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两首对比阅读
李清照词两首对比
声 声 慢
李 清 照
,
注字音 永昼( zhòu) 纱厨(chú )乍暖还寒( zhà ) 东篱( lí ) 憔悴( qiáo cuì )
合作探究,比较鉴赏《醉花阴》 与《声声慢》
比较角度: 1.这两首词是作者写于什么时候?在什么情 况下写的? 2.这两首词选取的意象有什么异同? 3.两首词的意境有什么异同? 4.两首词表达的情感有什么异同? 5.两首词表达情感的方法有什么异同?
其词感情色彩浓烈,善于运用铺 叙、白描和移情于物等多种表现手法 写细腻的感情变化。语言清新朴素, 雅俗共赏。
李清照大事记:
18-42岁:与赵明诚结婚,婚后 融洽欢娱,度过了这生中最安宁、 幸福的日子。 42岁: 北宋末日,朝廷腐败, 金兵入侵,围困京师。 43岁: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 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 烬。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 怎样的心情?(试在词 中找)
西香 纱销
风盈 厨金
愁 , 袖 东
人。篱 似莫把 黄道酒 花不黄 瘦消昏 。 魂后
,, 帘有 卷暗
, 半 夜 凉 初 透 。
兽 , 佳 节 又 重 阳 , 玉 枕
薄 雾 浓 云 愁 永 昼 , 瑞 脑
醉 花 阴
李 清 照
南 渡 前
愁?
相思
(思念丈夫)
晚年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孑然一身,始终 居无定所,饱尝了颠沛之苦、亡国之恨、丧 夫之痛、孀居之哀,最后在杭州凄然死去, 确切死期竟无人知晓,足见清照晚年之孤独 凄凉。
终上所述,我们可以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李清照的
一生: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南渡
内容
风格
代表作
前
少女、少妇 时期的生活
清丽婉转(闲 愁离愁)
《李清照词两首》理解性默写
《李清照词两首》理解性默写第一首词:《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描述了一个夜晚的情景。
雨疏风骤,显得寂静而凉爽。
主人公昨晚醉倒在床上,浓睡不醒,身上还留着残存的酒意。
他问
卷帘幕后的人,海棠是否还保持着相同的样子,是否依然娇艳美丽。
她却告诉主人公,早已经绿肥红瘦了。
这种对比,写出了人事无常
的哀愁之情。
第二首词:《声声慢》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
晚来风急?
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人在寒冷的冬天中感受到的孤独和思念之情。
他不停地寻找,四处寻觅,但仍然感到冷清荒凉。
在天气渐暖但仍
然寒冷的时候,他最难以平息内心的不安。
喝了几杯淡淡的酒,却
无法抵挡晚风的寒冷。
瞧,雁群飞过,他正伤感地想起了旧时的相识。
这两首词都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人情世故的无常,写出了作者
对于时光流转、感情变迁的感慨和忧伤。
李清照《孤雁儿》苏轼《西江月》及其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李清照《孤雁儿》苏轼《西江月》及其阅读答案对比赏析李清照《孤雁儿》苏轼《西江月》及其阅读答案对比赏析西江月苏轼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
素面常嫌粉涴①,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孤雁儿李清照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游春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注:①涴:污,弄脏。
简要分析两首词描写梅花时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苏轼的词正面描写梅花的风姿、神韵等,表现了词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李清照描写梅花时使用了拟人手法,用“梅心惊破”来表现梅花听到笛声后急于开放的状态,表现了词人情感上的波澜;用“一枝折得”表达折梅无人寄达的悲凉之情。
解析:苏轼的`词是正面描写梅花的各个特点,以此塑造梅花的形象,表达对梅花的喜爱之情;李清照的词涉及梅花的仅有两句“梅心惊破”“一枝折得”,第一句写了梅花听到笛声后急于开放的状态,第二句写词人折梅无人寄的悲凉。
对比赏析《西江月·梅花》也题作《西江月·玉骨那愁瘴雾》、《西江月·梅》。
这是苏轼被贬惠州时所作。
上阕通过赞扬岭南梅花的高风亮节来歌赞朝云不惧“瘴雾”而与词人一道来到岭南瘴疠之地。
下阕通过赞美梅花的艳丽多姿来写朝云天生丽质,进而感谢朝云对自己纯真高尚的感情一往而深,互为知己的情谊。
并点明悼亡之旨。
全词咏梅,又怀人,立意脱俗,境象朦胧虚幻,寓意扑朔迷离。
格调哀婉,情韵悠长,为苏轼婉约派词中的佳作。
孤雁儿,词牌名,这首词明为咏梅,暗为悼亡,寄托了词人对于朝廷南迁后不久不幸病故的爱侣赵明诚的深挚感情和凄楚哀思。
全词以景衬情,将环境描写与心理刻画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婉的意境,取得了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词调原名《御街行》,后变格为《孤雁亡》,专写离别悼亡等悲伤之情。
词人取后者,盖以自况。
渔家傲清平乐李清照比较阅读附答案
渔家傲清平乐李清照比较阅读附答案
