是产业转移对转出地区和转入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目标】 1.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分类;学生能够根据材料,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能够灵活辨证的分析产业转移对转出地区和转入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2.通过师生共同构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积极地在头脑中建模,初步掌握研究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影响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利用近几年高考卷或模拟卷中的典型试题进行解题训练,归纳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4.通过典型例题分析,使学生学会运用工业区位因素和可持续发展观点评价产业转移的影响。 【重难点分析】 1.复习重点 依据考试说明和近年高考的实际情况,本课重点是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2.复习难点 本课涉及的内容本身难度不大,难的是结合具体案例对相关知识进行迁移和灵活运用。 【课前准备】 精心编制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对学生做过的导学案进行认真批阅,了解学生对本部分内容的认知状况,分类整理出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在导学案中提出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教师再寻找最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案例或例题,并设计好整个教学步骤,以便在最恰当的时候将恰当的案例或例题呈现。 【课堂活动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5.2产业转移(导学案,含答案)

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高二___班第___小组学号:_____ 姓名:_______小组评价: 老师评价: 【学习目标】 1.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分类 2.学会分析归纳出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3.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重难点】 1.学会分析归纳出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2.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使用说明】 1.课前预习:阅读课本P87-93第五章第2节产业转移以及图文详解一书中相关内容,根据导学案梳理基础知识,完成探究题目。〈注:1.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 2.组长组织组员预习并评价。〉 2.课后作业:(1)完善探究知识的整理和拓展;(2)完成针对性训练;(3)整理本节知识结构。 课前预习案 【教材基础知识梳理】 一、产业转移 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______________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分类:______________产业转移和______________产业转移。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产业转移的目的:企业生产追求更高的______________。 2.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1)三个重要因素

内部交易成本发达国家________________很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很高。 迫使发展中国家改善________以减少企业 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 市场产品的国内市场趋于或国内市场无法 需要,就会开辟________一国产品销往另一国 往往受到多方面的________ 企业到____________的国家或地区投资建 厂,企业的产业转移方向随______的变化而 变化 (2)其他影响因素:国际______________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的调整,原生产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国家和地区影响 发达国家和地区原主导产业顺利实现向国外转移,可使国内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____________顺利调整创造条件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可以加快本国或地区的____________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____________进程 (1)意义:推动了区域经济的___________ (2)产业国际分工与合作:促使不同经济水平的国家,重点发展__________的产业,形成产业的国际分工与合作;产品生产过程的分工与合作:通过企业把转移国和______________对同一产品的生产活动联系起来,形成产品生产过程的分工与合作。 3.改变区域地理环境 (1)对象:产业转移会给转出区域和转入区域的___________带来深刻的影响。 (2)表现:改变了区域的_____________,伴随着_____________的转移和扩散。 4.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国家或地区影响 转移国或地区减少国内的___________,常常引起失业人口的增加 转移对象国或地区缓解___________压力 课内探究案 探究点一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1.读图,回答有关问题。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示意图

《产业转移》复习课导学案

《产业转移》复习课导学案 南大附中儋州市第一中学地理组刘光华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目标:1.理解: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2.应用:结合产业转移的案例,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及其产业转移对区域发 展的影响。 学习难点: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学习方法:案例探究、小组合作 【学法指导】1.审题: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明确问题指向 2.解题: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事物原理与规律 3.建模:构建思维模式,归纳答题模板 【案例探究1】 目前,我国为保护棉农利益,控制国际棉花进口,国内的棉花价格约比国际市场高1/3;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3倍。我国一些纺织企业为利用国际市场棉花,在国外建纺纱厂,并将产品(纱线)运回国内加工,在我国同行业企业纷纷到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建厂的情况下,总部位于杭州的K企业独自在美国建纺纱厂。2015年4月底,K企业在美国工厂生产的第一批110吨纱线运至杭州。据此完成1-2题。

