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专题复习教学案:工业生产与产业转移
高中地理产业转移教案范文
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原因、影响以及我国产业转移的现状和趋势。
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能够掌握产业转移的基本规律,提高地理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及特点;(2)分析产业转移的原因和影响;(3)了解我国产业转移的现状和趋势;(4)运用地理知识分析产业转移案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运用地图和数据等资料,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3)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意识;(3)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善于思考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产业转移的概念、原因和影响;(2)我国产业转移的现状和趋势;(3)产业转移案例的分析方法。
2. 教学难点:(1)产业转移原因的深入理解;(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案例分析的深入展开。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我国产业转移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产业转移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产业转移的概念与特点;(2)产业转移的原因;(3)产业转移的影响;(4)我国产业转移的现状与趋势。
3. 案例分析:选取几个典型的产业转移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进行分析,如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等。
4.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整理课堂笔记;2. 选择一个产业转移案例,进行深入研究,下节课分享研究成果;3. 关注时事新闻,了解最新的产业转移动态,并结合地理知识进行分析。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参与程度和表现;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笔记整理、案例研究等;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合作意识、沟通交流能力等;4. 课后新闻分析:收集学生关注的产业转移动态,评价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时事分析能力。
高中地理专题:产业转移教案
高中地理专题:产业转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及其意义。
2. 使学生掌握产业转移的原因和影响。
3. 培养学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产业转移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产业转移的概念与分类2. 产业转移的原因3. 产业转移的影响4. 我国产业转移的现状与趋势5. 产业转移案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产业转移的原因、影响及我国产业转移的现状与趋势。
2. 难点:产业转移的原因分析,以及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产业转移现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典型产业转移案例为载体,引导学生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原因和影响。
2. 运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产业转移的差异。
3.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产业转移的相关图像和数据,增强学生对产业转移现象的认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引发学生对产业转移的思考。
2. 产业转移的概念与分类:讲解产业转移的定义,以及按照转移方向、规模等分类。
3. 产业转移的原因:分析推动产业转移的各种因素,如劳动力、市场、政策等。
4. 产业转移的影响:探讨产业转移对转移地、接受地以及全球经济的影响。
5. 我国产业转移的现状与趋势:结合我国国情,分析我国产业转移的特点和趋势。
6. 产业转移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产业转移案例,如我国沿海地区产业向内陆转移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产业转移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产业转移现象。
六、教学活动1. 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教材和网络资源,了解产业转移的背景知识。
2.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产业转移的原因和影响,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
3. 案例分析:分组分析不同产业转移案例,探讨其对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产业转移概念的理解。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36讲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案(含解析)鲁教版-鲁教版高三全册地理教案
第36讲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最新考纲核心素养定位考情报告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1.理解产业转移的原因和规律。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2.掌握产业转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
(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以区域图、统计图等为背景,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查形式多样,考查频率高。
[梳理知识体系][再现基础知识]一、产业转移的规律及影响因素读我国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图,回答问题。
(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分类:区域产业转移、国际产业转移。
(3)目的: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追求更高的利润。
读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两家境外投资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示意图,回答问题。
