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冠状动脉造影及结果判读

合集下载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判定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判定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判 定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旳概念(一)
透照角度能清楚暴露全部冠状动脉主干、 主要分支、分叉部位
三支冠状动脉无缺如 管径逐渐变细、管壁光滑柔软、无狭窄 血流TIMI Ⅲ 级
正常左冠状动脉
正常右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旳概念(二)
影像正常能够存在粥样硬化 影像正常能够存在痉挛 影像正常能够存在钙化 影像正常能够存在迂曲 影像正常能够存在次级血管、末端血管
不足狭窄 定义:长度<10毫米旳狭窄 特点:最常见
不足狭窄
冠状动脉狭窄旳形态特征(四)
管状狭窄 定义:长度10—20毫米之间旳狭窄 特点:发生率仅次于不足狭窄
管状狭窄
冠状动脉狭窄旳形态特征(五)
弥漫性狭窄 定义:长度> 20毫米旳狭窄 特点:多合并高龄和糖尿病、常伴明显
钙化、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明显
弥漫性狭窄
冠状动脉狭窄旳形态特征(六)
管腔不规则 定义:狭窄程度<25%旳弥漫性狭窄,造
影提醒长段管壁不规则或不光滑 特点:易痉挛、血栓、急性进展
管腔不规则
冠状动脉狭窄旳形态特征(七)
管腔闭塞 定义:冠状动脉管腔完全闭塞,血流中
断,远端无造影剂充盈 特点:分支难发觉、多于近中段,多于
分叉处
管腔闭塞
狭窄程度分级: 一级:无狭窄 二级:轻度狭窄,<30% 三级:中度狭窄,30—50% 四级:重度狭窄,50—90% 五级:次全闭塞,>90% 六级:完全闭塞,无血流
冠状动脉血流流速旳分级措施
TIMI 0级:无再灌注或闭塞病变远端无 血流
TIMI Ⅰ级:造影剂部分经过闭塞部位梗 塞区供血充盈不完全
TIMI Ⅱ级:造影剂充盈远端血管,但进 入和清除速度慢
侧支循环

《冠状动脉造影》PPT课件

《冠状动脉造影》PPT课件

术后用药
手术后,患者需要继续服用必 要的药物,如抗凝药、抗生素 等。
康复指导
医生会向患者及家属提供康复 指导,包括饮食、运动等方面 的建议,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03
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解读
正常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总结词
无阻塞性病变
详细描述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冠状动脉通畅,无阻塞性病变,血流正常。
异常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06
冠状动脉造影的未来展望
新技术发展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01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进行分析,提高诊断准
确性和效率。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02
OCT技术能够提供更高分辨率的血管结构信息,有助于更精确
地评估冠状动脉病变。
血管内超声(IVUS)
03
IVUS能够实时监测冠状动脉血管壁和斑块情况,为治疗提供更
精确的指导。
临床应用前景
早期诊断
随着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的不断发 展和完善,未来可能实现更早的
诊断,提高患者生存率。
个性化治疗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患者制 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 果和患者满意度。
预防性干预
通过对冠状动脉病变的早期发现和 干预,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降 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适用人群与禁忌症
适用人群
主要用于疑似冠心病的患者,特别是中老年人、有冠心病家族史、长期吸烟、 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人群。
禁忌症
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出血性疾病、碘过敏等患者应慎用或禁用冠状动脉造 影。
02
冠状动脉造影的过程
术前准备
患者评估
术前用药
医生对患者的病史、心电图、心脏超声等 检查结果进行评估,确定患者是否适合进 行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判定方法和标准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判定方法和标准
狭窄程度分级: 一级:无狭窄 二级:轻度狭窄,<30% 三级:中度狭窄,30—50% 四级:重度狭窄,50—90% 五级:次全闭塞,>90% 六级:完全闭塞,无血流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判定方法和标准
冠状动脉血流流速的分级方法
TIMI 0级:无再灌注或闭塞病变远端无 血流
TIMI Ⅰ级:造影剂部分通过闭塞部位梗 塞区供血充盈不完全
TIMI Ⅱ级:造影剂充盈远端血管,但进 入和清除速度慢
TIMI Ⅲ级:造影剂充盈和清除速度正常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判定方法和标准
TIMI 0级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判定方法和标准
TIMI Ⅰ级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判定方法和标准
TIMI Ⅱ级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判定方法和标准
冠状动脉狭窄的形态特征(一)
向心性狭窄 定义: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以官腔中心线
局限性狭窄 定义:长度<10毫米的狭窄 特点:最常见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判定方法和标准
局限性狭窄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判定方法和标准
冠状动脉狭窄的形态特征(四)
管状狭窄 定义:长度10—20毫米之间的狭窄 特点:发生率仅次于局限性狭窄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判定方法和标准
管状狭窄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判定方法和标准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判定方法和标准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判定方法和标准
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体位
RAO 30O +CRA20O
观察LAD中段、远端病变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判定方法和标准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判定方法和标准
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体位
AP+CAU20O
观察LM LAD LCX开口、近端病变,LCX 体部、 OM开口病变
冠状动脉狭窄的判断方法(二)

