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拉德反应实验讲义

美拉德反应实验讲义
美拉德反应实验讲义

080084002 美拉德反应

一、实验目的

1.了解Maillard反应基本原理和条件控制

2.掌握Maillard反应的测定原理、方法和步骤

二、实验原理

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原糖与氨基可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反应,最终生成多种类黑精色素——褐色的含氮色素,并产生一定的风味,这类反应统称Maillard 反应(也称羰氨反应)。Maillard反应会对食品体系的色泽和风味产生较大影响

三、试剂

1.D–葡萄糖50 mg

2.L–天门冬氨酸50 mg

3.L–赖氨酸50 mg

4.L–苯基丙氨酸50 mg

5.L–缬氨酸50 mg

6.L–甲硫氨酸50 mg

7.L–亮氨酸50 mg

8.L–脯氨酸50 mg

9.L–精氨酸50 mg

四、实验步骤

(1)向装有50mg葡萄糖的试管中分别添加不同种类的氨基酸50mg,再加入0.5mL水混匀。

(2)嗅闻每根试管并记录感官现象,接着用铝箔纸盖住每根试管,先放入100℃水浴中加热45min,再冷却至25℃,记录每根试管的气味(如巧克力味、马铃薯味、爆米花味等)。记录颜色,填入下表中。

五、思考题

1.导致食品体系发生褐变的常见因素有哪些?

2.美拉德反应的机理和条件分别是什么

3.什么原因导致美拉德反应产生的褐变程度不同?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

一、实验原理

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中性盐,蛋白质即从溶液中沉淀析出,这种作用称为盐析。盐析法常用的盐类有硫酸铵、硫酸钠等。

蛋白质用盐析法沉淀分离后,需脱盐才能获得纯品,脱盐最常用的方法为透析法。蛋白质在溶液中因其胶体质点直径较大,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无机盐及其它低分子物质可以透过,故利用透析法可以把经盐析法所得的蛋白质提纯,即把蛋白质溶液装入透析袋内,将袋口用线扎紧,然后把它放进蒸馏水或缓冲液中,蛋白质分子量大,不能透过透析袋而被保留在袋内,通过不断更换袋外蒸馏水或缓冲液,直至袋内盐分透析完为止。透析常需较长时间,宜在低温下进行。

二、实验材料和试剂

10%鸡蛋白溶液:选新鲜鸡蛋轻轻在蛋壳上击破一小洞,让蛋清从小孔流出,然后按一份鸡蛋清,加9份0.9%氯化钠溶液的比例稀释。

含鸡蛋清的氯化钠蛋白溶液:取鸡蛋一个除去蛋黄取蛋白,加320ml蒸馏水和100ml饱和氯化钠溶液,通过数层纱布过滤,取滤液。

饱和硫酸铵溶液,硫酸铵晶体,1%硝酸银溶液,1%硫酸铜溶液,10%氢氧化钠溶液。

三、实验步骤

(一)蛋白质盐析

取10%鸡蛋白溶液5ml于试管中,加入等量饱和硫酸铵溶液,微微摇动试管,使溶液混合后静置数分钟,蛋白即析出,如无沉淀可再加少许饱和硫酸铵溶液,观察蛋白质的析出;

取少量沉淀混合物,加水稀释,观察沉淀是否会再溶解。

(二)蛋白质的透析

注入含鸡蛋清的氯化钠蛋白溶液5ml于透析袋中,将袋的开口端用线扎紧,然后悬挂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使其开口端位于水面之上。

经过10分钟后,自烧杯中取出1ml溶液于试管中,加1%硝酸银溶液一滴,如有白色氯化银沉淀生成,即证明蒸馏水中有Cl-存在。

再自烧杯中取出1ml溶液于另一试管中,加入1ml 10%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滴加1-2滴1%的硫酸铜溶液,观察有无蓝紫色出现。

每隔20分钟更换蒸馏水一次,经过数小时,则可观察到透析袋内出现轻微混浊,此即为蛋白质沉淀。继续透析至蒸馏水中不再生成氯化银沉淀为止。

实验报告记录透析完毕所需的时间。

巧克力中的脂肪起霜

一、实验原理和目的:

可可脂以多种(Ⅰ—Ⅵ)晶型的形式存在,这些晶型的融点依次升高。另外一种命名系统对这些形态的命名是:Ⅰ=r,Ⅱ=α,Ⅲ和Ⅳ=β’,Ⅴ=β2,Ⅵ=β1。

当脂肪晶体的不稳定晶型发生融化,到达表面,再重新结晶称为粒度更大、更稳定的Ⅵ晶体时,会在表面覆盖一层白色或灰色的外衣,这就是巧克力的表面的脂肪起霜。为避免或延迟起霜,有必要再开始贮存的时候就让尽可能多的可可脂以较为稳定的Ⅴ型晶体存在,并避免高温贮存。快速冷却会形成小的不稳定的晶体和晶种。如果部分结晶的巧克力经过适当退火(保持在32℃)处理,将即将形成的不稳定的Ⅰ—Ⅵ型晶种融化,接着再经过缓慢冷却,就可以形成以更稳定的晶型为主的结晶。本实验的目的就是举例说明在退火过程中冷却速度和加入晶种对巧克力晶体结构的改变。

二、实验材料

无糖巧克力,铝制平底锅

三、实验步骤

1.在一个100mL的大烧杯中融化2块无糖巧克力。用烘箱加热,避免过热,

并防止湿气进入巧克力。

2.称取6g熔化的巧克力放入铝盘中,并在底部均匀铺成一个薄层。放入冷

冻箱中大约20min。拿出并将其破碎成小片。再在冷冻箱中放置10min

使其充分冷却。

3.30min之后,调节剩下的熔化的巧克力到34℃。将冻结的巧克力迅速放

入热巧克力中。搅拌巧克力1min或直到小片融化而且混合情况良好。

4.将一半的巧克力倒入铝盘,冷却60min。

5.在剩余的一半中通过将样品再加热到大约40℃破坏任何的晶种。将其倒

入另外一个铝盘并冷却60min。

四、思考题

1.比较样品和未熔化的巧克力块的表面颜色和外观。

2.描述为什么特定处理会影响观察到的表面光泽。

多酚类物质清除自由基活性研究

一、实验目的

3.了解多酚物质抗氧化的基本原理

4.掌握清除DPPH的测定方法

三、实验原理

DPPH是一种带一个质子并有特征吸收带的自由基,抗氧化剂清除DPPH是由于抗氧化剂能接受DPPH提供的质子(H),使DPPH被还原。DPPH是一中稳定的自由基,与抗氧化剂发生反应,提供H被还原,颜色发生变化,由深紫色变为淡黄色。

