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鸿民族中学韦露莎:浅谈李清照诗词比较阅读教学

合集下载

名著导读 《李清照诗选》如何读诗 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 《李清照诗选》如何读诗  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李清照诗选》如何读诗教学设计名著导读《李清照诗选》如何读诗教学设计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读诗,以李清照的诗选为例进行导读,并培养他们对李清照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简要介绍李清照的背景和李清照诗选的重要性。

2. 选取李清照的几首代表性诗歌进行分析和阅读。

3. 分析诗歌的词义和意境,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表达和意义。

4. 进行诗歌的韵律和语言特点的解读,培养学生的音韵感和语感。

5.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的情感共鸣,探讨诗歌对人们情感的触动和表达方式。

教学活动1. 导读阶段:- 介绍李清照的个人背景和诗歌创作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 介绍李清照诗选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名著的尊重和对李清照的好奇心。

2. 分析阅读阶段:- 选取诗选中的几首代表性诗歌,进行逐一解读和讲解。

-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和意义,鼓励他们发表个人见解。

3. 韵律解读阶段:- 分析诗歌的韵律和语言特点,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音韵美和诗意。

- 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音韵感,提高他们的诗歌欣赏能力。

4. 情感共鸣阶段:- 引导学生与诗歌进行情感共鸣,讨论诗歌对人们情感的触动。

- 鼓励学生发表对诗歌的个人理解和感受。

教学评价1. 参与度评价:- 考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主动发言的能力。

2. 阅读理解评价:- 考察学生对所学诗歌的理解程度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创造力评价:- 考察学生对诗歌的个人感悟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4. 研究成果评价:- 考察学生对李清照诗歌的欣赏和理解能力的提升情况。

教学资源1. 《李清照诗选》2. 相关诗歌分析和解读资料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教学心得通过本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李清照的诗歌,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同时,也希望能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提高他们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对李清照两首词比较阅读课的思考

对李清照两首词比较阅读课的思考
学 教 育
豳 围
对 李 清 照 两 首 词 比较 阅读 课 的思 考
回 岳 晓 梅
内容摘 要 : 比较阅读鉴赏是诗词教 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 法, 作 为 一个 单 元 的 最 后 一 篇 课 文通 过 比 较 问 凄 使 学 生一 方 面 掌握 这 种 阅读 方 法 , 另 一 方 面加 深对 看 似 是 相 同 情感 的 诗词 的理 解 。通 过 反 思 来 指 导 自 己今 后 的
理清思路 , 概括要点 , 理 解 文 本 所
感的异同。2 、 通 过学习 , 掌 握 阅读 鉴 赏 诗 词 的一 些 方 法 。 学 习课 时 : 一 课 时 学 习方 法 : 比较 阅读 自主学 习 合 作探 究 学 习过程 : 导 入新 课 : 学 生 背 诵 知 道 的 李 清 照 的诗 词 名 句 。 检 查 预 习 :背诵 两 首 诗 词 , 指 名 背诵 。 ( 有背会 的, 也 有 背 的 不 熟 的) 学 生 通 过 自己 查 找 的 有 关 资 料 介 绍 李 清 照 ,教 师 更 具 情 况 作 补 充。 ( 基 本 以学 生 介 绍 的 为 主 , 我 没 补充什么 , 因 为他 们 介 绍 的 已经 足 够 了) 两 首 词 的背 景 放 在 了学 诗 词 的 过 程 中作 了介 绍 。
比较 学 习 : 诵读 两首 词 , 找出 两 首 词 的词 眼 。( 学 生 读 完 就 找 到
的 处 境 ,又 隐 含 对 生 命 将 失 的 悲
哀。
酒: 《 醉 花 》 l { J 的酒 是 相 思 的 载体 , 是才情 的伴侣 , 词 人 在 酒 巾 品尝 思夫 之 情 ,挥 洒 旷 世 之 才 , 释 放一 位 年 轻 贵 族 女 子 的 闲愁 。 《 声声慢》 【 } | 的酒 , 是 凉 薄 的 慰 藉, 是生仔 的一丝 寄托 , 词 人 欲 借 酒暖身 , 也 暖一暖 冰冷的心 , 口 r 惜

