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课

程教学大纲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本课程吸收当今旅游规划的新理论和新方法,系统阐述了旅游景区和旅游规划开发的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以及不同类型旅游地或旅游景区规划开发管理的具体内容,在内容上体现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同时融合了丰富的实际案例,突出旅游规划课程的可操作性和应用性。

二、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为企业提供具有熟练财务知识能力的人才。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景区规划开发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掌握旅游开发与规划的一般原则和方法;把握不同层次旅游地的旅游规划范式,理解不同类型旅游地规划的程序、内容;了解旅游景区管理模式,中外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的异同。

2.能力目标

通用能力:通过学习,增强学生交流和沟通能力、独立学习能力,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合作和团队工作能力等;

实现方式:教师讲解、学生练习、小组设计等;

核心能力:运用景区开发的基本程序和原理能规划设计不同类型的旅游景区的定位、形象策划、市场预测和功能分区和保障体系管理能力。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旅游规划的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掌握旅游资源的分类、调查与评价方法;掌握旅游

课程名称: 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 课程编码: 学时: 32 学分: 2

适用专业: 旅游管理 先修课程:

旅游学、旅游景区服务与

管理

执笔人:

任丽娜

审定人: 刘珣

开发与规划的市场分析与营销对策的内容、程序和方法;掌握旅游开发与规划的主题形象策划原理和方法,以及区域旅游空间的功能分区;了解旅游开发与规划项目创意设计的原则、内容和程序。

实现方式:教师讲解,案例及其分析等;

3.素质目标

通用素质:遵守课堂纪律、考试纪律,诚信,学会尊重等;

实现方式:严格考勤,加大过程考核力度(或比重)等;

核心素质: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等;

实现方式:教-学-做相结合等;

三、主要的教学方法

本课程结合课程性质特点采用专题式讲解和实操,在教学中进行讨论,项目分解法等形式展开教学;讲授中充分运用启发式和小组式进行课堂教学;注重学生自学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还采用讲练结合法、多媒体辅助法等。

五、主要教学内容

专题一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概述4学时

1、教学重点:旅游景区开发概念与内容

2、教学难点:旅游规划概念体系

备注:★——核心知识点,▲——核心能力(下同)

4.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的实现方式及过程考核方式

通过对案例的了解掌握

专题二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4学时

1、教学重点:旅游资源的分类

2、教学难点: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方法

4.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的实现方式及过程考核方式

通过对木兰水乡旅游区项目的实操掌握核心知识和能力。专题三旅游市场分析与预测4学时

1、教学重点:旅游市场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2、教学难点:旅游市场预测

3、知识与能力:

4.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的实现方式及过程考核方式

通过对木兰水乡旅游区项目的实操掌握核心知识和能力。专题四主题定位、形象设计和营销策划4学时

1、教学重点:旅游形象定位的流程

2、教学难点:常用的营销策划方法;形象口号的设计方法

4.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的实现方式及过程考核方式

通过对木兰水乡旅游区项目的实操掌握核心知识和能力。专题五空间结构和功能分区4学时

2、教学难点:旅游的空间结构设计与功能分区布局

4.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的实现方式及过程考核方式

通过对木兰水乡旅游区项目的实操掌握核心知识和能力。专题六旅游产品开发、项目创意设计4学时

1、教学重点:旅游项目创意设计方法

2、教学难点:旅游项目创意设计方法

4.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的实现方式及过程考核方式

通过对木兰水乡旅游区项目的实操掌握核心知识和能力。专题七旅游景区线路设计与交通规划4学时

2、教学难点:景区旅游交通规划

4.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的实现方式及过程考核方式

通过对木兰水乡旅游区项目的实操掌握核心知识和能力。

专题八旅游开发的保障体系规划2学时

1、教学重点: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保障

2、教学难点: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保障

六、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

本课程为专业选修课,考核形式采取开卷随堂考试形式,课程成绩采用用百分制,期末考试占70%,平时成绩占30%。

七、教学参考书

[1]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第1版

[2]吴必虎,俞曦.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第2版

[3]保继刚.旅游规划案例[M].广东旅游出版社,2002

[5]保继刚.旅游区规划与策划案例[M].广东旅游出版社,2005

[6]郑耀星.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M].旅游教育出版社,2010

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简介

一、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介绍: 景区开发与管理(专科)专业于2006年开始招生。该专业培养目标是掌握现代景区开发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从事旅游景区管理和旅游接待业务的中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在本专业的教学中,不仅强调课堂理论知识的讲授,还为学生提供北京欢乐谷、深圳欢乐谷、赞皇棋盘山、井陉天长古镇、大梁江等多家实习基地进行实践学习。 学生毕业后可到各类景区以及其它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接待和管理工作。其中,由于主题公园具有区位条件优越、就业岗位多、发展潜力大等特点而成为就业的重点,2010届毕业生中已有7名学生到北京欢乐谷就业。 本专业学生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专业素养,已经取得多项荣誉.2006级景区赵娜等同学完成的《纳华雪艺景区文化传播公司》获石家庄学院2008年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一等奖。2008级景区学生在北京欢乐谷实习中,有11名学生在百天服务大比拼(景区内所有学校实习生)中被评为“服务标兵”,占获

