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骑士趣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世纪骑士趣闻
在一些介绍骑士的文章中,都把骑士说成是忠义、勇敢、无畏和守信的象征,正好前几天在写论文时,查阅了一些介绍欧洲中世纪的书籍,发现除了战争,在骑士们历史和传统中也有一些很好玩的东西,算的上是黑暗的中世纪里一抹亮色,而且这些东西对当今的西方社会还有一定的影响,现分阶段的介绍给大家。
骑士的受封仪式:
在西方电影中经常可以看到骑士受封的景象,如《勇敢的心》中华莱士受苏格兰贵族的骑士册封,但那只是真实仪式过程中的一小部分,实际上标准的骑士受封过程是非常繁琐的。
首先,要受封的骑士,在册封的前一天早上要在随从的陪同下,住进册封地附近的教堂(多数仪式其实就在教堂举行),在这一天里只能喝水而不能进食,并要尽量排泄以使体内清洁。晚上,在神父主持和注视下接受沐浴,象征身体和心灵同时得到神的洁净,沐浴后这位准骑士要把自己独自关在房间里,并穿一身长袍,该长袍分两件,分别为红色和白色,白衣表示自身的洁净,红袍喻意准备随时勇战受伤。该骑士在房间里并不能睡觉,而要整夜祈祷,并忏悔自已以前的错误和罪行。
第二天参加弥撒,在教堂里神父为准骑士佩剑祝圣,并祈祷骑士佩剑战无不胜,永不妥协,对抗邪恶,接下来还要对盔甲,盾牌和长矛等祝圣仪式。整个仪式完成后,准骑士大声宣誓忠于教会,保护弱者,接着年长的骑士帮他穿上盔甲,然后走到领主或贵族长老面前,由其为他佩上宝剑,装上马刺,骑士单膝跪地,领主用剑拍击受封者,高声宣布他已成为一名骑士,然后骑士要背诵大段的骑士宣言,这样仪式才算正式结束。
仪式结束后是彻夜狂欢,观礼的骑士领主和市民聚在一起狂欢。如果条件许可,新骑士往往要举行比武大会或参加比武大会,寻找出名机会,显示自己无愧于骑士封号。至于比武大会,我会在后面在说。
场面最盛大的为1306年英王爱德华二世的骑士授予礼,共有276名待从陪王一起受封,因为受封人员太多,搞的时间冗长,而典礼上人潮涌动,导致两名观礼的骑士被挤死,数人被挤晕,结果被挤的骑士们按捺不住,最终在举行仪式的皇宫外爆发了大规模的械斗,又造成了数十人的伤亡。
因为没有受封的骑士不具备领导战争的资格,换句话说就是军官必须是骑士,于是在重大战役前往往举行大量受封,并以此激励士气,战场上仪式自然简单了许多,由国王或领主用佩拍击受封者并宣布你已成为一名骑士即可,当然一般战后活着的骑士如果经济和社会条件许可,往往会再补办一次正式仪式。
1338年英法战争时,一
只法军增援弗罗伦斯要塞,夜间在城外驻扎时,一只野兔窜入前军宿营的士兵中,士兵们抓兔子引起骚动,后面的士兵以为前面的部队受到英军攻击,慌忙报告给领军的埃诺特伯爵,该伯爵在慌乱中仓促的将身边的14名护卫封为骑士,命他们率部队迎敌,当这14名骑士带人跑到前军时,进攻的敌军”兔子”已经被抓到杀了,而事后这14名幸运的骑士就被其他骑士们戏称为野兔骑士。
在中世纪商人的地位是很低的,当时规定不准授于商人或学徒为骑士。一个意大利商人博托自封为骑士,事后被罚了100金法朗。
比武大会:
成为一名骑士后,就象中国武侠小说中的侠客一样,要行走江湖扬名立万,战争当然是一种手段,但世界上不可能天天有战争让骑士们参加,于是比武大会成为了一种成名的手段,正如中世纪一首诗歌中所唱到的:”首先要做的我是一名骑士,骑马出行,寻找一个男子,象我一样武裝起來,愿与我格斗。他要是能打倒我,就会提高他的声誉;我要是能战胜他,就会被看做是英雄,我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尊敬”。