(1)劳动力因素: ①转移因素:按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到低逐次转移。
②目的地:劳动力充足、素质高且价格低廉的地区或国家(如上图中日本企业在某某投资的纺织厂)。
(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发达国家内部交易成本高,发展中国家内部交易成本低,企业由发达国家转移至发展中国家。
(3)市场因素⎩⎪⎨⎪⎧国内市场趋于饱和或不能满足自身发展需要,开辟国际市场为了避开多种限制,直接到市场广阔的国家或地区投资建厂市场不断变化,产业转移方向随之变化(4)其他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X 、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
【易错提示】 我国中西部地区要吸引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除了发挥劳动力价格低的优势外,还应该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人力资源培训、从政策上给予优惠条件等。
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读产业典型产品周期示意图和产品生产环节的价值链示意图,回忆下列知识。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①发达国家或地区淘汰原主导产业,发展新的主导产业;②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接受产业转移,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①不同经济水平的国家重点发展处于不同阶段的产业(如图甲)。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三工业生产与产业转移课件
3.工业区位主导因素的判断 (1)根据生产要素的投入比重判断
如图 a 工业投入比重最大的是技术,则其主导因素是技术。图 b 中甲工业投入比重最大的是工资投入,则其主导因素是劳动力; 乙工业投入比重最大的是产品运费,则其主导因素是市场。
(2)根据特定生产环节判断 ①运输环节 a.原材料运量大(如制糖业)或不能长途长时间运输(如水产品 加工业),则布局在原料地,主导因素为原料。 b.产品运输要求高(如食品厂),则布局在消费地,主导因素为 市场。 ②产品研发环节: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研发投入多,主导因 素为科学技术。 ③工业布局转移中优越性增强的环节,如首钢搬迁至河北曹妃 甸后,海洋运输的优势增强,主导因素则是交通。
(1)说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建设数据中心的主要优势。(6 分) (2)分析数据中心在贵安新区集聚的有利条件与集聚发展的益 处。(10 分)
解析:第(1)题,结合数据中心的特点从基础设施、市场和人才 等角度作答即可。第(2)题,贵安新区吸引数据中心集聚的有利条件 主要结合材料中所述贵安新区为国家级新区,气候凉爽、用电成本 较低,从政策、生产成本、地理位置等角度作答。数据中心集聚发 展的益处主要分析产业集聚的地理意义,主要包括共同利用基础设 施,降低成本;加强数据中心之间的联系,促进交流与合作等。
答案:B
命题视角二 以热点材料切入考查新兴产业的评价 2.[2019·北京卷,41(1)]长城脚下,妫水河畔,2019 年世界园 艺博览会在北京举办。 在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上,辽宁园的设计体现出传统重工业向 高新技术产业转型的理念。沈阳、大连拥有普通高等学校 70 余所 和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016 年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大连高 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7 年该省高 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的 80%以上来自沈阳和大连。 概述沈阳和大连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共同有利条件。(10 分)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人教版):产业转移
课时67产业转移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1)产业转移概况①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经济现象。
②方向:通常是由相对发达的区域向欠发达区域转移。
③分类:国内产业转移、国际产业转移。
④目的: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多的收益和利润。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因素具体影响劳动力具有充足、高素质且工资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市场产品的国内市场趋于饱和,或者国内市场满足不了其发展壮大的需要,企业就会开辟国际市场企业为了避开跨国销售所面临的各种限制,直接在市场广阔的国家或地区投资建厂市场不断变化,因此产业承接地也会发生变化政策对于产业转出地来说,政府可以通过间接干预的方式迫使一些落后产业向外转移对于产业承接地来说,政府可以通过优惠的政策,以及改善公共基础设施、提升政府服务水平等来吸引企业进驻其他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原生产区地价昂贵、原材料短缺及运输成本增加等思考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答案①当地出现了环境、资源等问题,如美国东北部的产业向西、向南转移。
②为了寻求新的市场,如台湾地区的机电企业转移至大陆。
③为实现地区内部产业的均衡发展,以发达地区带动其他地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如广东省政府提出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向山区转移的战略。
2.东亚、东南亚的产业转移时间转移的具体情况第二次世界大日本大量引进美国先进技术和设备发展轻纺工业,推动了经济发展战后20世纪60年代20世纪70年代为了应对世界石油危机的冲击和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日本进一步将钢铁、化工和造船等产业转移至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地区20世纪80年代21世纪以来更具有劳动力优势的中国中西部地区,以及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等东南亚国家,成为服装、制鞋、家电等产业转移的新的承接地3.东亚、东南亚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关于高中地理产业转移教案范文大全
