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习题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活动由一位同学出示数据卡片,另一个同学迅速地找出 两张算式卡片与此对应。
如:一人拿出32 另一个同学马上找到 4与8
三:提出问题
能把这15张算式卡片按一定的顺序整理吗?
方法一:按一个因数的大小顺序排列: 8×1=8 8×2=16 1×8=8 2×8=16 8×3=24 …… 3×8=24 ……
我到北京要几小时?
我要4小时
你比我慢25千米/时
3.从封闭
开放
例:五上《图形的变化》
想 一 想。
想 一 想。
想 一 想。
想 一 想。
想 一 想。
例:二上《用乘法解决问题》
看图编一道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并列出算式 计算。
例:一下《统计》
活动 人数
(人)
跳绳 9
9
踢球 8
9 8
套圈 9
4-1= 4-3= 1+3= 3+1= 0+2=
分类
分一分
1+2=3 2+1=3 3-1=2 3-2=1 2+0=2
4-1=3 4-3=1 1+3=4 3+1=4 0+2=2
1 2 3
加法 1+2=3
2+1=3
0+2=2 3-2=1
1+3=4
2+0=2 4-1=3
3+1=4
减法 3-1=2
4-3=1
例:五下《众数的认识》
1.学校举办英语百词听写比赛,六年级三个班都各 有同学参加比赛,六(1)班参赛成绩如下:
90 93 95 96 97 90 90 90 89
87 90 89 93 90 90 93 90 90 90
90
六(2)班参赛成绩如下:
86 87 89 94 95 83 96 92 84 93 97 85 98 99 88 91 90 81 80
综合练习:
1.150千克大豆可以榨大豆油27千克。照这 样计算,7.5吨大豆可以榨油多少吨? 2、右图表示斑马的奔跑情况。请根据图中 信息计算出:
斑马奔跑7km,需要多少时间? 斑马12分钟可以奔跑多少千米?
例:六上《倒数的认识》
求下面各数的倒数。
3 5
1 4
6
0.3
2 2 3
2.4
2.练习层次与例题要具有互补性 即为扩展外延、深化内涵服务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们还没有强 烈的研究愿望。
你在练习教学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什么?
“缺乏优秀的练习设计”的占41.4% 认为“缺少优秀的练习课例”的占24.3%。
知识的巩固检测 技能技巧的强化 知识的形成情况
重视知识技能目标
题型呆板 形式单一
对能力目标关注不够
内容封闭
严重制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自主性和创造性 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拓宽习题功能,优化习题教学
杭州市求是教育集团
潘燕春
教学生一个知识,不如教一种方法,更 不如教一种思维方法。
数学家哈尔莫斯也说,数学的真正组 成部分是问题和解题,解题是数学的 心脏。
习题——指的是可以套用以前的法则、方 法或者老师传授的范例直接解决的常规性 数学问题。
问题:就是意味着要去寻找适当的行动, 以达到一个可见而不立即可及的目标。
踢球
套圈
踢毽子
练习教学中应重视的几点:
1.用足用好教材上的每一道习题; 2.练习应及时反馈和校正; 3.练习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内驱力);
曾经拜读过郑毓信教授在《数学教育:
动态与省思》一书,教授在书中指出:
“作为课程改革的一个方面,现行的任何
一种教材都不能被看作完全理想的,它
必然地有一个发展和改进的过程,广大
2.从静态呈现
多样呈现
例:四上《三位数乘两位数》
四上,三位数乘两位 数。行程数量关系。
北京 ? km 我到北京要3小时。
我100千米/时
你才60千米/时
北京 300 km
我到北京要几小时?
我要4小时
你才60千米/时
北京 400 km
我到北京每小时行几千米?
我要4小时
你比我多用1小时
北京 400 km
踢毽子 2
10 9 8 7 6 5 4 3 2 1 0
跳绳
踢球
套圈
踢毽子
活动 人数
(人)
跳绳 9
9
踢球 8
9 8
套圈 9
踢毽子 1
10 9 8 7 6 5 4 3 2 1 0
跳绳
踢球
套圈
踢毽子
活动 人数
(人)
跳绳 9
9
踢球 8
9 8
套圈 9
踢毽子 0
10 9 8 7 6 5 4 3 2 1 0
跳绳
15-6= ……
二上:《表内乘法》
(人教版三册P52练习题)
12 16 30

30
借题发挥: 1、出示图3,说一说?下面藏着几。 2、想一想:30可以填在哪个格子里?12呢?