冠状动脉造影的正确判读

冠状动脉造影的正确判读

冠状动脉造影的操作步骤
1
麻醉与消毒
给患者麻醉并对手术区域进行消毒,
插管

确保手术的安全与卫生。
将导管插入患者的血管中,引导至冠
脉,准备注入造影剂。
3
造影剂注入
将造影剂注入冠脉,通过放射线拍摄,
记录结果
4
观察血管的情况。
医生会记录造影结果,并与患者讨论 并制定后续的治疗方案。
正确判读冠状动脉造影的关键要点
• 观察血管是否通畅 • 评估狭窄程度与位置 • 识别血栓和斑块 • 检查血管壁是否有异常
常见的冠状动脉造影判读错误
1 漏诊
2 误诊
由于解读错误或技术原因,可能导致病情 漏诊,延误治疗。
过度解读造成的误诊,可能导致不必要的 手术干预。
3 评估错误
4 技术问题
未能准确评估病情,可能导致治疗不当。
操作不当或设备问题,可能导致图像质量 不佳或无法获取有效信息。
操作步骤
麻醉与消毒、插管、造影剂注入、记录结果。
判读要点
观察血管通畅性、狭窄程度与位置、血栓和 斑块、血管壁异常。
避免错误
专业技术、质量控制、多学科团队合作。
冠状动脉造影的正确判读
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检查,通过注射造影剂,可以清晰地观察 心脏的血管。
为什么冠状动脉造影是重要的
早期诊断
冠状动脉造影可以帮助及早发现心脏血管疾病,提高治疗效果。
评估治疗方案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能够指导医生制定最佳的治疗计划,减少手术风险。
了解病情
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可以准确了解心脏血管的状态,辅助医生做出科学决策。
如何避免冠状动脉造影判读错误
专业技术
医生需具备丰富经验和专业 知识,准确把握冠状动脉造 影的细节。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表现和测量值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表现和测量值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表现和测量值
心脏CT正常解剖
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体位非常重要,不同的体位有其侧重观察的血管节段。

投照体位以影像增强器的位置而定,即从影像增强器位置来观察心脏,而不是根据X线束的方位来定位。

在有冠状动脉病变时,建议投照体位不少于6个。

左冠状动脉造影常用的投照体位
右前斜+足位:观察LAD、LCX起始部、LCX体部、OM 开口和体部。

正位+头位:观察LAD近、中段,LAD与对角支分叉处。

左前斜+头位:观察LAD中、远段和对角支开口。

左前斜+足位(蜘蛛位):观察LM、LAD、LCX开口病变,LCX 体部、OM开口和体部。

右冠状动脉造影常用的投照体位
左前斜:RCA呈“C”形,观察RCA开口、起始部至后降支。

后前位+头位:RCA呈“L”形,观察RCA远端分支及其开口情况。

17、心血管内科医生如何判读冠脉造影结果

17、心血管内科医生如何判读冠脉造影结果

尚德 精术
三、前降支
前降支:沿前室间沟下行,绕过心尖至心的膈面与右冠状 动脉的后室间支(后降支)相吻合。
发出: 1)动脉圆锥支:分布至动脉圆锥; 2)左室前支:分布于左室前壁大部及前室间沟附近的右 室前壁; 3)室间隔支,分布于室间隔前2/3 。
尚德 精术
前 降 支 分 段
尚德 精术
四、对角支
尚德 精术
如何判读冠脉造影
郴州市第四人民医院
唐春仕
尚德 精术
一、概述
尚德 精术
前面观
后面观
尚德 精术
冠脉介入基本概念
后前位 右前斜位 足位 左主干 对角支 左回旋支 右冠状动脉 窦房结支 锐缘支 左室后侧支
AP RAO CAU LM D LCX RCA SN AM PL
左前斜位 头位 左冠状动脉 左前降支 间隔支 钝缘支 圆锥支 右室支 后降支
尚德 精术
三)足位
回旋支
回旋支 前降支
前降支
尚德 精术
三)足位
尚德 精术
四)头位
回旋支
间隔支
间隔支 回旋支
前降支
前降支