一、教案基本信息关于高中地理产业转移教案范文大全课时安排:每章2课时,共10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和原因2. 让学生了解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式和过程3. 让学生掌握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4. 让学生学会分析产业转移案例,提高实践能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掌握产业转移的相关知识2.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3. 采用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第一章:产业转移概述1. 产业转移的概念2. 产业转移的原因第二章: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式1. 直接投资方式2. 合作生产方式3. 技术转让方式第三章:产业转移的过程1. 初级阶段:资源导向型产业转移2. 中级阶段: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转移3. 高级阶段:技术导向型产业转移第四章: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1. 对转出区域的影响2. 对转入区域的影响第五章:产业转移案例分析1. 我国沿海地区产业向内陆转移案例2. 我国制造业向国外转移案例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产业转移的概念和原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分别讲解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式、过程以及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3.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际案例,掌握产业转移的相关知识。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5. 作业布置: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内容,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分析的深度、观点的独到性等。
六、产业转移的趋势与挑战1. 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转移趋势2. 我国产业转移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七、产业转移政策与战略1. 我国产业转移政策的发展历程2. 当前产业转移的政策导向3. 促进产业转移的战略举措八、产业转移与区域协调发展1. 产业转移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2. 区域协调发展策略九、产业转移与环境保护1. 产业转移对环境的影响2. 环境保护策略与实践十、产业转移案例分析1. 我国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案例2. 我国制造业向东南亚转移案例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产业转移的趋势与挑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地理专题:产业转移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高中地理专题——产业转移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和原因;2. 掌握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式和途径;3. 分析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4.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产业转移的概念、原因、方式和影响。
教学难点:产业转移的区位选择、影响因素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教学设备、相关产业转移案例资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引发学生对产业转移的思考。
2. 讲解:介绍产业转移的概念、原因、方式和途径。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产业转移案例,如我国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东南亚转移的过程及影响。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产业转移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5. 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产业转移在地理学科中的重要性。
二、产业转移的概念与原因1. 产业转移的概念:产业转移是指企业将生产活动从一地转移到另一地的现象。
2. 产业转移的原因:(1)寻求更低的生产成本:包括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等;(2)拓展市场:企业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向需求更大的地区转移;(3)优化资源配置:企业为了更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生产效率,选择转移。
三、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式与途径1. 主要方式:(1)国内转移:企业在国家内部不同地区间的转移;(2)国际转移:企业跨国界转移,常见于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布局。
2. 主要途径:(1)投资建厂:企业在转移地投资建设新的生产基地;(2)并购重组:企业通过收购或合并转移地的企业,实现产业转移;(3)授权经营:企业将品牌、技术等授权给转移地的企业,进行生产销售。
四、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1.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转移可以带动转移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提高税收等;2. 改变区域产业结构:产业转移可能导致转移地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3. 引发区域竞争:各地为吸引产业转移,可能出现优惠政策竞争,影响区域经济秩序;4. 环境压力:产业转移可能给转移地带来环境污染和资源压力。
高中地理产业转移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高中地理产业转移教案章节:第一章产业转移概述教学对象:高中地理学生教学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产业转移的定义、类型和原因。
2. 使学生掌握产业转移的基本规律和影响因素。
3. 培养学生分析产业转移案例的能力,提高地理实践素养。
三、教学内容1. 产业转移的定义:产业从一个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地区的现象。
2. 产业转移的类型:按产业性质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按转移方向分为国际产业转移和国内产业转移。
3. 产业转移的原因: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间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配置;全球产业分工和竞争;企业寻求更低生产成本和更高利润;政策、法规、人口、资源等因素的影响。
