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的解剖与冠脉造影84750
心脏冠脉的解剖以及冠脉造影的基本操作

桡动脉止血器包扎示意图
1973年,陈灏珠完成了我国首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1987年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在国 内率先开展冠心病PTCA治疗。
2003年,药物洗脱支架投入临床,冠脉介入治疗进入新纪元,与裸金属支架 相比,药物洗脱支架可降低重复血运重建危险,使支架的再狭窄率明显降低;
冠脉造影的准备及基本步 骤
冠脉造影的基本操作(一) 术前准备
穿刺
穿刺
鞘管排气
心脏冠脉造影(右冠脉)
右冠状动脉造影
心脏冠脉造影(左冠脉)
左冠状动脉造影
肝位(右30,足30):LCX开口、全程及 OM、LM开口、体部、LAD近段
足位(足30):较全面的显示左冠,LCX开 口、全程,前三叉,LAD近段
蜘蛛位(左45-60,足25-35):LM开口、体 部、前三叉、LAD和LCX近段分支的开口
什么叫做冠脉造影?
冠脉造影是将特殊的导管经大腿处股动脉 或上肢桡动脉处穿刺后插至冠状动脉开口, 选择性地将造影剂注入冠状动脉,记录显 影过程,用以判断冠状动脉有无病变。
Hale Waihona Puke 冠脉造影的发展历史1844年,伯纳德(Bernard)首次将导管插入动物的心脏; 1929年,德国医生福斯曼(Forssmann)首次将一根尿管从自己的肘静脉插 入,经上腔静脉送入右心房,并拍摄下了医学史上第一张心导管胸片; 1958年,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的儿科医师索恩斯(Sones)在进行一次主动脉 造影时,无意中将导管插入右冠状动脉,并注入了造影剂使右冠状动脉显影; 1977年,德国的格林齐希(Gruentzig)首先施行了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此后,该技术迅速被推广,与之相关的各种操作设备例如导管、 球囊等不断改进; 1986年,皮埃尔(Puel)和西格瓦特(Sigwart)将第一枚冠脉支架置入人 体;
冠状动脉的解剖与冠脉造影 ppt课件

PPT课件
1
定义
心的形状如一倒置的、 前后略扁的圆锥体, 如将其视为头部,则 位于头顶部、几乎环 绕心脏一周的冠状动 脉恰似一顶王冠,这 就是其名称由来。
PPT课件
2
冠状动脉的功能
冠状动脉和静脉形成冠脉循环,供给心 脏营养。
PPT课件
3
冠状动脉如何供血?
左室收缩期:冠脉血流急剧减少,心肌深层(心 内膜下心肌)的血管受压最大而血流最少,甚至 一些血流因受压而向心外膜血管倒流。
PPT课件
10
左回旋支(LCX)呈近乎直角从LM发 出,沿左房室沟向左后行走至后室间沟。 向左室侧壁、后壁供血。约8-15%的呈 左优势型,此时,LCX延伸至后降支 (posterior descending)中止在心尖部与 前降支终末端吻合。
钝缘支(OM):从LCX发出1~3支,向 左室游离壁和心尖行走,向左室侧壁、 后壁供血。
心肌桥下面的血管称为壁冠状动脉。
PPT课件
32
PPT课件
33
冠状动脉造影中 的各种技巧
PPT课件
34
股动脉穿刺部位
PPT课件
35
股动脉穿刺点的选择
髂前上棘
腹股沟韧带
腹股沟韧带下 动脉穿刺区域
股静脉 股总动脉 耻骨联合 股深动脉
股浅动脉
PPT课件
隐静脉
36
Figure 2: Optimal Femoral Puncture Zone
左室后支:分布于左室膈面的外侧部。
左房支:从LCX近侧端发出左房前支、
左房中间支、左房后支。向左房供血。
40%的左房前支供应窦房结。
PPT课件
11
冠脉解剖简析及冠脉造影体位解读

体位影响诊断准确性
正确的体位选择可以提高冠脉造影的 诊断准确性。
通过不同体位的拍摄,医生可以更准 确地定位血管病变的位置。
体位解读在冠脉造影中的应用
体位解读有助于医生判断血管狭窄程度
通过观察不同体位的影像,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评估血管狭窄的程度。
体位解读有助于医生判断病变性质
通过观察不同体位的影像,医生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病变的性质,如钙化斑块或非钙化斑块 。
冠脉血管壁由内皮、中膜和外膜三层构成,其中中膜含有平滑肌、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对 维持血管张力、调节血流量起到关键作用。
冠脉的分布与功能
01