渔家傲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装点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出浴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成心,故叫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沉绿蚁①,莫辞醉,此花不与鲜花比。
清平乐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②尽梅花无好意,博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这两首词都是李清照的咏梅之作。
①绿蚁:一种美酒。
②挼:搓揉。
【小题1】两首词中的“梅”这一意象有甚么不同?两首词都写到了“醉”,所表达的感情是不是相同?试结合作品扼要分析。
【小题2】两首词都写了梅花,通过梅花写人,创设的意境却完整不同。
试扼要分析各是怎么的意境和意境不同的缘由。
答案
(1)答案:①中的“梅:开在雪中但春意已露.有明月照射.娇媚半开.玲珑清爽.像一个出浴丽人.中的“梅:开在雪中受暴风摧残.零落难看.②所表达的感情不同.中的“醉:梅花的娇美姿色使人赏识.雪缀琼枝.月照梅花的清爽意境使人迷恋.劝人饮醉.表达的是迷恋梅花.惊喜春信的陶醉喜悦的感情.中的“醉:年年都醉.然而伤心泪.是感伤自己天涯海角飘泊不定.感伤世事动荡变化.岁月流逝.而人生衰老.(本题考核了比较鉴赏.分别从“意象和“感情方面进行了考核.回答时分条作答.意思对便可.)
(2)答案:①的意境:淡雅.清爽.宁静.玲珑.幽美,②的意境:冷落.萧索.沉郁.凄伤.(本题主要考核了意境.注意题干中命题人的提醒句:“怎么的意境.意思对便可.)。
秦观、李清照《减字木兰花》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秦观、李清照《减字木兰花》阅读答案对比赏析【阅读理解题目】:减字木兰花李清照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此词截取了作者新婚生活的一个侧面,通过买花、赏花、戴花、比花,生动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天真、爱美情和好胜的脾性,显示了她放纵恣肆的独特个性。
全词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减字木兰花秦观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
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蛾长敛,任是东风吹不展。
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赏析]这首词抒写了闺中思妇念远怀人的忧郁愁情。
全词托思妇自诉口吻,以“愁”字贯串始终。
“天涯”点明所思远隔,“旧恨”说明分离已久,四字写出空间、时间的悬隔。
“独自凄凉人不问”表面讲无人过问,无人安慰,实际是说自己没有一个可以倾诉离愁的人。
“欲见回肠”两句犹如思妇的自言自语,谁想看我的愁肠环曲吗?“黛蛾”两句乃思妇为自己的蹙眉愁容作一写真,愁眉“长敛”正与胸怀“旧恨”相映。
“春风吹”补出思妇恰因伤春而触离愁。
“困倚危楼”二句写思妇愁望空虚,一个“困”字传达出思妇独倚高楼日久的困乏、倦怠和失望无聊的情绪。
“过尽”二字写思妇眺望大雁归来过尽情景,“飞鸿”意象从来是为离人传递书信的象征,而今只见大雁排列着人字或一字队列飞过,却不见行人归来,连封书信也未见到,自然睹雁阵而“字字愁”啦!全词情调凄哀,意境含蓄,得南唐词风范,而语辞清丽隽永,风格情韵深远,则是秦词本色。
两首对比(1)两首词分别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4分)(2)两首词抒发的情感有何差异?请结合词作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李词塑造了一个为显示自己美貌而大胆率真向情郎撒娇(或“让情郎对比自己和鲜花谁更美”)的娇憨纯真的女子形象,(2分)秦词塑造了一个因思念远去的爱人而凄凉、愁闷、懒散无力(或“孤独无依、愁眉不展,困倚危楼”)的思妇形象(2分)。
《醉花阴》《声声慢》比较阅读
《醉花阴》《声声慢》比较阅读《醉花阴》《声声慢》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里面的两首词,作者是女词人李清照。
中年以前的李清照,一直过的是比较幸福快乐的日子,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所写出来的作品,很多是自然游兴的,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热爱之情(比如她的一些咏物词)及闺阁之情,诉说对理想爱情的追求,此时的基调是欢快明朗。
然而到了中年,作品大多抒发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书写一种离愁别绪,体现追求自由的强烈反封建意识。
这两首词同写秋季到来时的愁绪,但不一样的情境带来了不同的感受。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不同的愁绪李清照是一代才女,也曾度过一段美满幸福的婚姻生活。
她18岁时嫁与太学生赵明诚为妻,李清照出身名门,赵明诚也是官宦人家,两家可谓是门当户对。
但更重要的是两人之间的心心相印、志同道合。
李清照是才女,赵明诚爱好金石之学,夫妻共同写诗填词、探究学术,成为千古传诵的佳话。
正因为这样,他们的爱情故事也被后人看成是姻缘天定的绝好例子。
成婚之后,夫妻二人经常会有离别,李清照借助诗词来表达自己对丈夫的悠远思念,这首《醉花阴》就是其中的名作。
元代伊世珍的《瑯嫘记》,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李清照把《醉花阴》词寄给了丈夫,赵明诚读了赞叹不己,又自愧不如,一时间兴起了好胜之心:我为什么就不能写出更好的作品来呢?于是他闭门谢客,三天三夜废寝忘食,终于写出了五十首词,他把妻子的作品夹杂在里而给好朋友陆德夫看。