4. 产业转移的基本规律:从发达地区向发展中地区转移;从高成本地区向低成本地区转移;从资源枯竭地区向资源丰富地区转移。
5.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劳动力、资本、技术、市场、政策、交通、环境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引发学生对产业转移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产业转移的定义、类型和原因。
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东南亚转移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产业转移的基本规律和影响因素。
4.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搜集一个产业转移的案例,分析其转移原因和影响。
2.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思考如何吸引高质量产业转移,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六、教学评价1. 知识掌握:学生能够准确理解产业转移的定义、类型和原因,掌握影响产业转移的基本规律和因素。
2. 能力培养:学生能够分析产业转移案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学生认识到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地理》2. 课件:产业转移概述、案例分析、影响因素等3. 视频资料:我国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东南亚转移的案例4. 网络资源:相关产业转移的政策、新闻报道等八、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我国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引发学生对产业转移的思考。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22考点2 产业转移
新的主导产业,为产 于开发期和增 国
业结构升级创造条件; 长期阶段的产 家
原主导产业被新主导 业,注重产品
改变区域地 理景观,将 污染向外转 移,环境质 量改善
就业机 会向国外转 移,减少国 内就业机会, 导致失业人
产业所替代,促进产 设计、营销
口增加
业结构优化
[答案] 变化:生产成本降低;配套不完善;运输成本上升。措 施:提高自动化生产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解题法】 产业转移的分析方法
1.分析工业部门的特点和地区差异
着重分析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一般规律。
积累资金
加强基础工业
――→
――→
轻工业提高技术重工业提高科技水平高科技工业
(初期) (中期)(后期)
封锁,以独占高额附加值。
2.按图二所示,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是产品的哪一环节( )
A.设计 B.加工
C.营销 D.设计+加工
答案 B
解析 由图二可知,加工环节的附加值最低,而且需要大量廉价
劳动力和资源。
3.按照图一和图二所示规律,发展中国家将永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发展中国家在接受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和发展自身
根据典型产品在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可以把产业分为开发期 (a)、增长期(b)、成熟期(c)和衰退期(d)四种发展阶段。读图一和图二, 回答 1~3 题。
1.根据图一所示规律,发达国家重点发展的是哪一阶段的产业( )
A.a B.cC.dD.bFra bibliotek答案 A
解析 发达国家拥有雄厚的研发实力,且对发展中国家实行技术
考点二 产业转移
1 产业转移概述 (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 区的现象。
高中地理:产业转移的教案设计与实施
高中地理:产业转移的教案设计与实施一、教学目标1.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和原因;2.掌握产业转移对不同地区、国家和全球经济的影响;3.了解和分析全球产业转移的特点和趋势;4.探究我国发展产业转移的策略和措施。
二、教学内容1.产业转移的概念和原因;2.生产要素的配置趋势和技术革新的推动;3.全球产业转移的特点和趋势;4.中国产业转移的现状和趋势。
三、教学方法1.课堂教学;2.组织学生观看视频和阅读相关文献;3.小组讨论和PPT展示。
四、教学过程1.产业转移的概念和原因(1)师生互动:教师问学生产业转移是什么,引导学生回答。
(2)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和阅读相关文献,了解产业转移的原因和概念。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几组,让他们互相讨论产业转移的原因和概念,并让每个小组展示一下。
2.生产要素的配置趋势和技术革新的推动(1)PPT展示:教师通过PPT展示生产要素的配置趋势和技术革新的推动对产业转移的影响。
(2)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文献或网络查找有关技术革新和生产要素配置方面的信息,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全球产业转移的特点和趋势(1)师生互动:通过跟学生的互动,让他们了解全球产业转移的特点和趋势。
(2)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网络或其他媒体了解有关全球产业转移的信息。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由他们负责研究不同地区产业转移的情况,并向其他小组和教师展示他们的发现。
4.中国产业转移的现状和趋势(1)PPT展示:教师通过PPT展示介绍我国的产业转移现状和趋势。
(2)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网络或其他媒体了解有关我国产业转移的信息,特别是当前政策的实施和影响。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由他们负责研究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的转移情况,并向其他小组和教师展示他们的发现。
五、教学评估1.小组讨论和展示的表现;2.课堂测试;3.作业评分。
六、教学手段1.数据投影仪;2.PPT软件;3.视频资料;4.文献。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八 工业生产与产业转移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教案
专题八工业生产与产业转移工业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角度1 工业区位因素(2016·高考全国卷Ⅲ)目前,我国为保护棉农利益,控制国际棉花进口,国内的棉花价格约比国际市场高1/3;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3倍。
我国一些纺织企业为利用国际市场棉花,在国外建纺纱厂,并将产品(纱线)运回国内加工。
在我国同行业企业纷纷到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建厂的情况下,总部位于某某的K 企业独自在美国建纺纱厂。
2015年4月底,K企业在美国工厂生产的第一批110吨纱线运至某某。
据此完成1~3题。
