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病害(dlx)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发生特点
(1)病菌以菌丝及分生孢子在病蕾(痕)、枯花蕾、病芽、病果柄、病 枝及病叶上越冬。 (2)病害初现期与早春气温、雨量、降雨天数有关。日平均气温回升 到15~17℃,连续10d,病害即可发生。春雨早、发病也早;春雨多,发病也 重。初病最早见于4月上中旬,先是嫩叶、新梢发病,后为果实、花蕾发病。 果发病于4月初至5月上旬,到7、8月扩展迅速,病果纷纷脱落,直到10月采 收茶果时为止。病蕾在6月初现,8~10月病蕾大量掉落。 (3)发病率。丘陵地区>山区>高山区;阳坡、山脚、林缘、老树>阴坡、 山顶、林内、幼壮树。 (4)有些油茶病株年年发病早,病果增加快,病斑扩展迅速,病落果多,成 为扩展中心,称为历史病株。 (5)不同油茶品种和单株抗病率不同。一般小叶油茶的抗病率>一般 油茶,寒露子>霜降子,紫红果和小果>黄皮果、大果,尤以单株抗病力差异 表现更为明显。
三、发病规律
江西、湖南等省一般从4月下旬至5月中旬开始发病。 随着气温上升和果实的发育,病果率也不断增加, 病害在7~9月为盛发期,8~9月病落果最多。9~ 10月花芽染病逐渐增多,病蕾多脱落。 病害的发生和蔓延与温度密切相关。在15~20 ℃ 时果实开始发病,27~28 ℃时病果迅速增多。在 温度适宜时,如雨水多则有利于病害分生孢子的产 生和传播。尤其是夏季(6~7月)多雷阵雨,则可 加重病害的发生,但如果夏季连续高温干旱病害发 展缓慢,则发病就不严重。 炭疽病的发生,一般说,丘陵地区较山区重,阳坡、 山脚、林缘重于阴坡,山顶和林内,成林重于幼林。 偏施氮肥会增加病害的发生。林间套种间作,尤其 是高秆或半高秆作物发病率也会显著增加。
叶片肿大成肥耳状
花芽感病后,子宫肥肿膨大成球状物 花芽感病后,子宫肥肿膨大成球状物
二、病源
由真菌侵染引起 病原是细丽外担菌[Exobasidium gracile(Shirai) Syd.]。该菌的外担子层长在肥大变形的植物组织 表面,成熟后呈灰白色。担子球棒状,无色,大小 为15~173μm×5~10μm,担子上端有或4个小梗, 每小梗着生孢子1个。担孢子椭圆形或倒卵形,无 色,单胞,成熟后有1~3分隔,呈现淡色,大小为 2~5.9μm×14.8~16.5μm。两种发病形态的 担孢子形态是一致的
一、症状
由于发病的器官和时间不同,症状表现略有差 异。花芽感病后,子宫肥肿膨大成球状物,因而得 名为花苞。一般茶苞直径约为5~8厘米,最大的可 达11厘米,叶芽(包括数片叶或小枝的全部叶片) 感病后,叶片肿大成肥耳状。数个肿大的叶片聚集 在一起,形似鹰爪。开始时表面呈浅红棕色或淡玫 瑰紫色,间有黄绿色。以后,表皮开裂脱落,露出 浅白色粉状物。最后粉状物为霉菌所污染,变为黑 褐色,病部干缩,长期悬挂枝头而不脱落。嫩叶染 病后,常局部出现圆形肿块,约占叶片的五分之一, 表面呈红色或浅绿色,背面为粉黄色或烟灰色,最 后病叶脱落。
油茶软腐病
Agaricodochium camelliae Liu, Wei et Fan
油茶软腐病又叫油茶落叶病、叶枯病,我国 油茶产区都有发生,该病主要危害油茶的叶 和果实,引起软腐和落叶,落果,甚至叶、 果落光,影响花芽分化。
一、 症状
Leabharlann Baidu
病斑初呈水渍状黄色小圆斑,在阴雨潮湿时,迅速扩大为黄 色或黄褐色不规则的大斑,病斑边缘不明显,叶肉腐烂,仅 剩表皮,呈典型的“软腐型”,病叶有的2~3天内即脱落。 如发病后天气干燥,病斑就停止扩大或发展缓慢,病斑中心 呈淡至深褐色,外围有几道紫褐色细线隆起的轮纹,呈“枯 斑型”,这种病叶不易脱落。病斑中心常可见到一个稍隆起 的小点,即干瘪了的分生孢子座遗留物,这是该病初期症状 的一个明显特征。在时晴时雨干湿交潜的条件下,病斑上易 产生乳黄色或淡灰色的类似小蘑茹状的子实体。 在果实上与叶部症状相似,病斑中心也有隆起小点。病斑扩 大后呈土黄色至黄褐色的园斑,病组织腐烂软化,有时有淡 棕色汁液流出,如天气干燥病斑不规则开裂,后期病斑上也 产生小“蘑菇体”。一般病果感病后2~3周后即脱落。
四、发生特点