陆德夫品味再三,说:“就三句最好。
”赵明诚迫不及待地问是哪三句,对方回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温庭筠《菩萨蛮》李清照《一剪梅》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温庭筠《菩萨蛮》李清照《一剪梅》阅读答案对比赏析【阅读理解题目】:菩萨蛮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这两首词内容都属于题材,都描写了一个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2分)2.比较两首词的下阕在抒情方式上的差异。
(4分)【参考答案】:暂无参考对比赏析温庭筠的词极为香艳,词中的女子也有点俗脂艳粉的味道,而李清照笔下的女子却有着冰肌玉骨、超凡脱俗。
男子眼中的女子和女子眼中的男子本就有很多的不同,因为一个是写眼中的风景,一个是写心中的风景。
不管男词人怎样了解女子,写得怎样的生动,终归不能走进女子的心底,感受他最真挚的感情和感受。
往往感觉有点雾里看花,能欣赏到朦胧的美,却看不到美丽的花蕊。
王国唯形容温庭筠的词是“画屏金鹧鸪”我也深有同感,一个男子穷尽了所有的词语,想要描绘一个美丽的女子,却又如同用金线锈在画屏上一样,奢华而又呆板,终无法达到近在眼前,若隐若现的地步。
而李清照通过自身的经历和感受将一段心情和感受写得活灵活现,仿佛自己就是词中的女子一般。
温庭筠写女子多描写外在的动作和外貌,也就是说他写的女子大多数是眼中看到的。
而李清照更多的是用景写情,如“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就是《一剪梅》中很典型的例子。
在萧瑟的秋天,粉红色的荷花凋谢了,铺着光泽如玉的竹凉席,睡觉也觉得有些凉了,心事重重的女主人公在着秋意浓重的天气里,轻轻地解下了身上穿的绸制长裙,独自一人划着漂亮的小船荡漾在空荡的湖面上。
“残”、“轻”、“独”把女主人公的神态和心情一下子就显现了出来。
而“独”字更是表明了女主人公孤独、苦闷、惆怅的心情。
而温庭筠写女子时用了“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完完正正摆在面前的就像一幅画,少了很多灵动。
(完整版)李清照诗对比阅读
(完整版)李清照诗对比阅读
概述
本文将对李清照的两首诗进行对比阅读,分析其主题、语言表达和意境差异。
诗一:《如梦令》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诗二:《如梦令对》
如梦令对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楼上,摇曳春风中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长洲
对比分析
- 主题差异:诗一《如梦令》主要描述了李清照在溪亭日暮的
情景,将自己陶醉于其中,流连忘返;而诗二《如梦令对》则描写
了青山依旧的景色,展示了岁月流转和故人离别的主题。
- 语言表达:诗一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当时的场景和李清
照的情感;而诗二则在传达主题的同时,加入了更多的修辞手法和
意象,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性。
- 意境差异:诗一的意境更多地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李清
照的情感体验;而诗二则更深入地表达了岁月的流转和人事的变迁,呈现出更为广阔和深远的意境。
结论
通过对比阅读李清照的两首诗,《如梦令》和《如梦令对》,
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位诗人对自然、生活和人情的敏锐感知与表达能力。
两首诗在主题、语言表达和意境上存在差异,展现出李清照的
多样化创作风格和情感世界。
以上为对《李清照诗对比阅读》的完整分析和总结。
李清照《一剪梅》与纳兰性德《浣溪沙》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李清照《一剪梅》与纳兰性德《浣溪沙》阅读答案对比赏析李清照《一剪梅》与纳兰性德《浣溪沙》阅读答案对比赏析「篇一」关于浣溪沙李清照绣面芙蓉一笑开阅读答案翻译浣溪沙李清照绣面芙蓉一笑开阅读答案翻译,这是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李清照所创作的一首词,风格为婉约叙事类。
原文: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李清照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字词解释:①《浣溪沙》:词牌名。
本为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亦作《浣溪纱》。
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
全词分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
曲调轻松明快,是宋词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牌名。
②绣面:形容面容姣美。
芙蓉:荷花,此处指面容好看像荷花盛开了。
③飞:《历代诗余》作“偎”。
宝鸭:鸭形发式,或指钗头形状为鸭形的宝钗。
香腮:唐代温庭筠有“鬓云欲度香腮雪。
”④一面:整个脸上。
风情:男女爱慕之情。
韵:味道。
⑤笺:纸,指信笺、诗笺。
半笺娇恨:半纸怨艾之辞。
⑥月移花影:唐代元稹《莺莺传》:“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翻译:一个面容姣好的少女,她的笑容像荷花盛开,斜坠的云鬓,双手衬着雪白的香腮。