李清照诗歌鉴赏教案

李清照诗歌鉴赏教案

李清照诗歌鉴赏教案教案标题:李清照诗歌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 学习李清照的代表作品,理解其内涵和艺术特点;3. 培养学生对李清照诗歌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李清照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2. 分析李清照诗歌的艺术特点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 提问学生对李清照的了解和印象。

步骤二:学习李清照的代表作品(15分钟)1. 选择几首李清照的代表作品,如《如梦令》、《声声慢》等,进行逐一解读;2. 分析诗歌中的意境、情感和主题,并引导学生参与讨论;3. 引导学生欣赏李清照诗歌的音韵之美和形象描写。

步骤三:分析李清照诗歌的艺术特点和修辞手法(20分钟)1. 介绍李清照诗歌的艺术特点,如婉约主义、抒情性等;2. 分析李清照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3.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运用这些修辞手法。

步骤四:诗歌鉴赏实践(15分钟)1. 分发李清照的其他诗歌作品,让学生自主选择一首进行鉴赏;2.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3. 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诗歌,如意象、节奏、韵律等。

步骤五:总结和拓展(10分钟)1. 总结李清照诗歌的艺术特点和修辞手法;2. 引导学生思考李清照诗歌对后世的影响和意义;3. 提供拓展阅读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李清照的诗歌创作。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和小组交流的参与度和质量;2. 学生对李清照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的表现;3. 课后布置相关作业,如写一篇李清照诗歌的鉴赏文章。

五、教学资源:1. 李清照的诗歌选集和相关研究资料;2. 图片、视频和音频素材;3. 课堂讨论和小组交流的活动指导。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李清照诗歌朗诵比赛;2. 邀请专家或学者进行诗歌讲座;3. 带领学生参观相关文化遗址或艺术展览。

教学李清照词选的课程设计教案

教学李清照词选的课程设计教案

本篇文章将为大家介绍一篇关于教学李清照词选的课程设计教案。

这个课程旨在通过学习李清照的作品,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唐宋词,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水平。

一、课程目标与重点1.1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1.掌握李清照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了解唐宋词的历史背景和文学特点,认识唐宋词的价值和意义。

3.能够理解和欣赏李清照的词作品,掌握李清照的词歌曲曲调以及基本的韵律和格律。

4.通过学习李清照的词歌曲,了解词曲艺术的文化传承和时代发展。

1.2 课程重点1.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讲解唐宋词的历史背景和文学特点,分析李清照的词作品。

3.学习李清照的词歌曲,掌握李清照的词曲基本韵律和格律。

4.探讨词曲艺术的文化传承和时代发展,加深对李清照及其作品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及方法2.1 教学内容1.李清照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唐宋词的历史背景和发展。

3.李清照的代表作品选读(包括《如梦令》、《声声慢》等)。

4.学习李清照的词曲,掌握词曲基本韵律和格律(包括平水韵、蒙山韵等)。

5.词曲艺术的文化传承与时代发展。

2.2 教学方法1.讲授: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文学成就,以及唐宋词的历史背景和文学特点。

2.选课:选读李清照的代表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欣赏唐宋词。

3.研讨:让学生学习词曲基本韵律和格律,深入探讨词曲艺术的文化传承和时代发展。

4.评价: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自我提高和创新。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环节播放李清照的词曲视频,让学生感知李清照词曲的艺术魅力。

3.2 学习内容1.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讲解唐宋词的历史背景和文学特点,分析李清照的词作品。

3.选读李清照的代表作品,包括《如梦令》、《声声慢》等。

4.学习李清照的词曲,掌握词曲基本韵律和格律,了解平水韵、蒙山韵等。

5.探讨词曲艺术的文化传承和时代发展,加深对李清照及其作品的理解。

3.3 巩固环节让学生分组,互相朗诵李清照的词曲,进行交流和分享。

李清照词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李清照词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李清照词比较阅读教学设计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李清照的词作为文言诗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套有效的比较阅读教学方案,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理解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将从选材、教学目标、教学步骤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对李清照词的比较阅读教学设计进行探讨。

一、选材在比较阅读的教学设计中,选材是关键的一环。

针对李清照词的比较阅读教学设计,我们可以选择几首与之相关的词作为教学材料,比如《如梦令》、《如梦令细雨鱼儿出飞花》、《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等,这些词作品既具有代表性,又能体现李清照词的特点。