冠脉血管广泛分布于心脏表面, 形成丰富的侧支循环,确保心脏 各部分得到充分的血液供应。
02
冠脉血管的功能是输送富含氧和 营养物质的血液到心肌细胞,带 走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维持心 肌的正常生理功能。
左斜位
从患者左侧方拍摄,可以观察 到心脏左侧和后面的冠状动脉
。
右斜位
从患者右侧方拍摄,可以观察 到心脏右侧和后面的冠状动脉
。
侧位
从患者侧面拍摄,可以观察到 心脏前面和右侧的冠状动脉。
体位对冠脉造影的影响
体位影响血管显影
不同体位下,血管的显影程度和角度 会有所不同,从而影响医生对血管病 变的判断。
体位影响病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位
冠脉解剖简析及冠 脉造影体位解读
目 录
• 冠脉解剖简析 • 冠脉造影技术 • 冠脉造影体位解读 • 冠脉造影结果解读 • 冠脉造影的并发症及预防
01
CATALOGUE
冠脉解剖简析
冠脉的生理结构
冠脉是供应心脏血液的主要血管,分为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每条分支又有其特定的结 构和功能。
冠状动脉的解剖与冠脉造影PPT

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主要依据冠状动 脉造影的结果。
诊断标准通常包括冠状动脉管腔直径 减少超过50%,或管腔狭窄程度超过 75%。
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通过X线技术, 观察冠状动脉形态和血流情况的检查 方法。
冠状动脉狭窄的分级
01
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的程 度,可以分为轻度狭窄 、中度狭窄和重度狭窄 。
02
轻度狭窄通常是指冠状 动脉管腔直径减少在 25%至50%之间。
03
中度狭窄通常是指冠状 动脉管腔直径减少在 51%至75%之间。
04
重度狭窄通常是指冠状 动脉管腔直径减少超过位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 果显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有一 段管腔狭窄超过90%,这属于重
度狭窄。
另一位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 示,右冠状动脉中段有一段管腔 狭窄约50%,这属于中度狭窄。
患者在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后需要观察 一段时间,以确保没有不良反应发生 。
患者在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前应告知医 生自己的过敏史、用药情况等,以便 医生评估风险和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
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需要由专业医生 进行解读和分析,患者应遵循医生的 建议进行后续治疗和随访。
03 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解读
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标准
选择最佳的手术时机,以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
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03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性别、合并疾病等,冠状动脉
造影的结果可以为医生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的依据。
05 冠状动脉造影的局限性
对患者有一定的创伤性
需要进行穿刺手术
冠状动脉造影需要通过穿刺手术将导管送入冠状动脉,对血管有一定的创伤。
分布
冠状动脉分支遍布心肌表面,为 心肌提供血液和氧气。
冠状动脉的解剖与冠脉造影精品PPT课件

定义
心的形状如一倒置的、 前后略扁的圆锥体, 如将其视为头部,则 位于头顶部、几乎环 绕心脏一周的冠状动 脉恰似一顶王冠,这 就是其名称由来。
冠状动脉的功能
冠状动脉和静脉形成冠脉循环,供给心 脏营养。
冠状动脉如何供血?