她的眼波灵活可动就像能说话一样。
一脸的温情饱含着深韵,笔下的纸笺写了一半上面全是寄托自己娇嗔和思念的话语。
月上阑干,花的影子不断移动,正是情人约会重聚的好时光。
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阅读答案:试题:1.诗词之妙,妙在炼字炼句,言简而意丰。
请赏析“绣面芙蓉一笑开”中“开”的妙处。
(5分)2.联系整首词的内容,请简要分析词中女主人公得形象。
(6分)答案:1.“开”字既指芙蓉花开,又表示词中女主人公情窦初开。
以花喻人,相得益彰,形象生动。
2.全词描绘了一位美丽多情,对爱情大胆追求的少女形象。
辛弃疾词两首、李清照词两首对比阅读学案
辛弃疾词两首、李清照词两首对比阅读学案第一篇:辛弃疾词两首、李清照词两首对比阅读学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对比阅读一、词人生平经历:二、写作时期的对比:三、古迹的特点对比:四、古人典故数量涵义对比:五、抒发的情感对比:六、手法的对比:《醉花阴》和《声声慢》对比阅读一、词人生平经历:二、写作时期的对比:三、景物意象的对比:四、抒发的情感的对比:五、人物形象的对比:六、手法的对比:第二篇:辛弃疾词两首学案《辛弃疾词两首》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的有关常识及其词作的写作背景,了解辛弃疾词的艺术风格。
2、品味重点语句,理解作者所抒发的英雄失意、功业未成的悲愤之情,激励自己的爱国斗志。
3、理解词中典故运用所取得的艺术效果。
二、知识链接把栏杆拍遍(节选)梁衡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
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应该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
他是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像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
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
比如这首著名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做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我敢大胆说一句,这首词除了武圣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堆里,再难找出第二首这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
哪一个诗人曾有他这样亲身在刀刃剑尖上滚过来的经历?“列舰层楼”、“投鞭飞渡”、“剑指三秦”、“西风塞马”,他的诗词简直是一部军事辞典。
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
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
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
李清照词两首比较阅读
相同的意象;不同的处理
1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 醉花阴 2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 声声慢
比较:前者在东篱下饮酒;还有花香陪 衬;显得优雅闲适;后者在秋风中靠酒
御寒;显得凄苦不堪
醉花阴中的主要意象:
薄雾 瑞脑 玉枕 西风
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婚后与丈夫琴瑟和鸣;夫唱 妇随;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整理;编写了 金石录; 金兵入据中原;清照举家南逃; 后明诚病故;战乱中 书籍文物大部分散失;孤独一身;各地漂泊;境遇极 其悲苦;
创词;别是一家之说;
李清照是北宋南宋两世之交 其词被称为易安体;词 最伟大的词作家;也是中国文学 集 漱玉集; 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在女作家 中可谓空前绝后;不徒俯视巾帼; 直欲压倒须眉;
知人论世
南 内容:闺怨离愁 渡 前 词风:清丽柔媚
前期;主要描写少女 少妇的 生活;流露了对爱情生活的 向往和别离的痛苦;
南 内容:怀旧悼亡 渡 后 词风:凄婉哀怨
后期;主要表现孤独寂寞 飘 泊无助的生活;以抒写身世 之悲;家国之痛;
问题探究二
找出 醉花阴和 声声慢的意象; 说说它们的不同;
赏析诗词作品要分析意象
赏析诗词作品要知人论世
作品背景
醉花阴是作者婚后所作; 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 情; 传说李清照将此词寄给赵明 诚后;惹得明诚比试之心大起; 遂三夜未眠;作词数阕;然终未 胜过清照的这首 醉花阴;
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不久 的作品;它是在金兵入侵 国土沦 丧 人民流离失所 朝政腐败这样一个 社会背景之下产生的; 词人正处于国 破家亡 颠沛流离的境遇之中;内心极 度凄苦;这首词所抒发的就是这种强 烈的感情; 声声慢这首满含凄苦的词 ;堪称千古绝唱
李清照两首词的比较阅读
备课网页窑教学杂谈中学语文教材的选文都经过了时间考验,许多诗文布局严谨、行文简洁、气韵生动、文采斐然,堪称精品。
多读这样的作品,确实让人受益匪浅。
