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雷山县苗语电视剧调查

贵州雷山县苗语电视剧调查
贵州雷山县苗语电视剧调查

民族研究 2008年第2期

贵州雷山县苗语电视剧调查

杨正文 肖坤冰

本文是关于贵州省雷山县一部由当地苗族自编、自导、自演的苗语电视剧的调研报告。这样一部由苗族自己组织拍摄,采用苗语对白,反映现代苗族社会生活变迁的电视剧,是影视市场上的一件新事物,本文将之称为 苗语电视剧现象 。它反映了民族地区民间力量在适应社会文化发展方面具有的能动性,对于以母语为生活用语的民族聚居地区如何发展文化产业,如何丰富少数民族日常文化生活,以及如何进行文化市场开发与管理等问题,都提出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苗族 苗语 电视剧

作者杨正文,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教授。地址:成都市,邮编610041。肖坤冰,女,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人类学系博士研究生。地址:福建省厦门市,邮编361005。

2005年初,由当地苗族自编、自导、自演的题为 金钱惹的祸 (又名 星星知老人心 )的苗语电视剧光碟(VCD),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境内苗族聚居的雷山、凯里等县市热销。在乡场赶集天,沿街音像店因播放该片,吸引了众多苗族群众驻足观看,甚至造成交通的拥堵。据说,不久音像店就卖断了货,有人只好将VCD翻刻后送给朋友、亲戚。受到成功的鼓舞,制作者不久又拍摄了几部苗语电视剧。迄今为止,已完成了八部类似的电视剧。但由于这些苗语电视剧的制作没有办理有关文化管理手续,因而被当地文化管理部门依法查禁,不准继续在市场上流通。

苗语电视剧在黔东南苗族聚居区的出现,又是由当地苗族自编、自导、自演、制作完成并推向市场,是一件值得注意、值得探讨的新生社会文化现象。这一现象之所以值得关注,笔者认为有这样三个原因:

第一,它不同于以往政府部门制作的苗族文化旅游宣传片,也不属于影视公司制作发行的影视 官办模式 ,这几部苗语电视剧都是当地百姓自编、自导、自拍的,演员也是当地群众,是完全没有政府参与的民间自发行为。

第二,这几部电视剧反映了当地苗族的实际生活,而且对白全部采用苗语,填补了当地苗语电视剧的空白,是影视市场上的一件新事物,它在以母语为日常生活用语的少数民族聚居社区具有一定的意义。

第三,以往少数民族题材的影视片,导演和演员往往都是以 外来者 为主,基本上是以一种 他者的眼光 来审视和展现少数民族文化,而苗语电视剧的出现则是少数民族开始主动地通过媒体语言来表现自己,是一种由他者叙述到自我建构的转变。

30

贵州雷山县苗语电视剧调查

基于苗语电视剧在这三个方面的意义,本文将之称为 苗语电视剧现象 。

苗语电视剧为什么会在雷山出现?为什么会受到苗族群众如此的欢迎?当地人又是如何看待片中呈现的苗族文化的?类似的苗语电视剧现象在黔东南这样的苗族聚居区有何影响?它对苗语和苗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有何启示?民族地区(特别是以母语为生活用语的民族聚居地区)应如何完善文化市场的开发与管理?围绕着这些问题,笔者分别于2006年10月和2007年8月在苗语电视剧 金钱惹的祸 的诞生地贵州雷山县进行了两次实地调查,本文即是调查研究的成果。

一、苗语电视剧的出现

苗语电视剧 金钱惹的祸 ,讲述的是雷山县报德苗寨的一对年轻夫妇阿富和阿科外出打工,留下一个未满月的男孩交给老母亲抚养。在阿富和阿科外出打工的四年里,老妈妈和孙孙吃尽苦头,最后老妈妈病倒在床。而这时,儿子阿富和媳妇阿科从广东打工回来,身上揣着两万块钱。儿子阿富主张赶快拿出钱送老妈妈进医院诊治,但媳妇死活不肯,夫妻俩为此大吵一场,未获结果。而后,狠心的媳妇趁丈夫阿富上山砍柴之机,在煮好的饭碗里拌上毒药拿给老妈妈吃,老妈妈吃剩下的,又被孙子接着吃了,结果造成祖孙俩的惨死。

