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献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
在国内,关于旅游的评论、报道和文章不少,但主要是从事旅游规划的专家和学者们提出的,涉及的主题是在某个旅游点过去开发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挖掘,力求创造出该旅游点新的看点和新的价值。进入新世纪,学者们对中国旅游从多领域进行多视角多层面的研究,为转型时期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热点研究。1,在对旅游业产业地位的研究,比如张凌云﹙2000﹚在《试论有关旅游产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地位和产业政策的几个问题》中从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角度认为,旅游业从属于主导产业,只能作为配合主导产业的关联产业来发展。王云才﹙2000﹚在《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区域产业规模配置》中认为对于一般经济区域来讲,旅游业只是一个重要的具有战略产业特征的产业类型,在国民经济中产业规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是每个地区都适合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赵浩兴﹙2003﹚在《选择旅游业为区域主导产业的合理性问题探讨》中认为选择旅游业作为特定区域特定时期内的主导产业,除了具有明显优势,还应客观认识旅游产业的现实资源、市场动力机制与市场潜力。2,对旅游资源产权及对遗产资源管理的研究,比如,依绍华﹙2003﹚在《民营企业进行旅游景区开发的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中认为民营企业获得经营权投资开发景区在合理的规制合同制约下,不会改变景区的国家所有性质,但要避免陷入短期逐利的误区。马梅﹙2003﹚在《公共产品悖论》中认为中国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受到旅游产品的利益驱动已经偏离了其作为纯公共产品的目标,解决国家公园旅游产品的悖论需要由私人生产者的参与。认为旅游资源产权不可转让的理论依据是景区产品的公益性和旅游资源的价值理论与价值核算问题。张晓等人﹙2001﹚在《中国自然文化遗产资源管理》中认为景区产品市场化应在一个完善有效的公益性事业管理机制的框架内实现,而门票专营权的转让使景区失去公益性,性质上成了私人企业的资产。3,对旅行社分类制度和行业管理体制的研究,比如,姚延波﹙2000﹚在《我国旅行社业分类制度及其效率研究》中认为中国旅行社的分类制度必将是以渐进的方式由水平分工体系向垂直分工体系过渡。李天元﹙2001﹚在《我国旅行社业垂直分工体系缘何难以实现》中认为目前中国旅行社业水平分工体系下,组团社不采用以佣金的方式支付零售代理商,而是多为直销渠道,建立垂直分工体系的零售代理商的生存条件尚不具备。4,对区域旅游开发的研究,比如,保继刚﹙2000﹚在《旅游开发研究——原理·方法·实践》中、吴必虎﹙2001﹚在《区域旅游规划原理》中对区域旅游开发一般模式的原理和方法做了深入研究。吴铮争等人﹙2004﹚在《论西部旅游扶贫与生态环境建设》中提出了基于生态环境价值补偿机制的西部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具体思路和措施。张建雄﹙2003﹚在《滇西北旅游业发展中的隐忧与对策》中认为建立概念性品牌,可有效降低区域内各地旅游开发成本,解决西部地区“出口”不畅的问题。对于资源欠优地区的旅游开发,一些研究试图在区域发展的客观因素上建立开发演变的优化模型。5,对旅游规划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比如,吴必虎、彭华、范业正、刘锋等人在旅游规划中运用系统观建立了相关的技术分析模型,为旅游规划奠定了基本框架。旅游规划的设计思路一方面通过数量模型化,将各因素的不确定性及其相互关系精确化;另一方面更加重视人文生态的和谐发展,使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趋于融合。王剑等人﹙2004﹚在《基于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旅游开发规划优化设计研究》中通过对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数的计算,评价、调整旅游地开发规划设
计方案。6,对旅游市场时空动态规律的研究,比如,张立生﹙2004﹚在《我国国内旅游市场规模分析与预测》中研究了各影响因素对国内旅游市场规模的影响程度,认为经济和交通条件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李景宜等人﹙2002﹚在《我国入境旅游市场竞争状态及其转移分析》中提出旅游业市场竞争态及其转移模型,揭示每一市场竞争态的转移是遵循“瘦狗市场→幼童市场→明星市场→现金牛市场”的循环过程,并建立各省区目的地市场竞争态以及进行竞争态转移分析。马耀峰等人﹙1999﹚在《中国入境旅游研究》中运用旅游地理、旅游市场基本原理、心理学分析、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探讨了入境游客对我国旅游资源偏好、旅游线路选择、旅游城市喜爱、旅游交通选择、旅游住宿偏爱的选择行为规律。
在国外对旅游的研究由来已久,在旅游研究中,旅游者作为旅游和旅游学研究的主体,备受各国学者的关注,学者们对该领域也表现出很高的研究兴趣。然而通过文献研究可以看出国外对该领域研究发展至今已近一百年,研究内容深入而细化,研究成果百花齐放。例如,在旅游营销研究方面,Bill Bramwell (1996) 在Tourism marketing images of industrial cities 中研究了工业城市的旅游营销形象, Myriam Jansen 在Verbeke(1996)在Scanning museum visitors Urban Tourism Marketing中从博物馆旅游者的角度研究了城市旅游营销。在文化旅游的研究中, Wiendu Nuryanti (1996)在Heritage and Post-morden Tourism中研究了遗产和后现代旅游的关系, Peggy Teo (1995) 在Tourism and Heritage Conservation in Singapore中研究了新加坡的旅游业和遗产保护。关于旅游效应的研究,主要是从旅游的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及其综合效应等方面来研究的。R. KeithSchwer (2000) 在Air Tourism Impacts The Grand Canyon Case中以大峡谷为案例,研究了航空旅行的综合效应。在经济效应的研究中,研究者比较注重实证研究,Ayele Gelan(2003)在Local Economic Impacts The British Open 中研究了英国公开赛的当地经济效应, Chris Ryan(2002)就曾指出,许多后现代的旅游者崇尚享乐主义,旅游仅仅是为了从紧张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综观国内外关于旅游的研究,国外学者在研究领域及研究方法方面,较为广泛和深入。国内学者在多元化和本土化研究方面的新点与热点则更为突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带薪假期的普遍实行,旅游条件的改观,国际旅游业的深入开展对国内旅游业的影响,人民的旅游热情将进一步焕发。我国国内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是: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前景广阔,需求潜力大,我国的国内旅游将维持高速稳定增长的局面,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