1.如果K企业将纺纱厂建在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利润比建在美国高,最主要的原因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 )A.离原料产地较近B.离消费市场较近C.劳动生产率较高 D.劳动力价格较低2.K企业舍弃越南、巴基斯坦等国而选择在美国建纺纱厂,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A.原料价格 B.劳动力价格C.投资环境 D.市场需求3.该案例说明,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纺纱业已大幅度降低了( )A.原料使用量 B.劳动力使用量C.运输量 D.设备费用解析:第1题,原因要从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情况与美国的差异入手。
世界主要产棉区位于美国、中国和中亚等地,所以与美国相比,越南和巴基斯坦等国距离原料产地较远;从所给材料“将产品(纱线)运回国内加工〞可以看出,纺纱厂的消费市场主要在中国,越南和巴基斯坦等国距离我国是比较近,但这不是最主要的原因;美国为发达国家,技术先进,机械化水平高,而越南、巴基斯坦等国为发展中国家,技术落后,机械化水平低,所以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劳动生产率低于美国;从材料“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3倍〞可以看出,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工人工资远低于美国,所以劳动力价格较低是纺纱厂建在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利润比建在美国高的原因。
第2题,由材料“目前,我国为保护棉农利益……国内的棉花价格约比国际市场高1/3〞,可以判断国际市场棉花价格相对稳定,企业的位置不会影响国际市场棉花价格,因而原料价格对K企业选址影响不大;美国为发达国家而越南、巴基斯坦等国为发展中国家,所以美国的劳动力价格高于越南、巴基斯坦等国;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内部交易成本较高,美国为发达国家,经济体制健全,基础设施、技术和各项政策条件好,投资环境好,吸引K企业建厂;由材料“将产品(纱线)运回国内加工〞可以看出,纺纱厂的消费市场主要在中国,故市场需求不是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地理一轮复习9工业生产与产业转移学案
9工业生产与产业转移1.工业区位选择的思路对工厂区位选择时主要从以下思路分析:其主要区位因素及区位选择具体从以下方面分析:2.工业布局应坚持的四字方针——“风、水、宝、地”(1)“风":应保证有污染的废气不吹向居民区,注意风向条件。
除了上述环境因素提到的风向与工业布局关系外,还要使有大气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之外。
(2)“水":应保证有污染的废水不流向居民区,注意河流流向。
产生水污染的工业应布局在城区河流的下游;自来水厂及对水质要求高的工厂应布局在城区河流的上游。
(3)“宝”:有好的经济效益。
接近原料产地、燃料产地,接近科研中心,接近交通线,便于进行生产协作,便于工人上下班等。
在动力基地附近可布局耗能大的有色金属冶炼厂,同时为综合利用废气可布局硫酸厂。
(4)“地":距离城市的远近、地形、环境、交通条件等。
在城区可布局无污染、规模小的工厂,如食品厂等。
典例1目前,我国为保护棉农利益,控制国际棉花进口,国内的棉花价格约比国际市场高1/3;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3倍.我国一些纺织企业为利用国际市场棉花,在国外建纺纱厂,并将产品(纱线)运回国内加工.在我国同行业企业纷纷到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建厂的情况下,总部位于杭州的K企业独自在美国建纺纱厂。
2015年4月底,K企业在美国工厂生产的第一批110吨纱线运至杭州。
据此完成(1)~(3)题.(1)如果K企业将纺纱厂建在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利润比建在美国高,最主要的原因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A.离原料产地较近B.离消费市场较近C.劳动生产率较高D.劳动力价格较低(2)K企业舍弃越南、巴基斯坦等国而选择在美国建纺纱厂,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是()A.原料价格B.劳动力价格C.投资环境D.市场需求(3)该案例表明,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纺纱业已大幅度降低了()A.原料使用量B.劳动力使用量C.运输量D.设备费用【解析】第(1)题,从材料可知,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3倍,因此在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建厂是利用当地劳动力价格较低的区位优势,D项正确;越南不是世界上主要的棉花生产国,因此A项错误;K 企业总部位于杭州,纱线要运回国内加工,说明市场在国内,无论在国外哪里建厂都不是考虑市场因素,B项错误;美国经济发达,机械化水平高于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劳动生产率高,C项错误。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第五章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的产业转移为例教学设计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
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产业转移的概念、类型、原因及影响。
2.梳理东亚地区产业转移的特点,总结我国在产业转移过程中的机遇与挑战。
3.强调学生要关注产业转移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问题,树立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4.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探讨产业转移的相关问题,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和综合分析能力。
4.实施差异化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制定适当的学习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长。
-例如:为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更具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如研究产业转移对其他国家的影响;为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更多辅导和支持,确保他们掌握基本概念。
5.加强团队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辩论等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深化对产业转移的认识,提高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图片展示:展示一系列反映东亚地区产业转移的图片,如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生产基地、东南亚国家产业升级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产业转移的现象。
