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传承与当代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传承与当代发展

贺非非

(武汉轻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23)

摘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经济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较之于古代,人们的平均寿命也有了很大的延长。西方各种文化思潮的无形渗透无疑弱化了传统的孝道文化,孝道文化发展到现在已然出现了断层问题,社会中虐待老人、争夺家产、形式化的孝敬现象屡屡出现。基于以上原因,我国孝道文化的当代传承与发展迫在眉睫。

关键词:孝道文化断层传承发展

On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filial piety culture

HE Fei-fei

Abstract:Nowadays, with China's comprehensive deepening reform the economic level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e ancient times, people's life expectancy has been greatly extended. The invisible penetration of western various cultural trends will undoubtedly weaken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filial piety, filial piety culture development to the present already appeared fault phenomenon in society, respect for property, abuse of the elderly, often formal. Based on the above reasons,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filial piety culture in our country is imminent. Key words:Filial piety culture fault inheritance development

一、孝道文化

孝敬父母长辈、尊老敬老便是孝道文化。孝不仅仅是子孙对长辈的赡养以及相关义务,还有长辈对晚辈的关爱,也就是常说的慈孝并重。孝最初来自对祖先和生命的崇拜,也就是尊敬祖宗和生儿育女。

《尔雅》中对孝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1]P25。其认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和“子”字组合而成的一个会意字。

著名学者侯外庐曾指出:“德与孝是周代统治阶级的道德纲领,‘德以对天’‘孝以对祖’是周代伦理的特色。”[2]P92也就是说早在周代就有了关于孝道文化的主张,周朝统治者主张的孝祖、敬德,成为当时社会中主流的价值观,君臣、父子、长幼之道都社会成员必须遵守,而且在形式上也加强了这种观念,比如天子必须亲自行养老之礼,设宴款待国老,对国家有功的年老之人都会得到合理的对待;地方更是有乡饮酒礼,年龄越长,族民们对待其规格越高,所受的待遇更是丰厚,都体现了在那个时代对于老人的尊敬,也就是孝道文化的传承。

《孝经》提倡养老、尊重老人以及送老的一系列做法,曾子就以其之孝道为人称赞,关于其的著作有《曾子本孝》、《曾子事父母》等。孟子、荀子等更是有对孝道文化的发展,这里就不详细阐述了,总之儒家文化对孝道文化的发展功不可没。

汉代以来,独尊儒术,则把孝推向高峰,三纲五常更是对孝道文化的具体演绎。汉代有“能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3]P122之说,更有皇帝死后以“孝”为谥号,而且诵《孝经》、行孝悌成为社会中的一个风气,在官员选拔中举孝廉成为一种常见的也以孝廉为上,可以说孝道文化在这时达到顶峰。

此时的孝是与忠联系在一起的,孝文化之所以能得到统治者的青睐,这就是原因。就像唯心主义的阶级基础一样,符合统治者的利益,则会得到大力宣扬,统治者需要一个可以合理统治天下的理论,恰好儒家这一套符合其利益,故而得到不断的加强,当然也不是说这种文化就是为了迎合统治者需求,就一定不对,只是其中包含着错误的成分。程朱理学家门则更加强调孝是天道使然,我们只能顺从的接受,即父母可以不慈,但子女不能有

不孝,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母之命不可违之说。也正是鉴于此,爱之愈深则恨之愈切,近代以来的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则是愈加猛烈,儒家文化被当做中国积贫积弱的原因一股脑抛掉,儒家孝道更是被当做愚昧的东西而破除,开始反对愚孝,强调人的理性和个性。但是还是一样,我们反对的是其中不合理的一部分,不能全盘否定,总之孝文化在此遭到了巨大的打击。

二、我国孝道文化的现状及分析

(一)社会中的孝德缺失的现象

目前社会中存在的孝德缺失的现象不胜枚举,对于农村子女外出打工导致的空巢老人的现象,孤寡老人食不果腹、无人照看的现象,社会青年子女虐待老人、更有甚者子女为争夺家产恶意伤害老人的现象。“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4]P12,孝,本应该最先于至亲,可是事实现状有时却并非如此。

2014年5月9日,绵阳晚报登出这样一条新闻,“养了5个子女7旬老人却无人赡养”,家住平武平通镇某村七旬老人,膝下虽有四女一子,可体弱多病,无经济来源的她,却常年看着子女为了赡养自己而纠纷不断,最终还被儿子赶出了家门。在法律调节无效的情况下,这位母亲将二女诉至法院,要求儿女们尽赡养义务。最终法院也做出了要求五子女履行赡养义务的裁决。

看这个字眼“要求”,一个母亲要求子女履行赡养义务,这是怎样的一个悲剧。在今天这个社会,这种悲剧无时不刻正发生在我们周围,我们就不得不深思了,我们的经济发展了,我们的寿命也延长了,可是我们的孝道文化的传承却退化了,本应该尽的义务,却需要法律去强制执行,我们不得不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一下,我们孝道文化出现滑坡的原因了。(二)孝道缺失的原因分析

1.客观因素

(1)制度遗留因素

我国于1982年就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此政策之下的子女目前已到了娶妻生子的年龄,就以独生子女家庭占为主,这种家庭结构对孝文化的发展有所影响。他们从小受到来自祖辈和父辈的宠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形成了一种优越感,到了他们成家立业之后,突然增加的养老负担使其难以承受。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家庭的“经济”作用越来越突出,逐渐走向一个貌似拼爹的社会,逐渐人们不再关注以往的亲情,已经完全打破了父母在不远游的陈规,完全以经济为主,行孝的方式不再是长久的陪伴,而是经济上的满足,这就忽视了精神上的关怀。

(2)老龄化趋势

我国正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20年,老龄化人口将达到2.5亿,到2050年,老龄化人口将占总人口的三成。[5]而且80岁以上的老人或者说自理能力差的老年人以年均100万的增长速度增加,鉴于此,如此之多的老年人口的赡养压力对于孝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而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城市与城市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社保制度,尤其是养老体系都存在着较大差异,对于一些的确有困难的家庭不能做到及时帮助,放任不管,造成了不良影响。而且孝属于道德层面的概念,又不能像其他现象一样去强制性执行,只能从道德层面进行约束,有时难免力度不够。

(3)教育体系的脱节

学校是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的地方,生活的时间仅次于家庭,而且在学校会有同龄人的榜样作用,是进行孝道文化宣扬的最佳场所。然而,不得不说目前学校在这一方面没有尽到应有的作用,学校是踏入社会前的预演,在这里没有得到好的培养,出了社会更不会有好的发展。学校的宣传停留在口头表面以及应付检查上,而真正的重点在与实践。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