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价格上涨现象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产品价格上涨现象解析:原因、影响与趋势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一直以与上年同比超过3%的幅度上涨,使得物价上涨已经成为近期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轮物价上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作为食品的农产品价格的较快上涨。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0年全年我国CPI同比上涨3.3%,其中,食品价格上涨7.2%。因为计算CPI的产品中食品所占的权重为33%,所以可以说物价上涨总水平中,超过70%是由于食品价格上涨引起的。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截止到2010年11月份的食品分类物价指数,与上年同期相比,粮食上涨11.4%,肉禽及其制品上涨2.2%,蛋上涨7.3%,水产品上涨7.8%,鲜蔬菜上涨21.3%,鲜果品上涨13.2%。因此,可以说主要是各种农产品价格的全面上涨引发了本轮的物价上涨。因此,本文将从原因、影响和趋势等方面,来解析本轮农产品价格的上涨现象。
农产品物价上涨的原因
影响本轮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因素比较复杂,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主要原因:
第一,自然灾害影响造成部分农产品的供给量减少。供求是决定价格的最基本因素之一。对于农产品而言,由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
提高,对农产品的需求稳定增长,因而农产品供给能否保障满足需求的稳定增长就成为决定农产品价格的关键因素。2010年是我国农业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年份,年初先是遇到西南地区百年不遇的干旱,然后是春寒,然后是夏季的洪涝,接着又是水灾、地震、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等。就粮食而言,虽然2010年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4641万吨,比上年增长2.9%,实现了连续七年增产,但是夏粮却因严重的水旱灾害而减产,2010年夏粮产量12310万吨,比上年下降0.3%;特别是早稻产量只有3132万吨,比上年下降6.1%。大米、面粉等粮食价格的上涨与夏粮减产有一定的关系。受自然灾害影响更大的是蔬菜和水果,因为针对不同品种的蔬菜和水果,我国大多已经形成较大规模的特定产地,所以一旦产地遭受自然灾害,将会使全国的产品供给量下降,再加上蔬菜供应季节性,从而会短时期内使得其价格快速上涨。
第二,货币流动性过剩带来的高通胀预期。2008年发生全球性金融危机以来,为了应对危机,我国采取了积极宽松的货币政策。2009年年末,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60.6万亿元,同比增长27.7%,增速比2008年高10.0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22.0万亿元,同比增长32.4%,增速比2008年高23.3个百分点。2010年年末,M2余额72.6万亿元,增幅同比虽然回落8.0个百分点,但仍然比上年末增长19.7%;M1余额26.7万亿元,增幅同比虽然回落11.2个百分点,但也人仍然比上年增长21.2%。
货币发行量运高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速度的迅速增长,必然造成货币流动性不断增强,从而形成货币流动性过剩。相对过剩的货币需要寻找出路,面对这些年房市和股市的不景气和不确定性因素增大,数量相对有限的资源性产品必然成为货币流向的重要选择。可见,货币流动性过剩带来的高通胀预期,是本轮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深层原因。
第三,游资进入农产品市场带来的投机炒作。流通领域的价格上涨成为本轮农产品价格上涨中,引人注目的一个焦点。“豆你玩”(绿豆价格暴涨)、“算你狠”(大蒜价格暴涨)、“姜你军”(生姜价格暴涨)等现象的相继发生,都说明游资进入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投机炒作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部分农产品在短期内的价格暴涨。以大蒜批发价格为例,根据商务部市场运行调节司的监测,2010年4月初的价格为7.54元/千克,4月底上升到9.03元/千克,6月11日下降到7.67元/千克,7月底迅速上升到11.05元/千克,到10月初进一步暴涨到12.24元/千克,此后一直在高于10元/千克的高位运行。游资炒作带来的价格剧烈波动说明了我国农产品流通过程中价格监控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也显示了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但是,游资炒作农产品价格的深层原因还是与上面提及的货币流动性过剩的背景密切相关。
第四,农业生产要素价格上升带来的成本上升。随着我国工业化的进展,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随着资源不断由农业转向非农业部门,农业生产要素价格开始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根据国家发改委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调查数据,稻米、小麦和玉米三种粮食每亩平均成本快速上升,2009年亩均生产成本为485.79元,比2005年的363元增长33.83%,其中,物质和服务费用297.4元,比2005年的211.63元增长40.53%,人工成本188.39元,比2005年的151.37元增长24.46%,土地成本114.62元,比2005年的62.02元增长84.81%。随着农业生产成本的上升,国家连续几年提高了主要粮食的最低收购价格,2010年小麦的最低收购价在此前连续提价的基础上,比2009年每50千克提高3元;2010年生产的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比2009年分别提高3元、5元、10元,提高幅度分别为3.3%、5.4%、10.5%。成本推动成为造成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第五,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等输入性因素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国际因素对我国国内经济运行的影响也越来越不可忽视。2010年由于俄罗斯等一些国际主要农产品生产国遭受自然灾害的影响,造成部分农产品供给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国际农产品价格开始了新一轮的快速上涨。世界粮农组织(FAO)公布的食品价格指数从2010年的6月开始迅速提高,由143.6提高到的12月份的190.5,提高了近47个半分点,超过了2007-08年全球粮食危机
时184.7(2008年6月)的最高点。其中,尤以糖和油料的价格上升最为剧烈。虽然我国对水稻、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的进口还采取了关税配额管理等进口限制政策,但是大豆等几乎不存在进口限制政策而又对国际市场依存度很高的农产品,其价格变动必然受到国际市场价格暴涨的影响。除了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的直接影响外,美国实行的量化宽松政策,还会通过热钱进入我国而加剧我国的货币流动性过剩,也会通过能源价格的上涨推动农业成本的上升而间接影响我国的农产品价格。
农产品物价上涨的影响
一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本轮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
第一,对农民增收带来的正面影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10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比上年增长14.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9%。20多年来,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的幅度第一次超过城市人均收入增长的幅度,也是第一次超过了10.3%的GDP增长幅度。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快速增长,当然与农产品价格的显著上涨密切相关。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0年随着农产品零售价格的上涨,农产品的生产者销售价格也大多有较快的增长,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