3.案例引入:以苹果公司为例,介绍其在全球范围内的产业布局,引导学生思考产业转移对企业、国家及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6.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与产业转移相关的书籍、论文和新闻报道,拓展知识面。要求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读后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收获。
7.课堂展示:每组选择一个产业转移的案例,制作PPT并进行课堂展示。要求展示内容丰富,逻辑清晰,时间为10-15分钟。
作业要求:
1.作业提交时间:按照课程进度,合理安排作业提交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
5.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长。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9 工业与产业转移
第14页
返回导航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考前顶层设计·地理·二轮教案
典例探究
[例 1] (2017·全国卷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其灰分和硫分含量较低,所生产的冶金焦供应全国 并出口。据调查,1998 年山西省有 1 800 余家小焦化企业。随着国家相关政策 和法规的实施,山西省逐步关停这些小焦化企业,至 2014 年已形成 4 个千万 吨级焦化园区和 14 个 500 万吨级焦化园区,极大地改变了该产业污染严重的 状况。如图示意 1994 年和 2014 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
第18页
返回导航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考前顶层设计·地理·二轮教案
对点精练
■考向 1 工业主导区位因素与工业区位选择 (2017·南昌一模)下图表示四个不同工业部门生产投入中部分要素所占的 百分比。读图回答 1—2 题。
第19页
返回导航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考前顶层设计·地理·二轮教案
1.四个工业部门中最有可能属于技术密集型的是( )
第10页
返回导航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2)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考前顶层设计·地理·二轮教案
第11页
返回导航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2.工业区位选择的一般思路 (1)从工业生产的实质把握区位选择
考前顶层设计·地理·二轮教案
(2)宏观和微观结合,确定区位选择 工业区位选择在宏观上侧重于社会经济效益,在微观上兼顾生态环境效 益。
第15页
返回导航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考前顶层设计·地理·二轮教案
说明 20 世纪 90 年代山西省焦化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的存在条件。 答案 焦煤分布广泛,煤矿众多。小企业投资少(技术门槛低),临近煤矿, 运输费用较低。我国钢铁工业规模大,对冶金焦需求量大(市场需求大)。增加 当地就业,有经济效益,地方政府有积极性。 解析 根据所给资料,分析焦化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的影响因素。从“山 西省焦煤资源丰富”推出其自然因素;从“所生产的冶金焦供应全国并出口” 推出其社会经济因素。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八+工业生产与产业转移+我国企业走出去
条件:交通和通信的发展。 产品“轻、薄、短、小”
产业转入地的优势:①成本低②利润高
工业生产与产业转移
8. 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劳动力
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 资源的国家或地区
通常的不利影响还有:不能充分利用基础设施,不利于信息交流与协作;运输成本和能 源消耗(交通)加大;集聚、规模效益低
工业生产与产业转移
7. 工业分散和产业转移的原因、效益、问题
土地闲置可利用
【我国到国外合作建厂的影响分析】
到发展中国家建厂 ①对我国积极影响:利用国外的能源、原料;开拓国外市场;避开贸易壁垒;劳动力 、土地价格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②对发展中国家: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促进经济发展;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提高自给能力。 到发达国家建厂 ①对我国积极影响:避开贸易壁垒;利用国外优越的投资环境、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 验,提高产品质量;开拓国际市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②对发达国家: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国内就业压力。
影响
工业“走出去”
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影响
工程建设“走出去”
增加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完善基础设施;推动当地工业化和
城镇化进程;增加外汇税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对当
地
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资源开发;环 境污染加重
能源工程可缓解能源短缺;交通工 程可改善交通条件,提升交通地位
我国资金、产能过剩,“走出去”战略可拓展国际市场;增加外汇收入;塑造国际品 牌,提升国际竞争力(影响力);加强区域国家合作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产业转移教案(第1课时)
高考一轮复习产业转移——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考试说明要求】【设计思路】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
可以说,它的发展阶段与产业转移密切相关。
本节课的复习思路一是对学生的前认知进行诊断;二是建构“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知识框架;三是进行解题训练和解题方法归纳。
本节课利用自主探究、分组合作等形式来突破重点、难点,利用“典型例题”和“拓展训练”环节,暴露学生答题时的思维障碍,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灵活迁移地理知识的能力。
【知识构建】考试说明关于本课的“考试要点”是“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其具体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业转移的概念、分类。
