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宏观经济学第八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零增长观点一经提出,就引起西方社 会的广泛讨论,持有异议’的观点认 为
第一.实行一种阻止经济继续增长 的决策是不容易的。用行政市令控制的 方式本身不可取。政府不可能命令人们 停止发明扩大生产产力的方法,而且厂 商冻结其产出水平也是无意义的,因为 人们蔷要的变化会要求某些工业扩大生 产,同时也会要求另一些工业紧缩生产。 究竟哪些工业需扩大和哪些需紧缩,势 必要由政府出面 干预以达到零增长, 这将是既浪费又挫伤人们情绪的方式。
由于麦多斯《增长的极限》与福雷斯 特尔的《世界动态学》在研究内容和分 析方法上基本一致,只是更加具体,生 动而已。因此,西方经济学家常把他们 的理论联系在一起,成为福雷斯特尔— —麦多斯模型。
经济增长是否值得向往的问题由英国经济 学家米香(E.J.Mishan)于1967年首先提出。 他指出,西方社会继续追求经济增长,在社会 福利方面得不偿失。技术发明固然给人们提供 较多福利,但也会因颓废风险加大而增加了他 们的焦虑。飞速的交通工具使人们趋于孤立; 移动性增加反而使转换时间更为增多;自动化 程度提高增加人们隔离,电视增多使人们更少 交往,人们较以往更少理解他们的邻居。物质 财富的享受不是人们快乐的唯一源泉,还有闲 暇,文化和美丽的环境。然而,这些令人们向 往的事物,现在却成了增加国民生产总值的牺 牲品。
1972年美国经济学家麦多斯 (D.H.Meadow:)等人写了《增长的 极限》一书。书中指出,由于粮食缺少, 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之严重及相 互反馈的结果,人口和工业生产的增长 将于2100年到来之前完全停止,最后出 现“世界的末日”。要避免这种灾难性 情况的发生,从1975年起,要停止人口 的增长,到1990年停止工业投资的增长, 以达到“零度人口增长”和“零度经济 增长”的全球性均衡。
总之,一些经济学家认为, 零经济增长是不能实现的,也 是不应实现的。
尽管经济零增长的观点不可取,但 它提出的现代经济带来的环境污染、生 态破坏、资源枯竭问题却引起了人们的 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战略正是在 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这一战略是1987 年世界环境与发展 委员会在“我们共同 的未来”的报告中首次提出的。
二、经济增长的衡量指标
西方经济学家一般采用国内生产总值 (GDP)作为衡量商品和劳务生产总量的标准。 然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不能完全看 作就是经济增长率。
首先,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中含有的 物价上涨因素必须剔除。前面说过,国 内生产总值有名义和实际之分。真实衡 量经济增长的只能是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的变动。如某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0%, 但物价水平也上升20%,则实际国内生 产总值并没有增加。
第四,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不管是 用实际的GDP,还是潜在的GDP来作为 衡量经济标准,也都有缺陷,若经济增 长局限在物质产出上会忽视人类其他方 面福利的增进,如工作时间缩短,产品 质量改进;医疗进步等都难以得真实反 映。又如,不经过市场的许多活动无法 统计到经济增长中去;还有,对增长给 社会带来的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也难 以计算进去。 总之,经济增长衡量标准问题还有 待进一步研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二,生产率的提高是人均 产值高增长率为特征的现代经济 增长的原因。
第三,结构变化。库兹涅茨认为在发达的 资本主义国家中,经济结构转变迅速,结构因 素对经济增长比较大,在不发达国家中,结构 变动缓慢,结构因素对经济的影响比较小,这 表现在:不发达国家传统结构束缚这60%以上 的劳动力聚集在传统的农艺俄部门,传统的生 产技术生产组织方式阻碍着经济增长;制造业 结构不能满足现代经济增长对它提出的要求; 需求结构变化缓慢、消费水平低,形不成对经 济增长的有利刺激;此外,不发达国家的政治 结构不适应现代经济增长的要求。
