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力学教学大纲设计-建筑学本科

建筑力学教学大纲设计-建筑学本科
建筑力学教学大纲设计-建筑学本科

《建筑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Architecture Mechanics

执笔人:杜晟连编写日期:2012/6/21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编号:

2. 课程性质/类别:基础课 / 必修课

3. 学时/学分: 96学时 / 5 学分

4. 适用专业:建筑学,工程管理,建筑环境专业

二、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建筑力学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属必修课性质。它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几部分,分两个学期学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对一般建筑结构的组成方式、受力性能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和必要的基础知识,对结构内力及位移的分析计算问题具有初步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对一般的建筑工程问题进行初步分析,为学习建筑结构方面的专业课程提供一定的力学基础。

(1)使学生较为具备系统的力学知识,为学习有关建筑结构方面的课程,为毕业后从事建筑设计和科研工作打下力学基础。

(2)提高学生结构分析和结构选型的能力。通过学习各类建筑结构的组成方式、受力性能和内力及位移的基本分析计算方法,使学生了解结构的力学性能,培养学生在建筑设计中能够依据各类结构形式的受力特性选定适用的结构方案,并对受力做出初步的估量。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科学作风。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96学时)

1.主要内容:

理论力学部分

第一章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

(一)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掌握约束反力的画法和受力分析,为以后的内力分析和计算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

1,静力学基本概念

2,静力学公理

3,约束与约束反力

4,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三)课后练习

1-1,1-2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新课讲授

第二章汇交力系

(一)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掌握平面汇交力系两种求解方法(几何法、解析法),建立力矩与力偶的概念,理解力偶的性质,明确力偶作为基本力素与力的异同,建立力偶系合成和平衡方程,平衡方程的应用,掌握力的平移定理。

(二)教学内容

1,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

2,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3,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

(三)课后练习

2-5,2-9,2-13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新课讲授

第三章平面一般力系

(一)目的与要求

熟练掌握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方程的建立及其应用,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求解未知力是静力学的重点,必须对工程实际的解题方法、解题技巧熟练掌握和运用。

(二)教学内容

1,平面力对点之距的概念与计算

2,力偶及其性质、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3,力的平移定理

4,平面一般力系向作用面内一点简化

5,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

6,物体系统的平衡、静定与超静定问题

(三)课后练习

3-1,3-8,3-9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新课讲授

材料力学部分

第一章绪论和基本感念

(一)目的与要求

对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有明确的认识,能应用截面法求杆件的内力。

(二)教学内容

1.材料力学的任务

2.关于变形固体的概念

3.材料力学采用的基本假设

4内里的概念截面法

5应力的概念

6位移和应变的概念

7构建变形的基本形式

(三)课后练习

1-1,1-2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新课讲授

第二章轴向拉伸和压缩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轴向拉伸和压缩的受力和变形特点,熟练计算轴拉(压)杆件的轴力,掌握横截面上的正应力,熟悉斜截面上的应力,了解拉压杆的应力单元体(重点)。掌握拉(压)杆的变形、虎克定律,掌握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掌握许用应力的概念,熟练地应用强度条件,对构件作截面选择,校核验算或求出容许荷载。

(二)教学内容

2-1轴向拉伸、缩及工程实例

2-2轴力和轴力图

2-3横截面上的应力

2-4斜截面上的应力

2-5拉、压杆的变形

2-6材料在拉伸、缩时学性质

2-7强度计算、许用应力和安全因素

2-8拉伸和压缩超静定问题

(三)课后练习

2-1,2-3,2-11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新课讲授

第三章剪切和扭转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剪切和扭转的计算,熟练计算等直圆杆扭转时内力扭矩M T、应力和变形,熟练运用强度与刚度条件进行设计。了解剪应力互等定律(难点),熟悉矩形截面等直杆自由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重点)。掌握工程中各种常用连接件和连接方式的受力和变形分析。了解连接件应力分布的复杂性、实用计算方法及其近似性和工程可行性。掌握对各种常用连接件和连接方式的强度校核,外力偶矩的计算,扭矩图的画法,圆轴扭转时的极惯性矩和抗扭截面系数的定义和计算。

(二)教学内容

3-1剪切及剪切的实用计算

3-2拉(压)杆连接部分的强度计算

3-3扭转。扭矩和扭矩图

3-4薄壁圆杆的扭转

3-5切应力互等定理和剪切胡可定律

3-6圆杆扭转时的应力

3-7圆杆扭转时的变形

(三)课后练习

3-3,3-5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新课讲授

第四章梁的应力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弯曲变形、平面弯曲和梁的正应力等基本概念。计算常用截面的惯性矩,掌握平行移轴公式,会校核梁的强度。

(二)教学内容

4-1工程中的弯曲问题

4-2梁的荷载和支座反力

4-3梁的内力及其求法

4-4内力图——剪力图和弯力图

4-5弯矩、剪力与荷载集度间的关系

(三)课后练习

4-1,4-2,4-8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新课讲授

第五章截面的几何性质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静矩和形心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熟悉惯性矩和惯性积,了解惯性矩的平行移轴公式,主轴和主惯性距

(二)教学内容

5-1静静矩和形心

5-2惯性矩和惯性积

5-3惯性矩的平行移轴公式主轴和主惯性距

5-4组合截面惯性矩的计算

(三)课后练习

5-2,5-3,5-6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新课讲授

第六章:梁的应力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平面弯曲时,梁横截面上正应力及剪应力的分布规律、计算公式;正确运用强度条件进行设计。(重点、难点)

(二)教学内容

6-1梁的正应力

6-2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及其应用

6-3梁的合理截面形状及变截面梁

6-4矩形截面梁的切应力

6-6梁的切应力强度条件

(三)课后练习

6-1,6-3,6-6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新课讲授

第七章梁的变形

(一)目的与要求

理解挠度和转角的定义,能用积分法和叠加法计算梁的变形(重点、难点),掌握梁的刚度计算和提高梁的刚度的措施。

(二)教学内容

7-1概述

7-2梁的绕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

7-3积分法计算梁的位移

7-4叠加法计算梁的位移

7-5梁的刚度校核

7-6超静定梁

(三)课后练习

7-1,7-3,7-6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新课讲授

第八章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平面弯曲时,梁横截面上正应力及剪应力的分布规律、计算公式;正确运用强度条件进行设计。(重点、难点)

(二)教学内容

8-1应力状态的概念

8-2平面应力状态下任意斜截面上的应力

8-3主应力和极值切应力

8-4平面应力状态下的几种特殊情况

8-6空间盈利状态下任一点的主应力和最大切应力

8-7广义胡可定律

8-8强度理论

(三)课后练习

8-1,8-3,8-6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新课讲授

第九章组合变形

(一)目的与要求

重点掌握组合变形的分析方法和步骤。重点掌握组合变形构件的强度计算。要求掌握斜弯曲的基本概念。要求掌握正确应用叠加原理。

(二)教学内容

9-1组合变形的概念

9-2斜弯曲

9-3拉伸(压缩)与弯曲的组合变形

9-4偏心拉伸(压缩)

9-6弯曲与扭转的组合变形

(三)课后练习

9-1,9-3,9-6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新课讲授

第十章压杆稳定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压杆稳定的概念,熟悉临界应力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掌握压杆的稳定计算

(二)教学内容

10-1压杆稳定的概念

10-2铰支细长压杆的临界力

10-3其他支承情况下细长压杆的临界力

10-4临界应力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

10-5压杆的稳定计算

10-6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三)课后练习

10-2,10-3,10-5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新课讲授

结构力学部分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杆件结构力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掌握杆件结构的计算简图和杆件结构的类型

