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鸿民族中学韦露莎:浅谈李清照诗词比较阅读教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李清照诗词比较阅读教学

南宁沛鸿民族中学韦露莎

提要: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拓展课堂容量应该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努力的方向,让课堂弥漫出一种文化气息,这是我们共同的追求,本节课是一次效果显著的尝试。

《走近李清照》一课通过诗人不同时期的两首词尝试走近李清照。李清照,一名风华绝代的女词人,但她也是南宋历史中一名普通的百姓。她不是国家栋梁,没有岳飞、辛弃疾横刀立马的救国豪情,也不是男儿身,没有陆游叹息“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悲愤。她只是一介平民百姓,一个乱世中的身世惨淡的弱女子,然而她坎坷悲惨的人生经历也正是宋代历史真切的写照。她当然更是一位才人,与常人相比多了一颗悲悯而多愁善感的心,一切词情皆为心声。《一剪梅》写于浪漫忧伤的青年时期,她与恩爱的丈夫饱尝相思之苦;《声声慢寻寻觅觅》写在老年时期命运颠簸凄苦孤寂之时:国破、家亡、夫死、见欺,反映了李清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读这两首词,我们可以大致了解李清照的一生。

关键词:李清照比较阅读前后词风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拓展课堂容量应该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努力的方向,让课堂弥漫出一种文化气息,这是我们共同的追求,本节课是一次效果显著的尝试。

《走近李清照》一课我和学生通过诗人不同时期的两首词尝试走近李清照。李清照,一名风华绝代的女词人,但她也是南宋历史中一名普通的百姓。她不是国家栋梁,没有岳飞、辛弃疾横刀立马的救国豪情,也不是男儿身,没有陆游叹息“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悲愤。她只是一介平民百姓,一个乱世中的身世惨淡的弱女子,然而她坎坷悲惨的人生经历也正是宋代历史真切的写照。她当然更是一位才人,与常人相比多了一颗悲悯而多愁善感的心,一切词情皆为心声。《一剪梅》写于浪漫忧伤的青年时期,她与恩爱的丈夫饱尝相思之苦;《声声慢寻寻觅觅》写在老年时期命运颠簸凄苦孤寂之时:国破、家亡、夫死、见欺,反映了李清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读这两首词,我们可以大致了解李清照的一生。课前,我精心设计了学生的预习学案,以便他们全面的感知李清照前后两个时期的词风差异。在课堂教学中,我打算用问题探讨导贯穿始终,并且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作用。在赏析篇目的挑选上,我结合必读和选读教材,采用了其中选入的李清照的两首词作《一剪梅》和《声声慢》。通过前后期词作的精选,让学生了解李清照各个人生阶段的风格特色。在课堂导入部分,我帮助学生温故

知新,联系以往所学宋词知识和李清照相关内容,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词人及其词作的兴趣。上课过程中,我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精心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以配乐吟唱的方式,让学生快速融入李清照词的情境之中,感受其词的细腻情思。并且贯穿交流讨论环节,让学生总体概括李清照词的创作特色,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时代因素对词人创作的影响,学会提炼词作的精华之处,总结出李清照词作的共同特色。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只有不断的反思自己才能够更好更快的进步。因此,为了更好地总结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我对本节课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反思。《走近李清照》一课的教学,我基本上完成了自己预定的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侧重学生“质疑”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注重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充分把握教材。使学生通过学习鉴赏李清照词作,提高对古典诗词的兴趣,丰富个人的情感体验,进而能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更进一步的感知和思索,能够品读词作的艺术特色,感受其文学的魅力,发展善于联想的能力,提高审美水平。同时读懂李清照词对于高二学生来说,是了解婉约词派特点的重要阶梯。因此,如何挖掘词作深藏的韵味,就是这节课教学设置的难点所在。老师选取李清照词作形象鉴赏作为教学重点,是和课题符合一致的。在课堂的把握上,教师发挥自己深厚的诗词功底,从深度上开拓了诗歌鉴赏的空间。由作品本身出发,引出对作者、对词人所处时代整个文学风貌的初步认识,很好地体现了“知人论世”的诗词鉴赏原则。在适当的提问引导之下,学生对李清照词作意境的把握自然就进入了更高的层次。该课绝非单纯语文知识的机械传授,全课充满浓浓的情,和谐的美,始终体现出学生多种能力的展示,也折射出学生自主学习道路上意志品质的锻炼。

总之,本课突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做到以学生为本,教师只是促进者,只是在适当时候给予评价和帮助,从某种意义上讲,已走进新课程,落实了“民主、合作、生动、有效”课堂。

*《从“红藕香残”到“满地黄花”——走近李清照》课堂实录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语文教学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对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有浓厚的兴趣,乐于拓宽文学欣赏的眼界,丰富自己的内心感情世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本课中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对李清照词的朗诵、推荐、赏析、对比等,对李清照生平与其词进行感悟研究。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体验,并主动地思考和提出问题。在美的音乐声中,美的课堂境界中,美的情感氛围中,美的作品赏析中,形成了多渠道、多方向、立体交叉的课堂信息传递模式,在课堂进行展示、交流。

二、教学背景

李清照的词《声声慢》和《一剪梅》处于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本单元为诗歌单

元,重点学习唐宋词作品。在完成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初中课本中李清照的词《如梦令》和《武陵春》,对李清照有粗浅的了解,但并没有进行系统的梳理。我授课的班级是重点班,学生基础比较好,学习热情比较高,而且阅读量较多,对作家作品知识有一定的积累。因此,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有关李清照及其作品的相关资料,并加以分类、整理、分析,能够让学生在这节课中心灵得到了一次净化,情感得到了一次感染,能力得到了一次锤炼,兴趣得到了一次激发。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李清照生平,了解词人前后词作主题与风格的变化。

2、体会作者生平遭遇与创作的密切关系。

3、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了解李清照词的婉约风格。(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中提炼生动感人的意象来表现心境的写作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词的意境,培养热爱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四、教学重点难点: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中提炼日常形象(借物言情)来表现心境方法,品味词中景物形象蕴含的细腻情感,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解决方法:通过对两首词中相似形象的对比鉴赏来准确把握作者内心情感的变化)

五、教学方法:

(一)联想法(理由:结合学生自身生活体验揣摩作者心境进行生本对话,起到与作者共鸣的效果)

(二)比较法(理由:有利于把握李清照词风的细微变化,了解作者人生境遇对作品创作的影响)(三)朗读法(理由:通过朗读充分把握作品语言特征,深入领会作品的内涵)

(四)合作探究法(理由:通过分学习小组分工合作,对相关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展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营造民主课堂、合作课堂)

六、教学过程实录:

导入:

一千多年前,在男性主宰文坛的时代,一位女子,用她柔弱的身躯撑起了女性词坛的一片蓝天,她工诗文善书画,颇有文名,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的著名学者,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指出“词别是一家”。她生于思想禁锢的宋代却从来没有被驯服,她虽被视作叛逆,但却有着纯真的心和饱满的情。今天,我和同学们将一起学习她的两首词《一剪梅》、《声声慢》,去走进她纯净的诗词闺阁,同时走近她波折多愁的人生。

1、检查预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