丹尼森根据美国国民收入的历史统计 数字,对上述各种增长因素进行了考察和 分析。根据丹尼森的计算,从1929年到 1969年的40年中,美国总的国民收入年平 均增长率为3.33%。其中,1.81个百分点 是由要素投入量提供的,1.52个百分点是 由单位投入量提供的,即要素投入量的贡献 占54.4%,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占45.6%。 在要素投入两种,劳动投入量的比重最大,达 到72% 以上,从要素生产率来看,知识所占的 比重最大,达到60%以上。在这七个要素中, 知识进展属于最重要的因素。
可持续发展被定义为“既满足当代 人的需要,又不损害未来世代人满足其 自身需要的能力的发展”。尽管对此定 义,人们还有各种不同的解释,但有两 点是共同的:(1)认识到环境与资源对经 济 增长的制约;(2)强调代际内和代际间的公 平。
20世纪以来,发达国家奢侈性使用能源和 资源,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及盲目模仿发达国家 经济增长战略和生活方式,加上人口不断增长, 已使地球面临生存危机。于是,环境保护运动 应运而生。早期的环保运动强调人类经济活动 要服从自然界的限制和生态的绝对保护,从而 提倡零增长。相反,传统经济学则过分强调经 济增长的主导地位,把环境资源作为增长的外 生因素。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则不强调经济增长 与环境保护的对立,而是考虑如何在不破坏未 来生产能力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自然资 源,以使与环境 相关的经济能长期稳定地发展, 强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互动互补。
为此,可持续发展要求在经济增长 中逐渐以人力资源及人类制造的生产能 力替代自然资源,因为地球上可再生资 源的自我更新能力有限,不可再生资源 的总储量更是有限。
可持续发展要求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环境污染及资源掠夺性利用既与追求经 济增长有关,也与人口迅速增长有关, 而经济增长本身也是人口增长所要求的。 事实表明,生态破坏、资源掠夺式利用, 也是人口增加的必然结果。要在不断提 高生活水平的同时不影响生态环境,必 须控制人口增长。
第二,零增长将严重损害在国内或 国外消除贫困的努力。当前世界上大多 数人口仍处在需要经济增长的状况中, 发达国家又不甚愿意对发展中国家提供 过多援助。较少的增长意味着贫困延续。 就改善一些发展中国家生活状况而言, 经济增长是完全必要的。
第三,经济零增长不容易对有效的 环境保护提供资金。消除空气和水流污 染以及净化城市生活,每年需要大量费 用,只有经济增长,才能获取这些资金, 又不致减少现行消费。如果经济不增长, 这些方案都无法实施,最后仍将使人们 贫困和环境恶劣。
第八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经济增长理论是西方经济学的一个 重要分支,它的研究对象是发达资本主义 国家的经济增长问题。 在经济增长的总趋势过程中,常常 伴随着经济活动的上下波动,且呈现出 周期变动的特征。因此本章主要介绍经 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的有关理论。
第一节 经济增长
一、 经济增长的含义
经济增长最简单的定义是一国生产 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用来衡量这 一经济量的尺度通常是国民收入量或人 均国民收入量的增加值。这里的国民收 入量应该是剔除价格变动影响后的指标。
四、增长极限论
习惯上,对经济增长的研究是 研究其速率的均衡程度,这种研究 是以社会生产资源不受限制为前提 的。但是有人提醒说,资源是有限 的,经济增长的代价沉重,只注意 经济增长的速率,社会资源总有一 天会消耗殆尽。这种论点叫经济极 限论。
197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丹尼斯、 麦多斯领导的17人小组,向罗马俱乐部 推出了被称“70年代的爆炸性杰作”的 报告:《增长的极限》。他们的基本结 论是:“如果世界人口、工业化、污染、 粮食生产以及资源消耗按现在的增长趋 势继续不变,这个星球上的经济增长就 会在今后100年内某一个时候达到极限。 最可能的结果是人口和工业生产能力这 两个方面发生颇为突然的,无法控制的 衰退或下降。”
库兹涅茨(S.Kuznecs)给经济增长下 了这样一个定A: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 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日益繁多的经济 产品能力的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 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 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的调整的基础上的。
