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兔害防治技术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业兔害防治技术方案(试行)

方案防治对象是指对林木造成严重危害的野兔,即兔形目兔科内除国家明令需重点保护外的所有种类。

一、兔情监测

为切实做好野兔防治工作,各兔害发生区在造林前后(特别是造林前)要对兔害发生情况进行及时监测,做到早调查、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理,为生产防治提供依据。

(一)监测内容

监测内容包括林木被害程度(含被害株率、死亡株率)及害兔的种群密度等技术指标。新造林地要在造林前进行害兔的种群密度调查;中幼龄林和其他易遭受兔害的林分,要进行害兔种群密度和林木被害程度调查。

(二)监测范围

各地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确定本地区的新造林地、中幼龄林及其他易遭受野兔危害的林分面积,并进行登记、编号,划定调查人员责任区,建立应施调查地的林分档案。

(三)监测方法

1、林木被害情况调查

以乡镇(林场)为单位,对应施调查的林地进行林木被害程度调查。调查时,先进行线路踏查,然后再设立标准地实施样株调查。调查选在初春融雪后(已露出被害状)、无其他(非林木)自然绿色植物时期或其他适宜时间进行。

线路踏查根据调查地块的形状选择一条最长的对角线(较大地块也可多选择几条踏查线路),沿对角线随机选取1000株样树,统计林木的被害株数。

标准地调查在线路踏查基础上,按不同的立地条件、林型,选择被害株率超过3%的小班地块,每百公顷随机建立3~5处标准地,每块标准地的面积为1公顷。在标准地内沿对角线随机选取100株样树进行被害株数和死亡株数调查,调查结果填入表1。

表1 林木被害程度标准地调查纪录表

汇总人:日期:

2、种群密度调查

种群密度调查采取目测法(样带法)或丝套法进行,调查时间选在深秋(落雪之后)进行,调查结果填入表2。

目测法在不同立地条件和不同植被类型的林地内设固定或临时性样带,宽度根据调查人在林地内的透视度而定,一般为20~30米宽,样带数量按林地面积的5~10%确定,样线间距1000~2000米。调查在清晨或傍晚进行,沿样带中部按2~3公里/小时的步行速度匀速行走1公里,目视样带内所发现的野兔数量(有经验地区也可依靠目视样带内所发现新鲜粪便数量推算野兔数量)。已降雪地区可观察记录降雪后发现的新鲜野兔足迹链数,1条足迹链代表1只野兔。

丝套法在所设样带内选择有代表性的林地100公顷,以野兔跑道为主,按Z字形或棋盘式

人工安放丝套100个,平均每公顷安放1个丝套,24小时后进行检查,48小时后将丝套全部收回(有条件的地方可将收套时间延长至72小时)。

表2 目测(丝套)调查结果纪录表

二、防治指导思想及类型划分

(一)指导思想

兔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指导方针,在营造林各个阶段采取多种预防性治理措施,重点预防区及中度以上发生区组织专业队进行人工捕杀,其他区域以驱避为主,禁止使用各种药剂进行毒饵诱杀;要通过生态、生物、物理等措施的综合运用,达到“有兔不成灾”目标。

