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世致用思潮与西学翻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世致用思潮与西学翻译

鸦片战争以前。由于清政府闭闭关锁国,文化专制,思想界“万马齐喑”整个社会脱离实际。对西方更是茫然不知。既不辨其地理位置,又不知其风土民情。当资本主义用大炮轰开中国大门时,中国文人平时埋头书斋,但一到民不聊生,社会危机四伏的关口,他们的忧患意识叶也便激发,关注对象从“纯学术”到“致用之学”,以救民于水火,匡扶社稷。经世致用的思想涵盖政治经济国防诸多方面。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喊出了学习西方的口号。这一时期,统治阶级及大部分国人并未因为外敌入侵,国门洞开而认识到中国不但在军事技术上存在差异,而且政治思想方面也大落后于西方。因此,也只有林,魏少数先知先觉的智者以经世致用的思想翻译,虽然译著甚少,但他们是近代中国人介绍西方各国政治经济地理历史概况的第一批重要著作。

洋务思潮与西学翻译

19世纪60--90年代,是中国近代史求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时期,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各类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后。中国社会的面貌以及人们的思想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一些爱国志士开展了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一种学习西方,谋求富国强兵之路的社会思潮,这必然导致了翻译的星期与繁荣。

此时的翻译特点是:

1 译书的方式基本是西人口译,华人笔述,只有极少数中国人能不依赖外国人独立译书。

2 引进的西书涵盖范围广,但主要集中在自然科学与应用科学。

3 翻译水平参差不齐,普遍较低。马建忠“今之译者,,大抵于外国之语言,或稍涉其藩篱,而其文字之微辞奥旨,与夫各国之古文词者,率茫然而末识其名称;或仅通外国文字语言,而汉文则粗陋鄙俚,未窥门径;使之从事译书,阅者展卷未终,触人欲呕。又或请西人之稍通华语者为之述,而旁听者乃为仿佛摹写其词中所达之意,其未能达者,则又参以己意而武断其间。盖通洋文者不达汉文,通汉文者不达洋文,亦何怪夫所译之书皆驳杂迂讹,为天下识者所鄙夷而讪笑也。总的来说,缺乏中西贯通的人才造成了翻译水平低下的情况。尽管不尽人意,但是新的科学技术的概念与观念为日后的百日维新打下思想基础。

变法维新思潮与西学翻译

翻译特点

重心从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转向人文和社会科学。据不完全统计,1850年到1904年,社会科学尤其是政治历史地理方面。逐渐代替了自然科学与应用科学方面的书籍。成为译介的重点。

年代哲学宗教文学艺

总计

185 0-110 5 5 57 46 16

9

23

45 567

899

190 2-1 904 34 3 26 128 13

6

11

2

56 38 533

翻译的西书中政治和史地类所占比例最大,

2 留学生成为译书的主体

被称为近世西学第一人的留英学生严复,译著11种,皆是18 ,19 世纪西方的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哲学等方面的代表性著作。影响最大的是《天演论》。

在维新思潮的推动下。许多爱国志士讲译书作为救亡图存。争取国家独立。自主和富强的手段,使中国的思想文化进行了一场深刻的新陈代谢。

综上所述,清末西学翻译的高潮与当时种种政治思潮都是伴随这”救亡图存“这一紧迫的历史人物来进行的,两者密切相关,互为影响。翻译不仅是简单的文字转换,作为人类活动的一种,它永远是为政治服务的。中国清末的政治思想史,其本质就是一部中学与西学,新学与旧学的斗争史,激烈的斗争反映了国人多西学的态度由排斥--接受--欢迎的过程。而随着对西学认识的不断深化,国人的眼界逐渐开阔,思想上的蒙昧也一点点被消除。可以说,西书翻译。西学传播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新的政治思潮的涌现和政治思想的形成,进一步开启了民智,开阔了民众的视野。了解外部世界的愿望也更加强烈。这反过来又极大的促进了翻译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严复《天演论》出版后,

书中所宣扬的进化论成为从其诞生到”五四“前后这一时期的主流思潮。即使到了今天,“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词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