三、试剂

DPPH 、95%乙醇

四、实验步骤

1、在10mL比色管中依次加入4.0mL257.7mg/LDPPH溶液和1.0mL95%乙醇,混匀反应稳定后,以95%乙醇液为参比,在518nm处测吸光值,记为A0。

2、在10mL比色管中依次加入95%的乙醇溶液和1.0mL待测试样溶液,混匀反应稳定后,以95%乙醇液为参比,在518nm处测吸光值,记为A r。

3、在10mL比色管中依次加入4.0mL257.7mg/LDPPH溶液和1.0mL待测试样溶液,混匀反应稳定后,以95%乙醇液为参比,在518nm处测吸光值,记为A s。

自由基清除率公式,见式(2.1):

r(%)=[1-(A s-A r)/A0] 式(2.1)

式中:A0--DPPH与溶剂混合液的吸光度;

A r--样液与溶剂混合液的吸光度;

A s--DPPH与样液反应后的吸光度。

将实验重复三次,求得清除率的平均值。

果蔬加工中维生素C的保存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食品加工条件对维生素C的影响;

2)掌握维生素C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维生素C是人类膳食中必需的维生素之一,其在自然界分布十分广泛,存在

于新鲜水果和蔬菜中,尤其是柠檬果实和一些绿色植物(如青辣椒、菠菜等)中

含量特别丰富。抗坏血酸属于水溶性维生素。在溶液中其分子内C2和C3之间的

烯醇式羟基上的氢极易解离并释放出H+,而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氧化后仍

具有维生素C的生理活性,但它易分解为二酮古洛糖酸,此化合物不再具有维生

素C的生理活性。果蔬在食品加工中的流水槽输送,清洗和在盐水中烧煮等预处

理,以及后续的热烫、打浆、高压灭菌等操作中,均会造成Vc不同程度的损失。

抗坏血酸的定量测定方法很多,有2,6-二氯酚靛酚(简称DCIP)滴定法、

碘滴定法、2,4-二硝基苯肼法、Folin试剂比色法、紫外吸收法等。其中广泛

采用的是DCIP滴定法,它具有简便、快速、比较准确等优点,适用于许多不同

类型样品的分析。

三、试剂及仪器:

打浆机、电磁炉、不锈钢锅、高压灭菌锅、滴定管、三角瓶,容量瓶

1%草酸、2%草酸、2,6-2氯酚靛酚溶液

四、操作方法:

a.原料中Vc含量测定:称取新鲜蔬菜100—200g,洗净后淋干并用纱

布拭去其表面水份,切成碎块置于组织捣碎器内,加入100ml2%草酸

溶液,捣碎1—2min。称取匀将20—50g倾入100ml容量瓶中,用

2%草酸溶液洗涤匀浆容器数次,洗液均转入容量瓶中,最后以1%草

酸稀释至刻度。混匀后用快速滤纸过滤,弃去最初滤出的滤液。吸

取滤液5—10ml放入锥形瓶中,立即用2,6—DCIP深液进行快速滴

),记下各次滴定所消耗的染

定。同时用2%草酸溶液作空白对照(V

料溶液的体积Va(ml)。

b.微波加热对Vc含量的影响:称取新鲜蔬菜100—200g,洗净后于微

波炉中高火加热2min,取出后切成碎块置于组织捣碎器内打浆、定

容,同a 测定Vc含量,记下滴定所消耗的染料溶液的体积Vb(ml)。

c.高压灭菌对Vc含量的影响:称取新鲜蔬菜100—200g,洗净后于高

压灭菌锅中灭菌(85℃,15min),取出后切成碎块置于组织捣碎器

内打浆、定容,同a 测定Vc含量,记下滴定所消耗的染料溶液的体

积Vc(ml)。

五、计算

分别计算各种加工条件对果蔬Vc含量的影响

(Va-V

0)-(Vb-V

)【(Vc-V

)】

损失率=× 100%

Va-V0 思考题:

1.提取VC时,加入2%草酸或4%偏磷酸-醋酸的作用是什么?

2.提取液中的抗坏血酸氧化酶是否会影响本实验结果?能否加热消除该酶的影响?

果蔬褐变的机制及防止初探

一、实验原理

多酚氧化酶在一定的温度、PH条件下,有氧存在时,能催化邻苯二酚氧化生成有色产物,单位时间内有色产物在420 nm处的吸收光度与酶活性强弱成正相关。

二、实验材料

牛蒡、离心机、Na2HPO4、柠檬酸、NaH2PO4、邻苯二酚

三、实验步骤

1.将部分牛蒡样品放于90 ℃水浴中加热3min;

2. PPO酶的提取:取1 g 左右的新鲜牛蒡,加入5 mL pH 5.6的Na2HPO4-柠檬酸缓冲液,冰浴研磨均匀,匀浆转入10 mL的离心管中,在4 ℃下10,000 g离心30 min,上清夜即为酶提取液。

取 1 g 左右加热过的牛蒡,重复以上步骤提取酶。

3. PPO活性的测定:5 mL酶活力测定反应液中含pH 5.6的缓冲液(Na2HPO4-柠檬酸缓冲液)3.9 mL,0.2 mol·L- 1邻苯二酚1 mL,酶液0.1 mL。以缓冲液代替酶液作空白。溶液混匀后快速计时,420 nm处测其吸光度,每30 s记录1次,共记录5 min。以每分钟吸光度改变0.001为一个活性单位。

4.PH值对PPO酶活性的影响:5 mL酶活力测定反应液中含pH 5.6的缓冲液(Na2HPO4-柠檬酸缓冲液)3.8 mL,0.1 mL 0.1 mol·L- 1柠檬酸溶液,0.2 mol·L- 1邻苯二酚1 mL,酶液0.1 mL。溶液混匀后快速计时,420 nm处测其吸光度,每30 s记录1次,

5.NaHSO3对PPO酶活性的影响:5 mL酶活力测定反应液中含pH 5.6的缓冲液(Na2HPO4-柠檬酸缓冲液)3.8 mL,0.1 mL 0.1 mol·L- 1 NaHSO3溶液,0.2 mol·L- 1邻苯二酚1 mL,酶液0.1 mL。

6. 酶活性的计算:绘制吸光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并计算酶的活性,结果以U/gFW表示。

四、防止酶促褐变的措施有哪些?