1.如果K企业将纺纱厂建在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利润比建在美国高,最主要的原因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 A.离原料产地较近 B. 离消费市场较近 C. 劳动生产率较高 D. 劳动力价格较低 2.K企业舍弃越南、巴基斯坦等国而选择在美国建纺纱厂,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A.原料价格 B.劳动力价格 C.投资环境 D. 市场需求 【建模分析】 分析产业转移影响因素的一般步骤: 【链接高考】 (2016年)非洲的马达加斯加(约12°S~26°S)于1991年开设免税工业区,吸引国际投资,产业以纺织、普通服装制造为主。1997年,我国某羊绒企业在该免税工业区投资办厂,生产羊绒衫等纺织品,产品直接面向欧美市场。当时欧美对进口我国的羊绒衫等纺织产品设置配额,而对产自非洲的同类产品没有此限制。据此完成1-2题。 1.除政策优惠外,马达加斯加吸引国际纺织、服装类企业来投资办厂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 B.劳动力 C.资源 D.技术 2.当时,我国该羊绒企业在马达加斯加兴办工厂,主要目的是 A.增加产品销量 B.接近消费市场 C.提高设计水平 D.增加当地就业【案例探究2】 (1)分别说出产业转移对新疆、浙江两省区社会经济的有利影响。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导学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五章 第二节产业转移 ——以东亚为例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分类;运用实例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转出地区和转入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学会与他人合作;通过角色扮演,认识产业转移对转出地区和转入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产业转移案例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一分为二分析问题的意识,认识区域协调,共同发展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 1.能运用实例分析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2.学会运用实例分析产业转移对产业移入区和产业迁出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自主学习】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构建思维导图: 二、【合作探究】 1.通过阅读导学案材料一及幻灯片“苹果”的产业转移过程,分析: 材料一:富士康科技集团创立于1974年,是专业从事电脑、通讯、消费电子、数位内容、汽车零组件、通路等6C产业的高新科技企业。凭借扎根科技、专业制造和前瞻决策,自1974年在台湾肇基,特别是1988年在深圳地区建厂以来,富士康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业专业制造商,是全球3C(计算机、通讯、消费性电子)代工领域规模最大、成长最快、评价最高的国际集团。目前全球拥有接近120万员工,其中大陆员工已超过100万人(河南籍员工占五分之一)。 (1)富士康转移到大陆的是以什么为主导的产业? (2)从地域变化的范围看,两次产业转移有什么不同? (3)从经济发展水平的角度看,产业转移呈现什么规律? (4)企业的这种举措,出发点是什么? 2.结合导学案材料二、三、四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 材料二: 2019年10月,富士康下属的苹果手机最大的组装生产企业率先移师郑州。郑州富士康生产基

产业转移教案(优质课比赛)

第二节产业转移(教案)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分类;运用实例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转出地区和转入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学会与他人合作;认识产业转移对转出地区和转入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产业转移案例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一分为二分析问题的意识,认识区域协调,共同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1.能运用实例分析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2.学会运用实例分析产业转移对产业迁入区和产业迁出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工业区位、工业化与城市化相关知识,有了区域联系、产业结构升级的知识储备,又对区域分析、区域发展规划的一般方法有所了解,都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学生对产业转移现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让学生想思考,敢探究,进而使学生学会用地理的思维方式进行分析和表达。【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的体现“学习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根据案例教学的特点,主要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参与式探究教学法,让学生通过“会学”达到“学会”的目的。教学过程中力求把引导学生如何学贯穿始终,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图文材料,怎样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从哪些方面归纳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等。这样设计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能培养学生运用图文材料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投影本课学习的课题和主讲人信息幻灯片,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并播放背景音乐(恩施利川民歌《龙船调》),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首先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播放《富士康大举内迁》视频) 问:富士康公司经历员工的13连跳后大举内迁,是那些因素促使其内迁,企业的内迁又会给区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产业转移(板书)。 ●设计意图: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能够拉近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明确本节课的任务,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 三、结合视频材料和图片,明确概念,比较分析,区分类型,寻找规律 师:那么何谓产业转移?——概念(板书)(投影《什么是产业转移》)深圳富士康内迁反映出这样一种现象,即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这种现象被称为产业转移。 过渡:我们先通过一个短片来了解一下世界产业转移的基本情况。(先播放《世界产业转移史》视频,再投影《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在东亚的转移》图)