(二)教学内容

1-1杆件结构力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2杆件结构的计算简图

1-3杆件结构的类型

1-4荷载的分类

(三)课后练习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新课讲授

第二章几何组成分析

(一)目的与要求

理解几何不变无多余约大的平面杆件体系的基本组成规律。要能够熟练地运用组成规律分析各种复杂的杆件体系。解题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从基础出发,逐次应用组成规律;另一种是先从体系内部确定局部刚片,再应用组成规律逐渐扩展到基础。了解几何组成分析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

2-1几何组成分析的目的和概念

2-2几何不变体系的简单组成规则

2-3几何组成分析示例

2-4静定结构和超静定结构

(三)课后练习

2-2,2-5,2-6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新课讲授

第三章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以下基本概念:刚架、刚结点与铰接点的区别、内力正负号的规定、杆端截面内力的标注。熟练掌握杆件内力计算和三铰刚架及多层多跨静定刚架内力图的绘制。

(二)教学内容

3-1杆件内力计算

3-2静定梁

3-3静定钢架

3-4三铰拱

3-5静定衍架

3-6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和受力特点

(三)课后练习

3-2,3-5,3-7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新课讲授

第四章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以下基本概念,线性变形体系、刚体体系、实功、虚功、广义位移。、熟练掌握单位荷载法计算直杆在荷载作用下弹性位移的一般公式:及荷载作用下位移计算。掌握梁和刚架、桁架在荷载作用下位移的计算公式,能够熟练地计算梁和刚架、桁架的位移,并确定位移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

4-1结构位移和虚功的概念

4-2变形体系的虚功原理和单位荷载法

4-3静定结构由荷载引起的位移

4-4图乘法

4-5互等定理

(三)课后练习

4-2,4-5,4-6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新课讲授

第五章力法

(一)目的与要求

理解力法的基本思路,基本未知量和基本体系的选择,力法方程的建立,以及力法典型方程中系数和自由项的意义。熟练掌握用力法计算在荷载作用下一次或两次超静定刚架,一次超静定排架、桁架和组合结构,并绘制其弯矩、剪力和轴力的内力图。

(二)教学内容

5-1力法的基本概念

5-2力法的典型方程

5-3用力法计算超静定刚架

5-4对称性的利用

5-5等截面单跨超静定梁的杆端内力

(三)课后练习

5-2,5-3,5-6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新课讲授

第六章位移法和力矩分配法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位移法基本未知量结点角位移和独立结点线位移数目的确定方法。理解在选取基本未知量时满足了结构变形连续条件。掌握位移法基本体系的形成,它与原结构的区别。掌握力矩分配法的计算。

(二)教学内容

6-1位移法的基本概念

6-2位移法基本未知量的确定

6-3位移法的计算步骤和示例

6-4位移法的典型方程

6-5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

6-6用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和无结点位移刚架

6-7超稳定结构的受力分析和变形特点

(三)课后练习

6-2,6-3,6-6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新课讲授

2.基本要求

(1)掌握基本的力学计算

(2)熟悉建筑结构选型

(3)了解建筑力学的科学研究

3.自学内容:

理论力学的运动学部分

4.课外实践:

四、教学安排建议

1. 作业练习

2. 案例分析

3. 专题研讨

五、课程考核

1. 考核形式及成绩评定办法

闭卷考试,成绩评定方法:卷面占60%,平时成绩占40%

2. 本课程考核的基本要求

注重计算能力

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先行后续关系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

七、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 教材:

《建筑力学》第四版李家宝洪范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参考书:

[1]邹昭文,程光均,张祥东编,《建筑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第4版

[2] 周国瑾等编,《建筑力学》,同济大学出版社,1992年2月第一版

《建筑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建筑力学

英文名称: Architecture Mechanics

课程类别:基础课

学时: 96

学分: 5

适用对象: 建筑学,工程管理,建筑环境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

二、课程简介

建筑力学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几部分。

Architecture Mechanics is a basic course of the architecture specialty, including the theoretical mechanics, material mechanics and the structure mechanics.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建筑力学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属必修课性质。它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几部分,分两个学期学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对一般建筑结构的组成方式、受力性能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和必要的基础知识,对结构内力及位移的分析计算问题具有初步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对一般的建筑工程问题进行初步分析,为学习建筑结构方面的专业课程提供一定的力学基础。(1)使学生较为具备系统的力学知识,为学习有关建筑结构方面的课程,为毕业后从事建筑设计和科研工作打下力学基础。

(2)提高学生结构分析和结构选型的能力。通过学习各类建筑结构的组成方式、受力性能和内力及位移的基本分析计算方法,使学生了解结构的力学性能,培养学生在建筑设计中能够依据各类结构形式的受力特性选定适用的结构方案,并对受力做出初步的估量。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科学作风。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理论力学部分

第一章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

(一)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掌握约束反力的画法和受力分析,为以后的内力分析和计算打下基础。(二)教学内容

1,静力学基本概念

2,静力学公理

3,约束与约束反力

4,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三)课后练习

1-1,1-2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新课讲授

第二章汇交力系

(一)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掌握平面汇交力系两种求解方法(几何法、解析法),建立力矩与力偶的

概念,理解力偶的性质,明确力偶作为基本力素与力的异同,建立力偶系合成和平衡方程,平衡方程的应用,掌握力的平移定理。

(二)教学内容

1,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

2,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3,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

(三)课后练习

2-5,2-9,2-13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新课讲授

第三章平面一般力系

(一)目的与要求

熟练掌握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方程的建立及其应用,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求解未知力是静力学的重点,必须对工程实际的解题方法、解题技巧熟练掌握和运用。(二)教学内容

1,平面力对点之距的概念与计算

2,力偶及其性质、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3,力的平移定理

4,平面一般力系向作用面内一点简化

5,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

6,物体系统的平衡、静定与超静定问题

(三)课后练习

3-1,3-8,3-9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新课讲授

材料力学部分

第一章绪论和基本感念

(一)目的与要求

对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有明确的认识,能应用截面法求杆件的内力。

(二)教学内容

1.材料力学的任务

2.关于变形固体的概念

3.材料力学采用的基本假设

4内里的概念截面法

5应力的概念

6位移和应变的概念

7构建变形的基本形式

(三)课后练习

1-1,1-2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新课讲授

第二章轴向拉伸和压缩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轴向拉伸和压缩的受力和变形特点,熟练计算轴拉(压)杆件的轴力,掌握横截面上的正应力,熟悉斜截面上的应力,了解拉压杆的应力单元体(重点)。掌握拉(压)杆的变形、虎克定律,掌握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掌握许用应力的概念,熟练地应用强度条件,对构件作截面选择,校核验算或求出容许荷载。

(二)教学内容

2-1轴向拉伸、缩及工程实例

2-2轴力和轴力图

2-3横截面上的应力

2-4斜截面上的应力

2-5拉、压杆的变形

2-6材料在拉伸、缩时学性质

2-7强度计算、许用应力和安全因素

2-8拉伸和压缩超静定问题

(三)课后练习

2-1,2-3,2-11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新课讲授

第三章剪切和扭转

(一)目的与要求

、应力和变形,熟掌握剪切和扭转的计算,熟练计算等直圆杆扭转时内力扭矩M

T

练运用强度与刚度条件进行设计。了解剪应力互等定律(难点),熟悉矩形截面等直杆自由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重点)。掌握工程中各种常用连接件和连接方式的受力和变形分析。了解连接件应力分布的复杂性、实用计算方法及其近似性和工程可行性。掌握对各种常用连接件和连接方式的强度校核,外力偶矩的