经典古诗文的教授向来是高中语文教师教学思考、实践的重要内容,针对教材中存在的同时期不同作家、同一位作家不同时期的教学内容,笔者尝试突破以往逐篇带学加诵读的模式,采用了比较分析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举教读《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声声慢)为例。
一、从背景上比较此处设问:作者分别在什么时代背景和人生际遇中写下这两首词?通过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查阅有关资料,从而达到知人论世。
课堂上,稍加点拨,即可得出结论,学生明确《醉花阴》是李清照早年作品,其时丈夫赵明诚宦游在外,与丈夫分别后难耐相思之苦,发出的是一种甜蜜爱情浇灌出来的愁情;《声声慢》是作者南渡后的晚年作品,此时的作者经历了国破,流亡,夫死,南徙途中珍藏的大部分文物散失,再嫁却遇人不淑,晚年无儿无女,孑然一身,发出的是一种被凄风苦雨淋透的愁情。
二、从意象上比较此处设问:两首词分别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何异同?让学生在分组合作学习中,将意象一一析出;在讨论交流中,品味这些意象的异中之同、同中之异。
最终明确:两首词虽然都选取了酒、黄昏、风、黄花等意象入词,但前者之酒是浇愁解闷之闲酒,后者是抵御体寒心寒之苦酒;前者是送爽的凉风,后者是紧急、凛冽的寒风;前者是盛放的菊花,后者是凋残的黄花;前者是晴日佳节,独自赏景之黄昏,孤单而闲适,后者逢雨天傍晚,空对寒窗之黄昏,苦闷忧愁。
二词也选取了不同的意象入词,前者有瑞脑、重阳,写出生活的舒适,表达与丈夫团聚的愿望;后者有雁、雨、梧桐,写出迁徙、零落、寒冷之境遇。
三、从意境上比较此处设问:两首词分别带给我们什么样的艺术感受?(设置课堂练笔环节,撰写文字赏析,然后交流)。
在充分交流后,明确:同一位作家,因为人生遭际的变化,写于不同时期的两首词给读者的意境之美也是迥然相异的。
李清照《如梦令》《武陵春》比较阅读答案
李清照《如梦令》《武陵春》比较阅读答案李清照《如梦令》《武陵春》比较阅读答案李清照《如梦令》《武陵春》比较阅读答案阅读李清照的两首词,完成第9-11题。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9.找出《武陵春》中词人化虚为实,描摹愁思的句子。
10.说说《如梦令》“惊起一滩鸥鹭”一句中“惊”字的妙处。
11.这两首词分别是词人南渡前后的作品,它们在情感上有何不同?参考答案:9.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0.“惊”字既暗写出了船行之快,又生动地写出停栖在小洲上的鸥鹭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
11.前一首:愉悦、欢快、热爱生活;后一首:悲伤、愁苦、孤单寂寞。
20XX—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指导思想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抓手,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努力实现教学创新,改革教学和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校的内涵性发展。
同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
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生物教学自如化教学方法和自主化学习方式。
主要工作一、教研组建设方面:、深入学习课改理论,积极实施课改实践。
、以七年级新教材为“切入点”,强化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
、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把先进理念学习和教学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以学促研,以研促教,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强化教学过程管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益,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抓好“五关”。
()备课关。
要求教龄五年以下的教师备详案,提倡其他教师备详案。
要求教师的教案能体现课改理念。
()上课关。
()作业关。
首先要控制学生作业的量,本着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精神,要在作业批改上狠下工夫。
苏轼《蝶恋花》李清照《渔家傲》比较阅读答案及赏析
苏轼《蝶恋花》李清照《渔家傲》比较阅读答案及赏析苏轼《蝶恋花》李清照《渔家傲》比较阅读答案及赏析蝶恋花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彷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①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②去。
注:①谩有,意思是“空有”或“徒有”。
②三山,指传说渤海中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从词的风格来看,前一首属于________派,后一首属于________派;从词的结构来看,苏词下片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这主要是运用了__________修辞格,李词上、下两片一气呵成、关联紧密,主要是__________这一修辞格运用得当。
对苏词“枝上柳絮吹又少”句中“又”字的运用,评论家向来赞赏有加;对李清照这首《渔家傲》,人们极为欣赏它于尺幅之中多处用典而又能做到“简净自然,浑化无迹”。