产业转移教学设计

5.2 产业转移 ——以东亚为例 【教材分析】 本章第一节以我国的西气东输为例,介绍资源跨区域调配;第二节以东亚的产业转移为例,介绍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和地理环境的巨大影响。前面四章主要探讨区域内地理环境联系对区域经济影响;本章提升到区际间地理环境对区际经济影响。教材将产业转移单列一章安排在最后,从加强区际联系和区域协调角度,使学生的视角从区域内扩大到区际之间。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简述产业转移的基本概念、分类。 2、学生分析归纳出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3、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影响。 4、能从书本图表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并用地理语言准确表达出来。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难点: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基础知识梳理】 一、产业转移概况 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分类:产业转移、国际产业转移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产业转移的目的:降低,扩大,追求更高的。 2、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1)主要因素 ①劳动力:具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②内部交易成本: A、发达国家:社会消费水平很高,内部交易成本,推动企业家向转移产业。 B、发展中国家:通过改善,减少内部交易成本,吸引产业转移。 ③市场:国内市场趋于或者不能满足自身发展需要,开辟;为了避开多种限制,直接到的国家或地区投资建厂;不断变化,产业转移方向随之变化。 (2)其他因素:国际形势的变化、的调整、原生产地、

地价昂贵、严重等。 课前提问:影响工业生产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新课导入 引入:《民工荒》漫画及视频 思考讨论:如果你是企业老板,你将如何应对民工荒? 自主学习,归纳课本知识体系(完成基础知识梳理) 读图5.7完成思考题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板书] 5.2 产业转移 [板书]一、概念、分类 1、什么叫产业转移? [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被称为产业转移。] [问题探究] 【材料一】李老板的纺织企业属港资企业,80年代把工厂设在深圳,采用国内供应的面料进行加工,产品销往欧美。2004年迫于珠三角民工荒的压力,工厂迁往江西。李老板这家企业所在的峰上大道上,有五六家同样的企业,他们都是盯住那些回家后不愿意继续外出的工人而来。 问题: 1、80年代李老板在深圳投资设厂属: A 国际产业转移 B 区域产业转移 2、2004年李老板转往江西设厂属: A 国际产业转移 B 区域产业转移 3、材料一中,李老板从80年代在深圳投资设厂到2004年转往江西,他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探究]近年来,哪些因素导致了东亚产业转移? 回归课本,完成课本的思考及活动题。 [劳动密集型产业呈现出按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向低逐次转移的规律。] [板书]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 [板书]1、劳动力因素 劳动力在国际范围内流动性很小,不同地区劳动力数量、质量、价格不同,成本差异大,导致企业在空间不断转移到劳动力充足,价格低廉、素质高的地区 [板书]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⑴概念:企业生产需要与有工业联系的其他企业打交道,还需要与地方服务行业(包括政府)打交道,以及生产组织、职工培训等,都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企业的这些投入,统称为内部交易成本。 ⑵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及措施 ①总原则:企业家总希望在内部交易成本最低的区位投资建厂。 ②发达国家社会内部交易成本很高推动企业家向国外转移产业 发展中国家通过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 [转承] 【材料一】新中源是佛山陶瓷行业的后起之秀,1995年才进入陶瓷行业,1996年先后在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带答案)