计算,扭矩图的画法,圆轴扭转时的极惯性矩和抗扭截面系数的定义和计算。

(二)教学内容

3-1剪切及剪切的实用计算

3-2拉(压)杆连接部分的强度计算

3-3扭转。扭矩和扭矩图

3-4薄壁圆杆的扭转

3-5切应力互等定理和剪切胡可定律

3-6圆杆扭转时的应力

3-7圆杆扭转时的变形

(三)课后练习

3-3,3-5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新课讲授

第四章梁的应力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弯曲变形、平面弯曲和梁的正应力等基本概念。计算常用截面的惯性矩,掌握平行移轴公式,会校核梁的强度。

(二)教学内容

4-1工程中的弯曲问题

4-2梁的荷载和支座反力

4-3梁的内力及其求法

4-4内力图——剪力图和弯力图

4-5弯矩、剪力与荷载集度间的关系

(三)课后练习

4-1,4-2,4-8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新课讲授

第五章截面的几何性质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静矩和形心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熟悉惯性矩和惯性积,了解惯性矩的平行移轴公式,主轴和主惯性距

(二)教学内容

5-1静静矩和形心

5-2惯性矩和惯性积

5-3惯性矩的平行移轴公式主轴和主惯性距

5-4组合截面惯性矩的计算

(三)课后练习

5-2,5-3,5-6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新课讲授

第六章:梁的应力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平面弯曲时,梁横截面上正应力及剪应力的分布规律、计算公式;正确运用强度条件进行设计。(重点、难点)

(二)教学内容

6-1梁的正应力

6-2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及其应用

6-3梁的合理截面形状及变截面梁

6-4矩形截面梁的切应力

6-6梁的切应力强度条件

(三)课后练习

6-1,6-3,6-6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新课讲授

第七章梁的变形

(一)目的与要求

理解挠度和转角的定义,能用积分法和叠加法计算梁的变形(重点、难点),掌握梁的刚度计算和提高梁的刚度的措施。

(二)教学内容

7-1概述

7-2梁的绕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

7-3积分法计算梁的位移

7-4叠加法计算梁的位移

7-5梁的刚度校核

7-6超静定梁

(三)课后练习

7-1,7-3,7-6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新课讲授

第八章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平面弯曲时,梁横截面上正应力及剪应力的分布规律、计算公式;正确运用强度条件进行设计。(重点、难点)

(二)教学内容

8-1应力状态的概念

8-2平面应力状态下任意斜截面上的应力

8-3主应力和极值切应力

8-4平面应力状态下的几种特殊情况

8-6空间盈利状态下任一点的主应力和最大切应力

8-7广义胡可定律

8-8强度理论

(三)课后练习

8-1,8-3,8-6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新课讲授

第九章组合变形

(一)目的与要求

重点掌握组合变形的分析方法和步骤。重点掌握组合变形构件的强度计算。要求掌握斜弯曲的基本概念。要求掌握正确应用叠加原理。

(二)教学内容

9-1组合变形的概念

9-2斜弯曲

9-3拉伸(压缩)与弯曲的组合变形

9-4偏心拉伸(压缩)

9-6弯曲与扭转的组合变形

(三)课后练习

9-1,9-3,9-6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新课讲授

第十章压杆稳定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压杆稳定的概念,熟悉临界应力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掌握压杆的稳定计算

(二)教学内容

10-1压杆稳定的概念

10-2铰支细长压杆的临界力

10-3其他支承情况下细长压杆的临界力

10-4临界应力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

10-5压杆的稳定计算

10-6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三)课后练习

10-2,10-3,10-5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新课讲授

结构力学部分

第二章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杆件结构力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掌握杆件结构的计算简图和杆件结构的类型

(二)教学内容

1-1杆件结构力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2杆件结构的计算简图

1-3杆件结构的类型

1-4荷载的分类

(三)课后练习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新课讲授

第二章几何组成分析

(一)目的与要求

理解几何不变无多余约大的平面杆件体系的基本组成规律。要能够熟练地运用组成规律分析各种复杂的杆件体系。解题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从基础出发,逐次应用组成规律;另一种是先从体系内部确定局部刚片,再应用组成规律逐渐扩展到基础。了解几何组成分析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

2-1几何组成分析的目的和概念

2-2几何不变体系的简单组成规则

2-3几何组成分析示例

2-4静定结构和超静定结构

(三)课后练习

2-2,2-5,2-6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新课讲授

第三章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以下基本概念:刚架、刚结点与铰接点的区别、内力正负号的规定、杆端截面内力的标注。熟练掌握杆件内力计算和三铰刚架及多层多跨静定刚架内力图的绘制。

(二)教学内容

3-1杆件内力计算

3-2静定梁

3-3静定钢架

3-4三铰拱

3-5静定衍架

3-6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和受力特点

(三)课后练习

3-2,3-5,3-7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新课讲授

第四章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以下基本概念,线性变形体系、刚体体系、实功、虚功、广义位移。、熟练掌握单位荷载法计算直杆在荷载作用下弹性位移的一般公式:及荷载作用下位移计算。掌握梁和刚架、桁架在荷载作用下位移的计算公式,能够熟练地计算梁和刚架、桁架的位移,并确定位移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

4-1结构位移和虚功的概念

4-2变形体系的虚功原理和单位荷载法

4-3静定结构由荷载引起的位移

4-4图乘法

4-5互等定理

(三)课后练习

4-2,4-5,4-6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新课讲授

第五章力法

(一)目的与要求

理解力法的基本思路,基本未知量和基本体系的选择,力法方程的建立,以及力法典型方程中系数和自由项的意义。熟练掌握用力法计算在荷载作用下一次或两次超静定刚架,一次超静定排架、桁架和组合结构,并绘制其弯矩、剪力和轴力的内力图。

(二)教学内容

5-1力法的基本概念

5-2力法的典型方程

5-3用力法计算超静定刚架

5-4对称性的利用

5-5等截面单跨超静定梁的杆端内力

(三)课后练习

5-2,5-3,5-6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新课讲授

第六章位移法和力矩分配法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位移法基本未知量结点角位移和独立结点线位移数目的确定方法。理解在选取基本未知量时满足了结构变形连续条件。掌握位移法基本体系的形成,它与原结构的区别。掌握力矩分配法的计算。

(二)教学内容

6-1位移法的基本概念

6-2位移法基本未知量的确定

6-3位移法的计算步骤和示例

6-4位移法的典型方程

6-5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

6-6用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和无结点位移刚架

6-7超稳定结构的受力分析和变形特点

(三)课后练习

6-2,6-3,6-6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新课讲授

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建筑学专业必读书目推荐

建筑学专业必读书目推荐 《建筑十书》维特鲁威《走向新建筑》柯布西耶 《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外部空间设计》芦原义信 《建筑空间论》布鲁洛·塞唯《图解思考》保罗·拉索 《建筑—形式空间秩序》弗朗西施《园冶》计成 《现代建筑语言》布鲁洛·塞唯《建筑的永恒之道》亚历山大 《后现代建筑语言》查尔斯·詹克斯《建筑模式语言》亚历山大 《建筑体验》拉斯姆森《传统村镇聚落景观分析》彭一刚 《城市发展史》刘易思·芒福德《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彭一刚 《设计结合自然》麦克哈格《城市意向》凯文林奇 《中国建筑技术史》赵立瀛《艺术哲学》丹纳 《中国古代建筑史》潘谷西《美的历程》李泽厚 《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艺术的起源》格罗塞 《西方现代建筑史》王受之《西方现代艺术史》阿纳森 《古今图书集成》线函本古籍出版社《艺术与视知觉》阿恩海姆 《广义建筑学》吴良镛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吴良镛 《世纪之交的凝思:建筑学的未来》吴良镛 《生态文明论》刘湘溶 《生态的忧患》陈鸿清 《增长的极限》丹尼斯·米都斯 《城市生态学》杨小波等 《城市生态安全导论》曹伟 《黄土高原地区环境变迁及其治理》朱士光 《中国居住文化》丁俊清 《古村落:和谐的人居空间》刘沛林 《乡土中国》费孝通 《华夏意匠》李允鉌 《中外传统民居》荆其敏张丽安 《中国民居研究》孙大章 《中国民族建筑》(5卷)中国民族建筑编委会 《可持续性建筑》(英)布赖恩·爱德华兹 《城市生态安全导论》曹伟 《绿色建筑》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绿色建筑研究中心 《新乡土建筑——当代天然建造方法》(美)琳恩·伊丽莎白卡萨德勒·亚当斯 个人推荐《空间操作》东南大学朱雷《空间、建构、设计》顾大庆《材料呈现》东南大学史永高《几何形式》周凌