二是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三是产业转移对转出地区和转入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目标】1.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分类;学生能够根据材料,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能够灵活辨证的分析产业转移对转出地区和转入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2.通过师生共同构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积极地在头脑中建模,初步掌握研究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影响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利用近几年高考卷或模拟卷中的典型试题进行解题训练,归纳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4.通过典型例题分析,使学生学会运用工业区位因素和可持续发展观点评价产业转移的影响。
【重难点分析】1.复习重点依据考试说明和近年高考的实际情况,本课重点是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2.复习难点本课涉及的内容本身难度不大,难的是结合具体案例对相关知识进行迁移和灵活运用。
【课前准备】精心编制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对学生做过的导学案进行认真批阅,了解学生对本部分内容的认知状况,分类整理出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在导学案中提出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教师再寻找最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案例或例题,并设计好整个教学步骤,以便在最恰当的时候将恰当的案例或例题呈现。
【课堂活动设计】考点诠释:影响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和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四人文地理事象与原理4.3 工业生产与产业转移【思维导图】考点一工业区位因素【考例导悟】例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澳大利亚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发达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本土汽车生产主要由美日几家大型汽车品牌公司控制,整车和零部件工厂主要布局在墨尔本、阿德莱德和吉朗等地(位置见下图)。
1974年澳大利亚汽车生产以47.5万辆的产量居世界第10位。
1988年澳大利亚政府开始实施取消进口汽车配额限制并大幅降低关税的政策,使世界各地的汽车大量涌入,原本多样化的本土汽车市场进一步细分,每种品牌和车型的车辆需求都较少,汽车生产成本也居高不下,2016年仅以16.1万辆的产量排在世界第32位。
2017年10月20日,最后一条汽车生产线在阿德莱德关闭,宣告本土汽车制造成为历史。
(1) 说明澳大利亚汽车生产存续期间,整车和零部件工厂布局在东南沿海地区的有利条件。
(2) 分析澳大利亚汽车市场对每种品牌和车型的车辆需求都较少的原因。
(3) 简述澳大利亚汽车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4) 指出汽车生产的退出对当地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 (1)开发早的城市地区,基础设施齐全,易于配套;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是主要消费市场;劳动力充足;临海,港口多,交通运输方便。
(2)人口少,市场规模小;国土面积大,自然环境多样,对车的种类和型号要求多样;进口政策放宽后,国外汽车品牌进入加剧了本土汽车市场竞争,消费者偏好趋于多元化。
(3)(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高;汽车厂商难以通过规模生产降低成本。
(4)外资撤离,投资减少,经济下滑;相关配套产业萎缩或消失,产业结构发生变化(更突出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主干精讲】1.工业区位因素的综合分析2.工业区位选择的思路和方法(1) 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的分析工业区位因素分析类问题,一般要先调用已有知识,从材料问题和区域微观图中寻找区位信息,自然因素主要从工业原料角度考虑,同时突出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并且受工业本身特点和影响决定,还要增加社会环境因素分析。
(2) 判断主导工业区位因素主导工业区位因素的判断原则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定要结合其具体地域进行分析。
大致有几种情况:①导(指)向型特别明显的,如甜菜制糖厂。
②非唯一导(指)向型的,如云南发展有色金属工业,既有水电的区位优势,又有丰富的资源优势。
③地域不同区位因素不同的,如大庆市发展石化工业属于原料导(指)向型,而南京市发展石化工业则属于市场导(指)向型。
(3) 评价某工业区位布局是否合理评价判读某工业区位布局是否合理,除了考虑经济效益,还需考虑环境、社会因素等。
例如,自来水厂,要求水源清洁,应布局在河流上游;高新技术产业区,需要高新技术人才,应布局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附近。
(4) 分析影响工业区位的有利条件或限制性因素在某地建厂,总要考虑当地的有利条件,或有丰富的资源,或劳动力廉价,或交通便利,或市场广阔,或科技发达等。
当然也有限制性因素,比如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不足,在山区交通不便等。
【迁移应用】我国石灰石资源储量丰富、分布广泛。
世界水泥生产看中国,中国水泥生产看安徽。
水泥生产的区域性很强,很容易造成产能过剩。
下图示意安徽某水泥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
据此回答1~3题。
1.水泥厂的熟料生产属于A.原料导向型B.市场导向型C.技术导向型D.动力导向型2.陕西、安徽的石灰石资源储量位居全国第一、第二,江苏省的石灰石资源储量约占安徽的一半。
2017年陕西省水泥产量为0.79亿吨,江苏省的水泥产量为1.73亿吨。
造成陕西省和江苏省水泥产量差异大的主导因素是A.原料B.市场C.交通D.劳动力3.据统计,2016年我国水泥的总产量为24.1亿吨,出口量为0.18亿吨。
下列有利于增加我国水泥出口量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A.提高水泥价格B.出口低标准水泥,开发低端市场C.“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D.大力发展水泥陆路运输美国斯普林菲尔德市人口约15万,支柱产业包括交通、教育及旅游等,20世纪70年代曾经是新英格兰地区制造业中心。
2015年9月3日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中车)在斯普林菲尔德市西屋电气公司工厂旧址兴建生产基地,这是中国轨道交通设备制造商首次在发达国家投资建厂。
2018年12月18日,中车在该工厂为美国麻省州政府采购的项目生产的首批地铁车辆下线,并满足了美国法案规定政府采购中60%的零部件必须在美国生产的要求。
据此回答4~5题。
