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城市社会学第1-2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社会学

考试题型:以单向选择题为主

分值分布:历年考试中本篇占8 分左右

第一章基本概念与主要理论

重点:社会学的含义、城市社会学的含义、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内容、城市社会学和城市规划的关系、芝加哥学派与古典城市生态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学派和城市空间的政治经济学理论、韦伯学派和新韦伯主义城市理论、全球化与信息化城市理论

第一节社会学与城市社会学

知识点1:社会学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体的现实社会的结构和运行过程,强调构成社会的各种要素、各个部分的结构关系以及这种结构关系的运动变化过程。

知识点2:城市社会学

1. 城市社会学起源于19 世纪的欧洲,欧洲社会学把城市纳入社会学研究范畴,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城市进行考察,提出了一些城市社会学思想,强调从社会结构和社会心理等不同角度探讨城市的本质。

2.城市社会学的系统研究起源于美国,芝加哥大学是城市社会学的发源地,以帕克为首的芝加哥学派把人类对城市的理论研究提高到了学科化的水平,经过芝加哥学派对城市理论的发展,城市社会学完成了创立阶段。

3.城市社会学在20 世纪初传入中国,并在80 年代以后得到快速发展。

第二节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研

究内容知识点1: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1.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城市生态系统,以芝加哥学派为代表,强调研究城市

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城市与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

2.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城市社会问题,如城市人口膨胀、就业困难、住房拥挤、交通紧张、污染严重等,研究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表现及解决方法;

3.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城市化,研究城市化的时空进程、表现形式、内容和动力机制;

4.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城市生活方式,研究城市生活方式的特点、起源与变

迁以及传播和扩散;

5.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城市社会关系,主要研究城市生活中发生的人与人之

间的关系,包括城市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以及各种群体生活中形成

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知识点2: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内容

城市社会学主要是对城市社会的起源和发展、城市区位的生态分布、城市社区的结构与功能、

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城市化以及城市社会的组织、管理和规划等城市社会的不同层面进行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城市生态学、城市社区、城市社会问题、城市政策、城市规划和城市化等都是城市社会学的传统研究领域。

第三节城市社会学与城市规划的

关系城市社会学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1.城市规划与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载体有共同性(城市),势必导致一些城市现象和问题成为两个学科共同关注的问题,如对城市化的关注、对城市人口结构的关注、对城市社会阶层分化的关注以及对城市交通和环境等问题的关注等,使得城市规划和城市社会学有较多的共同语言,实际上都可视为城市学的分支学科,亲缘关系较近;

2.每一个时代的每一个阶段,都会有新的社会问题出现,一个合格的城市规划必须要反映出这些新的社会问题及其空间表现,并在规划中提出适宜的解决方案,规划师有必要了解一些城市社会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并在规划中加以运用,及时地关注新的社会问题;

3.在城市规划实践中,“理念”非常重要,如果没有一定的理念、思想和分析思路,一个规划就缺乏“灵魂”,城市社会学经过百年发展,产生了很多的理论和学派,这些理论在当时都是最先进的理念,会丰富规划师的规划思路。

第四节城市社会学的主要

理论知识点1:芝加哥学派与古典城市生态学理论

1.芝加哥学派:指以帕克为代表的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研究群体。突出特点是把城市作为研究重点,贡献在于开创了美国社会学经验研究的传统。

2.帕克是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对城市研究最重要的贡献是创立了“人类生态学”理论。

1926 年,撰写了《城市:都市环境中人的行为研究建议》,被认为是芝加哥学派形成的标志。帕克的主要观点:认为城市分析是一个生物的过程,把城市看作是一

个有机体,城市过程就像生物为生存而适应或改变环境的生态过程一样,生态过程

的核心是对有限资源的“竞争”,竞争导致各种支配形式,并促成高度复杂的劳动分工,从而形成各种特定的组织形式。还认为城市分析是一个空间改变和重组的过程,是一个文化的过程。城市在从中心向外扩张的过程中,分化成不同的自然区域,包括人口的集中与扩散,功能的中心化与去中心化,分异、侵入和接替等。

3.伯吉斯提出著名的“同心圆”模型,用于描述20 世纪20 年代芝加哥的社会空间结构。

4.沃恩分析和总结了以前城市社会学家的理论和观点,研究了社会学积累的大量描述城市现象的材料,建构了系统的城市社会学理论。1938 年,发表了《作为生活方式的城市性》的论文,把城市特有的生活方式叫做“城市性”,认为人口规模、人口密度和人口异质性三个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导致城市性的发展。

知识点2:马克思主义学派和城市空间的政治经济学理论

1.马克思主义学派:把城市政治经济学引入城市社会学。

2.法国马克思主义学者列裴弗尔(城市空间政治经济学理论分析的创始人)对城市的理论思考包括:已有的城市理论及其所支持的城市规划是把城市空间当作一种纯粹的科学对象,是一种技术统治论,忽视了塑造城市空间的社会关系、经济结构和不同团体间的政治对抗;

城市空间是政治的,是资本主义的产物,应该考虑一种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空间被生

产以及生产过程中矛盾是如何产生的理论。

3.哈维:认为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建构起对资本主义城市过程这一复杂而丰富的对象进行科学而全面认识。城市过程具有辩证特征:一方面,时间和空间塑造城市过程,另一方面,城市过程也在形塑城市空间和时间。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资本范畴,将城市看成是资本积聚和循环的空间结点,基于资本主义生产本质,资本积聚、资本流通、资本循环和资本增值也是城市过程的动力学原则,在资本的城市化过程中,资本是如何按照自己的意图来生产和形塑城市——这个人造环境的以及资本城市化使得城市空间的生产负载上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矛盾。

知识点3:韦伯学派和新韦伯主义城市理论

1.韦伯学派:包括强调社会结构中的个人行为,认为个人行为在社会结构中是相对自主的;社会行为理论,认为人的社会行为可以分为感性行为、传统行为和理性行为;阶级理论,认为社会分层包括三类,即阶级、社会地位和权力,提出“财产阶级”和“后致阶级”的概念,将对社会不公平的讨论从传统上着眼于工作岗位或劳动力市场所衍生出的不平等,扩展到住房和城市资源分配问题上。

2.新韦伯主义城市理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雷克斯和墨尔的住房阶级理论和帕尔的城市经理人理论。

(1)住房阶级理论:将城市视作一个空间结构与社会结构合二为一的特殊体。理论的前提假设是城市在某种程度上拥有一个趋于一致的地位一价值判断系统,人们会对稀缺的住房资源进行争夺并由此可能产生冲突。个人获取稀缺的住房资源主要是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和科层制的分配机制两种途径。

住房阶级理论将城市居民分为五种类型:①通过现金购买方式拥有属于自己的住房并住在最令人满意地区的居民;②通过信用贷款方式拥有属于自己的住房并住在最令人满意地区的居民;③住在政府兴建的公共住房里的居民;④通过抵押贷款等方式拥有属于自己的住房,却住在不太令人满意地区的居民;⑤租住私人住房,住在不太令人满意地区的居民。在稀缺和普遍期望的住房分配过程中,处在不同的住房等级序列中的不同群体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斗争和冲突,为获得稀缺住房资源而展开的斗争被视作另一种形式的阶级斗争。

(2)帕尔的城市经理人理论:城市经理人是“参与变量”,扮演着协调私人部门利益与社会需要、中央政府政策与地方民众要求之间关系的角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