库兹涅茨认为,这个定义有三个组 成部分:(1)提供产品能力的长期上升, 因而不断提高国民生活水平,是经济增 长的结果,也是经济增长的标志;(2)推 进技术是经济增长的基础或者说必要条 件;(3)制度与意识的调整是技术得以发 挥作用的充分条件。
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库兹涅茨是美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 他在经济增长理论方面的贡献受到国际 经济学界很高的评价。他在国民生产总 值、国民收入计量和经济增长方面的创 造性研究获得197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库兹涅茨在一系列关于经济增长的著作 中提出的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知识存 量的增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结构方 面的变化。
其次,应考虑人口变动因素。假如 某一国家某一时期GDP增长3%,人口增 长也是3%,则按人口平均计算的GDP根 本没有增加。如人口增长率超过GDP增 长率,人均GDP就要下降,从而人们实 际生活水平就要下降。
第三,有些经济学家认为,衡量经济增长, 不应以实际的GDP为标准,而应以国家的生产 能力即潜在的GDP为标准,方可抽去总需求变 动因素。假定失业率为4%时的产量水平是潜 在GDP水平,若某年总需求水平很低,实际失 业率是8%,则实际GDP低于潜在GDP。如果 下一年总需求增加使失业率达到4%,则实际 GDP似乎增加很多,但这实际土:不是提高生 产能方本身获得的,而仅是提高生产能力利用 率而已。因此,实际GDP不能作为衡量经济增 长的真实标准。实际GDP在经济周期中的扩张, 不能看作是经济增长,而只是经济波动中的膨 胀.
肯德里克对经济增长的研究
在测算一些国家长时期投入和产出的 增加时,发现产出的增长率一般大大高 于投入的增长率。
GDP增长 率
投入要素 增长率 2.6 (2/3) 1.1 (1/3)
要素生产 率的增加 1.3 (1/3) 2.1 (2/3)
1889- 1919
1957- 1919
3.9
3.2
第一,知识存量的增长。库兹 涅茨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人类社会迅速增加了技术知识和社 会知识的存量,当这种存量被利用 的时候,它就成为现代经济高比率 的总量增长和迅速的结构变化的源 泉。但知识本身不是生产力,要在 一些中介因素作用下,才能最终转 化为生产力。
三、经济增长的源泉
经济增长源泉的分析所要说明的中 心问题是劳动的增加,资本存量的增加 及技术进步;在促进经济增长中所起作 用的大小,也就是探讨是什么力量使一 国经济增长率比方说由3%提高到4%。
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E.F.Dennison)认 为,对经济长期发生作用并且能影响增长率变 动的主要有七类经济增长因素,它们分别是; (1)就业人数和它的年龄-性别构成; (2)包括非全日制工作的工人在内的工时数; (3)就业人员的教育年限; (4)资本存量大小; (5)资源配置,主要指低效率使用的劳动力比 重减少; (6)规模经济; (7)知识的的进展。 前四种要素属于生产要素供给的增长,其 中,(1)、(2)、(3)项为劳动要素,(4) 项为资本要素,后三项属于生产要素的生产率 范畴,可归纳为技术进步。
西方经济学家实际上还是将经济增 长和经济发展加以区别,认为经济增长 和经济发展虽然都指人均国民收入增加, 但经济增长一般是指经济发达国家人均 实际国民收入的增加,而经济发展的含 义要更广一些,它不仅指人均国民收入 的增加,还包括适应这种增长的社会制 度的变化问题。因此,经济增长理论专 门研究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问题,而经济 发展理论则专门研究一个国家如何由不 发达状态过渡到发达状态,因而主要研 究发展中国家经济。
库兹涅茨还总结了现代经济增长 的六个特征:
第一、按人口计算的产量,人口以及资本 形成的高增长率; 第二,生产率本身增长的程度也是很高的; 第三、经济结构的快速变革,例如由农业 砖向非农业 转向服务业也是很迅速的,生产 规模的变化,单个私人企业转向全国性或跨国 公司等; 第四,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的迅速改变, 表现在社会城市化和移风易俗上; 第五,增长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扩大,经 济发达国家要向其他国家争取市场和原料; 第六,世界各国经济增长不平衡,先进国 家和落后国家之间人均产出水平有很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