请于上述两个方面选其一作出具体解释。
答案婉约豪放顶真设问解释前一点:着一“又”字不仅准确地写出了容易撩人愁绪的飞絮越吹越少的情景,更精妙婉曲的是,“又”字还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正自然流露于这“又”一次的观看之中。
解释后一点:①李词中“我报路长嗟日暮”一句从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化用而来,表达了“上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
②“九万里风鹏正举”是化用《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之语,既照应上片乘船渡海所见的海天相接之景,又铺垫了后二句借风力游三山的述怀。
③“三山”之典既抒发胸中怀才不遇的愤懑,又表现了对黑暗现实不满,还表现了对没有战乱、杀戮、欺诈、孤独、寂寞的生活的强烈向往。
苏轼《蝶恋花》赏析这首词将伤春之情表达得既深情缠绵又空灵蕴藉,情景交融,哀婉动人。
李清照词两首比较阅读
李清照词两首比较阅读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比较两首词的情感和意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二)过程与方法:以提问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力与表现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做到同中求异(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以“知人论世”为原则,与学生共同探讨两首词不同之处的成因的同时,深化理解词人作词时心境与词的意境的关联。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在学生对两首词的内容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与学生共同探讨两首词共有的意象的同与异,探究作者前后心境的差异,由此分析作者风格转变与其自身经历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从作者前后心境的变化对比分析两首词的前后不同。
三、教学过程设计(一)初识“愁”滋味——两首词共同表达的情感:愁(二)再识“愁”不同——两首词的愁有何不同(三)此“愁”何处是?——两首词具体意象对比(四)“愁”之所以——两首词的愁不同的原因探究(五)“愁”之表现——两首词愁的不同表现方式探究(六)“愁”之展示——你笔下的愁情(七)三读“愁”之词,总结课文四、合作探究(一)、初识“愁”滋味——两首词共同表达的情感:愁◆总体对比——“愁”1、从《醉花阴》和《声声慢》当中读出的共同情感是什么?愁《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2、“愁”在两首词当中如何体现?行为显愁《醉花阴》:孤眠、把酒《声声慢》:寻寻觅觅、淡酒、守着窗儿心理绘愁《醉花阴》:永昼、佳节又重阳、凉初透、销魂《声声慢》:凄凄惨惨戚戚、伤心、怎生得黑景与物衬愁《醉花阴》:薄雾、浓云、瑞脑、金兽、玉枕纱厨、黄昏、西风、黄花《声声慢》:冷冷清清、风、雁、黄花、梧桐、细雨、黄昏(二)、再识“愁”不同——两首词的愁有何不同愁字只是一个中心意象,不止是李清照,本单元其他的词作家也在词中透露了自己的愁——柳永的离愁,辛弃疾的国愁等等。
李清照的愁可以暂归为闺怨之愁,这愁在两首词的体现也有所不同。
3、两首词中的“愁”是否是同一种愁味?《醉花阴》“佳节又重阳”,“愁”的是思愁远方的丈夫,“一处相思,两处闲愁”;《声声慢》“怎一个愁字了得!”融合了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伤愁4、作者是怎样通过自身来表现这两种不同的愁滋味?(三)、此“愁”何处是?——两首词具体意象对比5、请同学们再次通读两首词,找出两首词中共同的意象酒、黄花(菊花)、黄昏、风6、将意象还原到词中,找出含有意象的词句。
李清照词两首对比阅读
一、阅读下列两首词,完成题目。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下列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前两句“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写的是词人在无聊中的想像之景,同时也透露了词人的内心感受。
B.下片第一句“东篱把酒黄昏后”即转换空间,从室内到庭院。
“东篱”指地点,同时也是菊花的代称。
因为陶渊明的关系,这句诗塑造出的人物形象不沾一点脂粉气,而透出一些文人士子的随意与洒脱。
C.“莫道不销魂”,意思是此时此地,怎么能不令人伤感呢?运用发问法,醒人耳目。
D.“帘卷西风”四字,既写人,又写景,创造了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境界。
黄花在西风夕照中摇落,此时词人既惜花,又自怜,“人比黄花瘦”才既摹形,又传神,具有深入人心的力量。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2、下列关于《声声慢》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首句七组叠字,“寻寻觅觅”实写词人的动作行为,表现空虚怅惘的心态;“冷冷清清”是寻觅的结果;“凄凄惨惨戚戚”直接表白内心情感。
下笔奇特,极有层次地定出词人内心的空虚、孤寂和凄苦。
B. 上阕先写寒气袭人的晚风,再写冷暖不定的气候,最后写南飞的过雁,这些景物无一不增添词人的愁绪。
C.“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指菊花枯萎凋谢;以至于一向喜爱菊花的词人再不想欣赏把玩,于是有了“如今有谁堪摘”的确解。