《建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GDOU-B-11-213 《建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建筑学概论》是农业资源与环境(土地规划与管理方向)专业的专业任选课。主要 任务是加强学生有关建筑艺术的修养。本课程从建筑的意义,建筑的社会文化性以及中国建筑和外国建筑的历史沿革诸方面,完整而系统地阐述了建筑的基本内涵,使学生具有较丰富的建筑艺术知识,理解建筑艺术的特性及其社会文化价值,从而对建筑及建筑专业有一个全面而概括的了解。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农业资源与环境(土地规划与管理方向)专业的专业任选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较丰富的建筑艺术知识,理解建筑艺术的特性及其社会文化价值,加强学生有关建筑艺术的修养,从而对建筑及建筑专业有一个全面而概括的了解。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交融、渗透着自然科学、规划设计、工程技术、艺术美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与技术。通过理论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建筑的基本性质和意义,理解建筑艺术的特性及其社会文化价值,了解中国建筑的沿革和外国建筑的沿革。结合经典案例教学,使学生具有较丰富的建筑艺术知识。 三、面向专业: 农业资源与环境(土地规划与管理方向)专业 四、先修课程: 无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具有较丰富的建筑艺术知识,对建筑有一个全面而概括的了解扩大知识面,提高专业素养。与其它课程平行方向,起辅助作用。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第一章建筑的意义( 2 学时)第一节建筑的基本概念 建筑(A);空间(A),建筑及其范围(B)。 第二节人与建筑 建筑与人的空间活动的需求(B);建筑的“人为”和“为人” (A);建筑与社会(A)。 第三节建筑的基本性质 时空性(A);功能性(A);工程技术性和经济性(A);艺术性(A);社会文化属性(A)。 思考题: 1、什么是建筑? 2、老子的建筑空间观? 3、如何理解建筑的空间观? 4、建筑的社会文化属性? 5、建筑的基本属性? 6、举例说明建筑的艺术性? 第二章建筑的物质性( 6 学时) 第一节概说( 2 学时)建筑的物质性涵义(A)建筑的存在形式(B)建筑的构成手段(B)。 第二节建筑的物质技术构成建筑的物质技术的历史演变(A)建筑构成的基本要求:力、屋盖、材料和施工(A),“土堆亭”(B);坚固性:力、地基状况、 地震(B);建筑的设施 (B)。 第三节建筑与人的物质活动需求( 2 学时) 人的尺度、模数(A)建筑的空间组群关系(A)视觉:光度、眩光性、几何视线、色刺激(A);听觉(B);温度和湿度要求(B);日照间距(A) 第四节建筑与人的精神活动需求( 2 学时)基础性心理需求(A),安全感与私密性(A),交往需求(A) ;招徕和展示(A) ; 纪念性(A);陶冶心灵(A))

“信息技术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信息技术导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面向信息学院信息管理专业同学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它和一年级其他专业同学所修学的课程“计算机基础”有很大相同之处。具体而言,信息技术导论的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和信息技术导论,从课时量而言,两者比例约为4:1。总学时数为58,其中教学时数为30,学生上机实验时数为28,学分为3。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基础及Windows 7基本操作、文字处理软件Word2010、电子表格软件Excel2010、文稿演示软件PowerPoint2010、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应用以及信息技术的基础内容等。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了解计算机文化的概念;基本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与基本工作原理,具有较好地使用Windows 7操作系统平台的能力;掌握字处理软件Word2010的使用方法,能较熟练地进行实用文档的组织与处理;熟悉电子表格软件的基础知识,掌握Excel2010的使用;掌握文稿演示软件PowerPoint2010的使用;了解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安全的基本常识,熟练掌握电子邮件系统Outlook 2010和浏览器InternetExplorer的使用;了解数据库和程序设计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多媒体的应用常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信息专业的特点和就业,信息技术的热门研究方向如数据挖掘等。 三、主要内容、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 ●计算机基础部分: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主要内容: 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史;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与分类;计算机的工作特点与主要性能指标;计算机的硬件系统;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基本要求: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分类、特点和应用领域

建筑力学大纲

《建筑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建筑工程开课部门: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学时:64 编写: 1. 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要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重视实践技能的训练。还应考虑到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培养他们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力争将建筑工程领域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等及时引入课程教学。因此《建筑力学》课程的构建应注重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注重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工程实际的能力的培养,注重本课程和其他专业课程的融合和衔接,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1.1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建筑力学是建筑装饰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属必修课性质。它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几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一般建筑结构的组成方式,对建筑结构的受力性能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和必要的基础知识,对结构内力、应力及位移的分析计算问题具有初步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对一般的建筑工程问题进行初步分析,为学习后续的专业如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钢结构等专业课程提供一定的力学基础。学习本课程要求有较好的数学基础知识。 《建筑力学》课程在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本课程从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出发,确立课程目标是传授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现代建筑行业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所需要的技术基础理论和技术技能。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必备的基础。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加强学生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观念。 2.本课程是建筑装饰工程专业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诸多学科密切相关,是结构设计、结构工程施工等的理论基础,因此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本课程是在学习了高等数学课程后开设的,为后续专业课程打基础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 3.本课程还强调学生对本学科所蕴含的科学研究方法、实验分析结果、规范标准的应用、新材料新技术等的探究,以培养学生认识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形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同时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为后续专业课程及顶岗实习提供

美术与数学教学中的感悟

美术与数学教学中的感悟 学好美术,有助于学习数学,反之,学好数学,对美术也有促进的作用。本文试结合美术中的《对称》这一知识与数学中的《轴对称图形》一课谈谈“图形的运动”领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的实践与思考。 一、美术与数学的对接,经验学科更容易掌握 美术与数学关系最密切的学科当属“建筑学”这一学科了,在建筑学中,美术的透视几何与建筑力学设计相互协调,才是一副完整的设计。美术的几何和数学的几何有着共同之处和不同点,在小学阶段,主要是说其共同点——“图形的运动”概念的建立必须先积累大量的感官体验、操作经验,再经由多个层次的抽象活动才能完成。因此,教学轴对称图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对接,建立起新知识的表象,积累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体验性经验,为进一步抽象、概括图形的运动特点奠定基础。 【教学片段】 教师出示如图的一组剪纸作品,以“这些剪纸作品美吗?这些图案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剪纸经验,通过观察,发现并归纳出轴对称图形的表象。这些图像两边都一样的,纹样也一样,学生分别观察老师出示的一些剪纸的对称现象。在此基础上,教师适时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检验对折后的图案是否一模一样。学生探究对折后图案的特征——“重合”,探究图像的对称性,进一步建立起轴对称图形对折后两部分重合的表象特征。 对剪纸图案的共同特征“轴对称”进行归纳、总结、抽象,建立起轴对称图形的表象:这些图案的左右两边是相同的;这些图案左右对折后会重合。这样的教学活动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奠定了体验性的基础。 在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的“对接”中,教师首先要准确选择运动现象模型,选择学生最熟悉且最有利于体验、思考与探索的生活原型,并依据概念的内涵进行结构化处理,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运动特性相对稳定和凸显的学习素材,避免让学生学习走弯路。必要时,教师要充分借助多媒体手段,让”图形的运动”真正“动起来、看得见”,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动态表象。其次,要准确设计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紧围绕“图形运动”本质特征和学生已有的经验,精心设计问题,适时引导学生在感性认识中揭示、获取理性的活动经验。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对可能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负面影响的生活经验做好充分的分析,并弹性预设应对策略。 二、感知与实践,美术的具象帮助数学知识的掌握 美术,有着具象的特征,所有的美术作品,都是通过视觉来感知的,因此,通过具象的感知,包括绘画、折纸、剪贴等等形式,都有助于孩子学习数学。“图