同时,也可以选取一些与李清照相关的其他词人的作品进行对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

二、教学目标比较阅读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对于李清照词的比较阅读教学设计,我们可以设定以下几个具体目标:1. 通过比较阅读,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李清照词的艺术特点,如音韵、意象等;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悟;3. 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能够对比不同词作品的差异和共同之处;4. 培养学生对于古代文学的兴趣,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把握。

三、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引导学生回顾已学内容,简要介绍李清照的词作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对李清照词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材料呈现:呈现选定的几首李清照词作品和与之相关的其他词人的作品,可通过幻灯片、图片或课件等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每首词作进行阅读和理解。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首李清照的词作品,进行比较阅读和讨论,比较不同词作之间的相似和差异,分析其中的意境、意象等艺术特点。

4. 总结归纳:请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老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比较全面地理解李清照词及其他词人的作品。

5. 个人思考:要求学生个别思考,写下自己对于李清照词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也可以自由发挥,写下自己的创作或评论。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李清照是宋代文学家,也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女诗人之一,她的词作以婉约、抒情著称。

这篇教案将围绕李清照的两首词展开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艺术风格,并通过学习和分析她的词作,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一、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及其作品的背景和特点。

2.分析和欣赏李清照的两首词作。

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欣赏能力。

4.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李清照及其作品的背景和特点。

2.分析和欣赏李清照的两首词作。

三、教学准备1.李清照的词作《如梦令》和《如醉如痴》。

2.黑板、粉笔等。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和导读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李清照的词作,引入课题。

引导学生回顾并讨论李清照的作品和其特点,了解李清照这位女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Step 2 课文分析1.课文欣赏教师让学生先阅读《如梦令》一词,然后在黑板上展示全词,逐句或逐句段进行讲解。

注重让学生了解和体会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2.讨论课文引导学生一起讨论词中的情感表达和人生观念,例如“好梦由来宜/君自重/莫徒劳”等句子中表达的爱情观念和人生态度,了解李清照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对她的创作产生的影响。

鼓励学生就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发言。

3.分析对比引导学生阅读《如醉如痴》一词,并与《如梦令》进行对比。

比较两首词的风格和特点,包括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等方面。

让学生发现两首词的异同之处,并进行个人思考和讨论。

Step 3 学生练习让学生选择其中一首词进行朗读,要求他们注重朗读的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随后,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首词进行创作改编,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可以是对原词的续写,也可以是根据原词的意境和感受进行创作。

Step 4 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收获,鼓励他们多阅读李清照的词作,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欣赏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对李清照及其作品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学会了分析和欣赏她的词作。

最新-《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优秀5篇)

最新-《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优秀5篇)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优秀5篇)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

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下面是编辑为家人们收集的《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优秀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篇一《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词丰富深刻的意蕴,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欣赏古代诗词的能力(2)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词的思想内容,感受诗词的意境,赏析诗词的艺术特色(3)了解李清照前后期的不同风格(4)了解婉约派的特点教学重点:(1)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词丰富深刻的意蕴,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欣赏古代诗词的能力(2)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词的思想内容,感受诗词的意境,赏析诗词的艺术特色教学过程:渲染气氛,激趣导入:(播放二泉映月)同学们,老师现在给大家提供一组评语,请大家个个根据评语判断我们评价的对象是中国古代哪位文化名人资料链接-----她有忧时伤世的赤子精魂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知道她是谁吗?没错!她正是“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她是沧海愁人,她有万古愁心,然而要解读她的一腔愁绪,却又是“怎一个愁字了得” ,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李清照的两首代表词作《醉花阴》和〈〈声声慢〉〉,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用心去感受她的万古愁心。

走近作者,了解身世资源共享:学生就自己搜集的关于李清照的资料进行交流,注意关注李清照的生平遭遇倾情诵读,整体感知引导:李清照的一生是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她以词代声,向世人诉说她的悲剧愁情,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聆听她的倾诉诵读要求:连续两遍,第一遍要读通读顺,注意读出感情,第二遍要结合课下注释边读边理解词的意思,并将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读后大家共同解决感悟词意,把握感情,自主探究引导:联系作者生平遭遇思考---两首词中“愁”的含义是否相同?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作者的这种愁绪?两首词中“愁”的程度有何不同呢?提示:学生可选两首词中的任何一首谈谈自己的感悟,既可以从整体谈,也可选自己喜欢的某一个句子谈,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和引导教师小结并板书:《醉花阴》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主要抒发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愁,但那只是生离之愁、暂时之愁、个人之愁,而从〈〈声声慢〉〉中我们看到的李清照的“愁”,不再是从前词人所常写的所谓“闲愁”,这个“愁”是由乡关之思、身世之苦,失去亲人的悲哀和理想破灭后的失望所交织而成的,是死别之愁、永恒之愁,因此,这“愁”字表现得更加凄厉沉痛。