习题教学的策略:
1、变重复练习为灵活多样的活动
2、变静态练习为动态的活动 3、变封闭练习为开放的活动
1.从机械重复
灵活多变
数据 出现 次数 1 10 2 11 3 15 4 5 5 9 6 30
不少同学情不自禁点头。 师肯定:是的,这就是“众数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生活中在哪里还运用了众数原理?你能具体说说吗? 生纷纷举例:调查全班同学身高,人数最多的高度就相当于众数; 投票选班长,票数最高的同学相当于众数……
五年级(2)班的鞋子尺码数据如下: 男生:(27人) 40,38,34,39,38,38,39,39,38,35, 37,38,37,40,41,38,39,41,43,38, 38,38,37,39,40,38,39
套圈
踢毽子
活动 人数
(人)
跳绳 9
9
踢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8
9 8
套圈 9
踢毽子 4
10 9 8 7 6 5 4 3 2 1 0
跳绳
踢球
套圈
踢毽子
活动 人数
(人)
跳绳 9
9
踢球 8
9 8
套圈 9
踢毽子 3
10 9 8 7 6 5 4 3 2 1 0
跳绳
踢球
套圈
踢毽子
活动 人数
(人)
跳绳 9
9
踢球 8
9 8
套圈 9
踢毽子
10 9 8 7 6 5 4 3 2 1 0
跳绳
踢球
套圈
踢毽子
活动 人数
(人)
跳绳 9
9
踢球 8
9 8
套圈 9
踢毽子 6
10 9 8 7 6 5 4 3 2 1 0
跳绳
踢球
套圈
踢毽子
活动 人数
(人)
跳绳 9
9
踢球 8
9 8
套圈 9
踢毽子 5
10 9 8 7 6 5 4 3 2 1 0
跳绳
踢球
得数是1 得数是2 得数是3 得数是4
3-2=1
3-1=2 1+2=3 1+3=4
4-3=1
2+0=2 2+1=3 3+1=4 0+2=2 4-1=3
1、2、3
1+2=3 3-1=2
2+1=3 3-2=1 0+2=2 1+3=4 4-3=1
0、2、2
2+0=2 3+1=4 4-1=3
1、3、4
想 一 想。
416-358=58(棵)
苹果树的棵树比梨树 的棵树多几棵?
梨树比苹果树少几棵? 梨树再种几棵就和苹果 树一样多了?
苹果树和梨树相差多少棵? 苹果树少种几棵就和梨树 一样多了? 想一想,编减法计算的问题,可以编几个?
(人教版三册P52练习题)
12 16 30

30
借题发挥: 1、出示图3,说一说?下面藏着几。 2、想一想:30可以填在哪个格子里?12呢?
原因分析: 一:受到教材本身的局限 。 二:受任务观念的影响。 三:受教具、学具设备的限制
丰富习题内涵,拓宽习题功能!
习题设计的要点:
1.练习内容的匹配性 2.练习层次的互补性 3.练习内涵的综合性
1.适当增加匹配性练习
例:六下《用正比例解决问题》
变式练习:
1.张大妈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12.8 元,李奶奶家比张大妈家多用了2吨水。李 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 2.张大妈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12.8 元,李奶奶家比张大妈家多付了3.2元水费。 李奶奶家上个月用水多少吨? 3.张大妈家和李奶奶家上个月共用了18吨 水,其中张大妈家用水8吨,水费是12.8元, 李奶奶家上个月付水费多少钱?
例:二上《8的乘法口诀》
一:引发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对口令”的游戏活动。
①如:其中一位同学说出“二八”,而另一位同学说出“十六”。
②如:其中一位同学说出一句完整的口诀,而另一位同学说出两个乘法算式。
二、两人合作“找对应卡片”活动。(小动物找家)
1、出示材料:8张卡片 8、16、24、32、40、48、56、64 相应的15张算式卡片
(五上)
处方三:创造——合理补充、 适当拓展
曾经拜读过郑毓信教授在《数学教育:
动态与省思》一书,教授在书中指出:
“作为课程改革的一个方面,现行的任何
一种教材都不能被看作完全理想的,它
必然地有一个发展和改进的过程,广大
一线教师不仅可以而且也应在这一过程 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口算
1+2= 2+1= 3-1= 3-2= 2+0=
②第二次争执引导: 师顺势引导:是啊,我们发现每个数据都只出现一次,那说明这组数 据有没有集中趋势呢? 生齐摇头。 师接着引导:我们知道众数是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所以在这样 的情况下,规定这组数据没有众数。 生恍然大悟。
教师给出合理解释,众数意义的字面理解和统计学上的规定存在一定 差异;从众数意义“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作为切入口。因势利 导,促进对众数意义进一步认识。
一线教师不仅可以而且也应在这一过程 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恳请您的批评指正!