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大纲

《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房屋建筑学 英文名称:Building construction 课程编码: JZZB0050,JZZB0070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 54学时 总学分: 3学分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管理专业 先修课程:工程制图、土木工程材料 开课院系:建筑工程学院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突出新材料、新结构、新科技的应用,并从理论和原则上加以阐述,力求为建筑学以外的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学习建筑设计提供较全面的知识。着重阐述民用与工业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吸取国内外建筑设计和建筑构造的经验,体现建筑设计从总体到细部,从平面到空间的全过程;课程教学的主要形式可为选讲、讲座、选读等,通过较多的国内外工程实例的介绍,求精、求新、突出重点,讲述民用与工业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使学生能够掌握建筑设计的全过程;掌握建筑设计从总体到细部、从平面到空间的全过程,也使学生的科学方法素质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一)理论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民用建筑设计 教学内容: 建筑的构成要素;民用建筑的分类;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建筑设计的内容;建筑设计的程序;建筑设计的要求;建筑设计的依据。 知识点: 建筑的构成要素;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建筑的模数协调统一标准;建筑设计的内容和设计阶段的划分;主要使用房间设计中的朝向;采光。

重点: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建筑设计的要求和依据 难点: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 第二章:建筑平面设计. 教学内容:平面设计的内容;房间的分类和设计要求;房间的面积、房间的形状、房间的尺寸、房间的门窗设置;厕所设计;浴室和盥洗室、厨房、走道、楼梯、电梯、扶梯及坡道门厅;影响平面组合的因素、平面组合形式;建筑平面组合与总平面的关系。 知识点:平面设计的内容;交通联系部分的主要内容,如何确定楼梯的数量,宽度和选择楼梯的形式;走道式,套间式,大厅式,单元式等各种组合形式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建筑物如何争取好的朝向,建筑物之间的间距如何确定。 重点:平面设计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及民用建筑中平面设计的普遍性和规律性的问题;主要使用房间设计、辅助使用房间设计、交通联系部分的设计、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 难点:主要使用房间设计、辅助使用房间设计、交通联系部分的设计、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 第三章:建筑剖面设计 教学内容:使用要求、结构和施工及材料的影响、采光和通风的要求;房间的净高和层高、窗台高度、室内外地面高度;使用要求、建筑结构和材料及施工的影响;建筑基地环境与城市规划的要求、建筑防火要求、建筑空间的组合;建筑空间的利用。 知识点:房间剖面设计中形状的确定;建筑物层数的确定方法;建筑物层高与净高的确定方法;确定层高、净高应考虑的因素;建筑空间组合的处理方式。 重点:剖面设计的内容;房间剖面设计中形状的确定和建筑物层数的确定方法;建筑物层高与净高的确定方法;建筑物的剖面空间组合。 难点:房间剖面设计中形状的确定和建筑物层数的确定方法;建筑物层高与净高的确定方法。 第四章:建筑体型及立面设计 教学内容:影响体型和立面设计的因素;建筑构图的基本法则、体型的组合;体型的转折与转角处理、立面设计。 知识点:建筑造型的原则和方法,包括建筑体型的组合,建筑体型的转折与转角,体量的联系与交接,建筑立面设计等方面的处理方式。影响体型及立面设计的因素;建筑立面的具体处理手法。 重点: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的形式和特点;建筑构图中的规律;建筑体型的造型组合;体量的组合设计;立面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难点:建筑构图中的规律;建筑体型的造型组合。 第五章:建筑构造概论

《专业导论》大纲

《日语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32505101 2.课程名称:日语专业导论 3.英文名称: An Introduction to the Japanese Major 4.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专业基础必修课,其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尽快熟悉并融入本专业的学习;科学地认知大学、大学生活、大学学习、日语专业等;培养日语学习的热情并能掌握一定的日语学习方法;使学生做好自我定位、制定学习计划以至于职业规划,为今后四年的大学学生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课程说明 1.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正确认知大学、大学生生活及本专业基本情况,了解我校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课程设置,以做好学习计划,为今后的学习和就业明确方向。本课程多以讲座的形式进行教学,所以要求学生根据教师列出的提纲,在课前做好相关准备,以更好的理解上课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和职业规划。 2.与相关课程衔接:本课程的后期衔接课程是《职业规划》、《就业指导》。 3.学时:本课程共16学时,每周2学时。 4.开课学期:第1学期 5.教学方法:讲授、自学、讨论、展示等。 6.考核方式:闭卷考试;本课程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组成,分别占总成绩的40%和60%,折合为五级制进行成绩评定,具体见课程考试说明。 7.教材:无 8.教学参考资料: 《日语专业教学规范》(国家教育部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2000年) 《关于编制2012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安康学院,2011年) 《安康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安康学院教务处,2012年) 《高等院校日语专业高年级阶段教学大纲》(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2000年) 《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组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表》(国家技术监督局,199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表》(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年)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年颁布)》(教育部,1998年) 《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7 年)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第一章大学的功能与本科教育的目的

《建筑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精心整理 《建筑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建筑类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与要求 建筑力学是研究结构受力及构件承载能力的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的重要基础课,它包含静力学、材料力学及结构力学三部分内容.根据大专建筑类专业教育标准和培养方案提出的目标及对本课程的要求,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具有对一般结构作受力分析的能力;对构件作强度、刚度、稳定性核算的能力;了解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并有测试强度指标的初步能力。为今后直接应用于设计、施工实践和学习结构课程打下必要的力学基础。 第一部分建筑力学(上) 课题一绪论 建筑力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建筑力学的内容简介、建筑力学的学习方法。 课题二静力平衡 力和平衡的概念;静力学基本公理,力的可传性原理;三力平衡汇交定理;力系的分类及特征。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几何法及平衡的几何条件。 力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投影与分力的区别,合力投影定理;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解析法及平衡的解析条件。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力对点之矩;合力矩定理。 力偶;力偶矩、力偶的性质;平面力偶系的合成和平衡条件。 课题三支座反力 支座的类型,各种支反力的求解方法。 课题四材料力学概论 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杆件,性质和任务,强度、刚度、稳定性的概念 变形固体的概念及其基本假定;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课题五轴向拉伸和压缩 课题九梁的弯曲 弯曲变形的分类;梁的计算简图的典型形式. 直梁平面弯曲时横截面上的内力一弯矩和剪力,内力正负号规定;截面法求指定截面上的内力,用剪力方程、弯矩方程作简单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荷载集度、剪力和弯矩之间的微分关系及其在绘制内力图上的应用;叠加法绘制弯矩图;区段叠加法绘制弯矩图。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公式及其推导;弯矩与挠曲线曲率间的关系,抗弯刚度;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及强度计算;矩形截面与工字形截面梁剪应力的计算公式介绍,常用截面梁的最大剪应力公式;梁的剪切强度条件;梁的强度条件;梁的合理截面形状及变截面梁,提高梁抗弯强度的措施. 课题十应力状态 梁内任一点的应力状态、单元体,平面应力状态,主应力、主平面,最大剪应力,强度理论简介。 梁变形的概念;叠加法求梁的变形;梁的刚度条件;提高梁刚度的措施。