南宁沛鸿民族中学韦燕智诵读文化经典,促进民族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南宁沛鸿民族中学韦燕智诵读文化经典,促进民族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诵读文化经典,促进民族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南宁沛鸿民族中学韦燕智我校是全国民族中学示范校,需要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突出学校民族性办学特色,而经典诵读是优化古诗文课堂教学,建设民族校园文化的有效手段。

所谓“经典诵读”,即指在人在记忆的黄金时间诵读、熟背唐宋诗词或古典散文等经典美文,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目的,并引导进行浅显的文学鉴赏,进而过渡到经典讲解、诗词鉴赏、诗词创作等行动的读书活动。

民族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民族学校校园为主要空间,并涵盖全校师生,以弘扬民族文化为主要导向,以经典文化、精神文化、课堂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民族传统文化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继承优秀民族文化,阅读、理解、感悟中国古代文学文化经典,提高语文素养。

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选修课的五个系列中,就安排有“文化论著研读”的专门系列。

课程标准进一步提出,“应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论著、调查和梳理材料,增强文化意识,学习探究文化问题的方法,提高认识和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吸收优秀文化的营养,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

”大力推广经典诵读教学活动,无疑是个标本兼治的有力举措。

诵读经典诗文,是践行语文新课程标准,推动古典诗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经典诵读还是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和吸收多元文化养料的有效途径。

中国的先哲圣贤、文人骚客给我们留下了浩繁丰厚的文化遗产,穿透满目尘封的纸张,跨进充盈的文本世界,我们能聆听得到先人们的谆谆教诲,能畅快地与之交流、对话,汲取精神的力量、智慧的源泉。

经典诵读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的吸取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促进人格成长;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中学生的读书兴趣,促进学习品味生活学生的读书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价值观。

诵读经典,能激发师生共同关注经典,学习经典,热爱经典,传承经典的热情,提高师生的语文素养。

诵读经典,能拓展视野,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激发师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和内涵,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对比阅读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对比阅读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对比阅读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作者:徐麟来源:《语文天地·高中版》2019年第09期对比阅读教学法可以将古诗词的风格、意象、意境和语言特点进行分类对比,以总结归纳的形式凸显出不同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审美特征,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感受和领悟能力。

由于古今文化的差异,部分高中学生在赏析古诗词时容易遭遇各种困难,为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赏析水平,教师可以借助对比阅读的方式,從诗词的异同点出发,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下面笔者以李清照的《声声慢》和《一剪梅》为例,通过对比阅读,探究两首词在语言特点、风格意蕴上的异同。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创作背景的对比《声声慢》和《一剪梅》都是李清照的名作,两者的写作主题都是围绕一个“愁”字进行的,但是结合李清照创作这两首词的背景,我们能感受到词人在不同境况下的不同心境。

李清照的创作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南渡之前,词人多写少女少妇的悠闲生活,《一剪梅》正是代表之作,这首词创作于词人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远行,李清照写下这首词寄给丈夫以表达哀愁思念之情。

词虽强调一个“愁”字,却是清晰明快的,因为此时词人的生活安定富足、锦衣玉食,所以她的愁是轻快的,是“闲愁”,是词人秋天时独自乘舟看到流水落花想到青春易逝,而丈夫不在身边心中涌起的一股闲愁,带着闺阁的寂寞相思之情。

而《声声慢》创作于词人南渡之后,家国沦丧、颠沛流离,丈夫赵明诚离世,词人孤身孀居,此时的“愁”是悲愤孤绝、沉重哀痛、徘徊低迷、凄楚委婉的,是一种萦绕心头无法排遣的愁和怨。