酸价的测定

油脂酸价又称油脂酸值,是检验油脂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多少的一项指标。以中和1g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表示。

一、原理:

用中性乙醇-乙醚混合熔剂溶解油样,再用碱标准溶液滴定其中的游离脂肪酸,根据油样质量和消耗碱液的量计算油脂酸价。

二、试剂:

1)0.1mol/LKOH(或NaOH)标准溶液

2)中性乙醚-乙醇(2:1)混合熔剂(临用前用0.1mol/L碱液滴定至中性)。

3)1g/100mL酚酞乙醇溶液指示剂。

三、操作方法:

称取混合试样3~5g注入锥形瓶中,加入中性乙醚-乙醇(2:1)混合溶剂50ml,摇动使试样溶解,再加3滴酚酞指示剂,用0.1mol/L碱液滴定至出现微红色,在30s内不消失,记下消耗的碱液毫升数。平行滴定三次。

四、结果计算

V×c ×56.1

酸价=(mg/g)

m

V:滴定消耗的氢氧化钾溶液体积,ml;

c:KOH溶液浓度,mol/L;

m:试样质量,g

56.1:KOH的摩尔质量,g/mol。

五、思考题

测定油脂酸价有何意义?

药物合成反应实验讲义

药物合成反应实验讲义 编写教师:王曼张云凤

目录 实验1 苯妥英钠(Phenytoin Sodium)的合成 (1) 一、目的要求 (1) 二、实验原理 (1) 三、仪器与试剂 (2) 四、实验步骤 (3) 五、结构确证 (3) 思考题: (4) 实验2 尼群地平的合成 (5) 一、实验目的 (5) 二、方案提示 (5) 三、要求 (5) 实验3 阿昔洛韦的合成研究 (6) 一、目的 (6) 二、要求 (6)

实验1 苯妥英钠(Phenytoin Sodium)的合成 (综合性实验11学时) 一、目的要求 1. 学习安息香缩合反应的原理和应用氰化钠及维生素B1为催化剂进行反应的实验方法。 2. 了解剧毒药氰化钠的使用规则。 二、实验原理 苯妥英钠为抗癫痫药,适于治疗癫痫大发作,也可用于三叉神经痛,及某些类型的心律不齐。苯妥英钠化学名为5,5-二苯基乙内酰脲,化学结构式为: H N N ONa O 苯妥英钠为白色粉末,无臭、味苦。微有吸湿性,易溶于水,能溶于乙醇,几乎不溶于乙醚和氯仿。 合成路线如下: CHO 催化剂C CH O [O]C C O O C C O +C O NH2 NH2 NaOH H N N ONa O 2

三、仪器与试剂 1、主要仪器 磁力搅拌器、温度计、球形冷凝管、三口烧瓶、水浴锅、真空泵、布氏漏斗、抽滤瓶、圆底烧瓶、滴管、量筒、烧杯、玻璃棒、小漏斗等。 2、试剂 名称规格用量 苯甲醛 C.P. 7.5ml NaOH 2mol/L 7.5ml 乙醇 C.P. 20ml VB1 C.P. 2.7g NaOH C.P. 适量 硝酸65%—68%25ml NaOH 15%25ml 醋酸钠 C.P. 1g 尿素 C.P. 3g 乙醇95%40ml 活性炭工业少量95%乙醇-乙醚混合液1:1 少量

美拉德反应及其应用

美拉德反应及其应用 摘要:食品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特有的风味形成这些风味的反应主要有非酶褐变、发酵等,本文主要讲非酶褐变的一种--美拉德反应,介绍其反应机理影响因素以及其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作用和应用。 关键词:美拉德反应、食品加工、风味、应用 正文: 一、美拉德反应定义 美拉德反应又称为“非酶棕色化反应”,法国化学家L.C.Maillard在1912年提出的。所谓美拉德反应是广泛存在于食品工业的一种非酶褐变,是羰基化合物(还原糖类)和氨基化合物(氨基酸和蛋白质)间的反应,经过复杂的历程最终生成棕色甚至是黑色的大分子物质类黑精或称拟黑素,所以又称羰氨反应。 二、反应机理 1912年法国化学家Maillard发现甘氨酸与葡萄糖混合加热时形成褐色的物质。后来人们发现这类反应不仅影响食品的颜色,而且对其香味也有重要作用,并将此反应称为非酶褐变反应(nonenzimicbrowning)。1953年Hodge对美拉德反应的机理提出了系统的解释,大致可以分为3阶段。 1、起始阶段 1、席夫碱的生成(Shiffbase):氨基酸与还原糖加热,氨基与羰基缩合生成席夫碱。 2、 N-取代糖基胺的生成:席夫碱经环化生成。 3、 Amadori化合物生成:N-取代糖基胺经Amiadori重排形成Amadori化合物(1—氨基—1—脱氧—2—酮糖)。 2、中间阶段 在中间阶段,Amadori化合物通过三条路线进行反应。 1、酸性条件下:经1,2—烯醇化反应,生成羰基甲呋喃醛。 2、碱性条件下:经2,3—烯醇化反应,产生还原酮类褐脱氢还原酮类。有利于Amadori重排产物形成1deoxysome。它是许多食品香味的前驱体。 3、 Strecker聚解反应:继续进行裂解反应,形成含羰基和双羰基化合物,以