芭比娃娃销售遍及了全世界150多个国家的市场,每一秒钟就有两个芭比娃娃在世界 年以来,出售整套芭比娃娃及其家庭成员的数量加起来,比绕地球 目前制造芭比娃娃的头发、塑料,产自日本与中国台湾省,模子、油漆及关键装饰材.劳动力:具有充足、高素质且⑤___________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成为产业转移的

、日本、韩国的企业迁入我国的主要原因是()日本污染严重 B. 我国工资水平较低 我国服务业发达 D. 日本人口数量剧减 世界汽车产业转移第一次是从欧洲转移到了美国,这使美国汽车产量迅速增加,其有利条件 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钢铁、石化等工业迅速发展,为发展汽车工业创造了条件 美国出现逆城市化,促进了汽车工业的发展 国土地域辽阔,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A.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B.引进境外资金、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 C.国内经济合理布局与产业结构优化

图甲中,我国承转全球IT产业转移的路径①是指() B. 长江三角洲 C. 环渤海地区 D. 闽南地区 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型,c是指() 制造和生产环节 B. 品牌和核心技术 山东省实际利用外资来源地域构成示意图(1)①、②、③的产业转移,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 20世纪60—70年代①的转移和80年代②的转移,主要是以型产业为主。(2)产业向国外转移利弊兼有,简要说明此举对日本经济的不利影响。

答案: 【即时训练】 B A 【合作探究1】 (1)产业转移 原因:从本质上讲,企业生产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当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变化而使生产成本提高,或扩大产品销售市场面临一些障碍时,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扩大销售市场,往往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对外设立工厂等方式,进行产业转移。 (2)劳动力丰富、廉价,内部交易成本低 (3)市场因素,其他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 【合作探究2】 1.经历了从轻工业到重化工业到高科技工业的变化。 自50年代开始,台湾已经历了两次工业结构调整,现在正进行第三次工业结构调整。每一次工业结构调整,导致主导产业和重点发展的工业部门的转换。同时伴随着原来重点发展的工业部门向国外或区外转移,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了条件。 2.产品生产环节包括设计、加工和营销,但各阶段的附加值是不同的,设计和营销的附加值较高,而加工环节的附加值较低。这种产业转移使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了国际产业分工和合作,推动了区域经济的一体化。但长期这样发展下去,会使发展中国家永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在接受产业转移时,要注意将研究、开发一起引进。 3.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改变区域地理环境;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课堂练习】 1-5 A A A D A 6-10 C B A D B 11-16 D B C B B D 17.(1)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劳动密集 (2)缩小日本本国的生产规模,使大量工人失业。 (3)距离日韩近;劳动力成本低;政策优惠(或土地地价低);消费市场广阔;有一定工业基础等。

产业转移教学设计

产业转移教学设计 【内容分析】 本节是在东部提出产业“双转移”的大背景下,以宁夏金积产业转移园为例,介绍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和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巨大影响;本节内容选取的是乡土材料,学生非常熟悉,学习兴趣高,本节知识将身边的地理现象加以分析后提升到区域间地理环境对区域经济影响。从加强区域联系和区域协调角度看,使学生的视角从区域内扩大到区域之间。 【学情分析】 知识学情:本课为高三一轮复习课,学生在必修2中学习了工业区位、工业化与城市化相关知识,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基本大体上有所了解。在必修3前面四章学习中对区域联系有一定认识,对区域分析、区域发展规划的一般方法有所了解,形成本章节学习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简述产业转移的基本概念、分类; 2、学会分析归纳出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3、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影响。 4、能从图表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并用地理语言准确表达出来。 过程与方法:渗透区域地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对比法、归纳法等方法的学习指导。通过信息技术媒体应用,展示大量实例材料的思考、探究、讨论与合作分析,使学生确实感受和构建知识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讨论产业转移对宁夏吴忠市发展的影响与启示。使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事物,热爱祖国,关心家乡建设。同时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地理事物的发生和发展,认识到产业转移带来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难点:1、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 1、生成教学法:提供分层次的问题与材料,并进行方法指导,学生通过自主 分析发现知识、构建知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发展。这 是本节设计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 2、启发式教学:提供材料,学生自行发现问题,引发思考和讨论,并提出方 案与设想。在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中多有采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