奖学生的31%,并有4名同学参加了2009年9月25日在北京水立方举行的“百团万人颂中华”国庆60周年大型合唱歌咏会。 专业名称:景区开发与管理 专业代码:640105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景区开发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从事旅游景区、景点开发与管理和导游接待服务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现代景区开发与管理技能。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旅游市场营销、统计学原理、旅游资源学概论、建筑学原理、环境与规划基础、景区开发与管理、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旅游企业财务管理、旅游法规、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客源国概况、国际礼仪、景区开发与管理、导游岗位实习、景点考察调研、毕业论文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可设置的专业方向: 就业面向:旅游景区、景点及旅行社管理与技术岗位。

旅游景区管理教学大纲

《旅游景区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90214527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适合专业:旅游管理 总学时数: 54 学分:3 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 《旅游景区管理》是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的一门专业选修课,专业性较强是提 高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专业素养的一门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景区运 营的基本规律和管理方法,初步具备旅游管理工作要求的理论素养和操作技能。初步掌握旅 游景区管理的各方面知识框架,包括旅游景区资源管理、旅游景区人力资源管理、旅游景 区设施设备管理、旅游景区市场营销管理、旅游景区组织管理、旅游景区财务管理、旅游 景区投资管理、旅游景区规划管理、旅游景区形象管理、旅游景区环境管理、旅游景区安全 管理、旅游景区游客管理、旅游景区质量管理、旅游景区战略及项目策划管理。 二、理论教学的基本要求 了解旅游区管理的含义、历史及发展趋势、基本内容和方法,了解旅游景区管理的知识 框架,了解旅游景区战略及项目策划管理;理解旅游景区人力资源管理、旅游景区设施设备 管理、旅游景区组织管理、旅游景区财务管理、旅游景区投资管理、旅游景区规划管理、、 旅游景区环境管理、旅游景区安全管理、旅游景区游客管理、旅游景区质量管理;掌握旅游 景区资源管理、旅游景区市场营销管理、旅游景区形象管理。 三、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 实验(实训)学时8 应开实验(实训)项目个数 3 序号实验(实训)名称实验(实训)要求学时分配实验(实训)类型备注 1 试对当地某一景区某种类型的 旅游资源进行单项评价 必做 2 综合性 2 调查分析附近一个旅游景区或 景点,制定其门票价格 必做 2 综合性 3 景区考察必做 4 综合性 该实践教学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旅游景区资源、发展进行评价分析,锻炼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的能力。实训环节多在室外进行,实践考核计入课程总成绩。 四、教学学时分配 章次各章名称 学时分配 讲授实验(实训)讨论习题考核其他小计 第一章旅游景区概述 4 4 第二章旅游景区的区位选择与 布局分区 4 2 6 第三章旅游景区的组织管理 2 2 第四章旅游景区的形象策划 4 4

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

高等职业教育旅游管理专业专业教学基本要求 专业名称旅游管理专业 专业代码640101 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毕业生/“三校生”(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 学制与学历 三年制,专科。 就业面向 与本专业最直接相关的就业职业领域为旅游景区、旅游酒店、旅行社以及旅游行政部门等单位;其岗位群如下表所示。 培养目标与规格 本专业依据旅游行业发展需要,主要面向旅游景区、旅行公司、酒店及其它旅游企事业单位的初中级旅游管理岗位,培养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掌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备较强外语应用能力、熟悉国际旅游法规和国际礼仪、具有生态文明意识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培养规格一览表

职业证书 获得以下职业资格证书一种以上,旨在根据学生兴趣,扩大高职高专学生就业面。 旅游管理专业职业资格证书一览表 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教学内容) 一、课程体系 包括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门课程、项目课程、选修课程五大类。总体构架如下

图所示。 二、核心能力课程简介 (一)“旅游策划实务” 该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必修课,主要包括:旅游企业各个管理岗位所需的旅游活动策划、旅游项目策划、组织策划、旅游形象策划等基础知识,通过真实的虚拟的工作情境、企业项目,培养学生的旅游创意能力、旅游策划能力和旅游设计等策划能力。 (二)“旅游营销实务” 该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必修课,根据旅游产品的特殊性和旅游行业的服务性,为了树立和培养学生全员营销的观念和行为习惯,以便为学生未来成为旅游行业企业的管理者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真实的虚拟的工作情境、企业项目,培养学生旅游市场调研、旅游产品分析、旅游营销策划、旅游广告、旅游销售等全方位的营销能力。 (三)“酒店管理实务” 该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必修课,主要包含:酒店各个基层和中层岗位的管理知识、管理流程和管理技能等,采用知识讲述、见习、模拟管理实训或服务实习等多种方式,并引入酒店管理师的职业标准和规范,让学生间接感受酒店管理岗位流程,以便为学生具备较强的酒店管理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景区管理实务” 该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必修课,主要包含:景区各个基层和中层岗位的管理知识、管理流程和管理技能等,采用知识讲述、见习、模拟管理实训或服务实习等多种方式,并引入景区管理师的职业标准和规范,让学生间接感受景区管理岗位流程,以便为学生具备较强的

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和管理专业教学标准(教育部)

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试行)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旅游服务与管理(代码:130200)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 三、基本学制 3年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面向旅游社、旅游景区、主题饭店、展览场馆、文博院馆、旅游信息咨询中心等行业企业,培养从事旅游社服务及其他旅游企业服务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四、职业范围 序号 对应职业(岗位)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发证机构 专业(技能) 方向 1 导游员 导游资格证书 国家旅游局 旅行社导游、 旅行社计调、 外联 2 旅行社计调员 旅游计调师(助理师)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 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 3 旅行社外联员 旅游咨询师(助理师)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4 景区讲解员 景区讲解员(初级) 地方旅游行政主管部门 5 展览讲解员 展览讲解员(初级)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说明:可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和专业(技能)方向取得1或2个证书。 六、人才规格 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一)职业素养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则、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2.具有主动、热情、甘于奉献的服务意识,诚信守信、爱岗敬业。 3.具有良好的旅游行业行为规范、礼仪素养和美学素养。 4.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具有安全生产的意识,节约资源,倡导绿色消费。