尚德 精术
五)右前斜
尚德 精术
六)右前斜+头位
回旋支
回旋支
间隔支
间隔支
前降支
前降支
尚德 精术
七)肛位 (右前斜+足位)
回旋支
回旋支
前降支
钝缘 支
钝缘支
前降支
尚德 精术
七)肛位 (右前斜+足位)
右 冠 解 剖 结 构
尚德 精术
锐缘支
一)左前斜
右冠
左室后侧支
右冠
锐缘支 后降支

冠状动脉造影及分析

冠状动脉造影及分析

冠状动脉造影及分析冠状动脉造影是通过将一根细长的导管穿刺插入股动脉或桡动脉,然后导入到冠状动脉中,再以透视的方式观察冠状动脉的情况。

冠状动脉造影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经验丰富的专家可以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冠状动脉造影的过程通常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

首先,医生会在患者的腿部选择一个合适的穿刺点,然后对该部位消毒。

随后,医生会用一根细长的导丝穿刺进入股动脉或桡动脉,并通过导丝插入一根硬导管。

硬导管会被导丝推动,直到到达心脏位置,然后医生会导入造影剂,使其流入冠状动脉。

在造影剂注入的过程中,医生会进行透视检查,以观察导管和造影剂的流动情况。

正常情况下,冠状动脉应该是畅通的,造影剂能够顺利流经。

如果冠状动脉存在狭窄或堵塞,造影剂的流动会受到阻碍,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现象。

冠状动脉造影可以提供许多有价值的信息,例如狭窄程度、狭窄的位置和长度等。

通过观察冠状动脉的情况,医生可以对病情做出判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如果发现冠状动脉狭窄超过50%以上,可能需要进一步进行介入治疗,如支架植入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另外,冠状动脉造影还可以评估心肌供血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心肌缺血。

在冠状动脉造影分析中,医生通常会根据冠状动脉的分支情况对其进行分区,如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等。

根据不同分支的狭窄程度和位置,医生可以确定狭窄的严重程度,并评估患者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治疗。

同时,冠状动脉造影还可以检测冠状动脉内血栓的存在,以及冠状动脉壁的异常情况。

如果发现冠状动脉内有血栓存在,可能需要进行血栓溶解治疗或介入手术。

而冠状动脉壁的异常情况,如斑块、溃疡和钙化等,可以为后续的评估和治疗提供参考。

需要注意的是,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有创性检查,存在一定的风险。

可能会导致血管损伤、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因此,在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前,医生会充分评估患者的适应症和风险,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检查方法。

总之,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重要的冠心病评估方法,通过观察冠状动脉的情况,可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帮助医生准确评估狭窄程度和位置,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早读介入医师必看—冠脉造影的判断与评估

早读介入医师必看—冠脉造影的判断与评估

早读介入医师必看—冠脉造影的判断与评估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冠脉造影数量不断上升,作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冠脉造影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基本功,那么造影后的图像怎么判断与评估,也是介入医师的必备的基本功。

1常用投照体位正位 (AP):增强器直接对着胸骨;左、右侧位(Lateral):增强器分别位于受检者左侧或右侧,其X 线与正位垂直;左、右前斜位(LAO、RAO):增强器分别位于受检者左侧或右侧且斜向观测心脏;头、足位(Cranial、Caudal):增强器分别位于受检者的头部或足部;左前斜+足位(脾位、蜘蛛位,LAO+CAU):从受检者脾区观测心脏;右前斜+足位(肝位,RAO+CAU):从受检者肝区观测心脏;左前斜+头位(左肩位,LAO+CRA):从受检者左肩观测心脏;右前斜+头位(右肩位,RAO+CRA):从受检者右肩观测心脏。

更加具体的造影体位图解,请点击查看→冠脉3D图解,助你轻松掌握造影体位2辨认造影投照角度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来判断:•肋骨的走行角度如何?•脊柱在哪边?•指引导管指向何方?•血管是否具有“卷须”?•右冠是 C 型还是 L型?1通过肋骨的走行角度进行判断右手拇指收拢,掌心面对自己。