这部片子的主要拍摄者有三人,其中导演兼主演文巧富是雷山县报德人,1999年毕业于黔东南教育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另两位主要参与者王毅和李贤都是文巧富在黔东南教育技术学院读书时的同学,三人均为苗族。王毅在凯里市的三棵树镇经营有一家店铺,家里有三台摄像机,平时帮人拍摄和制作婚丧仪式的纪念光碟。喜欢玩DV的文巧富、王毅,在学校读书时就拍过一些短片、小品、MV。拍摄 金钱惹的祸 也是缘于一次偶然的机会,几个年轻人聚在一起,闲聊中谈到拍摄一部反映当地苗族生活的电视剧。于是当天晚上,文巧富匆匆编写了一个剧本草稿,第二天拿着草稿就开始拍摄了。拍摄用的是王毅家的DV机,取景就在雷山县报德苗寨,几个主要演员都是文巧富家的亲戚,且都是身居山里的村民,对话全部采用当地的苗语。由于大家齐心协力,只用了两天就完成了拍摄。拍完后,文巧富等人将片子经过简单剪辑,刻成了碟子送给亲戚朋友看。

据文巧富介绍,他的目的是想 拍一部当地老百姓,尤其是老人爱看的电视。之所以选择这一题材,是考虑到现在的农村地区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拍这部片子,主要想在精神上教育大家 。在电视剧的结尾有这样一段字幕: 此故事教育人民要珍惜生命,发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不要为自身利益而丧失人性;要学法、知法、懂法。不要为金钱触犯法律,导致家破人亡。另外,警示人们不要因为金钱而忘记亲情,只有亲情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这段话点出了这部电视剧的主题思想。

然而,令文巧富等人没有想到的是,这部电视剧流传到群众中后,广受当地群众的欢迎。有些音像店看到有利可图,不断地翻刻复制,传播范围越来越广,在雷山、丹寨、凯里等县市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于该剧剧情生动,立意鲜明,也达到了制作者的目的,在群众中起到了正面的教育意义。看完这部苗语电视剧,有的观众声泪俱下,泣不成声,对祖孙俩的遭遇抱以极大的同情;有的观众义愤填膺,怒火冲天,对凶狠毒辣的媳妇恨之入骨。凯里市舟溪镇营盘村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看过光碟后,召集亲友和家人座谈,告诫子孙后代: 外出打工也好,在家务农也好,做生意也好,有了钱要记情,情是动物的本性,更是人的本性,不能有了钱就忘记

31

父母,忘掉亲戚朋友。

任何文化现象的产生,都有其背后的社会历史根源。笔者认为,苗语电视剧之所以会最先在雷山县出现,与当地苗族强烈的主体意识以及近几年雷山县的文化发展,尤其是围绕着旅游经济而大力打造 苗族文化中心 品牌的一系列活动密切相关。

在全国几个苗族聚居区中,黔东南的苗族人数最多、居住最为集中。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南部的雷山县,全县总人口14.92万人,其中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2.6%(2003年末数)。苗语是当地苗族群众的主要日常生活用语,为典型的少数民族母语社区。尤其是最近几年,雷山县大力宣传和发展以苗族文化为核心的旅游产业,大打 苗族文化中心 的品牌,更增

强了当地苗族的族群认同意识和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在从贵阳经凯里到雷山的高速路上,可不断看到醒目的旅游广告,或是盛装的苗女手持牛角酒杯笑意盈盈,或是青山绿水间的苗家寨子;广告牌上印着极具诱惑力的宣传标语,如 人类疲惫心灵的最后家园 雷山 , 中国十大最好玩的地方 雷山欢迎您 等。此外,当地政府还组织了苗族赛装会、妇女文化传承技艺展示、斗牛节、苗年文化周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的举行固然有文化保护的用意,但更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 打造浓郁民族文化旅游品牌 ,为当地的旅游开发造势。艳丽的苗族服装、精美的苗族银饰、气势恢宏的芦笙队、干栏式的吊脚楼,这一系列典型的苗族符号,不断地建构和强化了雷山作为 苗族文化中心 的形象,也促使