6.具有适应行业变化、自我提升的潜质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 1.掌握必需的旅游业知识,达到岗位服务要求。 2.掌握旅行社运营知识,熟悉各部门分工,能胜任旅行社基层岗位。 3.掌握旅游政策法规知识,能在工作中有效运用。 4.掌握服务心理知识,能与客人有效沟通并获得认可。 5.掌握汉语相关知识,能使用标准普通话进行服务,普通话达到二级乙等及以上水平。 6.掌握常用旅游英语知识,能进行常用旅游英语口语表达。 7.掌握现代办公设备技术,能使用岗位设备和业务软件。 8.取得导游、旅游咨询师、旅游计调师、景区讲解员、展览讲解员、计算机操作员等1或2种职业资格证书。 专业(技能)方向——旅行社导游 1.掌握旅行社导游服务相关的业务知识,能开展带团业务。 2.掌握旅行社导游服务相关的人文知识,能在工作中有效运用。 3.掌握旅游应急处理知识,能处理旅游突发事件。 专业(技能)方向——旅行社计调、外联 1.掌握旅行社计调、外联、网点的业务知识,能开展岗位业务。 2.掌握旅游电子商务知识,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展工作。 3.能掌握旅游产品知识,能开展业务洽谈,能采购、组合、销售产品。 七、主要持续专业 高职:旅游管理、涉外旅游、导游、旅行社经营与管理 本科:旅游管理 八、课程结构

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

旅游资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有吸引力,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具备一定旅游功能和价值,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事物和因素。 旅游景区是依托旅游吸引物从事旅游休闲经营管理活动的有明确地域范围的区域。 可持续旅游:在维持文化完整、保持生态环境的同时,满足人们对经济、社会和审美的要求。它能为今天的主人和客人们提供生计,又能保护和增进后代人的利益并为其提供同样的机会。 生态旅游:是以自然风光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土民情为基础,以生态思想为指导,集体环境教育、解释和管理于一体的可实现持续发展的旅游体系。 旅游解说系统:通过运用沟通媒体帮助游客了解特定信息,达到保护资源、服务和教育的基本功能,从而进一步实现资源、游客、社区和管理部门之间的互动交流。 主题公园:就是为了满足旅游者多样化休闲娱乐需求和选择而建造的一种具有创意性游园线索和策划性活动方式的现代旅游目的地形态。 自然保护区:为了自然保护的目的,把包含保护对象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域划分出来,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历史文化名城是历史上形成的有重要传统文化价值的,在军事、政治、经济、科学和文化艺术等方面具有独特地位,有不同程度影响力的各类城市。 非物质文化遗产: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旅游景区(旅游吸引物)是旅游产品的要素,它吸引游客,决定游客选择旅游的地点,一般分为地点吸引物和事件吸引物。另一种分类法是自然吸引物与人造吸引物 旅游资源是旅游景点形成的基础;特定范围内的若干旅游景点并配套相关的服务设施就构成了旅游景区;若干个旅游景区在空间上聚集,并能实现游客追求体验需求的各类空间要素的综合就构成了旅游目的地。 旅游景区一般包括以下构成要素:第一,固定的地域范围。第二,特定的旅游吸引物。第三,配套的服务设施。第四,综合性的旅游功能。第五,特定的管理主体。 旅游景区按照主要功能与用途分为两大类:开发型旅游景区:主题公园、旅游度假区;遗产型旅游景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历史文化名城/镇/村。前者突出其经济功能,后者突出其保护功能 旅游可持续发展实现的途径: 1.旅游承载力:生态承载力、心里承载力、社会承载力、经济承载力 2.环境影响评估(EIA):识别旅游项目中可能产生的旅游活动的性质、识别环境中受旅游影响较大的因素、评估旅游对环境的起初和随后影响、管理旅游对环境产生的正面和负面影响、教育旅游者、旅游企业及从业人员和当地居民 3.分区:空间分区(同心圆利用模式:密集游憩区—游憩缓冲区—核心保护区);时间分区(候鸟、鱼类繁殖时间限制游客进入,旅游景区实施轮休) 实现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一)加强宣传教育: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对旅游者的教育;对目的地居民的教育;推行全民旅游教育 (二)注重长远规划:旅游景区规划的目标;景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建设 (三)寻求多方支持:资金来源多样化;从其它渠道获得支持:①招募临时雇员②积极接纳志愿者③寻求合作伙伴 (四)依靠科学技术:将科学技术作为可持续发展旅游景区的重要旅游资源;利用科学技术为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和手段