①气候条件:气温达13℃,相对湿度85%以上开始 发病;气温在15-25℃、RH在95-100%最利于病 害发生;气温低于10℃或高于35℃、RH低于75% 时发病轻或不发病。病害具有晴天不发病、阴天发 病轻、雨天发病重的特点 ②立地条件:山凹、阴坡或排水不良及抚育管理粗 放的油茶林或苗圃地易发病。 ③密度和郁闭度:密植或郁闭度过大的油茶林通风 透光不良、湿度大易造成病害流行。
主要发生在6市14个县市区,分布在永州: 道县;怀化:辰溪;湘潭:湘潭县、湘乡市; 郴州:宜章、永兴、临武、安仁;岳阳:平 江、汨罗、岳阳县;邵阳:绥宁、武冈;常 德:澧县。发生面积为29.1万亩,其中轻度 发生面积24.4万亩、中度发生3. 7万亩、重度 发生0.3万亩。发生面积最大辰溪县27万亩, 占92.8%。1982年油茶炭疽病发生面积205.8 万亩,同比发生面积下降了85.9%;分布范 围也由全省集中到局部地区。
油茶根癌病
油茶青枯病 油茶寄生害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
+ +
浏阳、攸县、永州、衡东
衡东、永州 浏阳、攸县、永州、
寄生害
油茶炭疽病
Glomerella cingulata(Stonem.) Spauld et Schrenk
是油茶的主要病害。在长江流域以南各省的 大面积油茶栽培区,以及河南、陕西南部地 区发生普遍。病害发生后,引起严重落果、 落蕾、枝梢枯死,甚至整株衰亡。各省(区) 油茶常年因该病减产10-30%,重病区可达 40-50%。在典型林分,病落蕾占落蕾总数的 26-45%。由于落果、落蕾,对当年产量影响 很大。
五、影响发病的因素
茶林密度和郁闭度大的林区容易发病,山凹、 阴坡或排水不良以及抚育管理粗放的油茶林 或苗圃容易发病。
六、防治方法
密度过大的油茶林要及时整枝修剪或疏伐,使林内 通风透光良好。 冬季清除病叶、病果,消灭越冬病原。苗圃地要选 择排水良好的地方,并加强管理。 发病时喷洒1:1:120波尔多液,或50%退菌特可 湿性粉剂加水600-800倍液,或100-300倍多菌灵。 清除越冬病部,在冬季及早春结合整枝修剪对感病 植株及苗木清(剪)除树上和地上病叶果深埋或携 带出林外烧毁。
五、影响发病的因素:
林内湿度大的中等密度林内,如连季套种高 秆作物,有利于病害发展。
六、防治方法:
(1)在普通油茶林,尤其重病区,选择抗病高产单株,就 地繁育,及时推广。 (2)禁止从重病区调种;种子在果壳储藏或播种前,用 0.2%退菌特可湿性粉剂拌种处理。 (3)冬季之早春前,剪除病枝与带有病蕾、病幼果的小枝 至病部以下1.5寸处;摘除病叶、病果。刮治大枝和干部病 斑。刮口和工具经0.1%升汞水或75%酒精消毒,伤口涂敷 波尔多液保护。 (4)结合抚育,抹除枝干上不定芽,剪除不定芽萌发梢。 (5)根据当地可能条件,喷药保护。选用药物有:波尔多 液1:1:100加1-2%茶枯水;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水 5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加水800-1000倍液。于 6~9月间,特别是病果盛发期前10~15天起每隔半月喷一 次。
危害程 度
+++
分布地区
浏阳、攸县、永州、衡东、常德
油茶软腐病 叶 部 病 害 油茶烟煤病 油茶茶苞病 油茶藻斑病 油茶毛毡病 枝干 病害 根部 病害 油茶半边疯 油茶肿瘤病 油茶白绢病
++ ++ ++ ++ + ++ + +
浏阳、攸县、永州、衡东、常德 浏阳、攸县、永州、衡东 湘潭、永州、岳阳、怀化、衡阳 浏阳、攸县、永州、衡东 浏阳、衡东 浏阳、攸县、永州、衡东 浏阳、攸县、衡东 衡东
三、发病规律
本病一年发生一次。据初步观察,发病期间孢子成熟飞散, 借风雨传播。环境条件适宜时,被侵染的嫩叶在当年春季发 病,叶片局部出现肿块,后导致落叶。环境条件不适宜时, 病菌则以菌丝体形态在植物组织内潜伏,待来年春季引起病 害发生。 本病的发生与气温、日照和湿度有密切关系,最适温度为 12~18 ℃ 。日照每月在70~80小时,云量在25以上的阴天 达半月以上时,有利于本病的发生。 细叶小果油茶比较抗病,因春季萌动较迟,常在发病后期尚 未萌动,因而避开了病菌侵染。大叶中果油茶、大果油茶萌 动早,发叶快,新叶抽出时,恰好是发病的适宜时节,所以 比较易感病。 本病在通风不良、阳光不足的茂密林分中发病较重。病害以 在树冠中、下部发病较多。