左室收缩期:冠脉血流急剧减少,心肌深层(心 内膜下心肌)的血管受压最大而血流最少,甚至 一些血流因受压而向心外膜血管倒流。
冠状动脉的类型(Schlesinger分类 )
右优势型:右冠状动脉在膈面除发出后降支外 ,并有分支分布于左室膈面部分或全部。
均衡型:两侧心室的膈面分别由本侧的冠状动 脉供血,它们的分布区域不越过房室交点和后 室间沟。
左优势型:左冠状动脉除发出后降支外,还发 出分支供应右室膈面的一部分。
一般认为,右优势型约占85%,均衡型约占78%,左优势型约占8-15%。我国:右优势型约 占86%,均衡型约占9.5%,左优势型约占4.5% 。(2007年姚民等报告4173例冠脉造影记录)
正常冠状动脉CTA图像
右冠优势型
左冠优势型
冠状动脉正常解剖
左冠状动脉(left coronary artery,LCA) : 左冠状动脉开口于左Valsalva窦的中上部 ,窦嵴下约1cm处,位于主动脉根部的左 后方。发出后为左主干(LM),行走于 主肺动脉和左心耳间的左房室沟内,右 室流出道的后面。LM直径4~7mm,长度 多在6~10mm,再分支成左前降支(LAD )和左回旋支(LCX)。
钝缘支(OM):从LCX发出1~3支,向 左室游离壁和心尖行走,向左室侧壁、 后壁供血。
左室后支:分布于左室膈面的外侧部。 左房支:从LCX近侧端发出左房前支、
左房中间支、左房后支。向左房供血。 40%的左房前支供应窦房结。
冠状动脉解剖与冠状动脉造影 ppt课件

ppt课件
10
冠状动脉解剖
1.1左冠状动脉及其分支
➢ 左回旋支:走行于左房室沟内,
由前向后终止于心脏的膈面;主要
供应左心房、左室外侧壁、左
室前后壁的一部分;主要分支:
钝缘支 、左室前支、左室后支
(房室结动脉起于此支)、左房支
(分前中后三支,前支称窦房结支)
Kugel动脉(房间隔前支或心耳大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冠状动脉解剖
ppt课件
5
冠状动脉解剖
1主要分支
➢ 左冠状动脉(LCA, Left Coronary Artery) 左主干(LM,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 左前降支(LAD, Left Anterior Decending Branch) 左回旋支(LCX, Left Circumflex Branch )
ppt课件
23
冠状动脉造影
观察左主干开口、LAD中、远段和对角支开口和全程
左前斜(LAO) 45ppº+t课件头位(Cra) 20º
24
冠状动脉造影
左前斜(LAO) 45º+ 头位(Cra) 20º
ppt课件
25
冠状动脉造影
观察LAD中、远段
右前斜(RAO)30º+头位(Cra)20º(右肩位)
ppt课件
29
冠状动脉造影
观察LAD、LCX起始部、LCX全程、钝缘支(OM) 全程
右前斜(RAO)30º+足位(Cau)30-45º(肝位)
冠状动脉解剖与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解剖与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冠状动脉造影是临床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冠状动脉造影就是通过外周动脉穿刺(通常选择股动脉或桡动脉),将心导管沿股动脉或桡动脉送入主动脉根部的主动脉窦内,调整导管的方向使导管分别进入左、右冠状动脉,注射造影剂使冠状动脉显影,通过不同的投照体位来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检查方法。
随着冠脉介入治疗技术的成熟和普及,冠状动脉造影已成为冠心病患者的常规检查方法。
因此,对于从事心导管工作的心血管医生来说,只有对冠状动脉的解剖非常熟悉才能正确理解和判断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
下面就冠状动脉的解剖做详细的描述。
通常所说的冠状动脉是指分布在心外膜下和心肌壁内、外并将血液转运到毛细血管床部分的血管。
可将其分为两组:其一为分布在心外膜下和心肌壁外的部分;其二为分布在心肌壁内的部分。