当地苗族产生出一种文化自觉。

从雷山县旅游业发展的现状来看,在贵州旅游产业、民族文化保护、博物馆建设等方面被当作成功典型广为宣传的郎德上寨和西江千户苗寨都坐落在雷山县境内,这两个景点都是到黔东南旅游的必去之地。以这两个景点为依托,雷山县逐渐发展形成了以民族文化资源开发为核心的旅游产业链。在2002 2006年短短四年时间里,游客总数和旅游收入分别由4.97

万人次、476.7万元上升到21.6万人次、4255万元,年均分别增长34.2%和54.9%。

在黔东南的旅游核心区,纷至沓来的游客带来了现代科技文化的产品和形形色色的文化。他们手中的DV 机、数码相机对于雷山的苗族而言,由鲜见到见惯不惊,尤其是青年人已能够很熟练地帮游客拍照片,妇女、老人、小孩等也能很从容地面对镜头配合拍摄。他们在与游客的长期交往中,已逐渐培养出 拍 和 演 两方面的能力。在这样一个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发生碰撞的地区,在不断的文化碰撞、互融中,最容易产生新的文化现象。正如前面所分析的,在 苗族文化中心 的环境里所产生的主体意识和文化自觉为苗语电视剧的出现做了心理层面上的铺垫,而旅游发展所带来的现代科技产品的应用则使苗语电视剧的产生有了技术上的可能。正是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才有了第一部苗语电视剧 金钱惹的祸 的诞生。32

民族研究 2008年第2期

吴德海: 为雷山苗语电视剧进言 ,中国民族博物馆雷山西江分馆苗族文化研究年会交流论文,2006年。2006年10月,中国民族博物馆在雷山成立 中国民族博物馆苗族文化研究中心 。此后,当地政府开始不断地以 苗族文化中心 来为雷山的旅游业做宣传。

文化自觉 的概念是由费孝通先生提出的。费孝通认为: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 自知之明 ,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趋向,不带任何 文化回归 的意识,不是要 复旧 ,同时也不主张 全盘西化 或 全盘他化 。相关论述参见费孝通: 对文化的历史性和社会性的思考 ,乔健等编: 文化、族群与社会的反思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4页。

参见2006年雷山县 政府工作报告 ,雷山县人民政府网(http://ww https://www.360docs.net/doc/de18645858.html,/Article _S how.as p?ArticleID=2443)。

二、对苗语电视剧的认可与质疑

苗语电视剧 金钱惹的祸 拍出来后,之所以能够迅速流传,在黔东南地区广受欢迎,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其一,从内容上来看,电视剧 金钱惹的祸 在选材上的成功是受到当地苗族群众普遍欢迎的最关键因素。雷山县苗族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国章先生认为,这部片子最大的成功就在于它的选材,切入了社会最关心、最热门的主题。现在,在中国农村,年轻人普遍在外打工,只有老弱留守,孩子没人管。在雷山县,近两年每年经邮局汇回来的款额达二千万元以上,超过雷山县每年财政收入一倍多,有很多人打一年工回来,就可盖一座新木房,或是购置沙发、彩电、

收录机等物品。 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年轻夫妇出外打工挣钱,农村里 祖孙留守 的现

象非常普遍。 金钱惹的祸 可以说是抓住了当前的社会实际问题,直击人们的心灵,因而很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尤其是老人看了后,大多情绪激动。原黔东南州副州长吴德海看后评论说,