黑褐色或棕褐色圆斑
嫩叶病斑多发生在叶间、叶缘,半圆形或不规则形,黑褐色,常有不规 则轮状细皱纹,边缘紫红色
二、病源
由真菌侵染引起。 为真菌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的胶 孢刺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分生孢子梗聚集成 盘状,分生孢子为单细胞、长椭圆形或圆筒形, 直或弯,内有很多颗粒状物及油球1~2个。有 性阶段为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球壳菌目的围小 丛壳菌[Glome-rella cingulata(Stonem.)Spauldet Schrenk]。
软腐型
叶肉腐烂
二、病源
由真菌侵染引起 病原为油茶伞座孢菌(Agaricodochium camelliae Liu,Wei et Fan),属于半知菌 丝孢纲丛梗孢目伞座孢属。分生孢子座蘑茹 状、单生,初为白色,针头大小,具柄,成 熟后馒头状,乳白色或淡黄色
三、发病规律
该病的发生主要取决于当年的降雨量及其季节分布。 因为蘑菇体的产生、传播、侵染都需要雨水等高湿 条件。而对温度要求不严。气温在15~25 ℃之间, 相对温度95~100%时,病害迅速蔓延,危害严重。 如气温低于10 ℃或高于35 ℃ ,相对湿度低于75% 时,发病较轻或不发病。此病具有晴天不发病、阴 天发病轻、雨天发病重的特点。 一般说,凡是湿度大的林子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如 山凹洼地,缓坡低地,郁闭度过大的油茶林,林间 湿度较大易于造成该病害流行。
一、症状
发病部位:果实、枝梢、叶片 果实上的典型病斑为黑褐色或棕褐色圆斑。初期,果面上出 现红褐色小点,后扩大,变为褐色至黑褐色,后期的病斑上 轮生小黑点,为病菌的分生孢子盘。雨后,露水浸润和湿度 大时,产生粉红色颗粒状、粘质的分生孢子堆。一果可有一 至十余个病斑,病斑扩展后可联合。 嫩叶病斑多发生在叶间、叶缘,半圆形或不规则形,黑褐色, 常有不规则轮状细皱纹,边缘紫红色。老叶病斑下陷,褐色, 有时黑褐色,亦常有不规则、较稀轮纹,病斑边缘紫红色。 春季嫩梢上病斑多在基部,呈舌状或椭圆形,褐色至黑褐色。 夏、秋季以树基、树干、大枝上不定芽萌发梢的病斑占多数, 症状同上,部位以中部居多。在2、3年生枝条上病斑为梭形、 下陷的溃疡斑。大枝和树干上为轮枝状大型病斑,由外向内 逐层下陷,木质部灰黑色。
油茶茶苞病
Exobasidium gracile(Shirai)Syd.
油茶茶苞病又叫叶肿病、茶桃。该病主要分 布于安徽、浙江、湖南、江西、福建、台湾、 广西、广东、贵州等省(区)。本病主要危 害花芽、叶芽和嫩叶,导致过度生长,芽、 叶肥肿变形,嫩梢最终枯死,影响植株生长 和果实的产量。
8个市44个县市区发生,主要分布在湘潭:韶山市、 湘潭县、湘乡市;常德:澧县、安乡、津市;永州: 东安县、祁阳县、双牌县、江永县、江华县、回龙 圩管理区;岳阳:平江、岳阳、华容、君山区;怀 化:通道、靖州、会同、洪江、麻阳、溆浦、中方、 新晃、芷江、鹤城区;郴州:桂阳、宜章、嘉禾、 临武、安仁;衡阳:衡阳、衡南、衡山、衡东、常 宁 、祁东、耒阳、南岳;邵阳:绥宁、隆回、洞口、 新宁、新邵。发生面积为11.0万亩,其中轻度发生 面积10.0万亩、中度发生1.0万亩
油茶病害
戴立霞
油茶病害的种类
病害 部位
果实 病害
病害名称
油茶炭疽病
学名
lomerella cingulWa ( Stonem. ) Spauld et Sctenk Myrothecium camelliae Neocapnodium sp. Exobasidium gracile(shirai) Syd Cephaleuros virescens _____ Corticium sp ____ Sclerotium rolfsii S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