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德育的教学与实践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德育的教学与实践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初中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帮助。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最重要的素质,这已成为共识,德育工作在学校工作中也一直是首位工作,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学德育教学方法与手段陈旧,只注重“知”而不重视“行”,脱离学生实际,脱离“知行合一”的教学原则。那么如何实现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如何实现学生“知行合一”?将学生的“行”即学生日常的道德行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知”的检验,通过知与行的不断体验、实践、反思、比较帮助学生形成牢固的道德品质,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最高境界。

二、研究价值。

第三次全教会指出:要“加强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讲究实际效果,客服形式主义倾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式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切实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把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主要载体;校内外教育相结合,切实加强实践活动。”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帮助学生建立爱心、同情心、责任心,最大程度的实现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三、核心概念界定。

1、德育,一般来说,德育是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传习一定的社会意识、

社会规范,形成受教育者一定品德的活动。具体来说,德育是教育者根

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在教育者实

施传导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将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思

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法纪、思想品

质的活动。换句话说,德育是教育者教受教育者学习一定社会或阶级的

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遵循其行动并予人惠泽的活动。

2、德育的实效性: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德育的实际运作对德育目标

的实现程度。它既指德育的内在效果,即德育能否顺利的转化为学生个

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又指德育的外在效益,即通过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

质,促进社会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3、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

律和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的对受教育者施加一定的社会的思

想道德的影响,并通过其品德内部矛盾运动,使其养成教育者所期望的

品德的活动。

四、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20世纪国际德育理论名著文库,其中包括柯尔伯格的《道德教育的哲学》、约翰・威尔逊的《道德教育新论》路易斯・拉思斯的《价值与教学》杜威的《道德教育原理》、霍尔和戴维斯的《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以及彼得斯的《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国内德育研究理论文库包括冯增俊的《当代学校道德教育》、戚万学的《冲突与整合———20世纪西方道德教育原理》、袁桂林的《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钟启泉、黄志成的《西方德育原理》郭本禹的《道德认知与道德发展教育———科尔伯格的理论与实践》

五、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重点、难点,研究创新点。

(一)中学德育目标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品质、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等方面。

1、纵向目标:

初中一年级: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和基本行为习惯的继续养成教育。

初中二年级:学生责任意识和责任习惯的养成教育。

初中三年级:是学生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的养成教育。

2、横向目标:

(1)思想政治方基本要求: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建设;有民族自豪感、自尊心。懂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常识;初步具有惜时守信、重视质量、讲求效益、优质服务等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有基本的民主与法制的观念,知法、守法。

立志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而学习,正确对待升学和就业初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相信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陈陋习俗。

(2)道德行为方面的基本要求:尊重,关心他人,爱护、帮助他人。热爱班级和学校集体,爱护集体荣誉。积极参加劳动,初步养成劳动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品质。

(3)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养成诚实正直、积极向上、自尊自强的品质。具有初步的分辩是非等能力。

(二)研究内容:

(一)初中一年级

1、道德教育

(1)社会公德教育

①注重仪表,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身体清洁、衣服整洁,服装发式要合乎中学生的身份,美观大方,行为端正。

②要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讲究文明礼貌,尊敬师长,关爱他人。

③尊重和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爱惜自己的名誉,进而维护民族和国家的尊严,懂得人格和国格的关系。

(2)环境道德教育

了解人与土地、人与水、人与植物、人与动物、人与荒漠的五个方面的关系,进而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情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3)家庭美德教育

①理解父母、体谅父母、关心父母,学会与父母沟通。

②知道作为家庭的一员,要有家庭责任感。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不乱花钱,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

③善于与亲戚、邻里交往,亲戚之间要常来往,遇到人家有事情要主动帮忙。家庭中长幼有序,互相关心,互相宽容,用行动去珍爱家庭,营造和乐融融的家庭气氛。

2、法纪教育

(1)法制教育进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法律常识教育,学习和掌握《国旗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等内容。

(2)纪律教育

学习和掌握《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规、校纪等,并能够落实到行为中。

3、心理健康教育

(1)青春期卫生常识教育

①了解处于青春期初中生的身体发育特点。

②懂得卫生保健的基本常识并能运用。

(2)青春期心理教育

①了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的心理发育特点。②进行初步的性道德教育。

(3)交往心理教育

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形成学生博爱意识与行为;教会学生正确地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打扮得体、举止文雅;学习各种有利于自身健康发展的社交技能。

(4)拓展教育内容

①进行学习心理的教育,包括智力健康教育、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教育、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的教育等。

②意志教育,包括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耐挫能力教育。

4、思想教育

(1)世界观教育

进行基本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①知道世界是客观存在的,是物质的,要尊重客观事实。

②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及其自身有一个系统、理性、科学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行为。

③相信科学,不参加迷信活动。

(2)人生观教育

初一学生已步入少年时期,这时的人生观教育主要是劳动教育。

①知道要靠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