最早有书面记载的比武大会始于938年,主要流行于英法等国,一般是为了庆祝骑士封典或宗教节日而举行的骑士比武竞技活动。有史以来记载的最长的比武大会举行了近一周的时间;比武场地一般位于城中广场或城外空地,比武前要在周围修建包厢以供民众观看,并有乐队伴奏。比武大会的英文名叫tournaments,记得以前有过一个电脑游戏就叫这个名字。
比武时双方持枪对冲,以将对方挑落下马为胜,马上比武的用的枪和盔甲都与实战的款式不同,比武用枪多半是用无尖的皇冠状或杯型枪头,且枪身采用空心或刻划出沟槽的白杨木,以便于折断,盔甲在左胸也有特别强化的金属板好抵抗冲击,比武用的马鞍亦没有后桥,使骑士受击后容易摔落,但有时候一方落地比赛仍要以其他武器互殴,直到一方死亡、失去意识或是投降或是主持人叫停方可。投降或失去意识一方将会变成赢家的俘虏,家属得要支付赎金才可将其赎回,而失败者的盔甲宝剑则归获胜方所有。同时比赛结束后的胜利者可以亲吻观礼台上任意一位自己心仪的女子,并有专门的吟游诗士为其谱写颂歌,所以有时骑士们往往是为了他们心仪的小姐的芳心而战,
正因为比武大会上,"自豪、荣誉、爱情和艺术都为竞赛提供了传统的动机,骑士的忠勇和英雄精神得到彰扬”。所以比武大会成了当时骑士们最时髦的运动,而決斗的精神也成为了"欧洲中世纪英雄精神的源泉和典范"。
但教会对比武大会却是强烈反对,从989年到1050年,教会在法国多次举行会议,订立
《上帝之和平》(Pax Dei),并在各中心地区组织和平会议以说服貴族停止私战。1130年英诺森二世公开发言反对,威胁参与者会革除教籍,死于比武大会的骑士,不得在教堂墓地内安葬,灵魂将得不到上帝的救赎,不能升入天堂,不生不死,永远在杀于被杀中饱受折磨。
但比武大会发泄骑士精力,获得失败骑士的铠甲武器,成为英雄的盛誉却更是难以抵御的诱惑。而西欧各国的君主则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亨利一世就公开要求封臣必需扛起长枪到伦敦或跨海去法国为君主比武。师心王查理为了躲过教会的指责则曾化装去参加比武。
英王爱德华一世是比武大会的疯狂支持者,曾在比武中(1260法国)受重伤,但仍在1284年1302年举行了有史记载的最大的比武大会。1299年他在迎娶法国玛格丽特的庆婚大典上即举行了比武大会,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为了应付教会的要求,在其统治期时,又发布了28道比武禁令,是所有英王中发布禁令最多的一个。
1274年在查隆比武大会上,爱德华一世在同一名伯爵比武时,伯爵在错马时用手将其从马上拖了下来,爱德华的随从骑士认为违反了比武的规距和伯爵的随从发生了争执,最终打了起来,双方的支持者又不断加入战团,最终导致一片混战,事后统计仅骑士就死亡了80多人,平民和随从达数百人,以至在西欧的历史中这次打群架事件被称为查隆战役。
比武大会最终因1589年亨利三世在比武中被杀,法国下令全国严禁比武大会结束。但比武精神却一直延续了下来,只是表现形式从比武转变为决斗。勃艮第公爵因荷兰问题久拖不决而向格罗塞斯公爵挑战,以胜负来决定归属;20年后他又想与萨克森公爵決斗以解決卢森堡问题。英王查理五世向法王建议以決斗來代替会议和战争以解決他们这间的分歧,想想这到也是一个简单和快捷的方法。曾经架空的想过,如果金胖子和布什通过打一架来解决朝核问题的话,谁会赢呢?