(二)发生程度划分

按照林木受害程度,野兔危害可划分为3个级别:即轻度发生区、中度发生区和重度发生区(见表3)。

表3 野兔危害程度划分表

(三)防治对策

为便于防治工作的开展,野兔危害地区可按照野兔种群密度或林木受害程度划分为3种防治类型:即重点预防区、一般治理区和重点治理区。

1、重点预防区:新规划造林地内野兔种群密度每百公顷大于50只的区域。

防治对策:采取人工物理杀灭方法,迅速降低野兔种群密度;同时,在造林时实施包括生态控制、保护驱避和化学防治在内的各种预防性技术措施。

2、一般治理区:野兔危害中度发生区或种群密度每百公顷达到25~50只的区域。

防治对策:主要采取保护驱避、生物防治、种植替代植物以及物理杀灭等技术措施。

3、重点治理区:野兔危害重度发生区或种群密度每百公顷大于50只的区域。

防治对策:采取人工物理杀灭方法,迅速降低野兔种群密度;同时,实施包括生态控制、保护驱避和化学防治在内的各种综合性防治技术措施。

(四)防治时间

野兔的防治以深秋至初春无其他(非林木)自然绿色植物的时期为主。为保证防治效果,应对较大面积或一独立区域进行全面治理。

三、防治技术措施

(一)生态控制

1、改进造林整地方式。工程整地改变土壤结构,破坏了原有地被植物,使得野兔的取食目标更加明确,对林木造成的危害也相对较大。在有野兔危害的地区将全面整地改为穴状整地

或带状整地,尽量减少对原有植被的破坏;同时,可采取挖30~50厘米深的鱼鳞坑方式进行预防,野兔一般在视野开阔处活动,不下坑危害。

2、优化林分和树种结构。造林设计要营造针阔乔灌混交林,并因地制宜、立足发展乡土树种,这是预防兔害的有效途径;同时,要适当加植野兔厌食树种,优化林分及树种结构,合理密植,使其早日郁闭成林。有条件的地方,应尽量选择苗龄较大或木质化程度较高的苗木造林。

3、种植替代性植物。对因食物短缺而引起的林地兔害,可以采取食物替代的方式转移野兔对树木的危害。例如,在种植冬小麦等农作物地区,可在林地条播5~10%的农作物(如苜蓿等);在较寒冷地区,可种植耐寒牧草或草坪草。通过有选择地种植野兔喜食植物,为其过冬提供应急食品,可以有效地预防野兔对林木的危害,保护目的树种。

(二)生物防治

林区野兔天敌很多,包括猛禽(鹰、隼、雕)、猫科(狸、豹猫)及犬科(狐狸)等动物,应采用有力措施加以保护,即通过森林生态环境中的食物链作用,控制野兔数量。

1、禁猎天敌,加大监护力度。严禁乱捕滥杀野兔天敌,充分发挥和调动其防治作用。通过禁猎保护,提高天敌的种群数量,降低野兔密度,以达到长期、有效控制森林兔害的目的。

2、招引天敌,增加种群数量。在造林整地时有计划保留天敌栖息地,并积极进行天敌的人工招引;灌木林或荒漠林区可垒砌土堆、石头堆或制作水泥架,森林区可放置栖息架、招引杆或在林缘及林中空地保留较大的阔叶树,为天敌停落提供条件。招引时,如定期挂放家禽畜的内脏等作为诱饵,效果更好。

3、繁殖驯化,释放食兔天敌。人工饲养繁殖鹰、狐狸、猎兔狗等动物,并进行捕食和野化训练,必要时在有野兔危害的地区进行捕猎;也可迁移野兔天敌以控制其种群密度。(三)保护驱避

1、培土埋苗。在越冬前,对1~2年生新植侧柏和刺槐苗等可采取高培土保护措施,即通过封土将苗木全部压埋,待来年春季转暖、草返青后再扒出,可有效避免野兔啃咬及冬季苗木风干。

2、捆绑保护物。在树干基部50厘米以下捆绑芦苇、塑料布、金属网等类保护物,或用带刺植物覆盖树体,能起到很好的防护效果。

3、套置防护套。在树苗或树干上套置柳条筐、笼或塑料套管等类防护套具,可有效避免野兔对树干的啃食。防护套具有“防兔、遮阴、防风”等优点。

4、涂放驱避物。在造林时或越冬前用动物血及骨胶溶剂、辣椒蜡溶剂、鸡蛋混合物、羊油与煤油及机油混合物、浓石灰水等进行树干及主茎涂刷,或在苗木附近放置动物尸骨和肉血等物,可起到很好的驱避作用。

(四)物理杀灭

1、套捕(杀)。套捕方法主要是利用野兔活动时走固定路线,且常以沟壑、侵蚀沟为道路的习性进行捕杀,常用工具包括铁丝环套及拉网等,其中,拉网套捕方法可以在较大范围内捕捉野兔,适用于开阔平坦的地区。

2、诱捕(杀)。即利用诱饵引诱野兔入笼的方法。饵料应选用野兔喜食的新鲜材料,如新鲜绿色植物、胡萝卜、水果等。诱捕器可采用陷阱式或翻板式,具有足够大的空间,并应放置在野兔经常出没的地方。

3、猎捕(杀)。当野兔种群数量较大时,通过当地野生动物保护和森林公安部门,向公安机关或上级主管部门申请,以乡镇或县为单位组建临时猎兔队,在冬季使用猎枪进行限时、限地、限量地猎杀。使用猎枪时,要有专人负责枪支的发放与保存,签订枪支责任状,并做好相关宣传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