生物反应工程期末总结

绪论 1.生物技术产品的生产过程主要由哪四个部分组成? (1)原材料的预处理; (2)生物催化剂的制备; (3)生化反应器及其反应条件的选择和监控; (4)产物的分离纯化。 2.什么是生化反应工程,生化反应工程的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定义:以生化反应动力学为基础,运用传递过程原理及工程学原理与方法,进行生化反应过程的工程技术分析、开发以及生化反应器的设计、放大、操作控制等综合边缘学科。 主要内容:生物反应动力学和生物反应器的设计,优化和放大 3. 生物反应过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采用生物催化剂,反应过程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可用DNA重组及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制备和改造 2.采用可再生资源 3.设备简单,能耗低 4.专一性强,转化率高,制备酶成本高,发酵过程成本低,应用广,但反应机理复杂,较难控制,反应液杂质较多,给提取纯化带来困难。 4. 研究方法 经验模型法、半经验模型法、数学模型法;多尺度关联分析模型法(因次分析法)和计算流体力学研究法。 第1章 1. 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具有那些催化剂的共性和其独特的催化特性?谈谈酶反应专一性的机制。 催化共性: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生化反应的速率;反应前后状态不变. 催化特性:高效的催化活性;高度的专一性; 酶反应需要辅因子的参与;酶的催化活性可被调控;酶易变性与失活。 机制:锁钥学说;诱导契合学说 2. 什么叫抑制剂? 某些物质,它们并不引起酶蛋白变性,但能与酶分子上的某些必需基团(主要是指活性中心上的一些基团)发生化学反应,因而引起酶活力下降,甚至丧失,致使酶反应速率降低,能引起这种抑制作用的物质称为抑制剂。 3. 简单酶催化反应动力学(重点之重点) 4.酶动力学参数的求取方法(L-B法、E-H法、H-W法和积分法) L-B法: E-H法: H-W法: 积分法: S S ) (1) S c mI s m s s I I m i K C K ↓ ?++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报告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分组实验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 实验目的: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试验器材:平面镜1个。激光笔1个,带刻度光盘的光屏1个,水槽一个,支架1对,夹子1个。 实验步骤: 1、按要求组装器材。 2、用激光笔射出一束激光,用笔记下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位置,并在刻度光盘上读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记录在表格中。 3、重复实验两次。 4、将光屏向前或向后折,观察反射光线。 5、整理器材。 实验记录: 次数入射角i 反射角r 1 2 3 实验结论: 1、在反射现象中,在同一平面内; 2、居法线两侧; 3、——————————————。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分组实验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 【实验目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实验器材】两支完全一样的蜡烛、一块玻璃板、一个光屏、火柴、刻度尺 【实验步骤】 1、将玻璃板垂直置于桌面,在玻璃板的一侧立一支点燃的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面的蜡烛的像。 2、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3、将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4、移到蜡烛的位置,观察其像的大小有无变化。 5、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实验数据】 像与物的大小关系物体与玻璃 的距离(cm) 像与玻璃的 距离(cm) 物像连线与 镜面的关系 实像或虚像 位置1 位置2 位置3 【实验结论】 平面镜成像特点: 1.像和物大小, 2.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 4.平面镜所成像是像

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药物化学实验讲义

药物化学实验讲义 前言 药物化学实验是依据药物化学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的,目的是通过实验加深理解药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合成药物的基本方法;掌握对药物进行结构修饰的基本方法,了解拼合原理在药物化学中的应用;进一步巩固有机化学实验的操作技术及有关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实事求是,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与良好的工作习惯。 本实验教材是在药化教研室教学经验的集体总结并结合其他兄弟院校的实验素材下编写而成的,限于水平,难免有误,我们要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修正提高。

2005年10月 目录 实验室基本知识 (3) 实验一苯妥英钠的合成 (6) 实验二扑热息痛的合成 (9) 实验三The Preparation of Acetylsalicylic Acid (11) 实验四苯乐来的合成 (13) 实验五盐酸普鲁卡因的合成 (16) 实验六磺胺醋酰钠的合成 (20) 实验七美沙拉秦的合成 (22)

实验室基本知识 一、实验室安全 药物化学和有机化学一样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进入实验室工作之前,希望参加实验者必须对实验课程的内容,要有充分的准备,而且要通晓实验室的一些基本规则,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须知,才能避免可能发生的一些危险情况。 (一)眼睛安全防护 在实验室中,眼睛是最容易受到伤害的。飞溅出的腐蚀性化学药品和化学试剂,进入眼睛会引起灼伤和烧伤;在操作过程中,溅出的碎玻璃片或某些固体颗粒,也会使眼睛受到伤害。为了安全起见,在某些实验中,需戴防护目镜。 倘若有化学药品或酸、碱液溅入眼睛,应赶快用大量的水冲洗眼睛和脸部,并赶快到最近的医院进行治疗。若有固体颗粒或碎玻璃粒进入眼睛内,请切记不要揉眼睛,并赶快到最近的医院进行诊治。 (二)预防火灾 有机药物合成实验室中,由于经常使用挥发性的,易燃性的各种有机试剂或溶剂,最容易发生的危险就是火灾。因此在实验中应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从而可以预防火灾的发生。 在实验室内禁止吸烟。实验室中使用明火时应考虑周围的环境,如周围有人使用易燃易爆溶剂时,应禁用明火。 一旦发生火灾,不要惊慌,须迅速切断电源、熄灭火源,并移开易燃物品,就近寻找灭火的器材,扑灭着火。如容器中少量溶剂起火,可用石棉网、湿抹布或玻璃盖住容器口,扑灭着火;其他着火,采用灭火器进行扑灭,并立即报告有关部门或打119火警电话报警。 在实验中,万一衣服着火了,切勿奔跑,否则火借风势会越烧越烈,可就近找到灭火喷淋器或自来水龙头,用水冲淋使火熄灭。 (三)割伤,烫伤和试剂灼伤处理 1.割伤 遇到割伤时,如无特定的要求,应用水充分清洗伤口,并取出伤口中碎玻璃或残留固体,用无菌的绷带或创口贴进行包扎、保护。大伤口应注意压紧伤口或主血管,进行止血,并急送医疗部门