高二地理 世界地理 产业转移 以东亚为例复习导学案

高二地理世界地理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复习 导学案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复习导学案 【学习目标】 XXXXX: 1、了解产业转移的原因。 2、了解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以及东亚地区产业转移的过程。 3、了解我国产业的变化及转移趋势。 4、能够结合历史、政治等学科知识,对具体产业转移进行相关分析。 【自主学习】 一、产业转移 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①__________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分类:②______产业转移和③______产业转移。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产业转移的目的:企业生产追求更高的④________。 2、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1)主要因素a、劳动力:具有充足、高素质且⑤______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b、内部交易成本:发达国家社会消费水平很高,内部交

易成本⑥____,推动企业家向国外转移产业;发展中国家通过改善⑦__________,降低内部交易成本,吸引产业转移。c、市场:国内市场趋于⑧________或不能满足自身发展需要就会开辟国际市场。为了避开多种限制就直接到市场广阔的国家或地区投资建厂。(2)其他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⑨________的调整,原生产地⑩__________,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 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产业转移的意义:使某产业从?________逐渐扩散到其他地区,成为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促进区域 ?________________;(2)促进区域?________________;(3)改变区域?________________;(4)改变?____________的空间分布。合作探究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目前“长三角”地区正处在两种产业转移并行的关键阶段,一是国际产业向这里的沿海、沿江、沿高速公路等交通优势明显和基础产业雄厚的地区转移;二是上海、浙东、苏南将部分产业向苏中、苏北转移。(1)分析甲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的条件及如何开发利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2)相对于乙地而言,甲地突出的优势资源是什么?简述甲、乙两地加强资源合作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业转移 学案word版

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学习目标定位】 【考纲知识梳理】 一、对外开放飞前沿 1.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1) 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2) 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比重上升 2. 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3. 良好的区位条件: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有利于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参与国际分工。 4. 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三、问题与对策 1. 问题产生的原因 (1) 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的限制,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 (2) 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 2. 问题表现: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3. 对策 (1) 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推动产业升级 (2) 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3) 加强规划与管理 【要点名师讲解】 一、区域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及进程

1.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 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夸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工业化是指工业或第二产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促进工业化。 2.工业化推进过程中的两个阶段的比较(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工业化的推进往往是在一定背景下发生的,其过程大致可以概括为两个阶段: (1)优势资源开发利用阶段 背景:不同地区优势资源差异出现,地区资源优势明显,具备区位优势,同时经济发展基础相对较好,吸引外资。 主导产业: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2)产业升级阶段 背景:工业基础奠定,经济发展需要新的增长的及区域分工、合作的加强。 主导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 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工业基础、世界产业发展主导条件的变化及国内、国际竞争的增强的因素影响,在完成初步产业升级后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阶段显现出如下主要问题:

(完整版)高考地理《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专题复习导学案附答案解析

学案48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目标定位] 1.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分析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并通过比较认识到对外开放政策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3.比较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重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并能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工业化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作用。 4.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问题,并阐释评价目前的一些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一、对外开放的前沿 1.国际背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一方面,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①______,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②________。另一方面,在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③______,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④________。 2.国内背景——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3.良好的区位条件——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⑤______,靠近东南亚。 4.全国最大的⑥______之一。 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2.城市化 (1)途径 a.许多?______地区迅速变成城镇,使城镇?______猛增,呈现出?__________交错分布的景观;b.城市的?______迅速扩大。 (2)结果 使珠江三角洲地区?__________比重逐步提高,成为我国城市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 三、问题与对策 1.问题 (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2)?__________相对落后。(3)?__________问题日趋严重。 2.措施 (1)产业结构调整。(2)构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加强规划与管理。 【问题思考】 1.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