这部电视剧 乡土气息浓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深受群众欢迎 。

其二,是雷山县近年来经济与日常生活的变迁所带来的影响。经济和现代文明的发展改变了传统苗族社会中的生产结构和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的作息时间,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机、V CD 机、DVD 机和卡拉OK 等进入普通百姓家,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消费品。在县城,随处可见音响制品店和经营影碟出租的铺面。据雷山县广电局的统计,目前,雷山县的广电综合覆盖率达90.2%,V CD 机普及率达70%。在西江、郎德等旅游村寨,几乎每家都有一台电视机和V CD 机。晚饭后收看电视节目,播放VCD/DVD 光碟,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吹芦笙、对唱情歌等娱乐项目,成为当地苗族群众最常见的休闲方式之一。

其三,使用苗语对白也是电视剧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雷山、凯里等县市的苗族聚居村落,苗语是日常交流的最主要用语,很多当地人并不懂汉语,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人,看电影电视只是一知半解。虽然在城市里数字电视、数码电影已经引领影视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但对于民族地区不懂汉语的老人而言,看电视却还相当于看上个世纪的 默片 ,只能通过

画面来推测剧情。 笔者在访谈时,老人们还津津乐道地提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放露天电影

时,曾播出过几部用苗语配音的电影。但遗憾的是,仅此两三部苗语配音电影播放以后,当地人在屏幕上再也没听到过自己的母语。而 金钱惹的祸 的出现,使他们第一次有了属于自己的电视语言,真正看懂了电视,因而受到了苗族群众的普遍欢迎。

其四,民族地区广播电视节目套数少、质量差的问题是苗语片光碟热销的又一个客观因素。尽管最近几年为了配合国家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黔东南各县市都将 村村通 工程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来抓,但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以雷山为例,从2005年开始,雷山县开始全面禁止农村居民擅自安装公共卫星接收器(当地俗称 天锅 ),而由县广电局统一实施 村村33贵州雷山县苗语电视剧调查

唐千文: 略论雷山苗族贫困原因及致富办法 ,雷山县苗学研究会编: 雷山苗学研究文集 (第一集),内部印行,2006年。吴德海: 为雷山苗语电视剧进言 ,中国民族博物馆雷山西江分馆苗族文化研究年会交流论文,2006年。笔者在雷山报德苗寨访谈时,曾试着用汉语与 金钱惹的祸 的主演李奶奶交谈,发现李奶奶不会说汉话。笔者在雷山另外几个村寨中也碰到过这种现象。

通 工程。在这之前,很多边远的苗寨都是通过在屋顶安装 天锅 来接收电视信号的。安装一个 天锅 需要400-500元,一般可使用两年,两年后由于生锈而报废。这种 天锅 能够收到的台数较多,甚至能收到某些国外的电视节目。但由于广电局无法控制和过滤 天锅 所接收的信号,因而从2005年开始,雷山当地开始禁止农村私自安装 天锅 ,现在当地的市场上已经买不到 天锅 的安装器材。

雷山县广播电视局提出的目标是,要在2007年完成县城至西江沿线村寨和县城城郊部分村寨有线电视联网,建成20户以上自然寨广播电视 村村通 50座和 模改数 20座,未来5年

要使电视覆盖率达95%。 但从广电 村村通 的实际效果来看,目前雷山县的农村广播电视

建设还处于较低水平,广播电视覆盖还存在 盲区 。在笔者访谈的雷山县丹江镇白岩村,居民家的电视只能收到一个台 贵州电视台。据当地群众反映,雷山县的广电 村村通 工程从2005年10月开始实施,到2006年10月还不到一年就匆匆结束了。第一天可以收到八个台,第二天就变成了七个台,后来几乎是每过一个月就少一个台,2006年10月份以后就只有一个