前者血管较粗大,冠状动脉造影可充分显现,而后者血管细小,分布密集,冠状动脉造影只能显现直径0.5 mm以上的血管而其他血管则不能显现。
人类正常冠状动脉主要有两大支,即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其余血管均由这两支血管发出分布于心脏表面及心肌中。
在讨论冠状动脉系统的解剖时,应注意其起源或开口、分支、走行、终末部分和各个动脉及其分支之间的相互关系。
1.左冠状动脉开口于升主动脉左后方的左冠窦内者占9 2%,另有8%开口于窦外。
将左冠窦纵向三等分后,约8 8%左冠状动脉开口于中后1/3部分,其开口呈横位的椭圆形,位置略高于右冠状动脉开口(高2~4mm),开口直径多在0.4 1~0.5 cm(平均0.48 cm),可波动在0.2~0.7 5 cm。
左冠状动脉开口距窦底距离在8~2 6mm,其中6 8.5%在1 4~1 8mm。
右冠状动脉开口于升主动脉右前方的右冠窦内(约占9 4%),约有6%开口于窦外,将右冠窦纵向三等分后,约有90%开口于中1/3部分。
其开口直径范围在0.2~0.7 cm,多在0.4 1~o.5 0 cm。
冠状动脉的解剖与冠脉造影

,窦嵴下约1cm处,位于主动脉根部的左
后方。发出后为左主干(LM),行走于
主肺动脉和左心耳间的左房室沟内,右
室流出道的后面。LM直径4~7mm,长度
多在6~10mm,再分支成左前降支(LAD
)和左回旋支(LCX)。
精品课件
9
左前降支(LAD): 由LM向前下沿前室间沟行 走于左右心室间,远抵心尖部,在78%的心脏中 折向心脏膈面的后室间沟与后降支吻合。主要 向部分左室、右室前壁及室间隔前2/3供血。沿 途发出对角支、前间隔支和右室前支。
精品课件
12
右圆锥支(conus branch,CB):右冠状动 脉的第1分支,向左前上方经右室流出道走 行,向右室左前上方和肺动脉圆锥供血。约 50%的心脏CB单独开口于RCA开口上方。
窦房结支(sinus branch,SB):向右后上 方走行,供应窦房结和右心房。
右室支(right ventricular,RV):向左前方 行走,通常为1支,供应右室前壁。
锐缘支(acute marginal,AM):向右下方 行走,有1支或以上,供应右室侧壁。
精品课件
13
后降支(posterior descending artery,PDA) :从RCA由后十字交叉处分出,沿后室间沟 下行至心尖与LAD吻合。沿途发出数支后间 隔支与前间隔支吻合。供应左、右室后壁、 右室下壁、后室间隔。
对角支(diagonal):从LAD发出3~5支至左室 游离壁,向左室前侧壁、前壁供血。部分心脏 的第1对角支由左主干上LAD和LCX之间发出, 称中间支(intermediat ramus,IR)。
前间隔支(septal):从LAD向室间隔垂直发出 8~22支,向室间隔前上2/3和心尖部供血。
冠状动脉解剖以及在影像中的表现

右心室位于心室的最前方,流入道上有三尖瓣复合体;流出道位于右室前上方,称动脉圆锥或漏斗部。
03
左心房位于心脏的后上方,在左心耳与左上肺静脉交界处可见左心房壁折叠,形成平滑肌嵴,顶端可膨大,呈火柴头状。
04
RCA:右冠状动脉 SpyderView:蜘蛛位 AO:主动脉 MT:左主干 Rc:右冠状动脉 LAD:左前降支 LCX:左回旋支 LMB:左钝缘支 Diag:对角支
左回旋支 左回旋支沿冠状沟向左行,绕过心左缘终止于左室膈面。 主要供应左心房、左心室侧壁和膈面。 主要分支:
钝缘支(LMB,主要供应左心室侧壁) 房室支 后侧支
右冠状动脉
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右冠窦,主干很长,在右心耳与肺动脉根部之间入冠状沟,呈“C”形或“L”形,绕过心右缘达心脏后面,至房室沟交叉处分为两支: 后降支和侧后支。
左冠和右冠的结束部分都叫左室后支 (黑色) 左室后支有2支: 一个来源于左冠, 一个来源于右冠, 但有的人可能就只能见到其中一只
右室前壁中部右冠和前降支发出对称的一对右室前支(蓝色)(也可能不止一对)。
右冠分出锐缘支(粉红色),左冠的回旋支分出钝缘支(粉红色)
右室前壁上部就是动脉圆锥部,右冠和前降支发出对称的一对动脉圆锥支(淡蓝色)(也可能不止一对);