李清照花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李清照花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式教学
讨论法
讨论法的定义:讨论法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交流、分享等方式,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思维能 力和表达能力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在李清照花比较阅读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在李清照花比较阅读教学中,可以采用讨论法来引导学 生深入理解李清照的诗歌,通过小组讨论、比较、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的主题、意 境和语言特点。
讨论法的优势:讨论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协作 能力,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讨论法的实施步骤:在实施讨论法时,教师需要先确定讨论的主题和目标,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提供相关资料 和背景知识,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最后进行总结和评价。
案例分析法
教学方法: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花比较阅读的概念和技巧 案例选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作为案例,如《红楼梦》、《水浒传》等 案例分析:对所选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中的花比较阅读技巧和手法 总结反思:总结案例分析的成果,反思花比较阅读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和改进方向
04
教学过程
导入:介绍李清照及其作品
李清照的生平简介
李清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李清照的主要作品及特点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本课程所选李清照作品的介绍
讲解:比较阅读的方法和步骤
确定比较阅读的主题和目标 选择比较阅读的材料和文本 确定比较阅读的维度和角度 进行比较阅读和文本分析 总结比较阅读的结果和结论
实践:选取花意象进行比较阅读
布置作业,要求 学生撰写读后感, 进一步巩固阅读 成果,提高文学 鉴赏能力。
小结:总结比较阅读的意义和收获
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拓展知识面和视野 培养比较和鉴别能力 激发阅读兴趣和探究精神

论李清照词与中学生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

论李清照词与中学生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

论李清照词与中学生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
李清照词与中学生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最关键的是贯彻以学
生的实际需求为中的以下培养方式:
一是要让学生熟悉李清照的生平、代表性词作。

它可以帮助学生加深
了解李清照词的风格和写作特点。

比如,让学生读《山居吟》这首李
清照词,可以让他们深刻感受到其写景情怀的婉约格调;《减字木兰花》这首词不但强调了节俭的思想,也让学生体悟到李清照词动人情
思表达等。

二是要使学生掌握古典诗词的要素。

老师可以从古诗词的词牌、文体、情思精神三个方面结合,帮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要素,加深诗词本质
的了解,以便让他们在诗词鉴赏中有所收获。

三是要创设诗词鉴赏的良好情境。

老师可以创设一些真实的情景,让
学生在课堂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鉴赏,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运
用诗词鉴赏技巧,包括把握时代背景,再现作者所描述内容等;另一
方面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以达到了解古典诗词的目的。

另外,老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古典诗词去感悟一些日常生活的细节,让学生在实际中学习、用古典诗词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以达到有
效地提升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李清照课外阅读教学设计

李清照课外阅读教学设计

李清照课外阅读教学设计一、引言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词人之一,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她的词作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情的表达广为流传。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李清照的词作作为课外阅读材料,培养学生对于文学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她的词作风格和主题;2. 掌握基本的词诗鉴赏技巧,能够理解并欣赏李清照的词作;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背景:通过多媒体展示,介绍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她与宋代文人的交往以及她对于宋词发展的重要贡献;2. 李清照的词作风格与主题:通过示范鉴赏一首李清照的词作,并引导学生理解她的词作风格和代表作的主题;3. 李清照词选读:选取几首李清照的经典词作,配以注释和翻译,布置阅读任务并要求学生在课后写读后感。

四、教学过程1. 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背景(教师展示李清照的相关图片)教师: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

她是北宋时期的作家,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请看屏幕上的图片,这是李清照的画像。

她活跃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与许多文人墨客有交集,并且对宋代词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教师介绍李清照的生平经历)教师:李清照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她以才华横溢、聪明伶俐而闻名,被誉为才女。

她的丈夫赵汝愚也是一位文人,他们夫妻二人共同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词作。

李清照的一生经历了家庭的变故和战乱的岁月,但她的词作却流传至今,成为了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2. 李清照的词作风格与主题(教师示范鉴赏一首李清照的词)教师:现在我将示范给大家一个李清照的词作,我们一起来欣赏并分析一下她的词作风格和主题。

(教师鉴赏一首李清照的词)教师:这首词是李清照的《如梦令》。

请大家仔细听。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词作风格和主题)教师:大家觉得这首词的风格怎么样?主题是什么?请你们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

沛鸿民族中学韦露莎:浅谈李清照诗词比较阅读教学

沛鸿民族中学韦露莎:浅谈李清照诗词比较阅读教学

浅谈李清照诗词比较阅读教学南宁沛鸿民族中学韦露莎提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拓展课堂容量应该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努力的方向,让课堂弥漫出一种文化气息,这是我们共同的追求,本节课是一次效果显著的尝试。