如果肋骨类似右手的角度,为RAO 位;如果肋骨类似左手的角度,为LAO 位。

2通过脊柱位置进行判断RAO位,脊柱在左侧;LAO位,脊柱在右侧。

3通过指引导管的指向进行判断△右冠 (RAO和LAO):指引导管指向患者的右侧;△左冠 (RAO和LAO):指引导管指向患者的左侧。

4血管是否有“卷须”?用于观察间隔支。

左冠的右前斜位:左前降支水平走行于心脏上方,而左回旋支走行方向与左前降支垂直。

在此位左前降支和对角支可能重叠。

为确定是否为左前降支可以寻找间隔支(类似“卷须”或“梳齿”,或者找出指向心尖的血管。

左冠的左前斜位:左前降支向左侧走行, 对角支位于中下方, 而左回旋支位于右上方,然后向下走行。

手把手教你解读冠脉造影结果

手把手教你解读冠脉造影结果

手把手教你解读冠脉造影结果冠脉造影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可明确冠脉解剖、冠脉血流和心肌灌注以及冠脉病变。

冠脉造影可为明确有无冠状动脉疾病,选择治疗方法和判断预后。

杨伟宪教授讲解了冠状动脉解剖和如何正确阅读冠脉造影。

冠状动脉解剖冠状动脉走行于心脏表面,环绕心脏分布,主要有两大分支: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

➤左冠状动脉主干(LM)起源于升主动脉左后方的左冠窦,行至前室间沟时分为左前降支(LAD)和左回旋支(LCX)。

---前降支通常供应部分左室、右室前壁及室间隔前2/3的血液,其分支分别向三个方向发出,即对角支(D)、右室前支、室间隔支。

---左回旋支主要供应左心房壁、左心室外侧壁、左心室前后壁的一部分;主要分支有钝缘支(OM)。

➤右冠状动脉(RCA)开口于升主动脉右前方的右冠窦,供应右心房、右心室前壁与心脏膈面的大部分心肌;主要分支有后降支(PD)、左室后支(PL)等。

冠脉造影能告诉我们什么?➤冠脉解剖➤冠脉血流和心肌灌注➤冠脉病变:狭窄、闭塞、钙化、血栓、迂曲、弥漫病变、夹层、动脉瘤➤其他:植入的支架有无异常等注:LM,左冠状动脉主干(中间支);LAD,左前降支;Diag (D),对角支;S,室间隔支;LCX,左回旋支;OM,钝缘支;LACX,左房回旋支;AVG,房间沟支;RCA,右冠状动脉;CB,圆锥支;SN,窦房结支;RV,右室支;AM,锐缘支;PD,后降支;PL,左室后侧支;AVN,房室结支冠脉造影的注意事项1.选择恰当的体位和合适的角度。

由于冠脉造影显示的是二维图像,可能存在血管影像重叠、血管偏心病变等,而且不同投照角度影响血管内径和病变长度的判定(例如轴向缩短,近大远小,近粗远细等),因而需要多体位、多角度的投照。

常用的投照角度:➤RAO(右前斜位):增强器在患者的右上方➤LAO(左前斜位):增强器在患者的左上方➤CRANIAL(头位):增强器靠近患者的头部➤CAUDAL(足位):增强器靠近患者的足部➤AP(正位):增强器直接正对患者的胸骨➤LATERAL(侧位):增强器在患者的侧面表1 左、右冠脉造影常用的体位2.造影剂充盈冠脉饱满,避免层流,要求准确把握造影剂推进的速度和时间。