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教学大纲

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教 学大纲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开课院(系):应用技术学院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旅游管理方向) 课程名称:风景区管理/Scenic Spot service and management 考核方式:考查 课程代码: 开课学期:秋 学时/学分:32学时/学分(课内教学32学时,实验上机0学时,课外0学时) 先修课程:饭店管理原理、宏观经济学、会计学、经济数学Ⅲ、饭店客房管理、饭店前台管理、饭店设备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经济学、旅游企业市场调查与预测、旅游英语Ⅱ、导游业务、饭店餐饮管理、旅游公共关系、旅游经济法规、旅游市场营销学、旅游心理学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一门介绍旅游景区服务及管理具体内容的专业基础课,是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必修的主干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在以下方面熟悉并掌握相应的技能:旅游景区的接待服务、解说服务、娱乐服务、购物服务、辅助服务;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设施设备管理、安全管理、资源与环境管理、社区管理、标准化管理。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2学时 (1)掌握旅游景区的定义、要点、分类及特征; (2)掌握旅游景区服务的概念及要素; (3)理解旅游景区管理与景区服务的关系; (4)了解教材的内容构建思路; (5)能够运用旅游景区的基本知识,对各种旅游景区进行区分。 重点:景区的分级分类;旅游景区管理与服务的关系。 难点:旅游景区管理与服务的关系。 注意:提示学生去查阅《旅游区(点)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GB/T 17775-2003) 2.旅游景区的接待服务 2学时 (1)了解旅游景区接待服务的工作流程和服务标准; (2)熟悉旅游景区接待服务的内容; (3)明确旅游景区游客投诉的原因及心理; (4)掌握旅游景区游客投诉的处理方法; (5)能根据旅游景区接待服务的基础知识,通过模拟实训从特殊到一般,掌握现实中的旅游景区接待服务的基本规律和技能方法。 重点:游客投诉与抱怨受理服务。 难点:处理游客投诉的原则、步骤和方法。 注意:旅游景区入门接待服务可请同学进行现场模拟。

景区管理系统概述 一

景区管理系统概述(一) 1)系统简介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技术日益成熟的今天,利用互联网的优越性并通过门户网站平台建设来提高景区管理部门效率和加强景区对外整体形象宣传无疑为明智之举,建成后的网站平台将会使各部门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信息间共享更加便捷,协同办公更加灵活高效,为游客服务更加贴切,对外宣传更为广泛,同时也增强了景区管理办公的透明性。 2)系统特色 a)景区站群管理 依托强大的站群功能,为景区中各类企业、服务机构提供子站服务,统一管理 b)景区资讯信息发布 景区动态、景区公告、行业信息、政策法规等多种分类信息发布,可自定义分类或无限级别设置,支持文本、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各类信息内容可体现在任意网站频道或页面,前台发布十分简易,并灵活设置审核、发布模式

c)旅游信息导入 如需批量信息录入或大量的信息转载时,该系统更拥有批量文本导入添加和远程信息全智能化采集功能。 d)全面的景点展示 按照景区的划分或推荐的旅游线路详细展示景区内各景点的风景特色、历史渊源以及文学典故等,支持文本、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不拘一格。 e)景区旅游问卷管理 网站任意页面发布任意标题、任意可选数量的调查信息,系统全面支持单选、多选、自定义输入等模式,更具多种模式混合应用的强大功能,堪称业内功能最强悍的调查系统。 在线调查对于分析判断用户喜好、作为决策依据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可广泛应用于投票决策、问卷反馈、用户倾向调查、原始资料收集等多种用途。 f)景区、景点相关资料展示 景区、景点展示不是一味的平铺直叙,还可以与景区公告、相关游记、风景图片、经典视频甚至门票预定、特产购买实现同步互动,为游客提供最便捷的浏览操作和最具体的景点印象。 同时可依托三维全景、地理信息系统对景点、景区进行全方

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读书笔记

姓名:陈怡学号:20128891 班级:旅管(职)201201 读书笔记 —《基础旅游学》谢彦君教授的《基础旅游学》一书, 使得旅游学的研究出现了一种新的姿态, 不仅仅局限于“教材”模式, 创建了一种新的结构, 说出了一些人所未言的话。看完本书后,结合旅游现状的实际,从两个方面――深刻之处和不明之处,发表自己的一些见解和体会。 一、深刻之处 (一)逻辑性强 总体来看,本书最突出的特点是逻辑主线清晰,内在结构严谨,内容高度一致。做到了概念体系的连贯性和一致性紧密结合。作者对这些重要概念的重新认识和界定令人耳目一新,对旅游需要、旅游需求、旅游体验、旅游流、旅游效应、旅游容量等术语的界定也更规范化、专业化。本书是作者以冷静、系统的眼光考察旅游现象,以审慎的理性思维研究当前国内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的成果。作者以“核心旅游观”(即纯粹旅游、核心旅游产品、狭义旅游业等概念和理论的提出)反思旅游业的过去和现在,剖析了我国表面繁荣的旅游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危机(如旅游资源的掠夺性开发,旅游资源价值补偿不足,生态环境恶化等),一针见血,淋漓尽致。 (二)研究的平台广 本书大量参考国内外(尤其是国外)的研究成果,这使得旅游学的研究得以在世界的平台上进行,而不拘泥于国内。在旅游的定义这