D.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直抒胸臆,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
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
李清照《一剪梅》与纳兰性德《浣溪沙》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李清照《一剪梅》与纳兰性德《浣溪沙》阅读答案对比赏析李清照《一剪梅》与纳兰性德《浣溪沙》阅读答案对比赏析引导语:李清照宋代女词人,也是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我们一起来学习李清照《一剪梅》与纳兰性德《浣溪沙》这两首诗。
《一剪梅》①宋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②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①丈夫赵明诚出外求学久久未归,李清照以此词寄别愁。
②玉簟:精美的竹席。
《浣溪沙》①清纳兰性德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
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②莫惊春睡重,读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本词为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
②被酒:醉酒1.两首词的感情基调各是什么?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 分)答:《浣溪沙》怀念亡妻的哀思与伤心;由“西风”等意象奠定这一基调;《一剪梅》相思丈夫的愁苦或惆怅,由“香残”等意象奠定这一基调;《浣溪沙》以“黄叶”“残阳”等意象与“西风”“独自凉”呼应,渲染愁思之情;《一剪梅》以“雁”“月”“西楼”“花”“水”等意象与“香残玉簟秋”呼应,渲染愁思之情。
2.李清照比纳兰要幸运的多,在“一处相思”时,自知有“两处闲愁”;而伤心的纳兰明知无法挽回一切,只有把所有的哀思与无奈都化为一句词,请问是哪一句?试简要赏析。
(4 分)答:“当时只道是寻常。
”为之心痛,因为这七个字深刻地表现了作者的亡妻之痛,仿佛字字皆血泪。
“寻常”二字道出了今日的酸苦,即那些寻常往事不能再现,亡妻不可复生,心灵之创痛永无平复之日,其中有怀念,有追悔,有悲哀,有惆怅,蕴含丰富的情感。
李清照的《一剪梅》练习题附答案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对这首词的理解,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A.上片首句通过视觉、触觉的感受,点明时间已进入深秋,接下两句写词人轻轻解开丝罗的裙衣,小心登舟的情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 分为前后期,有显著的特点:
南 渡 前 南 渡 后
内容:闺情(离愁) 词风:清丽明快 内容:怀旧、悼亡 词风:凄凉、低沉
薄雾弥漫,浓云笼罩,心有愁思感 觉白天太漫长,瑞脑在铜兽香炉中早 已烧尽。又到重阳佳节了,洁白的瓷 枕,轻薄的纱帐,独自一人,半夜秋 凉刚刚透入。
独在东篱饮酒,直到黄昏 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 袖。莫说不忧愁,秋风卷起珠 帘,闺中人比菊花更显清瘦。
《声》词中营造的则是晚风送寒、 黄花凋落、北雁南飞的凄惨悲凉的 意境。
对比点四、抒情方式
两首词都运用 了借景抒情、 直抒胸臆的抒 情手法。
借景抒情:
• 《醉》词描写白天漫长、气候变凉, 夜里寒凉,西风不断吹卷窗帘,菊花 盛开的典型秋季自然景象,突出秋的 时令特点,含蓄地借秋景表达自己的 闺中之愁。
借景抒情:
《声》一词描写了风急欺 人,酒淡难敌寒意,仰望则 天空飞过大雁,俯视则பைடு நூலகம்地 残花,梧桐落地,细雨霏霏 等景象,伤心人更遇凄凉景, 涩景苦情融合在一起。
直抒胸臆 • 《醉》:“愁永昼”与“莫道 不销魂……人比黄花瘦”点明 因离别相思而悲伤愁苦。 • 《声》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与“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直接点名 作者凄凉的心境和内心忧愁。
郑振铎在《中国文学史》中评李清照说: “她是独创一格的,她是独立于一群词人之 中的。她不受别的词人的什么影响,别的词 人也似乎受不到她的影响。 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作家 是绝不能追得上的。无数的词 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 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 人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 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 可评价。”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结论: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梧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长恨歌》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一叶知秋,象征愁恨
对比点三、意 境
两首词的意境是不同的。
《醉》词呈现的是一种青烟袅袅, 天气初凉和菊花吐蕊的清新、寂静 的意境。