东南大学建筑学概论笔记

1.西方建筑教育 巴黎美术学院:学院结合传统美术教育和当代艺术为学生提供五个年级的高等教育,分别为三个方向:艺术实践、理论、技巧。为了有效灵活的提高学生的技能,除了提供工作室以及导师的专业辅导之外,学校定期组织与世界各国的艺术家会晤交流,以及旅行创作,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方向选择不同的国家采风学习、创作。 现代教育的起始点 Ecole Royale des Beaux-Arts Academy 从研究到教学研究会-学院-画室(私人)“罗马大赛” 美国的建筑教育:R.M.亨特&美国鲍轧建筑师协会有欧洲的文化背景,现代的大学管理模式 [MIT-康奈尔-伊利诺-哥伦比亚-宾夕法尼亚] 折衷主义折衷主义建筑是十九世纪上半叶至二十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折衷主义建筑师任意模仿历史上各种建筑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形式,也称模仿主义建筑。他们不讲求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 社会的发展,需要有丰富多样的建筑来满足各种不同的要求。在十九世纪,交通的便利,考古学的进展,出版事业的发达,加上摄影技术的发明,都有助于人们认识和掌握以往各个时代和各个地区的建筑遗产。于是出现了希腊、罗马、拜占廷、中世纪、文艺复兴和东方情调的建筑在许多城市中纷然杂陈的局面。 折衷主义建筑在十九世纪中叶以法国最为典型,而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期,则以美国最为突出。总的来说,折衷主义建筑思潮依然是保守的,没有按照当时不断出现的新建筑材料和新建筑技术去创造与之相适应的新建筑形式。 折衷主义建筑的代表作有: 巴黎歌剧院,剧院立面仿意大利晚期巴洛克建筑风格,并掺进了繁琐的雕饰,它对欧洲各国建筑有很大影响。 罗马的伊曼纽尔二世纪念建筑,为纪念意大利重新统一而建造的,它采用了罗马的科林斯柱廊和希腊古典晚期的祭坛形制。 巴黎的圣心教堂,它高耸的穹顶和厚实的墙身呈现拜占廷建筑的风格,兼取罗曼建筑的表现手法;芝加哥的哥伦比亚博览会建筑则是模仿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建筑的风格。 德国包豪斯:在设计理

2012年全国“创新杯”说课大赛一等奖作品:《机械波及应用》说课稿

《第三节机械波及应用》演讲稿(15分钟内完成) 幻灯片一:开场白(本页2分钟完成) (15’)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物理课教学如何创新?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今天,我把自己对这些问题的思考,通过下面的说课向各位专家做一个简要汇报! 幻灯片二:知识准备 (80’)首先让我们来做个实验。当我们用力敲击音叉,音叉会发出声音。当我们把兵乓球靠近音叉时,可以看到兵乓球会发生振动。 实验过程中我请同学们思考:①音叉为什么会发出声音?②兵乓球为什么会振动?③兵乓球的振动说明了什么?接着要求同学们分成学习小组,带着这些问题,课外活动到学校电子阅览室,上网学习和查找、了解有关声波和机械波知识。(向评委展示网络教学资源和部分学习网址)刚才进行的实验和教学安排是在新课前的一次课上进行的,目的是为接下来学习《机械波及应用》做好知识准备。 幻灯片三:说课文稿 (25’)各位评委,我今天说课的题目就是:《机械波及应用》。这节课内容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丁振华、李燕主编的《物理》第五章《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第三节。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来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幻灯片四: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整合 一、教材分析(本页2分钟内完成) (65’)首先关于教材的整合《机械波及应用》这节课主要内容是:机械波、声波和机械波的应用。教学中针对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按照“以必需、够用为度”和“强化应用,培养能力”的原则,我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和做了必要的删减。如:对教材中初中已经学习过的“声波”内容改为学生自主学习内容;把教材前面的问题讨论“闹钟实验”放到后面,作为教学检测的学生思考题。这样做突出了知识的运用,将基础知识的学习训练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又如新课导入时,从水波、声波等日常生活案例入手,突出了从问题的实际背景中建立概念,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30’)幻灯片五:第二教材的地位机械波是机械运动中比较复杂的运动形式。它作为周期性变化的运动,广泛地涉及物理学和机械制造与加工、建筑工程等各个领域。上好这节课不仅可以巩固以前学过的有关运动学和动力学的知识,还可为今后学习电磁波和光的本性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为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学生学习《建筑力学》等专业课增加了知识储备。 (25’)幻灯片六:第三学情分析本节课授课班级为职一年级建筑工程与施工专业。学生活泼好动、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但缺乏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和耐心,不善于思考,学习方法欠佳。学生在初中物理中已经学习了声学知识,对声波知识有一些了解。

《中小型建筑设计原理》教学大纲

黑龙江东方学院 《中小型建筑设计原理》教学大纲建筑工程学部建筑学专业教研室

《中小型建筑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314047适用专业建筑学专业(建筑装饰设计方向)学分:1 总学时24 (理论学时24 ;实践(实验)学时:_0_) 课程性质:专业限选课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限选课,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是一门用以培养学生设计理念和基本方法的专业课。 二、本课程的目的任务 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态度去继续专业知识的探寻;帮助学生系统的领悟关于建筑设计专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其中的关于“专业知识的系统性”非常重要,它的关健在于使学生建立一种将来从事这一专业工作所必备的十分周密的又十分严谨的系统的思维方式及状态,并且将所有的专业知识附载在这个系统之上。引导学生开拓眼界,使他们对专业学科所涉及的广大领域发生浓厚的兴趣并努力去探寻和钻研。 住宅设计原理课程的授课方式是借助多媒体的一对多的讲解方式,学生容易被动学习。学生在一对多的授课方式中快速有效地掌握住宅设计的一般规律是主要目的,建立纯粹专业理论课与实践的有效衔接。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为更好的理解、掌握本课程的知识体系,要求在本课程之前应具有一定的建筑物理、建筑设备、建筑结构等基本知识。 四、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作为最大量专业知识的系统总结 2?推出理论层次的系统化的专业思维方式 3 ?以系统的思维方式指导具体的专业设计实践 五、课程内容 1.理论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套型设计第三章多层住宅设计(4学 时) (4学 时)

第四章多层住宅造型设计 第五章住宅标准及经济标准 第六章住宅建筑设计规范 2. 实践教学内容: 无 六、 教材与参考书 1?教 材:住宅建筑设计原理?哈尔滨工业大学自编教材 2?参考书:住宅建筑设计原理.朱昌廉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七、 本课程的教学方式 1 ?理论陈述 其目的是通过组织良好的语言, 以理论化的述、论、证给学生和到最大量的 感染。在这一过程中应使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受到启发而跃跃欲试。 2 ?图像的展示 其目的是使学生直观的接受专业知识, 但必须注意的是应当使学生把直观的 形象和头脑中建构的理论体系相联系起来。以与之相反的过程启迪他们的设计思 维。为此,这一过程是相对缓慢的进行的。 3 ?调研和讨论 其目的是更大量的使学生自主涉及专业知识的各个层面, 并且主动的参与意 见,这对于培养学生严肃负责的专业态度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这一过程可以培养 出学生主动研究式的学习及工作方法,这对于学生以后的进步有很大帮助。 八、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4学 时) (4学时)