《走近李清照》一课通过诗人不同时期的两首词尝试走近李清照。

李清照,一名风华绝代的女词人,但她也是南宋历史中一名普通的百姓。

她不是国家栋梁,没有岳飞、辛弃疾横刀立马的救国豪情,也不是男儿身,没有陆游叹息“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悲愤。

她只是一介平民百姓,一个乱世中的身世惨淡的弱女子,然而她坎坷悲惨的人生经历也正是宋代历史真切的写照。

她当然更是一位才人,与常人相比多了一颗悲悯而多愁善感的心,一切词情皆为心声。

《一剪梅》写于浪漫忧伤的青年时期,她与恩爱的丈夫饱尝相思之苦;《声声慢寻寻觅觅》写在老年时期命运颠簸凄苦孤寂之时:国破、家亡、夫死、见欺,反映了李清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

读这两首词,我们可以大致了解李清照的一生。

关键词:李清照比较阅读前后词风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拓展课堂容量应该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努力的方向,让课堂弥漫出一种文化气息,这是我们共同的追求,本节课是一次效果显著的尝试。

《走近李清照》一课我和学生通过诗人不同时期的两首词尝试走近李清照。

李清照,一名风华绝代的女词人,但她也是南宋历史中一名普通的百姓。

她不是国家栋梁,没有岳飞、辛弃疾横刀立马的救国豪情,也不是男儿身,没有陆游叹息“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悲愤。

她只是一介平民百姓,一个乱世中的身世惨淡的弱女子,然而她坎坷悲惨的人生经历也正是宋代历史真切的写照。

她当然更是一位才人,与常人相比多了一颗悲悯而多愁善感的心,一切词情皆为心声。

《一剪梅》写于浪漫忧伤的青年时期,她与恩爱的丈夫饱尝相思之苦;《声声慢寻寻觅觅》写在老年时期命运颠簸凄苦孤寂之时:国破、家亡、夫死、见欺,反映了李清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

读这两首词,我们可以大致了解李清照的一生。

课前,我精心设计了学生的预习学案,以便他们全面的感知李清照前后两个时期的词风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李清照诗词比较阅读教学南宁沛鸿民族中学韦露莎提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拓展课堂容量应该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努力的方向,让课堂弥漫出一种文化气息,这是我们共同的追求,本节课是一次效果显著的尝试。

《走近李清照》一课通过诗人不同时期的两首词尝试走近李清照。

李清照,一名风华绝代的女词人,但她也是南宋历史中一名普通的百姓。

她不是国家栋梁,没有岳飞、辛弃疾横刀立马的救国豪情,也不是男儿身,没有陆游叹息“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悲愤。

她只是一介平民百姓,一个乱世中的身世惨淡的弱女子,然而她坎坷悲惨的人生经历也正是宋代历史真切的写照。

她当然更是一位才人,与常人相比多了一颗悲悯而多愁善感的心,一切词情皆为心声。

《一剪梅》写于浪漫忧伤的青年时期,她与恩爱的丈夫饱尝相思之苦;《声声慢寻寻觅觅》写在老年时期命运颠簸凄苦孤寂之时:国破、家亡、夫死、见欺,反映了李清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

读这两首词,我们可以大致了解李清照的一生。

关键词:李清照比较阅读前后词风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拓展课堂容量应该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努力的方向,让课堂弥漫出一种文化气息,这是我们共同的追求,本节课是一次效果显著的尝试。

《走近李清照》一课我和学生通过诗人不同时期的两首词尝试走近李清照。

李清照,一名风华绝代的女词人,但她也是南宋历史中一名普通的百姓。

她不是国家栋梁,没有岳飞、辛弃疾横刀立马的救国豪情,也不是男儿身,没有陆游叹息“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悲愤。

她只是一介平民百姓,一个乱世中的身世惨淡的弱女子,然而她坎坷悲惨的人生经历也正是宋代历史真切的写照。

她当然更是一位才人,与常人相比多了一颗悲悯而多愁善感的心,一切词情皆为心声。

《一剪梅》写于浪漫忧伤的青年时期,她与恩爱的丈夫饱尝相思之苦;《声声慢寻寻觅觅》写在老年时期命运颠簸凄苦孤寂之时:国破、家亡、夫死、见欺,反映了李清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