李清照自幼就受过很 好的教育,其父亲李格非 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 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 才能。李清照多才多艺, 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 受人注意。史书记载说她: “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 华赡,逼近前辈。”
李清照十八岁嫁了太学 生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 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婚后, 他们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 夫妇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 欣赏金石拓片。赵明诚很晚 才出仕,到过莱州、淄州等 地任职,李清照便常常以诗 词排遣寂寞,表达对丈夫的 思念之情。
阅读《醉花阴》 和《声声慢》: 比较这两首词在 情感、意象、意 境以及抒情方法 上的异同。
对比点一、情感
• 请朗读李清照的两首词,找出 两首词中的情感词。
读懂诗歌思想情感的重要切入点:
知人论世
• 李清照(1084─1155) 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 人,济南章丘人,婉约 派代表词人。有《易安 居士文集》《漱玉词》 等著作传世。代表作有 《声声慢》、《一剪 梅》、《如梦令》等。 李清照的词创意出奇,工于造语,长于白描。创制 了雅而不涩、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 后人评清照词:“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 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三句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 面容和愁苦的神情。 “销魂”极喻相思愁绝 之情。“帘卷西风”即“西 风卷帘”,暗含凄冷之意。 这三句是作者艺术匠心之所 在。先以“销魂”点神伤, 再以“西风”点凄景,最后 落笔结出一个“瘦”字。
① 结构上,“瘦”字和首句的 “愁”字相呼应。因为有刻骨的 离愁,所以衣带渐宽,腰肢瘦损; ②手法上,运用夸张比喻,极生 动地描绘出诗人因思念日渐消瘦 的形象。③内容上,末了一个 “瘦”字,归结全篇的情意,上 面种种景物描写,都是表达这刻 骨的离愁的。词人因相思而成的 寂寞忧郁跃然纸上。
黄花
《醉》中的黄花:绽放,淡雅、清香
有清高、高雅的精神。
《声》中的黄花:凋落衰败,暗喻岁 月流逝,人已衰老憔悴。
酒和风
《醉》中“东篱把酒黄昏后”的 酒,取借酒浇愁之意。 《声》中 “三杯两盏淡酒”的酒除了借酒浇愁, 还有御寒之意。“淡”更显愁“浓”。 中“晚来风急”的风是晚上的风,十 分紧急、猛烈的。相比而言,《醉》 的风多了几分闲情。
李清照的创作始于北宋末, 终于南宋初。她有过安逸、美好 的家庭生活,也有着国破、家亡、 夫死、寡居的不幸人生。故李清 照的创作有前后两个时期,生活 与心态不同,韵味与格调也就有 别。
前期代表作
如 梦 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 如 梦 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一 剪 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 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 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127年赵明诚南下奔 母丧。恰在这时,战乱爆 发,金人攻破洛阳,徽、 钦二宗被掳,高宗即位, 后又南下避难,建立了南 宋小朝廷。因赵明诚在江 宁任知府,李清照于是载 书十五车过淮渡江奔往建 康。不久,他们藏于家乡 十余间屋中的书籍、金石、 器物全被焚毁。
两年后,李清照46岁 时,赵明诚竟不幸病死。 从此她开始了国破、家亡、 夫死的悲惨生活旅程。她 先是追随流亡朝廷到过温 州、越州等地逃亡避难, 最后又寓居于杭州。这期 间,她随身携带的她所珍 爱的古铜器、书籍等也相 继遗失或被盗。她孤苦伶 仃地度过了悲惨的晚年, 大概于1155年在临安去世。
情 感:
所抒发的都是“愁”,愁是两首 词的词眼。
不同点: 《醉花阴》 :“愁”—— 别离之愁、 相思之愁;闺怨之愁;暂时之愁。
《声声慢》:夫死、飘零、国破的悲 痛与哀愁;家国之愁;永恒之愁;更 加厚重、浓烈。
对比点二:意象
两首词都选用了“酒”、“黄花”、 “风”、“黄昏”四个意象。
《醉》还选用了瑞脑、重阳两个意象, 《声》还选用了雁、梧桐、细雨等意 象,这些意象大多是烘托愁绪的典型。
我到处寻找,寻到的只有冷清,十分 凄惨。乍暖还寒的季节,最难忍受。两杯 淡酒,怎能压住心头的悲伤?大雁飞过, 我正伤心,却发现它正是我在故乡认识的 那只。满地黄花堆积著,十分憔悴,有谁 忍心去摘? 我守着窗,独自一人,一个人怎么才能 熬到天黑?细雨敲打着梧桐,此正是黄昏, 一点一滴落著。 这种场景,这种“愁”又 怎是一句话能说得清的呢?
“帘卷西风”,应是微风,《声》
雁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沙》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 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结论:过雁象征离愁
雨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