誓言
对于骑士来说,誓言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骑士荣誉的灵魂。有句欧洲谚语是:一个束了骑士腰带的骑士是不能说空话的。骑士许了愿就必须努力实现之,即使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否则只有死。如果骑士违反他的誓言,不仅有损自己的身份,而且对于基督教骑士而言,这将使他冒着丧失灵魂得救的危险。这种精神上的惩罚对信仰基督教的骑士来说往往更有威胁。但是骑士的誓约可通过其效忠的领主或主教为他解除。
正因为誓言的不可违背性,通常作为俘虏的骑士可凭其誓言得到短时自由,以筹措赎身金;被判死刑的骑士也可凭其誓言请求得到延期处决,以便有充分的时间处理产业,
“安心归命于天主”。
骑士起誓时往往要有一个起誓物,多数为宝剑的剑柄,因为一般骑士会在手柄的中空处放一些圣物,如中世纪著名诗歌《罗兰之歌》中对罗兰的宝剑杜论达的描写中 就有下面这句:
“啊,杜论达,
你是多么圣洁美好,
你的金柄上镶满神圣珍宝,
有圣巴西的血和圣彼得的牙,
还有我主圣但尼的遗发,
还有衣服属于圣玛利亚。”
但实际上起誓物却是五花八门,是对自己情人发誓的,有对自己城堡发誓的,但最有意思的起誓物却是1308年爱德华一世在吃饭时对自己桌上一只烤鹅发誓,要征服罗伯特布鲁斯。
誓物是五花八门的,誓言更是千奇百怪。
1454年一名骑士发誓不杀死一个异教徒将一直向东,决不拨转马头,不知道是异教徒们听到风声后故意躲着他还是他的运气实在太差,这位老兄从法国一直走到了匈牙利也没遇见一个异教徒,最后是这位骑士的家人去求他的领主勃肯弟公爵,公爵宣布该誓言无效并特意派了个人去通知他,才回到了家乡。
14世纪一名伯爵出征前在情人面前起誓战火不熄,他的右眼决不睁开。倒霉的是这仗打了好几年,于是这位伯爵就一直闭着右眼作战,直到在一次战役中被打死。
不过最遵守誓言的莫过于法王约翰二世。英法战争时,这位法王在普瓦提埃战役中被俘,做为释放条件法国提出用十二名贵族做为人质交换国王,在法王起誓后英国人释放了他,但其中一名人质后来逃跑了,约翰二世当时已经脱离了英国人的控制,但知道后毫不犹豫的返回伦敦监狱。
赎金:
在骑士精神里经常提到的一点,就是骑士们如果在战争中被俘,往往会得到人格尊重和优待,这也被国内一些崇拜西方的人士做为西方文明的体现,那事实究竟是如何呢?
在中世纪各个领主之间的战争中,伤亡率并不高,如不来梅发生的一次领主之间的战斗,骑士只有4人战死,但140人被俘。即使国家之间的战争,也绝不会出现如中国那种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的情况,一方面是规模一般都不大,几万人参加的就是大战役级别了。另一方面骑士之间在战争中尽量不发生你死我活的情况,美其名曰:”都是基督的战士,不能沾染兄弟们的鲜血。”但实际上却是为了金钱。
中世纪的骑士间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定,就是以赎金换取俘虏,而且还是明码标价的。
如在英法百年战争中的阿尔库金战役中,法国战败,有2000多名法军被俘,英军在战后第二天即给法国开出价码:
2个重骑兵+1个弓箭手 220000达克特
一个爵士:16000达克特
一个重骑兵 8000-3000达克特
弓箭手 360-650达克特
而1356年法王约翰二世在战败后被俘,英国更
是狮子大开口索要300万金路易的赎金,超过了法国一年的财政收入的数倍,以至大臣们花了4年的时间才凑足了这笔钱,1360年约翰二世被赎回国后并不羞愧,反而下令铸造含纯金3.87克的金币纪念自己重获自由,正面为二世本人骑在马上手持利剑的英武姿态,并命名为FRANK,即古罗曼语自由的意思,据说这就是法郎的来历。
但是对于地位低下的步兵来说,因为多是贫苦农民,没钱赎身,所以在战场上战死的最多,而战后被俘也常常被罚为苦力或处死,在没有金钱的诱惑下,自然也不存在什么骑士精神。
正因为有赎身制度的流行,战争对骑士来说,不过是一场代价昂贵的游戏,被俘则增加了游戏的刺激性。对于胜利者来说,抓几个骑士就可以白得到几千达克特,比庄园的那点收入更划算,在战场上自然要减少杀伤,因为每杀死一个骑士代表一大笔金钱的损失。而对被俘者以礼相待,一是那是财神爷,他活着就代表一笔收入;二是风水轮流转,万一那天自己被俘了,也可以落个好吃好喝。而对于失败者来说不过是金钱的损失,下次战争中想办法抓几个俘虏把损失再捞回来即可。所以西方人对投降并不认为有什么可耻的,战争是一个投资挣钱的职业,特别是对于那些没有土地的骑士,参加一次战争就是一次变富翁的机会。
1360-1370年爱德华三世通过英法战争,得到268000金路易,远大于其的税赋收入,以至在一次同大臣们的会议上当谈到和平时,这位英王说了一句永垂青史的名言”不要和我说和平,保持和平的后果就是受穷”。
骑士的爱情
许多文学作品推崇骑士对爱情的崇拜,说那是一种绝对对圣洁的爱情模式,在布林顿的《西洋文化史》中说:”骑士精神培养出罗曼蒂克的爱情,这爱不是肉欲之爱,而是对女性美德近乎宗教式的挚爱”。骑士的爱情真是如此崇高吗?