4.中车在美投资兴建的首个制造基地选址斯普林菲尔德市,主要是因为当地A.机车市场广阔B.产业基础较好C.政府政策支持D.原料部件丰富5.美国法案规定政府采购中60%的零部件必须在美国生产,其目的是A.降低生产成本B.保证产品质量C.提升科技水平D.增加就业岗位1858年,沃斯在巴黎和平大街开办了世界第一家高级定制时装屋,为皇室、富豪和社会名流设计时装。
有趣的是,沃斯高级定制时装设计公司及其后几代弟子创办的时装设计企业之间的距离大多在1 km范围以内。
经过不断演化,巴黎高级定制时装设计企业最终密集地分布在一个面积仅有0.25 km2的黄金三角区域内。
据此回答6~7题。
6.巴黎高级定制时装设计企业最终密集地分布在黄金三角区域内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交通B.地价C.资讯D.原料7.根据巴黎时装设计衍生企业区位选择的“1 km现象”,目前在疏解北京中心城区功能、控制中心城区人口方面,下列暂时不宜从北京搬迁到周边城镇的是A.规划设计院所B.高档服装制造厂C.钢铁研究院所D.汽车制造厂8.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991年博茨瓦纳在索瓦(下图)建立纯碱厂,采盐沼地下卤水,入蒸发池,再用蒸发后的浓缩卤水生产纯碱。
纯碱产品主要销往南非。
近年来,由于采取环保新工艺和来自美国产品的竞争,纯碱厂常处于亏损状态。
(1) 分析在索瓦建纯碱厂有利和不利的社会经济条件。
(2) 近年来,纯碱厂常处于亏损状态。
当地对是否关闭纯碱厂有不同观点。
表明你支持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1)有利条件:接近原料地;可用地广(地价低)。
不利条件:交通不便,距离市场远,基础设施不足(投入高)。
(2)同意关闭:技术水平较低,生产成本高,运费高,竞争力弱,短期内难以改变亏损状态;国内资金不足;市场狭小(主要销往南非)。
不同意关闭:保护民族工业,保障就业,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
考点二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考例导悟】例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数据中心是用特定设备在互联网上传输、存储数据信息的场所。
数据中心的规模以设备运行耗能的多少来衡量,规模越大,运营成本越高。
2010年之前,我国的数据中心一般规模较小,主要布局在东部沿海地区。
2010年之后,一些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开始在中西部地区布局。
位于贵州省中部的贵安新区(国家级新区,位置下图),因气候凉爽、用电成本较低、自然灾害少等优势,吸引了数十个大规模数据中心在此集聚,快速发展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数据中心基地。
(1) 说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建设数据中心的主要优势。
(2) 分析数据中心在贵安新区集聚的有利条件与集聚发展的益处。
(3) 如果把数据中心的数据比喻为“原料”,指出贵安新区利用这些“原料”可以发展的产业。
(4) 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些数据中心开始采取节能降耗措施。
你认为目前贵安新区的数据中心是否有必要这样做?请表明观点并解释原因。
【主干精讲】1.工业集聚和分散的利弊分析2. 传统工业区综合整治的措施【迁移应用】VR技术能够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的虚拟世界,让用户如同身临其境,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2016年江西率先打造全球首个VR产业基地,2018年10月世界VR产业大会在南昌举办,参会企业来自世界各地,促进了江西VR产业基地与参会企业合作。
下图是江西VR产业基地产业联系略图。
据此回答1~2题。
1.江西能打造全球首个VR产业基地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科技B.市场C.政策D.交通2.图示产业联系方式,属于工业集聚的是A.①B.②C.①②D.②③智能终端制造是郑州航空港区的重要产业模块,2010年富士康签约入驻,苹果手机组装是富士康的主营业务之一,2016年郑州手机产量占全球七分之一。
下图为2011~2017年郑州航空港区苹果手机产量及其占园区智能终端总产量比值的年变化统计。
据此回答3~4题。
3.据图判断,郑州智能终端制造业趋于A.减产化B.精细化C.多元化D.专业化4.富士康入驻后,众多智能终端制造企业选址郑州航空港区的直接目的是A.共用产业基础B.形成品牌效应C.降低航空运输成本D.支持中部崛起798艺术区是北京现代艺术的标志,其前身为建国初期外国援建的国营798厂等电子工业老厂区。
21世纪初,相关企业整合重组外迁后,青年艺术家和文化创意企业陆续进入该区,成规模地租用和改造空置厂房,逐渐将其发展成为画廊、艺术中心、设计公司、餐饮酒吧等各种空间聚合体。
据此回答5~6题。
5.推断原有企业整合重组的好处是A.推进体制改革以释放企业活力B.提高当地第三产业比重以优化产业结构C.提高技术水平以增强竞争力D.适应城市化扩张带来的用地类型转变6.798艺术区初期吸引有关艺术家及企业入驻的主要因素是()A.集聚效应B.工业基础C.市场D.地价考点三产业转移【考例导悟】例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
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
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
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
据此回答1~3题。
1.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陶瓷产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市场广阔B.原材料充足C.劳动力素质高D.国家政策倾斜2.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A.产业结构调整B.原材料枯竭C.市场需求减小D.企业竞争加剧3.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A.资金充足B.劳动力成本低C.产业基础好D.交通运输便捷【主干精讲】1.影响产业转移的区位因素产业转移的目的是寻找最佳区位,降低生产成本。
(1) 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首先是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占领当地市场,再次是利用其地价便宜的优势。
(2) 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考虑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以及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
2.区域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进而转移资金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最后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一般方向是由发达国家(地区)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地区)。
3.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迁移应用】20世纪八十年代,为解决宇航员太空排尿问题,旅居M国的华人发明了加入高分子吸收体的纸尿片,现代纸尿片企业由此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