个复杂难明的问题中, 作者理清了一条清晰的思路, 即概念性定义和技术性定义。引用Bucart and M edlick (1985) 所说, 概念定义旨在提供一个理论框架, 用以确定旅游的基本特点以及将它与其他类似的、有时是相关的, 但又是不同的活动区别开来。而技术性定义主要解决实践中的统计问题, 满足法律上以及行业管理上的需要。技术定义的意义还在于:有助于实现国际旅游数据收集工作的标准化。该书对旅游所作的概念性定义是“个人以前往异地寻求审美和愉悦为主要目的而度过的一种具有社会、休闲和消费属性的短暂经历”。这样就很好地满足了概念性定义的要求, 紧紧地把握住了旅游的本质——寻求审美和愉悦; 同时, 根据这个定义也能很好地将旅游与相似的概念(如旅行) 区分开来。另外, 在定义方面, 引述Leiper 的“三种途径: 即经济法、技术和整体法”也是理解和把握旅游定义的一条重要线索。上述两种思路提供了定义旅游的一部分范式。根据种种途径, 旅游研究者可以少绕些圈子, 少些无谓的争论。何乐而不为呢? (三)运用方法形象 本书作者十分注重科学研究方法的运用。从研究方法看,目前的旅游学研究,或是以简单的方法阐述解释旅游研究中的理论问题,或是针对实际的应用问题进行通俗易懂的描述分析,还有一些研究则是借助较精深的数理分析和模式方法等手段。《基础旅游学》研究手段多样,方法新颖独到,如运用分析法和综合法,本书先用分析的方法探讨旅游现象的本质规定性及其表现在不同层次上的特征,从内核的角度对旅游加以界定,深刻认识了旅游现象最本质的东西;而对大众

旅游景区管理教学大纲

《旅游景区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XZ0106313 课程名称:旅游景区管理 课程英文名称:Tourist Attraction Management 学时/学分:34学时/2学分 开课系(部):工商管理系旅游教研室 先修课程:旅游学概论、旅游资源学、旅游市场营销、管理学 面向对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 二、课程性质与目标 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 课程目标:《旅游景区管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同时也是系统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应该掌握如下基本理论知识: 1.掌握旅游景区及旅游景区管理的定义、特点及基本原理; 2.在掌握旅游景区资源分类与评价的基础上,了解旅游景区规划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发展趋势; 3.认识旅游景区战略管理的内容与方法,并掌握旅游景区的竞争战略和战略联盟; 4.掌握旅游景区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内容及方法; 5.掌握旅游景区营销管理的基本理论,并能利用相关知识进行旅游景区市场的调查、细分、定位、形象设计、创新开发等; 6.认识旅游景区质量管理的概念与体系,并能独立进行景区质量调查与分析,提出景区服务质量管理对策; 7. 掌握旅游景区环境质量标准与评价方法,并了解绿色旅游景区创建及旅游景区环境质量认证等相关内容; 8. 掌握旅游景区解说系统的内容与设计方法 9. 了解旅游景区管理的相关法律制度,包括资源开发、行政管理、营销服务、安全管理等各方面。 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在掌握旅游景区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旅游景区管理结构体系及重要概念的基础上,能够运用相关专业知识分析并实际操作旅游景区开发、经营与管理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包括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安全问题等等;能够通过探讨旅游景区的发展历程及我国旅游景区的发展现状和相关政策,摸清旅游景区的大致发展趋势;能够初步运用相关知识进行旅

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目标模式分析

第一章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的目标模式 我国旅游景区开发在过去的25年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作为旅游产业的龙头,它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波折。旅游度假区热、主题公园热、AAAA景区热、世界遗产热等对中国旅游业发展起了重要 带动作用,但也面临了许多问题,如一些景区出现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亏损倒闭等。 第一节旅游景区分类、功能与治理体制 中国旅游、建设、林业、环保行政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政策条例,从而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旅游景区管理体系。在我国基本上有两类旅游景区,一类以经济开发为主要目的, 另一类以资源保护为主要目的。两类景区在功能、目标与管理方式上存在重大区别。 一、经济开发型旅游景区 经济开发型旅游景区完全以盈利为目的,基本上采用了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正在朝“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发展。 1.主题公园 主题公园用舞台化的环境气氛为游客提供主题鲜明的旅游体验。主题公园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主要功能是为游客生产快乐,为投资者赢得利润。完全采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经营。 主题公园的管理体制经历了事业管理向企业管理的转变。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了中国第一批以观赏为主要特点的影视基地型主题公园。为拍摄《红楼梦》而兴建的北京“大观园”、河北正定的“荣 国府”就是其代表。由于其“两栖”性,在当时,盈利并非最重要的目的,在管理上尚未完全企业化。 进入1989年,有“中国旅游景点建设里程碑”之称的锦绣中华微缩景区的开放,标志着第二代以华侨 城为代表的参与性主题公园的诞生,也意味着真正企业化的主题公园的出现。华侨城采取全资、参股、 控股与输出管理方式经营以主题公园为主体的旅游业务,并且上市进行资本运作,采用了典型的企业管 理模式。 2.旅游度假区 1991年,国家推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发展战略,在全国选择了12个地点发展度假旅游,希望推动中国旅游目的地由观光型向观光、度假、商务会议综合型目的地转型。它的主要功能是为国际游客提供 度假场所。旅游度假区的管理采用的是政府指导下的企业化管理模式。在行政上设立国家旅游度假区管 理委员会负责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与招商。比如,北海银滩国家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是北海市人民政 府的派出机构,代表北海市政府对北海银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实行统一管理,属机关事业单位(正处级)。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开发与经营则采取企业市场化运作方式,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二、资源保护型旅游景区 以保护为主的旅游景区往往是以公共资源为依托的,景区的目标具有多重性,景区资源的社会文化与环境价值往往超过经济价值,景区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由于这类景区资源的公共性,因此在经营上 具有明显的排他性与垄断性,政府对这类景区的干预程度较高。 1.风景名胜区

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实训教学方案

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实训教学方案(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景区管理教研室 2008年7月8日