二:灵活“处理”书本的练习题。
处方一:居中——发挥课本习题的最大价值
第三册 两位数加两位数 练习一
(三年级下册P81练习十九)
处方二:整容——优化课本作业 的实际效用
哪只手套是一付的,用线连一连
?
(三年级上册P23)
没有
六(3)班的参赛成绩如下:
80 82 90 86 84 92 86 63 80 81 63 90 95 87 82 85 84 95 63 90
你能马上找出三组数据的众数吗?还有什么新发现?
63、90
【比较】 ①讨论六(3)班时出现新问题。 生1:我发现这里有2个众数,是63和90,它们都出现了3次。 其余学生表示赞同,只有生2举手示意发言。 生2(疑惑的):老师,众数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怎么可能有两 个呢? 生2的发言,教师事先显然没有预料到,一时不知如何回答,课堂顿时 出现冷场…… ②讨论六(2)班时又出现新争执。 生3:我觉得六(2)班成绩没有众数,因为都只出现了1次。 生4:(振振有词):我不同意!刚才不是说众数也可能不止一个吗? 所以我认为这些数都是众数,因为最多为1次。 两生争执不下,其余学生拿不定主意,纷纷看向老师。 师判定:生3的结论是对的,这种情况下没有众数。
习题≠问题
掌握知识 练习
形成技能
发展思维 提高解题能力
“你认为数学练习课对提高教学质量的 影响大吗?”
①很大 ②一般 84.3% 15.7%
③ 没有影响
0%
教师们充分认识到练习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你会选择以下哪种课型上研讨课?”
① 新授课 ② 练习课 ③ 复习课 81.4% 10%
8.6%
①第一次争执引导: 师笑着解释:这里的“最”并不表示“唯一”,而是出现次数之间的 比较,在数学上规定众数可以不止一个。 生点头接受。 师及时追问:那么,如果要用一个数来代表六(3)班的一般水平, 你还会选众数吗?为什么? 生1:这里有两个众数,而且差距又很大,所以不具有代表性。 生2:63和90都只出现了3次,一共有20个数据,出现次数太少了, 不能代表。 师顺势点拨:是的,当“重复次数过少或众数之间有很大差异”时, 众数不具有代表性。
想 一 想。
想 一 想。
想 一 想。
想 一 想。
2×5=10
乘法的初步认识
学生想到的:
某面包房在一天各类面包销售量如下:
面包种 类 销售量 (个)
奶 巧克 豆 油 力 沙 10 11 15
稻 香 5
三 色 9
椰 茸 30
◆开课 接生回答,师(故作疑惑):可是“椰茸”不是数啊? 生陷入思考。 生1(兴奋):我知道!可以将不同面包用不同数代替, 卖出个数就是出现次数。 (课件出示)奶油1,巧克力2,豆沙3,稻香4,三色5, 椰茸6,众数为“6”。
方法二:按一个因数的大小顺序和对应算式结合进 行排列。(就是按以上算式同时出现的顺序)
四:能按自己的喜欢的方法,对5.6.7 的 乘法口诀,分别整理出算式吗? 独立整理——反馈——组织评价
而以上的练习设计,较好地抓住了学生的好动心理,采用了比较灵活
的方式,使学生在合作互动中,讲口诀与算式结合在一起进行了反复训 练。这样的训练不仅使学生不感到重复,技能得到锻炼的同时,思维也 得到了较好的训练。
码 数
人 数
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例:四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哪只手套是一付的,用线连一连
?
3.练习设计要体现综合性
例:一下《20以内加减法》
二下:《表内除法》
45元/件 9元/条
1.看图列算式;
2.看算式说意义: 提出指 定算式 的问题
6+9=
9-6=
45+9 45-9 45×9 4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