01
断面图像通过造影剂在不同时相的对比能清晰显示心脏的腔室、乳头肌、心室壁、房室间隔、瓣膜、大血管与冠脉的主要分支。CTCA对冠脉1、2级分支的显示具有多种优势。
02
冠状动脉CTA影像表现
AO:主动脉 MT:左主干 Rc:右冠状动脉 LAD:左前降支 LCX:左回旋支 LMB:左钝缘支 Diag:对角支
2
பைடு நூலகம்
左冠、右冠开口于主动脉的瓣膜。
冠脉解剖与冠脉造影阅读

RCA 闭塞后的侧支循环
LAD 闭塞后的侧支循环
LCX 闭塞后的侧支循环
冠脉造影的局限性
对冠脉病变狭窄评估的局限性 对冠脉病变性质和形态学特征评估的局限性 指导介入治疗的局限性 识别小血管病变时的局限性 影响冠脉造影精确性的因素
冠脉造影的局限性
冠脉造影的局限性
冠脉造影与IVUS图像比较
SVG
LIMA — LAD AP Cranial
LIMA — LAD AP Cranial
RIMA — RCA
RIMA — RCA
冠脉斑块的形态学分类
局限性病变:病变长度< 10mm
管状病变: 病变长度10~20mm
弥漫性病变:病变长度>20mm
偏心性病变:病变斑块偏向管腔一侧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内容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力,适得其反。正如我们都希望改变世界,希望给别人带去光明,但更多时候我们只需要播下一颗种子,自然有微风吹拂,雨露滋养。恰如其分地表达观点,往往事半功倍。当您的内容到达这个限度时,或许已经不纯粹作用于演示,极大可能运用于阅读领域;无论是传播观点、知识分享还是汇报工作,内容的详尽固然重要,但请一定注意信息框架的清晰,这样才能使内容层次分明,页面简洁易读。如果您的内容确实非常重要又难以精简,也请使用分段处理,对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提炼,这样会使逻辑框架相对清晰。
心脏示意图
心脏示意图
左前降支
行程:左主干延续,沿前室间沟走行,绕过心尖(78%),止于心脏的膈面 供应:部分(45~55%)左室,室间隔前2/3, 心尖,右室前壁 分支:对角支(Diagonal Branches,D),前间隔支(Anterior Septal Artery,S), 左圆锥支(Left Conus Artery ) 中间支(37%),行程类似第一对角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室后支:分布于左室膈面的外侧部。 左房支:从LCX近侧端发出左房前支、
左房中间支、左房后支。向左房供血。 40%的左房前支供应窦房结。
右冠状动脉(RCA): 开口于右Valsalva窦的外侧中上部,窦 嵴下约1cm处,位于主动脉根部的右前 方。发出后,行走于主肺动脉干和升主 动脉根部间的右房室沟内,绕向心脏右 后方再向左后行走至后十字交叉处,分 成后降支和左室后支。直径约2~7mm。
15段
15段法
Austen WG,Edwards JE,Frye RL,et al. A reporting system on patients evaluated for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irculation 1975,51 (suppl): 5-40.
CAG-RCA(均衡型)
右圆锥支(conus branch,CB):右冠状动 脉的第1分支,向左前上方经右室流出道走 行,向右室左前上方和肺动脉圆锥供血。约 50%的心脏CB单独开口于RCA开口上方。
窦房结支(sinus branch,SB):向右后上 方走行,供应窦房结和右心房。
右室支(right ventricular,RV):向左前方 行走,通常为1支,供应右室前壁。
冠状动脉与心脏供血关系
室间隔:前上2/3由前降支供血,后下1/3由后 降支供血。
传导系统:窦房结的血液60%由右冠状动脉供 给,40%由左旋支供给;房室结的血液90%由 右冠状动脉供给,10%由左旋支供给;右束支 及左前分支由前降支供血,左后分支由左旋支 和右冠状动脉双重供血,所以,临床上左后分 支发生传导阻滞较少见。左束支主干由前降支 和右冠状动脉多源供血。