台了。目前雷山县境内的桃江、大塘、方祥等很多乡镇都只能收看到贵州电视台一个频道。

而VCD 光碟成为当地农村补充电视节目的一个重要资源,这也是 金钱惹的祸 被大量刻录、广泛传播的一个重要原因。

再从国产电视剧的现状来看,尽管近几年来新片层出不穷,但反映民族地区当前现实生活的作品却很少。电视剧多以都市言情片、青春偶像剧为多。剧中所呈现的大城市的繁华景象,以及主角们穿着高级时装,开着私家车,出入于高档酒店的生活,与民族地区目前的生活现状差得太远,因而很难使民族地区的观众产生认同感。另外,还有一些电视剧则是借用了民族地区优美的风景、少数民族艳丽的服饰和独特的建筑等,将 少数民族 作为一种浪漫化的背景和包装。喜欢看这类电视剧的观众往往是对少数民族充满浪漫化想像的都市人,而不是被 呈现 的当地少数民族。

尽管 金钱惹的祸 在黔东南苗族地区广受欢迎,但片中仍然有一些地方让当地人感到不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报德乡的部分群众认为电视剧损害了报德乡的形象。片子播出后,报德乡有的居民认为,这部电视剧 无中生有地编造了一些故事,损害了报德苗寨的形象,让别的地方的人觉得我们报德人很差劲 。甚至有人打电话到县广电局,要求查禁该片。二是这部电视剧使用了电视连续剧 红楼梦 的主题曲 枉凝眉 作为主题曲和插曲。而当地的文化精英认为: 不应该用 红楼梦 里的歌作插曲,当地苗族有那么多的飞歌、情歌、酒歌,既然是苗语电视,就应该用苗族自己的歌。用飞歌最好。 三是片中所体现出的审美取向有一定的问题。当地文化精英认为: 现在,城里人和农村人在很大程度上是互相羡慕,很多城里人羡慕农村的宁静生活,而 金钱惹的祸 所体现的审美取向还是农村人对城市生活的单方面向往。 四是在技术上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镜头不稳,有些镜头太长,剪辑技术不够好等。

由于苗语电视剧 金钱惹的祸 取得一定的成功,拍摄者后又连续拍摄了 逼婚 、 苦涩的童年 、 阿三的婚礼 、 山里汉寻亲 、 苦命苗家妹 等六部电视剧,其中三部已经流传到市面34

民族研究 2008年第2期

参见2006年雷山县 政府工作报告 。雷山县广播电视局正在准备实施新一轮的 村村通 过程,目前新的接收装置还在调试中。很多边远农村唯一能收到的贵州电视台是通过雷公山上的地面接收台(雷公山广播电视764台)发射转播的,不用安装 天锅 或其他任何设备都能收到信号,只要有电视就可以。

上。此外,雷山县西江镇开觉村也拍了一部题为 老变妈 的片子,凯里市也有人拍摄了两部电视剧。一时之间,黔东南出现了好几部民间自拍的苗语电视剧。然而,无论是传播范围还是社会影响力,这些片子都远不如 金钱惹的祸 ,看的人少,光碟也很难在市面上找到。

当地群众对这些电视剧的不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民俗表现不真实。如 苦涩的童年 中讲一个寡妇在丈夫死后又找了个男人,但片中两人没有举行仪式就住在了一起,当地人觉得这是不符合苗族的传统习俗的。按理当地的习俗,即使是再婚,也应该由女方的姨妈叔伯来看过,大家认可了,举行了仪式后双方才能住在一起。而电视剧中两人随便就住在一起,当地百姓看了很不认同。二是对电视剧内容的不满。如西江开觉拍摄的 老变妈 是一部鬼神片,片中的人死了又活过来,而且还有很多鬼师做法、请神的镜头。群众认为这是宣传封建迷信思想,有损当地苗族的形象,因而并不喜欢这部电视剧,就连西江本地都很少有人看。三是觉得有些片子的跨度太大,故事情节没有交待清楚,前后镜头衔接不上,拍摄质量比较粗糙。此外,包括 金钱惹的祸 在内的这些苗语电视剧的拍摄,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外来电视语言的影响,是对外来电视语言的简单模仿。

三、对苗语电视剧现象的一些思考

雷山苗语电视剧的出现看起来似乎只是出现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一个 偶然 事件,但实际上它却是边缘社区经过多年的酝酿与发展而催生出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苗语电视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族地区近年来的社会与文化变迁,它对于我们思考边缘族群与主流社会的关系,边缘社区的社会变迁,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以及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都有一些新的启示。