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实训教学方案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一、前言 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主要是培养适应现代化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所需的全面发展的、既具备景区服务与管理能力,又具备旅游营销策划、景区规划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有较强外语交流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高级技能型和创新型人才。 经过两年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关于旅游管理、景区开发、景区管理等方面的主要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由于本专业实践操作性较强,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实训教学,让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接受系统的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模拟实训,即可巩固专业理论知识,又可提高专业实践动手能力。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对本专业在实训当中采用模块教学,按照专业特点通过实际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通过实训学生能够真实的感受到实际岗位要求,在自主实训和教师的引导下提高自己景区开发、管理等方面实务的综合能力。 二、实训教学模块和考核 (一)实训教学模块 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和要求,对本实训教学计划方案的编制既要满足剩余理论部分教学,又要完成实训教学规定的内容,故对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教学采用模块教学的方式,分别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

个模块来进行教学。

(二)考核方式 理论教学采用闭卷方式进行考试,实训教学采用分项目按照带队教师和实习部门负责人考核两方面进行综合成绩评定。 三、实训目的和任务 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本学期实训教学的实用性非常强,重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本环节的实训训练,使学生从实践的层面了解旅游资源调查、评价、旅游规划的一般程序、做法,了解景区管理主要部门的工作,掌握旅游资源调查方法、评价方法、规划文本写作、常用规划图件的制作,并掌握景区主要的管理部门,各主要部门的职责,并能够从事主要管理部门的业务工作。 四、实训场所、实训方式 实训场所:福建省旅游类生产性实训基地、武夷山相关景区以及各相关景区管理部门 设施设备:计算机、相关制图软件 实训方式:实训授课教师与学生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训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教师根据教学要求与教学进度安排,发送给学生操作要求、操作提示和业务反馈;学生根据要求、提示和业务反馈进行操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规定的实训内容,并通过学生实际操作的成果、景区相关管理部门负责人的评价对学生实训成绩进行综合评定。 五、使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一)使用教材 1、黄远水,《旅游资源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1日版 2、周作明、卢玉平,《旅游规划学》,旅游教育出版社,2008年8月版

《旅游景区管理》考核大纲

《旅游景区管理》考核大纲 总学时: 36 学时其中讲授 34 学时实验学时习题 2 学时 总学分: 3 开课学期:第八学期适用专业:旅游管理大纲执笔人:余向洋参加人:大纲审核人:编写时间:2010年11月18日 (一)、考核大纲的编写说明 1、本课程的性质及其在本学科专业中的地位 本课程使学生系统地了解旅游景区管理的相关概念、掌握景区规划、经营管理、游客管理、质量控制、设施管理、环境管理、危机管理、制度创新等方面的内容。为从事旅游景区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2、本大纲的编写依据和适用范围 本考核大纲以《旅游景区管理》课程教学大纲为依据,适用于学习该课程的 本科学生的成绩考核。 (二)、考核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章旅游景区概述 1、考核内容 旅游景区的概念、发展历程,旅游景区的特征、旅游景区在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我国旅游景区的发展历程和管理现状 2、考核要求 了解:景区在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我国旅游景区的发展历程和管理现状 识记:旅游景区概念和类型 第二章旅游景区产品的特点与构成 1、考核内容 旅游景区产品概念、类型、特点、构成,旅游景区的生命周期理论 2、考核要求 了解:旅游景区产品的特点、旅游景区产品的构成 识记:旅游景区产品的界定和类型 理解:旅游景区产品的生命周期 第三章旅游景区服务管理

1、考核内容 接待服务管理、解说服务管理、商业服务管理 2、考核要求 了解:旅游景区接待服务管理、旅游景区解说服务管理、旅游景区商业服务管理 理解:改善我国旅游景区服务管理的对策 第四章旅游景区容量管理 1、考核内容 容量的概念体系、容量的测定和旅游景区容量的应用 2、考核要求 了解:旅游景区容量的测定 识记:旅游景区容量的概念体系 理解:旅游景区容量的应用 第五章旅游景区项目管理 1、考核内容 项目设计及其具体运用 2、考核要求 理解:旅游景区项目设计 第六章旅游景区游客体验管理 1、考核内容 概念和特征、游客体验的塑造与体验经济时代下的旅游景区管理 2、考核要求 了解:旅游发展的体验化趋势 识记:体验经济的概念和特征 理解:游客体验的塑造与强化 第七章旅游景区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1、考核内容 资源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及其手段 2、考核要求

景区服务与管理课程标准2016

《景区服务与管理》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景区服务与管理 总学时数:48学时 学分数:3学分适用专业:旅游管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也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 (二)课程定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的基本规律和方法,初步具备旅游管理工作要求的理论素养和操作技能。能帮助学生树立景区管理意识与职业思想,建立景区管理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总体概念,具备从事与旅游景区相关工作的基本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旅游服务技能以及在旅游景区经营管理工作中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前导课程包括《旅游概论》、《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等课程; 平行课程有《模拟导游》、《旅游产品设计》、《旅游策划实务》等; 后续课程包括《旅游电子商务》、《跨文化交际》等。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职业分析和职业标准确定课程的职业能力,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景区服务与管理实践联系密切的项目(景区服务、景区管理)为载体,以此构建教学内容。 本课程以实际工作岗位要求,实施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情境上以模拟为主,以学生扮演景区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角色,让学生模拟具体的操作技能;同时构建相对独立的案例教学体系,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在案例演示时,注意情景模拟尽量逼真,增加演示的真实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又锻炼了学生的人际表达能力。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①掌握旅游景区中基层服务与管理业务一些基本概念。 ②了解旅游景区中基层服务与管理活动的内容,掌握其基本支持理论。 ③掌握景区服务各环节的基本流程。 ④了解景区经营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⑤掌握景区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内容。 (二)职业技能目标: ①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承担旅游景区现场服务与管理。