读这两首词,我们可以大致了解李清照的一生。

课前,我精心设计了学生的预习学案,以便他们全面的感知李清照前后两个时期的词风差异。

在课堂教学中,我打算用问题探讨导贯穿始终,并且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作用。

在赏析篇目的挑选上,我结合必读和选读教材,采用了其中选入的李清照的两首词作《一剪梅》和《声声慢》。

通过前后期词作的精选,让学生了解李清照各个人生阶段的风格特色。

在课堂导入部分,我帮助学生温故知新,联系以往所学宋词知识和李清照相关内容,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词人及其词作的兴趣。

上课过程中,我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精心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以配乐吟唱的方式,让学生快速融入李清照词的情境之中,感受其词的细腻情思。

并且贯穿交流讨论环节,让学生总体概括李清照词的创作特色,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时代因素对词人创作的影响,学会提炼词作的精华之处,总结出李清照词作的共同特色。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只有不断的反思自己才能够更好更快的进步。

因此,为了更好地总结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我对本节课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反思。

《走近李清照》一课的教学,我基本上完成了自己预定的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侧重学生“质疑”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注重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充分把握教材。

使学生通过学习鉴赏李清照词作,提高对古典诗词的兴趣,丰富个人的情感体验,进而能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更进一步的感知和思索,能够品读词作的艺术特色,感受其文学的魅力,发展善于联想的能力,提高审美水平。

同时读懂李清照词对于高二学生来说,是了解婉约词派特点的重要阶梯。

因此,如何挖掘词作深藏的韵味,就是这节课教学设置的难点所在。

老师选取李清照词作形象鉴赏作为教学重点,是和课题符合一致的。

在课堂的把握上,教师发挥自己深厚的诗词功底,从深度上开拓了诗歌鉴赏的空间。

由作品本身出发,引出对作者、对词人所处时代整个文学风貌的初步认识,很好地体现了“知人论世”的诗词鉴赏原则。

在适当的提问引导之下,学生对李清照词作意境的把握自然就进入了更高的层次。

该课绝非单纯语文知识的机械传授,全课充满浓浓的情,和谐的美,始终体现出学生多种能力的展示,也折射出学生自主学习道路上意志品质的锻炼。

总之,本课突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做到以学生为本,教师只是促进者,只是在适当时候给予评价和帮助,从某种意义上讲,已走进新课程,落实了“民主、合作、生动、有效”课堂。

*《从“红藕香残”到“满地黄花”——走近李清照》课堂实录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语文教学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对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有浓厚的兴趣,乐于拓宽文学欣赏的眼界,丰富自己的内心感情世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本课中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对李清照词的朗诵、推荐、赏析、对比等,对李清照生平与其词进行感悟研究。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体验,并主动地思考和提出问题。

在美的音乐声中,美的课堂境界中,美的情感氛围中,美的作品赏析中,形成了多渠道、多方向、立体交叉的课堂信息传递模式,在课堂进行展示、交流。

二、教学背景李清照的词《声声慢》和《一剪梅》处于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本单元为诗歌单元,重点学习唐宋词作品。

在完成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初中课本中李清照的词《如梦令》和《武陵春》,对李清照有粗浅的了解,但并没有进行系统的梳理。

我授课的班级是重点班,学生基础比较好,学习热情比较高,而且阅读量较多,对作家作品知识有一定的积累。

因此,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有关李清照及其作品的相关资料,并加以分类、整理、分析,能够让学生在这节课中心灵得到了一次净化,情感得到了一次感染,能力得到了一次锤炼,兴趣得到了一次激发。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李清照生平,了解词人前后词作主题与风格的变化。

2、体会作者生平遭遇与创作的密切关系。

3、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了解李清照词的婉约风格。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中提炼生动感人的意象来表现心境的写作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词的意境,培养热爱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四、教学重点难点: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中提炼日常形象(借物言情)来表现心境方法,品味词中景物形象蕴含的细腻情感,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解决方法:通过对两首词中相似形象的对比鉴赏来准确把握作者内心情感的变化)五、教学方法:(一)联想法(理由:结合学生自身生活体验揣摩作者心境进行生本对话,起到与作者共鸣的效果)(二)比较法(理由:有利于把握李清照词风的细微变化,了解作者人生境遇对作品创作的影响)(三)朗读法(理由:通过朗读充分把握作品语言特征,深入领会作品的内涵)(四)合作探究法(理由:通过分学习小组分工合作,对相关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展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营造民主课堂、合作课堂)六、教学过程实录:导入:一千多年前,在男性主宰文坛的时代,一位女子,用她柔弱的身躯撑起了女性词坛的一片蓝天,她工诗文善书画,颇有文名,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的著名学者,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指出“词别是一家”。