《会计专业导论》教学大纲

《会计专业导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1631250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适应专业:会计学专业 总学时:16 总学分:1 课程简介:《会计专业导论》是一门会计专业的重要入门课程,是会计学专业学生入校后,首先必须了解和学习的会计知识。本课程主要阐述介绍会计专业的优势和前景,会计学科体系,会计学专业培养方案,会计专业学习方法等内容,重点介绍会计学科体系,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课程教育目标 开设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全面、系统的了解会计专业的优势、现状和发展前景,理解会计学科体系以及发展,会计学专业培养方案,掌握会计专业学习方法,加强和提高学生对会计专业的正确认识,明确学习方向和学习目标,圆满完成专业学习。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会计学院的专业设置 教学目标和要求:了解会计学院的专业设置情况。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会计学专业的优势和发展前景 教学难点:会计学专业的优势 教学时数:2 教学内容 一、会计学专业简介 二、会计学专业的优势 三、了解学院会计专业设置以及师资情况 第二章会计、财务管理与审计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和要求:理解会计学科体系的概念、内容、设置原则。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会计学科体系的概念、内容、设置原则。

教学难点:会计学科体系的概念及内容 教学时数:2 教学内容 一、会计学科体系的概念 二、会计学科体系的内容 三、会计学科体系的设置原则 第三章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学分要求 教学目标和要求:了解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培养特色。理解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方案(主要教学和实践环节)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和理解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方案 教学难点: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方案 教学时数:2 教学内容 一、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 二、会计学专业培养规格 三、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方案 第四章会计专业学习课程结构 教学目标和要求:掌握和了解高等院校以及会计专业学习特点,理解会计专业课程结构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会计专业学习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会计专业课程结构 教学时数:2 教学内容 一、高等院校概述 二、会计专业学习特点 三、会计学专业课程结构 第五章会计专业的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和要求:掌握和了解会计专业教学计划 教学重点与难点

工程力学48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 一、目的与任务 工程力学是一门理论性、系统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是后续其它各门力学课程和相关专业课程的基础,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能够对物体及简单的物体系统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图并进行相关计算;掌握受力构件变形及其变形过程中构件内部应力和变形,强度和刚度以及简单压杆的稳定性的计算方法,并为有关的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而且,通过学习工程力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绪论 1. 教学目标 理解强度、刚度、稳定性的概念,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熟练掌握结构计算简图的特点和绘制。 2.教学内容 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结构的计算简图。荷载的分类和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3.教学重点 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结构的计算简图。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4.教学难点 变形固体基本假设。活载和动载。 5.教学要求 掌握强度、刚度、稳定性的概念,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熟练掌握结构计算简图的特点和绘制。理解荷载分类和杆件变形形式。 6.教学方法 讲授+案例演示 7.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二章建筑力学基础 1.教学目标 理解力矩概念及静力学基本公理。熟练掌握约束及约束反力特点、会画物体的受力分析图。 2.教学内容 力系、力对点之矩。静力学公理。约束及约束反力,物体的受力分析。 3.教学重点 静力学公理。约束及约束反力,物体的受力分析。 4.教学难点 约束及约束反力,物体的受力分析。 5.教学要求 理解力对点之矩,熟练记忆静力学公理。熟练掌握约束及约束反力特点、物体的受力分析。 6.教学方法 讲授+习题讨论 7.教学时数 4课时 第三章平面任意力系 1.教学目标 掌握平面汇交力系、力偶系、任意力系的简化方法及平衡条件,熟练掌握平衡条件下问题的求解。 2.教学内容 平面汇交力系的简化与平衡,平面力偶系的平衡,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及平衡条件。 3.教学重点 平面汇交力系的简化与平衡,平面力偶系的平衡,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及平衡条件。 4.教学难点 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过程。 5.教学要求 掌握平面汇交力系、力偶系、任意力系的简化方法及平衡条件,熟练掌握三种力系平衡方程特点。掌握平衡条件下问题的求解。 6.教学方法 讲授式+演示+习题讨论 7.教学时数 8课时 第四章截面的几何参数 1.教学目标 掌握常见截面图形的面积矩、惯性矩、极惯性矩和惯性积的计算。 2.教学内容

建筑设计专业课程要点

一、建筑设计专业课程: 第1学期 军事理论体育(一建筑概论(1 美术(一建筑表达(1 画法几何及阴影透毛泽东思想概论计算机文化大学英语(A1 高等数学(C上思想品德修养 第1学期 体育(二建筑概论(2 美术(二素描实习建筑认识实习建筑历史建筑表达(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计算机程序设计VB 大学英语(A2 高等数学(C下 第3学期 体育(三建筑物理(光学建筑设计原理建筑设计基础(1 邓小平理论概论大学英语(A3 建筑力学 (上美术(三 第4学期 体育(四建筑构造(基本一美术(四建筑设计原理美术实习(色彩建筑物理(热学建筑设计基础(2 建筑力学(下大学英语(A4 第5学期 体育(五专业英语(1 电脑应用基础(1 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构造(基本二建筑物理(声学建筑设计基础(3 建筑结构(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6学期 专业英语(2 电脑应用基础(2 建筑设计原理(四中国传统家具文化与设计建筑设计基础(4 规划设计原理建筑测绘实习法律基础体育(六建筑结构(下建筑构造(特殊 第7学期 室内设计原理建筑防灾建筑设备(水暖建筑装饰艺术建筑理论与历史建筑设计 1 建筑设备(电建筑法创意性绘画表现建筑结构造型居住区规划设计 第8学期 建筑评论建筑理论与历史建筑设计(3 园林设计原理建筑设计(2 建筑师职业教育家具与陈设环境控制学建筑快题设计人体工程学计算机硬件技术 第9学期 建筑设计院实习 第10学期 毕业设计 [推荐]清华大学建筑课程

建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以教学计划为准)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建筑与规划设计、理论研究与管理人才。本专业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理、工、文、艺诸领域,具有科学与艺术、理工与人文结合的特点,要求毕业生具备广泛的知识面和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 二、学制与学位授予 本科设置二种培养模式: 1.本科学制五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机制,实行弹性学习年限。授予学位:建筑学学士学位。 2.本科学制四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机制、实行弹性学习年限。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三、基本学分学时 1. 四年制学分与学时: 本科培养课程学分139,总学时2224,平均周学时20.6; 集中实践环节由两部分组成:实践环节19学分,综合论文训练15学分。 2. 五年制学分与学时 本科培养课程学分155,总学时2480,平均周学时17.8; 集中实践环节由两部分组成:实践环节31学分,综合论文训练15学分。 3.四年制本科与五年制本科前三年的课程设置完全相同。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四年制本科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139学分) 1.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 35 学分 “两课” 5门 14学分 10610022 思想道德修养 2学分(秋 10610013 毛泽东思想概论 3学分(春、秋 1061003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3学分(春、秋 10610043 邓小平理论概论 3学分(春、秋 10610053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3学分(春、秋