第一,苗语电视片的出现体现了边缘社会从 他者表述 到 自我建构 的一种转变。在边缘社会的 文字性 方面,语言的双语化、混成化、国家化、标准化过程,与国家的扩张或国家一体化建构密切相关。语言人类学认为,地方的说话行动,不只是地方的,还可连接到更大的历

史过程与权力系统。 在我国,汉族在人口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作为官方语言的汉语几乎成

了文化传媒中的唯一语言或主体语言。近几年虽然出现了一些少数民族题材或以民族地区为背景的优秀电影,如 德拉姆 、 花腰新娘 、 那山,那人,那狗 、 可可西里 等,某些影片也力求真实地反映民族地区的生活风貌,如 德拉姆 和 可可西里 都采用了纪录片的形式,但这些影片在语言选择上仍然是以汉语为主,仍然是通过外来摄制组的 他者的眼光 来描述少数民族或民族地区。

值得一提的是,被称为中国第一部原生态高清电影的 开水要烫,姑娘要壮 ,尽管采用了当地的 苗泾浜 (苗语和汉语混杂)对白,演员也全部是当地苗族,但整个拍摄过程仍然是由专

业化的摄制组和科班出生的导演拍摄的。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仍然是一部由外来者帮当地35贵州雷山县苗语电视剧调查

相关论述参见简美玲: 汉语、苗泾浜、汶类:贵州苗人家谱的混声与界线 , 历史人类学学刊 第4卷第2期(2006年10月),第105页。影片 开水要烫,姑娘要壮 是由青年导演胡庶在2005年执导的一部电影,讲述的是苗族女孩小片为了展示自己编织的花腰带,千方百计想去参加乡里苗舞比赛的故事。影片在贵州榕江月亮山区计划寨和计怀寨取景,演员全部由当地苗族担任,采用前期编剧与即兴表演结合的手法制作,被称为我国第一部原生态高清电影。

民族研究 2008年第2期

苗族代言的电影。当地自拍的苗语片和所有这些外来摄制组拍摄的影片在取材方面有很大的不同。不管是剧情片还是纪录片,外来摄制组喜欢表现的还是民族地区优美的风景、艳丽的服饰和独特的风俗习惯,民族地区往往被建构成一种淳朴的、未被污染的 世外桃源 ,在某种程度上是国家建构并认可的对少数民族文化叙述的主流意识的表达。

与之相反的是,这几部苗语电视剧却很少展现典型的民族风情,剧中人物都穿着普通的便装,说的是苗语,呈现的内容多是当地群众日常生活中的故事,与时代发展结合紧密。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 他者的眼光 和文化持有者的内部的眼光有明显的差别。在外来摄制组拍摄的影视片中,少数民族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被表达状态,难以发出自己的声音。而雷山苗语电视剧的出现,是边缘族群在文化传媒中第一次反客为主,由被动的 被表达 转变为积极主动的 自我建构 ,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第二,苗语电视剧现象给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与保护提供了一种可能的途径。 金钱惹的祸 等苗语电视剧的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使用了民族语言,而且是一种苗语方言,表现的是当地实录式的民俗生活。它通过生动的故事,把大量日常生活语言置于叙事的情节之中,并保存了许多未经修饰的民俗生活画面。尽管这或许只是创作者无意而为之,但它客观上保存了丰富的动态语言材料。这与2006年国家民委与加拿大驻华使馆联合举办的中加少数民族文化交流活动中,人们所看到的加拿大相关机构有目的性地通过拍摄影片来保存土著民族语言、文化的做法,有异曲同工之效。因此,它为目前国家正在进行的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与保护提供了一些启示。换句话说,可以通过拍摄具有生动生活场景的影视片来达到传承与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目的。另一方面,国家应该尽快制订出台更加细致且具有操作性的有关法规,鼓励、规范、保护民间力量,使他们在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中,既可以贡献其财力、智慧,又可以从中受益,确保文化传承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苗语电视剧对民族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有一定的启示。从我国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目前开发的文化产业面非常狭窄,科技、信息、设计、策划等方面基本上仍处于空缺或薄弱状态,似乎民族地区的文化产业就等同于民族旅游产业。当然,民族地区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如处在偏远地区,科技、教育水平低下,发展民族旅游可能是在特殊环境下的一种特殊选择。然而,过分依赖旅游,为迎合游客口味对原有文化进行包装,却往往使民族文化受到破坏和误解,最终将导致文化产业失去 文化 的内涵。