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课程名称: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课程编码: 学时:32学分: 2 旅游学、旅游景区服务适用专业:旅游管理先修课程: 与管理 执笔人:任丽娜审定人:刘珣 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本课程吸收当今旅游规划的新理论和新方法,系统阐述了旅游景区和旅游规划开发的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以及不同类型旅游地或旅游景区规划开发管理的具体内容,在内容上体现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同时融合了丰富的实际案例,突出旅游规划课程的可操作性和应用性。 二、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为企业提供具有熟练财务知识能力的人才。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景区规划开发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掌握旅游开发与规划的一般原则和方法;把握不同层次旅游地的旅游规划范式,理解不同类型旅游地规划的程序、内容;了解旅游景区管理模式,中外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的异同。 2.能力目标 通用能力:通过学习,增强学生交流和沟通能力、独立学习能力,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合作和团队工作能力等;

实现方式:教师讲解、学生练习、小组设计等; 核心能力:运用景区开发的基本程序和原理能规划设计不同类型的旅游景区的定位、形象策划、市场预测和功能分区和保障体系管理能力。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旅游规划的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掌握旅游资源的分类、调查与评价方法;掌握旅游开发与规划的市场分析与营销对策的内容、程序和方法;掌握旅游开发与规划的主题形象策划原理和方法,以及区域旅游空间的功能分区;了解旅游开发与规划项目创意设计的原则、内容和程序。 实现方式:教师讲解,案例及其分析等; 3.素质目标 通用素质:遵守课堂纪律、考试纪律,诚信,学会尊重等; 实现方式:严格考勤,加大过程考核力度(或比重)等; 核心素质: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等; 实现方式:教-学-做相结合等; 三、主要的教学方法 本课程结合课程性质特点采用专题式讲解和实操,在教学中进行讨论,项目分解法等形式展开教学;讲授中充分运用启发式和小组式进行课堂教学;注重学生自学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还采用讲练结合法、多媒体辅助法等。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旅游景点概论

学年论文(设计) (本科)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旅游管理 年级2008级 姓名赵冰怡 论文(设计)题目浅议我国旅游目的地的营销策略选择指导教师谌静职称讲师 成绩 2011年12月 20 日

浅议我国旅游目的地的营销策略选择 学生姓名:赵冰怡学号:20085127025 经济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 指导教师:谌静职称:讲师 摘要:旅游业的竞争,就是旅游目的地间的竞争。一个成功的旅游目的地,离不开成功的营销。在全球化的今天,旅游目的地营销迅速驶入整合营销和品牌化时代。目前我国旅游业已具有高度的竞争性,可供消费者选择的潜在旅游目的地的数量已大大增加,众多的地区为吸引旅游者而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营销则成为目的地相互竞争中所选择的重要手段,选择正确的营销策略,对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旅游目的地;营销;策略;选择 Abstract: the tourism competition, is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tourism destinations. A successful tourist destination,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success of marketing. In globalization today, tourism destination marketing rapidly into the conformity marketing and brand era. At present our country tourism is highly competitive, available to consumers of the potential tourism destination number has been greatly increased, many regions to attract tourists and fierce competition, marketing has become the destination to compete with each other in the choice of the important means, choose the correct marketing strategy, on tourism destination developmen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Key words: tourism destination; marketing; strategy choice;

高教版《旅游景区管理》总结

旅游景区管理 第一章旅游景区概述 一、旅游景区是指具有吸引国内外游客前往游览的明确的区域场所,能够满足游客游览观光、消遣娱乐、康体健身、求知等旅游需求,有统一的管理机构,并提供必要的服务设施的地域空间。 二、旅游景区的基本特征 1、特征的第一层面(沃尔什?赫伦)(条件) 吸引旅游者和当地居民来访,并为达到此目的而经营;提供愉快经历和消遣方式;尽量发挥景区潜力;按景区特点管理,使顾客满足;提供相应水准的设施和服务;收取或不收取门票费。 2、特征的第二层面(构成要素) 具有开展旅游活动的特定内容;具有明确的地域空间范围; 具有满足游客需求的综合性服务设施,并提供相应的旅游服务;具有专门的经营管理机构。 3、特征的第三层面(特性) 综合统一性;多层利益平衡性;目标多重性;特有时效性。 三、旅游景区管理及其特征 1、旅游景区管理是指相关机构对旅游景区的人、财、物、信息等多种资源进行整合,实现旅游景区经 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最大化并推进旅游景区发展的社会、经济、文化性运筹行为。 2、旅游景区管理的特征:关联性、动态性、科学性、文化性、创新性。 四、旅游景区在旅游产业的地位 是旅游业的核心要素;传播地区旅游形象,提高区域知名度;旅游景区的消费是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 五、我国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现状 1、政出多门,条块分割管理,政府主导的功能被弱化 2、旅游景区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现象普遍 3、景区秩序混乱,服务意识弱,游客安全感不足 4、资源破坏,环境恶化 5、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 6、旅游景区产品质次价高,特色性不强 第二章旅游景区产品的特点与构成 一、景区产品的类型 按照产品功能分类:陈列式、表演式、参与式 二、旅游景区产品 (狭义)景区产品是一种单项旅游产品,是旅游景区借助一定的资源、设施而向旅游者提供的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的总和。 (广义)景区产品是多种单项旅游产品的组合,包含4As—旅游资源(Attraction),交通运输设施和服务(Access),住宿、餐饮、娱乐、零售等旅游生活设施(Amenities)和相应服务辅助设施(Ancillary Service )。 三、旅游景区产品的类型 1、依据旅游产品的分类:广义的景区产品、狭义的旅游景区产品 2、依景区产品的功能分类:陈列式(静态展示式)表演式(动态展示式)参与式(全方位体验式) 3、按照旅游产品的产品性质分类分:观光产品、度假产品、专项产品 4、按照旅游产品的内部布局:品牌产品、重要产品、配套产品 四、旅游景区产品的特点:属于需求富有弹性的产品、具有消费上的关联性和多样性、不可检验性、生