建筑学专业建筑数字技术课程教学大纲2015.06

建筑学专业建筑数字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总则 当前,建筑数字技术发展很快,随着建筑数字技术在建筑设计业乃至整个建筑业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建筑数字技术为建筑设计提供的并不只是一种新的绘图工具和表现手段,而且是一项能全面提高设计质量、工作效率、经济效益的先进技术。 随着建筑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学专业建筑数字技术的教学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建筑数字技术的概貌及其最新发展,初步掌握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并具有应用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构思和分析的能力。近年来,BIM技术的强劲崛起将对整个建筑业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BIM技术已成为当今建筑设计软件采用的主流技术,在建筑数字技术课程中应当高度重视BIM的教学。逐步促进将建筑数字技术课程与建筑设计教学结合起来。 二、课程安排 课程安排是按照本科建筑学教学的最低门槛来设置的,以保证全国不同层次的建筑学本科专业都能够实施。而每门课都安排了必修内容和扩展内容。必修内容是课程的最低要求,扩展内容可根据不同学校的不同情况进行安排,一些学校的建筑学专业开办时间较短,师资或技术条件尚未成熟可以暂不安排扩展内容和选修课的教学。 1.具体课程安排: 2.《建筑数字技术Ⅰ》和《建筑数字技术Ⅱ》的知识单元及知识点

注:BIM设计软件不限于Revit,也可以选用MicroStation、ArchiCAD或Digital Project。 以上《建筑数字技术Ⅰ》和《建筑数字技术Ⅱ》的学时数中,未包含上机学时数,建议每门课安排16学时上机。 3.关于扩展内容和选修课的说明 对于师资和技术条件较好的学校,只要学生确实已经掌握了《建筑数字技术Ⅰ》和《建筑数字技术Ⅱ》的必修内容,就可以加强扩展内容的教学安排,特别建议安排诸如Ecotect 等环境分析软件的教学。 如果开设《建筑数字技术Ⅲ》选修课,可以选修生成设计、参数化设计、互动建筑等的内容,以及Illustrator、InDesign、Maya、Rhino、Grasshopper、GenerativeComponents等软件,也可以不限于以上内容,其教学内容由各校根据自身条件和市场需求自定。 4.关于毕业设计应用BIM的说明 如何界定应用了BIM?首先必须是应用基于BIM技术的设计软件进行设计建模,二是应用分析软件对建立起来的BIM模型进行设计分析(可视化分析、遮阳分析、采光分析、能耗分析或声学分析等,只要进行其中一、两项分析即可),有条件的学校可进行协同设计和碰撞检测。

《学科导论》教学大纲

《学科导论》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环境工程是一门以环境科学为基础、以工艺技术为主导的工程学科,包括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土壤污染场地修复等工程技术领域。学科导论是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学科导论》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环境工程学科结构、专业研究方向与学科前沿,了解我校环境工程学科的特色与优势及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了解人类控制环境污染的工程措施与主要成就,了解环境工程专业特点和行业发展动向,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职业生涯规划奠定基础。 本课程支撑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要求1、2、3、4、8、10和12。

三、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讲茶园土壤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 习题要点:茶园土壤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茶园土壤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热点;针对茶园土壤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措施等。本章重点、难点:茶园土壤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热点。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茶园土壤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熟悉解决茶园土壤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第二讲我国环境问题的回顾与展望 习题要点:我国主要的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当前我国主要环境问题及其研究热点等。 本章重点、难点:当前我国主要环境问题及其研究热点。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我国各时期主要的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熟悉当前我国主要环境问题及其研究热点等。 第三讲有机农业专题 习题要点:有机农业的概念;有机农业产业的发展历程;我国有机农业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等。 本章重点、难点:当前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有机农业产业的发展历程;熟悉当前我国主要的有机农业企业等。 第四讲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专题 习题要点:我国主要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种类;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常规处理方法;当前我国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研究热点等。 本章重点、难点:当前我国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研究热点。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我国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种类及常规处理方法;熟悉当前我国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研究热点等。 第五讲生物质炭及其环境应用 习题要点:生物质炭的制备方法;生物质炭的主要环境应用方式;生物质炭的研究热点等。 本章重点、难点:当前我国生物质炭的研究热点。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生物质炭制备方法及常规的环境应用方式;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课程 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2010208 课程名称:工程力学/Engineering Mechanics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 学时学分:64/4 适用专业:工程管理/勘查技术与工程(专升本) 开课部门:防灾工程系 一、课程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课程的地位:工程力学课程是工程管理,勘查技术与工程(专升本)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其内容以在简单构件受力及变形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分析、计算杆件结构受力与变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各类结构的受力性能,培养结构分析与计算方面的能力,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及进行结构设计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因此在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总的要求是了解计算简图的意义,对一般的杆件结构能选择计算简图;掌握力的基本性质,力系的合成、平衡条件及其应用;掌握构件的各种基本变形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了解几种典型结构的受力特性,能熟悉计算静定结构的内力和位移。 二、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 后续课:建筑结构,土力学 工程力学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专升本)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其需要的前续知识并不多,只需要掌握常见的数学积分方法和大学物理经典力学知识;学习工程力学可以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汇成一体,形成工程力学的新体系,是学生今后研究结构及构件受力和承载能力问题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绪论

1.教学内容 (1)了解工程力学的任务(重点),荷载的分类 (2)熟悉各种常见的约束性质,掌握结构的计算简图 (3)理解变形固体及其基本假定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强度、刚度、稳定性概念;刚体及变形固体假定 难点:刚体及变形固体假定 3、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建筑结构荷载分类,约束形式及简化 (2)掌握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基本概念,基本假定 第1章静力学基础 1.教学内容 (1)静力学基本概念 (2)静力学基本公理 (3)工程常见约束类型、约束及其反力、受力分析及受力图 (4)物体受力分析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静力学公理;常见约束及其约束反力;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 难点:物体系统的受力分析及其受力图的画法;物体系统平衡问题的解题思路3、教学基本要求 (1)熟练计算力的投影,掌握各种力系的简化方法和简化结果 第2章平面基本力系 1、教学内容 (1)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 (2)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 (3)平面力对点的矩 (4)平面力偶系的平衡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平面体系合成与投影定理 难点:力矩合成与平衡定理 3、教学基本要求 (1)熟悉主矢和主矩,用各种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求解单个物体和简单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第3章平面一般力系 1、教学内容 (1)力向一点平移 (2)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

同济大学建筑学教材

同济大学建筑学教材 大一上学期: 工业时代西方百年室内设计1850-1950,没课本 建筑概论1,《建筑概论》沈福煦 建筑设计基础(建筑学),没课本 大一下学期: 建筑概论2,《建筑概论》沈福煦 建筑史,《中国建筑史》(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刘敦桢主编《外国建筑史》(19世纪以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外国建筑史图说》同济大学出版社 大二上学期: 建筑设计原理1,《建筑形态设计基础》同济建筑系 大二下学期: 建筑物理(光),《建筑物理》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物理(热),同上 建筑物理(声),同上

建筑设计原理2,《世界现代建筑史》王受之 构造技术运用,《平面构成》黄刚编着,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色彩构成》钟镯珩编着,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立体构成》卢少夫编着,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大三上学期: 电脑应用基础1,《AutoCAD xxxx入门到精通》,人民邮电出版社 建筑构造1,《建筑构造设计基础》科学出版社同济大学刘昭如编着 建筑设计原理3,《商业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书版社 建筑学专业英语1,《建筑学专业英语》(自编教材) 大三下学期: 电脑应用基础2,《3DS Max入门到精通》,希望出版社 《电脑辅助建筑渲染原理》,人民邮电出版社 建筑构造2,《建筑构造设计基础》科学出版社同济大学刘昭如编着 建筑学专业英语2,《建筑学专业英语》(自编教材) 建筑特殊构造,《建筑设计资料集》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设计原理4,《山地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书版社 历史环境实录,《历届传统建筑测绘图集》(建筑历史教研室自编教材)大四上学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