在民族地区,我们时常会看到两种 文化 的交织和矛盾。一方面,是政府逐渐加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保护。政府部门组织和实施了一系列的民族文化保护措施,如在雷山县开设了由农民自己主讲的传统民族文化研习班,还组织了赛装会以及刺绣、织布、编草鞋等传统技能大赛。另一方面,是在国家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以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知识为代表的 文化 对传统文化的否定。在雷山县的乡镇,我们随处可见 不嫁文盲汉,不娶文盲妻 等宣传标语。这里的文盲,显然是指没有受过现代学校教育,不能读写汉字的 文盲 。也就是说,一个从小在苗族文化环境中长大的人,如果没有受过现代学校教育,不能读书识字,尽管他(她)掌握了耕种、养殖、刺绣、织布等传统生计知识,仍然是现代化国家 文化 定义下的 文盲 。民族地区一些熟练掌握传统技艺,但却不能读写汉字的老人在自我表述时也经常说自己 没文化 。这实际是在国家、地方政府和媒体的操作下的一种社会集体无意识现象,其背后隐含的是国家关于 文化 的界定。少数民族自己原有的 口传身授 的传统文化、生计知识则被排除在 文化 之外。这样的文化意识或文化观多少会影响到民族地区的 文化产业 设计和发展的方向。

36

雷山县的苗语电视剧现象打破了民族地区发展文化产业的单一模式,使我们看到了民族地区发展特色影视业、生产特色影音文化产品的另一种可能。同时,对于我们理解 文化 的内涵也具有启发意义。文化人类学者认为, 文化 指的是 任何社会的全部生活方式 在社会科学家看来,没有无文化的社会,甚至没有无文化的个人。每个社会,无论它的文化多简陋,总

有一种文化。从个人跻身于一种或几种文化的意义上看,每个人都是有文化的人 。 苗语电

视剧展现的正是苗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所呈现出来的 文化 ,借用的则是现代文明的科技手段,它是国家定义下的 文化 与苗族的传统社区文化融合贯通的产物。

作为民族地区一种新生的文化现象,苗语电视剧给民族地区的文化管理部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雷山县拍摄的这几部苗语电视剧,由于没有发行许可证,在市面上流通不久后,就被雷山县文化广播电视局在当地扫黄打非行动中,以非法出版物处理了。收缴的碟片全部销毁。可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06年5月湖南浏阳淳口镇农民许明文带领妻儿自编自导自演的电视剧 爸爸,我不该骗你 一剧已通过了国家广电部门的电视剧审批,获得了国内首部农民自拍剧的发行许可证,成为名副其实的首部农民自拍的电视剧,并引起了国内外知名媒体的广泛报道。从时间上来看, 爸爸,我不该骗你 并非国内首例农民自拍的影视片,此前国内已有好几例相似的报道,雷山的这几部苗语电视剧也比该片出现得早。但该剧的特别之处在于首次通过了国家广电部门的审批,获得了合法的发行身份。因此,民族地区文化管理部门应该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对民间拍片加以正确的引导,帮助其完善相关手续,使这些有价值的文化产