美拉德反应

(Sited) Maillard 反应的机理研究 09食品化学2009-11-02 17:01:17 阅读238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Maillard 反应的机理研究 吴松1 ,秦军2 (1.贵州大学化学工程学院,贵州贵阳550003 ; 2. 贵州大学理化分析中心,贵州贵阳550003) 摘要:就梅拉德反应的化学原理及近年来对该反应机理研究的新观点作讨论。环状Amadori 重排产物直接脱水机理的提出对反应产物中杂环与多聚产物的来源作了合理的解释。 二氢吡嗪中间产物的确认,为Strecker 对吡嗪生成的理论假设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梅拉德反应;斯特勒克降解;阿马多利重排产物;反应机理 中图分类号: TS452. 1 文献标识码:A 梅拉德反应(Maillard Reaction)是氨基化合物与还原糖之间发生的非酶催化的褐变反应(Non-enzymatic browning),反应经过复杂的历程,最终生成棕色甚至是黑色的大分子物质类黑精或称拟黑素(Melanoidins)。几乎所有食品工业或多或少都受到Maillard 反应的影响。近年来在有机化学、食品化学、香料化学等领域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课题。梅拉德反应产物的应用领域国外研究较多,我国起步较晚,而在对反应机理的研究中,由于反应极其复杂,研究进展一直较慢,许多方面仍属空白。由于反应机理的重要性,对反应的应用直接起着重要指导作用,就该反应化学原理及机理方面的进展作综述与讨论,机理的讨论对食品化学、风味化学等的研究与应用都具有积极意义。 1 梅拉德反应(Maillard Reaction)中的化学原理 梅拉德反应(Maillard Reaction)的研究包括了醛、酮、还原糖与胺、氨基酸、肽和蛋白质之间的反应,反应的化学原理是极其复杂的。迄今为止,人们只是对该反应产生低分子化合物的化学过程比较清楚,而对高分子聚合物的生成的机理仍属空白。Hodge 、Mauron、Namiki和Hayashi 等人都对梅拉德反应的化学原理作了论述。至今,Hodge提出的网络分类图解仍然是对梅拉德反应化学原理最简明扼要的阐明和描述。 梅拉德反应一般可以分成二个反应阶段,三条反应路线。 1.1 初级Maillard反应 初级Maillard反应包括还原糖的羰基与氨基酸或蛋白质中的游离氨基二者之间进行缩合。缩合物迅速失去一分子水转变为希夫碱( Schiff Base),再经环化形成相对应的N-取代的葡基胺,然后又经过阿马多利(Amadori)分子重排转变成1-氨基-1-脱氧-2-酮糖,这一步包含由醛糖转变到酮糖衍生物。初级Maillard反应不引起褐变,其中关键步骤是阿马多利重排,Amadori重排产物(Amadori rearrangement product,ARP)1-氨基 -1-脱氧-2-酮糖是极为重要的不挥发的香味前驱物。 1.2 高级Maillard反应 在氨基酮糖和氨基醛糖等重要的不挥发性香味前驱物质形成之后,Maillard反应变得更为复杂,反应 后产生还原糖、糠醛和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等。 高级Maillard反应包括三条主要反应路线,其中二条是从Amadori 重排产物(ARP)开始的,另一条是 间接地由ARP 开始的。 第一条反应路线由1-氨基-1-脱氧-2-酮糖在2、3位置不可逆地烯醇化,从C1消去胺基生成甲基二羰基中间体,其进一步反应产生如C-甲基-醛类,酮醛类,二羰基化合物和还原酮等裂解产物,反应产物包括乙 醛,丙酮醛,丁二酮和醋酸等风味成分。 第二条反应路线从烯醇式Amadori重排产物在1,2位置烯醇化并消去C3上的羟基,加H2O 生成3-脱 氧已糖酮,然后脱水生成2-糠醛类风味成分。 上述二条路线生成的中间产物及以后发生的反应是相当复杂的,高级阶段形成众多活性中间体,最后结果都生成了褐色含N色素-类黑精[1]。在此过程中还包括了醇醛缩合,醛—氨基聚合,以及生成了诸如

生物反应工程复习资料

生物反应工程原理复习资料 生物反应过程与化学反应过程的本质区别在于有生物催化剂参与反应。 生物反应工程是指将实验室的成果经放大而成为可提供工业化生产的工艺工程。 酶和酶的反应特征 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具有蛋白质的一切属性;具有催化剂的所有特征;具有其特有的催化特征。 酶的来源: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酶的分类:氧化还原酶、水解酶、裂合酶、转移酶、连接酶和异构酶 酶的性质:1)催化共性:①降低反应的活化能②加快反应速率③不能改变反应的平衡常数。 2)催化特性:①较高的催化效率 ②很强的专一性 ③温和的反应条件 易变性和失活 3)调节功能:浓度、激素、共价修饰、抑制剂、反馈调节等 固定化酶的性质 固定化酶:在一定空间呈封闭状态的酶,能够进行连续反应,反应后可以回收利用。 与游离酶的区别: 游离酶----一般一次性使用(近来借助于膜分离技术可实现反复使用) 固定化酶--能长期、连续使用(底物产物的扩散过程对反应速率有一定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稳定性有所提高;以离子键、物理吸附、疏水结合等法固定的酶在活性降低后,可添加新鲜酶溶液,使有活性的酶再次固定,“再生”活性) 固定化对酶性质的影响:底物专一性的改变 、稳定性增强 、最适pH 值和最适温度变化、动力学参数的变化 单底物均相酶反应动力学 米氏方程 快速平衡法假设:(1)CS>>CE ,中间复合物ES 的形成不会降低CS (2)不考虑 这个可逆反应(3) 为快速平衡, 为整个反应的限速阶段,因此ES 分解成产物不足以 破坏这个平衡 稳态法假设:(1)CS>>CE ,中间复合物ES 的形成不会降低CS (2)不考虑 这个可逆反应(3)中间复合物ES 一经分解,产生的游离酶立即与底物结合,使中间复合物ES 浓度保持衡定,即 P E ES S E k k k +→+?-2 1 1 P E ES +←ES S E ?+P E ES +→P E ES +←0=dt dC ES

光的反射定律教学设计案例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案例 洋青中学凌华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认识光的反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反射角的含义; (3)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知道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2)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位置,测出反射角与入射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的探究活动的体验; (3)通过观察,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太阳、电灯、蜡烛等物体发出的光会射到我们的眼睛里,我们就能看见这些物体了,许多不会发光的物体为什么也能被我们看见呢? 由于自然课的学习和学生自身的经验,学生很快答出:因为光的反射。 二、新课教学 1.什么是光的反射现象 光射到物体表面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介绍几个基本概念(一点二角三线) 如图:a.入射光线AO;b.入射点O: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交点;c.反射光线OB;d.法线:过O点作反射面的垂线ON;e.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f.反射角r: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3.探究光反射时遵循的规律 提出问题: 光在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也就是说反射光线沿什么方向射出?它与入射光线有什么关系?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1)把一平面镜放在桌上,再把一张纸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 (2)一束光(可以用激光笔获得)贴着纸板沿某一角度射到O,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径迹。 (3)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重做两次。 (5)将纸沿ON对折,观察现象。 4.讨论 (1)分析讨论:关于光的反射,你发现了什么? 须明确: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r与入射角i应该相等。 (2)怎样使纸板能稳定地竖直在平面镜上? 学生在讨论中提出多种方案,如在纸板后做一个支架,用纸盒的一个侧面,用泡沫包装盒,等等。 (3)怎样得到“一束光”? 有人首先提出用太阳光,但马上有人反对,认为太阳光不是“一束光”,又有学生想到前一节刚做的小孔照相机,其外筒可以利用了,通过外筒上带有小孔的黑纸蒙着手电筒,就得到“一束光”了。还有学生提出用激光笔,当然效果更好。(此情况属教学实录)(4)怎样画出光的迹径? 问题提出后,立即有学生想到,把光对着O点入射,分别沿着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描点A和B,用直尺连接OA与OB 即是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了。 备注:学生没有关于物理实验的经验,如果只看教科书中的内容,是很难完成实验的,所以必须引导学生对实验器材、实验步骤进行讨论,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的能力。 (5)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 用平面镜改变光路的实例很多,如潜望镜、大楼里利用平面镜采光、测距离、自行车的尾灯等等。 5.光路的可逆性 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个小实验:用一块板挡在两个学生之间,使彼此能看到对方,怎样才能彼此看见对方呢?由于学生有此经验,用一块镜子就能解决。 学生实验后,把入射光线沿学生画出的反射光线的位置射到镜面,观察反射光的位置,如图。