冠脉造影的判读

冠脉造影的判读

蜘蛛位:LAO45(60) CAU30
正足:AP
CAU30
右冠常规体位
左前斜:LAO45 正头: AP CRA20 右前斜:RAO30

回旋支全貌 前降支近端(前降支开口与回旋支开口的
关系)(前降支开口的定位) 缺点:前降支与对角支、中间支无法辨别
右肩位
前降支中远段(有时可看清对角支) 回旋支远端
正头
前降支中远段
左肩
前降支和对角支的关系
蜘蛛位
左主干末端(三分叉) 判断中间支、对角支
正足
回旋支全貌(和肝位互相补充)
右冠左前斜
右冠 “C”型全貌 缺点:后降支和左室后侧支分不开
右冠正头
后降支和左室后侧支分开
谢 谢!
冠脉造影常规的体位
基本位置及其缩写: 正位:AP 左前斜:LAO 右前斜:RAO 头位:CRA 足位:CAU 影像增强器 相当于你的眼睛
左冠造影常规体位
肝位:RAO30 CAU30(RAO25 CAU25)
右肩:RAO30 CRA30
正头:AP
CRA30
左肩:LAO30(45、60) CRA30
冠脉造影的病变分析
一 狭窄: 肉眼评估,直径狭窄,以相邻狭窄段近
端或远端的正常血管作参照,直径减少多 少就是狭窄多少(直径减少70%就是70%狭 窄)。 肉眼评估,存在差异,大部分医师存在 狭窄严重化状态,应减少趋势,客观评估。 可做可不做,可大可小,临界依据临床证 据。
二 钙化:
沿血管走行的高密度影,其亮度程度和 大小反映了钙化程度。
又叫壁冠状动脉,部分冠状动脉走形于 心肌内。心肌收缩时压迫,舒张时解除。 多见于前降支。
冠脉是舒张期供血,所以绝大部分心肌 桥不引起症状。

冠状动脉造影及结果判读

冠状动脉造影及结果判读
在植入导管或注射造影剂时可能引发心律失 常,需要相应处理。
造影剂过敏
部分患者对造影剂过敏,需要及时处理过敏 反应。
冠状动脉造影在临床应用中的 意义及展望
冠状动脉造影在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未来的展望包括发展更先进的造影技术和更准确的结果判读标准,以提高冠 状动脉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
冠状动脉造影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之前,患者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包括禁食、解释手术过程、评估患者的健康状 况和了解患者的过敏史。
此外,医生还会评估患者是否有服用特定药物或有其他相关疾病,以便决定是否需要进行临时心脏起搏 器植入术等附加操作。
冠状动脉造影的操作步骤
1
麻醉和穿刺
使用局部麻醉剂麻醉皮肤,然后穿刺
冠状动脉造影及结果判读
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影像学检查方法,目的是评估冠状动脉的 狭窄和病变,以帮助确定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冠状动脉造影的目的和原理
冠状动脉造影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冠状动脉的通畅程度和异常情况,以确定心脏供血是否正常。 该检查通过注入造影剂进入冠状动脉系统,并使用X射线影像显示冠状动脉的情况。造影剂的特殊性质 使得血管系管。
通过穿刺点插入导管并引导其进入冠
状动脉系统。
3
造影剂注入
注入造影剂以使冠状动脉系统血管清
X射线拍片
4
晰可见。
使用X射线设备拍摄照片以评估冠状 动脉的情况。
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判读标准
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判读主要依据冠状动脉的通畅度和病变程度,以及是否存在狭窄、堵塞或异常扩张 的情况。 根据造影结果,医生可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如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或冠状动脉搭桥术等。
常见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解读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判定【精品荟萃】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判定【精品荟萃】

外膜 外弹性膜边界
内膜 腔
导管
中层
导丝
导丝 影
正常血管
向偏心病变
IVUS与QCA的比较
QCA
IVUS
测量
管腔
壁,管腔,粥样斑块
技术差异 测量管腔
评价
局部狭窄程度 低估斑块总负荷 不敏感
管腔及管壁的重构 可分别测量
总斑块体积 斑块结构和稳定性 更敏感
冠状动脉狭窄的判断方法(五)
狭窄程度分级: 一级:无狭窄 二级:轻度狭窄,<30% 三级:中度狭窄,30—50% 四级:重度狭窄,50—90% 五级:次全闭塞,>90% 六级:完全闭塞,无血流
管状狭窄 定义:长度10—20毫米之间的狭窄 特点:发生率仅次于局限性狭窄
管状狭窄
冠状动脉狭窄的形态特征(五)
弥漫性狭窄 定义:长度> 20毫米的狭窄 特点:多合并高龄和糖尿病、常伴明显
钙化、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明显
弥漫性狭窄
冠状动脉狭窄的形态特征(六)
管腔不规则 定义:狭窄程度<25%的弥漫性狭窄,造
影响介入结果
钙化
钙化
钙化
钙化
冠状动脉造影的特殊影像(四)
夹层:内膜或斑块自发或外力发生断裂, 提示线形充盈缺损
介入手术发生率12.9%,少数引起急性 心梗
夹层NHLBI分类
A 很小充盈缺损,造影剂排空无残留 B 有充盈缺损区平行管腔或分为两腔,
造影剂排空无残留 C 管腔外帽子影,造影剂排空后有残留 D 螺旋形充盈缺损 E 新的持续的充盈缺损 F 非以上病变引起血流障碍或闭塞
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体位
AP+CRA20O
观察LAD LCX 近、中段病变
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体位