按照骑士的产生流程,出生于贵族家庭的子弟想成为骑士,他必须7岁时离开自己的父母,按照自己出生的等级依次到高一级的封建领主家里在领主夫人身边当侍童,在照顾女主人的同时,在女主人的教导下学习各种骑士的礼仪,直到十四岁那年成为领主侍从,再接受各种军事训练。而7-14岁这段时间,正时孩子进入青春期的时段,而每天对女主人的服待和一起生活,使得多数骑士在成年后或多或少的对比自己年长的贵族妇女都有一些类似于恋母情结的感觉。
教会对当时的人生活的管理已经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许多规定已经相当的变态。
比如说教会规定夫妻每天行房不能超过一次,斋日和宗教节日也不能,不然生孩子就是残疾。然而当时一年里的宗教节日和斋日有273
天!夫妻间杜绝一切爱抚,那怕是最轻微的快感都是魔鬼附体的征兆,行房的目的只是为了生孩子。又因为女人来自亚当的肋骨,其他各方面都不如男人,因此夫妻双方在性交中男人必须处在积极主动的上位,以示其高贵,其它一切体位都被认为是有罪的,要受到惩罚。遗精是基督教中认为性罪恶中最轻的一种,但如果出现也必须立即起身,背诵七遍祈祷文,早晨再背诵30遍。而夫妻双方如果避孕被教会发现,则会被苦修2年。
虽然这些规定普通的老百姓并不全都遵守,但做为上帝的战士的骑士却不得不有所顾虑,但这些规定却仅针对夫妻双方,而婚外通奸却不受约束,于是通奸比爱妻子更能得到对教会的肯定以及自己的满足。
上述两种情况加在一起,于是骑士中出现了一种对女人效忠的风尚。骑士们效忠的女人并不是自己的老婆,而是上流社会的贵夫人,或者是待字闺中的公主,或者是已为人妇的王后 ,伯爵夫人,侯爵夫人等等,通奸成了骑士间流行的风俗
除了通奸,嫖妓也在骑士中很流行。
妓女在中世纪却是被教会所肯定的,并认为是社会的安全阀,视为一种正当行业,妓院每年是要向教会交税的,在意大利当时妓院的税收是教会重要的收入之一。
随军妓女也在中世纪出现了(看来慰安妇并不是日本人发明的),当时认为军妓可以起以下四个作用:
一.安抚士兵寂寞的心灵。
二.可以负责士兵的清洁卫生。
三.减少士兵在异国强奸和乱搞导致的反抗和疾病。
四.为士兵打气并减少同性恋。
十字军第一次东征时带上了3000多名妇女,虽然主要是负责后勤和伤员护理,但军妓也是副业之一。亚本公攻打荷兰时带上了1200名妓女,其中400名高级妓女坐马车,800名低级妓女步行。1298年哈雷克王攻斯特拉斯堡时有800多名妓女跟随。1567年西班牙阿尔发公爵镇压尼德兰起义时,因当地人躲避战乱都跑光了,特意从意大利征用了2000名妓女,并组织了1200人的女兵并根据姿色和出身分配给不同的军官,如有不听从命令的还要受到处罚。最残忍的是1570年法国斯特洛吉将军在征战意大利时,因屡战屡败,便迁怒于随军妓女过多而影响作战力,便把随军的近800名妓女全扔到地中海淹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