旅游景区管理教学大纲

《旅游景区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90214527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适合专业:旅游管理 总学时数: 54 学分:3 一、课程教学目得与任务 《旅游景区管理》就是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得一门专业选修课,专业性较强就是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得专业素养得一门课程。通过本课程得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景区运营得基本规律与管理方法,初步具备旅游管理工作要求得理论素养与操作技能。初步掌握旅游景区管理得各方面知识框架,包括旅游景区资源管理、旅游景区人力资源管理、旅游景区设施设备管理、旅游景区市场营销管理、旅游景区组织管理、旅游景区财务管理、旅游景区投资管理、旅游景区规划管理、旅游景区形象管理、旅游景区环境管理、旅游景区安全管理、旅游景区游客管理、旅游景区质量管理、旅游景区战略及项目策划管理。 二、理论教学得基本要求 了解旅游区管理得含义、历史及发展趋势、基本内容与方法,了解旅游景区管理得知识框架,了解旅游景区战略及项目策划管理;理解旅游景区人力资源管理、旅游景区设施设备管理、旅游景区组织管理、旅游景区财务管理、旅游景区投资管理、旅游景区规划管理、、旅游景区环境管理、旅游景区安全管理、旅游景区游客管理、旅游景区质量管理;掌握旅游景区资源管理、旅游景区市场营销管理、旅游景区形象管理。 该实践教学得设计主要就是为了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旅游景区资源、发展进行评价分析,锻炼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得能力。实训环节多在室外进行,实践考核计入课程总成绩。

五、教学内容 第一章旅游景区概述 教学目得与要求:了解旅游景区得基本概念、分类体系以及不同类型景区得发展现状与 经营管理特征,了解我国旅游景区管理得体制模式;理解景区经营管理得基本内容、途径与手 段;掌握旅游景区经营管理得基本理论,全面认识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得过程与方法。通过本 章学习使学生对景区管理有全面、大致得了解。 教学重点:旅游景区管理得基本理论。 教学难点:我国旅游景区管理得体制与模式及发展历程。 教学内容:旅游景区得概念、条件、类型及特征;旅游景区得构成要素概述;旅游景区系 统;旅游景区得发展变化。 第二章旅游景区得区位选择与布局分区 教学目得与要求:了解景区区位选择得方法与景区布局模式得内容;掌握影晌景区区位 选择得因素及景区布局、功能分区得原则;了解景区区位选择与功能分区得相关实践。掌握 影晌景区区位选择得因素及景区布局、功能分区得原则。 教学重点:景区区位选择得因素;景区布局、功能分区得原则。 教学难点:景区布局、功能分区得原则。 教学内容:旅游景区得区位选择;旅游景区得布局;旅游景区功能分区。 第三章旅游景区得组织管理 教学目得与要求:掌握旅游景区组织、景区组织结构与旅游景区组织管理得概念;熟悉不同类型旅游景区组织结构设计方法;学会旅游景区《员工手册》得制定。 教学重点:旅游景区组织管理原理;旅游景区组织结构。 教学难点:旅游景区组织; 旅游景区组织结构设计。 教学内容:旅游景区组织管理原理;旅游景区组织结构;旅游景区《员工手册》得制定。 第四章旅游景区得形象策划 教学目得与要求:本章通过对旅游景区形象得概念理解、景区形象得构成要素,以及旅游 景区形象定位与形象策划得内容进行介绍,并配以实际案例,使学生对景区形象有比较全面 得认识与了解.从而树立景区形象建设得观念。 教学重点:旅游景区形象策划得构成要素;景区形象定位得方法;旅游景区设计得方法。

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640105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较强专业基础知识,熟悉并掌握各类旅游景区景点接待、营销、策划与管理的专门技术和方法;具有良好的英语水平和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具备较强的市场洞察能力和对外交往能力;能在旅游景区景点策划、景区营销、经营与管理等岗位从事生产、建设、服务与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职业领域及主要就业岗位 三、人才培养规格 1.描述毕业生应获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德育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有理想、有追求、懂政策、守法纪。 职业道德规范:具有强烈的进取心、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和踏实的工作态度,具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具有团队精神和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通用知识:较好的英语交流能力、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 关键能力:景区营销、景区导游、景区策划、景区管理。

专业单项技能与知识:旅游景区景点营销、旅游景区项目策划、旅游景区事故应急、旅游英语听说能力。 专业综合技能与知识: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具有极强的敬业精神与社会责任心;具备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 2.技能证书要求 该学生必须参加山东省高职高专英语能力测试、山东省(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并取得相应证书。 该专业学生必须取得国家导游资格证或规定的其它资格证书(如营销师、策划师、餐饮服务员、调酒师等)。 四、学习年限、招生对象、毕业要求 学习年限:3年。 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对口。 毕业要求:取得148学分和获得国家导游资格证或规定的其它资格证书(如营销师、策划师、餐饮服务员、调酒师等)方可毕业。 五、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