冠脉造影结果初步解读

冠脉造影结果初步解读
足位:回旋支向下走行,靠近脊柱;头位前降支向下走行,远离脊柱。
0
目 录
01 10
冠脉分布及分支
012 体位回顾
0 3
前降支、回旋支区分
0 狭窄程度、长度、血流、病变特点描述
4
0 5
实例学习
1)狭窄分类 向心性狭窄: 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以管腔中心线为中心均匀向中心缩窄,不同投照角度狭窄程度相同。少见,70%造影提示向心性病变IVUS证明为偏 心性狭窄 偏心性狭窄: 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以管腔中心线为中心不均匀向中心缩窄,或在中心线一侧缩窄;不同投照角度狭窄程度不相同,合理选择投照角 度、以最重狭窄为准,已证明的偏心病变IVUS中仅63%显示为偏心性斑块,IVUS和造影评价病变偏心性的一致性仅为53% 局限性狭窄 定义:长度<10毫米的狭窄 特点:最常见 管状狭窄 长度10—20毫米之间的狭窄,发生率仅次于局限性狭窄 弥漫性狭窄 长度> 20毫米的狭窄,多合并高龄和糖尿病、常伴明显钙化、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明显 管腔不规则 定义:狭窄程度<25%的弥漫性狭窄,造影提示长段管壁不规则或不光滑 特点:易痉挛、血栓、急性进展 管腔闭塞 定义:冠状动脉管腔完全闭塞,血流中断,远端无造影剂充盈 特点:分支难发现、多于近中段,多于分叉处
2)冠脉狭窄程度的测定: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直径狭窄和面积狭窄,通常说的狭窄程
度分级其实就是直径狭窄。一般来说,如果直径狭窄在50%以下, 可诊断为冠动脉粥样硬化。
一、计算机辅助的定量分析法(QCA): 以造影导管为参考(通常选用6F造影导管,1F=0.33mm),通过 密度法由计算机辅助测定参考血管直径、病变节段直径狭窄百分 数和病变长度,推算面积狭窄百分数。
二、目测法(直径):
1、(近段正常血管直径a-病变部位直径b)/近段正常血管直径 2、1-(b/预期血管直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侧位
LAD近、中段
左冠系统投照体位选择
左主干 左前降支 左回旋支
投照体位
观察内容
单个最佳投照体位:右前斜5-20º
左主干开口、体部
左前斜45º+头位30º/左前斜45º+足位15- 左主干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回旋
20º(蜘蛛位)
支开口
正位+头位30º 右前斜15º+足位20º 右前斜+头位/左前斜+头位 右前斜0-10º+头位40º 左前斜45º+头位25º
室间隔支(S):几成直角发出,S1较粗大,越近心尖越细小,12-17支。 对角支(D):成锐角发出,位于左心室表面,一般有2-6支,逐渐变细,粗 大的对角支可与前降支相似或更粗大。 回旋支(LCX):几成直角起自LM,向后下至左房室沟,止于膈面。 钝缘支(OM): 1-4支,OM1较粗大,以后逐渐变细。 后降支(PDA):约10%的LCX达后室间沟,下行至心尖。
正常左冠状动脉
右冠状动脉解剖
起源右冠窦中部,行于右房室沟,供应右房、右室前壁与左室下后壁。 圆锥支:约半数发自RCA开口前方1-2cm处,沿右室圆锥到达肺动脉瓣。 窦房结动脉:约50%窦房结动脉起源于RCA近端右上方,与圆锥支径路相反。 锐缘支:较粗大,行向心尖,供应室间隔。 远端分为2支: 后降支(PDA):于后室间沟内下行至心尖 左室后支(PL):进入心肌呈U型,然后下行至心尖发出1-2分支供应左心 室后部。
冠状动脉造影及结果的判读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冠心病诊治中心 宋雷
冠状介入治疗的历史
1929年,德国的 Werner Forssmann 在自己的身上完成了首例心导管术
冠状介入治疗的历史
1941年,纽约Bellevue医院的 Frédérick Cournand 和 Dickinson Richards 首次将心导管术用于诊断,测定心排血量,心导管术的安 全性得到证实
冠状介入治疗的历史
1953年,瑞典的 Sven Ivar Seldinger 发明了 Seldinger 穿刺技术
冠状介入治疗的历史
