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镇化与就业的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城镇化与就业问题的关系

摘要: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必经过程,也是我国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目前,我国城镇化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城市规模扩大,城乡一体化程度提高,越来越多的农业人口开始转变为城镇人口,农村剩余劳动力也开始大量向城镇转移。城镇化在带来一系列问题的同时,也着实解决了农民的就业问题,本文从农村城镇化与就业的相关概念出发,对我国农村城镇化与就业的发展状况及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在对目前我国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我国农村城镇化与就业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城镇化;就业;农村劳动力

我国现阶段的农村城镇化水平处于整个城镇化进程中的初级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农村非农产业异军突起,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农村非农业的发展,一方面优化了农村就业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另一方面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和农民收入构成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开创了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我国城镇化水平由1989年的26%提高到2001年的38%。同时,农村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国家逐年加大对农业投资的力度,农村交通、通讯、水电等公用事业有了长足的进展。特别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中央高度重视发展小城镇,把发展小城镇作为推动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战略举措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发展小城镇,推进城镇化,是世界各国走向现代化的基本经验,也是我国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但在中国迅速的推进城镇化建设中,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城镇化给经济发展带来了一些明显的问题。例如失去土地的农民难以就业,农民进城导致城市卫生状况明显下降等等。

一、我国农村城镇化发展状况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近几年已迈出了很大的一步。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掀起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又一高潮,非国有部门迅速发展,同时乡镇企业尤其是沿海地区乡镇企业大发展,各种开发区建设出现热潮。这些非国有部门快速增长产生了对廉价农村劳动力的强烈需求,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进入了一个高潮期。由于中国城乡之间人口流动的限制逐渐被打破,人口流动规模逐渐增大,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另一方面大量农民向城市转移,此外,加入WTO之后,农业竞争加剧,低层次农产品大幅减少,农业劳动力的剩余时间将大幅度上升,很大一部分农业劳动力转移到其他部门,这也将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但是农民工就业问题,总结起来,有以下特点:

1 就业渠道不畅,就业信息缺乏。由于我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的滞后,目前,农民工外出务工主要靠亲戚介绍或者依靠中介公司组织才能实现,而很少依靠政府或培训机构组织劳务输出,这就导致农民工的就业有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和不稳定性。

2 就业层次低,稳定性差。我国农民工在城市就业属于非正规就业,不同于城市职工的正规就业。从就业的行业来看,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从就业的工作岗位来看,农民工主要集中于生产第一线从事简单的、低技术的体力劳动,层次较低;从就业的企业性质来看,农民工主要集中于私营、个体等待遇低、稳定性差的企业,享受不到从事正规就业的城市职工的各项福利和待遇。

3 工资收入低,增长缓慢。由于农民工文化和技能水平的限制,所以农民工所做的一般是低技术含量的工作,这就导致公民共整体工资水平偏低,由于缺乏稳定性以及户籍制度的限制,和城市职工相比,会出现同工不同酬等明显的工资歧视。并且工资增速缓慢,几乎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化。

4 就业环境差,安全得不到保障。农民工的就业往往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比如纺织业和建筑业,这些产业劳动环境差、危险性高、劳动强度大、超时工作现象严重。再加上许多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并不配备必需的安全防护设施,农民工的安全得不到保障,致使职业危害性增加严重,安全事故频发。

5 缺乏培训机会,技术水平提升慢。由于政府有关部门对农民工培训的认识缺乏,加上我国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还不健全,财政投入缺乏,农民工缺乏劳动就业培训的机会,文化素质和技术能力得不到提升。这就导致不能满足实际的就业需要,出现企业“招工难”,农民工“就业难”的怪现象。

二、城镇化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

农村城镇化与农民就业之间存在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这不仅表现为城镇化改变着农村劳动力供求状态,而且表现为农村就业对城镇化的反作用。首先,实施城镇化战略有利于减轻农村就业压力,增加就业岗位。不断推进城镇化进程,使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合理地流动与重新结合,引导和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经济效益较高的非农业部门,促进人口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转变城镇化的过程,就是减轻农村就业压力,提升农业结构的过程。同时也应注意到农村城镇化与农民就业的相互关系中后者对前者的影响。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打破城乡壁垒,极大地促进城市产业分工的发展。农民进城就业不仅能有效解决我国需求不足的问题,也是目前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合理、有序引导农民进城就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二者的良性互动过程,有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但在另一个角度说,城镇化过程中也无疑

增加了许多的待业农民,在我国迅速推进城镇化建设中,各地政府不断扩大城市规模,进行市政建设,使得城市边缘不断扩大,导致农民特别是城郊农民的土地被大量征用,致使这一社会群体的大量出现。同时,这部分群体正迅速地扩大,庞大的失业群体将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城市化进程的障碍因素。因此,这也无形增多了待业群体的数量,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失地农民就业形式单一,就业形势严峻,失地农民的安放政策也存在一些弊端和不足,尚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城镇化对农民就业的影响,总结起来,主要是:

1 积极影响

城镇化的加速发展相应地带来城镇交通、供水、供电、通信、文化娱乐等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并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而这些产业的发展会给农民工提供很多新的就业机会。同时,加速的城镇化、城乡一体化以及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会给建筑和房地产市场带来巨大需求,这些需求同样会给农民工提供很多就业机会。在城镇化的发展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就业市场会出现新的需求,比如熟练技工,而在市场为导向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这些需求必然会催生出很多的培训机构以改变目前农民工文化素质不高、技能水平低下的情况,适应市场需要。这就给农民工就业提供了新的机会,有利于农民工的顺利就业。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取消了我国原有的户籍障碍,这就使农民工在就业的时候可以享受到与城市职工同等的民主权利,改善农民工不被重视,不能行使正常的民主管理权利的局面。有利于保障农民工的人身权利,增加农民工就业的稳定性。

2 消极影响

首先,新型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取消了原有的户籍制度,对不同类型城市的户籍分类放开,原来的农民成为了市民,但是由于城市房价的升高,农民在城里买不起房,在城里没有稳定工作,原来赖以生存的土地又没有了,这会导致农民工待就业的数量增加,影响就业的稳定性。

其次,农民工虽然进入城市,但仍游离于城市体制之外,并没有形成实质意义上的城市化,处于一种“半城镇化”状态。与农民工流动的阶段性相适应,农民工阶层也在不断分化,出现了与老一代农民工具有显著差异的新生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以年轻人为主,这些人具有强烈的市民化意愿,怎么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成为了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

三、我国农村城镇化存在的问题

1、城乡结构、城镇布局与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我国城乡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严重地阻碍了城乡人口正常流动和协调发展。由于农村劳动生产率低下,大量农业劳动力和农村人口被束缚在有限的土地上,从事单纯的种植业、林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