左前降支(LAD): 由LM向前下沿前室间沟行 走于左右心室间,远抵心尖部,在78%的心脏中 折向心脏膈面的后室间沟与后降支吻合。主要 向部分左室、右室前壁及室间隔前2/3供血。沿 途发出对角支、前间隔支和右室前支。
对角支(diagonal):从LAD发出3~5支至左室 游离壁,向左室前侧壁、前壁供血。部分心脏 的第1对角支由左主干上LAD和LCX之间发出, 称中间支(intermediat ramus,IR)。
射血期:冠状动脉主干内的血流略有增加。 左室舒张期:冠状动脉血流大大增加。 因此:舒张压和舒张期的长短(与心率有关)是
决定冠脉血流的两个十分关键性因素。
冠状动脉与心脏供血关系
右房、右室:由右冠状动脉供血。 左室:其血液供应50%来自于左前降支
,主要供应左室前壁和室间隔,30%来 自回旋支,主要供应左室侧壁和后壁, 20%来自右冠状动脉(右优势型),供应范 围包括左室下壁(膈面) 、后壁和室间隔 。但左优势型时这些部位由左旋支供血 ,均衡型时左右冠脉同时供血。
左室后支(posterolateral,PL):为RCA越过 后十字交叉后的延续,沿途发出数支分支, 末端与LCX吻合。供应左室后壁的右侧部分 和后乳头肌。
房室结支(AVM):在房室后交叉处多由左 室后支发出,供应房室结和房室束。
CRA90°
冠状动脉正常解剖
冠状动脉分段标准
根据AHA制定的冠状动脉造影的血管分 段标准
右冠状动脉分段: ★近段(Ⅰ):起始于右冠状动脉开口部到第一
冠状动脉的类型(Schlesinger分类 )
右优势型:右冠状动脉在膈面除发出后降支外 ,并有分支分布于左室膈面部分或全部。
均衡型:两侧心室的膈面分别由本侧的冠状动 脉供血,它们的分布区域不越过房室交点和后 室间沟。
左优势型:左冠状动脉除发出后降支外,还发 出分支供应右室膈面的一部分。
一般认为,右优势型约占85%,均衡型约占78%,左优势型约占8-15%。我国:右优势型约 占86%,均衡型约占9.5%,左优势型约占4.5% 。(2007年姚民等报告4173例冠脉造影记录)
冠状动脉的解剖与冠脉造影
定义
心的形状如一倒置的、 前后略扁的圆锥体, 如将其视为头部,则 位于头顶部、几乎环 绕心脏一周的冠状动 脉恰似一顶王冠,这 就是其名称由来。
冠状动脉的功能
冠状动脉和静脉形成冠脉循环,供给心 脏营养。
冠状动脉如何供血?
左室收缩期:冠脉血流急剧减少,心肌深层(心 内膜下心肌)的血管受压最大而血流最少,甚至 一些血流因受压而向心外膜血管倒流。
Ⅰ Ⅱ
Ⅲ Ⅳ
Ⅰ Ⅱ Ⅲ
ⅪV Ⅳ
CAG-LCA(均衡型)
Ⅴ
Ⅵ
Ⅶ
Ⅺ
Ⅸ
Ⅷ
Ⅻ
Ⅹ
XIII
Ⅴ
Ⅺ
Ⅵ
Ⅶ Ⅷ
XIII Ⅸ
Ⅻ Ⅹ
左冠优势型
PDA
CT-RCA
右侧位
1
2
CT-RCA
膈面
3 4
14
1
5
11
13
6
9 12
7
10
8
左侧面观
C T L C A
10
9
11
13 12
14
右侧面观
C T L C A
冠状动脉分段(国内)
锐缘支(acute marginal,AM):向右下方 行走,有1支或以上,供应右室侧壁。
后降支(posterior descending artery,PDA) :从RCA由后十字交叉处分出,沿后室间沟 下行至心尖与LAD吻合。沿途发出数支后间 隔支与前间隔支吻合。供应左、右室后壁、 右室下壁、后室间隔。
前间隔支(septal):从LAD向室间隔垂直发出 8~22支,向室间隔前上2/3和心尖部供血。
左回旋支(LCX)呈近乎直角从LM发 出,沿左房室沟向左后行走至后室间沟 。向左室侧壁、后壁供血。约8-15%的 呈左优势型,此时,LCX延伸至后降支 (posterior descending)中止在心尖部与 前降支终末端吻合。
冠状动脉正常解剖
左冠状动脉(left coronary artery,LCA) : 左冠状动脉开口于左Valsalva窦的中上部 ,窦嵴下约1cm处,位于主动脉根部的左 后方。发出后为左主干(LM),行走于 主肺动脉和左心耳间的左房室沟内,右 室流出道的后面。LM直径4~7mm,长度 多在6~10mm,再分支成左前降支(LAD )和左回旋支(L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