Forssmann, Cournand 和 Richards 获195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冠状介入治疗的历史
1958年,美国Cleveland的儿科医师F. Sones在向1例瓣膜病患者的主动 脉瓣注射造影剂时,意外地将造影导管插入了右冠状动脉并注射了30ml造影 剂,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从此开始
观察LAD、LCX起始、 LCX体部、OM开口和体部
后前位(AP)+ 足位(Cau) 20º
观察LM、LAD、LCX开口、近端, LCX体部和OM开口
LAO 45º+ Cau 20º(脾位、蜘蛛位)
观察LM、LAD、LCX开口, LCX体部、OM开口和体部
LAO 60°
观察LAD中、远段和对角支开口
冠状介入治疗的历史
1972年, Andreas Gruentzig 发明了适用于冠状动脉的球囊导管,1977 年9月15日,在苏黎世进行了第一例经皮冠脉血管成形术(PTCA)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
阜外医院分别于1973和1986年,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选择性冠脉造影及PTCA治疗
冠状动脉造影提供的信息
冠心病诊断:了解冠状动脉有无固定狭窄,确诊CAD
冠状动脉畸形:开口与走行无变异、肌桥、血管瘤、血管瘘
冠状动脉血流:TIMI 血流分级
心肌灌注情况:TMPG 组织灌注分级
决定能否血运重建:狭窄部位、范围、程度
评价血运重建风险:病变评分等
血运重建随访:有无再狭窄等
判断有无病变、病变特点;二是根据造影结 果决定下一步治疗策略
正常右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的常用投照体位
投照体位以图象 增强器的位置而 定,即从图象增 强器位置来观察 心脏,而不是根 据球管的位置。
冠状动脉造影的常用投照体位
正位:图象增强器直接对着胸骨 左、右侧位:图象增强器分别位于受检者左侧或右侧,其X线与正位垂直 左、右前斜位:图象增强器分别位于受检者左侧或右侧且斜向观测心脏 头、足位:图象增强器分别位于受检者的头部或足部 右前斜+头位(右肩位):从受检者右肩观测心脏 左前斜+头位(左肩位):从受检者左肩观测心脏 右前斜+足位(肝位):从受检者肝区观测心脏 左前斜+足位(脾位、蜘蛛位):从受检者脾区观测心脏
左冠造影常用投照体位
左前斜(LAO) 30º+ 头位(Cra) 20º (左肩位)
观察LAD中、远段和对角支开口
正位(AP)+头位(Cra)
观察LAD近、中段,LAD与对 角支分叉处
右前斜(RAO)30º+头位(Cra)20º(右肩位)
观察LAD中、远段
RAO 30º+ Cau 20º(肝位)
冠脉造影的穿刺途径
1989年,加拿大医生 Campeau 首先经皮穿刺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1992年,荷兰医生 Kiemenij 首次经桡动脉进行PCI治疗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系统
主动脉窦与冠脉开口
冠状动脉血管树解剖示意图
冠状动脉解剖学
左冠状动脉解剖
左冠状动脉主干(LM):源于主动脉根部左冠窦上部的中央,向左或后伸展 0.2-4厘米,行至前室间沟分为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有时发出中间支。 前降支(LAD):沿前室间沟走行,下行至心尖或绕过心尖,止于膈面。
左主干远段 左主干较短,分叉教早时 左前降支中段 左前降支和角支分叉处 角支开口
右前斜
左前降支与回旋支夹角较大时,观 察回旋支开口和近段
左前斜+头位
左前降支与回旋支夹角较小时,观 察回旋支开口和近段
右前斜15º+足位25º(蜘蛛位)
回旋支及其与钝缘支开口
右冠造影常用投照体位
左前斜(LAO) 45º
冠状介入治疗的历史
1964年,美国放射科医生 Charles Dotter 发明了介入球囊血管成形术, 最早用于治疗股动脉狭窄,开创了介入治疗的时代
冠状介入治疗的历史
1966年和1967年,澳大利亚的Kurt Amplatz和美国的Melvin P. Judkins 分别设计出冠脉造影专用导管,改进了导管尖端形状、弧度和插入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