她生于思想禁锢的宋代却从来没有被驯服,她虽被视作叛逆,但却有着纯真的心和饱满的情。

今天,我和同学们将一起学习她的两首词《一剪梅》、《声声慢》,去走进她纯净的诗词闺阁,同时走近她波折多愁的人生。

1、检查预习师补充幻灯片展示: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南宋著名女词人。

父亲李格非很有学问,母亲王氏知书能文,文学气氛浓厚的士大夫家庭造就了李清照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成就。

2、初读悟情请学生自由诵读这两首词,展示小组探究成果之一,即“我读《一剪梅》”,从语言情感方面对《一剪梅》进行赏析,师点评。

3、鉴赏形象、品味愁情幻灯片展示:形象是诗歌中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要素。

诗歌形象是指诗人借以表达思想情感的具体可感的物象或画面,它可以是花、草、虫、鱼等景物,也可以是人。

探讨:思考两首词中哪些形象是相同的,分别有哪些内涵?师提问:下面请两位同学带着作者这两种不同的情怀,去给我们深情朗诵这两首词,同学们在听的时候注意划出在这两首词里有哪些相同的物象?(1)“雁”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一剪梅》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声声慢》一雁“回”,捎“回”的是对作者相思的慰藉,一雁“过”,“过”的是现实对作者无情的遗弃。

(2)花花: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剪梅》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声声慢》学生讨论得出《一剪梅》流落花水无可奈何《声声慢》衰败景象心境悲凉所以尽管作者在不同的词作中使用的意象相同,但由于作者主观渗透的情感不一样,那么它们所营造的氛围意境也不一样。

所谓“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一切景语皆情语“。

补充:意象,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

小结:《一剪梅》这是一种——愁 (闺怨相思) 《声声慢》这是一种——愁(凄凉哀苦 )一样“愁“字别样情,不同的处境,构成了作者不同的心境。

请同学用吟唱的方式与老师一同带着感情诵读这两首词。

4、总结提升请学生用对联的形式概括两词中的人物形象《一剪梅》月满西楼,落花流水寄绵绵情思《声声慢》雁过南窗,梧桐细雨写点点离愁5、联系归纳展示小组研究成果之二,即李清照前后词风的变化前期:一往情深传千古,两处闲愁结同心后期:千古绝唱凄苦情,万世愁心美女神6、链接高考课后训练:选择一首你喜爱的易安词,运用诗化的语言,改写成一段散文。

7、结束语:新婚时期的李清照,她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心中的一抹愁云是淡淡的感伤,可称闲愁,相思深情,里面掺和着对甜蜜爱情画面回咄的和对美好未来的无限遐思;渐入暮年的李清照,她没有丈夫亲人,守着一院落的清秋落红,国事难问,家事难忆,身为女子,她既不能像岳武穆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陆放翁那般推酒骂座,痛拍愁阑。

也许诗人曾经为她没有子嗣、后人而感到痛苦,但现在,当我们在李清照的优秀的词作面前而被深深地打动的时候,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那就是她以及她的文学并没有绝嗣,而是绵绵不断繁衍生长着,那些久远的文字焕发着生机永恒流传下去,在我们的心中成为不衰的一道风景。

这堂课突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和根本,解放学生,让教师担当促进者的角色,仅仅在适当时候给予一定的点拨,她已真正走进新课程,落实了“民主、合作、生动、有效”课堂。

1、突破传统课堂信息单一传递的模式,基本形成了新型的教学模式。

该课内容之充实,思维火花之碰撞,学生课堂参与度高,真正有所收获,从整体上来看,学生的生动活泼在课堂上得到很好的体现,该教师也能较好地把握住该课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中显示自身的语文素养,语言严密,且具有较强的课堂性,也能很好的驾御教材,教学定位准确而有高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