药物合成反应习题集

《药物合成技术》 习题集 适用于制药技术类专业 第一章概论 一、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任务是什么?学好本课程对从事药物及其中间体合成工作有何意义? 二、药物合成反应有哪些特点?应如何学习和掌握? 三、什么是化学、区域选择性?举例说明。 四、什么是导向基?具体包括哪些类型?举例说明。 五、药物合成反应有哪些分类方法?所用试剂有哪些分类方法?举例说明。 六、查资料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报道药物合成领域的新技术及发展动态? 第二章卤化技术(Halogenation Reaction) 一、简答下列问题 1.何为卤化反应?按反应类型分类,卤化反应可分为哪几种?并举例说明。 2.在药物合成中,为什么常用卤化物作为药物合成的中间体? 3.在较高温度或自由基引发剂存在下,于非极性溶剂中,Br 2 和NBS都可用于烯丙位和苄位的溴取代,试比较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4.比较X 2 、HX、HOX对双键离子型加成的机理、产物有何异同,为什么? 5.解释卤化氢与烯烃加成反应中,产生马氏规则的原因(用反应机理)。为什么Lewis酸能够催化该反应? 6.解释溴化氢与烯烃加成反应中,产生过氧化效应的原因? 7.在羟基卤置换反应中,卤化剂(HX、SOCl 2、PCl 3 、PCl 5 )各有何特点,它们的 使用范围如何? 二、完成下列反应 三、为下列反应选择合适的试剂和条件,并说明原因。 四、分析讨论 1.试预测下列各烯烃溴化(Br 2/CCl 4 )的活性顺序。

2.在乙胺嘧啶中间体对氯氯苄的制备中,有如下两条路线,各有何特点?试讨论其优缺点。 3.以下是三种制备溴乙烷的方法,其中哪种适合工业生产,哪种适合实验室制备? 4.在氯霉素生产过程中,对-硝基-α-溴代苯乙酮的制备时, (1)反应有无催化剂?若有,属于哪种催化剂? (2)将对硝基苯乙酮与溶于氯苯中,加热至24-25℃,滴加少量溴,当有HBr生成并使反应液变色则可继续加溴,否则需升温至50℃直至反应开始方可继续滴加溴,为什么? (3)反应毕开大真空排净溴化氢,反应过程中溴化氢也不断移走,是不是移得越净越有利于反应?为什么? (4)生产过程中,影响因素有哪些? 第三章烷基化技术 (Hydrocarbylation Reaction ,Alkylation) 一、解释概念及简答 1.常用的烃化剂有哪些?进行甲基化及乙基化时,应选择哪些烃化剂?引入较大烃基时应选用哪些烃化剂? 2.什么叫相转移催化反应?其原理是什么?采用相转移催化技术有什么优点? 3.利用Gabriel反应与Delepine反应制备伯胺时,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点? 4.什么是羟乙基化反应?在药物合成中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5.进行F-C烃化反应时,芳香族化合物结构、卤代烃对反应有何影响?常用哪些催化剂?如何选择合适的催化剂。 6.若在活性亚甲基上引入两个烃基,应如何选择原料和操作方法?并解释原因。 二、利用Williamson法制混合醚时,应合理选择起始原料及烃化试剂,试设计下列产品的合成方法,并说明原因,掌握其中的规律。 三、完成下列反应 四、为下列反应选择适当的原料、试剂和条件,并说明依据。 五、利用所给的原料,综合所学知识合成下列产品 1.以甲苯、环氧乙烷、二乙胺为主要原料,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条件合成局麻药盐酸普鲁卡因。 2.以乙苯为主要原料,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条件合成氯霉素中间体对硝基-α-胺基

实验研究光的反射定律

光的反射定律 【目的和要求】 实验研究光的反射定律。 【仪器和器材】 学生光源,小平面镜,量角器,橡皮泥,白纸。 【实验方法】 一、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 1.如图2.2-1所示,将量角器放在白纸上,将长方形小平面镜的长边放在量角器的直边上,同半圆的直径重合,在平面镜的背面用橡皮泥支撑着,使平面镜立在量角器上。 2.合上学生光源开关,让一束光射到平面镜上。调节光源的位置,使这束光从量角器的上方射向平面镜,并恰好射到量角器的圆心处。这时的法线是量角器的90°线。在法线的另一侧,可以看到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观察入射角与反射角是否相等。 3.转动光源,让光线的入射角依次为60°、45°、30°,观察每一次的反射角的度数, 将实验结果填入表2.2-l中。

根据上面的实验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 4.使光束沿量角器90°线射向镜面。观察这时反射光束在哪里?入射角和反射角各等 于多少度? 二、转动平面镜对反射光线方向的影响 1.以量角器的圆心为中心,转动平面镜,但不转动量角器和光源。这时入射角和反射角都在改变,记下镜面转10°、20°、40°、60°时,反射光线转过的角度以及相应的入 射角和反射角填入表2.2-2中。 2.分析上面的实验结果并回答:当平面镜转过一定的角度时,反射光线转过的角度是平面镜转过角度的多少倍?反射角与入射角是否相等? 【注意事项】 当反射光线比较弱时,可将平面镜反射面向前倾斜一些,这时可以看到较明亮的反射 光线。 【参考资料】 自制学生光源。在小盒内用一个25伏的直丝灯泡作光源(由2节5号电池供电),它发出的光通过盛满清水的青霉素药瓶(作为柱状透镜)聚焦,调节小灯泡的位置可以得到平行光。再用一个狭缝就可以得到一束光线。 【思考题】 若向平面镜中观看,还可以看到入射光线在平面镜中成的虚像,这条虚光线与镜面所成的角与光线的入射角有什么关系?这条虚光线与反射光线在一条直线上吗?为什么? 平面镜成像

