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造影及结果判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状介入治疗的历史
➢1964年,美国放射科医生 Charles Dotter 发明了介入球囊血管成形术, 最早用于治疗股动脉狭窄,开创了介入治疗的时代
冠状介入治疗的历史
➢ 1966年和1967年,澳大利亚的Kurt Amplatz和美国的Melvin P. Judkins 分别设计出冠脉造影专用导管,改进了导管尖端形状、弧度和插入技术
左主干远段 左主干较短,分叉教早时 左前降支中段 左前降支和角支分叉处 角支开口
右前斜
左前降支与回旋支夹角较大时,观 察回旋支开口和近段
左前斜+头位 右前斜15º+足位25º(蜘蛛位)
左前降支与回旋支夹角较小时,观 察回旋支开口和近段
回旋支及其与钝缘支开口
右冠造影常用投照体位
左前斜(LAO) 45º
左侧位
LAD近、中段
左冠系统投照体位选择
左主干 左前降支 左回旋支
投照体位
观察内容
单个最佳投照体位:右前斜5-20º
左主干开口、体部
左前斜45º+头位30º/左前斜45º+足位15-20º 左主干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回旋
(蜘蛛位)
支开口
正位+头位30º 右前斜15º+足位20º 右前斜+头位/左前斜+头位 右前斜0-10º+头位40º 左前斜45º+头位25º
观察LAD、LCX起始、 LCX体部、OM开口和体部
后前位(AP)+ 足位(Cau) 20º
观察LM、LAD、LCX开口、近端 ,LCX体部和OM开口
LAO 45º+ Cau 20º(脾位、蜘蛛位)
观察LM、LAD、LCX开口, LCX体部、OM开口和体部
LAO 60°
观察LAD中、远段和对角支开口
正常右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的常用投照体位
投照体位以图象 增强器的位置而 定,即从图象增 强器位置来观察 心脏,而不是根 据球管的位置。
冠状动脉造影的常用投照体位
➢ 正位:图象增强器直接对着胸骨 ➢ 左、右侧位:图象增强器分别位于受检者左侧或右侧,其X线与正位垂直 ➢ 左、右前斜位:图象增强器分别位于受检者左侧或右侧且斜向观测心脏 ➢ 头、足位:图象增强器分别位于受检者的头部或足部 ➢ 右前斜+头位(右肩位):从受检者右肩观测心脏 ➢ 左前斜+头位(左肩位):从受检者左肩观测心脏 ➢ 右前斜+足位(肝位):从受检者肝区观测心脏 ➢ 左前斜+足位(脾位、蜘蛛位):从受检者脾区观测心脏
冠脉造影的穿刺途径
➢1989年,加拿大医生 Campeau 首先经皮穿刺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1992年,荷兰医生 Kiemenij 首次经桡动脉进行PCI治疗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系统
主动脉窦与冠脉开口
冠状动脉血管树解剖示意图
wenku.baidu.com
冠状动脉解剖学
左冠状动脉解剖
➢左冠状动脉主干(LM):源于主动脉根部左冠窦上部的中央,向左或后伸展 0.2-4厘米,行至前室间沟分为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有时发出中间支。
➢ 冠心病诊断:了解冠状动脉有无固定狭窄,确诊CAD
➢ 冠状动脉畸形:开口与走行无变异、肌桥、血管瘤、血管瘘
➢ 冠状动脉血流:TIMI 血流分级
➢ 心肌灌注情况:TMPG 组织灌注分级
➢ 决定能否血运重建:狭窄部位、范围、程度
➢ 评价血运重建风险:病变评分等
➢ 血运重建随访:有无再狭窄等
判断有无病变、病变特点;二是根据造影结 果决定下一步治疗策略
➢ 单支病变 ➢ 多支病变
-双支病变 -三支病变
➢ 左主干病变
根据LAD, LCX, RCA和LM是否存在目测直径狭窄≥50%的狭窄血管支数分类
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的定义
➢ De novo病变 ➢ 近段病变 -LAD之D1分叉前≥50%的病变 -LCX之OM1分叉前≥50%的病变 -RCA之第一转折前≥50%的病变 ➢ 开口病变
右冠状动脉呈“C”型,观察RCA开 口、起始部至后降支
后前位(AP)+ 头位(Cra) 20º
右冠状动脉呈“L”型,观察RCA远 端分支及其开口情况
RCA RAO30°
观察RCA中段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分析顺序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左、右冠状动脉分布类型
左优势
右优势
冠状动脉病变的特征性描述
冠脉病变血管支数
冠状介入治疗的历史
➢1972年, Andreas Gruentzig 发明了适用于冠状动脉的球囊导管,1977 年9月15日,在苏黎世进行了第一例经皮冠脉血管成形术(PTCA)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
➢阜外医院分别于1973和1986年,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选择性冠脉造影及PTCA治疗
冠状动脉造影提供的信息
正常左冠状动脉
右冠状动脉解剖
➢ 起源右冠窦中部,行于右房室沟,供应右房、右室前壁与左室下后壁 。 圆锥支:约半数发自RCA开口前方1-2cm处,沿右室圆锥到达肺动脉瓣。 窦房结动脉:约50%窦房结动脉起源于RCA近端右上方,与圆锥支径路相反。 锐缘支:较粗大,行向心尖,供应室间隔。 远端分为2支: 后降支(PDA):于后室间沟内下行至心尖 左室后支(PL):进入心肌呈U型,然后下行至心尖发出1-2分支供应左心 室后部。
➢ 前降支(LAD):沿前室间沟走行,下行至心尖或绕过心尖,止于膈面。 室间隔支(S):几成直角发出,S1较粗大,越近心尖越细小,12-17支。 对角支(D):成锐角发出,位于左心室表面,一般有2-6支,逐渐变细,粗 大的对角支可与前降支相似或更粗大。 ➢ 回旋支(LCX):几成直角起自LM,向后下至左房室沟,止于膈面。 钝缘支(OM): 1-4支,OM1较粗大,以后逐渐变细。 后降支(PDA):约10%的LCX达后室间沟,下行至心尖。
左冠造影常用投照体位
左前斜(LAO) 30º+ 头位(Cra) 20º(左肩位)
观察LAD中、远段和对角支开口
正位(AP)+头位(Cra)
观察LAD近、中段,LAD与对 角支分叉处
右前斜(RAO)30º+头位(Cra)20º(右肩位)
观察LAD中、远段
RAO 30º+ Cau 20º(肝位)
-主动脉或主要血管3mm内病变 -是否主动脉-冠脉开口病变 ➢ 左主干等同病变
-LAD近段 + LCX近段 ≥70% 的病变
冠脉病变的范围-局限(Discrete)
冠脉病变的范围-管状(Tubula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