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第二卷学习心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本论第二卷学习心得

对第二卷的学习,纠正了我原先的一些错误看法,也加深了对一些问题的认识。

认为第一卷就是研究生产,第二卷就是研究流通。而实际上第二卷不仅包括资本在流通领域的活动,也包括资本在生产领域的活动。这充分体现了辩证法的思想,马克思的研究作为一个整体,是不能简简单单的割裂开来的。

更深刻地认识到了资本拜物教、货币拜物教的虚伪。在资本家的眼里,工人只是作为一种流动资本而成为它生产成本的一部分,在地位上是和物质生产资料等同的。而实际上,没有工人付出的活劳动,物质生产资料中的物化劳动就无法得到转移,更不可能有新创造的价值加到产品中去。工人在劳动中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他们的深刻认识,作为剥削者的资本家表现为实际的商品生产者,而真正的商品生产者却被歪曲地表现为资本的一个构成部分。他们认为钱能生钱,似乎钱有一种魔力,其实并非如此,只是由于社会上有一种生产关系——资本雇佣劳动,而它使劳动力成为了商品。资本家所获得的,不过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关于“资本”的运动属性。并不能想当然地把一些东西当成资本,比如人力资本、知识资本,资本的概念中包含着运动,资本是能自行增殖的价值,包含着建立在劳动作为雇佣劳动而存在的基础上的一定的社会性质,是一个经过了不同阶段的循环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又包含循环过程的三种不同的形式。而在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这三种形式中,并没有知识资本的位置,同时,对于人力资本,如果人不劳动,是不会带来价值增殖的,它更不能是资本。

货币与资本。货币只是资本运动中的一种存在形式,它不等同于资本。而一些人认为货币就是资本,认为一个人有钱就有资本,这种认识是很肤浅的。

马克思在第二卷中运用的科学抽象法:

“在第一册中,我们只是在为理解第二阶段即资本的生产过程所必要的范围内,对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进行过研究。因此,资本在不同阶段所具有的不同形式,它在反复循环中时而采取时而抛弃的不同形式,在那里没有加以考虑。现在它们就成为研究的直接对象了。”在这里,第一卷中侧重于对资本本质的揭示,对资本的流通过程只是作为假定存在的过程而暂时搁置。现在为了全面地认识资本,就要把在第一卷中被搁置的流通过程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进行研究了。

研究个别资本运动和社会总资本运动时,先假定个别资本运动的条件具备,在这种假设下弄清楚个别资本的运动规律后再扩大到社会总资本上,并发现了研究单个资本时所看不到的特征。

不得不感叹马克思的天才,李嘉图学派提出:劳动是价值的尺度,但是,活劳动在和资本进行交换时,它的价值小于所交换的对象化劳动。工资,一定量活劳动的价值,总是小于同量活劳动所生产的产品的价值。正是这个问题导致了李嘉图学派的解体。而马克思以他超人的智慧敏锐的发现,这个问题这样提出,实际上是无法解决的。不是劳动有价值,正像重不能有特殊的重量,热不能有特殊的温度,电不能有特殊的电流强度一样。作为商品买卖的,不是劳动,而是劳动力。一旦劳动力成为商品,它的价值就决定于它作为社会产品所体现的劳动,就等于它的生产和再生产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此,劳动力按照它的这种价值来买卖,是和经济学的价值规律决不矛盾的。至此,这个问题因马克思正确地提出而得到了解答。

《资本论》第二卷以第一卷为基础,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结合上,更具体地揭示了资本增殖过程中的各种规律。本卷的特点是把对资本增殖的研究放到了生产的物质过程基础之上、放到了一般商品经济的基础之上,从而说明了资本是如何借助物质生产和一般商品经济的要求完成自己特有的运动。

资本主义的总流通过程是一个由各个独立的互相交错互相补偿的单个资本的运动组成的。这是一个极复杂的过程。为了使问题由简单到复杂,马克思首先从社会总资本中抽出单个资本,把它作为在社会总资本中独立执行职能的组成部分来进行分析,揭示资本流通的本质和规律,然后再从总体上进一步揭示单个资本流通的分析所看不到的那些更复杂的问题。马克思在第一篇中主要是分析资本流通形式本身。从资本以货币形式投入流通起到带着剩余价值返回出发点止经过了三个阶段,即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售卖阶段,最后又回到过程开始时它原有的形式上。因此这个总过程是一个循环过程,这一篇研究的直接对象就是这个循环形式本身,分析资本在不同阶段所具有的不同形式和所完成的不同职能,分析它在反复循环中时而采取时而抛弃的不同形式。

资本循环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连续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特征,是由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这种技术基础决定的。所以,资本的所有部分,不仅依次经过循环过程,而且必须同时处在循环过程的不同阶段上,否则也就没有运动的连续性。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三种循环形式,即货币资本的循环,生产资本的循环和商品资本的循环。通过上述分析,马克思对资本循环的内容作出了完整的规定:“产业资本的连续进行的现实循环,不仅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而且是它的所有三个循环的统一。”

第一篇对资本的单纯运动形式的研究恰恰表现了资本流通过程的性质。正是这种特殊的运动形式显示出资本的流通过程不同于一般商品流通的区别。一般商品流通只是价值形式的变化,货币只是作为交换的媒介,而资本的流通过程则是作为能自行增殖的独立价值的资本的形式变化,而且它采取了循环的形式,并且是一个不断的循环过程。资本运动的这种特殊形式是资本本质的必然表现形式。所以,第一篇关于流通过程理论的分析成了第二卷的出发点。资本不仅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循环过程,而且是一个周期地不断反复的循环,即在一定时期里重复其循环的过程。“资本的循环,不是当作孤立的行为,而是当作周期性的过程,叫做资本的周转。”第一篇只是研究资本循环形式本身,分析其质的特征,所以还是比较简单的,如果把循环作为周期地反复的过程来研究,那么就必须说明怎样才叫周转一次,什么是周转时间。显然,这里要把量的分析引进到研究中来。

为了确定资本周转的完整的概念,马克思分析了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因为二者在周转方式和周转时间上都是不同的。通过这种分析马克思最后规定了预付资本总周转的概念:“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是它的不同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随后,马克思研究了影响资本周转的各种因素,以及资本周转时间对于预付资本量和预付资本价值增殖程度的影响,揭示了剩余价值率向年剩余价值率的转化。这里马克思深刻地揭示了资本家竭力加速资本周转的真正秘密。

在第三篇中马克思考察了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社会总资本就是各个单个资本的总和。“各个单个资本的循环是互相交错的,是互为前提的、互为条件的,而且正是在这种交错中形成社会总资本的运动。”

我们知道,每一个单个资本的正常循环是社会总资本正常循环的一个必要条件。但每个单个资本正常循环的根本条件是它必须在价值上和物质上都能得到补偿,而实现这一点的前提,就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必须按比例分配于各个部门。马克思就以这种比例的存在为前提开始分析。他把商品生产部门归结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从而在最简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