生物反应工程实验讲义教学

连续均相管式循环反应器中的返混实验 一、实验目的 在工业生产上,对某些反应为了控制反应物的合适浓度,以便控制温度,转化率和收率,同时需使物料在反应器内有足够的停留时间,并具有一定的线速度,而将反应物的一部分返回到反应器的进口,使其与新鲜的物料混合再进入反应器进行反应,对于这种反应器循环比与返混之间的关系就需通过实验来测定,此研究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本实验通过用管式循环反应器来研究不同循环比下的返混程度。掌握用脉冲法测停留时间分布的方法。改变不同的条件观察分析管式循环反应器中流动特征,并用多釜串联模型计算参数N 。 二、实验原理 在实际连续操作的反应器内由于各种原则,反应器内流体偏离理想流动而造成不同程度的逆向混合,称为返混。通常利用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方法来研究反应器内返混程度,但这两者不是完全对应的关系,即相同的停留时间分布可以由不同的流动情况而造成,因此不能把停留时间分布直接用于描述反应器内的流动状况。而必须借助于较切实际的流动模型,然后由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求取数学期望,方差,最后求取模型中的参数。 停留时间分布的表示方法有二种,一种称为分布函数,()F t =。 其定义是: ()1 0E F t dt =? 即流过系统的物料中停留时间小于t 的(或说成停留时间介于0—t 之间的)物料的百分率。 另一种称为分布密度E()t 。其定义即在同时进入的N 个流体粒子中其中停留时间介于t t dt +和间的流体粒子所占的分率/dN N 为E()t dt 。 E()()t F t 和之间关系 ()E()dF t t dt = 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中脉冲法最为简单。即当被测定的系统达到稳定后,在系统入口处瞬时注入,定量的示踪剂,同时开始在出口流体中检测示踪物的浓度变化。(本实验用电导仪来检测示踪物的浓度变化,因浓度与电导成正比关系,示踪剂为强电解质)。所以可得停留时间分布密度E()t 的关系,可求得平均停留时间τ 和停留时间分布的离散度2 t σ E()E()t t t t t τ?=?∑∑ 222E()E()t t t t t t σ τ?=-?∑∑ 同样,无因次方差为:2212θσστ =,以N 表示虚拟釜数,则21N θσ=,可以求取模型参数N 。

探究光的反射现象规律实验教案.(优选)

海 子 街 中 学 物 理 教 师 集 体 备 课 实 验 教 案 实验课题:探究光的反射现象规律参与教师:刘娇叶晓燕顾云

探究光的反射现象规律 实验指导 用探究的方法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知道反射定律内容,体验和感受我们是如何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用光的反射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3.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2.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不见不发光的物体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实验设计 一、实验目的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认识光的反射规律,用光的反射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二、实验原理 探究规律,理解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发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三、实验器材 画有角度的可折叠的白色硬纸板、一面镜子、两个光源、一张白纸、大头针(或牙签)、铅笔、直尺等。 四、实验步骤 我们选择对光反射能力强的平面镜做反射面,用白色硬纸板和白纸显示光束传播的路径. (1)按图甲所示,先使E、F成为同一平面,使入射光线沿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让学生观察从镜面反射的光线的方向. (2)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让学生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怎样改变. (3)按图乙那样,把纸片F向前折或向后折,让学生观察能看到反射光线吗?

(4).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让学生两人一组做实验研究,可采取如丙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表格 次数入射角i 反射角r 1 30°30° 2 60°60° 3 45°45° 五、误差分析 描光线的径迹时,因为纸竖直放置,没有依靠,画的线的歪斜,影响到角度的测量,误差会大一些,量角器读数有误差。 实验结论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

药物合成反应实验

药物合成反应实验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药物合成反应实验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目录 实验一二苯甲醇的制备 一、目的要求 了解酮的还原反应机理、还原剂的种类和特点。 二、实验原理 三、原料规格及配比 仪器:磁力搅拌器、圆底烧瓶100ml、温度计、回流管、抽滤瓶、布氏漏斗; 药品:二苯甲酮、硼氢化钠、TLC、10%HCl 四、实验操作 于装搅拌器、回流冷凝管、温度计的三颈瓶中,加入二苯甲酮,95%乙醇20ml,油浴加热至反应物全溶,冷却至室温,搅拌下分批加入硼氢化钠,加入速度以反应温度保持在50度以下为宜,加毕,回流反应1h,冷却至室温,加入20ml水稀释,加入10%稀盐酸分解未反应的硼氢化钠,待冷却至室温后抽滤,水洗滤饼,抽滤,石油醚(30-60度)重结晶得精品。 TLC判断终点,展开剂:石油醚/乙酸乙酯=10:1. 实验二苯氧乙酸的制备 一、目的要求

熟悉williamsons醚化反应的方法,了解其在药物化学结构修饰中的应用。掌握卤代烃的反应活性顺序。 二、实验原理 三、原料规格及配比 仪器:磁力搅拌器、圆底烧瓶100ml、温度计、回流管、抽滤瓶、布氏漏斗、烧杯; 药品:氯乙酸、碳酸钠、苯酚、浓盐酸。 四、实验操作 将装有回流管、滴液漏斗的三颈瓶中加入氯乙酸和水5ml,缓慢滴加饱和碳酸钠溶液至pH7-8,然后加入苯酚,缓慢滴加30%氢氧化钠溶液至pH=12,回流,冷却倒入烧杯中,搅拌下滴加浓盐酸至pH=3-4,冷却结晶,抽滤,粗品用冷水洗涤,干燥称重,计算收率。 实验三查耳酮的制备 一、目的要求 了解Aldol缩合反应的机理、特点及反应条件。 二、实验原理 三、原料规格及配比 仪器:磁力搅拌器、圆底烧瓶100ml、温度计、回流管、抽滤瓶、布氏漏斗、烧杯 药品:苯甲醛、苯乙酮、乙醇、氢氧化钠 四、实验操作 于装有电磁搅拌器、回流冷凝管、温度计、滴液漏斗的100 mL三颈瓶中,加入氢氧化钠水溶液(溶于20ml水)、95%乙醇15 mL及苯乙酮,水浴控制20o C,滴加苯甲醛,滴加过程中控制反应温度在20-25o C。加毕,于该温度下继续搅拌反应,加入少量的查耳酮做晶种,继续搅拌,析出沉淀,抽滤、水洗至中性,真空干燥,称重,计算收率。 实验四 1,2-苯并吡喃酮的合成 一、目的要求 掌握Knoevenagel反应制备香豆素的原理。了解酯水解法制备羧酸。 二、实验原理 三、原料规格及配比 仪器:磁力搅拌器、圆底烧瓶、温度计、回流管、抽滤瓶、布氏漏斗、烧杯、干燥管; 药品:水杨醛、丙二酸二乙酯、无水乙醇、哌啶、乙酸、KOH、盐酸、冰醋酸 四、实验操作

美拉德反应(Maillard reaction)

