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宏观调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是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提 高效率。
——改革的目标:建立廉洁高效、运转灵活、行为 规范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
第三节 宏观调控的模式、目标与手段
——改革的原则: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实现政企分开;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精兵简政; 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完善行政运行体制; 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行政体系的
通过减少财政支出或加税防止或治理经济过热的政策
第三节 宏观调控的模式、目标与手段
(2)货币政策
——分为扩张性货币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
——主要手段:公开市场业务(A)
调整法定银行准备金率(B)
调整存款利息率(C)
——作用机理
扩张性政策 紧缩性政策
A减B降
手段
利息率
消费倾向 经济增长 投资倾向
就业
A增B升
财政支出政策
收支
财政 政策
财政收入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
性质
紧缩性财政政策
根据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确定支出总量
根据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确定支出方向与结构 根据宏观经济与各方利益关系,确定支出重点
确定财政支出的程序和制度
社会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减税(税种、税率) 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增税
通过扩大财政支出或减税刺激经济的财政政策
第二十一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宏观调控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市场经济体
制下政府的职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对国民经 济实现宏观调控的模式、目标、宏观调控体系等内容。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宏观调控的模式、目标、宏观调控体系 难点:政府职能与转变政府职能 三、教学课时安排 6课时
有转移支付和其他各种福利措施。 ——一般而言,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更注重效率,而再分
配更注重公平。但面对日益扩大的收入分配差距,我 国当前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意公平。 (5)产业政策
第三节 宏观调控的模式、目标与手段
2、经济计划 ——市场经济离不开经济计划的指导。 ——经济计划作用的主要是指导性的、中长期的。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经济波动
一、经济波动及其影响因素
1、经济波动的内涵
是经济运行过程中交替出 现的扩张与收缩、繁荣与萧 条、高涨与衰退的现象。
根据经济波动的幅度,分 为正常经济波动和超常经济 波动两种形式。
经济增长率
20% 10% 0% -10% -20% -30%
1953 1957 1961 1965 1969 1973 1977 1981 1985 1989 1993 1997 2001 年份
3、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市场经济是法律经济。 ——行政手段的使用具有必要性。 ——行政手段既有见效快的特点,但也有副作用。
第四节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一、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新的行政体制 1、体制转型与政府职能的转换(简要介绍) 2、转变政府职能的目标
一是按照高效、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 监督相协调的要求,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
法制建设。 二、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一是建立健全科学的经济决策体系和制度 二是深化金融改革和财政体制改革。 三是建立健全宏观调控管理体制,实行分级管理和分 级调控。
第三节 宏观调控的模式、目标与手段
三、加强与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一是明确法律手段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树立依
法调控的观念。 二是加强法律建设。 三是推行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提高行政执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 政府既是一个政治组织,又是一个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
组织。 作为后者的主要职能: 一是经济调节。 二是市场监管 三是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 四是管理国有资产
讨论:中国传统体制下的政府职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政府职能、西 方发达国家的政府职能;中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职能问题。
二是将政府职能真正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 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上来;
三是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 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第三节 宏观调控的模式、目标与手段
3、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新的行政体制的途径 一是实现政企分开,即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要求,政府的作用区间主要是加强宏观调控和监督, 强化社会职能,做到宏观管好,微观放开。
第二十一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宏观调控
四、导读 第一节 政府职能与宏观调控的客观必要性
——宏观调控的一般原因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经济波动性
——宏观调控的现实原因 第三节 宏观调控的模式、目标与手段
——宏观调控的制度安排 第四节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的改进
第一节 政府职能与宏观调控的客观必要性
第一节 政府职能与宏观调控的客观必要性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一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
——商品体内部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市场追求价值目标最大化,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实现要
求使用价值的最大化。 二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实现按比例配置资源的需要
——按比例发展规律 ——改革是一种利益调整,会产生诸多矛盾,需要科学协调 三是弥补市场调节不足(缺陷或局陷)的需要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经济波动
二、建国以来我国经济波动的状况与原因 78年前:振幅大、峰位高、谷位深,扩张周期短/古典型波动
改革开放后:增长率高、振幅小、扩张周期延长/增长型波动 ——两者的差别主要是由于经济体制的差别引起的。
经济增长率
20%
10%
0%
-10%
-20%
-30% 1953
1957 1961 1965 经济增长率
1969 1973 1977 1981 1985 1989
年份
常态(1953-1978)
常态(1979-1993)
1993 1997 2001 常态(1994-2004)
第三节 宏观调控的模式、目标与手段
一、宏观调控的模式 1、经济体制与宏观调控模式
经济体制决定宏观调控模式,不同的经济体制下 有不同的宏观调控模式。
第三节 宏观调控的模式、目标与手段
三、宏观调控的手段
经济政策




经济计划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汇率政策 收入分配政策
以指导性计划和中长期计划为主
法律手段 行政手段
法律:规范行为、调整关系、维持秩序
行政:强制命令、指示、规定、指令性任务、限制等方式
第三节 宏观调控的模式、目标与手段
wenku.baidu.com
1、经济政策 (1)财政政策
法水平。 四是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加强对权力
运行的监督。
思考题 1、论政府的职能与转变政府职能的目标与途径。 2、比较分析宏观调控的模式。 3、论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与目标、手段体系。
传统体制下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简评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宏观调控模式的特征
(1)市场调节是基础 (2)计划的形式和作用范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3)对企业的调控方式以间接调控为主 (4)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调控手段相结合
第三节 宏观调控的模式、目标与手段
二、宏观调控的目标 1、促进经济增长 ——经济落后就会受制于人 ——经济增长必须保持一个合理的速度/适度经济增长率 2、增加就业 ——尽可能消除非自愿失业 ——是我国特殊国情决定的 3、稳定物价 ——既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需要,也是社会稳定的需要 4、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经济增长率 常态(1953-1978) 常态(1979-1993) 常态(1994-200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经济波动
2、经济波动的影响因素 一是投资率的波动
二是消费需求的波动 三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换 四是资源供给 五是技术变化状况 六是经济体制的变动 七是心理预期的变化 八是进出中变动等。
通胀 失业
第三节 宏观调控的模式、目标与手段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机抉择
财政
财政政策
货币
扩张性
紧缩性
货 扩张性 正结合 币
政 策
紧缩性
逆结合
逆结合 正结合
第三节 宏观调控的模式、目标与手段
(3)汇率政策 (4)收入分配政策 ——对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进行调节。 ——通过工资、财政预算、税收等手段实施。另外,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