品,得以行销市场。

苗语电视剧还启发我们对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定位进行重新思考。过去,在民族地区发展文化产业,对市场的定位总是针对族外和外部社区,这仿佛已成为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市场定位的思维定式。苗语电视剧在苗族地区的热销,使我们看到了蕴藏在社区内部的巨大消费力。换言之,除了文化的相异性形成的吸引力可以发展民族地区旅游业外,文化同质性所产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向心力,一样可以转变成相应的消费能力而创造出效益。此外,类似苗语电视剧还可以考虑向省外、国外的同族语言社区发行。笔者2006年3月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苗族社区考察时,看到有许多来自老挝、泰国苗族村落的歌舞片、民俗CD 和VCD 深受当地苗族的欢迎。这样看来,类似苗语电视剧这样的文化产品,也应该具有在海外市场发行的潜力。

诚然,拍摄苗语电视电影并不一定是雷山县乃至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文化产业发展的最佳渠道,但它毕竟打破了类似雷山这样的民族地区依靠民族旅游发展文化产业的单一模式。雷山苗语电视剧的出现实际上是一个信号,使我们看到发自民族地区社会内部的一股力量,使民族地区在吸纳现代文明的同时,守护住自身的文化,并创造出一定的经济效益。这是民族地区一条全新的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责任编辑李彬 37贵州雷山县苗语电视剧调查

[美]C 恩伯、M 恩伯著,杜杉杉译: 文化的变异 ,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9页。笔者访谈期间,文巧富的第八部电视剧 苦命夕阳 刚拍摄完,正在积极地申请办理发行片号。如果办理成功,这将会是当地第一部获得发行许可证的自拍片。

Ethno Natio nal Studies,No.2,2008

som e different ang les fr om w hich the primitiv e r elig io ns w ere under stood and points out inevitable questions and contradictions of the conventional understanding.The paper analyses a couple of popular principal co ntradictions and then g ives som e new thought about the primitive religions.

Keywords: primitive religions;primitive culture;question to the w or d primitive.

Research of the TV Drama in the Miao Community in Leishan County, Guizhou Province Yang Zhengwen and Xiao Kunbing(30)

………………………

Abstract: In Leishan county of Guizhou,local M iao people w rite,direct and play a TV play about their ow n life.It is a new thing in the m ovie and TV market.T he autho r calls it the pheno meno n of the M iao language TV plays.It is reflectio n of the Initiative of the popular pow er adaptating w ith the so cial cultur al developm ent.And it is a new idea fo r pro moting cultural industry,enriching cultural life,and developing and manages culture market in the ethnic region w her e the ethnic languag e is used in daily life.

Keywords: M iao,nationality;M iao lang uag e;T V pla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Cultural Adaptation of the Villagers of Longji Village of the Zhuang Fu Guanghua(38)

……………………………………………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ultur al adaptatio n of the Zhuang villagers of Lo ng ji fro m the levels like productiv e techno logy,life sty le,social str ucture etc.on the basis of fieldw o rk to the Longji villag e,Long sheng,Guang xi.The adaptation includes the inheritance o f traditional Zhuang culture and the creatio n in the new situation.T he ov er adaptatio n of the Zhuang villager fr om1985to1995has changed now.T his case explains the relationship betw een eco logical env ir onm ent and human action.

Keywords: ecolo gic enviro nm ent;cultural adaptation;Zhuang,nationality;over adaptatio n.

"Hu a I I Y (华夷译语)"and Its Studies Liu Hongju n and Su n Bojun(47)

………

Abstract: Both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y had centr al specialize agencies that w ere in charge of co mmunicatio n and reception o f envoy s fro m ethnic regions or fo reig n states. The agencies in M ing Dynasty w ere called"si yi guan(四夷馆)"and"hui tong guan(会同馆)."Later,they w ere combined into"hui tong si yi g uan(会同四译馆)."For the needs of daily translatio n and educatio n o f the students,they compiled a number of Chinese and fo reig n lang uage and Chinese and ethnic language dictio naries.T he dictionar ies w ere called"

H ua I I Y "then.This paper review the dictio naries and their present conditio n and studies at ho me and aboard.

Keywords: H ua I I Y ;si yi guan;Fan H an translatio n.

1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