美拉德反应(Maillard reaction) Quote: what is the virtue response, please? Why didn't you hear about it? Indeed, you can not hear of the virtue reaction, and no one knows what it is. The correct answer is: Maillard reaction Maillard reaction is a universal non enzymatic browning phenomenon. It has been used in the production of food flavor, and it has been in recent years in our country. The application of Maillard reaction in flavor production has been studied in many foreign countries, and there is littl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in China. This technology has a very good application in meat flavor and tobacco flavor. The essence of the essence of meat with natural flavor, with the deployment of technology can not be compared to the role. The application of Maillard reaction in essence in the field to break the traditional production technology and flavor category, is a new application technology of flavor spices production, worthy of research and extension, especially in condiment industry. 1 Maillard reaction mechanism In 1912, French chemist Maillard discovered that the mixture of glycine and glucose formed brown substance when heated. Later, it was found that such reactions not only affected the color of the food, but also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its aroma, and called this reaction non enzymatic browning reaction

关于“光的反射定律实验”的问题

第 1 页 共 3 页
关于“光的反射定律实验” 关于“光的反射定律实验”的问题
——对教学中某些实验的质疑之一 ——对教学中某些实验的质疑之一
A question on the "law of reflection experiment" ——About the teaching experiments of six questions (Ⅰ)
王绍符 (河北大学 河北保定 071002)
说明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有一些实验原理存在瑕疵,解读出现假象。这些实验有的出现 在教科书中,有的出自第一线教师之手,却在教学中广泛流传。笔者择其显要,加以分析写 成六篇短文, (即《关于“光的反射定律实验”的问题》《 、“双三棱镜色散与复合实验”辨析》 、 、“乒乓球漏斗 《 “焦耳定律实验”岂能这样做!、 》《如此改进“比热容”实验的设计失去控制》《 实验”能够说明浮力产生的原因吗?》《能这样验证“液体压强由重力产生”吗?》 、 )此为第 一篇。 在基础教育物理课程中讲到光的知识时总要做实验验证反射定律, 对此人教 2006 版 2010 印刷的现行教科书(八年级上)中有如下表述: 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 “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 ENF 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 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 垂直于镜面, 所示. 线 ON 垂直于镜面,如图 1 所示. 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 O 点,经平面镜反 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 EO 和反 射, 沿另一个方向射出. 的径迹. 射光 OF 的径迹. 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重做一次.换另一种颜色的笔, 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重做一次.换另一种颜色的笔, 记录光的径迹. 记录光的径迹.
图 1 选自现行教科书
取下纸板, 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 NO 两侧的角 i 和角 r.” 这个表述与过去的教科书有很大不同,一是指明了用“光束 光束”做实验,这是很切实际的; 光束 的径迹” ,这是前所未有的重大的改 二是指出了“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 EO 和反射光 OF 的径迹” “ 进,与教科书前面对光线的描述自洽.在前一节中对光线是这样描述的: 为了表示光的传播 “
第 1 页 共 3 页

药物合成反应习题集

《药物合成技术》习题集适用于制药技术类专业

第一章概论 一、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任务是什么?学好本课程对从事药物及其中间体合成工作有何意义? 二、药物合成反应有哪些特点?应如何学习和掌握? 三、什么是化学、区域选择性?举例说明。 四、什么是导向基?具体包括哪些类型?举例说明。 五、药物合成反应有哪些分类方法?所用试剂有哪些分类方法?举例说明。 六、查资料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报道药物合成领域的新技术及发展动 态? 第二章卤化技术(Halogenation Reaction) 一、简答下列问题 1.何为卤化反应?按反应类型分类,卤化反应可分为哪几种?并举例说明。 2.在药物合成中,为什么常用卤化物作为药物合成的中间体? 3.在较高温度或自由基引发剂存在下,于非极性溶剂中,B r2和NBS都可用于烯丙位和苄位的溴取代,试比较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4.比较X2、HX、HOX对双键离子型加成的机理、产物有何异同,为什么?

5.解释卤化氢与烯烃加成反应中,产生马氏规则的原因(用反应机理)。为什么Lewis 酸能够催化该反应? 6.解释溴化氢与烯烃加成反应中,产生过氧化效应的原因? 7.在羟基卤置换反应中,卤化剂(HX 、SOCl 2、PCl 3、PCl 5)各有何特点,它们的使用范围如何? 二、完成下列反应 C CH 3CH 3 CHCH 3 Ca(OCl)2/AcOH/H 2O 1. Ph 2CHCH 2CH 2OH 2.CH 3 SO 2Cl Cl /AIBN 3. OH 48%HBr 4 CH 3 CH 3 5. 2 O C O CH 3OH I 2/CaO THF/MeOH AcOK Me 2CO ? 6. 三、为下列反应选择合适的试剂和条件,并说明原因。 (CH 3)2C CHCH 3 CHCH 2Br (CH 3)2C 1. CH 3 CH CH COOH CH 3 CH CH COCl 2. HOCH 2(CH 2)4CH 2OH (CH 2)4CH 2I CH 2I 3.

影响美拉德反应因素的评价

东北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学号:A15060083 影响美拉德初级反应阶段参数的确定 学生姓名:卫冰乐 指导教师: 冯一兵 所在院系:国际学院 所学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研究方向:畜产品加工 东北农业大学 中国·哈尔滨 2011年5月

B.A.Degree Thesis of NEAU Dissertation Number:A15060083 Determine the parameters of Maillard reaction in the initial stages Candidate:Wei Bingle Supervisor: Feng Yibing College: Food college Specialty: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arbin·China May 2011

摘要 摘要 本实验采用比色法,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不同的时间、pH、温度、H2SO3浓度、Na2SO3浓度等条件下试验,研究美拉德初级反应阶段溶液OD值的变化,确定影响美拉德初级反应阶段的参数。结果表面:pH偏碱性、温度越高美拉德初级反应进行的程度越深,美拉德初级反应进行的时间越短;亚硫酸、亚硫酸钠对美拉德初级反应起到抑制作用,且随着添加量的增大抑制作用越明显。 关键词:美拉德反应、比色法、OD值

Abstract Abstract The experiment used colorimetric method, utilized spectrophotometer to determine how different time、pH、temperature、the concentration of H 2SO 3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Na 2SO 3 influence the maillard reaction by the optical density of the solution。Under the conditions carry out the maillard reaction to determin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maillard reaction。The result shows:the maillard reaction will go deeper when the solution in alkalescence and higher temperature condition,the time of themaillard reaction will become shoter。Sulfurous acid and sodium can inhibit the maillard reaction and with the more capacity adding,the Inhibition is more obviously。 Key words:colorimetric method;spectrophotometer;maillard reaction; - 4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